畜牧业对饲料资源的需求分析与对策
畜牧业的饲料与营养需求
安全性:保证饲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
适口性:保证饲料的适口性,提高动物的采食量
稳定性:保证饲料的稳定性,避免饲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变质
营养成分分析:根据动物营养需求,分析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饲料配方设计:根据动物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特性,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
饲料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饲料加工工艺,保证饲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添加标题
脂肪是动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添加标题
脂肪可以提供能量,维持动物正常的生理功能
添加标题
脂肪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
添加标题
脂肪可以改善动物肉质,提高产品品质
添加标题
脂肪可以调节动物体内的激素水平,影响动物的繁殖和免疫功能
01
维生素A:促进骨骼发育,维持皮肤和黏膜健康
Hale Waihona Puke 0402饲料成分分析:分析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确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动物健康状况:根据动物健康状况,调整饲养标准,如疾病防治、疫苗接种等
汇报人:
感谢您的观看
05
氨基酸种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平衡:不同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关系
氨基酸消化率:不同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率
氨基酸含量: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
氨基酸利用率:不同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利用效率
氨基酸毒性:不同氨基酸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饲料营养需求与饲养标准
幼龄动物:需要高蛋白、高脂肪、高钙、高磷等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粗饲料可以改善动物肠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特点: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
缺点:易腐败变质,储存和运输困难
优点:易于消化,适口性好,有利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畜牧业养殖中的饲料资源与利用
畜牧业养殖中的饲料资源与利用畜牧业养殖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类对于肉类及其他畜产品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饲料作为畜牧业养殖的基础,对于畜禽的生长、生产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中的饲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一、饲料资源饲料资源是指供畜禽摄取的各种植物和动物性物质。
它可以分为天然饲料资源和人工饲料资源两大类。
1. 天然饲料资源天然饲料资源主要包括草原、农作物副产品和植物废弃物等。
草原是我国广阔的饲料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农作物副产品如豆粕、饼粕等也是重要的天然饲料资源。
此外,植物废弃物如秸秆、豆腐渣等也可以充分利用作为畜禽饲料。
2. 人工饲料资源人工饲料资源是在工厂条件下生产的饲料,包括精料、浓缩料和添加剂等。
精料是利用各种原料经过粉碎、混合等加工制成的,主要用于提供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浓缩料则是通过精制原料,提取其中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密度。
添加剂主要用于增强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
二、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对于畜牧业养殖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的方法:1. 饲料配方的科学化根据畜禽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各种饲料成分,可以提高饲料资源的利用率。
在配方中,要充分考虑动物的生长阶段、品种特性以及环境因素等因素。
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畜禽的生长效益。
2. 饲料加工技术的改进适当的饲料加工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可利用性。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物料的粉碎度和混合均匀度,以促进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
同时,加工过程中还应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保持饲料营养成分的稳定性。
3. 增加饲料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喂养管理,可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
例如,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喂养频次,避免过度喂养或者浪费饲料。
此外,配饲中添加益生菌和酶制剂等功能性添加剂,可以促进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4. 饲料储藏和保管技术的改进储藏和保管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对于保持饲料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当今社会,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压力的加大,畜牧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资源利用不合理1. 饲料资源浪费:目前,畜牧业普遍存在饲料资源的浪费问题。
许多农民过度依赖进口饲料,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 水资源浪费:畜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然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却较低。
传统养殖方式没有有效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导致浪费现象频繁发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饲料资源多样化、规模化生产,通过科学配方和饲养管理,提高能量和营养素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2. 推广节水型畜牧业模式:引进先进的节水饲养设备和技术,优化畜禽舍、挖掘蓄水池等,实现循环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二、环境污染问题1. 水土资源污染: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泄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水体受到畜禽粪便和排泄物的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影响水环境的健康。
2.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尤其是甲烷气体的排放。
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开展生物气体化利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的推广。
三、动物健康与安全问题1. 饲养环境差:许多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等问题,导致畜牧动物健康状况下降。
2. 兽药滥用:传统畜牧业中兽药的滥用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为确保动物健康与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1. 改善饲养环境:建设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畜牧场,并加强饲养条件的监管,确保畜牧动物能够良好生长,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本文将就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分析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资源消耗严重:现代畜牧业需要大量的饲料、水源等资源,然而资源的供给并不足以满足畜牧业的需求,尤其是水资源的消耗更是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畜牧业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周围的居民和生态环境。
3.动物健康问题: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许多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会使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促进动物生长,这不仅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影响,也对人类的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
4.品质安全问题:现代畜牧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要面对着品质安全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
5.管理水平不足:许多养殖场因为管理水平不足,导致了兽医知识、防疫知识、饲养技术等方面存在差距,造成养殖效益低下。
二、对策分析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整治:1.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畜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养殖成本。
2.环境保护措施完善: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废气的处理效率,采取更为环保的养殖方式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药物使用控制:加强动物用药监管力度,规范兽药使用行为,禁止或限制使用激素、抗生素等对动物健康有害的药物,保障动物的生长健康。
4.品质安全监管加强:加强对畜产品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加强管理水平培训:加强对养殖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规范养殖行为,提高养殖效益。
当前畜牧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对策和措施
饲料与兽药行业情况
饲料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但增速有所放缓。
兽药行业保持稳定增长,但存 在部分产品过剩和同质化竞争 的问题。
饲料与兽药行业的发展与畜牧 业的增长密切相关,同时也是 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0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 2
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不规范
部分养殖户为追求产量和效益,违规使用添加剂 和兽药,导致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危害人体健 康。
抗生素和重金属残留
部分畜禽产品中含有抗生素和重金属残留,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造 成潜在危害。
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导致生态保护 与生产效益之间难以平衡。
动物疫病防控问题
疫病种类增多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动物疫病 种类不断增加,部分疫病传播 速度快、危害大,给防控工作
加强环保监管
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加强 对养殖企业的环境监管, 推动绿色养殖业的发展。
04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优惠政策,引导产业升级
财政支持
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鼓励企业 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税收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或免征政策, 降低企业税负。
土地租赁优惠
政府优先安排土地租赁给畜牧业企业,降低其用 地成本。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国际畜牧业先进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
强化行业监管与服务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畜牧业质量安全 管理体系,加强对饲料、 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确 保产品质量安全。
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完善疫病监测和预警机制 ,提高疫病防控水平,减 少养殖企业的损失。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畜牧业也在逐步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的对策。
一、传统养殖方式的局限性传统养殖方式的特点是靠天吃饭,货真价实。
然而面对实现同样效果更高质量、更加稳定的效果,传统的养殖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对策:强化人工养殖,提高肉鸡、肉牛等家禽的豢养技能。
借助社会方方面面的优势资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这样,既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肉鸡及肉牛的生长速度,还可以大幅提高养殖户的百草值。
二、疫病防治问题畜牧业养殖生产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疫病的传播既会影响到畜牧业的生产,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对策:开展疫苗接种和预防疾病专业科普辅导活动,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为超市、商场等,没有建立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销售渠道,因此畜民面临的销售压力很大。
对策:基于互联网产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利用网络直销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渠道多元化,加快畜产品的流通速度,提升畜产品的产值和品牌价值。
四、畜产品质量标准不明确由于没有统一的畜产品质量标准,市场上存在着很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不仅会影响消费者买货的信任,同时会降低整个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策:制定统一的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监督机制,才能保障畜牧业的市场发展及消费者权益的合法权益。
五、畜牧业产业链不全畜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要想做好畜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就必须做好产业链中的“全链条贯通”,特别是涉及到对策:加大投入,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完善畜牧业产业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六、环境污染问题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对策: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通过完善废弃物处理设施及有机肥品种,兼容畜牧业的环保局面。
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我国经济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虽然我国畜牧业已经经历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此需要我们去认真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一、问题分析:1. 畜牧养殖成本过高:如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2. 畜牧产品供给过剩:如鸡蛋、猪肉等。
3. 畜牧业生产管理水平低:如疾病预防和治疗、环境污染等。
二、对策建议:1.转型升级:鼓励发展高效率的生产型畜牧业,采用现代化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畜牧业的生产中,我们可以尝试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样可以大量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2.加强科技支持: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不断支持,如畜禽疾病预防、饲养管理、养殖环境控制等。
在这个背景下,政府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畜牧业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畜牧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农村集体经济也可以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优势,鼓励农民合作兴办养殖基地,大力支持现代化牧业。
3.提高养殖质量:养殖质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
畜禽养殖的质量问题包括动物的健康状况、养殖场的卫生条件以及畜产品的质量等方面。
政府应与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完善的养殖标准与管理规章,鼓励 farmers合理选择养殖场址、保证动物饲养量和生长环境,强化畜禽疾病防控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使得畜牧生产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4.推进有机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在现代畜牧业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加大对有机肥料、出栏畜禽等生产的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农民采用有机饲料,建立有机畜禽种类的基地,从而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并且提高畜牧产品的品质,增强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1.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将给予更多的扶持力度,加大政策的制订和财政投入,加强相关监管机构的建设,使得畜牧业有更加明确的政策和市场引导。
畜牧业饲料资源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畜牧业饲料资源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利用策略目录一、前言 (2)二、非传统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三、精准饲养管理与饲料转化率提升 (6)四、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9)五、饲料供应链的绿色化与可追溯性 (11)六、报告总结 (14)一、前言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气候变化导致了饲料作物的减产和草场退化,饲料短缺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使得饲料作物的生长环境恶化,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这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同时还需要加强消费者教育和市场引导,提高公众对绿色健康畜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等。
气候变化导致畜牧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和饲料短缺等挑战,畜牧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设更坚固的畜舍、购买更昂贵的饲料、采用控制温度的技术等,这些都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畜牧业的盈利能力。
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其中干旱和洪涝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极端天气。
干旱使得草原和牧场的水源枯竭,导致牲畜缺乏饮水和食物,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而洪涝则会造成畜禽生长环境的恶化,甚至直接导致畜禽死亡。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畜牧业的生产和饲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反刍动物如牛、羊等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等也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二、非传统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非传统饲料资源的种类与来源非传统饲料资源是指那些在传统畜牧业中不常使用的饲料原料,或者是尚未被充分利用的饲料来源。
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X u m u s h o u y i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畜牧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逐步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畜牧产业发展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农业进程。
为此,本文结合实践,探讨和分析了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以期对基层畜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河南地区畜牧业存在的问题1、产业层次较低。
河南地区小散饲养场户仍然占据一定比重,设备装置及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够完整,抗市场打击能力较差。
再加上非洲猪瘟影响下的生猪销售渠道受阻,导致养殖用地落地难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效益。
2、养殖成本高。
河南为典型农业生产区,秸秆资源较为丰富,但缺乏高效利用,再加上天然草地的缺失,导致草料利用率不高,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效益。
而花生秧易霉变、青贮饲草无保证等问题的存在,也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3、污染问题严重。
畜牧业占据河南省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为水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源头之一。
由于河南省环境领域科技投入大多集中在环境评价、常规预防方面,缺乏专业系统工艺,导致畜牧业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二、河南地区畜牧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1、提高产业层次(1)针对现阶段畜牧业产业层次低的问题,河南省应依托现有畜牧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金带动作用,促进畜牧业发展。
即利用中央财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两牛”发展资金,统筹用于生猪、肉牛、奶牛生产环节的良种引进、圈舍改造、防疫保险以及仓储加工、冷链物流建设,加快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进度。
(2)在生猪产业方面,河南省应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加快推进杞县牧原育肥场、通许牧原育肥场、濮阳市广安农牧有限公司生猪产业链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奶牛、肉牛养殖方面,河南省应积极推进花花牛睢县、兰考首农、新蔡瑞亚奶牛场及焦作蒙牛百亿园区项目、恒都公司夏南牛产业园等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投产;在肉羊及家禽产业方面,河南省应依托现有行情,加快推进上蔡正兴、兰考中羊、禹州汉元家禽“云养殖”蛋鸡生产二期等项目标准化建设。
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奶类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畜牧业的生产特点,产业链条相对复杂,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1. 饲料问题。
饲料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关键点之一,目前国内饲料品种并不是非常丰富,加之质量无法保证,所以减缓了畜牧业的发展。
2. 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突出。
许多农户为了节省饲料成本,会将畜粪随意堆放,导致了废水、废气的产生,加剧了环境污染。
3. 防疫问题。
畜牧业的疫病问题比较普遍,特别是遇到鸟流感等疾病时,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于畜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4. 种养结构不合理。
畜牧业的结构就像农业一样,需要科学规划。
但现实情况是,农户往往重视利润最大化,采取种植短周期、进口高产的优良品种,特别是动物品种的铲育,造成种养结构不合理。
1. 饲料问题解决对策。
饲料可分为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两种,天然饲料不受药物污染而且便宜,人工饲料不易受天候影响并且进口饲料品质有保障。
例如,可以培育优质玉米、优良大豆等可以作为比较便宜的饲料品种,进口一些其他种类的饲料或添加剂,达到提高肉、蛋、奶产量的效果。
2. 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对策。
畜牛制品生产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种污染物质。
要加强对污染的监控和管理,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提高环境卫生,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同时还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产生的废弃物,如畜粪、油脂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3. 防疫问题解决对策。
在畜牧业的生产中,要加强对生病畜生产的管理,培训技术人员,提高群众的防疫意识。
同时,可以增加消毒设施、试验室等设施来实现全程监控和减少疫病的发生。
4. 种养结构不合理解决对策。
畜牧业的种养结构必须根据各地的气候、土地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并做好品种的缔造,推广典型品种。
同时,通过农业产业与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的方式,促进畜牧业的稳步发展。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畜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如养殖业的环境污染、动物健康和福利问题、粮食和饲料资源的浪费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畜牧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污染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密集化程度的增加,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养殖场的粪便和尿液排放,水源被污染,土壤受到破坏,空气质量下降,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特别是畜禽养殖场的废水和废气排放,对周边地区的污染非常严重,给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二、动物健康和福利问题现代畜牧业中的动物往往被密集饲养,生长速度快,体重增长大,这对它们的身体健康和福利造成了严重影响。
养殖动物的疾病容易传播,而密集的养殖方式也容易导致动物行为异常、压力过大等问题,这些都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为了提高产出,常常要求动物长时间处于不适宜的环境中,无法得到体温和气息的自然调节,这也会导致动物的疲劳和压力增大。
三、粮食和饲料资源的浪费现代畜牧业需要大量的粮食和饲料资源来满足养殖动物的需求,而粮食和饲料的种植又需要耗费大量的土地、水资源。
全世界仍然有许多人口面临粮食短缺和饥饿的问题,过多地将粮食用于畜牧业生产,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是对全球粮食资源的浪费。
针对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支持为了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规范畜牧业的发展。
还需要加大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的技术水平,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绿色畜牧业的发展。
二、提高动物福利标准为了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福利,需要提高动物福利的标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监督养殖业的生产过程。
畜牧业发展对资源利用和节约的要求
畜牧业发展对资源利用和节约的要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畜牧业需要面对资源利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节约措施。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发展对资源利用和节约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畜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养殖禽畜。
然而,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尤为重要。
一方面,畜牧业需要加强水源保护,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饮水设备,优化饲料配方,减少浪费和漏水等方式来增加水的利用效率。
2.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节约畜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放牧和饲料种植。
为了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畜牧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行生态畜牧业,合理规划和管理畜牧业区域,优化牧草种植结构,增加土地的产出。
同时,还需要避免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保护好耕地资源。
3. 能源的利用和节约畜牧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包括燃料和电力。
为了实现能源的利用和节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进节能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畜牧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如畜禽粪便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合理处理和利用养殖废弃物尤为重要。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生物气化、厌氧发酵等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能源化和资源化。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农田的肥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5. 科技创新与管理畜牧业发展对资源利用和节约有着长期而持久的需求。
因此,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技术方面,可以研发高效饲料、新型饲喂技术、智能化养殖设备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畜牧业的规划和管理,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养殖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畜牧业市场需求与供应分析
畜牧业市场需求与供应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产品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畜牧业市场的需求和供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畜牧业市场需求分析1.1 增长的人口需求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对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肉类、奶制品和禽蛋等畜产品的消费量呈稳定增长趋势。
1.2 饲料需求的变化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也影响着畜牧业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对高质量饲料的需求增加。
农民和饲养户更加重视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高质量的饲料,以提高畜产品的品质。
1.3 出口需求的增长中国畜牧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出口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市场对中国畜产品的接受度提高,畜牧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攀升。
二、畜牧业市场供应分析2.1 养殖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畜牧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提升。
优良品种的引进、饲养管理的改进、疫病防控技术的不断改进等,都有助于提高畜牧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2.2 畜牧业政策的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技术培训、市场准入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畜牧业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2.3 技术合作与交流国际间的农业合作与交流对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吸纳国内外先进饲养技术和管理模式的经验,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畜牧业市场的影响3.1 经济效益的提升畜牧业对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民通过养殖业获得稳定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畜牧业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3.2 农村就业机会的增加畜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不仅畜牧业生产本身需要劳动力的支持,还带动了农村的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就业增加,缓解了农民的就业压力。
我国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解决方法
我国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解决方法1. 引言1.1 概述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牧业需求不断增加,而饲料资源却相对有限。
因此,深入研究饲料资源如何开发和有效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现状目前,我国饲料资源存在利用困难和挑战。
首先,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田面积,但在饲料资源开发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和生产制约。
其次,在饲料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以及未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最后,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因素。
1.3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解决方法的探讨与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并提供政策支持,促进我国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通过科技手段、农业循环经济和废弃物再利用等方法,探索有效的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路径,并为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同时,本文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分享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推动饲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实践参考。
**注意:根据问题要求,上述文本为普通文本格式回答。
如果需要转换为Markdown格式,请告知。
2. 饲料资源现状分析2.1 主要饲料资源种类及产量分布我国的饲料资源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秸秆、油料渣、青贮料、副产品等。
其中,粮食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资源,如玉米秸秆、稻草等,具有丰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油料渣则是由榨油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质,例如豆粕、菜籽饼等,可以作为动物饲养的蛋白质来源。
青贮料主要指牧草和干燥后储存起来的饲草,如苜蓿、青草等。
此外,副产品如酒糟、豆制品残渣等也是可供饲喂动物的资源。
这些主要的饲料资源在我国均有广泛分布。
北方地区以玉米秸秆和高粱秸秆为主要饲料来源;南方地区主要以稻草和豆制品残渣为主;西南地区则以青贮料为主。
不同产业结构和地域特点使得各个省份对饲料资源的需求和供应有所不同。
2.2 现有饲料资源利用困难与挑战目前,我国在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畜牧行业的营养与饲料了解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技巧
畜牧行业的营养与饲料了解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技巧畜牧行业的营养与饲料:了解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技巧畜牧业在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奶制品和其他畜产品。
然而,要确保畜牧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力,合理的营养与饲料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畜牧行业中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技巧,以帮助畜牧业者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了解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1. 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畜牧动物体内组织和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畜牧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各异,养殖者应该根据畜牧动物的品种、年龄和生理状态,提供适宜的蛋白质摄入。
2. 碳水化合物需求碳水化合物为畜牧动物提供能量,可通过饲料中的谷物、豆粕和糖类等提供。
养殖者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以满足畜牧动物的能量需求。
3. 脂肪需求适量的脂肪能够提高畜牧动物的能量供给、增进养殖动物体质和产品品质。
但应注意,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肥胖、生殖问题等健康隐患。
4. 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畜牧动物体内各种生物反应所需的辅助物质。
不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畜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不同的作用,如钙对于骨骼的形成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根据畜牧动物的需求,合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掌握饲养技巧1. 合理饲喂养殖者应制定科学的饲喂计划,包括饲料的种类、饲喂时间和饲喂量。
合理的饲喂可以提高畜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2. 水的重要性水是畜牧动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养殖者应保证畜牧动物有充足的清洁水源,以满足其日常需求。
3. 饲养环境管理饲养环境对畜牧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力有着重要影响。
养殖者应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定期清理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4. 疾病预防与控制畜牧动物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
养殖者应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定期进行兽医检查,注重疫苗接种和卫生管理。
总结:畜牧行业中,了解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和掌握饲养技巧是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当前畜牧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对策和措施
04
下步工作对策和措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行节约型畜牧业生产模式
01
通过改进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式,降低饲料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3
促进畜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畜牧业与种植业、加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拓展畜牧业功能,提升产业附加值。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促进草 原生态恢复。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
推广节水、节料、节能等绿色养殖技术,降低畜牧业环境污染。
构建循环型畜牧业体系
在上述情况下,我们需要进 一步采取对策和措施来促进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将 包括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 强环保措施,优化调整产业 结构,拓宽市场渠道,以及 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等。
03
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饲料资源短缺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 加。然而,受土地、水资源等限制,饲料的生产和供应面临 巨大的压力。
展,有必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支持并健全监管体系。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推动畜牧业不 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重视这些方面的对策和措施,为畜牧业的繁荣做出更多贡献 。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科技驱动发展: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 人才保障未来:重视畜牧业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队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 产学研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通过以上结论与建议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畜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为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
畜牧业养殖中的饲料资源与利用
畜牧业养殖中的饲料资源与利用畜牧业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而确保畜禽的养殖质量和数量离不开合理的饲料供应。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养殖中的饲料资源与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一、饲料资源的分类畜牧业养殖中常见的饲料资源主要包括粗饲料和精饲料两大类。
1. 粗饲料粗饲料是指由绿色植物和有机质基质构成的饲料,如牧草、饲料玉米、高粱、青贮料等。
这些饲料资源通常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可为畜禽提供能量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
合理利用粗饲料资源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2. 精饲料精饲料是指经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如浓缩饲料、饲料添加剂等。
这些饲料通常具有较高的营养含量,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精饲料能够满足畜禽对于高营养需求的要求,提高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
二、饲料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饲料资源是提高畜牧业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饲料资源利用方式。
1. 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搭配利用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搭配利用是常见的饲料供给方式。
通过合理的比例和配方,将粗饲料和精饲料相互补充,满足畜禽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2. 玉米秸杆和稻草等废弃物的利用农作物剩余物、秸秆等废弃物也可以作为畜牧业养殖中的饲料资源。
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饲料,既能够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益,又能够满足畜禽对于纤维素等物质的需求。
3. 种植饲料作物种植饲料作物是提供饲料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种植,可以提高饲料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畜牧业养殖提供充足的饲料供应。
此外,种植、收割和储存过程中的科学管理也对饲料资源的利用起到重要作用。
4. 引进优良饲料品种引进与推广优良饲料品种也是饲料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
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饲料植物,提高饲料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这不仅能够满足畜禽对高营养需求的要求,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益。
三、饲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畜牧业养殖中,饲料资源利用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畜牧业中的饲料与营养需求
畜牧业中的饲料与营养需求畜牧业是指人类通过养殖动物来获得食物、皮毛、劳动力等产品与服务的农业活动。
而饲料作为畜牧业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畜牧业中的饲料与营养需求展开讨论。
1. 饲料的种类和分类饲料是指被用于动物饲养的各种食物物质,主要包括精料和粗料两大类。
精料一般是指具有较高能量、较高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的饲料,如谷物、油料和豆粕等。
粗料则包括多种植物的茎、叶、秆等,其营养成分含量较低,但可以提供纤维素等对动物消化道有益的物质。
2. 动物的营养需求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营养需求各有不同,但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
2.1 能量动物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
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动物体重减轻、生长迟缓等问题。
牲畜如牛、羊等以纤维素为主要能源来源,而家禽如鸡、鸭等则更依赖于脂肪和淀粉类的饲料。
2.2 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组织生成的基础,对于生长和修复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畜牧业中常用的蛋白质饲料有豆粕、鱼粉、肉骨粉等。
2.3 维生素维生素是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物质。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维生素A对于家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非常关键,而维生素D则对骨骼发育至关重要。
2.4 矿物质矿物质是构成动物体内各种骨骼、牙齿等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各种酶反应的催化剂。
常见的矿物质饲料有磷酸盐、碳酸钙等。
2.5 水分水分是动物体内各种生理反应所必需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动物的体内环境和代谢过程。
动物应始终有足够的水源供给。
3. 饲料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合理的饲料供给对于畜牧业生产至关重要。
正确的饲料配方和营养需求满足,可以显著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毛发质量和繁殖能力。
同时,科学的饲料管理还能有效控制动物的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4. 优化饲料与营养需求的方法为了满足畜禽的饲料和营养需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优化:合理配方、添加饲料添加剂、培养健康的饲料微生物等。
畜牧业对饲料资源的需求分析与对策
畜牧业对饲料资源的需求分析与对策1998年我国人均年占有肉、蛋、奶总量预期将分别达到50、18和6kg 以上,比改革开放前分别增长了6倍、9倍和5倍。
从80年代中期起,在全国范畴内取消了凭票供应制,多年来价格平稳,供销两旺,这是在人均年占有粮食量不足400 kg的饲料资源条件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庞大成就。
但全国人均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旧处于中等偏下位置,仅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1/8~1/5。
饲料资源不足,专门是饲料蛋白质资源不足将是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增长的要紧因素。
对解决这一难题有种种见解,有人主张积极进展牧区畜牧业;有人寄期望于秸秆的“过腹还田”;有人提倡进展“营养体农业”;有人则主张在农牧结合的同时开源与挖潜并举。
作者认为,我国地域宽敞,自然条件复杂,相当于欧洲10多个国家,因此,因地制宜,从实际动身,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源与挖潜并举,多渠道、多方位地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模式的饲料计策仍旧十分必要。
本文拟依照近20年来我国畜牧业进展的足迹,结合我国饲料工业及规模养殖业进展的历史体会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解决饲料问题的途径。
1 农区种植业大约可解决我国饲料蛋白质资源总需求量的一半将低质量的饲用蛋白质转化为营养价值丰富的可食用蛋白质是畜牧业的要紧任务。
为此,饲料中的蛋白质总量将是畜牧业基础的基础。
到本世纪末若将全国人均每日摄入动物性蛋白质量争取达到全世界90年代初期的25 g水平,则至少每年需要从畜产、水产品的可食部分中提供大约1200万吨纯动物性蛋白质才能接近这一水平。
然而依照现代最佳饲养技术水平分析,生产这么多的动物性蛋白质,至少需要从种植业中提供饲料粗蛋白质大约6000万吨才能差不多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总需求量。
作者依照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种植业的生产成绩分析,从谷实类、饼粕类、糠麸类、糟渣类等农副产品类以及动物性饲料资源中,总计仅能提供3000万吨饲用粗蛋白质,即大约只能满足需要量的一半,这是一个乐观的估量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业对饲料资源的需求分析与对策1998年我国人均年占有肉、蛋、奶总量预期将分别达到50、18和6kg 以上,比改革开放前分别增长了6倍、9倍和5倍。
从80年代中期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凭票供应制,多年来价格平稳,供销两旺,这是在人均年占有粮食量不足400 kg的饲料资源条件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全国人均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处于中等偏下位置,仅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1/8~1/5。
饲料资源不足,特别是饲料蛋白质资源不足将是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
对解决这一难题有种种见解,有人主张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有人寄希望于秸秆的“过腹还田”;有人提倡发展“营养体农业”;有人则主张在农牧结合的同时开源与挖潜并举。
作者认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相当于欧洲10多个国家,因此,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源与挖潜并举,多渠道、多方位地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模式的饲料对策仍然十分必要。
本文拟根据近20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足迹,结合我国饲料工业及规模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解决饲料问题的途径。
1 农区种植业大约可解决我国饲料蛋白质资源总需求量的一半将低质量的饲用蛋白质转化为营养价值丰富的可食用蛋白质是畜牧业的主要任务。
为此,饲料中的蛋白质总量将是畜牧业基础的基础。
到本世纪末若将全国人均每日摄入动物性蛋白质量争取达到全世界90年代初期的25 g水平,则至少每年需要从畜产、水产品的可食部分中提供大约1200万吨纯动物性蛋白质才能接近这一水平。
但是根据现代最佳饲养技术水平分析,生产这么多的动物性蛋白质,至少需要从种植业中提供饲料粗蛋白质大约6000万吨才能基本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总需求量。
作者根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种植业的生产成绩分析,从谷实类、饼粕类、糠麸类、糟渣类等农副产品类以及动物性饲料资源中,总计仅能提供3000万吨饲用粗蛋白质,即大约只能满足需要量的一半,这是一个乐观的估计值。
因此,必须从增产与挖潜两个方面设法解决。
2 从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前景分析,秸秆的增产潜力有限国内曾有人提倡“秸秆畜牧业”,因为,我国农业“三大秸秆”(玉米秸、稻草、小麦秸)的总产量虽然年产可达4.2亿吨以上,但从我国农民对秸秆的实际利用习惯分析,可饲用量大约为1.5~2.0亿吨,由于其中粗蛋白质的可消化性差,基本上不能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从物尽其用的角度出发,只能作为大家畜的“维持用能量饲料”。
因此,从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的角度分析,难以寄予厚望。
?近20年来,国内外在反刍动物饲养技术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如非蛋白氮利用技术、氨化秸秆技术、收获后玉米秸的黄贮技术等均已普及,应该大力推广。
近年来由于焚烧麦秸,污染环境引起国家各级领导的重视。
与此同时,在社会上也有各种秸秆处理技术出台,真伪难辩。
最近,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发出了《关于秸秆微生物处理技术推广问题的通知》的文件,重申了“各种微生物处理秸秆技术在推广应用前均须报请农业部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审评批准,否则,一律不要推广,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作者认为,这一文件的发布是正确的、及时的。
所有秸秆处理技术的推广一定要以不损害农民利益为原则,持慎重态度。
3 挖掘非竞争性农业资源潜力,增产营养体生物量是解决饲料问题的可靠途径我国畜牧业是一个低经济效益的产业。
饲料原料的价格,很难与食品、医药、酿造业的原料价格形成竞争性优势。
历史地分析,我国农区传统畜牧业的饲料资源一直是依靠无竞争性用途的农业副产品以及“农家饲料”作为物质基础。
如能改变思路,科学规划,在种植计划中安排部分营养体农业(草地农业),改被动地采集野生饲料为主动地增产与养殖业对路的营养体生物量,无疑在解决饲料不足问题方面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如在盐碱地、休闲地、灾后田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不能利用或暂不利用的可耕地上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特别是种植豆科牧草,不仅比专门划拨耕地种植饲用作物或牧草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还与种植业更具有互补性。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都先后提出了建立“营养体农业”的倡议,即为解决饲料问题,以不收籽实而专门生产植物茎叶为主的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举多得的新思路。
据任继周(1998)预测,在我国可以用于发展生产植物营养体的土地面积约有281万平方公里,有230多种豆科牧草或绿肥作物可以开发后供作饲料,这是一大宗不与粮、棉、油争地,而且与农区种植业互补性很强的饲料增产措施,应当不断挖潜,不断探索。
4 科学利用农家饲料资源,不断提高农户养猪生产水平是缓解饲料资源不足的重要对策我国养殖业主要在农区,而农区养殖业的?3/4?是养猪业。
从我国农区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关系分析,预计在中长期内“猪为六畜之首,农户养猪为主”的生产模式在我国仍将持续下去。
从近20多年来全国养猪业的生产成绩分析,养猪出栏率、猪肉总产量、全国生猪平均上市活重等也一直保持上升势头,90年代以后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由此可见,获得如此显著的养猪生产成绩,并未因农户养猪生产水平低而拖了后腿,相反农户养猪产出已成为我国农村仅次于粮食的第2宗大商品,这也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农户养猪的生命力。
当前在进一步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问题上有2种观点,其一认为:在占我国农区养殖业主体的养猪业中,农户养猪模式生产效率低,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及时普及应用,形不成规模,不易及时调控供求矛盾。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养猪最终应仿效美国,走全盘规模化的道路。
另一种观点认为:“千家万户养猪不能丢”。
农户养猪用粮仅为规模化养猪的1/2~2/3,其中饲料蛋白质的70%~80%来源于青粗饲料及农家饲料,虽然生产效率不如规模化养殖业,但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力及构不成商品的农家饲料资源,既可增肉、增收,又可通过猪多-肥多-粮多的途径变“废”为“宝”,养地增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维护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支持后一种观点。
5 大力开拓农户养殖业的饲料市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饲料工业从国情国力分析,农民既是肉类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此,必须“化整为零”,让农民自己解决肉食问题,才能减轻全国人民对肉食供应的压力,这一方针不仅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政治上看,还可使农民无需离乡背井即可脱贫致富,变人口劣势为优势;引导得当,还可在广大农村培育出一大块饲料工业市场。
1997年我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约为5600万吨,其中,猪饲料约占43%,对全国猪肉总产量的贡献率约为20%;而全国80%的猪肉则主要是依靠农家饲料解决的。
另从近2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生产的猪饲料产品的用户对象分析,基本上是面对规模化养猪业,而不是根据农家饲料的营养背景配制。
经验证明,如能查清农户养猪日粮中的养分盈缺规律,供给适合于不同养猪日粮类型的饲料添加剂或蛋白质浓缩料,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加以引导,即使不用改造成为规模化养猪形式,也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再增产480~640万吨猪肉(活重)。
这个增产量约相当于节约了1700~2000万吨饲料粮,约相当于近年来我国每年平均粮食增产量的1~2倍。
可见,从宏观上优化畜牧业生产的技术路线,是与开辟饲料资源有着同等重要意义的挖潜举措。
6 牧区畜牧业与“三元结构农业”应从实际出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众所周知,近半个多世纪来,我国牧区草原由于超载过牧,退化严重。
尽管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草原建设,但杯水车薪,不少地区的草原生态仍在不断恶化。
还清这笔“生态赤字”任重而道远。
因此,中长期内还应对牧区草原采取适度利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力争从“草畜平衡”到“草畜两旺”。
“三元结构农业”的构想已提出10多年,虽然从粮食、经济、饲料三大类作物产量的比例看变化不大,但从80年代以后的粮食、经济作物的实际用途分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已经用于饲料(不含农副产品)。
“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中的棉花、菜籽、花生及部分豆类、谷实类的加工副产品等也都通过饼粕、糟渣等途径转入饲用。
按传统定义的三大类作物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从目前我国农业主、副产品的市场流向分析,至少有2/5以上是以各种形式用于饲料,为此,如果把养殖业所需的饲料作物品种作为独立的产业需要,事先安排在整个农业生产计划之前,对减缓饲料工业原料的地区间大调运以及因地制宜提高配合饲料产品质量是有益的。
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制定“三元结构农业”规划,不仅要考虑产出,同时必须考虑对农田的补偿。
众所周知,在1984年以前,我国每年人均占有粮食量的增长率大体上以4%~5%的速度递增,而从1984年以后,同比增长率趋缓或出现了负值。
另从同期全国化肥总消耗量与粮食增产量分析,从1985年到1989年,前者增加了102%,而后者仅增加23%,说明依靠化肥增产粮食的效果趋缓,土地内在质量遭到损害,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目前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支持还处于“负保护”的历史阶段。
从近期内的国情国力出发,农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在挖潜上下功夫,首先是在保护地力上下功夫。
潜力何在?当前首先应重点抓好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结合,走以牧养农,农牧互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7 结语20年来,我国畜牧业有了巨大发展,从80年代中期起,肉、蛋、奶等畜产品的总产量每年大体上以5%~10%的速度递增,但是,到下个世纪我国人民将从小康走向富裕,届时对各类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据预测,从我国农区种植业中,可能提供的饲用蛋白质总量仅能解决总需要量的一半。
我国畜牧业是一个低经济效益的产业,只有发展“营养体农业”,增产专供饲用的生物量,才能缓解饲料资源紧缺;同时这一技术路线也是通过种植业、养殖业与草业的互补,协同发展,是解决饲料资源不足的最可靠的饲料增产措施。
我国农区养殖业“猪为六畜之首”。
从国情国力出发,全国全盘规模化,不仅饲用粮难以满足需求,同时排污治理也难解决。
为此,中长期内还应因地制宜,两条腿走路,千家万户养猪不能丢。
对农户养猪还应加强用组装配套的适用技术,进行分类指导,使之不断改进提高。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饲料工业体系,供给农户养猪以营养对路的蛋白浓缩料或饲料添加剂产品,不仅可以发挥农家饲料的增产潜力,同时还可以开发出一大块饲料工业市场,这是一举多得的必由之路。
单纯依靠化肥增产粮食已出现种种弊端。
为此,在制定“三元结构农业”生产规划时,不仅要根据市场对饲料原料的需求,合理安排种植计划之外,同时还要考虑对农田的补偿,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北方草原由于长期以来超载过牧,退化严重,应采取休养生息,适度利用的政策,争取从“草畜平衡”到“草畜两旺”。
我国三大秸秆中除去其他用途外,大约有1/3~1/2可供作大家畜的维持饲料。
但蛋白质含量低,利用率差,应尽快普及成熟的饲料饲养青贮技术等使之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