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与主要经济功能_谢守红
西方大都市区的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27卷第4期2006年8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No.4Vol.27Aug.2006西方大都市区的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谢守红,傅春梅(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 421001)摘 要: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并代表了当代城市化的主导趋势。
大都市区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对大都市区的管理也形成了较完整的体制和模式。
文章分析和探讨了西方国家大都市区的几种不同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提出了若干促进大都市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大都市区;管理模式;大都市区规划中图分类号:D7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6)04—0081—04作者简介:谢守红(1966—),男,湖南新邵人,教授,博士,加拿大约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
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是指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
大都市区是一个跨越广大地域、以功能相互联结的巨大区域,其空间组织复杂。
一般来说,大都市区总是包含若干个基层行政系统,各基层行政区和政治团体之间难免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
因此,协调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确保大都市区的整体利益就成为大都市区管理中的最重要事宜。
大都市区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探索和实践,西方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定型的大都市区行政管理组织和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类似西方国家大都市区的新的城市空间形态。
分析和探讨西方大都市区的管理模式,对于推进我国正在兴起的大都市区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西方大都市区的管理模式1、大都市区政府大都市区政府(Metropolitan G overnment)是指大都市地区政府的结构或机构的安排,也称作“大都市模型”,具有以下4个主要特征:(1)政治合法性,即其政治代表是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2)从高级政府到地方当局的自治;(3)范围广大的司法权;(4)“恰当的”地域覆盖,基本上由功能城市地区组成。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_谢守红
第37卷第4期2014年7月Vol.37No.4July 2014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谢守红,王利霞,邵珠龙(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从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行业碳排放和碳减排对策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目前,国内外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呈多样化发展,由于测算方法的不同、碳排放系数的标准不统一,使得碳排放测算结果不一致,影响了其实用价值。
关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人口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效率、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
在分行业的碳排放研究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行业,然后扩展到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居民消费等领域。
关于碳减排的对策,主要包括制定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为低碳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经济;综述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060(2014)04-0720-11(720~730)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 2等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将产生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和气候异常问题,在全球范围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1]。
气候变暖给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等造成了巨大压力,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此后低碳经济被赋予了不同含义,但其主旨都是指基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生态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这种以高投入、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如何控制碳排放增速和降低碳排放强度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自从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后,国内外学术界纷纷开展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其中关于碳排放的研究成为焦点,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行业的碳排放研究和碳减排策略研究等。
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一、引言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体上的比重和结构组成。
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受到地理位置、历史发展、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二、第一产业的相对萎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减小。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而这些产业在城市中的发展受到空间限制和环境限制较大,因此相对于第二和第三产业来说,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
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城市作为工业的集聚地,吸引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劳动力,进一步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四、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尤其是金融、商业、旅游等服务业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五、高技术产业的集聚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高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这些产业对于科技人才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更容易在城市中形成集聚效应。
六、城市特色产业的崛起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这些特点会对城市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沿海城市更容易发展海洋经济和对外贸易;山区城市更容易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资源丰富的城市更容易发展能源和矿产产业等。
这些城市特色产业的崛起,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城市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升级。
一方面,城市需要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产业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城市需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向现代化发展。
城市经济与产业PPT课件
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二是作为微观主体的家庭和商业活 精选PPT课件 动占据的土地面积随着与城2市5 中
心距离的增加而趋向扩大。
三、城市土地使用的竞标—地租理论
2、阿隆索的企业竞租模型 当企业逐渐远离城市中心时非土地
投入/土地投入的比率会降低,反 之比率会上升。因而如果单位距 离的运费率是常量那么随着距离 增加竞租曲线会趋于平缓。
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 )
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国
标中包括15个门类48个大类,为分类最
多的产业。
精选PPT课件
8
一、产业的分类
精选PPT课件
9
一、产业的分类
2、从要素角度的分类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3、城市产业功能分类
(1)主导产业
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汽车产业具有较高
的产业关联度,带动了钢铁、石油、橡胶、玻璃、电子、油漆、塑料等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导产业
如日本的主导产业演替顺序:纺织工业——钢铁、机械、化学——汽车、
家电——电子工业等高科技产业
精选PPT课件
非基础产业——为本地市场提 供产品和服务
11
二、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
2、区位商分析
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 的分类最普遍的
方法就是“区位商”分析。
区位商是城市或区域中任一产业的就业
份额相对于该产业在国家就业份额的比
例。
Q=( a/A) /( b/B)
Q——区位商
城市产业构成及其发展趋势
城市产业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城市产业构成及其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城市中心形成了繁荣的城市产业。
城市产业构成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产业构成及其发展趋势,以揭示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城市产业构成的基本特征城市产业构成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
1.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性行业。
在城市中心地区,农业极少存在,林业和渔业也相对不发达。
主要原因是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不适宜农业耕作。
此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农业产业规模逐渐缩小。
2.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工业中心通常位于城市的郊区或工业园区,生产各种产品,为城市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建筑业也是城市产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建筑业发展迅速。
3. 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
第三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活动是城市的重要特色之一,商业中心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地区,集中各类商业设施和商业服务,吸引消费者和游客。
金融业作为城市产业的重要支柱,提供金融服务和资源配置,支持城市经济的发展。
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旅游等各类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和福利。
三、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1. 第一产业的减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逐渐减少,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大规模农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同时,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需求减少,导致农业产业规模缩小。
因此,第一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小。
2. 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传统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面临着成本上升、竞争压力加大等问题,需要转型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
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产业结构与经济
产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部门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和在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
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国家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的定义和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结构的定义和作用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类产业的数量、比重和分布情况,主要包括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组织结构和发展状态。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和速度。
第一产业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第二产业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第三产业则依赖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
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贡献度直接影响到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增长率。
其次,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
不同产业部门的就业比重不同,工业和服务业通常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水平,而农业则相对较低。
最后,产业结构还决定了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合理和优化能够提高国家或地区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话语权。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指通过改变各个产业部门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和优化产业内部的结构,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注重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一个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整体,它们的协调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互补优势的发挥。
其次,要注重充分发挥各产业的比较优势。
根据各国或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优先发展和拓展具备竞争力的产业,提升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再次,要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
长江三角洲开发区产业结构分析
’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吸引外资、引进技术 来发展工业和进行出口创汇的特殊政策区域,一般 都选择在母城区以外另辟新区,其产业相对于全国 或母城区产业来说,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区内几乎
!" # 工业技术结构层次不断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招商引 资,尤其是向跨国公司和国际性大型工业企业招商 引资, 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引进项目的
品、 服装制造、 制革、 仓储和家具制造等 (* 个行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了大多数,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 比重不高, 产业结构偏轻, 服装加工型企业占了很大 比重, 同时大中型骨干支柱企业较少, 高新技术产业 比较幼稚。即使是在跨国公司比较集中的闵行开发 区,电子通信与医药两个行业的工业产值也只占全 区工业总产值的 "-. ") ,而饮料与普通机械两个传 统行业却占到 ($. ’) 。 !" $ 开发区之间产业同构现象明显 我国开发区在开发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地方 政府起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 外资前来投资兴业,各开发区之间在同一项目上展 开激烈竞争, 争相提高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和标准; 另一方面,又由于开发区在进区项目上的审批权限 有限, 所以一般优先选择本身有审批权限的项目, 因 而在开发区内最初建成的项目大都具有投资少、见 效快的特点,开发区无法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和产 品结构,这是开发区形成产业结构趋同的体制因 素。对于高新区而言, 资源条件、 市场需求和技术贸 易等也是形成产业结构趋同的重要原因
/$0
$ 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 # 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整体层次不高 近几年, 随着欧美外资的进入, 长江三角洲各经 济技术开发区内崛起了一批新兴的工业行业部门, 如电气机械、 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等, 但传统产业仍 然在开发区内占有很大比重。同时伴随国外成熟技 术的引进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出口加工 与进口替代产业,并且在少数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产 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如苏州工业园区与漕河 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这两个开发区在长江三角洲所 有开发区中是比较特殊的,前者是中国和新加坡两 “特中有特” 国政府的优先项目, 享有 的政策, 远景规 划中就拟建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技术密 集的制造业与加工工业基地。后者则是全国唯一的 同时享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 惠政策的开发区。 因此, 在两个开发区中新兴产业与 高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已具有相当规模,开发 区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苏州工业园区内微电子 及信息技术产业和精密机械产业的企业数占到全区 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漕河泾开发区内电子通信产 业产值占到全区工业产值的 -#. ") 。昆山、杭州两 个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水平也处于相对较高的层次。 但从长江三角洲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水平来看, 其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与层次虽然高于周围其他区 域和全国平均水平,但远低于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 平。 以建区较早的南通开发区为例, 区内投资主体来 自香港、 日本、 台湾、 美国和新加坡等 "" 个国家和地 区, 主要投资于纺织、 纤维制造、 电子设备、 橡胶制
世界的主要产业与产业地理特点
世界的主要产业与产业地理特点产业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际间竞争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具备不同的产业特点和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世界的主要产业以及它们的产业地理特点。
第一部分:农业产业农业是世界各国的基础产业之一。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这些国家通常拥有广阔的农田以及丰富的农业资源。
例如,印度和巴西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拥有大量的农业用地和农民。
而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通常更加现代化和高效,注重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
例如,美国和荷兰采用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高产量和高质量的农产品。
第二部分:制造业产业制造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制造业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低成本劳动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使其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制高点。
其他一些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和德国也拥有发达的制造业,注重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
这些国家由于技术和创新的优势,其制造业产业地理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服务业产业服务业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业,也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都以服务业为主导。
这些国家在金融、IT、咨询、教育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放眼于服务业的发展。
例如,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第四部分:能源产业能源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世界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从而决定了全球能源产业的地理特点。
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全球石油产业的中心。
俄罗斯和美国在天然气产业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国家。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重要,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结论:世界的主要产业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竞争优势。
农业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地位,制造业产业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城镇化的进程,问题及措施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城镇化的进程,问题及措施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的基本特征:⑴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⑵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⑶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2、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有: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程度。
3、城市主要功能区有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
4、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①气候②地形③河流④港湾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①资源②交通③工农业基地④政治⑤政策⑥军事⑦科技⑧宗教⑨旅游5、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①自然地理条件②历史文化因素③经济发展水平④交通运输状况6、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①单核心模式(包括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②多核心模式城市空间形态特点。
集中形态包括:①简单集中②复杂集中分散形态包括:①一城一区、②分散成组、③城镇组群、④城镇群、⑤大城市群和城市带。
二、城市化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第1页(共2页)5、城市化的地理意义。
①人口转化: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距;②产业结构: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工业生产: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④科技创新:有利于科技创新,进而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⑤文化传播:影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对外开放程度。
6、城市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社会问题等。
7、郊区化是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是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8、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①市中心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制造服务业时代
X
Y1
Y2 Y3 Y4
最終產品價值= X+ Y1 +Y2+Y3+ Y4 最終產品價值 Y2+Y3+
製造服務業時代 13
服務價值鏈─蛋糕理論
Shaw(1990)提出服務價值鏈(Service Shaw(1990)提出服務價值鏈(Service Value Chain)的觀 Chain)的觀 念,將服務價值的產生分為下列四大部分: 1.顧客需求與期望─若服務中此部分的價值越高,則帶給業 顧客需求與期望─若服務中此部分的價值越高, 者越多利益的機會。 者越多利益的機會。 2.服務成分─差異化、獨特化服務價值高。 服務成分─差異化、獨特化服務價值高。 3.作業成分─服務越自動化、單位價值越低,但創造出高的 作業成分─服務越自動化、單位價值越低, 總價值。 總價值。 4.物品成分─服務中附屬的物品品質越高,顧客信賴程度越 物品成分─服務中附屬的物品品質越高, 大。 屬服務導向的服務業, 屬服務導向的服務業,上述第一部分為服務價值的主 要來源,有如蛋糕最上層的奶油花。 要來源,有如蛋糕最上層的奶油花。
製造服務業時代
8
服務業與製造業生產政策比較
公司政策 成本與價格 生產力 供需配合 經濟規模 學習曲線 成長/規模/ 成長/規模/佔 有率 進入市場障礙 變革 引進新產品 製造業 以產品數量為基礎 有形產出/ 有形產出/有形投入 調整存貨 單位成本持續下降 生產成本隨產量增加而減少 直接影響獲利率 產品專利、技術與資本 決定於高層人員共識 可用試賣方法降低風險 服務業 以顧客認知為基礎 無形產出/有形+ 無形產出/有形+無形投入 調整或改變顧客行為 單位成本短暫下降 服務品質隨服務量增加而 增加 間接影響形象 人力資本、顧客與網路 決定於服務人員共識 顧客以身試用風險高
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产业结构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各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现代经济体系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1.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现代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干、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2. 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
现代经济体系产业结构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3.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经济体系产业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4. 以全球视野为格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现代经济体系产业结构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路径1.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性未来产业的投入,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
(2)优化传统产业。
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3)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2)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质量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3.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理解产业结构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理解产业结构经济的特点和优势产业结构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不同产业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结构分布。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产业结构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产业结构经济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产业结构经济的特点1. 多样性:产业结构经济表现为多个不同领域的产业共同构成的经济体系。
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特点和规模。
这种多样性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挑战,也为产业互补和优化提供了潜力。
2. 依赖性:产业结构经济的发展与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密切相关。
各个产业在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产业链。
这种依赖性使得整个经济系统更为复杂,同时也增加了风险传递的可能性。
3. 动态性:产业结构经济是一个动态的体系,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随着科技、人口、市场等因素的变化,各个产业的地位和比重也会发生变动。
因此,保持产业结构的动态平衡,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4. 相互依存性:产业结构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个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一个产业的落后或衰退也会对其他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合理地构建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各个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二、产业结构经济的优势1. 专业化分工:产业结构经济为各个产业提供了更多专业化分工的机会。
不同产业尽可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比较优势,提高整个经济系统的效益和生产力水平。
这种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经济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促进了技术的传递和交流,推动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形态的出现,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 综合效益:产业结构经济的形成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效益的提升。
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和相互促进作用,使得整个经济体系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效益。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结构
在产业功能分类中,还包括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 支柱产业是指在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但是产品输出率比较低。 潜导产业是指规模比较小,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潜力比较大。
展阶段,规模大,生产率高,能成为该经济发展阶段国民收入增加和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支撑产业。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统计,一个支柱 产业所创造的产值一般应占GDP的5%以上,才能称为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选择
三、济南优势产业分析 1.区位商分析
2.行业比重分析
2002年济南市主要工业行业情况
金属制品业 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是霍曼系数2.5(+或-1);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体相当,霍夫曼系数
是1(+或-0.5);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超过了消费资料规模。
产业结构演化趋势
四、 雁行形态说 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
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 出
第五章 城市经济结构
一、城市经济结构及其构成 二、城市产业结构内涵 三、产业结构的类型划分 四、产业结构演化趋势 五、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 六、主导产业选择,以济南为例 七、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八、城市所有制结构 九、城市投资结构
城市经济结构及其构成
一、城市经济结构
城市经济结构是指就是城市经济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体系,具体来讲,
1. 评价产业结构与城市资源结构相对应性 2.评价产业结构系统功能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应变能力和转化能力 5.评价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6.评价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城市经济体系总结汇报
城市经济体系总结汇报城市经济体系是指一座城市内的各个经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并依靠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来维持城市经济运行的一套体系。
城市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也对城市的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经济结构、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经济政策四个方面,对城市经济体系进行总结汇报。
一、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结构是城市经济体系的基础。
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产业结构,即各个产业部门在城市经济中的比例关系;二是人口结构,即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三是资本结构,即城市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
良好的经济结构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升级,提高城市的产业竞争力。
二、城市产业发展城市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体系的核心。
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主导产业的培育,即通过政策引导和人才引进,培育出具有竞争力和核心优势的产业;二是支柱产业的培育,即围绕主导产业形成其他相关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即发展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新兴产业,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三、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
城市空间布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即规划合理的城市用地和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便捷性和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城市设施建设,即建设完善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四、城市经济政策城市经济政策是城市经济体系的动力引擎。
城市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政策,即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二是产业政策,即通过产业投资和科技创新等政策手段,引导和支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经济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城市经济结构、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推进。
《城市经济学》第七章 城市产业经济
图1
产业集群的动力结构图
图2 产业集群的引力结构图
三,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建设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架 区域创新体系是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和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 背景下,各种与创新相关联的主体要素(实施创新的机构和 组织)和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各 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所构成的网络. 区域创新体系包括的基本构成要素有: ①主体要素.即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 研机构,各类中介组织和地方政府. ②功能要素.即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与运行机制,包括制度 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机制和能力. ③环境要素.即创新环境,包括体制,基础设施,社会文化 心理和保障条件等,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背景, 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
图3 区域创新网络架构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质量的提高, 需要依托区域创新体系的不断开拓区域经济的 新增长点,需要依靠区域创新体系来带动整个 区域经济的增长.这种 "火车头"式的带动作 用机理是: 第一,区域创新体系可以优化,整合区域内 的创新资源,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 第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必然促进区域内 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的发展. 第三,区域创新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 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还有利于逐步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年)
北京 上海 香港 东京 汉城 纽约 巴黎 罗马
1995 1995 1990 1988 1989 1989 1988 1981
二,城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
(一)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 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将产业间的联系称作"连锁效应" 并把连锁效应具体划分为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 前向连锁,是指一个部门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如种植业部门对食品工业部门具有前向连锁效应); 后向连锁,则是指一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 系(如日用化工部门对基本化工,炼油,原油开采等具有一 系列的后向连锁效应). 根据产业的连锁效应特征,全部产业可分为如表7—3所示的 四类.
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一、引言城市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城市中各个产业部门所占比重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城市的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居民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二、第一产业的衰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减少。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这些产业在城市中的发展空间有限,很难与城市的工商业产业相互融合。
因此,第一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份额逐渐下降,农业人口也逐渐向城市流动。
三、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是城市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城市的产值和就业创造起着重要作用。
而建筑业则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重要支撑,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第二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四、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是城市产业结构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主要包括商贸、金融、服务业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尤其是金融和商贸业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提升了城市的生活质量。
五、知识经济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城市产业结构的新特征。
知识经济主要依托于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于城市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城市产业结构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六、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的增长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科技水平,也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七、绿色产业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城市经济学——精选推荐
第二章1.城市经济学(定义)(沃纳·赫森)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系统的研究各种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2.城市问题(宏观)以整个城市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相关的总量及其变化。
如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规模。
市经济增长、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规模。
(微观)考察个别经济单位即个别企业、家庭的经济行为、以及个别企业、个别市场或个别领域的经济活动。
如:厂商、居民遗址、住房市场、土地市场、城市交通。
别领域的经济活动。
如:厂商、居民遗址、住房市场、土地市场、城市交通。
3.城市的特征(根本属性之一,人口、建筑物等大量集中,经济文化活动密集) (1)空间上的密集性(根本属性之一,人口、建筑物等大量集中,经济文化活动密集)(2)经济的非农业性(表现为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与乡村农业经济在专业与地域上有明显分工;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农业的土地利用。
)(多样性, 城市社会属性,表现为城市构成上的流动性和多样性)(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第三章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起主导作用,比如规模经济、聚集经济、专业化生产等等)(1)生产方面(起主导作用,比如规模经济、聚集经济、专业化生产等等)(当地市场需求的增长)(2)需求方面(当地市场需求的增长)2.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比较利益的产生与社会分工的发展密切相关。
工的发展密切相关。
的,人们以劳动交换其他商品;①个人是不能自给自足的,人们以劳动交换其他商品;有一定的差异②不同区域的人们生产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着差异③不同的区域资源条件存在着差异等也会存在着差异④不同的区域的技术条件等也会存在着差异由于这些差异,产生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区域间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专业分工生产,然后通过区际贸易获得经济利益。
然后通过区际贸易获得经济利益。
3.规模经济(概念)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
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经济与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经济与城市产业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和城市产业结构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经济是指一个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总体,而城市产业结构则是指城市内各种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结构。
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经济与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首先,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产业结构,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只有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城市经济才能长期持续稳定增长。
其次,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是指不同产业在城市内的空间分布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城市的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将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和经济效益降低,从而影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在保持产业结构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以实现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再次,城市经济发展需要依靠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而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产业结构合理、产业链完整、产业配套齐全,城市经济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在不断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
最后,城市经济与城市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和促进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将为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更多机遇和挑战。
而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也将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因此,城市经济与城市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和促进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动力,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足进步。
总之,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经济与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城市产业归纳总结
城市产业归纳总结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产业支撑,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源泉。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城市产业呈现出多样化和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城市产业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是指从事农、林、牧、渔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生产活动。
在现代城市中,第一产业的地位相对较低,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提供着食物、能源、原材料等基本生活需求。
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仍然在城市周边地区存在,并且在一些城市也发展出了现代农业,如大规模的温室种植、农业科技园等。
二、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
保持强大的第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保障。
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中,第二产业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一些传统的制造业正在逐渐退居二线,而新兴产业如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得到了迅猛发展。
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商贸、金融、服务业等。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城市发展的重要角色。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居民对于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促使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创新产业创新产业是指以创新为动力的高科技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技术等。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创新产业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升级的核心动力。
一些科技创新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出现,为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同时,创新产业也成为了吸引人才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五、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是指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产业,包括清洁能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在城市产业中,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六、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产业,包括影视、音乐、设计、旅游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中的信息化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
香港(17) 洛杉矶(9) 法兰克福(11)
些电信设施的建设和扩张对一个城市未来的
大阪(24) 西雅图(12) 马德里(18)
经济增长以及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将起 新加坡(26) 达拉斯(21) 斯德哥尔摩(23)
到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
费城(22)
的本质特征是拥有全球经济控制能力,而这 产业占GDP的比重均在60%以上,纽约和伦敦更是超过了80%。1977~1996
种控制能力的产生充分表现为少数关键部门 年的 20 年间,纽约市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63.7% 上升到 80.3%,伦敦的
的快速增长,包括企业总部、国际金融、全球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 73.0% 上升到 88.5%,东京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
界城市的主要经济部门。弗里德曼也将纽约、伦敦、东京三个顶级世界城 纽约市广告营业总额达 376 亿美元,东京为
市称为全球金融连接。纽约、伦敦、东京金融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 314.5 亿美元,伦敦为 153.2 亿美元。在 20 家
达到 17.2%、21.2%、10.7%,这三个城市的外汇交易额、证券市场交易 全球最大广告公司中,总部位于纽约的有 6
说明了美国在全球信息网络发展中的领导地 69~83
位。再从城市所拥有的国际互联网骨干网络 2 Friedmann,J & Wolff,G. World city formation: an agenda for research and action[J]
带宽容量来看,也反映了大致相同的分布趋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982,3:309~344
多是伦敦的 3 倍,是东京的 4 倍多。纽约还是世界上保险和养老基金最高 家;但到1990 年分别为 75 家、90 家与 708家,
的城市,并成为解除金融管制后的最重要的资本投资来源。伦敦历来是 全球级与欧洲级的公司总部明显增加。在信
欧洲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点,也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拥有世界 息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趋势也不可逆
22.0 59.8
1996 年 16.9 62.8
北京规划建设 37
话题 ΤΗΕΜΕ | 北京:世界城市目标与路径(上篇)
54.5% 上升到 62.8%(表 1),上升十分明显。
多大型跨国公司总部云集之地,成为跨国公
世界城市是全球的金融中心
司全球生产经营和战略策划中心。围绕着为
世界城市首要的经济功能是全球金融中心的作用。世界城市对全球 跨国公司服务的需要,生产服务业在世界城市
38 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世界城市目标与路径(上篇) | ΤΗΕΜΕ 话题
成为全球信息网络的主要节点,发挥着全球 表 3 全球主要城市拥有的国际互联网骨干网络容量排名(2001 年)
信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在过去的20年里,新
亚太
北美
欧洲
拉美
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东京(6) 纽约(1)
5
伦敦
12
6
芝加哥
11
7
汉城
9
8
慕尼黑
9
9
旧金山
8
10
苏黎世
7
5
伦敦
17
构。大城市蓬勃兴起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冲击
6
芝加哥
17
和改变着传统的城市职能和城市空间结构,
7
汉城
14
对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产生长远
8
慕尼黑
11
而深刻的影响。
9
旧金山
10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
10
苏黎世
9
世界城市在信息网络建设中更是领先一步,
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城市之间的经济网络 化的世界经济控制中心;金融和特殊服务业的主要所在地;包括创新生
开始主宰全球经济命脉,并涌现出若干在空 产在内的主导产业的生产场所;作为产品和创新的市场。世界城市的形
间权力上超越国家范围、在全球经济中发挥 成动力来自于两股强大的经济力量的结合:一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生
入利润、利息和租金,东京以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全球的经济。1996 年 巴黎等国际大都市(表 2),东京之所以能超
在全球 100 家最大的银行中,总部位于东京的有 13 家,而纽约、伦敦分 过纽约位居榜首,是由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崛
别是 4 家和 5 家。
起,大批的日本公司进入全球 500 强行列。
世界城市是全球生产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各国经济的不断渗透,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 为意识形态中心的作用等;二是城市所控制资本的空间配置能力,如金
加快。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管理、金融和服务业 融及市场控制的范围是全球性的,还是国际区域性的,或是国家性的。
的全球化进程,从而使城市在全球经济中所 1994 年,美国著名学者萨森(S.Sassen)将世界城市定义为:高度集中
经济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货币、汇率和其它金融工具来实现的。因此,世界 迅速崛起,特别是像广告、会计、法律服务等
城市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控制中心,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国银行, 高级生产服务业更是发展迅速,日益成为衡量
集中了巨额的金融资产和资本,产生了大量的金融业务,金融业已成为世 世界城市发育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如1997年
世界城市是全球的信息中心
世界城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全球生产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近 20年
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处于快速的
来,一方面,生产活动正向全球范围扩散,工厂、企业大规模地向边缘 信息化过程之中,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和改
地带和发展中国家转移;另一方面,对这种生产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则向 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已成为经济发
米兰(25)
战略性资源,而电信系统则成为城市关键性
的基础设施,先进电信设施在少数世界城市
的集中,为它们进一步的繁荣提供了保证。 对世界城市的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在实践上,中国
城市所拥有的互联网域名数量以及骨干 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已经开始,应该遵循世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循
网络带宽容量是反映该城市在全球信息网络 序渐进,选择少数条件较好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积极创造条
北京:世界城市目标与路径(上篇) | ΤΗΕΜΕ 话题
世界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与主要经济功能
谢守红
世界城市的形成和概念
交通和通讯、高级商务服务等。世界城市的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城市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贸易的增加和新的 与世界经济体系连接的形式和程度,即作为跨国公司总部区位的作用、国
国际劳动分工的逐步形成,以及跨国公司对 际剩余资本投资安全性、面向世界准备市场的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性、作
伦敦(2)
圣保罗(14)
影响,日益发达的全球通讯网络在世界城市
悉尼(13) 旧金山(5) 阿姆斯特丹(3) 布宜诺斯艾利(19)
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智能建筑、 台北(15) 华盛顿(7)
巴黎(4)
墨西哥城(20)
电信港、光纤及其他关键技术,已成为正在浮
汉城(16) 迈阿密(8) 哥本哈根(10)
Hall)。1966 年,霍尔对世界城市这一概念作 对生产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增加,管理和控制生产的服务机构、分支机构
了经典解释,即专指那些已对全世界或大多 及办事处已形成全球性网络。生产服务业趋向于向主要的大城市集聚,从
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 而提升了这些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际第一流大城市。1986 年,美国学者弗里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越国界的物 5 谢守红.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科学出版社,2004
流、人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的加速运动,形成 6 汪明峰.城市网络空间的生产和消费.科学出版社,2007
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其经济形态已由工业经济形态
曼(J. Friedmann)系统地提出了“世界城 向服务性经济形态转变,第一产业比重微乎其微,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市假说”,认为世界城市是新的国际劳动分工 第三产业比重则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已大大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比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产物,世界城市 重。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三个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为例,它们的第三
中地位高低的两个主要指标。从互联网域名 件,加快与全球经济接轨的步伐,并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和竞
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北美、西 争力,促进其向世界城市迈进。
欧和东亚,尤其以美国最为密集。事实上,在
全世界拥有域名数量最多的前十位城市中, 参考文献
除了伦敦和汉城,其余的城市都在美国,这也 1 Friedmann,J.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J]. Development and Change, 1986, 17:
表 1 纽约、伦敦和东京就业比重的变化
纽约
1977 年 1985 年
制造业(% )
21.9
15.4
第三产业(% )
63.7
73.8
1996 年 9.0 80.3
1977 年 22.0 73.0
伦敦 1985 年
16.0 78.5
1996 年 8.4 88.5
1977 年 25.1 54.5
东京 1985 年
的基础,它是世界经济领导集团的核心,股票交易所、商业银行和证券 家,伦敦有 26 家,东京有 14 家。
公司高度集中,这些先进的集团服务网络能支撑和执行由公司和控制中
1950 年伦敦的国家级公司总部有 87 家,
心所做出的决定。1996 年纽约证券市场的交易额高达 40 万亿美元,差不 欧洲级的公司总部有 24 家,全球级的有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