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基础第5次课

合集下载

5.4 同轴线

5.4 同轴线

主要内容
5.1 金属波导传输线的一般分析
5.2 矩形波导 5.3 圆波导 5.4 同轴线及其高次模 5.5 带状线 5.6 微带线
5.4 同轴线及其的高次模

同轴线(coaxial line)是由同轴的内、外导体构成的双导 体传输线,也称同轴波导

同轴线主要以TEM模工作 方式广泛应作宽频带馈线,
第5章 总结


k 2 K c2
Kc 2 2 Kc
金属波导传输线的一般分析

������������ = ������������ ������������
截止频率 f c 截止波长 c
导波方程及其求解

横向分量和纵向分量都满足亥姆霍兹方程 横向分量可由纵向分量完全确定


2 w

c f r

r
(2)特性阻抗

(3)功率容量
0 0
r 120 r r
对于非磁性介质,r 1
若填充空气, 120
5.4.2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TE模和TM模
当接近于同轴线横向尺寸时,同轴线内会出现TE或TM高次模
TE11
TM0
因为Hy0, 所以当r 1,等式右端不为0 故磁场的纵向分量不为0 • 同理
E jwH
E z E z ' j 1 r E y y y
可见,当Ey’0且r 1时,电场的纵向分量也不为0。 • 由于存在纵向分量Ez和Hz,因此微带线中不存在纯TEM波 • 但是当频率不很高时,由于微带线基片厚度h远小于微带波长, 此时纵向分量很小,色散效应也较小,其场结构近似于TEM模, 因此一般称之为准TEM模,(但不同于纯TEM波,具有色散特性)

第5章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件PPT(黄玉兰)演示教学

第5章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件PPT(黄玉兰)演示教学

a , 0b (5.69)
2
2
图5.13 脊波导
5.3 圆波导
图5.14 圆波导
5.3.1 圆波导中的波型及场 分量
1. TM模
c
2R
v mn
(5.78)
图5.15 J m (x)、Jm (x) 和 Nm (x) 的变化曲线
波型 TM01 TM11 TM21 TM02
表5.1
TM波型的截止波长
kc2
m2
a
n2
b
5.2.2 矩形波导中波的纵向 传输特性
1. 截止波长
k 2 kc2 或 c
(5.52)
c
2
m
2
n
2
a b
(5.54)
fc
v
c
m
2
n
2
a b
2
(5.55)
图5.5 BJ-100型波导的截止波长分布图
2. 相速度和相波长
vp
v
2
1
c
p
1
c
2
vg
dd v
1c
2
(5.29)
4. 波导波长
p
vp f
1
c
2
(5.31)
5. 波阻抗
ZTE
Eu Hv
1c
2
(5.32)
ZTMH Euv
1c 2
(5.33)
6. 功率流
P1ReEH
2S
dS
12ReSE0t u,vH0t u,vezdS
(5.34)
5.2 矩形波导
图5.3 矩形波导
x cos n b
y e jz

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

史密斯圆图的应用
读出数字,去归一化
Yin1
Yin1Y01
Yin1 Z01
Yin2
Yin2Y02
Yin2 Z02

Yin3
1 Zin3
Yin1 Yin2
归一化
Yin3 Yin3Z03
并在圆图上找到Yin3作原点的对称点E,即为Zin3,
史密斯圆图的应用
重复①可得F点,F点为Zin,并读出数字,最后得 Zin ZinZ03
将阻抗圆图视为导纳圆图 ,找出对应的点B,再将 Y
倒换为 Z得 B,'即 Z0.12j0.34
最后,在阻抗圆图(实际又将导纳圆图视为阻抗圆图)
上找出Z 对应的点 B,' 以 为O半B'径作等Γ圆与Vmax线
相交。从交点的 R值读出 S为3
S3 10
C). 求 S和 lmin
将 B沿' 等Γ圆顺时针旋转 到l 3 得B, '' ZB'' 1.1j2.9
进行小损耗线的计算
例3.一小损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070,j每0 波长
的衰减为 0.0,6N负p载端的驻波系数
,SL 3.5
lmin,0.设05线g长
,l试求0.(81g )负载阻
抗 Z;L(2)输入端驻波系数 ;S(l3)输入
端阻抗 Z。l
有耗线的工作参量与传输线特性参量和负载条件 的相关公式联立求解——计算繁琐
Z1 ' 0.15 j0.71
Z1'Z1'Z017.5j35.5
Z 2 ' 0.95 j1.15 去归一化 Z2'Z2'Z0266.5j80.5
使用导纳计算 Z 和1 ' 并Z 2 联' 后的值。这里用圆图进行倒

mU5微波技术基础

mU5微波技术基础
圆图应用举例
▪ 利用圆图进行阻抗和导纳互求运算。 ▪ 由终端负载阻抗 ,求输入阻抗和输入端反射系数。 ▪ 利用圆图求终端负载的反射系数 和驻波比VSWR。 ▪ 求线上电压,电流和波腹点和波节点距终端的位置。 ▪ 由已测得的线上驻波比和电压最小点距终端的距离,
利用阻抗圆图求负载阻抗。 ▪ 用于阻抗匹配与阻抗变换的工程计算。
2-33.5已知l / 为1.82,|V|max为50V, |V|min为13V
dmax1为0.032,特性阻抗为50欧,求负载阻抗和输入
阻抗. 解:先求出VSWR=50/13=3.846,在阻抗圆图的实 轴右侧读出VSWR的值,作等反射系数圆;
然后由实轴左端点沿等反射系数圆向负载方向旋 转dmin1,则得到负载阻抗的归一化值;
解: zl 1 j2
归一化负载阻抗:所
对应的点A向电源波
0.313;然后沿电源
方向旋转0.2,与等
B
反射系数模圆的交点
B的值即为输入阻抗
的归一化值。 A
Zin 50 (0.17 j0.076) 8.5 j3.8
2-33.3已知 l / 为1.29,K为0.32,dmin1为 0.32,
求 l / .
C B
C A
D
阻抗圆图 l / 0.458或0.113 导纳圆图
2-32.5 一短路枝节, 要求 yin 为-j1.3, 求 l / .
A
l / 0.104
A B
2-33.1 已知 ZL 0.4 j0.8 求 dmin1, d max1 ,VSWR和K 。
解: 负载点A向电源的波长 数为0.116; 过A点的等 反射系数圆与实轴的左 侧交点为K=0.23,右侧 交点为VSWR=4.26.

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

3、微波的主要特性
• 微波和低频的无线电波、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光波、 X 射线、γ 射线一样,本质上都是随时间和空间变 化的、呈波动状态的电磁波。尽管它们的表现各 不相同,例如可见光可以被人眼所感觉而其他波 段则不能;X 射线、γ 射线具有穿透导体的能力而 其他波段则不具有这种能力;无线电波可以穿又 透浓又厚的云雾而光波则不能等,但它们都是电 磁波。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不同的表现,归根结底 是因为它们的频率不同即波长不同。
Garage door openers, alarms
Cordless analog phones Baby monitors
~40 MHz
40-50 MHz 49 MHz
System Frequency range Radio controlled airplanes ~72 MHz Radio controlled cars ~75 MHz Remote keyless entry (RKE) systems, 315 or 433 MHz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s (TPMS) RFID UHF 433 MHz UHF television (channels 14-83) 470 to 890 MHz Wildlife tracking collars, bank money dye packs not a frequency you want 215 to 220 MHz to transmit... Personal Locator Beacons and other 406 MHz emergency beacons. 864 to 868 MHz Cordless phones 944 to 948 MHz Industrial, medical & scientific (ISM) 866-870MHz band Europe including RFID Cell phones (GSM) 824 to 960 MHz

微波技术基础第4,6,7章【khdaw_seven】

微波技术基础第4,6,7章【khdaw_seven】

0 1

2(ad bc) a bcd a b c d a bcd
a1 0

ZZ 0 Zin = Z + Z0
ZZ 0 Z0 Z Z0 Z0 S11 ZZ 0 2Z Z 0 Z0 Z Z0
S21 =
V - / Z 02 b2 = 2+ a1 a2 = 0 V1 / Z 01
其中: A 1
B 1
2W 1 b t 2b t ln bt bt t
b 1 bt 0.414t 1 4W ln 0.5 (0.5W 0.7t ) b t W 2 t
d
后 答
ktg 2f r tg 2 10 10 9 2.2 0.001 0.155( Np / m) 2 c 2 2 3.0 10 8
4.16 可由 P.130:4.3-27 式计算 已知 Z 0e 70 , Z 0o 30 , b 4mm , r 2.1
Ae Z 0e r 30 3.3813
1 2
e Ae 2 4 k e 1 e Ae 2
cos BZ 0 jZ 0 sin j (2 B cos sin / Z 0 BZ 0 sin ) cos BZ 0 sin

后 答

abcd 0 abcd


abcd 0
B 2ctg / Z0
co m
Ao Z 0o r 30
2
e 3.3813 2 4 1 e 3.3813 2
1.45

微波技术基础——绪论

微波技术基础——绪论

无线电频段的划分 频段 甚低频 低 中 高 频 频 频 VLF—Very Low Frequency LF—Low Frequency MF—Medium Frequency HF—High Frequency VHF—ery High Frequency UHF—Ultra High Frequency SHF—Super High Frequency EHF—Extreme High Frequency SEHF—Super Extreme High 超极高频 Frequency 300GHz-3THz 0.1-1mm 频率 10KHz-30KHz 30KHz-300KHz 300KHz-3MHz 3MHz-30MHz 30MHz-300MHz 300MHz-3GHz 3GHz-30GHz 30-300GHz 波长 10-100Km 1-10Km 100m-1Km 10-100m 1-10m 10cm-1m 1cm-10cm 1mm-1cm
——微波技术基础的先修课程包括: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矢量分析、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包括:
第 0 章绪论 0.1 电磁波谱及微波;0.2 微波的特点及其应用;0.3 微波技术的发展;0.4 微波技术的研究方 法和基本内容 第 1 章传输线理论 1.1 引言;1.2 传输线波动方程及其解;1.3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特性参量;1.4 均匀无耗传输线 的工作状态;1.5 阻抗圆图和导纳圆图;1.6 阻抗匹配。 第 2 章规则波导 2.1 规则波导传输的一般理论;2.2 矩形波导;2.3 圆形波导;2.4 同轴线及其高次模;2.5 特殊 波导简介。 第 3 章平面传输线
察到了驻波并证实与实验设备尺寸有关。 1933 年 Southworth 和他的同事们在 AT&T 通过 6m 长的波 导发射并接收到了电报信号。 其后,在微波技术领域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在 1937 年研制出了产生连续微波的源,称为速调 管(Klystron) 。这种微波真空管是由 Sperry Gyroscop Company 资助,在 Stanford 由 Russell,Sigurd Varian 和 William Hansen 发明的。 它们的目的是希望研制出用于飞机在恶劣天气情况下的着陆设备。 同时,一些公司(如 AT&T,ITT,Marconi)则资助用于通信系统的微波研究。 由于这些在二战前的研究,无线电探测与定位-雷达(radar)激励人们对微波研究迅速增加。 大多数现在使用的微波器件都是在二战期间在英国、 美国和战争实验室里研制的。 关于这段时间微 波技术的发展历史,在由 MIT Radiation Laboratory 成员所撰写的 28 卷文件中有详细的叙述。

5.3 圆波导

5.3 圆波导

Kc
mn
类似可求fc,vg,vp,g等参数
最低次的TE波型为TE11模
场量沿圆周和半径方向均呈驻波分布
Kcr
mn
1
2
3
4
0
3.832
7.016
10.173
13.324
1
1.841
5.332
8.536
11.706
2
3.054
6.706
9.965
13.170
沿圆周按三角函数规律分布,
沿半径按Bessel函数或其导函数的规律分布


2

E r , K c E r , 0

2
2

t H r , K c H r , 0
2
t
t2 Ez r , K c2 Ez r , 0
2
t H z r , K c2 H z r , 0
2
沿圆周按三角函数规律分布,
沿半径按Bessel函数或其导函数的规律分布
m表示Bessel函数或其导函数的阶数,也表示场量沿圆周分布的整驻波数
n表示Bessel函数或其导函数的阶数,也表示场量沿半径分布的半驻波数
或者说场量出现最大值的个数
Ez 0
2. TE模
H z r , , z H 0 J m K c r
Jm(x)
m阶贝塞尔函数可以有许多过零点,
设vmn表示m阶贝塞尔函数的第n个根,

J m vmn 0
K c R mn
Kc
mn
R
m=0,1,2,… n=1,2,3,…
c) m,n

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

自参考面处传 向负载方向的 功率:
1 1 2 Zin PL Re VL I L Eg Z Z 2 2 g in RL 1 2 Eg 2 ( RL Rg )2 ( X L X g ) 2
1 Re Zin
t tg d
为了匹配 ,Re {Y2} =Y0,得 1 t 2 Y0 bl t B1t Gl 2 GlY0 2 Y0 0 2 t t 2 2 2 1 4t Y0 Bl t B1t 1 t 解得 Gl Y0 1 2 2 2t Y0 1 t
令等式两端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可求出d 和B,可得串联支节的输入电钠Bs=-B,由此可 求出对应的短路或开路支节的长度l。 思考题:串联支节又如何计算?
5.11

阻抗匹配
解析法(并联支节) 该方法较为复杂,可根据负载的具体情况,分两类讨论: 第一种情况:YL 为纯阻负载,即 YL GL 支节接入位臵: g G 1 d cos 1 L 4 GL 1 支节长度:
B 1 B1 '' B '
确定 l2
B2 B2 '
注意:双支节匹配存在匹配禁区。(匹配禁区内 的Yl点由G园与辅助园难有交点)
5.11

阻抗匹配
g / 4 线与g / 4支节联合匹配器
工作原理:当工作频率为中心频率时,支节不起作用, 匹配器等效为阻抗变换器。当频率偏离中心频率时,阻 抗变换器引起的反射由支节产生的反射来抵消,从而使 频带增宽。
阻抗匹配
2.
在 d1 处并联一个短路支节: 由导纳圆图中的短路点C顺时转至 jb 点D 的距离即为支节归一化电长度。 在 d2处并联一个短路支节: 由导纳圆图中的短路点C顺时转至 jb 点 的距离即为支节归一化电长度。

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版课程设计

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版课程设计

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微波技术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卫星导航等领域。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微波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使他们能够理解微波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微波电路的设计方法,为后续的微波系统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包括微波传输线、微波电路元件、微波谐振、微波滤波器等内容。

二、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目1. 课程教材本课程的教材是《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版,作者为程光著。

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微波技术基础知识和原理,适合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使用。

2. 参考书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微波技术与天线设计》•《微波器件及其设计》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第一讲微波基础重点介绍微波的定义、特性和发展历程;导波管和同轴线传输线的特点;微波电路中常用的参数和单位;微波信号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2. 第二讲微波传输线讲述微波传输线的种类、特点和应用;以及微波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功率传输和驻波比的计算方法,并介绍Smith图的基本原理。

3. 第三讲微波电路元件介绍微波电路元件的种类、特点和设计方法;以及微波功分器、混频器、放大器和倍频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4. 第四讲微波谐振器讲述微波谐振器的种类、特点和应用;以及微波谐振器的设计方法、参数计算和谐振回路的匹配方法。

5. 第五讲微波滤波器介绍微波滤波器的种类、特点和设计方法;以及微波滤波器的常见结构和特性参数、尺寸设计和谐振回路的匹配方法。

四、课程考核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包括课堂作业、出勤、小组讨论等项目。

2.课程设计:占总成绩30%;由小组完成,要求设计一个微波电路,并进行仿真模拟和性能测试。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50%;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和课堂讲义之内的全部内容。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微波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李秀萍版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李秀萍版

0.22
0.013 j0.004
42.5 - j19
(c) YL
(d) Zin
(e) 0.201 (f) 0.451 4.4 4.5 4.6 略,同 4.3 如果传输线长度为 1.5,重做习题 4.3 略,同 4.3 短路线 (1) (2) (3) (4) (5) 如果 ZL (20 j100) ,重做习题 4.3。
400
L 1 =
第四章
4.1 (1) Zin
60 j35 , Yin 0.0125 j 0.0075
(2) Z L (3)
30 j18.5
o
0 0.27e j 26
0.454
,
0.35 0.27e j 82
o
,
1.9
] 13.99 cos(8t 30.4o ) ] 7.6 cos(2t 48.9o )
j 2t
2.5 电路的稳态电压为: 32cos(t ) 2.6 (1)
10
2 .5
(2) 10 (3) 10 (4) 10 2.7 (1) 10
5
7 .5
0.7
(2) 10 (3) 10 (1)
o
o
(1) A(t ) Re[ Ae
j 6t
] 2 5 cos(6t 3.43o )
(2) B(t ) Re[ Be (3) C (t ) Re[Ce 2.4 (1) 40cos(100t ) (2) 4000sin(100t ) (3)
1 sin(100t ) 1000
j 8t
3.19
1 V0 Z in Z 0 P 2 Z 0 Z in Z 0 2

(完整word版)微波技术基础第五章课后答案 杨雪霞

(完整word版)微波技术基础第五章课后答案   杨雪霞

5-2若一两端口微波网络互易,则网络参量[]Z 、[]S 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解: 1221Z Z = 1221S S =5-4 某微波网络如右图。

写出此网络的[ABCD]矩阵,并用[ABCD ]矩阵推导出对应的[S ]及[T]参数矩阵。

根据[S]或[T]阵的特性对此网络的对称性做出判断.75Z j =Ω解: 因为,312150275,125025j j A A A jj --⎡⎤⎡⎤⎢⎥⎢⎥===⎢⎥⎢⎥-⎣⎦⎣⎦所以,12313754212004j A B A A A jC D ⎡⎤--⎢⎥⎡⎤==⎢⎥⎢⎥⎣⎦⎢⎥--⎢⎥⎣⎦因为,归一化电压和电流为:()()()i i i V z a z b z ==+ ()(()()i i i i I z I z a z b z ==-(1)归一化ABCD 矩阵为: 00/AB Z a b CZ D c d ⎡⎤⎡⎤=⎢⎥⎢⎥⎣⎦⎣⎦(2)所以: 1122220()()/a b A a b B a b Z +=++-1102222()()a b CZ a b D a b -=++-(3)从而解得:1001100221(/)1(/)1()1()A B Z A B Z b a CZ D CZ D b a ----+⎡⎤⎡⎤⎡⎤⎡⎤=⎢⎥⎢⎥⎢⎥⎢⎥----+⎣⎦⎣⎦⎣⎦⎣⎦(4)所以进而推得[S ]矩阵为:⎥⎦⎤⎢⎣⎡+-+----++++=D CZ Z B A BC AD D CZ Z B A D CZ Z B A S 000000/2)(2//1][ (5)⎥⎥⎥⎦⎤⎢⎢⎢⎣⎡--+-=j jj S 2722274211][ (6)由(3)式解得⎥⎦⎤⎢⎣⎡⎥⎦⎤⎢⎣⎡-+-++++----+=⎥⎦⎤⎢⎣⎡220000000011////21b a D CZ Z B A DCZ Z B A D CZ Z B A DCZ Z B A a b(7)所以, ⎥⎦⎤⎢⎣⎡-+-++++----+=D CZ Z B A DCZ Z B A D CZ Z B A D CZ Z B A T 00000000////21][ (8)⎥⎥⎥⎦⎤⎢⎢⎢⎣⎡--+--=j j j j T 274214212721][(9)因为[S ]阵的转置矩阵][][S S t =,所以,该网络是互易的。

微波技术基础(目录大纲)

微波技术基础(目录大纲)

课程详情:微波技术基础(64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梁昌洪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微波技术基础”简介“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早已闻名的精品课程。

60年代初在我校毕德显教授的有力指导和系统策划下,出现了蒋同泽的《长线》和吕海寰的《超高频技术》,这是全国最早的同类教材,对多所高校均有大的影响,只是当时军校的原因,没有正式出版。

文革结束后,廖承恩编写的《微波技术基础》一直是国内多所高校引用和执教的教材。

1988年梁昌洪的《计算微波》获全国优秀教材奖,同时实践的需要也希望把微波集成电路的进展,网络的统一思想,计算机的应用以及CAI的先进手段融入教学。

90年代后期根据上述思想,推出了《简明微波》作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目前的“微波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专业微波方向学生的骨干课程,其讲授的内容涵盖了微波技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信息量大。

为该课程配套的电子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微波实验室和国家电工电子基地条件优良,实验设备从传统微波实验的测量线到现代的网络分析仪一应俱全,并建设了微波技术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有效的工程实际经验的训练。

总的来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微波技术基础”在长期教学实践和学科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总结起来主要有:(1)现代性在内容、方法讲述和实施等环节都要体现跟上时代的潮流。

在内容选择上紧密结合通信等学科的发展,引入微波集成电路,光纤、开腔等实践需求的领域和内容;在方法上复频率法,统一传输线理论,特性阻抗的微扰理论等等,都是梁昌洪教授和同事们在教学科研结合上的创新体会;讲述和实施的CAI和虚拟实验使教材的现代性有所增色。

(2)简明性本课程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上狠下功夫,使内容尽量集中于发展主线,脉络清晰,在教学上强调。

统一性传输线和波导的统一;圆波导和矩形波导的统一;网络理论对于微波技术基础的主线统一。

主题性在本课程执教过程中,大胆实施分讲制,每一讲都有一个主题,有一个“戏核”,每5-6讲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脉络一个系统,整个课程有一条主线,即把网络方法和场论方法的有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n j j k k
2
无耗
2 cmn

1 2
由横纵场关系,不难求出TMmn模的全部场分量为:
Ezmn
Exmn
j mn m m n jmn z 2 Bmn cos x sin ye kcmn a a b
3
m n j mn z Bmn sin x sin ye a b
2
此式表明,同一波导(a、b一定),不同模式(m、n 不同)其截止波长可能不同。
5
2.2 矩形波导模式分布 矩形波导
在a、b一定的时候,计算出各模式的λcmn值,在同一坐 标轴上标出,这种各模式截止波长的分称为模式分布。 以BJ-100矩形波导a×b=2.286×1.016㎝2为例,其前数 主模 个模的λc值可表示为:
7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矩形波导场结构 TE波的场结构 TE10模场结构 TE10模沿+z方向传播的量的瞬间变化为:
H z cos
H x sin


a
x cos(t 10 z )

2 )
a
x cos(t 10 z
E y sin

a
x cos(t 10 z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TE20模电磁场横截面图
16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TE0n模场结构 首先需要知道TE01模场的分布:TE01模的场结构可以 由TE10模的场结构以波导轴为轴旋转90°获得,如图
TE0n模的场结构可以由在b边排列n个TE01模的场结构 组成。同样,注意相邻两单元间场反相。
17

高次模
6
2.2 矩形波导模式分布 矩形波导





简并 定义:不同物理状态而具有相同参量的现象称为简并。 简并模式:截止波长相同的不同模式。 矩形波导中的电磁简并:除TEm0模和TE0n模之外(即m和n 都不为零), m和n相同的TE模与TM模都是简并的。 矩形波导中的磁波简并:TEm0模和TE0n模中,当a=b时,出 现的TE10模与TE01模简并。a=2b时,出现德TE20模与TE01模 简并。 简并模的特点:简并模具有相同的传播常数,彼此不 直接正交 ;简并模相互之间容易产生能量交换,造成 额外损失和干扰。

2
)
H y Ex Ez 0
TE10模只存在三个场分量
8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取ωt=π/2瞬间进行作图。 首先研究电场分布,将矩形波导分为三个截面,如图所示:
此图是z=0处的χy面,场在此平面上的变化规律是沿a边 (x从0到a)变化半个正弦波,沿b边(y从0到b)不变化。
9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E0 z
可求得:
E0 z Bmn sin
x 0.a y 0.b
0
m n x sin y a b 注意:TM模的m、n一个也不能为零,否则E0z无解,全 部场为零。
2
2.2 矩形波导场分布 矩形波导
TMmn模的截止波数、传播常数与TEmn模的表示式相同, 1 为: m 2 n 2 2 kcmn a b
χ=a/2处的yz面,磁场沿y不变,沿z为余弦分布,
13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y=b/2处的xz面 ,此剖面上磁场存在两个分量 H z 、 Hx。 H x 沿a边有半个正弦波变化,沿z为余弦分布 。 H z 沿a
边有半个余弦波变化,沿z为正弦分布。
14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X=a/2处的yz面,场沿b边不变,沿z为余弦分布。
10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Y=b/2处的xz面 ,场沿a边变化是半个正弦波。沿z为余 弦变化。
11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其次作三个剖面上的磁场分布图
Z=0处χy面,因为空间磁力线为近似椭圆形,磁场沿a 边有半个正弦波的变化,沿b边不变。
12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TEmn(m≠0,n≠0)模场结构 可以想象它的单元结构应是TE11模的场结构。 因为场的五个分量都存在,场结构比较复杂。所以, 先根据场的解析公式分析电场分布 ,再由横截面内电场 与磁场相互垂直,画出磁场分布。

18
有了TE11模场结构,不难推出TEmn(m>1,n >1)模的场 结构来。它是沿a边有m个TE11模场结构单元,b边有n个 TE11模场结构单元所组成。图为TE21模的横截面场结构图:
21
矩形波导的壁电流分布

将波导各内壁处切向磁场分量代入 n H js式中可
矩形波导的壁电流分布
求得各壁上的表面电流分量表达式。根据表面电流表达 式或直接根据导体表面的磁场结构可以作出电流以分布 图形。 以TE10模为例:
22
矩形波导的壁电流分布(下一章再讲)
由TE10模的电流分布可见,当波导工作在TE10模时,波 导宽边中心处开一纵槽,因不破坏电流分布面对场分布 不产生影响;波导窄边上开纵槽则对场分布产生较大的 影响,引起能量辐射与反射。
2.2 矩形波导场分布 矩形波导
E ymn j mn n m n jmn z 2 Bmn sin x cos ye kcmn b a b
H xmn YTMmn Eymn
H ymn YTMmn Exmn
H zmn 0
式中
YTM mn 1 ZTM mn来自kmn

小结 模式指数中的m代表场沿波导宽边a变化的正弦或余弦半 驻波数目; n代表场沿波导在窄边b变化的半驻波数。
有了上面的结论,现在我们来研究TEm0模和TE0n模的场结 构。 TEm0模场结构 由导波a边上排列m个TE10模的场结构所构成 ,但需注意, 由于正余弦函数变化特性,相邻的两个单元结构的场,力 线方向相反。 15
23
矩形波导的壁电流分布
24
微波技术基础
徐锐敏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地点:清水河校区科研楼C309 电话:61830173 电邮:rmxu@
1
2.2 矩形波导场分布
TM波场分量 采用与TE波场分量求解完全相同的步骤。通解 E0 z ( x, y) ( A1 cos kx x B1 sin kx x)( A2 cos k y y B2 sin k y y) 并考虑TM波的边界条件:
19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TM波的场结构 由于TM0n模和TMm0模不存在,故TM模式中最简单的是 TM11模。仿照绘制TE11模场结构的方法,绘出TM11模在 横截面的场结构,如图所示:
20
2.2 矩形波导场结构
根据TM11模的场结构可以推出TMmn模的场结构。它是沿a 边有m个TM11模场结构单元,沿b边有n个TM11模场结构单 元所构成。图为TM21模横截面场结构图。
YTEM
4
2.2 矩形波导模式分布

模式分布 矩形波导中TEmn模和TMmn模的截止波数均为: 1 2 2 m n 2 kcmn a b 它们的截止波长为: 2 cmn kcmn
2
m / a
2
n /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