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通过第⑨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连接起来。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乐园”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乐闻(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乐事(抓虫子、捕鸟的乐趣)。
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三味书屋苦中有乐。“苦”:要求严厉,不自由:①先生严肃;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无关的问题;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乐”: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③课间休息乐:到小园里折蜡梅花、捉苍蝇喂蚂蚁、寻蝉蜕等都别有情趣;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二、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发出联想。“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先由百草园的草联想到草中的赤练蛇,再由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很明显,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这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所有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的世界中充满了奇特的色彩,是全文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
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矛盾的表现:①“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先生却挺“和蔼”。②先生让“我们”读书,后来“我们”“静下去了”,他却“还大声朗读着”。
评价:对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对学生的提问拒绝回答还面带怒色,则表明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常用,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宽容慈爱。
四、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
1.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1.这段文字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妙趣横生。先是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藤、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味觉:又酸又甜。
2.“单是……”是强调的重点。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3.示例: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变幻莫测的银子岩,风姿绰约的大榕树;也不必说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桂林来游览一番了。
五、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
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请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写了儿童天然的兴趣和爱好,体现出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感。作者儿时,读长妈妈给“我”买的《山海经》,看闰土父亲雪地捕鸟,坐船看社戏……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美好生活的留恋;对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与三味书屋折蜡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儿童天性的肯定;而在《二十四孝图》中,对郭巨埋儿的故事极度反感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健康成长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