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热空气和冷空气

合集下载

3热空气和冷空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热空气和冷空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热空气和冷空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主要介绍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空气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现象,培养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空气随温度变化引起的现象,如气球的上升和下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前两课,对空气的存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度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温度计的作用和测量温度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空气和温度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请回忆一下,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呢?学生: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我们可以把温度计放在物体或环境中,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来得知温度的高低。

教师:很好!温度计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观察到过空气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吗?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教师出示两个气球,一个装满了冷水,一个装满了热水,并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展示两个气球,一个里面装满了冷水,另一个里面装满了热水。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3. 能够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3.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4. 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太阳升起时温度逐渐升高等。

2. 学习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是指温度高的空气,它比冷空气轻,上升而形成气流等。

3. 学习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同样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冷空气是指温度低的空气,它比热空气重,下沉使地面变冷等。

4. 学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层的不同温度层次,解释造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原因,并通过实验展示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沉的过程。

5. 练习应用:设计一些与热空气和冷空气有关的活动,如热气球的原理、暖气片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检查学生在实验和应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整体而言,教学过程较为顺利。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

首先,教学导入环节需要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实验指导的细节讲解。

最后,在应用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的任务让学生更深入思考。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科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知道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故事情境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3.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空气和冷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拓展: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空气和冷空气性质:热空气——温度高;冷空气——温度低影响: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一练_3热空气和冷空气(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一练_3热空气和冷空气(含答案)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3.热空气和冷空气一、填空题1.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

2.暖气片安放在墙壁的下方的科学原理。

3.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冷空气。

4.用“蜡烛”和“塑料袋”来研究热气球的试验中,“塑料袋”是用来的,“蜡烛”是用来的。

5.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后会,周围的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6.热空气是会向的。

7.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放在门缝的上部和底部,你会发现底部的纸片向飘,上部的纸片往飘。

二、判断题1.暖气片安装得比较低,是为了安装方便。

()2.热气球能飞起来,是因为里面装的是热空气。

()3.热气球能飞上天空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更轻。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5.冷热空气的对流能形成风,主要是因为热空气能够上升。

()6.红旗在飘扬,说明空气在流动。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当屋内比屋外温度低时,门缝底部的纸片会()A.向屋外飘B.向屋内飘C.不确定2.教室里的花开了,全班同学都可以闻到香味,是因为()A.空气可以被压缩B.空气无色无味C.空气会流动3.风车的转动和空气的哪个特点有关?()A.没有颜色B.没有气味C.能流动4.装有的气球不能上升。

()A.热空气B.空气C.氢气5.中国古代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了()A.火箭B.风筝C.孔明灯6.冬天暖气四周的空气变热并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变热,使房间温度升高。

所以暖气应装在房间的()A.上部B.下部C.中部四、连线题把与之相对应的连接起来。

空调制冷时,应让出风口向下空调制热时,应让出风口向上面打开冰箱门,“白汽”上用冰块冷却食物,冰块应该放在食物向下沉五、实验探究题1.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1)用空纸杯和蜡烛做下面图1实验,用→分别标出两个纸杯的方向变化。

(2)选择:做上面图2的实验,发现蛇形纸带会。

A.向上B.旋转C.不动(3)我们发现,空气受热后会。

2.中国古代著名的“孔明灯”就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热空气和冷空气》是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

3.探究活动2: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4.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5.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空气和冷空气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认知: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科学探究: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之处,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4.科学态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章节。主要涉及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和作用。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空气的性质和特点,本节课将进一步探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进一步拓展对空气的认识。
④设计一些相关的谜语或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2.空气科学实验视频: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空气科学实验的视频,如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实验,这些视频直观地展示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出示蜡烛,打火机点燃。放于热气球旁边。
提问:蜡烛点燃了,为什么热气球还是没有飞?要怎样才起来的?
学生观察后交流:塑料袋热气球先鼓起来,然后上升。
追问:垃圾袋为什么会鼓起来了?(里面充满了空气)
演示,垃圾袋兜满空气,提问:我这个热气球也充满空气了,它怎么没有飞起来?
二、探索
(二)实验观察热空气向上、冷空气向下。
1.出示“热气球”、“纸蛇”图片。
提问:热空气向上流动,那冷空气会向哪个方向流动呢?
追问:空气透明、无色、无味、无形,我们有什么办法能“看到”空气流动呢?
2.出示线香,点燃。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两个保温杯(用一桶热水和半塑料泡沫箱冰袋替代也可),一杯保温杯内装有热水、一杯保温杯内装有冰水,两个贴着标签“热空气”“冷空气”的集气瓶、两片玻璃片。
10.从刚才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实验探究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特点。
1.图示空气流动实验装置。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冷空气、热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当空气流动起来,热空气流到上方,那原来热空气占据的空间呢?
老师这里有一个专门研究空气流动的装置,你能说一说,蜡烛点燃后,哪里的空气会变成热空气,哪里的空气是冷空气?
学生领取2瓶热空气,线香“染色”,再领取2瓶冷空气,然后按照交流的实验步骤展开研究,强调等气体不再流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再调换两瓶空气的位置。
7.学生活动时,教师另外备2瓶热空气、2瓶冷空气,做下热上冷、上热下冷一直静置的实验,实验初拍照传入课件,以便交流时使用。
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热空气总是向上流动,冷空气总是向下流动。
提问:利用这两杯水,你能制造热空气和冷空气吗?
4.出示1瓶热空气(玻璃片盖好)、1瓶冷空气(玻璃片盖好)

《热空气和冷空气》 知识清单

《热空气和冷空气》 知识清单

《热空气和冷空气》知识清单一、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热空气是指温度较高的空气,其分子运动较为剧烈,内能较大。

冷空气则是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分子运动相对缓慢,内能较小。

二、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1、密度差异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

这是因为热空气分子运动剧烈,分子间的间距较大,相同体积内的分子数量较少,所以密度较小。

而冷空气分子运动相对缓慢,分子间间距较小,相同体积内的分子数量较多,密度较大。

2、压强差异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在相同高度上,热空气产生的压强相对较小;冷空气密度大,产生的压强相对较大。

3、湿度差异一般情况下,热空气能够容纳更多的水汽,湿度相对较大;冷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较弱,湿度相对较小。

4、流动特性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

这是因为热空气密度小,受到的浮力大,容易向上运动;冷空气密度大,受到重力作用更明显,容易向下运动。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形成原因1、太阳辐射太阳的照射是导致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太阳辐射使地球表面受热不均,赤道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形成热空气;两极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形成冷空气。

2、海陆分布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在白天,陆地受热快,形成热空气;海洋受热慢,温度相对较低,形成冷空气。

夜晚则相反。

3、地形影响山地、高原等地形会影响空气的受热和冷却。

比如,在山区,山坡白天受到阳光照射,升温快,形成热空气;山谷则相对较冷,形成冷空气。

4、人类活动城市中的大量建筑物、道路等会吸收和储存热量,使得城市地区的温度高于周边农村地区,形成热岛效应,产生热空气。

四、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影响1、天气变化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交汇会形成锋面,带来各种天气变化,如冷锋过境时可能会带来降温、降雨、大风等天气;暖锋过境时气温升高,可能会有连续性降水。

2、大气环流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沉的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促进了全球的热量和水汽交换,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3、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做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

2.做纸杯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支架、蜡烛、卡纸、剪刀、大塑料袋、纸杯、细线、广口瓶、冰水、热水、线香、打火机、玻璃片、水槽、塑料瓶、垫片、美工刀、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要求:观察自然界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研究,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那么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二、热空气的流动教师引导:同学们,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让纸蛇转动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图,再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蜡烛、打火机、支架、细线。

实验方法:用卡纸剪一条纸蛇,将纸折放在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

点燃蜡烛,对着这只蛇尾巴斜面处。

观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烛炬。

实验注意点:蜡烛不要靠纸蛇太近,靠的太近,会将纸蛇点燃,也不要太远,太远了,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距离纸蛇约10厘米为宜。

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纸蛇的变化,并且可以用手去探一探纸蛇上方的空气,感觉一下空气是冷的还是热的。

本次实验可以反复多做几次。

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查,了解学生实验情形,相机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

全班交流实验现象。

实验二:让热气球上升(本次实验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先演示这个实验。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是一节实验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简单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到空气也有温度,不同温度的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科学实验有很强的好奇心。

但是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有限,需要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老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知道空气也有温度。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

2.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2.采用讲授法,老师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进行讲解。

3.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温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讲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也有温度。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4.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

2.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3.实验注意事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进行评价。

2.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3.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

冷藏柜所产生的“冷气”积聚在食物托盘的 底部,不会上升而使冷气泄露,所以不必加 盖子。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扇扇子、用吹风机或鼓风机吹、用嘴吹、挤装满空气的袋子等都可以制造风。
1. 用细铁丝把大塑料袋口 撑成圆形。 2.将塑料袋撑开后罩在一支 点燃的蜡烛上。 3. 过一会儿松手,塑料袋 就会上升。
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蜡烛点燃后,火焰上方的空气因受热而体积膨胀, 密度变小,热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带动纸蛇旋转起来。
与袋外的冷空气相比,“热气球”中的空气同样因 受热而密度变小,所以“热气球”会上升。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热空气在冷瓶内受冷又下降, 形成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
×
实 验 现 象 : 有垫片时,蜡烛火焰飘动,持续燃烧;抽去垫片,火焰不再飘 动,渐渐熄灭。
为什么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 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
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低处,房间低处的空气 首先被加热,热空气开始上升,上面和旁边 较冷的空气过来补充,由此形成空气的流动 ,最终使整个房间温度升高变得暖和。
1单元 认识空气
3.热空气和冷空气

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风是怎样产生的?
1. 用卡纸剪一条纸蛇。 在卡纸上画出螺旋曲线,用剪刀 沿着曲线剪开,拉伸后用笔在上 面画蛇头,就做成小纸蛇。 2. 点燃一支蜡烛,将纸蛇悬挂在 火焰上方约 10 厘米处。 用透明胶带把蛇头粘在细线上, 把线的另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蛇 尾要离蜡烛火焰约10厘米。 3. 观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蜡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 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 烟的流动
4.重复步骤1-2,将冷瓶 与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 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 动。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3热空气和冷空气课件(新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3热空气和冷空气课件(新版)苏教版

四、热空气及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再见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3 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实验1:用手在蜡烛火焰的周围感受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注意事项 1.手离火焰要有一定的距离,不要烧伤手。 2.在各个方向试的时候手要离火焰同样的距离。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 抽掉玻璃片,视察烟的流动。
4.重复步骤1~2,将冷瓶与热瓶的位置 上下对调,抽掉玻璃片,视察烟的流动。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降落。 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孔明灯:相传在1700年前三国时期,诸葛亮用竹篾扎了一盏纸灯,在灯的
结论:热空气是上升的
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用卡纸剪一条纸蛇。 2.点燃一支蜡烛,将纸蛇悬挂在火焰上方约 10厘米处。 3.视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蜡烛。
是什么力量使纸蛇(碎纸条)转动? 答:热空气上升的推力。
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让“热气球”上升开后罩在一支点 燃的蜡烛上。 3.过一会儿松手,塑料袋就会 上升。
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准备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放在盛
三、探究热空有气冷上水和升热水的的盆原中,因过一会儿取出。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线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 走线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上。
下面四燃着、一热团松空脂,气灯便及浮冷升起空来,气悬在在空中生,活用它中来传的递作应战用信息。

小学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热力学原理。

在本文中,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探索相关现象,并参与实验和讨论。

教学目标:1. 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和性质。

2. 观察和描述与热空气和冷空气相关的现象。

3. 参与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来说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5.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黑板、粘贴纸、粉笔、马克笔、温度计、烧杯、干冰、水、篮球等实验材料。

2. 学生:课本、笔、纸、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可以播放一个有关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小视频,并简单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使用课件或黑板,讲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

三、现象观察(15分钟)1. 教师请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现象,并进行讨论。

2. 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写在粘贴纸上,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四、实验探究(4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加入一块干冰,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干冰在水中会产生什么气体?为什么气体比空气要重?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而冷空气会下降?4.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和热空气具有向上升起的趋势的结论。

五、分组活动(3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

2.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与热空气和冷空气相关的现象进行研究,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该现象。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和思考,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

4.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验和发现。

【精品课件】 苏科版 科学三年级上册 3 热空气和冷空气 课件(一)

【精品课件】 苏科版 科学三年级上册 3 热空气和冷空气 课件(一)

谢谢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它们是怎么升到天空中的呢?
实验一:感受蜡烛旁边的空气?
方法 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靠近火焰的各个方向。
现象 结论
当手位于烛火上方时,空气是热的,有股热 气往上冲;把手放在烛火下方时,空气是冷 的。
热空气是向上运动的。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感觉热空气在哪里?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焰的上方10厘米处。
纸蛇转动,证明热空气确实在上 升,是上升的热空气推动纸蛇 转动。
热空气的用途
取暖片应放置在下 方,让热空气自然上升, 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冷藏柜可以不加 盖子是因为冷空气向 下流动。
冷空气的应用 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
制冷空调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放置的位置高一些。 冷空气向下运动
热瓶
热瓶
冷瓶
冷瓶
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后,热瓶中的烟上 升流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再 上升,如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都充满了烟雾。将冷瓶和热 瓶的位置上下对调,热瓶中的烟几乎不动。
实验三:让纸蛇转动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纸蛇
实验过程: 1、用卡纸剪一条纸蛇。 2、点燃一支蜡烛,把纸蛇挂在火
实验要求
1.不点燃蜡烛前,先将实验物品放到蜡 烛上方,观察现象进行记录。
2.选择其中一个实验,分工合作。 3.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4.注意安全。
我的实验
对比观察
不点燃蜡烛前
点燃蜡烛后
没感觉
火焰上方有热气, 其他方向没有
不上升
上升
不转动
转动
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冷瓶
冷瓶
热瓶
热瓶
抽掉玻璃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 3.热空气和冷空气(动图演示)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 3.热空气和冷空气(动图演示)

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
从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 会补充过来
孔明灯
相传在1700年前三国时期,诸 葛亮用竹篾扎了一盏纸灯,在灯 的下面燃着一团松脂,灯便浮升 起来,悬在空中,用它来传递作 战信息。
•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
来,从而形成了 风。
白天的风
陆地
海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陆地 凉
夜晚的风
海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让纸蛇转动
1、用卡纸剪一条纸蛇 2、点燃一支蜡烛,将纸蛇 蜡烛
让热气球上升
1、将塑料袋撑开后罩 在点燃的蜡烛上 2、过一会儿松手,塑 料袋就会上升
1、纸蛇为什么会转动?2、“热 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热空气会上升!
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2)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2)

3.热空气和冷空气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杨海斌【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STSE ):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2017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练习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

2017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练习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

2017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练习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一、填空题1.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

2.暖气片安放在墙壁的下方的科学原理。

3.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冷空气。

4.用“蜡烛”和“塑料袋”来研究热气球的试验中,“塑料袋”是用来的,“蜡烛”是用来的。

5.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后会,周围的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6.热空气是会向的。

7.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放在门缝的上部和底部,你会发现底部的纸片向飘,上部的纸片往飘。

二、判断题1.暖气片安装得比较低,是为了安装方便。

()2.热气球能飞起来,是因为里面装的是热空气。

()3.热气球能飞上天空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更轻。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5.冷热空气的对流能形成风,主要是因为热空气能够上升。

()6.红旗在飘扬,说明空气在流动。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当屋内比屋外温度低时,门缝底部的纸片会()A.向屋外飘B.向屋内飘C.不确定2.教室里的花开了,全班同学都可以闻到香味,是因为()A.空气可以被压缩B.空气无色无味C.空气会流动3.风车的转动和空气的哪个特点有关?()A.没有颜色B.没有气味C.能流动4.装有的气球不能上升。

()A.热空气B.空气C.氢气5.中国古代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了()A.火箭B.风筝C.孔明灯6.冬天暖气四周的空气变热并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变热,使房间温度升高。

所以暖气应装在房间的()A.上部B.下部C.中部四、连线题把与之相对应的连接起来。

空调制冷时,应让出风口向下空调制热时,应让出风口向上面打开冰箱门,“白汽”上用冰块冷却食物,冰块应该放在食物向下沉五、实验探究题1.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1)用空纸杯和蜡烛做下面图1实验,用→分别标出两个纸杯的方向变化。

(2)选择:做上面图2的实验,发现蛇形纸带会。

A.向上B.旋转C.不动(3)我们发现,空气受热后会。

3.热空气和冷空气

3.热空气和冷空气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STSE ):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3.热空气和冷空气

3.热空气和冷空气
1单元 认识空气 3. 热空气和冷空气
目 录
01 新知梳理 02 能力进阶 03 综合探究
1. 比较相同体积的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类型 热空气 冷空气
质量(大/小) 小 大
流动方向(向上/向下) 向上 向下
返回目录
2. 风的成因。
(1) 阳光使地表温度 升高 它上方的 空气 。⁠
⁠,温暖的地面加热
(2) 热空气 ⁠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 开始冷却、 下降 。 ⁠
(3) 冷空气 补充到 热空气 ⁠上升后留下的 空间。
(4)
空气
了 风 。⁠
⁠就这样不停地流动,于是形成
返回目录
一、 选择题。
1. 装有( B )的气球能上升。
A. 空气
B. 热空气
C. 冷空气
2. 用冰块冷却食物,冰块应该放在食物的( B ),这样冷却效
(✕)
2. 点燃蜡烛后,蜡烛火焰的下方是热空气。
(✕)
3. 没有风时,烟囱里冒出的烟是向下流动的。
(✕)
4.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可以流动,冷空气上升,热空气
下降。
(✕)
5. “栀子花开,十里飘香”是因为空气流动把栀子花的香气传播了出
去。
(√)



返回目录
三、 科学课上,小明学习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相关知识后,他很感兴 趣,于是他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里做了下列实验。 1. 用细长棍、空纸杯和蜡烛做如图甲的实验,用“→”分别标出两个纸 杯的运动方向。



返回目录
2. 做图乙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筒罩住蜡烛,再用塑料袋罩
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套纸筒是为了防止(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STSE ):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视频(冷热空气对流、风的形成),集气瓶,毛玻璃片,热水、冷水等。

学生材料:蜡烛、火柴、纸蛇、热气球袋(点热气球用两根蜡烛效果好)、纸筒、线香、风的形成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通过上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空气除了能占据空间,有质量,还具有什么性质呢?生:会流动。

2.师:在每个小组的实验盘中都有一支蜡烛,大家观察蜡烛的四周有什么?(生:空气)3.点燃蜡烛后,蜡烛周围的空气有什么变化?(生:变热了)4.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了就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会怎样流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实验中判断热空气的运动方向奠定基础。

]二、提出问题,合理猜测,实验探究1.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变成了热空气后会怎样流动呢?大家来猜一猜。

生:向上、向……2.师:要怎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请阅读课本P7页,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又好有多。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撤一些很轻的碎屑状的东西,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生2: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会很轻的会转动的物体。

生3: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很轻的塑料,看塑料袋会不会“飞起来”。

3.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老师这也有一个想法: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把手放在蜡烛火焰周围的不同方位,感受热风往哪个方向流动。

4.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时请注意:①不点燃蜡烛前,现将实验物品放到蜡烛上方,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②组员做好分工,密切合作;③认真观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如实记录实验现象;④注意安全,准备一块湿毛巾,发生意外时迅速将湿毛巾盖在火焰上或将燃烧物丢在地上,然后远离燃烧物,不要伤到自己或引燃其他物品。

5.学生进行实验:纸蛇转动的实验、感受热风流动的实验。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进行指导。

6.教师演示: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

[设计意图:纸蛇转动的实验、感受热风流动的实验较为简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并进行记录,而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多,有一定危险性,通过教师的演示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7.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什么?(学生汇报)生1: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纸蛇不会转,点燃蜡烛后,纸蛇就转动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

生2: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塑料袋是瘪的,点燃蜡烛后塑料袋慢慢鼓起来,然后就飞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

生3: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将手放在蜡烛周围,没有什么感觉,点燃蜡烛后,我们在火焰上方感受到了热风吹到手上的感觉,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到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探究过程。

通过探究学生既观察到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现象,又提高了探究能力。

]8.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纸蛇和塑料袋的运动,推测出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我们能用眼睛看到热空气向上流动吗?(生:不能)为什么?(生:因为空气是透明的)9.分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屏幕前,用强光电筒照射火焰,这时,就会看到火焰上方空气的影子在不停的向上运动,这进一步说明了空气受热后会向上升。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建构起热空气会上升的概念。

]三、探究热空气轻上升1.师:老师这有二个杯子,是空杯子吗?(里面有空气)这是二个大小相同并装满空气的杯子,这二杯空气一样多吗?(一样多)对,它们的体积相同。

(出示PPT)等会儿请同学们用手调节木棒中间的线,让实验装置平衡,然后用点燃火柴加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分组实验。

3.交流汇报。

(用加热过的热杯子那端向上翘。

)4.提问:火焰烤过的纸杯向上翘说明了什么?(一样多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5.小结:说的非常正确,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翘了。

[设计意图:当学生发现“热空气会上升”这一事实后,马上提出了新问题“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会猜想空气加热后可能变得比原来轻了,所以上升。

通过这一环节验证学生的猜想。

]第二课时四、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1.师:同学们,当热空气和冷空气相遇后会怎么样呢?请看课本P8页的实验,思考①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烟会怎样流动?这说明了什么?②将冷瓶与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动脑进行猜测,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思维的提升。

]2.师:我们通过一段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来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播放多媒体视频)3.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生:我们看到热瓶内的烟向上流动,冷瓶内的烟向下流动,形成一个循环了。

4.师:观察得很仔细,将热瓶放在冷瓶上面又是怎样的现象呢?生:热瓶内的烟一动也不动。

5.师:谁来解释为什么呢?生: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不会向下流动。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了空气对流的现象。

整个过程环环相套、层层推进,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规律,从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上都会对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

]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现在杨老师家要安装暖气片,你觉得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呢?为什么?生:墙的下方,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

2.师: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生:因为冷空气向下流动。

3.师:刚开始上课时,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请结合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的相关知识,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看课本P9页的图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生(尝试解释):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这时热空气就会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就会腾出空间,冷空气会补充到热空气上身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4.体验:设置一个场景,小组的桌子是蜡烛的火焰,组员是空气中的颗粒,加热时,空气颗粒受热离开桌子(火焰周围),这是就腾出了空位,空位周围的其他同学扮演冷空气颗粒,移动至腾出的空位上(代表冷空气的流动),但冷空气颗粒移动至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位时,形成了空气的流动,这样风就形成了。

[设计意图:通过场景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白风形成的原理,构建了风形成的概念。

]5.风是我们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中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试一试。

(生尝试)6.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科学无出不在,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善于观察,动手动脑你们也能成为科学家。

六、拓展提升阅读课本P10页,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想一想实验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能帮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能够推动技术和工程的发展,而技术和工程可以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七、课后评价1.()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热空气会(),冷空气会()。

2.()、()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

4.把纸蛇放在蜡烛上方,纸蛇转动,说明热空气会向下运动。

()5.在海边,白天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夜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 )6.打开冰箱时,“白气”向下运动。

( )7.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设计】3.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 和 冷空气 (同体积即一样多)【课后反思】这节课以科学探究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学生在实验中自然而然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但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有可能在得出结论时还不太严谨,这时老师就要规范学生的结论给出正确的解释。

上 升 下 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