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摘要:在现在的小学科学学习中,教师的教授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转换,学生学习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该文在理论分析、案例设计、实验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小学科学中自制改进实验教具“4+X”素养课堂的探究学习案例设计与实践,探讨如何利用自制改进教具优势,引导小学生完成概念进阶以及科学能力培养。

在全面分析教材之后,对实验教具进行改进,并对教学环节重新设计,实施过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以此验证案例设计中使用的方法有效性。

关键词:自制改进实验教具;“4+X”素养课堂;概念进阶;案例设计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小学科学这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的同时,科学教师的教学教法也在发生很大的改变。

老师从单纯的输出知识,变为与学生一起探究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能,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准备科学器材的工作较为繁琐,在压缩了教学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学生课堂思考的空间。

学生可以在热闹的实验中习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但这样的课堂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希望通过改进实验教具和课堂探究模式,来打造“4+X”素养课堂,实现科学概念的有效进阶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这里的“4+x”素养课堂中的“4”,指向了四大学习素养:学习力、合作力、思维力和应用力。

同时也指向了四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和实践学习,而“X”则是一个变量,指向科学知识体系、思想方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以此来打造有温度、有思考、有实践、有提升的新样态科学课堂。

二、基于小学科学中自制改进实验教具的探究学习框架设计围绕着自制教具所开展的“4+X”素养教学主线,分为课前启智、探究促智、情境激智、实践融智四个逐步递进的教学环节,以此来提升孩子们的四大素养,也能很好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热空气和冷空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热空气和冷空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热空气和冷空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主要介绍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空气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现象,培养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空气随温度变化引起的现象,如气球的上升和下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前两课,对空气的存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度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温度计的作用和测量温度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空气和温度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请回忆一下,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呢?学生: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我们可以把温度计放在物体或环境中,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来得知温度的高低。

教师:很好!温度计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观察到过空气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吗?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教师出示两个气球,一个装满了冷水,一个装满了热水,并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展示两个气球,一个里面装满了冷水,另一个里面装满了热水。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3. 能够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3.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4. 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太阳升起时温度逐渐升高等。

2. 学习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是指温度高的空气,它比冷空气轻,上升而形成气流等。

3. 学习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同样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冷空气是指温度低的空气,它比热空气重,下沉使地面变冷等。

4. 学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层的不同温度层次,解释造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原因,并通过实验展示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沉的过程。

5. 练习应用:设计一些与热空气和冷空气有关的活动,如热气球的原理、暖气片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检查学生在实验和应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整体而言,教学过程较为顺利。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

首先,教学导入环节需要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实验指导的细节讲解。

最后,在应用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的任务让学生更深入思考。

热空气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热空气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热空气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醉清风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热空气》篇一日期活动名称热空气和冷空气执教者徐丹晴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2、乐意尝试有趣的小实验,能大胆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环境创设玻璃牛奶瓶吸管气球水盆玻璃碗一元硬币胶泥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活动过程:一、会跳舞的硬币1、教师出示硬币这是一枚神奇的硬币,它会在玻璃牛奶瓶上跳舞。

你们猜猜看它会怎么跳舞呢?教师讲解玩法:将硬币放入水中浸湿,然后盖在瓶子口上,搓搓自己的手,发热了再用手握住瓶身,观察有什么现象。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不想也试试呀?(分组操作)你看到了什么?硬币在干什么?把手拿开硬币还会跳舞吗?硬币为什么会跳舞?是什么让它跳起舞来的?小结:我们的手握住了瓶子,因为我们的手是热的让瓶子里的空气也变热了。

空气热了它就会膨胀(变大),空气在瓶子里住不下了它就往外面跑,把硬币顶起来了。

瓶子里的空气遇到了外面冷的空气所以又掉了下来。

二、观察实验:哪个气球鼓起来了1、教师出示两个没有吹气的气球,把它们分别套在牛奶瓶口上。

将瓶子放在两个玻璃碗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

2、哪个气球鼓起来了?为什么它会鼓起来?如果这个瓶子放入冷水中,气球会怎么样?3、你们想不想试试?发现了什么啊?4、小结:倒入热水后,瓶子里面的空气就变热了,气球里面的空气就变大了所以气球鼓起来了。

再放入冷水,空气就变冷了,空气就又变小了所以气球就瘪下去了。

价值分析:通过有趣的现象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自己的操作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引起以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从而初步了解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一个环节幼儿对热胀冷缩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观察试验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热空气》篇二一、课文说明:本课的教学思路是:“联系实际、体出问题——分组实验、自行探索——汇报研讨、得出结论——巩固应用、解释现象”这一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4.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五、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创造热气球升空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从前我们都是如何把气球吹起来的?为什么我们吹进去的气能够让气球升上天空?2. 概念导入(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对比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热空气会升起来,而冷空气会下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自己的观点。

3. 学习任务(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份实验材料 - 一个空气球、两个塑料袋和一杯温水。

教师请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1:将一个塑料袋套在气球上,并放置在教室中央。

步骤2:用另一个塑料袋装一杯冷水,然后迅速倒入温水。

步骤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步骤4: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报给全班,并提出解释热空气和冷空气现象的理由。

4. 知识解释(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图示或者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解释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的原因。

教师让学生了解到,当空气受到加热时,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变得更活跃,空气的密度减小,使得热空气上升;而当空气被冷却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变得不活跃,空气的密度增大,使得冷空气下沉。

5. 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为什么热空气上升?问题2:为什么冷空气下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并回答问题。

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简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简案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课时:2课时课型:综合科教师:肖兴文年级:四年级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常看到热气球,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热气球下面的火焰有什么作用,可能还无法理解,但是为什么可能早埋在他们脑中。

从节课中可以激发他们对这节课的热情,从而形成系统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空气上升的原因: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过程与方法:学会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思考、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热空气上升的原因难点:自然中的冷热空气对流。

教学过程:导课:1、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空气都有哪些性质吗?(无色、透明、无味,占据空间、能流动、有质量、容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等)2、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空气的冷和热。

出示主题《热空气和冷空气》同学们用书轻轻扇一下是空气流动,我们就感觉到了风。

那么空气受热以后会怎么样呢?3、探究空气的流动方向试验一:用蜡烛感受热空气的流动手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手在蜡烛火焰的下方说明热空气向哪里流动:热空气向上流动空气向上流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实验证明:P6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冷水轻还是热水轻啊?(热水轻)同样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从实验得出结论:热空气上升的原因是:同体积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实验证明:p74、热空气的使用:孔明灯、载人热气球。

学生动手(课后)——自制热气球或孔明灯5、冷空调和取暖器安装的位置?因为冷空气重,会下沉,制冷空调安装在室内的上方,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取暖器相反,安装在下方,使热空气自然上升。

6、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P8看图:风形成与气温有关,两地气温不同时,热空气轻会上升,冷空气重,会相下流,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从而形成空气的循环流动,流动的空气产生了风。

结论:冷热空气会发生对流。

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认知: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科学探究: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之处,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4.科学态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章节。主要涉及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和作用。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空气的性质和特点,本节课将进一步探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进一步拓展对空气的认识。
④设计一些相关的谜语或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2.空气科学实验视频: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空气科学实验的视频,如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实验,这些视频直观地展示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范文详解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范文详解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范文详解。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认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及形成原理;2.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3.通过实验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性质和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1.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表现;2.能简单地解释冷空气和热空气形成的原理;3.能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归纳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和特点;4.能正确使用有关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专业术语并运用其在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认识冷空气和热空气(2)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原理(3)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4)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实验2.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法(2)讲解法(3)实验法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设计教学PPT,准备教具(气球、塑料瓶、热水、冰块等)。

(2)教师制定小组讨论的问题,供学生在学习完后进行讨论。

2.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1)教师通过教学PPT,呈现“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和图片,让学生尝试从直觉上认知。

(2)引入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例如:冷空气来了,天气变冷了,热空气来了,天气变热了。

(3)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总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表现,例如:夏季骑自行车时会感到凉爽的清风就是热空气在上升,所以它完全不会带着热度;冬季穿毛衣,靠近窗户会感到非常寒冷,这意味着冷气正在进入室内。

3.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1)教师通过讲解解释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原理。

例如:冷空气是指气温低于其周围环境空气的大气气块,大多因低气压带来。

低气压可以使低层空气凝结成雾,尤其是在冷却达到露点时。

而高气压能够使晴空、无太阳和无风的情况下,地表上冷却的空气不再受到热气的强制向上运动影响。

4.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1)教师以讲解为主,复习生活中常见的和季节性的天气变化,如夏天热空气被压缩在地上而导致高温,而冷空气通常会导致温度的降低并可能导致降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版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
4在平常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5 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堂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板书课题。
自主导学
¦¦
互动导议


反馈导评




学生能够通过老师讲解理解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并能通过自己实验得出结论;学生能够通过理解基本知识并掌握大自然风的形成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使用教材
的构想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二部分,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第三部分,了解人们如何利用热空气,制作热气球;第四部分,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热空气和冷空气
课型
新授
教具学具
课件、实验材料













在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性质的基础上,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知识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2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纸蛇、纸杯、线香、有关风形成的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刮风的视频)谈话:你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谈话:你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它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

(板书:热空气)要研究热空气首先要制得热空气,在我们现在的这间教室里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提示:我手里有支蜡烛)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两侧,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测。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提问:热空气在哪里?5.学生回答。

6.小结:热空气在蜡烛火焰上方。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我们知道空气具有流动性,那热空气又是如何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接着研究。

2.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实验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4、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1.吹灭蜡烛,观察烟的流向。

实验3: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2.谈话:你可能会觉得蜡烛是直立放着的,烟,也就是热空气它往上流动是理所当然的,换种玩法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换根线香试一试。

2023-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教案

2023-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教案

2023-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同时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实验器材,如风扇、气球等。

2.学具:学生实验记录本、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呈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特性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3、热空气和冷空气课题第一课时执教者日期1.做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试验,引导学生生疏到热空气轻,会上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2.做纸杯试验,引导学生进一步生疏到热空气轻,会上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冷空气和热空气流淌试验,明白冷热空气流淌的规律。

做冷热空气流淌试验,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知道冷热空气流淌的规律。

教学难点做冷热空气流淌试验,明白冷热空气流淌的规律。

教学预备预习要求支架、蜡烛、卡纸、剪刀、大塑料袋、纸杯、细线、广口瓶、冰水、热水、线香、打火机、玻璃片、水槽、塑料瓶、垫片、美工刀、多媒体课件等等。

观看自然界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淌,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淌的。

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课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空气是会流淌的,那么空气到底是怎样流淌的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空气的流淌。

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二、热空气的流淌教师引导:同学们,热空气是怎样流淌的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小试验。

试验一:让纸蛇转动出示课本中的试验操作图以及试验步骤。

学生认真观看试验操作图,再读一读试验步骤,了解本次试验的材料、方法及留意点。

试验材料:卡纸、剪刀、蜡烛、打火机、支架、细线。

试验方法:用卡纸剪一条纸蛇,将纸折放在火焰上方约 10 厘米处。

点燃蜡烛,对着这只蛇尾巴斜面处。

观看到纸蛇转动后,熄灭蜡烛。

试验留意点:蜡烛不要靠纸蛇太近,靠的太近,会将纸蛇点燃,也不要太远,太远了,试验效果不太明显,距离纸蛇约 10 厘米为宜。

试验中要认真观看纸蛇的变化,并且可以用手去探一探纸蛇上方的空气,感觉一下空气是冷的还是热的。

本次试验可以反复多做几次。

学生分小组开头试验,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试验状况,相机订正学生试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

全班沟通试验现象。

试验二:让热气球上升〔本次试验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先演示这个试验。

〕出示课本中的试验操作图以及试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试验方法。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 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热空气上升” 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小学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热力学原理。

在本文中,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科学第3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探索相关现象,并参与实验和讨论。

教学目标:1. 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和性质。

2. 观察和描述与热空气和冷空气相关的现象。

3. 参与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来说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5.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黑板、粘贴纸、粉笔、马克笔、温度计、烧杯、干冰、水、篮球等实验材料。

2. 学生:课本、笔、纸、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可以播放一个有关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小视频,并简单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使用课件或黑板,讲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

三、现象观察(15分钟)1. 教师请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现象,并进行讨论。

2. 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写在粘贴纸上,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四、实验探究(4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加入一块干冰,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干冰在水中会产生什么气体?为什么气体比空气要重?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而冷空气会下降?4.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和热空气具有向上升起的趋势的结论。

五、分组活动(3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

2.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与热空气和冷空气相关的现象进行研究,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该现象。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和思考,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

4.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验和发现。

三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由感知到究理,安排了四个局部,从表象到成因生疏热空气向上、冷空气向下流淌的特性,并以此解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

第一局部,观看火焰上方自行转动的纸蛇感知热空气会流淌,再通过观看火焰上方自制“热气球”上升的现象感知热空气会向上流淌。

再让学生试着解释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缘由。

其次局部,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淌试验,在预备冷热空气后,观看冷空气上、热空气下的状况下热空气的流淌状况,再观看热空气上、冷空气下的状况下热空气的流淌状况,从而觉察“冷空气向下流淌、热空气向上流淌”的特性。

第三局部,通过制作并观看空气流淌的简易装置中蜡烛火焰的状况,感知空气的流淌就是热空气向上升的同时,冷空气不断补充的过程。

假设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无法准时补充时,空气流淌就无法形成,此时塑料瓶罩内的蜡烛火焰就会熄灭。

从这个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热空气向上流淌,冷空气向下流淌的特性,并以此来解释暖气片安装再房间低处,冷藏柜不加盖子的缘由。

第四局部观看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淌规律解析图,阐述大自然中的风的形成。

并通过各种方式让空气流淌制造风。

二、学情分析空气是有冷热的,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丰富的感知,学生也知道如何获得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方法。

但在学生过去的生活经受中,学生很难观看到无形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运动,更加不会想到让空气现形。

因此,本课就通过让冷、热空气中的热空气“现形”,让学生观看到“现形”的冷、热空气流淌现象,从而生疏到“冷空气向下流淌、热空气向上流淌”的特点,并能试着去解释生活中的利用冷热空气运动特点的现象。

三、学习目标●知道热空气向上流淌,冷空气向下流淌。

●知道热空气向上流淌时,冷空气会自动补充到原本热空气占据的空间。

●知道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

●能通过各种方法使空气流淌制造风。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冷空气向下流淌、热空气向上流淌。

难点:1.理解纸蛇的转动是由于热空气流淌造成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的教学。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本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采用PPT课件+教案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及其特性。

2.能够简单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了解气温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1.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气温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性•通过PPT引入问题:今天下课后,你推开窗户,感觉室外的空气是热的还是冷的?为什么?•学生自主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引出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性。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

2.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通过PPT演示引入问题:热空气和冷空气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形成对热空气和冷空气运动规律的初步认识。

•老师可以利用场景再现或者实验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 气温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通过PPT的演示引入问题:计算机房的温度多少度?我们怎么来测量它?•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测量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气温计等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气温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1.PPT展示法2.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前提问,对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了解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

2.课中适当加入互动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全面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误解,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辅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在引入疑问和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的选取和设置,以及教师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引言: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本次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天气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天气现象。

3.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相关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2. 纸张、铅笔、温度计。

3. 实验材料:气球、热水壶、冰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们观察地图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引导学生们重新回想起他们所生活的地方的气候特点。

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比较热,而有些地方比较冷呢?”请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答案。

2. 学习概念(15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解释热空气是指温度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的空气,冷空气则相反。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 实验探究(25分钟)a) 实验1: 热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们坐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热水壶。

请学生们用热水壶中的热气把气球吹起来,然后观察气球内部的变化。

鼓励学生们描述气球的状态变化,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气球会被热空气充满并浮起来。

b) 实验2: 冷空气的性质再次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块冰块和一张纸。

请学生们将纸张放在冰块上,并观察纸张上的变化。

帮助学生们发现冰块会使纸张变冷,然后纸张会吸附周围的水汽,最终水汽聚集形成云雾。

解释冰块吸收了周围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下降,导致水汽凝结形成云雾。

4. 总结(1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顾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帮助学生们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并解释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天气现象,如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等。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三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段要求。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知道观察并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单元第一课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实验证明并掌握到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等静态的性质,本课是本单元对空气的性质继续探索的最后一课,跟前两节课不同的是,研究空气的动态性质。

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展开了课程内容:第一层: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热空气上升。

第二层: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实验,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对冷热空气进行分析探索,知道冷空气下降,初步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第三层: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及在第二层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明白并能说出风的成因,通过三层内容的学习最终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思考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制造风,制造风的意义何在?【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

空气是人类离不开的物质,我们要呼吸,否则没法生存,孩子们虽然天天接触,但对空气的性质了解较浅,一般不大会想到空气的更多的性质,通过实验能使学生们对空气的动态性质有所了解,有冷热空气的存在使空气流动形成风,对空气的深入学习会使孩子意识到,原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空气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性质,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会使孩子们喜欢上科学,更加热爱生活,这使我们的教学更有价值。

【教学目标】1.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2.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3.利用模拟图,推想风的成因。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给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纸条,同学们看看像什么?(生:纸蛇、纸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冷水、有关孔明灯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
3、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
4、学生讨论、交流。

5、请两位同学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6、谈话: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
实验1: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套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套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套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套往上升了。

实验4: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同学们要按老师的要求跟着一步步的做,不提前也不落后,小心热水伤到人。

3、完成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并填写实验表格。

4、教师小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遇到冷又会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中空气的循环流动。

在第二次试验中,热瓶在上面,热空气上升,我们就看不到对流的现象了。

(四)、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板书:冷空气)
2、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启发回忆: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4、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下降↓)
(五)热空气的利用
1、你知道“孔明灯”、“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播放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视频资料。

(六)、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
用准备好的塑料袋,蜡烛等做塑料袋上升实验,注意不要烧到塑料袋,不要烧到手,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热空气及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制冷空调及取暖器安装在房屋的什么位置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讨论并汇报。

(八)、课后作业
请根据本课所学,查找资料,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设计:
2、热空气和冷空气
——→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