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成员:
一、摘要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保护
二、目录
1.摘要 (1)
3.前言 (2)
4.人类的觉醒 (2)
4.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
4.1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作用 (2)
4.1.2生物多样性是丰富的生物源 (3)
4.1.3物种受到的威胁 (3)
4.2就地保护是最根本途径 (3)
4.3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最有效场所 (3)
5国际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4)
5.1建设现状 (4)
5.1.1面临的任务 (4)
5.2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4)
6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5)
6.1建设历史与现状 (5)
6.1.1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效果 (5)
6.1.2面临的任务 (5)
6.2非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6)
6.2.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丰富栽培地区生物多样性 (6)
6.2.2生态城镇的建设 (6)
6.2.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 (6)
7建议和对策 (6)
7.1建议 (6)
7.1.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 (6)
7.1.2制定自然保护区法 (7)
7.1.3建立国家保护区分类系统 (7)
7.1.4、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 (7)
7.2实施生态补偿制度 (7)
7.2.1国外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7)
7.2.2 我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进展 (7)
7.2.3加大履约力度 (7)
八、参考文献 (7)
三、前言
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人类的出现对地球45亿年只是很短的一瞬间。人口剧增,对于生活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多引起了自然界生物大量破坏,在地质史上,曾经有五次生物大量灭绝,当前是第六次,这次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现在的一个世纪等于过去10个世纪的消亡速度。这是生物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
①生物分布方式在改变:分布区面积日益缩小;分布区斑块现象加剧。
②种群数量在改变:种群数量下降;种群质量变差。
③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栖息地消灭;栖息地退化;栖息地碎化。
《生物多样熊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四、人类的觉醒
4.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食物是各种各样的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常识表明,处在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人类,是以几何级数倍的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基础的。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环境——大气、土壤、水、植被、动物……都是由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合成,两者不可缺一。在某杂志上曾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在第四纪冰川的时候,地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地方地质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异,一些动物灭绝了,一些植物绝迹了。而在神农架这片神奇之地,古老的动植物保留了下来,繁衍生息。神农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自然保护圈计划’,也被定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从微小细菌到参天大树,从弱小动物蚂蚁到凶猛动物老虎,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构成动态平衡,如此,人类才能生活于其中。人为地消灭某些门类,就可能使生物大量绝灭,地球失衡,最终导致人类失衡。消灭生物多样性,就是在挖掉人类食物链金字塔的基础,使人类生活于失衡的环境之中,最终影响人类生存。
生物多样性喝生态过程是密切联系的。他们构成生物圈的基本成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他们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表明,只有保护好物种遗传多样性及其所生存环境,物种本身才能得到很好保护。
4.1.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作用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也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丰腴土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生物多样性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繁衍,对科学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它的基因将很难保存,那么现在的转基因在以后很可能就缺乏很重要的基因提供者,如今每一种生物都可能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4.1.2生物多样性是丰富的生物资源
人类主要靠生物多样性为生,没有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人类就无法生存。人了生活水平的
提高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的,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对提供食用、医药和农工业原料的物种需要日益增多。
4.1.3物种受到的威胁
物种灭绝趋势近四百年来,逐年升高,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一些地区的生物群落的物种比另一些地区的十五年国务群落物种受到更多的灭绝威胁,这些受到威胁的区域和生物群落被称作“临界的生态系统”。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大多数物种的灭绝将出现在岛屿和热带森林。具有地中海气候的区域也含有大量受威胁的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在世界的湖泊、河流中的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4.2就地保护是最根本途径
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地保护是保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的途径。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就地保护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的人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至l993年,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面积达79226.6万hm2,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6%。中国自然保护区始于l956年建立的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经过近40年的努力,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总面积6818.4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8%,其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物种类自然保护区717个,面积6607万 hm2。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3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最有效场所
保护区下列的重要作用时期所特有的,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①:维护物种丰富、风景优美和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区域的安全,它是人类不可替代
和必不可少的财富;
②:保持生态系统、物种及其变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他们是保持地球生命和改善
人类生存条件所必需的;
③:保存具有传统文化和认识自然的特殊区域,它们可包括反映人了预期环境之前
长期互相作用的景观多样性,是各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模式;
④:具有巨大的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精神修养的价值。
五、国际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5.1建设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保护区事业在世界保护联盟的推动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据世界自然保护监测中心(WCMC)统计,至1993年,全世界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2487个,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8.58%。现在全球在225个国家已建立了保护区30361
处,总面积达13245527km2,占地球表面的8.84%。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仍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