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座顺序:在西方,主人会通过座位安排来显示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人两侧或者对面的位置上。

而在中国,主人往往坐在最东方的位置,象征着东方的“吉庆”。

而其他人的座位则根据客人的尊卑和长幼排定。

2. 用餐工具的使用: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和勺子作为餐具。

刀和叉用来切剥食品,勺子用来托物。

而在中国,主要使用筷子作为餐具。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取食物,传统认为筷子与两手都缺一不可,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和谐。

3. 吃饭姿势:在西方,用餐时通常坐在餐椅上,双手放在桌子上。

而在中国,通常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以下。

另外,在西方,交叉双腿也是被接受的。

而在中国,交叉双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4. 餐桌礼仪: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会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切割成小块。

在品尝菜肴时,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夹起来,然后送入嘴里。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是常见的做法。

而夹取食物时应该使用筷尖,而不是筷子的其他部分。

5. 餐前礼仪:在西方,餐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用于交流和饮酒。

主人会为客人倒酒,而客人则会向主人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主人会以热水或茶的方式招待客人,并提供一些开胃小菜。

在中国,主人也会向客人倒酒,客人通常会表示感谢。

6. 餐后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用餐结束后用纸巾擦拭嘴巴和手,并把纸巾放在餐盘上。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使用餐巾擦拭嘴巴和手,然后将餐巾折叠放在餐盘旁。

在西方,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不会再食用,而是留下来作为下一顿的食材。

而在中国,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认为是主人的问题,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提前离开。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座顺序、用餐工具的使用、吃饭姿势、餐桌礼仪、餐前礼仪和餐后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社交场合中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餐桌礼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各不相同。

下面就来具体对比。

一、餐桌礼仪行为规范中西餐桌礼仪在行为规范上的差异比较显著。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食物主要是以碗和筷子进行摆放和取食,而西方文化通常使用刀叉等器具,因此,在使用餐器时,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就有所不同。

其中表现出的最大差异在于取食方式。

1、舀饭。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舀饭时要掂起碗和吃筷,一个筷子固定住饭碗,另一个筷子舀出饭来,而在西餐中很少这么做。

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刀叉来切割食物,然后从盘子中翻起食物,送到口中。

2、使用器具。

在中国文化中,筷子的使用是有一定技巧的。

例如说,泡馍要用手搓成小坨,夹起来时要用两只筷子“夹住”它。

而在西餐中,人们会使用刀叉、勺子等更为常用的餐馆工具,以帮助他们获取食物。

二、餐桌礼仪礼节习惯除了行为规范的差异之外,中西餐桌礼仪在礼节习惯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1、用餐时间。

在中国的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用餐时间是晚上。

晚餐往往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在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由于工作关系,中午也可能会参加商务宴会。

而在西方文化中,午餐和晚餐的时间都相对固定。

在工作日的中午,人们快餐或者简单解决饮食问题,而在晚餐时则会享受美食与美酒的盛宴。

2、口味趣味。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讲究自然、养生健康,饮食有着多种养生之道和口味选择。

例如说,中国人很重视养生和保健之道,经常将不同的膳食组合作为养生,如养生汤、保健粥等。

而在西餐中,口味以酸、辣、咸、甜四种感官味道为主要体验,许多喜欢吃各种辣椒、葡萄酒、海鲜食品。

总之,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体现在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上,也是由于各自的文化本质差异性的影响所导致。

无论是中式餐桌礼仪还是西式餐桌礼仪,都是要讲求文明、规范的。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了解和尊重不同的餐桌礼仪习俗,也是促进各种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饮食文化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化特征之一,各种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餐桌礼仪、饮食习惯和食材选择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比较。

首先,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

在中国,餐桌礼仪强调尊重长者和上级,家长和长辈会首先开口,作为晚辈的人要等长辈开口后才可以进食。

同时,中国人认为将饭碗端起来吃是不礼貌的行为,应该将饭碗放在桌子上,而且要吃得慢且安静。

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欧洲,餐桌礼仪相对轻松,人们可以随意开口说话和吃饭,也没有严格的次序要求。

其次,中西方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注重菜肴的搭配,咸甜酸辣五味俱全,追求菜式的口味层次感。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更注重主食和肉类的搭配,例如,肉类会与马铃薯、面包或意大利面等主食搭配。

此外,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进食,将菜肴一道道拿起来品尝,而西方国家则使用刀叉进食,将菜肴切割后再送入口中。

再者,中西方在食材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蔬菜、豆腐和米饭等植物性食物的摄入,认为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而西方饮食文化偏向于肉类和乳制品的摄入,认为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有助于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最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用餐时间上。

中国人习惯于分三餐,即早餐、午餐和晚餐,晚餐时间通常较晚,晚上8点左右。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用餐时间更加灵活,较早进餐,通常晚上6点左右吃晚餐。

总之,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体现在餐桌礼仪、饮食习惯和食材选择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人对饮食的态度和文化认知的不同。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同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也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文将从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一、用餐姿势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用餐姿势有较大的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通常习惯于坐在餐桌前,脚踏在地上,身体保持直立。

同时,双手应该放在桌上,但不需要使用刀叉等餐具。

这种姿势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传统的绅士风度。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的姿势较为随意,人们可以斜靠在椅背上,或者将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相对比较放松。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体的独立,这种用餐姿势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二、餐具使用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餐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使用筷子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人会用筷子夹取食物,并将食物送入口中。

同时,使用叉子、勺子等西方餐具的情况并不多见。

而在西方社会,使用刀叉等餐具是必不可少的。

在用餐过程中,使用刀子切割食物,用叉子将食物送入口中。

西方人注重洁净、整齐和讲究服务,使用餐具的方式体现了他们注重的价值观。

三、交流方式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交流方式也呈现出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会不时地互道“请慢用”、“好吃吗”等礼貌性的问候。

此外,家庭聚餐时经常以围炉形式进行,家人间可以互相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过程中通常会保持较为安静。

人们会专注于食物的品味,较少言谈。

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的敬重,以及对用餐环境的重视。

四、就座次序在中国的宴会上,座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尤其在正式的场合中更是如此。

主宾通常会被安排在宴会桌的中央位置,表示尊崇。

其他的客人则会根据年龄和地位来确定座位。

且与主人相对坐,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在西方文化中,座次的安排较为随意,没有太多的限制和规定。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不需要拘束和担心座位的问题。

这种形式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平等和自由。

总结起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和就座次序等方面。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餐桌文化礼仪是一种体现不同文化间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悠久的餐桌文化,但由于历史、地理、宗教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餐桌文化礼仪存在许多差异。

下面将从餐桌布置、服饰礼仪、用餐方式和餐具使用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

首先,餐桌布置方面,西方文化通常强调简洁和个人独立性,餐桌通常铺有精美的桌布和摆放精致的餐具,以展示主人的品味和自己的个性。

而中方文化注重团圆和集体意识,餐桌常常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桌子,周围摆放着圆形或矩形的小桌子。

在一些宴会上,餐桌上还会摆放花草和文玩等装饰品,以彰显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品质养育。

其次,服饰礼仪方面,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形象和品味,所以在正式的场合,人们会着正式的西装和礼服。

而中方文化注重尊重和庄重,正式场合穿传统的中山装或旗袍。

再次,用餐方式方面,西方文化中多数采用“刀叉”来进行用餐,餐前使用餐巾擦净口水和手指;主食通常在盘中,每个人使用自己的餐具,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用餐。

中方文化中多数采用“筷子”来进行用餐,大家围坐一桌,共同分食中央的菜肴,因此要注意间接用筷子夹取食物,而不是直接使用手。

在用餐期间,人们也会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如一起为他人夹食、敬酒以及提供贴心的服务等。

最后,餐具使用方面,西方文化中流行使用刀叉等餐具,以及一些辅助餐具如餐巾、小盘等。

餐桌上通常摆放刀、叉和勺子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餐具,并且根据菜肴的种类使用不同的餐具。

而中方文化中一般使用筷子进行用餐,餐桌上通常摆放一把公筷,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筷子夹取菜肴。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存在很多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独立性,使用刀叉进行用餐,并注重餐桌布置和服饰礼仪。

中方文化则强调团体意识,使用筷子进行用餐,并注重团圆和庄重的餐桌布置和服饰礼仪。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对待饮食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文化差异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地区的餐桌礼仪文化也随之产生了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在饮食习俗、用餐顺序、餐具使用等方面的不同观念和习惯。

本文将就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餐桌礼仪的意义中西方餐桌礼仪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中方文化中,餐桌礼仪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准确的餐桌礼仪可显示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是考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而在西方文化中,餐桌礼仪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具有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交秩序等深层次含义。

二、进餐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的进餐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在中方文化中,用筷子是主要的进食工具,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后放到嘴里,不常用刀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刀、叉、勺是主要的进食工具,用刀切菜,用叉将食物放到口中,刀叉的使用技巧和顺序也有严格的规定。

三、就座次序的差异中西方的就座次序也有明显差异。

在中方文化中,就座通常是按照地位、长幼来规定的,从长辈到晚辈的顺序依次就座。

而在西方文化中,就座次序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就座通常没有固定的次序,客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座位。

四、餐桌礼仪细节的差异在餐桌礼仪的细节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诸多差异。

比如在中方文化中,使用筷子时应该扎菜根,夹菜时不要用筷子指头指着别人,饭碗不可高高举起等;而在西方文化中,吃饭时应保持坐姿端正,切菜时要谦和地使用刀和叉,不可伸长手臂距离过远等。

五、餐桌礼仪的其它差异此外,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还在不同方面存在差异。

在中方文化中,吃饭时吵闹和大声嚼食是不礼貌的行为,家庭成员之间常常互相夹食物表示亲情的表达。

而在西方文化中,吃饭时和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更为活跃,大声说话被视为互动和社交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对待饮食和社交的不同观念和习惯,彰显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独特魅力。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餐桌礼仪是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一环。

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全文5篇]

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全文5篇]

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全文5篇]第一篇: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中华料理以口味多变、花样繁多闻名,不同的菜系有不同的吃法,由此延伸出不同的餐桌礼仪。

西方饮食虽不如中华料理丰富,但也味道独特,别具一格。

由饮食文化而延伸出餐桌礼仪,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随着国际交往次数的增加,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国的餐桌礼仪,以便更好地与国外友人交流交往。

餐桌礼仪,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

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

他国餐桌礼仪以西方为主要代表,在此就中西餐礼仪展开讨论。

中国的餐桌礼仪归纳为以下加点:一、用餐前衣着礼仪:不同的宴会要求的着装不同。

如果只是普通的聚餐便可穿着随便一些,身着T恤、牛仔裤即可。

但如果是商业宴会就应穿着隆重,赴宴着装大方得体。

赴宴时,男士应穿西服打领带,女士应着套装或礼服。

女性参加宴会,不宜穿裤子,也不宜穿短裙,以过膝的裙子为好。

商业宴会无论规模大小,如果不是特别标明可穿便服前往的,一定要穿上礼服以示你的重视。

二、入座的礼仪:座位有长有主次之分,长者坐中,辈分依次排开。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中餐的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一)桌次排序1、如果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又可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

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作好协调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明确组员分工和职责;并对个别问题学生做思想指导工作。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研究计划书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采访记录、阅读、上网收集各方面资料(有关中西方餐桌礼仪图片及介绍资料。)
2、收集照片,或者下载视频资料。
3、写活动体会。
(2)技能目标:A.自主,探索,合作的能力。
B.搜集资料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件等媒体资源,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中西方餐具词汇,如:plate、spoon、fork、chopsticks、knife等以及谈大家所知道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
(2)通过小组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中国与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存在差异,并最终用英语表达出来。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的最终成果以小组报告或PPT的形式展现出来。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资源:1、教学PPT课件;2、与本课题相关的一段录象视频;3、与课题相关的拓展性阅读材料;4、与课题相关的单词图片;5、研究学习的评价量表等表格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1、研究目的:
(1)知识目标:A、能听、说、读、写本课四会单词和句子。
B、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所知道中国餐饮礼仪和西方餐饮礼仪。
C、中国与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存在什么差异。
D、了解产生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原因。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研究课题名称: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是人们在用餐过程中所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表现方式。

通过比较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首先,中西方在对待餐具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人们习惯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餐具。

用餐时,通常将筷子置放在盘子或者碗的两侧,从最外围开始使用。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使用刀、叉和勺子等餐具进行进食。

西方人使用餐具的方式注重切割和切分食物,在用餐前会将餐巾放在腿上,并在吃完后将餐巾折叠放在左侧。

其次,在用餐礼仪上,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吃饭时往往会把碗靠近嘴边,有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同时,中国人习惯用一只碗吃饭,而西方人喜欢用刀、叉、勺子等不同的餐具进行吃饭,并且一次只吃一小块食物。

西方人吃饭时比较注重文雅,通常会将每一口咀嚼好后再次送入口中。

此外,中西方在桌上交流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通常会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比如互相敬酒、相互举杯等。

在西方,人们则更注重用餐时的对话和交流,喜欢在用餐过程中探讨各种话题,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

另外,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上的一些小细节也有不同之处。

比如,在中国,人们在吃饭时通常会用碗接住剩余的饭菜,而西方人在用餐结束后则会把剩下的食物留在盘子里。

此外,在中国,人们一般会尊敬年长者,年长者的碗筷往往会被端到相对重要的位置。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倾向于平等对待,不太注重年龄和地位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了中西方对待餐桌礼仪的不同态度和习惯。

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都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比如尊重他人、注重社交交往等。

然而,由于文化和历史的差异,表达方式和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

探究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差异课题研究体会

探究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差异课题研究体会

探究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差异课题研究体会《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差异:一场跨文化对比的饕餮盛宴》1. 引言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就餐礼仪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比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饮食的态度和习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西方就餐礼仪进行深度探究,从简单的动作举止到文化内涵,带您领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奥妙。

2. 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基本差异2.1 餐前准备在西方餐桌上,人们会使用餐巾固定在领口处,以保持身体整洁,而在中国,则常常使用固定在椅背上的餐巾。

这一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对待餐桌就餐整洁的不同态度,也体现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2.2 用餐顺序一般而言,西方人的用餐顺序是先主菜后汤品,而中国人则相反,先汤后菜。

这种差异很好地体现了中西方对餐桌文化的不同理解,也彰显了两种文化对食物品味和餐桌氛围的追求。

3. 中西方就餐礼仪的文化内涵3.1 礼节与尊重中西方就餐礼仪背后蕴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和尊严。

在西方,人们会在用餐时保持优雅的仪态,避免发出声音,以示对餐桌伙伴的尊重。

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互动,用餐时欢声笑语常常不绝于耳,却也彰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3.2 文化意蕴中西方的就餐礼仪也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在西方,用餐时有明确的用餐顺序和规范的餐具摆放,体现了规矩和秩序。

而中国的餐桌文化更注重家庭氛围和人情味,用餐时常常是一家人团聚,传递着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4. 总结与体会通过对比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差异,我深刻体会到文化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就餐礼仪的明显差异,从细微之处反映出了两种文化对待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态度。

在今后的交往中,我会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文化,以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氛围中。

5. 结语本文介绍了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更深刻地领略了跨文化交流的魅力和挑战。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第一篇: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一、中国的餐桌礼仪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届时迎客于门外。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引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至今,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餐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餐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用餐时犯了禁忌,便会带来厄运。

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

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为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味着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在碗里,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会是痘皮脸的,也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

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的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们认为,用餐不只是满足基本生理的需要,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

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礼仪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

无论你是主人,或者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礼仪。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源自于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中西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首先,坐姿和动作方面的差异是中西餐桌礼仪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我们习惯于直立坐,在进餐时会保持端正的姿势。

手通常放在桌面上,但不要用肘部放在桌面上,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而在西方,进餐时更注重自由和放松的氛围。

他们常常交叉双腿,双手不一定要放在桌面上,可以置于膝盖上或者伸展在餐巾上。

此外,西方人在进餐时更灵活自如地使用刀叉等餐具,而中国人则更习惯于使用筷子。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人讲究的是庄重和肃静,而西方人则更注重舒适和自由。

其次,在餐桌上的社交礼仪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使用餐筷或者餐勺从共享的盘中夹食物,然后放在自己的碗或盘中。

这种行为代表着分享和尊重,也是团结和社交的象征。

而在西方,每个人有自己的餐盘,他们通常不会用自己的餐具夹取其他人的食物。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隐私,不太喜欢与他人共享食物。

再次,餐具使用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餐具,而西方人则使用刀叉等餐具。

刀叉的使用要求更加规范和有序,西方人在进餐时会根据菜品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餐具。

而在中国,我们使用筷子的灵活程度更高,可以吃到更小的食物,如米饭和豆子等。

此外,西方人使用餐刀时要将刀放在右手,切割食物时需要手指抵住刀柄。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时通常会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筷子,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筷子的前端。

最后,餐桌上的礼节和用餐顺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有主菜和配菜之分,先吃主菜后吃配菜。

而在西餐中,通常会有多道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食用,先从前菜开始,再到汤、主菜和甜点。

此外,在西方,进餐时不常见咀嚼声和大声喧哗,他们更注重文雅和安静地享受用餐的过程。

而在中国,进餐时不经常讲话被视为不热情,咀嚼声也被认为是食物美味的象征。

综上所述,中西餐桌礼仪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下对于礼仪、社交和个人空间的不同看法和价值观。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进入21世纪以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行或缺的内容。

在跨文化沟通中,中西餐桌文化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接下来我搜集了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欢迎大家查看。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不同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不同。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不同,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如中餐进餐时不行玩弄筷子,更不行以用筷子向人指指教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肯定不行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

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当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肯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

假如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

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

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从座次支配上看中西文化不同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支配。

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

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看。

“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

”在西方,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

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

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支配座位,即男女穿插支配,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从中西方上菜顺序方面不同看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就餐程序不同。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对比首先,餐桌礼仪方面。

在中西方文化中,有许多不同的餐桌礼仪规范。

在中国,人们一般坐在餐桌周围,桌子中心摆放着各种菜肴和米饭或面食,大家可以一起分享食物。

通常,在吃饭时人们要注意坐直、勿面对他人打嗝、馈赠时要用两手递给对方等礼仪。

而在西方,人们坐在餐桌的一侧,每个人在自己的盘子中会有专属的主菜和副菜。

同时,在西方的用餐中,对刀叉的使用和放置方向也有一定的规范。

其次,用餐习惯方面。

在中国,用餐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通常会有很多人一起用餐。

在中国家庭聚餐时,家人们往往喜欢一起讨论食物和聊天,营造出愉快的氛围。

而在西方,用餐时通常是家庭成员或者朋友之间进行的,特别是在重要节日或者特殊场合上。

西方人更注重用餐的私密性和隐私性,会保持相对安静的用餐环境。

另外,食物选择方面。

中西方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有许多传统的食物和菜系,如粤菜、川菜、鲁菜等,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中国人在食物的选择上注重五味调和,追求菜式的多样性和变化。

而在西方,饮食文化更注重个人口味和健康饮食的概念。

西方人倾向于以肉类为主,较少有多种不同的菜肴。

此外,西方国家更加注重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并倾向于选择新鲜的原料。

最后,社交互动方面。

中西方在用餐时的社交互动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习惯于共同分享食物,并尊重长辈或客人的用餐需求,通常会给予更多食物。

此外,中国人也重视团结和亲密的餐桌氛围,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维系。

而在西方,每个人会有自己独立的盘子和食物,强调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西方人用餐时更加注重个人品味,通常不会过多干涉他人的用餐。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作用和影响餐桌礼仪是人们在用餐时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文化习俗,它在社交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背景,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习俗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角色与位置、用餐举止、餐具使用等方面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探讨其作用和影响。

首先,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角色与位置的安排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在用餐时地位较高,通常被安排坐在主位,而年长者在用餐时也被视为家庭的灵魂,具有一定的威望。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严格的长辈优先的规定,人们通常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或重要性来安排座位。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家族的传统和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

其次,中西方餐桌礼仪在用餐举止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需注意咀嚼端庄、慢用细咽,不发出过大声音。

同时,吃热菜时要学会等待至菜凉适口再食,而且要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碗或盘子里再吃。

相比之下,在西方餐桌礼仪中,口腔声音较难控制,人们更加注重快速、有效地进食,同时也较少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碗或盘子里。

这反映了中西方对进食方式的不同看法和习惯。

再次,中西方餐桌礼仪在餐具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通常使用筷子,而西方则主要使用刀叉。

筷子在中国非常重要,用筷子吃饭被视为传统习惯和礼节的一部分。

与此相反,西方人更习惯使用刀叉来进食,这也与他们饮食习惯的差异有关。

这种餐具使用上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传统和饮食文化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交交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了解和遵守餐桌礼仪差异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交技巧,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往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其次,餐桌礼仪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此外,通过学习和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人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餐具使用:中式餐桌以筷子为主,而西式餐桌使用刀、叉、勺等餐具。

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不要将筷子直接插在饭中间,也不要将筷子向他人伸出。

而在西餐中,刀叉的摆放和用法有严格规定,叉子用来吃固体食物,刀子用来切割食物,勺子用来喝汤或吃甜品。

2. 用餐姿态:中式餐桌礼仪要求用餐者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要趴在餐桌上。

在西餐中,用餐者需要保持优雅的姿态,背部挺直,两脚交叉。

3. 宴会礼仪:在宴会上,中式餐桌往往注重热闹氛围,大家相互敬酒、夹菜、交谈,氛围较为活跃。

而西式宴会则较为安静,用餐者专注于自己的食物和同桌的交谈,避免大声喧哗。

4. 进餐顺序:中式餐桌的菜品通常是按照冷菜、热菜、汤、主食、甜品的顺序上桌。

而在西餐中,一般是先上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汤、甜品和咖啡。

5. 喝酒礼仪:在中国餐桌上,喝酒时常常有相互敬酒的习惯,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劝酒现象。

而在西餐中,喝酒时要注意酒杯的摆放,并与对方碰杯表示敬意。

6. 餐巾使用:在正式的西餐场合,女主人拿起餐巾时,其他用餐者也应该拿起餐巾,放在膝盖上。

而在中式餐桌上,餐巾的使用较为随意,有些人会将餐巾放在桌子上,有些人会放在大腿上。

7. 食物搭配:中式餐桌注重食材的多样性,一道菜中可能包含多种食材,而且口味丰富。

而西餐更注重食物之间的搭配,每道菜一般只有一个主食材,搭配相应的佐料和调料。

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中更好地遵循礼仪规范,避免失礼。

在实际用餐过程中,我们还应尊重对方的习俗和文化,尽量做到入乡随俗。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跨文化研究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跨文化研究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跨文化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餐桌礼仪是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可以从食物和餐具的使用、用餐方式、交流方式等方面来进行比较和研究。

本文将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进行跨文化研究,从而增加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一、食物和餐具的使用1.中餐的热菜,西餐的冷菜在中餐里,热菜是主食,通常在餐桌上摆放多个热菜,供客人共同享用。

而在西餐中,冷菜通常是前菜,主要是用来开胃的。

西餐一般通过逐一上菜的方式进行,每道菜的份量较小,供每个人单独享用。

2.中餐的筷子,西餐的刀叉中餐以筷子为主要餐具,使用方法较为独特,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而西餐则使用刀叉,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但也有一定的规范,如使用刀切割食物时应该用刀切割到一半,然后再用叉子把食物送入口中。

二、用餐方式1.中餐的共享,西餐的个人中餐的用餐方式注重的是共享和团结。

通常,中餐是以团队的形式吃饭,每个人都会夹菜放到自己碗或盘子中,供大家一起享用。

而西餐则更注重个人的用餐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和餐具,不会把食物夹放到其他人的盘子中。

2.中餐的社交,西餐的正式中餐是一种社交的场合,人们可以通过用餐来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

在中餐中,人们可以互相夹菜、倒酒等。

而西餐通常被视为一种正式的场合,人们更注重的是在用餐期间保持庄重和礼貌,不会过多地进行社交。

三、交流方式1.中餐的面对面交流,西餐的并排交流在中餐中,人们通常坐在一张圆桌周围,面对面交流,可以直接看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

而在西餐中,人们通常是并排坐在一张长桌上,进行交流时需要转过身去面对对方。

2.中餐的音量,西餐的低语在中餐中,人们通常会用大声说话,以便听到对方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在西餐中,人们往往需要保持低声交流,以免打扰到其他用餐者。

结论:通过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研究研究领域:人文生活指导老师:***课题成员:冯国忠(组长)王璨王峙恒李源洋闫琮殷生杰蔡晨昱课题班级: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3)班日期:2012年1月第一部分:前言课题背景: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课题目的和意义:为了让广大青少年能够加深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研究,我们课题小组认为有必要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研究”为主题进行探究,同时加深我们自己对这一主题的认识。

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们的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题内容:中外文化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同学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如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七夕,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等。

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文化资料的查找来使他们了解差异,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以及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和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

课题研究方法:深入其他同学的生活中,例如问卷调查,探究,多媒体欣赏图片资料等。

人员安排:冯国忠组织和负责其它工作;王璨,王峙恒负责查找资料;闫琮,李源洋负责调查基本资料以及发放问卷;蔡晨昱负责PPT殷生杰负责撰写探究实践报告。

时间安排:2012年1月初进行书面报告,1月中旬至2月底进行探究。

预期成果:让更多的人能接受西方文化,并且喜欢,使本组同学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研究的理解,明白其内涵,具有初步分析的能力。

表达形式:以文字,图片为主,音像资料为辅。

第二部分:对餐桌礼仪的认识餐桌礼仪,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

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

1.西方。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

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

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2.中方古代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

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第三部分:调查研究一、调查问卷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调查问卷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师大附中高一3班的同学,本次我们的调查题目是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答题,谢谢合作。

请在您所选的项目前涂上颜色。

1.你喜欢中餐还是西餐?(单选)○中餐○西餐2.你认为中西方饮食文化有哪些方面差异?(多选)○风格○饮食内容○餐桌礼仪○用餐习惯○其他3.你了解点菜的礼仪吗?(单选)○了解○不了解4.你希望学习餐桌礼仪的知识吗?(单选)○非常希望○希望○学不学都行○不希望5.吃饭时,你的坐姿是(单选)○我才不管坐姿呢,翘起二郎腿,见饭就吃○没注意,应该是双脚着地,向前伸出去吧○坐姿太重要了,我每次都双脚着地,但不先前伸出去6.与上级领导或者长辈碰杯的时候,你的杯(单选)○和对方平行○高于对方○低于对方○我行我素,想怎样就怎样7.你知道中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那些餐桌礼仪?(选填)相信你一定会知道的。

比例:1:1二、数据分析第1题第一项第二项73.31% 26.69%第2题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13.16% 30.88% 15.54% 36.24% 4.18% 第3题第一项第二项41.37% 58.63%第4题第5题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6.31% 67.55% 26.14%第6题第四部分:成员反思王璨:这次研学活动至今为止告一段落,虽然活动结止了,但是它带给我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的题目为:“中西方餐饮文化”对比,从题目可以看出,我们的目的是找出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同学喜欢西餐,这也使我不尽担忧起来。

我国的饮食从古至今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但现在却有了这种情况,不过我们讨论发现,只是现在同学们对中餐了解较多,所以才喜欢上了西餐。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在用餐礼仪方面,我们共设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你认为和长辈碰杯时你的杯子应在……?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和他们平行,这是我们所意料到的,因为在现在从平等的大环境下,没有中国人有什么所谓的等级制。

因此,大家都会选择这个答案。

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在吃饭时的坐姿是什么样的?近七成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没有注意过,可能是两脚向前伸出去吧这个答案,还有一成同学选择了:不会去管,爱怎样就怎样。

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我认为应该有比这更多的人去选择它。

研学结束了,带着我们的疑惑结束了,我们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重新选择喜欢上自己国家的中餐,毕竟我们是中国人嘛!我在此次学习中不仅了解到了中西餐的真正差异,还更加深了自己对中餐的热爱,我想,这也就是我们学习此课题的真正目的吧!闫琮: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

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

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

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

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

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王峙恒: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

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

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