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163c36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3.png)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通过()、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同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进而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的方式来解决的。
3. 实现人的()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4.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
5. 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具有高度的觉悟和髙尚的道德品质,乐意为社会公共事业作出()已经成为()。
6.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的()。
7.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 )的有组织性和()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8.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发展的()指南。
9.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十分漫长而且充满()()的历史过程。
10. 第二国际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2.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
A.按劳分配B.共同富裕C.公有制D.发展生产力3. 以下不属于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4.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5.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https://img.taocdn.com/s3/m/94f2d60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b.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4.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是()。
A.、唯物论B.唯心沦C.、二元论D.不可知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7.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word....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9.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物质起源的正确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12.否认意识的主观性,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d33f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0.png)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A.实践性B.革命性C.科学性D.民主性答案:D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包括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不包括民主性。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A.自然界的规律B.人类社会的规律C.思维的规律D.人类思维的历史发展答案:C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不是思维的规律。
3、下列哪一项不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2.世界是可知的 C.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答案:B解释: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而世界是可知的并不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下列哪一项不是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B.世界是精神创造的C.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D.意识决定物质答案:C解释: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世界是精神创造的,而不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二、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的基本观点是: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的客观性及其检验标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其客观性在于真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符合客观事物的真理才是正确的。
三、论述题请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相互关联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帮助我们认识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3347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5.png)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ed957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6.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题姓名:专业: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A.运动绝对性原理B.普遍联系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原理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3.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6.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9.量与事物的关系()A.量与事物直接同一B.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C.事物可以没有量D.量可以脱离事物10.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C.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D.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物质的可知性B.运动的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发展的规律性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5.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6.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是()A.是绝对确定的B.是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1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不同的真理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两种相似的真理D.两种相同的真理18.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9.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艺术B.政治法律思想C.哲学D.道德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2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心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2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3.规律是(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24.偶然性是指(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2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6.唯物主义一元论 (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27.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9.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这体现了()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30.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工具B.劳动者C.科学技术D.劳动产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于()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简单重复B.不仅包括重复而且主要是质变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质的变化3.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意志的自我认识E.“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4.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A.镜中月B.水中花C.阶级斗争D.引力场E.梦中树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6.在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是()A.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状和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生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进化E.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水就变成蒸汽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B.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的原理C.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D.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的原理E.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B.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性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E.现象是感官能够感知的,本质只能通过思维才能把握9.“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因为()A.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B.它能够解放生产力C.它能够极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它消灭了私有制E.它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移到先进阶级手中的根本途径10.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表现在()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B.社会存在一发生变化,社会意识立即发生相应变化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在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有阶级性E.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紧密联系的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60267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f.png)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 C. 观念唯物主义和唯物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唯心主义 D. 经验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特点是()。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实用主义 D. 辩证法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观点是()。
A. 统一性 B. 唯一性C. 多重性D. 相对性5.阶级斗争是()。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请简要解释。
答: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对事物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统一是矛盾的基础,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基础,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体系,而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存在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规律,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深度。
三、论述题请选取以下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论述,字数不少于400字。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47259b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d.png)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矛盾斗争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完全发展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劳动创造和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当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的自由和平等。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的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论述题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主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改变和发展生产力,人类可以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4d94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d.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大学期末马原考试题库
![大学期末马原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3bb90b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3.png)
大学期末马原考试题库大学期末马原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C.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主义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哲学的贫困》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自然辩证法D. 社会辩证法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D. 阶级斗争5.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D. 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包括: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俄国民粹主义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以下哪些问题?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B.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D. 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消亡8.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是:A. 消灭私有制B. 实现共同富裕C. 建立无阶级社会D.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经济基础D. 政治制度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C. 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D. 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2. 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13. 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b52139312b3169a451a4cc.png)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E. 19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ABC
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E.谢林
BC
8、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代表是 A.托马.斯莫尔 B.昂利.圣西门 C.沙尔.傅立叶 D.诺埃尔.巴贝夫 E.易伯特.欧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练习及答案
2、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B.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 C.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
统一 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
果
C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
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
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
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C
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
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
导思想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
级
A
19、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
坚持
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了
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f9316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5.png)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宗教信仰答案: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商品的稀缺性D. 商品的交换价值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A7. 马克思提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什么推动的?A. 社会革命B. 经济危机C. 政治斗争D. 文化变迁答案:A8.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社会发展的阻碍答案:C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平等关系D.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世界的起点C. 改造世界的动力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它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b892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e.png)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首位,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的思维、认识和社会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和矛盾,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无穷尽的运动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上的东西。
•转型理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革命理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是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形态来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包括:•人的本质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有相似之处。
•社会公平与正义观念: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类似的价值观。
•对自然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指导性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9b25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d.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A. 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B. 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C. 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的哲学体系D. 既包含社会科学又包含自然科学的哲学体系答案:C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唯物论以物质为唯一真实存在,唯心论以意识为唯一真实存在B.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C. 唯物论强调实践基础,唯心论强调观念基础D. 唯物论注重经验验证,唯心论注重逻辑推理答案:A3.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分答案:B4. 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而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这是因为A.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B.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C. 事物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D. 事物的发展是历史的答案:B5. 人的历史是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哪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否定?A.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B. 唯物史观C. 概念史观D. 唯意识史观答案: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人世界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活的总和。
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通过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现实状况。
2.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分别简要阐述其含义。
答案: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质量、量、形态转化、因果关系等。
- 矛盾:指事物内部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揭示矛盾。
- 质量:指事物性质的内在特性,主要是指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题型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ef3091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d.png)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题型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实践性– B. 辩证法– C. 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 A. 阶级斗争– B. 唯物辩证法– C.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唯物论– B. 唯心论– C. 辩证法– D. 实证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A. 唯心主义的– B. 唯物主义的– C. 实证主义的– D. 辩证唯物主义的5.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基本观点是()– A. 实践决定意识– B. 意识决定实践– C. 物质决定精神– D. 精神决定物质二、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是什么意思?请简要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强调思想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对人类实际生活中的物质现象进行观察、实验、验证和改造的过程,是认识客观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历史是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变化,并揭示了阶级斗争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论述题请简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论。
其核心原理是辩证法的观点,即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不能片面、静止地看待,而是要把事物和现象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客观题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客观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4490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a.png)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客观题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它对世界的根本问题进行了_______分析。
– A. 经验– B. 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字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基本特征。
– A. 人民立场;阶级性– B. 物质性;历史性– C. 改革性;进步性– D. 具体性;真理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唯一的物质形态是_______。
– A. 质点– B. 离子体– C. 原子– D. 资本4.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它认为世界是个__________的有机整体。
– A. 静态– B. 可逆– C. 动态– D. 有序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
– A. 自然界与社会界– B. 量变与质变–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社会发展的规律6.“量变引起质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它指的是_________。
– A. 质变的产生需要通过个体的积累– B. 事物的质量在一定条件下突变– C. 人们通过消费量变质变– D. 事物的量变是连续的7.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原理表明,事物的运动与变化是由________相互转化而产生的。
– A. 友理性和喇理性–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 人民和政府– D. 环境和经济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_____。
– A. 价值的贬值–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 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表明只有通过实际行动的结果才能_________。
– A. 反映客观规律– B. 满足主观意识的需求– C. 服从领导的指导– D. 获取物质财富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由___________。
– A. 主观意识– B. 物质生活– C. 集体意识– D. 文化价值二、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视野限定在物质世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原理期末总结试题
![马原理期末总结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cff6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c.png)
马原理期末总结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满分60分)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
A. 无产阶级立场B. 资产阶级立场C. 小资产阶级立场D. 事物的立场2.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
A. 唯物史观B. 辩证唯物主义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科学社会主义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是世界的根本矛盾。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 人与自然的矛盾D. 矛盾和斗争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决定的。
A. 内因B. 外因C. 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D. 机遇和巧合5.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由()推动的。
A. 个人B. 科技进步C. 阶级斗争D. 改良主义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B. 人与自然的和谐C. 工人阶级对政权的掌握D. 人民的祖国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C.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D. 民族与国际的矛盾8.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是()。
A. 完全消失B. 继续存在C. 以新的形式存在D. 得以克服9. 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性原理是()。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C. 辩证唯物主义D. 革命和暴力10. 马克思主义的动力学原理是()。
A. 批判和斗争B. 阶级斗争C. 无产阶级专政D. 军事革命道路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
A. 政府为中心的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公有制D. 私有制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矛盾是()。
A. 阶级矛盾B.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C.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个体与个体的矛盾B. 阶级矛盾C. 共产主义与私有制的矛盾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是谁创造了历史?()A. 人民群众B. 先知和领袖C. 学者和理论家D. 政府和官员15. 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72c5cf4a32d7375a41780d5.png)
2020—2021学年度一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B卷)一、单选。
(每题2分,共40分)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C )。
A、费尔巴哈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4、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 C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D )。
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C )。
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7、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C )。
A、唯物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物活论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8、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B )。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9、意识的本质是( B )。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0、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B )。
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2、自由是:( A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d6febe2058fb770bf78a55b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科学之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3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 哲学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5 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A 思维B 物质C 存在D 实践6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C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D 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7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8 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这种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9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D 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10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 多元论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 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 朴素唯物论观点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C 求真务实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12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A 创立了唯物史观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A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B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C 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D 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4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不可知论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15 “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16 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17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将导致()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教条主义D 折衷主义18 《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哲学就是世界观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5、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6、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科学发展
D、教育普及
【】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8、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是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
【】9、把感觉经验当成世界的本源,这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1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社会实践
B、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1、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1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15、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源于对立阶级之间
A、经济利益的对立
B、政治立场的冲突
C、思想观念的差别
D、生活方式的不同
【】16、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1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18、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法官审理案件
B、教师讲课
C、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D、医生为病人治病【】1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
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2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国家政权的性质D社会道德的状况
【】2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23、“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2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具有
A、稳定性、重复性、普遍性
B、多变性、单一性、局部性
C、绝对不变性
D、不可知性
【】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
【】2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27、关于真题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符合以往理论的就是真理
D、经实践反复证实的理论就是真理
【】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3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培根
B、圣西门
C、欧文
D、黑格尔
E、费尔巴哈【】3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33、唯物主义基本形态有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E、客观唯心主义
【】34、我国曾经把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进行大量捕杀。
但后来发现麻雀虽然吃粮食,但主要吃害虫。
现在国家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D、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E、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35、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国家是阶段压迫的工具
【】36、以下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吾心即是宇宙
B、心外无物
C、理在事先
D、存在即被感知
E、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A、发展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E、普遍联系规律
【】38、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对症下药
B、掌握火候
C、适可而止
D、注意分寸E.因材施教
【】39、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人民群众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0、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
先判断正确或错误,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写上“正确”,否则写“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矛盾是事发展的根本动力。
【】
42、是否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
【】
43、真理是有用的,因而有用即真理。
【】
44、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
45、用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46、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