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护理

合集下载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内容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内容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内容
发热病人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规内容:
1. 监测体温,首要任务是监测病人的体温。

定期测量体温,通
常每4小时一次,或者根据医嘱进行频繁监测。

及时记录体温变化,向医护人员报告异常体温。

2.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丢失,因此需要
鼓励病人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如果病人因为发热而出现
口渴症状,应及时给予适量的清水或含有电解质的补液。

3.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病人所在的环境清洁整洁,保持
空气流通,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定期清洁病人所在的房间,勤换床
单被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 调整室温,保持病人所在的房间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通常来说,适宜的室温有助于病人的舒适感和康复。

5. 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
括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果病情有所恶化,需要
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6. 营养支持,发热病人需要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因此需要提
供易于消化的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7. 安全防护,在护理发热病人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总的来说,护理发热病人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促进病人的康复。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密
切配合医护人员,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
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发烧各个阶段护理措施

发烧各个阶段护理措施

发烧各个阶段护理措施引言发烧(俗称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生理现象。

它通常是机体对各种病原体感染、免疫反应或其他疾病所致。

发烧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发烧各个阶段的护理措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发烧问题。

一、轻度发烧(37.5℃ - 38.4℃)当体温升高到轻度发烧范围时,主要表现为身体不适、食欲减退和轻微疲劳。

以下是轻度发烧阶段的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受寒或过热。

•确保患者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给予患者温开水、果汁等含水量较高的饮品,保持水分摄入量。

•减少运动和剧烈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嗓子疼等。

二、中度发烧(38.5℃ - 39.9℃)中度发烧阶段的体温较高,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乏力、头痛和食欲减退。

以下是中度发烧阶段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并尽量减少外界干扰。

•鼓励患者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防止脱水。

•涂抹温水擦浴或用温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腋下和腿肚等部位,帮助降低体温。

•避免患者受凉,保持适宜的室温。

•观察体温变化和其他不适症状的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应及时就医。

三、高热发烧(40℃ - 41.5℃)高热发烧阶段的体温非常高,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晕和口渴。

以下是高热发烧阶段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并确保身体保持舒适。

•鼓励患者大量饮水,补充体内水分,预防脱水。

•适时给予退热药物,但需遵医嘱和正确使用。

•使用温水擦浴或冷敷手法,帮助降低体温。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体温反跳。

•避免患者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不适。

四、持续高热发烧(41.6℃及以上)持续高热发烧阶段的体温极高,患者症状明显,可能出现意识混乱和抽搐等严重情况。

以下是持续高热发烧阶段的护理措施:•立即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对高热的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但查明病因是根本。

在医生明确诊断之后,认为可以在家治疗者,护理上要注意如下几方面:1、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减少肌肉活动,减少消耗和热量产生。

2、多饮水,成人每日不少于3000毫升(指无静脉补液者)。

水分能促使毒素排泄。

可以选用糖盐水、淡茶水、各种水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澄汁、柑汁等,忌饮用啤酒、浓茶、咖啡。

3、室内要通风。

夏天要使室温尽量降低,可采用室内放置冰块。

室温低有利于大量体热经传导辐射散发,有利于降温。

4、用冷水或冰水湿敷额部,可降低头部温度,保护脑细胞。

家中如无冰袋,可用热水袋装冰水枕于头部。

有畏寒或寒战的病人则不使用冷敷。

5、高热病人消耗大,消化能力差,如不是消化道疾病所引起的发热则不必禁食,食物要易消化有营养,可以选用牛奶、豆浆、蛋花麦片、蛋花藕粉等。

发热病人口苦,有时不喜甜食,可以选用鱼片汤、肉末粥、肉末挂面,高热期不必勉强进食,因可能诱发恶心呕吐。

退热之后,食欲恢复时要增加营养,少食多餐,促进身体恢复。

6、退热过程常伴有大量出汗,更要干净毛巾擦拭,及时更换衣服,防止着凉感冒。

人的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的。

当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身体受到外来刺激或病毒、细菌侵袭时,就很容易发烧。

引起发烧的主要疾病有感冒、肺炎、扁桃体炎、风湿热、结核病等。

如果发热症状较轻,在家中护理即可,以免在医院交叉感染。

7、物理治疗:若体温高达39℃~40℃,且一时难以退烧时,可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敷在头部。

注意勤换,同时可以用温水擦擦胸、背及腿部,使皮肤浅表血管扩张,有助于退烧。

发热护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发热护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发热护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发热的分类1. 根据体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发热的程度,可以将发热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低热、中等热、高热以及超高热。

2.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中枢性发热和外周性发热等类型。

3. 根据详细病情表现及病程划分热型的规律概括两种,分别为持续性发热型和间歇性发热型。

二、发热的原因1. 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感染等。

2. 神经系统性发热,包括颅脑中枢性发热及外周神经性发热等。

3. 肿瘤性发热,肿瘤及其他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等。

4. 其他原因,如创伤、外伤、药物不良反应、内分泌疾病等。

三、护理措施1.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对于发热患者要及时记录体温。

2. 定期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 保持室内通风,控制环境温度,以降低患者的发热程度。

4. 保持患者的营养供给,合理饮食,多食含高蛋白食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5. 给予患者适量的液体,以保持患者的水盐平衡。

6. 帮助患者保持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7.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抗病能力。

8. 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9.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感染的发生。

10. 及时处理患者的不适症状,如头痛、出汗过多、恶心、呕吐等。

11.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及病因给予药物治疗,如抗生素、退热药等。

12. 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13. 适当进行物理降温措施,如使用冷敷、温水擦浴等。

14.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如血液常规检查、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等。

15. 定期开展护理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并发症的护理1.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 预防和管理感染、脱水、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3. 对于特殊体温调节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新生儿、老年人高热,对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患者应采取严密监测和有效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持空气流通: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症状。

2. 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分:发热病人容易脱水,因此应该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分,特别是温水、清汤或果汁等温和易消化的液体,以补充患者失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3. 保持卫生:发热病人应该保持清洁和卫生,每天多次更换床单、枕头套、衣物等,避免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

4. 注意休息:发热病人应该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安排床位,保持舒适和方便。

5. 观察体温和症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和症状,如发热程度、出汗情况、口渴、乏力、头痛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 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给发热病人口服退烧药、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应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总之,发热病人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和科学,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发热的护理原则

发热的护理原则

发热的护理原则
发热的护理原则包括:
1. 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病情进展等情况,并及时记录。

2. 保持环境适宜:确保病人周围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保持室内通风。

3. 衣物调节:根据病人的体温调整衣物,保持适当的衣服层次,避免过多或过少。

4. 冷敷或温敷:根据病情,可以进行冷敷或温敷。

对于高热病人,可以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额头、颈部和腋窝等部位降温。

对于低热或寒战的病人,可以用热水袋或温水浸湿的毛巾敷在身体上提供温暖。

5. 补充水分:发热会导致病人体液丢失加剧,因此需要增加饮水量,确保病人充足的水分摄入。

6. 适当控制食量:发热时,病人的消化功能可能下降,可以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但需要保证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7. 安静休息:发热时,病人需要充分休息,减少身体的活动,促进体力恢复。

8. 规律用药:按医生的嘱托规律使用抗生素、退热药等药物治
疗,遵守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9. 与医生及时沟通:发热病情变化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寻求专业意见并遵循医嘱。

发热护理实施方案

发热护理实施方案

发热护理实施方案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身体对外界环境或内部疾病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临床护理中,对发热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发热护理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一、发热患者的评估1. 体温监测:护理人员应定时监测患者的体温,了解体温的变化趋势,并及时记录。

2. 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症状变化、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往疾病、药物过敏情况等,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二、发热护理的实施1. 降温护理: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式,如擦浴、冷敷、退热药等。

2. 营养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保证其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

3.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 安全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如跌倒、烫伤等。

5. 环境护理: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保持空气流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6. 休息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三、发热护理的注意事项1. 注意体温监测: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注意药物使用: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退热药物,避免药物滥用或过量使用。

3. 注意饮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4.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注意安全:避免患者在发热状态下发生意外,保证其人身安全。

四、发热护理的效果评价1. 体温下降情况: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评估降温护理的效果。

2. 患者舒适度: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舒适度,评估护理工作的效果。

3. 症状改善情况: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评估护理工作的效果。

通过以上发热护理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相信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

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并发症观察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

【护理要点】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

6、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指导要点】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

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

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发热门诊护理要点

发热门诊护理要点

发热门诊护理要点
以下是发热门诊护理的要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1. 观察:对发热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
生命体征的监测。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任何其他不适感或症状。

2. 填写病史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疼痛的程度和位置、药物使用情况等。

这有助于医生进行正确的诊
断和治疗。

3. 维持患者的舒适:确保患者舒适,提供干净的床单和舒适的
环境。

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服用药物、饮食和水分摄入。

4. 避免传染:督促患者和医护人员遵守手卫生和咳嗽礼仪。


行充分的消毒,包括经常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和用品。

5. 保持通风:保持发热门诊室的良好通风,确保空气流动,减
少病原体的传播。

6. 贴心照料: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和照顾,关心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7. 协助医生: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如抽血、化验等。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及时的药物治疗。

8. 教育患者:向患者提供关于发热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9. 密切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的变化、症状的加重或减轻等。

及时向医生汇报任何异常情况。

以上是发热门诊护理的关键要点,通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发热的护理

发热的护理

发热的护理发热是身体的一种常见症状,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过敏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在发热时,护理方法对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发热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物理降温:当体温升高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降低体温。

其中,冰敷是一种常用的物理降温方式,可以将冰块用毛巾包裹后放在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也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来促进散热。

另外,还可以使用退热贴、洗温水澡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2.保持水分:发热时身体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容易导致脱水。

因此,保持水分非常重要。

建议多饮用温水或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应避免饮用过多的咖啡、茶和含糖饮料,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3.适当休息:发热时身体需要充分的休息以恢复体力。

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熬夜,以保持体力。

同时,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身体康复。

4.观察体温:定时测量体温是发热护理的重要环节。

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下来,以便根据体温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如果体温过高,需要及时就医。

5.避免捂热:捂热容易导致高热惊厥,对于发热的儿童尤其要注意。

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给孩子穿太多的衣服或盖太厚的被子,以免捂热。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惊厥,应及时就医。

6.避免酒精擦浴:酒精擦浴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酒精过敏、皮肤刺激等。

在发热时,建议使用温水擦浴来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

7.遵医嘱用药:在发热时,遵医嘱用药非常重要。

如果医生开了药物,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孩子用药。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或种类,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

此外,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在发热时,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孩子的病情和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帮助孩子度过这段不适的时期。

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不退、抽搐、呼吸急促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发热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以下是发热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护理人员应戴上口罩、手套,并勤洗手,以防止传染疾病。

2. 提供足够的液体:发热会导致体液丧失增加,因此需要额外提供水和其他适当的饮料,以保持水分平衡。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病人所处的房间通风良好,定期开窗,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4. 热水治疗:若病人体温过高,可以给病人使用湿毛巾敷在额头和手腕上,或者用刷洗的温水擦洗身体,来帮助降低体温。

5. 定期测量体温:病人的体温应该被定期测量并记录下来,以便监控发热的进展和效果。

6. 提供适当的营养:发热会导致病人食欲不振,因此需要提供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以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7. 平静和安抚病人:发热可能引起病人的不适和焦虑,护理人员应提供足够的安慰和支持。

8. 隔离和传染控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将其隔离,采取适当的传染控制措施,以限制疾病的传播。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建议,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和执行。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包括: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时可在病人额头、腋
窝、腹股沟放置冰袋行局部冷疗,还可行温水擦浴、乙醇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全身冷却方法。

药物降温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出汗增多,容易导致脱水和电
解质紊乱。

因此,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热时,由于呼吸急促和喉咙干燥等原因,易出现咳嗽、
咳痰等症状。

因此,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发热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

因此,患者所
处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

5.保持休息:发热时机体代谢加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因此,患者应保持充
足睡眠和适当休息。

6.观察病情变化:发热病人需要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观
察病情变化。

1/ 1。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抗生素 等药物进行治疗。
休息与护理
让患者多休息,注意口腔、皮肤等部 位的护理。
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不宜过度治疗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 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或抗生素,以免产生 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避免交叉感染
及时就医
在发热期间,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 等物品,以免交叉感染。
案例三:高热惊厥的护理
总结词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咬伤舌头、及时就医、心理支持
详细描述
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家长应迅速解开孩子的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惊厥发作时孩子牙关紧闭, 家长可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牙刷柄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遵医嘱治疗。此外,家长应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安抚其情绪,减轻其恐惧感。
如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05 发热的护理案例分享
案例一:儿童发热的护理
总结词
及时观察、科学降温、合理饮食、心理安抚
详细描述
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同时,注 意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穿衣导致中暑等问题。此外,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安 抚,缓解其不适感。
发热的病理生理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导致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代谢增强
免疫反应
发热时,机体免疫系统活跃,白细胞 吞噬能力增强,抗体生成增多,有助 于清除病原体。
发热时,机体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发热的影响与危害

发热门诊护理标准

发热门诊护理标准

发热门诊护理标准
概述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作为医疗护理人员,我们应该根据发热的特点和病情严重程度提供适当的护理。

以下是发热门诊护理的一些标准和指南。

1. 评估
- 进行详细的病史记录,包括病因、病程和症状。

- 测量患者的体温,并监测体温的变化。

- 检查患者的皮肤,观察有无皮疹、瘀斑等变化。

- 检查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2. 健康宣教
- 向患者解释发热的原因和可能的并发症。

- 提供解决办法和建议,教育患者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 告知患者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如勤洗手等。

3. 患者舒适
- 保持患者的舒适,如提供足够的床上用品、温度适宜的环境等。

- 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促进康复。

- 监测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及时给予必要的缓解措施。

4. 促进排热
- 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以促进排热。

- 配合医生的建议,控制患者的药物治疗,如使用退热药等。

5. 感染控制
- 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以防止传播疾病。

- 建议患者避免接触其他人,以减少传染风险。

- 对于疑似传染病的患者,需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正确评估和护理发热患者可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在发热门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密切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参考文献:- 〇〇〇
- 〇〇〇。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引言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和疾病的一种正常反应。

全面和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帮助发热患者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以下是护理发热患者时应采取的措施:1. 监测体温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结果。

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发热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

2. 给予适当的药物根据医生的处方,给予患者适当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在使用药物时,注意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用药频率。

3. 提供充足的水分发热患者容易脱水,所以确保患者每天饮用足够的水。

如果患者无法自己饮水,可考虑使用护理器具或静脉输液。

4. 保持室温适宜保持患者所在的环境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室温的调节有助于患者舒适和恢复。

5. 督促休息发热患者通常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来恢复。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6. 营养均衡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发热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确保每日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7. 定期观察患者症状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好转或恶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定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8. 隔离措施如果病因未知或为传染性疾病,应根据相关的传染病管理指南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

9. 心理支持发热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或不安。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抚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结论通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我们能够帮助发热患者更快地康复。

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医生,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不断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状况,确保他们获得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发热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有:
1、卧床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变化,定期监测体温变化。

2、注意观察发热规律及伴随症状。

在患者大量出汗、退热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虚脱现象。

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3、根据医嘱给予有营养半流质容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热量。

4、加强口腔护理,酌情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患者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最佳状态。

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勿使患者着凉。

发热护理的护理措施

发热护理的护理措施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身体对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反应。

以下是一些发热护理的护理措施:
1. 监测体温:使用体温计定期测量体温,以了解发热的程度和趋势。

一般来说,每隔 4-6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2. 保持水分: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因此要鼓励患者多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可以提供清水、果汁或其他无糖饮料。

3. 休息和睡眠:发热会导致身体疲劳,因此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安静、黑暗和温度适宜的房间,帮助患者入睡。

4. 合理穿着:发热时,患者会感觉身体发热,因此要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以帮助散热。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5. 饮食护理:发热时,患者的食欲可能会下降,但仍然需要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恢复。

可以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面包等。

6. 药物治疗:如果发热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以确保药物的疗效。

7. 降温护理:如果发热温度较高,可以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身体、使用冰袋等。

但要注意不要让患者过度降温,以免引起不适。

总之,发热护理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体温、保持水分、休息和睡眠、合理穿着、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和降温护理等。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范本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范本

.实用文档.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是一种病症,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如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以及局部或全身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肿瘤、中暑及中毒等。

体温在38℃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过高热。

在体温升高过程中,常有皮肤枯燥、畏寒、无汗、面色苍白;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灼热、口渴、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发热时机体代谢增高,器官功能受到一定损害,可产生头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及便秘,严重者可有瞻望、惊厥、昏迷以及水、电解质紊乱。

1、病因明确的发热病人每日测量T、P、R4~6次,直至体温降至正常三日后,可改为每日测量2次。

2、体温升至39℃时,可作头部冷敷,体温持续上升的高热或过高热病人,可用冰袋置头部、腋下或腹股沟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

3、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

4、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应复查体温一次,并在体温单上作记录。

5、发热病人应鼓励饮水每日3000ml以上,给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必要时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卧床休息,加强皮肤护理,勤换衣服,防止感染。

7、保持口腔清洁,晨起、睡前刷牙,餐后温盐水或1/5000洗必泰漱口。

8、配合医生留取各种标本作化验检查。

9、疑为传染病时,先按疑诊后按医嘱执行。

10、高热致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

发热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发热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发热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如下:
第一点不要把自己裹得严实,是在室内没有冷风吹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衣物或者把衣服打开,有利于退烧。

第二点不要用冷水来擦拭退烧,应该用温水来擦拭,擦拭的部位包括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和大腿的根部,这些是大血管比较丰富的地方。

第三点体温低于38.5度不要吃退烧药,只需要采用以上的物理降温,多喝开水就可以了,体温超过了38.5度,可以口服退烧药,比如布洛芬。

第四点不要轻易服用抗生素,不要动不动就打点滴,只有在合并细菌感染病情严重的时候才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打点滴。

第五点病人需要多休息,多喝温水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抽烟和喝酒也不要熬夜。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一、概述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由不同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它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口腔温度36.3℃~37.2℃,腋窝温度36.0℃~37.0℃,直肠内温度36.5℃~37.7℃。

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高,一日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临床上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四种。

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不规则热。

二、护理常规1.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勿使患者着凉;高热者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

2.监测体温并记录,一般每日测量体温4~6次,高热时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注意观察热型、发热的程度及经过,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观察在发热时有无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肝脾大或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观察患者末梢循环情况,高热且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加强监测,并准确记录出入量,了解血常规、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患者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5.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药,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药物降温时严密观察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交代注意事项。

6.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7.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出汗多者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保持干燥;长期持续发热患者应经常改变体位,防止坠积性肺炎或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8.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

三、健康指导1.鼓励患者选择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多饮水。

2.鼓励患者穿着宽松、棉质、通风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忌吸烟,保持口腔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的护理
一·定义:发热即体温过高,且机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二。

正常的体温及测量方法
1、口温:置舌下3分钟,正常<37.5℃,平均37.0℃。

适用于配合的年长儿。

2、腋温;临床常用。

至少5分钟,正常36.0--37.0℃,平均36.5℃。

除了休克和周
微循环衰竭者,适用于各年龄儿童。

3、肛温:最准确,插入3-4cm。

约2分钟。

正常36.5--37.7℃平均37.5℃。

适用于
病重及各年龄阶段儿童。

4、耳温:用耳温枪测量仪于外耳道内,20秒即可。

三、婴幼儿自身特点及儿科疾病特点
1、儿科被人们称为“哑科”。

因患儿不会自我表达,很多时候需要家属的转述或者
医务工作者的检查才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所以无形中为儿科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2、婴幼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易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

3、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3-5个月自母体获得IgG渐
消失。

加之IgA水平不足因而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疾病。

一般6-7个月小儿自行合成IgG的能力可达到成人水平,抵抗力逐渐上升。

4、病理反应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同样的致病因素因年龄的关系会有不同
的症状。

5、儿童病情变化快,易反复。

6、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四、小儿体温的特点
1、婴幼儿的体温略比成人高,所以父母手触感温不准确
2、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成人大,所以婴幼儿比较容易散热
3、婴幼儿肌肉组织少,产热能力较差
4、婴幼儿血液循环首环境温度的影响
以上四点,婴幼儿体温波动幅度大,但自然界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婴幼儿可能烧到40.0℃时还活动如常,因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设定点相对比成人高。

所以,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小儿比较耐烧,成人若体温达到39.0℃就会头痛欲裂,甚至出现胡言乱语。

五、发热的分组
临床上以口温为例,发热可分为四组
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0℃
六、发热的分类及病理机制
分类:1、发感染性发热:多见。

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

如细菌、真菌、支原体、寄生虫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少见。

七、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表现: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皮温下降。

A骤升:突然上
升,在数小时内达高峰(肺炎球菌肺炎);B、渐升:逐渐上升,数日达高峰(伤寒)
护理上要保暖,多饮水。

2、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
表现:体温保持一定时间,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
痛,头晕,食欲下降,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护理上要根据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

3、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体温恢复正常护理要保持皮肤干燥,多饮水,避免受凉。

八、热型
1、稽留热:39.0-40.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1.0℃,见于伤寒肺炎球
菌肺炎。

2、弛张热:39.0℃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1.0℃以上,体温低时仍大于正常体温。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低脓性疾病。

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至39.0℃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正常或正常以
下。

经过一个建协又上升,并且反复发作,即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的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九、产热与散热的方式
产热:细胞新陈代谢的方式。

人体以化学的方式产热,主要产热的部位是肝脏和
小骨骼肌。

散热: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临床上常用的冰袋,冰帽,凉水湿敷属于传导散热;乙醇擦浴、温才水浴属于蒸发散热。

十、影响体温的因素
1、昼夜:早2点--6点最低;午后1点--6点最高
2、年龄:儿童>成人
3、性别:成年女性>男性0.3℃,女性脂肪>男性
4、肌肉活动
5、药物:如麻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此外,病情,紧张,进食,环境温度均受影响。

十一、高热过久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1、高热会使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

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增加13%。

2. 高热会使心率增加,体温每上升1%,心脏搏动会增加15次/分,故心脏负荷会
加重,呼吸会加快
3、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从而产生烦躁惊厥。

4、高热时会使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食欲下降。

5、高热会使机体防御机能下降,
不利康复。

十二、降温措施及护理措施
1、降温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是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小血管扩张,出汗等方式促进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一般体温达到38.5℃应用。

常用的药物:
布洛芬类甜倩
对乙酰氨基酚类扑热息痛泰诺林退热栓
赖氨匹林类来比林
阿司匹林类在儿科不常用
体温较高者,不易降温者,可联合两种交替应用
注:有高热惊厥史的体温38.0℃或出现寒战,就应立即应用退热药物,最好及时就医。

物理降温1、冰枕,冰袋,头部冷湿敷可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
2、温水或酒精擦浴
温度:32--34℃
酒精的浓度:25--35%,30℃乙醇200--300ml
擦浴的顺序:1、双上肢取仰卧位颈外侧--肩--肩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手背;侧
胸--腋窝--上臂外侧--内侧--手心。

腰背部:取侧卧位从颈下肩部--臂部,擦毕穿上衣。

2、双下肢:取仰卧位
外侧:髋骨--下肢外侧足背
内侧:腹股沟--下肢内侧--内髁
后侧:臀下--大腿后侧--腘窝--足跟
时间每侧3分钟,全过程20分钟以内。

皱褶处的时间稍长一些,因此处大血管比较丰富,易散热。

新生儿及血管疾病的患儿禁用乙醇擦浴。

擦浴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寒战,面色苍白,呼吸心率的异常。

降温30分钟要复测体温,并在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上体现出来。

个人认为,小儿皮肤比较薄嫩,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用乙醇擦浴,易损伤皮肤,和酒精易经皮肤吸收引起酒精中毒。

禁忌部位:胸前区,腹部,后颈,后足跟。

冷盐水灌肠:既降温又通便。

特别适用于细菌性痢疾高热时
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单独使用会发生寒战,一般在冬眠疗法的基础上应用。

小贴士:1、高热寒战且无汗时的小儿,采取酒精擦浴降温,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但应避免受凉,擦浴部位不可一次性全部裸露。

要擦哪露哪,擦浴的过程中,由于皮肤很快会冷却,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及血管瘀滞,必须按摩患儿四肢小躯干,以促进血运,加速散热。

2、高热寒战伴出汗的小儿,一般不宜用酒精擦浴,因为寒战时皮肤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散热少,如果用冷酒精刺激会使血管更加收缩,皮肤血流减少,从而妨碍体内热量的散发。

十三、观察病情:1、检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

在安静的状态下测量。

4/日。

如喂奶饮水运动后要先休息15分钟后再测量,测量时腋窝要干燥。

高热时每4小时一次,如超高热或高热惊厥趋势或其他特殊情况时,须1-2小时测量一次,给予退热处理后根据病情情况0.5-1小时后应测量体温一次,并上报医生,作记录。

注意观察热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心率的变化。

2、观察是否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肿大,结膜充血及意识等伴随症状。

3观察饮食情况,尿量等
4、补充营养水分,予高热量。

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及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

5、增加舒适。

注意休息。

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a、口护: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易出现口腔感染。

应于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患儿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b、皮肤护理:热退期,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位。

防止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发生褥疮及并发症
十四、心理护理
1、体温上升期,突然发热,发抖面色苍白,此时患儿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心理需多巡视,
耐心解答。

尽量满足需要给予精神安慰。

2、高热持续期,应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尽量满足合理要求
3、退热期满足舒适心理,注意清洁及时补充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