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超然台记

合集下载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他的弟弟苏辙为这座台起名叫“超然”。

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以表明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的思想,我们看看下面的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凡物皆有可观(1)。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2)糟啜(3)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梦也,予尝游于其中矣。

予尝游于南都,览名胜古迹,见超然台,台高数丈,俯瞰四野,烟波浩渺,云霞缥缈。

予登台四望,心旷神怡,遂命笔以记之。

超然台者,乃昔人登高望远之所也。

台之上,古木参天,奇花异草,争艳斗妍。

台之左,有泉清冽,流觞曲水,清音绕梁。

台之右,则松柏苍翠,风声萧瑟,如闻仙乐。

台之后,有石径蜿蜒,通向远方,隐约可见山峦叠嶂,林涛起伏。

予观其景,心有所感。

夫人生在世,如梦似幻,何其短暂也!古人登高望远,以求超脱尘世之累,岂非明智之举?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于是,予赋诗一首,以抒胸臆:登超然台,心旷神怡。

四望苍穹,云霞缥缈。

古木参天,奇花斗艳。

泉流清冽,风声萧瑟。

夫人生若梦,须臾即逝。

古人超然,欲求解脱。

吾虽未能,心向往之。

愿乘清风,超然物外。

诗成,予命从者以酒助兴,共赏美景。

饮毕,予又觉人生如梦,世间万物皆非真。

于是,予又赋诗一首,以明志:人生如梦,世间如幻。

万物皆非,唯心是真。

超然物外,我心自得。

愿乘长风,逍遥自在。

诗成,予深感人生之无常,世间之虚幻。

于是,决意隐居山林,远离尘嚣,以求超然物外之境。

予游于超然台,心无挂碍,如释重负。

自此,予终日读书吟诗,修身养性,以超然之志,度此余生。

噫!超然台者,乃予心灵之所寄也。

登台之际,心随景移,物我两忘。

夫超然台之所以得名,盖因其能使人超脱尘世之累,达到物我两忘之境也。

予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故作此记,以志其事。

译文:从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栩栩如生地飞舞着,他自己觉得非常快乐,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子。

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又是庄周。

不知道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庄子和蝴蝶,必然是有区别的。

这个梦,我曾经在其中游历过。

我曾经游览南都,观赏名胜古迹,见到超然台,台高数丈,从台上向下望去,四野景色辽阔,烟波浩渺,云霞飘渺。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他的弟弟苏辙为这座台起名叫“超然”。

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以表明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的思想,我们看看下面的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凡物皆有可观(1)。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2)糟啜(3)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节选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
超然台者,在郡城之西北隅,其地高而旷,可以望远。

始作也,非有求于物,聊以适吾志而已。

公退之暇,杖藜逍遥,或登斯台,以舒其情。

予尝登斯台,览物之情,油然而生。

东望则泰山,巍巍乎若武夫之立;南望则梁父,连绵乎若群龙之舞;西望则汉水,浩浩乎若长江之流;北望则黄河,滔滔乎若白练之悬。

四顾周遭,无一非景,莫不使人兴起。

然予独悲夫,夫物之有生者,必有死;盛者必衰。

是以君子之道,贵乎守其正,而不为物所迁。

予虽不才,敢不勉乎?每登斯台,心向往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庶几无愧于天地。

翻译:
超然台,位于郡城的西北角,地势高远,可以远眺。

起初建造它,并非为了求得什么,只是姑且用来满足我的志趣而已。

公务之余,我手持藜杖,悠然自得,有时登上这座台,以舒展我的情感。

我曾经登上这座台,看到这些景物,情感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

向东望去,是泰山,巍峨壮观,仿佛勇士站立;向南望去,是梁山父,连绵起伏,宛如群龙起舞;向西望去,是汉水,浩浩荡荡,如同长江之水;向北望去,是黄河,波涛汹涌,犹如白练悬挂。

环顾四周,无一不是美景,无不激发人的情感。

然而,我独自感到悲伤,因为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盛极必衰。

所以君子的道德,贵在坚守正道,不被外界事物所动摇。

我虽然资质平庸,难道不敢勉励自己吗?每次登上这座台,心中向往,虽然不能到达那种境界,然而心中向往,也许不会对天地有所愧疚。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然台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记录了他在超然台的一次游玩经历。

以下是《超然台记》的原文及翻译:原文:超然台记超然台,势凌凌然矣!登台而望之,百峰之上,三江之口,所谓长物立异耳。

出则觉四顾皆山,山上无高树。

中有一壑,一水甚绿。

东南抱薄峰,薄峰之下,有巨石临江,欲有托天之势,峭峭然天柱之险。

江之外,有峡路百馀步,一舟行则未尝见也。

晋代之陶渊明,尝著《归去来兮辞》。

欲言其志已之意,其言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盖亦儿女之事,非不痛快然欢乐之至也。

岂但僵蠢之为害,亦有时矣。

然千古一人,至于斯台,独为所动。

每于悲乐怆然,不暇忍辱。

以吾欲游朝廷之上,朝廷欲游吾之下,而可得已乎?有朝廷之事,即吾之所恨;无朝廷之事,亦吾之所恨。

不若赍乡人而沟墅,安知蹈巷阨,去国别土,不复得见超然台乎?翻译:《超然台记》超然台的地势高高耸立!登上台而远望,百峰之上,三江之交汇,那就是所谓的“长物立异”了。

一抬头,感觉四周都是山,山上没有高大的树木。

中央有一条深壑,一条水流异常碧绿。

东南方向有着薄峰环抱,薄峰下,有巨石临江,仿佛要托天而起,险峻得有如天柱。

江的对岸,有一条百余步的峡路,一艘船经过时甚至看不见。

晋代的陶渊明,曾经创作过《归去来兮辞》。

想要表达他的志向已达到的心情,他这样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年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确实是男女之间的事情,非但没有不痛快,反而是充满了欢乐。

可岂止是僵蠢之情伤,也有时候啊。

然而,千古一来者,居然在这台上独自发感慨。

每每对于悲欢之事,都感到痛苦无已,无法容忍受辱。

我欲游走在朝廷之上,朝廷却想要来到我之下,这难道不是够了吗?有了朝廷的事务,就成了我所痛恨的;没有朝廷的事务,同样也是我所痛恨的。

何不带着乡人,远离繁华,远离都市,去山野之间修篱种菜呢?何必再去涉足巷陌之中,远离故土,永远无法再见到超然台呢?。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导读:《超然台记》作者: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1)。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2);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3)。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4)。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5)。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6)。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7)。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8)。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9)。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10)。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11)。

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12)。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13)?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14)。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15)。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16)?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17)!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18)!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19)。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20)。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21)。

【注释】(1)国:指都市,城邑。

这里用如动词,建城。

起居:起来和休息。

南山:终南山的简称。

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于:比。

(3)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丽:附着,靠近。

扶风: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

这里沿用旧称。

(4)太守:官名。

宋称知州或知府,这里沿用旧称。

(5)所以:的问题。

(6)所为筑:所以要建筑的原因。

所为,同“所以”。

(7)陈公:当时的知府陈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人。

超然台记_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超然台记_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超然台记_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超然台记_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超然台记宋代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超然台记译文及注释

超然台记译文及注释

《超然台记》是一篇散文,作者为宋代文人苏轼。

以下是译文和注释: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而各地的名胜古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特色。

如果不能深得其中乐趣,那么无法留在那里,是无法观赏到这些的。

即使是风景美丽的地方,如果不能超脱于物外,是无法欣赏到其中美好的。

我治理的东坡位于子虚山之间,这里原本是建筑在瓦砾堆上的废墟,我来到这里之后,修建了超然台。

台子修得高到能够鸟瞰方圆三十里,这里原来杂乱无章的树木,也被修剪得像被笔描绘过的图案一样美观。

东边是城墙,常常见到麋鹿来往,城外是河川,可以听到群鸦飞鸣的声音。

我在台上铺设茵席,燃起炊烟,鸣叫的鹞鸟飞入云霄中。

每次我有饭食佳肴,就必定要邀请客人一起享用。

我同客人一起登台观赏风景,如果佳肴与美景不可兼得,我就只能放弃佳肴来欣赏如画的景色。

我时常携有一壶美酒,邀请客人共饮。

我们屈尊降贵,在席上一起品尝美酒佳肴。

陶醉时便两颊红晕,欲收敛记怀,但琼馔玉盘都还远在云端。

我常常想,仿佛我能不食人间烟火,超然独立于尘世之外,遐想至此,心神恍惚而游走。

然而欢喜而不满足,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记录我的心情。

注释:
1.遨游:漫游、游历。

2.齐:一同、同时。

3.虚:虚幻、不真实。

4.修:修建、建造。

5.遐观:远观、遥望。

6.潴(zhū):水停聚的地方(这里指湖泊)。

7.翳(yì):遮蔽、掩盖。

8.放意肆志:纵情畅怀。

9.适:恰好、正好。

10.穷:尽、览尽。

《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超然台者,在泰山之阳,其始也,盖废墟也。

余因游泰山,得至其下,览其废墟,见其土壤肥美,草木畅茂,心悦之,遂命工师,因旧基而增筑之,为超然台。

台成,高可望见诸山,远眺无际,心旷神怡。

余于是乃有超然之想,故以“超然”名之。

台之上,可坐可卧,可游可息,人至此,无不乐而忘归。

余常与二三子游息于此,谈笑风生,论道论德,忘世之劳,遗身之患,真可谓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夫超然者,非物之超然,心之超然也。

心不系于物,物不能役心。

故虽居尘世之中,而能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夫天地之大,宇宙之广,吾人独处于其中,如沧海之一粟,泰山之一毛,何足挂齿?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

是以能至超然之境,物我两忘,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并明。

余尝思之,人之所以不能超然者,以其心为物所役,不能自持也。

若能心无挂碍,物自不能系之。

夫心无挂碍,则视听言动,皆自得其所。

视听言动,自得其所,则情性自然,物我两忘,超然之境,自然而至。

超然台之成,非余一人之力,亦非一日之功。

乃群贤共襄,众志成城,始克有成。

台成之后,余常怀感激之情,思与同仁共赏其美,共论其道,以期超然之境,物我两忘。

嗟乎!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若不能超然物外,物我两忘,则一生劳碌,如梦幻泡影,终归虚无。

余愿与同仁共勉,于此超然台之上,谈笑风生,论道论德,以期达到超然之境,物我两忘,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并明。

《超然台记》译文:超然台,位于泰山的南面,最初它只是一个废弃的废墟。

我在游览泰山时,有幸来到它的下面,看到那些废墟,发现那里的土壤肥沃,草木茂盛,心中感到愉悦,于是命令工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建成了超然台。

台子建成之后,高耸入云,可以远眺群山,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我于是产生了超然物外的想法,因此用“超然”来命名这座台子。

台子上,既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既可以游玩,也可以休息,人们来到这里,无不乐而忘返。

我常常和二三好友在这里游玩休息,谈笑风生,讨论道德,忘却尘世的劳碌,忘却身体的忧患,真可以说是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文言文超然台记翻译

文言文超然台记翻译

超然台者,吾郡守之所建也。

郡守之来,观其地之胜,遂命工营之。

台成,登斯台也,见鲁之大观,心旷神怡,以为名之曰“超然”者,盖取诸《庄子·逍遥游》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逍遥游’。

”夫游者,所以超然物外,而得天地之至乐也。

吾郡守之乐,非独乐斯台之高也,乐其可以超然物外,而与天地合其德也。

台之四周,树木葱茏,花草竞艳,飞鸟上下,游鱼出没,真可谓人间仙境。

郡守每于此台,召宾朋,举觞属和,谈笑风生,若置身于蓬莱仙境,不复知人间烟火。

余尝与郡守游斯台,见其心胸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独善其身。

余心窃喜,以为郡守之所以得寿考,必由此道。

余乃作记,以志其事。

夫超然台者,非独郡守之所建,亦郡人之所共乐也。

郡人每于暇日,登台远眺,览鲁之大观,心旷神怡,莫不感叹郡守之德,以为其能以乐施于民,使民亦得超然物外,共享天地之乐。

然台之建成,亦非一日之功。

郡守劳心劳力,不辞辛苦,以成此美。

余闻之,感其勤劳,遂为之记。

自台成以来,岁久年深,虽风雨剥蚀,而不毁其坚;虽人世沧桑,而不损其美。

是故,余以为超然台者,实为郡中之瑰宝,世之佳话。

今余为之记,愿郡守之德,昭著于世,使后人瞻仰,亦得超然物外,共享其乐。

且愿郡人继郡守之志,以乐施于民,使郡境之内,人人超然,共成盛世。

翻译:超然台,是我们郡守所建造的。

郡守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风景优美,于是命令工匠开始建造。

台子建成后,登上这座台,可以看到鲁地的壮丽景色,心情舒畅,神清气爽,认为将台命名为“超然”,是从《庄子·逍遥游》中取意:“如果能顺应天地之正道,驾驭六气的变化,而遨游于无穷无尽之中,那么他又何必依赖什么呢?因此说:‘逍遥游’。

”逍遥游,就是超越物质世界,而达到天地至乐的境界。

我们郡守的快乐,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台的高大,更是因为在这里可以超越物质世界,与天地合而为一。

台的四周,树木茂盛,花草争艳,飞鸟上下翻飞,游鱼时隐时现,真可以说是人间的仙境。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②,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③,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④; 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⑤。

处之期年⑥,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⑦。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⑧。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⑨。

南望马耳、常山⑩,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11)。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12),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淮阴之功(13),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14),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15),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 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餔:吃。

糟:酒糟。

啜 (chuo):饮,吃。

醨(li):薄酒。

②中:心中,内心。

③挟(xie):挟制。

临:对付,面对。

眩:眼睛昏花。

④钱塘:县名,为杭州府治所在地,苏轼时任杭州太守。

移守:调任。

胶西:山东胶州。

释:放弃,释放。

九年级语文超然台记

九年级语文超然台记

写作特色:
• 1、一般记体文章,多以记叙为主,或先叙或 在记叙中适当插入一些议论,比如在《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像本文这样一开始就大加议论, 然后才人题记叙,先议后叙,由理人事,由事及 景,最后以理收笔,而且前后都能紧紧扣住一个 “乐”字,共同阐明一个主旨,议论与记叙紧密 结合,是不多见的。议理和叙事交相生辉,寓情 于叙事之中,是本文的又一个特点。
观。
背景介绍
•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推官, 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宋神 宗熙宁七年,被批准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 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 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这是政治 失意后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本文说明超然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 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 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这是用庄子“万 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管它什 么祸福,什么美丑,什么善恶,什么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 谪,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
• 3、鉴赏和学习文章“一字立骨”、一线 贯串、叙议结合、正反对照的写作方法。
• 4、品味文章平易秀丽、洋洋洒洒、收纵 自如的语言风格。
白色的比赛场地构成。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雄浑的l场上,让洒满金辉的l场在纯蓝色的天空和淡红色的云朵映衬下越发怪异夺目……l场四周悬浮着十几处色彩造型 各不相同的看台,看台上坐满了将近四十亿前来观看的师生,他门都穿着节日的盛装,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片不断变幻色彩的云海……所有前来观看的师生都带着一只备 有压缩彩屏的三维,虽然只有拇指大小,但彩屏展开后最大面积却可达到只十英寸,使用时只要把插到座席前的折叠桌上,就可以从各种角度和距离观看现场所有的超 清晰立体景像。这毕竟是几十年都难得一见的盛大表演!虽然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但敢拿万倍学资玩跳级的学生并不多见!所以整个l场的气氛显得十分热烈高涨…… 在场地中央悬浮着一片几乎透明的巨大碟形草坪,草坪上盛长着厚羊绒般柔软而富有弹力的暗黑色的桃毛雾冰草和墨黑色的枣眼夜柔花,还有亮黑色的梅腿霞嫩草…… 远远看去,整个场地中央的花草被修剪得如锦缎一样光华美丽……微风吹来,三种细软柔滑的花草,就像三种梦幻的湖波漪涟向八方漾去。放眼看去,l场东南方的看 台之间暗黑色的小胸谷和浅红色的圣心桃,其中还有片片亮黑色的梅腿霞嫩草,就像仙女绚丽的长裙在风中飘舞。再看场地西南方的看台之间,那里生种植橙白色的雄 胆桐和深橙色的松泪樱,中间还夹杂着纯黑色的豺臂藤,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幅美妙的立体油画在波动。l场的西北向,那里生长着暗黑色的小胸谷和浓黑色的桑头神丝 花,另外还有一些纯黑色的豺臂藤,给人的感觉犹如一片宁静而神奇的海洋。再看l场的东南方,那里生种植墨黑色的晨脸麦和纯黑色的蟹筋榕,还有浅灰色的狼耳蕉 ,其间各种美丽的动物和鸟儿时隐时现,那里真的美如一片天然的园林。在场地中央矗立着一座辉煌夺目、高耸入云的巨硕烟状塔体,这个巨硕烟状塔体由四个仙人球 形的高低错落的深橙色 和一座高达三百多米的,深绿色的双球心形的骨架构成。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雄浑的巨硕烟状塔体上,让洒满金辉的巨硕烟状塔在淡紫色的 天空和白象牙色的云朵映衬下越发怪异夺目。远远看去。巨硕烟状塔的底部,九十根墨灰色的狗眉桐和很多粗大的橙白色弯月形龙骨将巨硕烟状塔高高托起,巨硕烟状 塔周围浪瓣球形的祖光水晶雕塑闪着美丽的奇光。巨硕烟状塔中部的耍体,全部用透出一种奇异的缕缕清香并能发出美妙歌声的,土黄色飞弧蛋形的夜闪绿翡翠镶嵌。 而豪华气派的框架则采用了好像晶莹剔透闪着珍珠光泽水珠的亿景水滴形的雷闪纯金制成。巨硕烟状塔顶部是一个超大的,火橙色的千球仙人球形的亿光纯金宝石体。 那是用能

超然台记中超然的理解

超然台记中超然的理解

超然台记中超然的理解
超然台记是唐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他在超然台上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他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在这篇文章中,超然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超越尘世:超然台记中的“超然”指的是超越尘世,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苏轼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厌倦,向往着超越尘世的自由和宁静。

2. 淡泊名利:超然台记中的“超然”还指的是淡泊名利。

苏轼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权力、金钱和名利的淡漠态度,认为这些事物的存在并非至关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3. 轻视外物:超然台记中的“超然”还指的是轻视外物。

苏轼在这篇文章中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外物,不被物质世界所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他强调了内心的自由和平静的重要性,认为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解,超然还可以指苏轼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他认为自己应该超越尘世,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轻视外物,不要被物质世界所左右。

这种态度体现了苏轼的超脱和豁达,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扩展阅读:
超然台记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除了以上理解,超然还可以指苏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要求。

他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实践,表达了他对自由、超脱和淡泊名利的追求。

此外,超然还可以指苏轼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他认为自己应该超越尘世,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轻视外物,不要
被物质世界所左右。

古文观止超然台记

古文观止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是明朝作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他在江苏扬州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

文章通过描写台上的景色和登台的感想,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超然台记》的原文:
昔者庐江县自修筑超然台,兹台也,高以俯下,敞以望远,超然而乐,盖与天下游人共之。

余以嘉佑戊戌岁,秋八月,舟至扬子江,历芜湖、当涂、金陵、仪真而泊于广陵。

既而登台,望淮甸、楚越、吴越之境,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产之饶,舟车之利,盖大江之南,无过于此者矣。

余观夫登台之人,有若群仙翩翩然云中者,有若幽人静默然林下者,有若羽衣蹁跹然水中者。

余于是有感于中,谓兹台之超然,盖天下之达观也。

夫人生在世,富贵非所求,遇事由其分,随遇而安,岂不乐哉?乃若兹台之超然,虽居富贵之地,而能忘其贵,虽处江湖之远,而能忘其远,此岂非达观者之至哉?
余在台之上,望大江之水,浩浩乎如不可测,而舟楫之往来,纷纷乎如不可纪。

余于是有思曰:天下之事,亦犹是矣。

夫水,天下之至柔也,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御;舟,天下之至巧也,而覆载者莫之能御。

夫以柔克刚,以巧制拙,岂非天地之大勇哉?然则天下之事,无难易之分,无强弱之别,惟在人之立志何如耳。

故孟子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夫以匹夫之微,而犹有责于天下,岂非达观者之至哉?
余于是超然而乐,盖得于心而寓于景,其心超然,其景亦超然。

余于是乎书以记之,使后之登兹台者,有以识余之超然也。

这是《超然台记》的原文。

文章以作者登高远望为主题,通过描写台上的景色和登台的感想,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超然台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译文及赏析这篇文章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

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乐的人。

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超然台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超然台记宋代: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超然台记》作者: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1)。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2);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3)。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4)。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5)。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6)。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7)。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8)。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9)。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10)。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11)。

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12)。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13)?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14)。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15)。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16)?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17)!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18)!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19)。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20)。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21)。

【注释】(1)国:指都市,城邑。

这里用如动词,建城。

起居:起来和休息。

南山:终南山的简称。

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于:比。

(3)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含练习)

《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含练习)

《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含练习)《《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含练习)》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含练习)《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含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超然台记〔宋〕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苟:苟且B.人之所欲无穷穷:尽C.美恶之辨战乎中中:心中D.如隙中之观斗隙:缝隙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皆以美于徐公B.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余既乐其风俗之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寒暑易节,始一返焉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超然台记》《超然台记》(通用3篇)《超然台记》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字词,能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2、理解文章“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的主旨,感受作者旷达超然的思想感情。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导读:《超然台记》作者: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1)。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2);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3)。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4)。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5)。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6)。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7)。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8)。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9)。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10)。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11)。

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12)。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13)?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14)。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15)。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16)?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17)!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18)!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19)。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20)。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21)。

【注释】(1)国:指都市,城邑。

这里用如动词,建城。

起居:起来和休息。

南山:终南山的简称。

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于:比。

(3)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丽:附着,靠近。

扶风: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

这里沿用旧称。

(4)太守:官名。

宋称知州或知府,这里沿用旧称。

(5)所以:的问题。

(6)所为筑:所以要建筑的原因。

所为,同“所以”。

(7)陈公:当时的知府陈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着树,残留的花瓣又轻轻袅袅的飘落下来,似是一阵春雨外围女预约微信/
季节沿着树枝攀缘。 流动的风,温情的水,从大地和阳光的薄羽中穿行,空气的清新,便次第点亮了杏花的灯盏,还有一些摇曳的目光,让孤芳的清纯在三月的季节赋予了哲学气质,挂在盈满心动的三月。 于是,三月的气象在杏花的丰姿中热烈。 杏花舞动斗艳的流光,将潮湿的心情悄悄打开,红润的笑意嫁接于春天。在晴空下,在风雨里,在农人热情的渴望里,万方仪态而率真的青春灵性地张扬,很有些巧笑倩兮的感觉,季节就换了模样。 从此,春天的绯红离诗歌已是很近了。 那些染醉的注视,在杏花挺拔而俊秀的造型里律动。杏花涉过严冬的凛冽坚贞而来,绽放美好的希冀,开始燃烧如歌似锦的日月。 杏花伫立在料峭于寒风中的枝头,以一种姿势,一种形象,一种气节,似乎都无法抑制生命的蓬勃,更无法阻挡清丽的淡雅。只是在涌动花期的舞台上庄严地昭示生命的可贵,卓尔不凡,独开一景,傲 放以超然,凌寒而不惧,将生命之源的坚韧和铮铮铁骨的豪情写满枝枝丫丫,一如坦荡的心胸,四处都会流淌顽强秉性和不阿正气。 在春天的芳菲中,杏花是昂首彩排中的先驱,更是义无反顾的猛士。它的粉亮登场,便将春天的风神如画般地写意,时尚般地惊艳,诗意般地绚丽。在它的身后,春天是一望无际的锦绣。 而时,季节也便徐徐深秀起来。
惊蛰已过,春意刚露,百花初绽,又是一年赏花时 春早时节,寒冬的淫威刚刚离去,田野百花还没有盛开,天地间灰蒙蒙的似乎没有了灵气。但埋藏在人们心底里的希望却在慢慢的复苏了。那时杏花应时而开,仿佛春天的使者,传递着春的信息。不经 意间,一树洁白跳入你的眼帘,在仔细搜寻,已是漫山遍野的白,那一定是迎风绽放的杏花了。此时的你,一定是欣喜热狂,因为你知道,久违的春天终于来了。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