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有机化合物反应活性及性质比较

合集下载

高等有机化学——第三章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高等有机化学——第三章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乃春) 五. 氮烯 (乃春)(Nitrenes)
1. 氮烯的类型 2.氮烯的结构 氮烯的结构 单重态氮烯 三重态氮烯 3. 氮烯的反应 加成反应 插入反应
六. 苯炔 (Benzyne)
1. 苯炔的结构 2. 苯炔的产生 3. 苯炔的反应 亲核加成 亲电加成 环加成
一. 正碳离子 (Carbocations)
• 关于三苯甲基游离基 的二聚体结构不是象 冈伯格所提出的六苯 乙烷结构, 乙烷结构 , 经核磁共 振谱研究表明为醌式 结构: 结构:
Ph3C C H
Ph
Ph
离子游离基
O Na C O Na
当金属钠和二苯甲酮在二甲氧基乙烷中反应时,得到 当金属钠和二苯甲酮在二甲氧基乙烷中反应时, 兰色物质, 兰色物质,为二苯甲酮负离子游离基的钠盐
直接与杂原子相连的正碳离子结构: 直接与杂原子相连的正碳离子结构:
氧上未共有电子对所 占 p 轨道 与中心碳原子上的空的 p轨道 轨道 侧面交盖,未共有电子对离域, 侧面交盖,未共有电子对离域, 正电荷分散。 正电荷分散。
CH3O
CH2
类似地,羰基正离子: 类似地,羰基正离子:
R C O
R C
O
乙烯型正碳离子: 乙烯型正碳离子:
CH3 H3C C OH CH3
HSO3F - SbF5 - SO2 -60℃ ℃
CH3 H3C C + H +O + SO F3 3 CH3 + SbF + SO
5 2
很多正碳离子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研究都是在超酸 介质中进行的。 介质中进行的。
非经典正碳离子
1) π键参与的非经典正碳离子 键参与的非经典正碳离子 实验表明: 实验表明: 反-7-原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 - 在乙酸中的溶剂解的速度 大 1011倍 +

有机化学第三版(胡宏纹)第三章 烯烃

有机化学第三版(胡宏纹)第三章 烯烃

7、加硼烷(硼氢化)
硼氢化反应是美国化学家布朗(Brown)1957年发现的,获 得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重要性在于烷基硼与 H2O2的 NaOH溶液作用,立即被氧化成烷氧基硼,随即水解为醇
在有机合成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烯烃合成末端醇)
二、氧化反应
烯烃容易被氧化,其氧化产物随氧化剂和氧化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构型异构
顺反异构
对映异构
第三节
一、普通命名法
烯烃的命名
与烷烃命名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将“烷”改为“烯”
CH2=CH2
乙烯
CH3CH=CH2
丙烯
CH2=CHCH2CH3
正丁烯
二、系统命名法
1、烯基
CH2=C-CH3 异丁烯 CH3
乙烯基
丙烯基
烯丙基
CH2=CCH3
异丙烯基
-CH=CH-
1,2-亚乙烯基
四、 α-氢原子的反应
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叫α-碳, α-碳上的氢叫α-氢,受 官能团的影响有一定的反应活性
1、卤代
3-溴-1-辛烯
1-溴-2-辛烯
2、氧化
不宜类推!
第六节
一、亲电加成机理
与卤素的加成机理:
烯烃的加成反应机理
进攻
极化
溴鎓离子
反式加成
产物
反式加成的证据
与卤化氢的加成机理:
二、 Markovnikov 规则的解释
3、加卤化氢
不同的烯烃或不同的卤化氢其反应活性不同 烯烃活性顺序:(CH3)2C=C(CH3)2 > (CH3)2C=CHCH3 > (CH3)2C=CH2 > CH3CH=CH2 > CH2=CH2 卤化氢的活性顺序:HI > HBr > HCl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由于碳原子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构成复杂分子的能力,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与性质。

本文将讨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其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一、碳的共价键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一般形成4个共价键,为了满足碳原子的价层电子配置,其形成的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

共价键的建立使得有机分子呈现出多样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1. 单键结构单键结构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其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均用单键连接。

例如,甲烷(CH4)就是由一个碳原子与四个氢原子通过单键连接而成。

单键结构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而且它们往往是非极性的,即不溶于极性溶剂。

2. 双键结构双键是由两个碳原子间的共享两对电子形成的,这种结构常见于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中。

例如,乙烯(C2H4)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通过双键连接。

双键的存在使得有机分子呈现出平面结构,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3. 三键结构三键是由两个碳原子间的共享三对电子形成的,典型的例子是乙炔(C2H2)。

三键结构使得有机分子呈现线性结构,并且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反应性。

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各个方面,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

下面将介绍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之间的一些典型关系。

1. 极性与分子间力有机化合物的极性与其分子间力有密切关系。

极性可以通过考察分子中的差电性来确定,差电性较大的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往往是极性键。

极性化学键减小了有机分子的稳定性,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加,因此提高了其沸点和熔点。

此外,极性分子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可以与极性溶剂相容。

2. 空间构型与立体异构有机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与其立体异构性密切相关。

空间构型是有机分子所处的三维空间的排列方式,而立体异构则是由于空间构型不同而导致的分子结构的差异。

《合成化学》第三章

《合成化学》第三章

第三章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X 等),则不利于该反应的进行。因此,烯烃的反应活性
顺序是:R2C=CR2 > R2C=CHR > R2C=CH2 〉RCH=CH2 > CH2=CH2>
CH2=CHCl 。若烯键碳原子上连接有叔烷基或三芳甲基,则 卤加成反应中常会有重排、消除等副反应伴随发生。
第三章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多卤乙烯进行自由基加成时,加成方向也取决于取
代基稳定自由基的能力,其次序位:Cl > F > H
F2C
CFCl +
HBr

CF2BrCHFCl 88%
+ : CH2FCF2Br 40
第三章
例如:
H2C CHCN + Cl2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CCl4 hv , 10oC
ClCH2CHClCN
Br Br2 / CCl4 hv , 0oC , 1小时
H
H Br
第三章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烯烃与卤素的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如下:
a.烯键邻近基团的影响
卤化反应(5学时)
第一节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1学时)
与烯键碳原子相连的取代基性质不仅影响着烯键极化方 向,而且直接影响着亲电加成反应的难易程度。烯键碳原子 上接有推电子基团(如HO-、RO-、 C6H5-、 CH3CONH-、R等),则有利于烯烃卤加成反应的进行;反之,若烯键碳原 子上接有拉电子基团(如-NO2、-CN、-CO2H、-CO2R、-SO3H

有机化学第三章饱和烃

有机化学第三章饱和烃
烃是在组成上仅含有C、H两种元素的化合 物,也称为碳氢化合物。

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间连接方式可分为:
饱和烃:链烷烃 链烃 不饱和烃: 烯烃 炔烃 饱和烃:环烷烃 不饱和烃:环烯烃 环炔烃
芳香烃: 苯,萘,蒽,菲等

环状烃
烃:只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烷烃:包括链烷烃和环烷烃


cubane adamantane
甾族化合物:
甾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包含一个四环稠合的碳环骨架, 同时还有三个侧链。 CH
3
甾环结构:
1 2 3
H3C
11 9 B 6
12
H3C
R
17 D 16 15
HO H3C H
H3C H H
CH CH2 CH2 CH2 CH CH3 H CH3
C
13 14
A 10 4 5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degrees of rotation
CH 3 H H CH 3 H H
CH3 H3C H H H H
3. 其它烷烃的构象
例:画出化合物
H 3C H Br
2
CH3 Br 的 全 交叉式 和 全重 叠 式 构 象
3
H
H H3C Br
H3C H3C
Br Br
Br H
2、
(CH3CH2)2CHCHCH2CH3
3-甲基-4-乙基己烷
CH3
3、
(CH3)2CHCH2CH2CHCHCH2CH3 CH3
CH3
2,5,6-三甲基辛烷
4、
CH3CH2CHCH2CHCHCH2CH2CH2CH(CH3)2 CH3 CH2CH(CH3)2

第三章_金属有机反应

第三章_金属有机反应

一、有机锂试剂的制备
1.卤代烷和金属锂反应
卤代烷与金属锂在非极性溶剂(无水乙醚、
石油醚、苯)中作用生成有机锂化合物:
RX + 2Li → RLi + LiX
C4H9X + 2 Li
石油醚
C4H9Li + LiX
卤代烷与锂反应的活性次序为:R1>RBr >RCl>RF。氟代烷的反应活性很小.而 碘代烷又很容易与生成的RLi发生反应生成 高碳的烷烃,所以常用RBr或RCl来制取 RLi。 由于烯丙基氯和苄氯易发生Wurtz类偶联反 应,不易用此法制备相应的烯丙基锂和苄 基氯。
O2N
MgBr
+
O2N
CHO
1.
乙 醚
?
CH3COCH3 Cl2
(CH3)2CHMgBr
?
KOH
?
2. O O NH MgBr
?
?
CH3COCl
CH22H27NO2
O O
NH
O N
MgBr O O N OH N
CH3COCl
3.3
有机锂试剂
有机锂试剂与Grinard试剂有许多相似之处,并比 Grinard试剂活泼,且具备一些特殊的反应性能: 与位阻大的酮反应 与羧酸盐负离子反应生成酮 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反应 与酰胺和-C=NR官能团化合物反应 与CO2反应 与烯烃双键反应 偶联反应 与电正性较低的金属卤化物反应
提示:锂的反应活性高于镁,烷基锂的化学活
性也高于烷基卤化镁,在有机合成中有机锂显
得特殊重要。由于有机锂中的碳锂键的离子性
很强,碳负离子非常容易被氧化或与活泼氢结 合,所以在制备有机锂时应在情性气体保护下 进行,所用溶剂如乙醚、苯、环己烷等必须是 特别干燥。

如何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化合物性质

如何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化合物性质

如何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化合物性质一、化合物的概念1.化合物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卤素等元素组成。

3.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分子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合物可分为烃、醇、醚、酮、羧酸、酯、胺、糖、脂肪、蛋白质等。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复杂,包括链状、环状、分支状等结构。

2.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如碳碳双键、羟基、羧基、氨基等)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

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1.燃烧性质:有机化合物一般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化学反应:有机化合物可发生加成、消除、取代、氧化等化学反应。

3.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4.生物活性: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如药物、激素等。

四、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系统命名法: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命名,如烷、烯、炔、醇、酮等。

2.习惯命名法:根据化合物的来源或性质进行命名,如乙酸、乙醇、甲醇等。

五、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1.合成法: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2.提取法: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化合物,如从石油中提取烃类化合物。

六、有机化合物的应用1.日常生活:有机化合物在食品、衣物、家居用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2.医药:有机化合物是药物的主要成分,用于治疗疾病。

3.农业:有机化合物在农药、肥料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4.工业:有机化合物是许多工业产品的基础原料,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中化合物的性质,从而为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列举三种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并说明它们的性质。

方法/答案: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乙烯具有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丙烯可用于制取环氧丙烷,丁二烯可用于制取橡胶。

第三章 立体化学讲解

第三章 立体化学讲解

优势构象
叔丁基是一个很大的基团,一般占据e键。
某些取代环己烷,张力特别大时,环 己烷的椅式构象会发生变形,甚至会 转变为船式构象
CH3
H
H3C
CH3
C
H
C(CH3)3 C(CH3)3
C(CH3)3 H
椅式
船式 优势构象
一般对优势构象的讨论,只是从取代 基的体积影响进行分析,对于烷基这类基 团来说是正确的。但有时非键合原子间的 其它作用力 如偶极-偶极间的电效应也会 影响分子的构象稳定性。
109o28'
60o
105o
3.3.1Baeyer张力学说
当碳原子的键角偏离109°28′时,便会产生一种 恢复正常键角的力量。这种力就称为张力。键角偏离 正常键角越多,张力就越大。
偏转角度=
109°28′内角
2
N=3 4 5 6 7
偏转角度
24o44’ 9o44’ 44’ -5o16’ -9o33’
…… n个C*
…………
AB+ B-
C+ C- C+ C-
D+D- D+D-D+D-D+D-
…………
2 4
8 16 …… 2n
例如: 一个C* 二个C* 三个C*
R\S RR\SS RS\SR RRR\SSS RRS\SRR RSR\SRS RSS\RRS
(2)非对映体
不呈镜影关系的旋光异构体为非对映异构体。非对映体具有不 同的旋光性,不同的物理性质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立体异构体的定义: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互相连接的 次序相同,但在空 间的排列方向不同而引起的异构体。
3.1 轨道的杂化和碳原子价键的方向性

第三章__有机化学反应

第三章__有机化学反应

诱导效应的影响。
诱导效应不仅可以沿σ键链传递,同
样也可以通过 π键传递,而且由于π键电
子云流动性较大,因此不饱和键能更有效
地传递这种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动态诱导效应。 在化学反应中,当进攻试剂接近时, 因外界电场的影响,也会使共价键上电子 云分布发生改变,键的极性发生变化,这 被称为动态诱导效应,也称可极化性,用 Id表示。
• • • •
3.2.1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此反应是亲核试剂对带有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进
行攻击,属于亲核取代反应,用 SN 表示。 R-L 是受攻 击对象,称为底物;把进行反应的碳原子称为中心碳
发生动态导效应时,外电场的方向 将决定键内电子云偏离方向。如果Id和Is 的作用方向一致时,将有助于化学反应
的进行。在两者的作用方向不一致时,
Id往往起主导作用。
③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
对于静态诱导效应,其强度取决于原子或
基团的电负性。
( a )同周期的元素中,其电负性和 -Is 随族数的 增大而递增,但+Is则相反。如: -Is:—F>—OH>—NH2>—CH3
亲核取代反应的类型 常见的亲核取代有以下四种类型: 1)中性底物与中性亲核试剂作用; R—L + Nu: → R—Nu+ + L2)中性底物与带负电荷的亲核试剂作用; R—L + Nu:- → R—Nu + L-: 3)带正电底物与中性试剂作用; RL+ + Nu: → RNu+ + L: 4)带正电底物与带负电亲核试剂作用; RL+ + Nu:- → R—Nu + L:
3.2 亲核取代反应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

反应活性及性质比较

反应活性及性质比较
第四章 反应活性及性质比较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 度、偶极矩、旋光度等) 、化学反应活性、反应速度、中间体、芳香性、 酸碱性、互变异构、光谱性质等内容,这类题型涉及的内容广泛,主 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通过本题型 的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4
辛烷等。再如苯和甲苯,甲基的引入降低了分子的对称性不利于有序 排列,甲苯的熔点(-95℃)比苯(5.5℃)要低 100.5℃ 在烯烃的顺反异构体中,反式异构体的熔点高于顺式异构体。在 苯的邻、间、对二元取代异构体中,对位异构体的熔点最高。 2.沸点 化合物的沸点是指化合物从液态变为气态时的温度。沸点的高低 取决于液体分子间引力的大小,而分子间的引力大小受分子的偶极矩、 极化度、氢键等因素的影响。物质在液态和气态时,分子的排列是混 乱无序的,要有液态变为气态,就要克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直 链烷烃、直链饱和一元醇、直链饱和一元醛以及直链饱和一元羧酸等, 它们的沸点都是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这是因为对同 类化合物而言,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相同,但分子量增大,分子 间的色散力增强,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 对于有支链的化合物而言,同系物的支链越多,分子间的接触面 积越小,分子间力减小,因而沸点降低。 对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来说,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不同,对 沸点的影响也就不同。如相同碳数的醇、羧酸、醚、烃的沸点的变化 规律是羧酸>醇>醚>烃, 这是因为羧酸分子之间的氢键、 偶极作用最强, 分子间作用力最大,沸点最高;而烃没有氢键等的作用,分子间引力 最小,沸点最低。 对顺反异构体,一般顺式异构体的沸点高于反式。 对于各类有机化合物来说,其沸点的高低,有一定的规律性。烷 烃、烯烃、炔烃和醚,分子间没有氢键,偶极矩很小或为零,与其它 表 1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偶极矩 分子间 分子量 μ/D* 有无氢键 72 0 无 70 0.30 无 68 0.85 无 74 1.16 无 72 2.72 无 72 2.8 无 75 3.70 无 69 4.05 无 74 1.66 有 74 1.68 有

大学有机化学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

大学有机化学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
感谢您的观看
01
绿色合成
发展绿色合成方法,减少不饱和脂肪烃 合成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02
03
循环经济
通过循环利用不饱和脂肪烃,实现资 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降低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
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不饱和脂肪烃的研究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跨学科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不饱和脂肪烃 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烯烃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碳碳双键,可以发生 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炔烃
01
炔烃的通式为CnH2n-2,其中含有两个碳碳三键。
02
炔烃的稳定性比烯烃更低,因为碳碳三键更容易受到亲电攻 击。
03
炔烃的化学性质与烯烃相似,但三键的反应活性更高,可以 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共轭二烯烃
01
02
03
烯烃的合成与转化
烷烃的热裂
在加热条件下,烷烃可以发生热裂反 应,生成烯烃和氢气。
醇的脱水
在酸催化下,醇可以发生脱水反应, 生成烯烃和水。
烯烃的合成与转化
• 炔烃的还原:通过还原炔烃的碳碳三键, 可以得到相应的烯烃。
烯烃的合成与转化
加氢反应
烯烃可以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氢反应,生 成相应的烷烃。
烯烃的1,2-加成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 下,两个烯烃分子可以发生1,2-加成反 应,生成共轭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的转化
04 不饱和脂肪烃在工业和生 活中的应用
工业应用
01 02
塑料和合成橡胶生产
不饱和脂肪烃,如乙烯和丙烯,是塑料和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它们通 过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材料、汽车部件 等领域。

有机化学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

H
HO
CHO
C H2O H
R
H
HO
CHO
C H2O H
结论:当最小基团处于竖键位置时,其余三个基 团从大到小的顺序若为顺时针,其构型为R;反 之,构型为S。
判断基团大小的依据是我们已经熟悉的顺 序规则
OH
COOH
COOH
COOH
CH HOOC CH3
(S)-
CH
CH3
OH
(S)-
C H
HO CH3 (R)-
Cl
Cl
H
H
-
H
(二) 判别手性分子的依据
A.有对称面、对称中心、交替对称轴的分子均可 与其镜象重叠,是非手性分子;反之,为手性分子。
至于对称轴并不能作为分子是否具有手性的判据。
B.大多数非手性分子都有对称轴或对称中心, 只有交替对称轴而无对称面或对称中心的化合物是 少数。
∴既无对称面也没有对称中心的,一般 判定为是手性分子。
如果在两个棱镜之间放一个盛液管,里面装 入两种不同的物质。

丙酸
α


乳酸
结论: 物质有两类:
(1)旋光性物质——能使偏振光振动面旋转的性质, 叫做旋光性;具有旋光性的物质,叫做旋光性物质。
(2)非旋光性物质——不具有旋光性的物质,叫做 非旋光性物质。
旋光性物质使偏振光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
以“α”表示。
COOH
H CH3CH2 COOH
CH3
COOH H CH2CH3
CH3
CH3 H COOH
CH2CH3
S
S
S
S
试判断下列Fischer投影式中与(s)-2-甲基丁酸成对 映关系的有哪几个?

有机化学实验-反应与制备

有机化学实验-反应与制备

76%64% 第三章 反应与制备一、 氧化反应与应用1、氧化反应化学反应中,凡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Oxidation Reaction)。

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表现为分子中氢原子的减少或氧原子的增加。

在有机合成中,氧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单元反应,通过氧化反应,可以制取许多含氧化合物,例如醇、醛、酮、酸、酚、醌以及环氧化物等,应用十分广泛。

工业上常以廉价的空气或纯氧作氧化剂,但由于其氧化能力较弱,一般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氧化反应;实验室中常用的氧化剂有KMnO 4、Na 2Cr 2O 7、HNO 3等。

这些氧化剂氧化能力强,可以氧化多种基团,属于通用型氧化剂。

以KMnO 4作氧化剂,在不同的介质中,反应结果一样。

KMnO 4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进行氧化时,锰原子的价态由+7下降为+4,生成二氧化锰,它不溶于水而被沉淀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平均1mol 高锰酸根释放出1.5mol 原子氧:2KMnO 4 + H 2O 2MnO 2↓+ 2KOH + 3[O]在强酸性介质中,锰原子的价态则由+7降至+2,形成二价锰盐,平均1mol 高锰酸根释放出2.5mol 原子氧:2KMnO 4 + 3H 2SO 4 2MnSO 4↓+ 2K 2SO 4 + 3H 2O + 5[O]例如,在碱性条件下,如果将1mol 乙苯氧化为苯甲酸,则需要4molKMnO 4:相对来说,KMnO 4在中性介质中的氧化反应要温和一些,适合于由烯烃制备邻二醇:CH 3(CH 2)7CH=CH(CH 2)7COOH CH 3(CH 2)7CH ─CH(CH 2)7COOH在碱性介质中,KMnO 4可以将伯醇或醛氧化为相应的酸,也可以用来氧化芳烃上的侧链。

CH 3CHCH 2OH CH 3CHCOOHCH 2CH 3 COOH + 6[O] + CO 2 + 2H 2O KMnO 4,H 2O 0~10℃ OH OH KMnO 4,OH - CH 3 CH 3 COCH 3 CH 3 COOH COOH KMnO 4,OH -KMnO 4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反应常在25%以上的H 2SO 4溶液中进行。

有机化学理化性质

有机化学理化性质
O2NCH2COOH FCH2COOH ClCH2COOH BrCH2COOH ICH2COOH
pKa 1.23
2.66
2.86
2.90
3.16
-I效应 ,酸性 。 效应↑,酸性↑。 效应
Cl3CCOOH
pKa 0.65
Cl2CHCOOH
1.29
ClCH2COOH2.66Leabharlann CH3COOH4.76
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
基本概念与理化性质
化学化工学院
基本概念与理化性质比较
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内容广泛, 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内容广泛,很难规定一个确切 的范围。这里所说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指有机化学的结构理 的范围。这里所说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指有机化学的结构理 论及理化性能方面的问题, 论及理化性能方面的问题,如: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共价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键的基本属性、电子理论中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概念、 键的基本属性、电子理论中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概念、 分子的手性、酸碱性、芳香性、稳定性、反应活性等 分子的手性、酸碱性、芳香性、稳定性、反应活性等。 这类试题的形式也很灵活, 选择、填空、 这类试题的形式也很灵活,有选择、填空、回答问 计算等 题、计算等。
其中直链烃基< 个碳原子 支链烃基< 个碳原子的一般都 个碳原子, 其中直链烃基<4个碳原子,支链烃基<5个碳原子的一般都 溶于水,且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溶于水,且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能与水形成氢键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水; 与水形成氢键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水; 如:单官能团的醇、醛、酮、胺等化合物。 单官能团的醇、 胺等化合物。
一、有关物理性质的问题 物理性质的问题
1、沸点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沸点与分子间的引力有关:分子间引力越大,沸点越高。 沸点与分子间的引力有关:分子间引力越大,沸点越高。 分子间的引力有关 分子间引力与分子量、偶极矩、范德华力、氢键的大小 分子间引力与分子量、偶极矩、范德华力、 等相关。 等相关。 同种类化合物中,相对质量增加,沸点升高; 同种类化合物中,相对质量增加,沸点升高; 同系物中,直链化合物沸点高于支链化合物,支链越多, 同系物中,直链化合物沸点高于支链化合物,支链越多, 沸点越低。伯异构体>仲异构体>叔异构体。 沸点越低。伯异构体>仲异构体>叔异构体。

高中有机物性质总结

高中有机物性质总结

高中有机物性质总结
首先,我们来讨论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有机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因此它们在
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但是,一些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极性官能团,使得它们能够与水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此外,有机物的沸点和熔点通常较低,这也是由于它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所致。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能够形成多种共价键和官能团。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燃烧、氧化还原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等。

其中,燃烧是有机物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有机物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化学变化。

而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则是有机化合物中双键和三键的典型反应,它们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加成或消去的化学反应。

除了上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外,有机物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例如,有
机物的异构体现象十分普遍,同一种分子式的有机物可能存在多种结构异构体,这是由于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的不同所致。

此外,有机物还具有手性,即存在左右手对映体的现象,这对于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有机物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不仅在化学
实验和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也为我们理解生命和探索宇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大家能够对高中有机物的性质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

第三章磺化反应

第三章磺化反应
其他物理性质(wùlǐ xìngzhì)也有变化。 过量硫酸或发烟硫酸硫化法的应用很广。在操作上,为防
止生成的二磺酸过多,一般采用向被磺化物中缓慢加入磺 化剂的方法。
精品资料
3.2 磺化方法(fāngfǎ)
二、三氧化硫(sān yǎnɡ huà liú)磺化 法
三氧化硫(sān yǎnɡ huà liú)活性大, 反应能力强,且不生成水,不需大大地 过量,加入量接近理论量即可进行磺化 反应。
温度除对反应速度有影响外,还会影响 磺酸基的引入位置。
精品资料
3.1 磺化反应(fǎnyìng)的基本 原理
精品资料
3.1 磺化反应(fǎnyìng)的基 本原理
萘磺化时,温度对磺化产物的比例(bǐlì)亦有影响
由表可见,低温有利于磺酸基进入α位,高温则有利于磺酸基进入β位
精品资料
3.1 磺化反应(fǎnyìng)的基 本原理
化法和氧磺化法。 烷烃的氯磺化和氧磺化就是在氯或氧的作用下,
二氧化硫与烷烃化合的反应,二者均为自由基的 链式反应。 氯磺化的反应式为
精品资料
3.1 磺化反应(fǎnyìng)的基本 原理
烷烃的氧磺化也是在紫外光照射下激发(jīfā)的自 由基反应。如
生成的过氧化烷基磺酸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 烷基磺酸。
精品资料
➢其它(qítā)磺化剂
氨基磺酸(H2NSO3H)作为磺化剂主要用 于醇的硫酸化,是一种稳定的不吸湿的固体。一 般(yībān)在高温无水介质中使用。
二氧化硫加氯气或加臭氧的混合物可用作烷烃的磺 化,在紫外光下进行磺氯化或磺氧化。
亚硫酸氢盐可以用于与某些烯烃化合物发生加 成磺化。
精品资料
其他强磺化剂磺化时。或者浓度和温度 较高时,极易生成砜等副产物。加入醋 酸可抑制(yìzhì)砜的生成,硫酸钠和苯磺 酸钠也有同样作用。在羟基蒽醌的磺化 中往往加入硼酸,使其与游离酚的羟基 反应形成硼酸酯.以阻止氧化副反应的 发生。

第三章_金属有机反应..

第三章_金属有机反应..

H2O
R OH
Grignard 作为碱
R MgX +
H OH H OR'
O H OCR'
H NR'(H)2
H C CR'
RH+
MgX(OH) MgX(OR')
O MgX(OCR')
XMg NR'(H)2
XMg C CR'
化合物 (CH3)3CH CH3CH2H
CH3H
炔基Grignard试剂
F.和共轭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 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可发生1,2或1,4加成
4 3 21
-CH=C-C=O +RMgX
1,2加成
R -CH=C-C-OMgX
H3+O
R -CH=C-C-OH
例如:
1,4加成 RCH-C=C-OMgX
RCH-C=C-OH
O
CH3CH=CH-C H +
2. 通过金属-卤素交换制备(锂-卤交换)
RLi + R’X → R’Li + RX 例: RX + C4H9Li → C4H10 + RLi
通过金属-卤素交换是制备有机锂试剂的 另一重要方法。该法主要用于1-烯基锂 或芳基锂的制备。此类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朝着生成更稳定的有机锂化合物,即金属 连接到电负性更大的碳上。
3.苯基锂进行亲核反应时,有一定的选择性, 而作为一个强碱,它可以用于苯炔机理的反 应。例如:
OCH3
OCH3
F
+ LiC6H5
H
F + C6H6
Li
OCH3 F -LiF H
OCH3

第3章 有机化合物反应活性及性质比较

第3章 有机化合物反应活性及性质比较

1、比较下列碳负离子的稳定性。
A. CH3 C. CH3CHCH3
B. CH3CH2 D. (CH3)3C
A>B > C > D(供电子效应使碳负离子不稳定)
2、比较下列碳负离子的稳定性。
A. C(NO2)3 C. CH(CHO)2
B. CH(NO2)2 D. CH2NO2
A>B > C > D(吸电子效应使碳负离子稳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反应活 性及性质比较
主要检测内容:
◆ 物理性质 ◆ 反应活性中间体 ◆ 酸碱性 ◆ 芳香性 ◆ 反应活性 ◆ 互变异构 ◆ 光谱性质 ◆ 立体异构
一、物理性质
1、熔点
熔点增高的因素:
◆ 分子量增大; ◆ 分子极性增强; ◆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偶及作用等)增大; ◆ 分子对称性高; ◆ 反式烯烃高于顺式烯烃。
3、偶极矩
µ = q ×d
影响偶极矩的因素:
◆ 原子的电负性大小; ◆ 分子的对称性。
1、比较丙烷、丙烯、丙炔分子中C-H键偶极矩的 大小。
A . C H 3 C H 2 C H 3 B . C H 3 C H = C H 2 C . C H 3 C C H
C > B > A(电负性sp>sp2>sp3)
A. H3C HOOC
COOH
HOOC B.
COOH
Cl
COOH Cl
C. H3C H3C
COOH H
H3C N D.
OCH3
OH
OH
A.
B.
C.
D.
OH
D > C > B > A(氢键、极性)
3、下列化合物哪一个熔点最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OCH3 H3CO


稳定性:Ⅱ>Ⅰ序。
A . C H 2C H =C H 2 C . C H 3C H C H =C H 2
B . C H 2=C H C H C H =C H 2 D . C H 2C H 2C H =C H 2
B>C > A > D(p-Π、σ-p共轭)

.
2、碳正离子
影响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因素:正电荷的分散程度
◆ 电子效应:分散正电荷的电子效应利于碳正离子的稳定; ◆ 空间效应:碳正离子越接近于理想的平面构型越稳定性。 ◆ 杂原子/芳香性:杂原子p-Π共轭较之于芳香性碳正离子的稳定。
.
2、下列化合物偶极矩大小排列顺序是( )。
A. C 2H 5C l
B. C H 2=C H C l
C . C 6H 5C l
D . C C l2=C C l2
A>B>C>D (B、C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相反;
D为对称分子,µ=0)
.
3、下列化合物偶极矩大小排列顺序是( )。
CH3
A.
Cl
CH3
B. Cl
N O 2
B > D > C > A(氢键)
.
4、将下列化合物沸点由高到低排序。
A. C H 3(C H 2)4C H 3
B. (C H 3)2C H (C H 2)2C H 3
C .C H 3C H 2C (C H 3)3 D .
D > A > B > C(分子间作用力)
.
5、比较(Z)-1,2-二氯乙烯和(E)-1,2-二氯乙 烯沸点的高低排序。
1、自由基
影响自由基稳定性的因素:
◆ 诱导效应:吸电子作用使稳定性下降; ◆ 共轭效应:共轭效应增加稳定性;
烷基数目增加,稳定性增加; ◆ 空间因素:空间位阻增加稳定性。
.
C(CH3)3
(H3C)3C
O
C(CH3)3
较大的空间效应使该游离基不易受到进攻而稳定
O
O
C
H3CO
OCH3 C
OCH3 OCH3
.
2、将下列化合物沸点由低到高排序。
A. CH3CH2CH2CH3
C. CH2CH2CH2 OH OH
B. CH3CH2CH2OH
OH D. CH2CHCH2
OH OH
A < B < C < D(氢键)
.
3、将下列化合物沸点由高到低排序。
O H A .
O H B .
N O 2
O H
O H
C .
D . N O 2
C>B>A (矢量法则)
.
CH3 C.
Cl
4、标出下列化合物偶极矩的方向。
A.
O
D.
B.
N H
E.
NH2
C.
CH2 F.
.
5、将下列化合物偶极矩的大小排列成序。
NO2 A.
Cl B.
A>C>B
.
NO2 C.
Cl
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偶极矩最小?
A.
B.
C.
D.
D
.
7、比较下列化合物偶极矩的大小。
第3章 有机化合物 反应活性及性质比较
.
主要检测内容:
◆ 物理性质 ◆ 反应活性中间体 ◆ 酸碱性 ◆ 芳香性 ◆ 反应活性 ◆ 互变异构 ◆ 光谱性质 ◆ 立体异构
.
一、物理性质
1、熔点
熔点增高的因素:
◆ 分子量增大; ◆ 分子极性增强; ◆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偶及作用等)增大; ◆ 分子对称性高; ◆ 反式烯烃高于顺式烯烃。
OCH3
OH
OH
A.
B.
C.
D.
OH
D > C > B > A(氢键、极性)
.
3、下列化合物哪一个熔点最低?
O H A.
O H
O H
O H
O C H 3
B.
C .
O H D .
H O O H
O C H 3
D
.
4、下列化合物哪一个熔点最高?
A. CH3CONH2
B. CH3COOH
C.+NH3CH2COO- D.CH3CHO
.
3、偶极矩
µ = q ×d 影响偶极矩的因素:
◆ 原子的电负性大小; ◆ 分子的对称性。
.
1、比较丙烷、丙烯、丙炔分子中C-H键偶极矩的 大小。
A . C H 3 C H 2 C H 3 B . C H 3 C H = C H 2 C . C H 3 C C H
C > B > A(电负性sp>sp2>sp3)
.
2、比较下列自由基的稳定性。
A.
C
B.
H
C.
CH3
D.
A>D > C > B(p-Π、σ-p共轭)
.
3、在卡宾与烯烃的加成反应中,三线态卡宾比 单线态卡宾立体选择性差的原因是( )。
A.三线态能量高,易发生副反应 B.三线态能量低,不易发生副反应 C.三线态易变化为单线态 D.三线态的双游离基分步进行反应
A.
O S
O
B. O S S O
C. (CH3)2S
D. (CH3)2S O
A >D>C>B
.
4、溶解度 “相似相溶”
例,在水中的溶解度:
① 叔丁醇 > 异丁醇 > 正丁醇 ② 正丙醇 > 丙醛 > 甲乙醚 > 正丁烷 ③ 乙酸 > 正丁醇 > 正丁胺 > 三甲胺 ④ 四氢呋喃 > 乙醚
.
二、反应活性中间体
A . H H C l C l
B . H C l C l H
A > B (偶极矩)
.
6、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
A. C H 3C H 2C O N H 2 C . C H 3C H 2C H 2O H
B. C H 3C H 2C O O H D . C H 3C H 2C H O
A (分子间氢键)
A. 对称性好 C. 分子量大
B. 形成氢键 D. 生成内盐
D
.
2、沸点
沸点增高的因素:分子间引力
◆ 分子量增大; ◆ 偶极矩增强; ◆ 范德华力增大; ◆ 氢键的形成; ◆ 一般顺式烯烃高于反式烯烃。
.
1、比较下列化合物沸点的高低。 A.2-甲基庚烷 B. 庚烷 B.C. 2-甲基己烷 D. 2,3-二甲基戊烷 A > B > C > D(分子量、支链)
.
1、将下列化合物按熔点高低排序:
A . C H 3 C H 2 C H 2 C H 3 C . C (C H 3 )4
B . (C H 3 )2 C H C H 3 D . C H 3 C H 2 C H 2 C H 2 C H 3
C > D > A > B(对称性、分子量)
.
2、将下列化合物按熔点高低排序:
C(内盐)
.
5、将下列化合物熔点由高到低排序:
A . C H 3C H 2C O O H C .H O O C C O O H
B . C H 3C H 2C H 2C O O H C O O H
D . H O O C
D > C > B > A(极性)
.
6、对氨基苯磺酸的熔点高达228℃,是由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