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_优质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大书法家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庄子曰:“人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荀子曰:?
劝学
劝 学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们要
劝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勉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正面设喻
➢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
➢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的?
用了一系列比喻,比喻论证
跂而望
不如登高
学习的
作用 登高而招
见者远
善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假 于
弥 补 假 舆马
物 致千里
不足
假 舟楫
绝江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焉
语气词,啊
且焉置土石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劝 学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
➢ 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青出于蓝
学 习 的 意 义
提高自己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改变自己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 乎己,则 知明而行 无过矣
金就砺则利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 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 词式结构”的格式。
例: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鸿门宴》
对比 专一
文言重要知识点补充
“定语后置句”略解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 “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 “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 “者”字煞尾,格式“中心词+而+定语+者”。
有( yòu ) 槁暴(gǎopù)
参省( cānxǐng) 臾( yú )
楫( jí ) 跬( kuǐ ) 锲( qiè ) 蟮( shàn )
生( xìng ) 骐骥(qí jì) 镂( lòu ) 螯( áo)
舆( yú )
砺( lì ) 跂( qì) 蛟( jiāo) 驽( nú ) 跪( guì)
荀子: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 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 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 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三、结构助词:不译(或师焉,或否焉)
四、形容词、副词词尾:然(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五、兼词:于之(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思考:第4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的方法、态度
➢思考:第4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
方法的?
学 习
积累
的
方 法
坚持
、
态 度
专一
4个比喻 4个比喻 2个比喻
比喻论证 正反论证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
翻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译
Hale Waihona Puke 翻译原则:信、达、雅指 导
翻译具体方法:留、删、 补、换、调、变
劝 学
重点句子讲解: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含义: ①: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
②:对学习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 能停止。
疑问代词,哪里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代词,代 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这件事
归纳“焉”的用法
一、代词:1、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什么
且焉置土石?杀鸡焉用牛刀
2、第三人称:他(们)、它(们)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语气助词:1、陈述语气:了、啊、呢
于是余有叹焉。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反诘语气:呢(万钟于我何加焉)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方法 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积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对比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坚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对比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 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 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 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 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 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 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 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识,发展才能,培养
学 高尚的品德。“劝” 习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
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 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劝 学
(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 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 他荀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 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 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 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其 学问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比如 《劝学》、在《富国》《王霸》篇中,纵横于古今,引述历代兴亡 鉴辙。而《天论》篇,则探微扶隐,极宇宙之玄奥,昌言“天道有 常”之旨。文章气势雄浑, 总结了治学经验,为后世传诵宗法为 诸子所不及。后人称其文“学分之足,了数大儒”(《艺概•文 概》)可谓中的之论。
关于出处——《荀子》
荀况一生著述甚多,后人编成《荀子》,其中大部 分是荀况的文章,其余为其门人所做。较之《论语》、 《孟子》,《荀子》已成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 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共 20 卷,收文章
32 篇,其中《劝学》是 第一 篇节选。
劝 学
正音
中( zhòng) 輮( róu)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庄子曰:“人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荀子曰:?
劝学
劝 学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们要
劝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勉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正面设喻
➢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
➢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的?
用了一系列比喻,比喻论证
跂而望
不如登高
学习的
作用 登高而招
见者远
善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假 于
弥 补 假 舆马
物 致千里
不足
假 舟楫
绝江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焉
语气词,啊
且焉置土石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劝 学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
➢ 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青出于蓝
学 习 的 意 义
提高自己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改变自己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 乎己,则 知明而行 无过矣
金就砺则利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 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 词式结构”的格式。
例: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鸿门宴》
对比 专一
文言重要知识点补充
“定语后置句”略解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 “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 “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 “者”字煞尾,格式“中心词+而+定语+者”。
有( yòu ) 槁暴(gǎopù)
参省( cānxǐng) 臾( yú )
楫( jí ) 跬( kuǐ ) 锲( qiè ) 蟮( shàn )
生( xìng ) 骐骥(qí jì) 镂( lòu ) 螯( áo)
舆( yú )
砺( lì ) 跂( qì) 蛟( jiāo) 驽( nú ) 跪( guì)
荀子: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 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 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 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三、结构助词:不译(或师焉,或否焉)
四、形容词、副词词尾:然(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五、兼词:于之(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思考:第4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的方法、态度
➢思考:第4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
方法的?
学 习
积累
的
方 法
坚持
、
态 度
专一
4个比喻 4个比喻 2个比喻
比喻论证 正反论证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
翻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译
Hale Waihona Puke 翻译原则:信、达、雅指 导
翻译具体方法:留、删、 补、换、调、变
劝 学
重点句子讲解: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含义: ①: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
②:对学习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 能停止。
疑问代词,哪里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代词,代 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这件事
归纳“焉”的用法
一、代词:1、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什么
且焉置土石?杀鸡焉用牛刀
2、第三人称:他(们)、它(们)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语气助词:1、陈述语气:了、啊、呢
于是余有叹焉。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反诘语气:呢(万钟于我何加焉)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方法 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积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对比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坚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对比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 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 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 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 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 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 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 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识,发展才能,培养
学 高尚的品德。“劝” 习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
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 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劝 学
(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 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 他荀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 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 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 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其 学问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比如 《劝学》、在《富国》《王霸》篇中,纵横于古今,引述历代兴亡 鉴辙。而《天论》篇,则探微扶隐,极宇宙之玄奥,昌言“天道有 常”之旨。文章气势雄浑, 总结了治学经验,为后世传诵宗法为 诸子所不及。后人称其文“学分之足,了数大儒”(《艺概•文 概》)可谓中的之论。
关于出处——《荀子》
荀况一生著述甚多,后人编成《荀子》,其中大部 分是荀况的文章,其余为其门人所做。较之《论语》、 《孟子》,《荀子》已成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 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共 20 卷,收文章
32 篇,其中《劝学》是 第一 篇节选。
劝 学
正音
中( zhòng) 輮( ró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