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要知识点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5.蜡烛熔化、易拉罐变形、纸被撕成碎片、热胀冷缩、铁丝弯曲、水蒸发、水的流淌等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等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米、蛋糕、饼干……根茎类: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状。

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眼睛看:产生气泡,耳朵听:有“嗤嗤”声,用手摸:杯子外壁有点凉。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一、综述欢迎来到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学习之旅!这一单元我们将探索一个个神奇的自然科学现象,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会接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点,它们就像一把把宝藏的钥匙,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到宇宙的大奥秘,我们都能找到科学的足迹。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踏上这段充满惊喜和发现的科学之旅吧!1. 介绍科学第二单元的主题和重要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探索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奇妙现象。

这个主题看似平常,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重要哦!不论是身边的小事物,还是大自然的神奇现象,都离不开科学的解释。

这个单元会带我们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秘密,让我们明白一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的原理。

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这些奇妙的现象不仅让我们的童年充满好奇,也是我们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还能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奇妙时刻。

所以这个单元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成长。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探索生活中的奥秘吧!2. 阐述知识点总结梳理的目的和意义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梳理,说到学习我们都知道很重要。

但是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知识点总结梳理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这门课程中的知识点。

这样做的话,我们不仅能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还能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样的总结梳理,就像是给我们的大脑建了一座知识的桥梁,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帮我们编织一个知识网,把分散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整体的脉络。

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更有条理地学习科学知识啦!这对我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你们说对吧?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习之后,我们可以更有自信、更有把握地去应对科学课程的各种挑战。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放大镜的特点与作用:放大镜是凸透镜,中间较厚、边缘薄、透明,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放大镜在生活生产中有诸多应用,比如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细节。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昆虫的身体构造在放大镜下呈现出奇特的形态,例如蜻蜓、苍蝇的眼睛是复眼;昆虫的触角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等。

晶体的概念与特征: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这类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早期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微观世界。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后来又出现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到了细胞。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的分类: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化学变化是指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的现象与判断:化学变化通常伴随各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例如,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1、我们身边的物质构成的。

3、我们身边的书、本子、桌子、电灯、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4、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

1、混合沙子和豆子的实验,两种物质基本没变,属物理变化。

2、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3、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先是由固体的糖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7、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8、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

1、在咀嚼米饭时,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麦芽糖。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生成的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3、制作神秘信件时,调制淀粉液要用热水,因为淀粉不溶于冷水。

4、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用手指把滴管橡皮囊中的空气排干净;②放入液体中,松开橡皮囊;③从容器中拿出滴管,把液体滴入要实验的材料中,注意滴管不能碰到实验材料。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碳,反应后留下的液体是醋酸钠。

2、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是1:3。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调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

(1)明确调查任务(2)制定调查方案(3)开始调查3、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4、找一张校园平面图,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校园分成几个小区域。

分小组调查每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

5.调查方法(1)观察花坛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统计他们的数量,记下他们的名称。

(2)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拍照片。

(3)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

6、成果形式:在校园平面分布图上标注出观察到的动植物。

7、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注意事项:(1)不要伤害生物,不破坏生物环境,小组成员要团结,注意自己的安全!(2)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3)遇到小鸟从校园里飞到校园外,我们也应该记录下来。

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对不知名的小动物,我们应该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说明是在哪儿找到的。

2、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1)二歧分类法: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校园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2)植物按照“茎”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草质茎和木质茎。

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

木质茎: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生物的名称太长,直接写在校园生物分布图上写不下,可以用编号的方法来做,也可以将我们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边,用箭头指出它所在的位置。

3、校园中的花坛、草坪、池塘等区域生物种类较多,橡胶操场、水泥路面、教室等区域生物种类较少。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整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 生物的遗传现象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动物和植物都有遗传现象。

3、有关遗传的谚语或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外甥多像舅虎父无犬子4、人的很多特征是可遗传的,比如头发、单双眼皮、肤色等。

5、一般认为,(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但后天的教育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不可或缺。

6、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答:我会从种子的形状、种子的颜色、豆荚的颜色、花的位置、茎的高度、种皮的颜色等方面进行研究。

2、生物的变异现象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4、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龙生九种,种种不同九狗出一獒黄鼠狼生鼠辈,一辈不如一辈5、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6、三叶草的变异状态是(四叶草)。

四叶草是(爱)、(健康)、(名誉)、(财富)的象征。

7、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1、遗传与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个特征,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异;因为遗传,亲代的特征在后代中保持着相对稳定,因为变异,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各个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差异。

2、(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做了研究“豌豆花颜色”的实验,发现了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他发现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

通过进一步观察,他还发现这些豌豆的后代形态特征大多和它们的上代相似。

当他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发现豌豆花的颜色始终是同一的;但当他用两种不同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在第一代中,所有用紫花和白花配种的豌豆花都是紫色的,而在第二代中,既有紫色花,又有白色花。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

(2)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

(3)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

2.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二、知识梳理
1.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

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

2.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3.科学家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推断各个年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

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古代生物,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4.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5.猛犸象又名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

6.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借助化石研究古代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三、实验解析
1/ 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2、有关遗传的谚语或俗语如: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③虎父无犬子④天下乌鸦一般黑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⑥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3、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可以从这些方面研究:(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和高度)、(叶的形状和生长方式)、(花的颜色)、(果实的颜色和形状)、(种子的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来研究.4、猫妈妈是黄色的.它生了5只小猫.其中2只是黄色的.2只是黑色的.1只是橘红色的.推测小猫的爸爸(可能身上有黑色和橘红色的花纹).推测的依据是: 2只黄色的小猫和猫妈妈的颜色相似;另外3只小猫应该是遗传了猫爸爸的特征.5、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做了研究豌豆花颜色的实验.发现了遗传和变异的规律.6、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上的各部分如何生长.7、人的智力和遗传有关吗?(人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遗传决定.智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8、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9、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①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②龙生九种.种种不同③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④一颗之果.有苦有甜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⑥一母之子.有愚有贤10、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11、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1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13、三叶草的变异状态是四叶草.四叶草一直是欧洲人心目中的幸运的象征.它包含了人生想要的四样东西:爱、健康、名誉、财富.4、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如: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播种出新苗.不可遗传的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15、生物的变异不仅来自父母的结合.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16、变异可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与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17、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2月.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8、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19、“丰田十号”的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suì)大粒饱的.这是遗传.20、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21、人工变异的方法有:用X射线照射种子;太空环境.22、美国一牧民利用自己羊群中的一只腿短背长的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了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其中包含的道理是(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这位牧民又利用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23、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答:新型草莓个儿大、营养价值高;但保鲜时间短.不易储存.使用生长激素的奶牛.产奶量高;但含有生长激素的牛奶.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有一些小麦品种在高水肥的条件下产量很高.但由于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风一来.就会大片大片地倒伏.既影响产量.又不容易收割.总之.只有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4、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也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25、动物亲代的相似点包括外形、毛色、花纹、神态及食物、生活习性等.26、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三叶草长出四片叶子都是变异现象.27、变异现象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如: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 27、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车祸导致的残疾.28、孟德尔发现豌豆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他还发现这些豌豆的后代形态特征大都和它们的上代相似.29、孟德尔的研究结论不能圆满的解释诸如有些动物其父母的皮毛都是褐色的.但它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30、生物除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自身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31、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32、父母双方是高个的.但所生子女不一定是高个的. 33、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34、人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比如头发、单双眼、肤色.35、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与祖先一样.36、谈谈你对生物遗传及变异现象的解释?答: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人们把这些亲代与后代之间的相似现象叫做遗传;把亲代与后代之间存在着的某些差异甚至差异很明显的现象叫做变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因为遗传.亲代的特征在后代中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因为变异.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各个个体之间性状上又存在着差异.37、简述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并试着对他的实验做出解释?答:孟德尔通过实验发现在自然状态下.不同的豌豆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些豌豆的后代形态特征大多和它们的上代相似.当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发现豌豆花得颜色始终是同一的;但用两种不同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在第一代中的所有用紫花和白花配种的豌豆花都是紫色的.而在第二代中.既有紫色花.又有白色花.。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10.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末状。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液体,刺鼻酸味。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书、橡皮、桌子,包括人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7.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28.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29.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
30.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混合物。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
8.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被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9.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类别
食物名称
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面包、馒头、山药、南瓜、香蕉、胡萝卜(含较少)、米饭、碗豆、绿豆、红豆、莲藕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练习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知识点:各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条件。

2.在地球的矿产资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以不同形式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能源,地球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不同形式的能源, 、和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4.四个部分组成。

要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以及分析的过程构成调查报告的。

报告的末尾是对主体部分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即。

,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从传统的捕捞、交通运输等扩展到工业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医药、科学文化、生活娱乐等诸多领域。

6.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生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变化才形成的,7.有些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非常缓慢,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石等。

那些能够通过自然过程以一定的速度再生,如生物资源、风力资源、水力资源等。

对资源进行再利用是我们缓解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

主要方式。

练习题:1.下列事物在使用时,用的是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燃油汽车B.风力发电机C.燃气灶2.连线题。

(将资源与其所属的类别连起来)石油水能煤炭可再生资源铜矿石潮汐能不可再生资源核能地热能森林3.现在,很多乡村道路上都安装了风光互补路灯(如图所示),该路灯巧妙地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合二为一,利用太阳光强时风速小,太阳光弱时风速大的自然特点,使风能、太阳能互补发电,节约能源。

(1)风能属于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2)风光互补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照明时,其能量转化过程是( )。

A.太阳能→电能→光能B.太阳能→热能→光能C.太阳能→光能→电能4. 材料分析题。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能源的广泛使用。

但化石料能源也正在迅速枯竭,同时使用这些常规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和开发清洁的新能源。

2023春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

2023春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

2.1地球,人类的宝藏1.地球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提供了哪些资源?答:a.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氧气,碳水化合物,森林、河流、海洋、植被,各种动物,借以发电的磁场,各种矿藏,风力,雨水,四季交替,使人类借以繁衍生息b.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2.自然资源有哪些呢?答:a.洗漱时的水就是一种自然资源b.做饭的天然气也是一种自然资源c.鸡蛋,牛奶,面包都来自生物资源d.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e.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f.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3.人类是怎么利用自然资源的?答:一种:满足基本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

第二种:满足无限的贪婪和欲望。

第一种是保护性建设性的,第二种则是破坏性毁灭性的。

人类终有一天会因为意识到这一点而开始限制GDP的盲目增长。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能源,地球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不同形式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4.煤炭,石油,天然气介绍:答: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5.调查报告该怎么写呢?答: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论四个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要简单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等,让大家对调查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以及分析的过程构成调查报告的主体。

六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物质变化
1.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物质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3.物理变化:只改变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米饭咀嚼一段时间会变甜的原因:米饭里含有淀粉,唾液里含有淀粉酶,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所以变甜了(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5.鉴别食物中含有淀粉:因为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蓝色的新物质,所以在食物中滴一滴碘酒,如果变蓝,就说明这食物中含有淀粉。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能听见吱吱的声音,产生大量的气体,用手触摸烧杯感到比原来凉一些。

7.二氧化碳的特点:能灭火、比空气重。

8.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
9.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和水有关。

1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使铁与空气、水隔开。

例如:涂油漆、电镀、喷蜡。

1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现象: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铜)附着,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逐渐变浅。

1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14.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物理变化:把木材作成椅子等家具、泡茶、制作橙汁饮料等。

②哪些行为属于化学变化:吃食物、生产水泥、放烟花等。

15.蜡烛融化(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化学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要知识点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5.蜡烛熔化、易拉罐变形、纸被撕成碎片、热胀冷缩、铁丝弯曲、水蒸发、水的流淌等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状。

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眼睛看:产生气泡,耳朵听:有“嗤嗤”声,用手摸:杯子外壁有点凉。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原题目: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

原题目: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

原题目: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
知识点1:天气的变化和测量
- 天气的变化:天气可以随时间变化,包括晴、阴、雨、雪等。

- 测量天气: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风向标和风速计测量
风向和风速,用雨量计测量降雨量。

知识点2:水的三态和状态变化
- 水的三态:水可以存在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 状态变化:水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通过
加热和降温。

知识点3:观察和描述物体
- 观察物体:要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属性,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 描述物体: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和属性,使用恰当的形
容词和词语。

知识点4:日常生活中的物体
- 物体的用途: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物体,它们有各种不
同的用途,如生活用品、食品、交通工具等。

- 物体的材质:物体可以由不同的材质制成,如金属、木材、
塑料等。

知识点5:研究科学的方法
- 观察: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属性,收集信息。

-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 总结:总结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

以上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每课重点知识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每课重点知识

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5 多样的栖息地知识清单必背1.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

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

2.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3.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4.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

5.大熊猫生活及饮食习惯:不惧寒湿,从不冬眠,嗜爱饮水,几乎全靠吃竹子为生,每天的进食时间超过12小时。

活动手册参考一、下面是关于四姑娘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夹金山的相关描述,二、分类整理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完成下表。

三、归纳概括三个地区的相同之处,分析这些地区成为大熊猫保护区的原因。

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类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等,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6 有趣的食物链知识清单必背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

2.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了食物网。

3.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4.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5.分解者又称“还原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等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盐、二氧化碳等,返还到无机环境,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物质分解成生物能够利用的小分子。

6.如果自然界中没有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等物质将会堆积成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将会终止,整个生态系统会崩溃,所有的生物都将灭亡。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已整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已整理)

哲商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六()班姓名号次课文重点(静下心来,先回忆上课学习的内容,再复习每一课的知识点)一、抵抗弯曲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像纸这样较薄的材料,我们称它为薄形材料;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比较差。

3.增加纸横梁的宽度,抗弯曲能力会增强;增加纸横梁的厚度,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地增强。

4.一般情况横梁是立着放,因为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地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地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了?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W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三、拱形的力量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外推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3.西瓜拱为什么不容易挎呢?答:因为西瓜拱把受到的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紧密。

所以西瓜皮拱不容易挎。

四、找拱形1 .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的散开,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如手捏鸡蛋不易碎)3.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圆顶形,中部为圆柱形。

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软的地方在瓶身。

4.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保护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全册精品知识点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

(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2.制订标书(1)从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方面,制作标书。

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 太阳系
-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颗行星组成。

- 八颗行星按照远离太阳的距离分为两类:内行星(水金地火)和外行星(土木天海冥)。

- 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星星
- 星星是遥远的太阳族。

- 星星发出的光是太阳光经过长途传播而来的。

- 星星喷发的物质构成了彗星和流星。

3. 地球
- 地球是居住在太阳系的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 地球有陆地和海洋,由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组成。

- 地球上的活动包括气候变化、地质变化和生物活动。

4. 大气层
- 大气层是地球的薄薄的外衣。

- 大气层有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臭氧层等。

- 大气层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5. 水圈
- 水圈是地球上水分的循环体系。

- 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形式的水。

- 水圈的循环过程有蒸发、凝结和降水等。

6. 地质变化
- 地质变化包括地壳运动和地貌变化。

-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运动。

- 地貌变化是地球表面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地形的过程。

7. 生物活动
- 生物活动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相互作用等。

-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生物活动对地球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是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
1、我们身边的物质构成的。

3、我们身边的书、本子、桌子、电灯、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
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4、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

1、混合沙子和豆子的实验,两种物质基本没变,属物理变化。

2、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3、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先是由固体的糖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
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
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
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7、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8、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

1、在咀嚼米饭时,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麦芽糖。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生成的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
淀粉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3、制作神秘信件时,调制淀粉液要用热水,因为淀粉不溶于冷水。

4、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用手指把滴管橡皮囊中的空气排干净;②放入液体中,
松开橡皮囊;③从容器中拿出滴管,把液体滴入要实验的材料中,注意滴管不
能碰到实验材料。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碳,反应后留下的液体
是醋酸钠。

2、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是1:3。

3、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

4、二氧化碳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实验后的玻璃杯比实验前要凉一些。

6、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盖玻璃盖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气泡溢出玻璃杯。

7、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
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水量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
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属于化学变化。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平常生活动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5、铁生锈了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5、铁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最快,这是因为盐水能帮助铁更快地完成电化学腐蚀,
导致生锈速度加快,因此在海边的铁皮屋比在其他地方的铁皮屋生锈更快。

6、控制、减缓铁生锈的方法:①涂油脂;②刷油漆;③电镀;④用完后擦干水分;
⑤放在干燥处。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
化。

2、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部分会生成红褐色的物质——铜,
没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部分还是银灰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会慢慢变浅,
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

3、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伴随有颜色改变、产生沉淀物的现象,属于化学变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化。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会伴随产生一些现象——①改变颜色;②发光发热;
③产生气体;④产生沉淀物。

5、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颜色的改变,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不一定发光发
热,不一定产生沉淀物。

6、打开电灯(发光)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发热)、打开汽水瓶(气体跑出)、氧气
变成蓝色的液氧(颜色改变)等变化,虽然也伴随了一些现象,但没有新物质
的生成,因此这些变化都还是物理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玉石加工、泡茶、加工桌椅、水银温度计、泡糖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食物被人体吸收、放烟花、煅烧石灰石、点燃火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5、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的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6、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
8、物质变化与我们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
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7、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8、制作橙汁饮料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制作柠檬汽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9、火药的发明和古代的炼丹术有很大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发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