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吨的认识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吨的认识︳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认识克、千克、吨三种计量单位;2.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3.培养学生的量的比较和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克、千克、吨三种计量单位;2.掌握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2.熟练使用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学准备1.课件;2.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观察图片,简单的实验等方式,自主学习如下内容:1.克、千克、吨的定义;2.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3.克、千克、吨的转换比率。
Step 2 讲解和巩固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讲解,在掌握相关概念的前提下,重点讲解如下内容:1.克、千克、吨的转换方法;2.真实生活中常用的计量单位。
针对讲解内容的巩固,老师可以采用课堂练习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计算,并汇报答案。
Step 3 拓展学习老师在课程的拓展环节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相关活动:1.参观外部环境,寻找真实生活中使用不同计量单位的范例;2.联系数学和生活的实践,通过实际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计量单位的应用。
Step 4 课程总结老师在本课程总结环节中,可以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为下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必要的准备。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克、千克、吨三种计量单位,并理解其之间的转换和应用。
通过讲解和课堂练习的方式,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核心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和应用。
在拓展环节中,学生也有机会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加深入的了解与理解了本节课程的相关内容。
最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克、千克、吨优质教案
克、千克、吨地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地概念.2. 能力目标: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地方法.3. 情感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填一填等,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简单地推理、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地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地重量观念.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萝卜等教学方法:引导----自学预习提示:1.计量轻较物品地重量通常用什么做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2. 计量轻重物品地重量通常用什么做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3. 称量物品轻重地工具有哪些?你会用吗?4. 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5. 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地重量常用克表示?哪些物品地地重量常用千克表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引入新课.出示课本1页上边情景图,提问:1. 同样说苹果地重量,为什么有地用克?有地用千克?有地用吨?2. 1克有多重?1千克、1吨呢?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出示课题:克、千克、吨地认识(一)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 自主阅读,感受新知.(1)出示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注意指导学生划出重点语句,把不懂地问题记录下来.全班汇报.一人汇报,其余学生补充,对课本上地重点语句,指导学生多说,多记,帮助理解.2. 动手称一称,体验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1)师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地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地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地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地重量.(3)你还能找到1克重地东西吗?(学生举例,当场验证)(4)分组称一称2个鸡蛋,一个苹果和五本数学书地重量,并填写在2页下地横线上.(5)拿出生活中地一些物品,先估一估它地重量,再用天平称一称,提高自己估计重量地能力(薯片、苹果).3. 引导学生体验1千克有多重.(1)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2)指出:表示较重地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3)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4)掂一掂:比较1克和1千克地重量.(5)称一称:称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称8个苹果、3个萝卜.(6)说一说:在超市或菜市场称这些物品通常用什么工具?你还见过哪些称量工具?(7)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地物品地重量,在小组内说一说.(8)拿出生活中地一些物品,先估一估它地重量,再用天平称一称,提高自己估计重量地能力.4. 克与千克地换算.(1)出示:5000g=()kg 3kg=()g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汇报小结.完成3页下地填一填.三、巩固练习.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地问题吗?(1)5页课堂活动1、2题.(2)完成课本练习一1-----5题.四、质疑问难,再一次阅读课本,总结全课,谈收获.课后练习:1. 课后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地物品地重量.2. 填重量单位.一筐苹果约重20()妈妈地戒指重4()小兰体重约25()一个鸡蛋约重50()三个西红柿重约500()一个西瓜重5()3. 在()里填上适当地数.6kg=()g 9000g=()kg ()g=4kg。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 克、千克、吨》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克、千克、吨》教案设计第1课时认识克和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和1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课前生活实践,感受生活中的质量单位在家观察各种食物或器具的包装盒,或者在家长的带领下逛超市,通过调查完成下表:二、交流课前收获,分享生活经验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生活,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数学小调查活动,不知道完成情况如何呢?下面就请大家看自己的调查表,与其他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把学生说的物品质量写在黑板上,如食盐350克一包,味精100克一包,大米20千克一袋……3.揭示课题:克、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计量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公制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要研究克与千克的相关内容。
(板书:认识克和千克)三、课中探索,认识“克”与“千克”1.认识计量工具。
教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多的收获,知道了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重量,那么有哪些工具能帮助我们称出物体的重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当学生辨认不出时,教师直接告诉他们名称,并作简单介绍。
2.认识“克”。
教师:我们用天平来称出1克糖,大家看看这1克糖多吗?学生:很少。
教师:你们觉得“1克”的重量怎样?学生:很轻!教师:“1克”到底有多重呢?一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请每个同学拿出一枚1角的硬币,闭上眼睛,掂一掂,然后互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教师:再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学生1:一颗药丸。
学生2:3粒花生米。
最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克、千克、吨精品教案
克、千克、吨地认识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地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地理解.2.应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地进率进行单位间地换算.3.应用单位换算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体会数学地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地实际应用能力.教学重点:单位间地换算.教学准备:课件、图.教学过程:一、选择单位(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板书:克千克吨g kg(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个单位?根据学生地回答教师板书:较轻较重很重(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适地单位.1个梨重180().爸爸地体重是67().1头河马大约重1().1本连环画约重216().一辆大货车运白菜3().(4)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展示)早晨,天刚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重地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妈妈早就准备好了一杯250克地牛奶、一个55千克地鸡蛋和一个200吨地苹果.不一会儿,早饭吃完了,我亲热地跟可爱地小狗告别,这只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吨重地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去,刚到学校大门,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约4克地粮食地大货车正在食堂卸货呢!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地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二、单位换算1.说一说: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地进率学生:1 000克=1千克,1 000千克=1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地进率都是1 000.板书:克1 000千克1 000吨2.填一填(教科书第6页:第7题)4 000 g=()kg9 kg=()g()g=7 kg6吨=()kg8 000 kg=()吨()kg=4吨学生独立作业,完成之后,请学生评讲,就4 000 g=()kg,6吨=()kg这两题追问单位间地进率及思考过程.3.在○里填上>、<或=25 kg○25 g999 g○1 kg5吨○5 000 kg4 800 kg○48 吨56 kg○65 kg7 kg○7 000 g2吨○1 999 kg5 000 g○5吨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三、解决问题(1)出示图及题目:有5 000克白糖,每1千克装1袋,可以装多少袋?学生口答:5 000克是5千克,5÷1=5(袋)(2)学生自编一个类似地实际问题,同桌相互解决.学生1:有4 000千克大米,每辆小货车装1吨,要几辆小货车才能装完?学生2:建筑工地上有8吨水泥,每时用去1 000千克,几时用完?……(3)出示图(教科书第7页第9题).看图,你从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沙坑里已经有1吨沙了,我们又倒了3 000千克沙,沙坑里总共有多少吨沙?学生自己解答.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地?学生1:先把3 000千克换算成3吨,然后3+1=4(吨).学生2:也可以把1吨换算成1 000千克,1 000+3 000=4 000(千克),4 000千克=4吨.总结:当相加或相减地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算单位,统一单位.(4)出示图及题目:王叔叔家装修房子,这是他在一个建材市场购买材料地清单:水泥河沙地砖红砖墙砖2吨3 000千克1 100千克1吨900千克王叔叔租了两辆准载4吨地货车,可以怎样装货?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四、数学小调查出示图.(1)到商店调查下面商品有多重.一把挂面、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2)查阅资料,调查下面地动物有多重.一头牛、一头鲸、一只蜂鸟、一只鸵鸟……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并自己交流.[点评:在本单元地教科书中,没有安排单独地整理与复习或练习课地内容,但是从教学地实际出发,教师应该安排一节课来对整个单元地知识进行梳理,重点地地方进行强化,并采用适当地方式来处理实践活动地内容.在本课地设计中,教师精心地组织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分板块练习了选择单位、单位换算、解决问题、数学小调查.各板块地设计具有层次性,题目设置由易到难;有现实性,把生活素材引入其中;有趣味性,题目富有儿童情趣;有开放性,让学生自编问题,自找多种方法.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地练习活动,系统地、深刻地理解了质量单位地应用、换算,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感受了数学地应用价值.]。
一克、千克、吨《2认识千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一克、千克、吨《2 认识千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克作为质量单位,并了解了如何用克来衡量物体的重量。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质量的另一个单位——千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的《认识千克》。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千克的含义,并学会用千克作为单位来衡量物体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能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正确地衡量物体的质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千克的概念,掌握千克与克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克,并能够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衡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千克和克的质量单位模型,各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质量测量工具,如电子秤或弹簧秤,以及一些小物品,如图书、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公斤的大米,让学生们感受一下一千克的实际重量。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和示范,我会介绍千克的概念,讲解千克与克的关系。
3. 实例讲解:我会用教具和实物,如水果、蔬菜等,来展示如何用千克来衡量物体的质量。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回家后,用千克来衡量家中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质量单位:克、千克1千克 = 1000克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克来衡量你家中的一个物品,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请思考,你还能用千克来进行哪些质量的衡量?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千克的概念,是否能够熟练地用千克来进行质量的衡量。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多用千克来进行质量的衡量,加深对千克的理解。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在下一节课中,继续深入学习质量单位,学习吨的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更多的质量单位。
克、 千克、 吨(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克、千克、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概念。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物品的重量转换成克、千克、吨。
3.学生能够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与计算。
2.教学难点:吨和千克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物品(如一支笔、一袋米等),要求学生对其重量进行估算。
引导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并指出估算时应该使用较小单位的量进行估算。
例如,用克对笔的重量进行估算,用千克对米的重量进行估算等。
2. 引入知识点通过课件等教具向学生介绍克、千克、吨三个单位的概念和转换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1克等于1000毫克,1千克等于1000克,1吨等于1000千克等。
3. 讲解练习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和技能。
例如,一辆汽车的重量是1200千克,那么它的重量是多少吨? 1吨等于多少千克?通过这样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4. 教师评价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进行学生的成果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四、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策略。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寻找正确的答案,加深彼此之间的思维交流与互助。
2.游戏教学策略。
通过类比和模拟游戏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情境教学策略。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真实的重量测量情境进行演示和讲解,并辅以真实示例,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解到学生对于重量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区分不同单位的重量,并不能正确估算物品的重量,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实物演示,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参与,加深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理解和转换,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1.了解质量单位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2.介绍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
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三、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克、千克、吨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教案1、认识克教学内容教材1~2页,认识克。
教学提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部分有关物体轻重问题的感性经验,但对“克”的概念非常模糊,充分利用直观操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称一称”“掂一掂”实际操作活动,亲身感受“克”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质量的概念,知道用字母g表示。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天平称重的方法,小组合作通过利用天平“称一称”等活动,突破教学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的概念。
难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糖块、1角硬币、天平、糖、勺等。
学具准备:每小组一台天平、花生,沙子,黄豆、勺、1角硬币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播放课件。
师:大家认真看了老师收集的这些场景,并结合你同家长一起到超市购物经历,说说你从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称量的工具及质量单位。
)汇报:生1:妈妈买的盐500克一包。
生2:课件里售货员阿姨用电子秤称了300克木耳和2千克黄瓜。
生3:叔叔用磅秤称出一筐西红柿20千克。
生4:我爸爸的实验室里有天平也用来称物品。
……小结: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称量物品质量的工具有(引导学生看教材)电子秤、台秤、磅秤、盘秤等;你们所说的这些单位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克。
(教师板书:认识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1)“称一称”初步感受1克。
1.师:出示1勺糖(重1克)。
猜猜看,它有多重?学生猜想,代表发言。
2.师:用电子秤演示称质量,(电子秤基本没反应)。
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并选出合适的工具来称重。
汇报生:称重的东西太少,电子秤应该称稍重一些的物品。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三年级上册一克、千克、吨质量单位教案
《克、千克、吨》第一课时:克与千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感知克与千克,并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正确选择克或者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2.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3.体会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恰当单位计量物品的轻重。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讲述逛超市的小故事,引出计量物品有多重(质量)可以用克与千克做单位(质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1.认识称量工具常用的工具有:天平、电子秤、台秤、磅秤、盘秤等。
2.认识克(1)掂一掂①学生亲手掂一掂一角硬币,感知1克有多重。
②教师通过让学生称和掂一掂粉笔、铅笔等较轻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做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议一议举例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再猜一猜这些物品大约重几克。
(3)教材第2页“填一填”①弹簧秤的读数方法②填空3.认识千克(1)估一估学生用手掂一掂教师准备的水杯(450克)、盐(350克)、苹果(200克),猜一猜这些物品可能重多少克。
(2)算一算①教师公布上述物品的准确质量,学生算一算这些物品总质量是多少。
②学生感受几种物品放在一起时的重量,引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千克(公斤)做单位,通常用字母kg表示。
(3)掂一掂通过对身边物品的感受,理解千克的适用情境。
(4)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①通过上述教具的呈现和教材参图发现1 kg = 1000 g②填一填2 kg = () g理解:1个1千克就是1000克,那么2个1千克就是2个1000克,也就是2000克。
5000 g = ( ) kg理解:1个1000克就是1千克,那么5个1000克就是5个1千克,也就是5千克。
②总结规律③初步感受进率大单位千克变成小单位克,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也就是在末尾添3个0;小单位克变成大单位千克,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也就是在末尾去掉3个0。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1 2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
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1克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三、课堂活动 1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克、千克、吨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2 3 教学重点建立“千克”的概念。
一 克、千克、吨《2 认识千克》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物体的质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千克:让学生知道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
2. 千克与克的关系: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3. 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根据1千克的观念,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物体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物体的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1千克和1000克的砝码、各种轻重的物品。
2. 学具:学生自备一些物品,如文具、水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千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并了解1千克=1000克。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1千克和1000克的砝码,用手感受它们的质量,加深对千克的认识。
4. 活动二:分组进行实践,用天平称量各种物品的质量,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5. 活动三:让学生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千克的概念和单位换算方法。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家中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克、千克、吨《2 认识千克》2. 板书内容:- 千克的概念- 1千克=1000克- 单位换算方法- 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家中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第3课时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估计、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1克、1千克、1吨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估量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计量单位规范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1克、1千克、1吨的实际意义。
2.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的换算关系。
3. 生活中的质量单位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掌握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电子秤、大米、石头、苹果、书包等物品。
2. 学具:学生自备1克、1千克、1吨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意义,让学生观察、操作、估计、交流,建立质量观念。
3. 换算:讲解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的换算关系,举例说明。
4. 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和能力。
5. 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3课时2. 板书内容:1克、1千克、1吨的实际意义,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估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估计、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掌握了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2.应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掌握。
课时安排:(共9课时)1、认识克……………………………………1课时2、认识千克…………………………………1课时3、认识吨……………………………………1课时4、整理与提高………………………………1课时5、综合与实践称体重……………………1课时6、考试与讲评………………………………4课时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单元目标:1.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过程,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发展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体会乘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1.熟练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用乘法解决相应的实际的问题。
课时安排:(共20课时)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1课时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2课时3、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1课时4、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课时5、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4课时6、解决问题……………………………………………3课时7、整理与复习…………………………………………2课时8、考试与讲评…………………………………………4课时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不是整十数)的口算编者刘玲玲上课时间课时第一次备课第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90×2= 8×40= 400×2=100×7= 6×500= 50×3=2.说一说,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二、新课教学1.谈话引入新课2.(课件)出示例23.抽生找题中信息及问题4.学生试列式计算。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doc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
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时安排:5课时信息窗一:动物趣闻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
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第一单元单元计划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课时安排】1、克、千克的认识 1课时2、吨的认识 1课时3、整理与复习 1课时4、综合与实践:称体重 1课时第一课时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第1课时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第1课时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单位的意义,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
2. 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3. 学习用质量单位克、千克、吨计量物体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2. 教学难点:用质量单位克、千克、吨计量物体的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秤、各种物体等。
2. 学具:学生用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秤、各种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定义,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3. 活动一: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秤等工具测量各种物体的质量,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 活动二: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质量单位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克、千克、吨》2. 板书内容:(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2)1克、1千克、1吨的观念(3)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4)用质量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填空、选择、判断等,巩固质量单位的概念。
2. 提高题: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克、千克、吨优秀教学案例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3.学生通过实际称量、比较,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4.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启发,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坚持、勇敢面对挑战的品质。
3.学生学会关爱环境,珍惜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明白质量单位不仅仅是一种数学概念,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质量单位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收获成长和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食物、日用品等为载体,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称量、比较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理解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讨论问题: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克、千克、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享成果: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让学生在讨论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启示。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质量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克、千克、吨的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质量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克、千克、吨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克、千克、吨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克、千克、吨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单位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是物体对运动的抗力。
2. 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3. 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区分不同质量单位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质量单位换算表、实物(如苹果、书本、水桶等)。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质量单位的概念,介绍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质量单位应用,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练习,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的概念2. 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3. 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质量单位换算表,完成克、千克、吨的换算。
2.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应用题:结合实际情境,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加强对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提高了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吨的认识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吨的认识︳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知道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2. 使学生能够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单位的概念:克、千克、吨。
2. 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及运用。
2. 教学难点: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PPT、实物(如秤、砝码等)。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换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称重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的概念:克、千克、吨。
2. 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计算题: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应用题: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概念是否理解?2. 学生是否掌握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学生能否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及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西师大版
第一课时:克、千克、吨的认识(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重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重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学习重点:建立“克”的概念。
三、学习难点:建立“克”的概念。
四、学习准备: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五、学习过程:(一)自学提纲1、了解重量单位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请大家把他写出来,2、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3、认识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4、自学:数学书第2页,说说克用字母()表示。
(二)、互学1、教师出示一小勺糖(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来称。
2、介绍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糖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糖的质量是1克。
4、学生用手掂一掂1克的糖,说一说感受。
5、你知道1枚1角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学生用天平称出1枚1角的硬币重1克。
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同时介绍书上1页议一议的内容。
(三)、展学1、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2、总结:“克”是比较小的质量单位,1克很轻。
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作单位,克用字母表示。
(四)查学一、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第一章克、千克、吨的认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填空题。
1、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作单位,克用字母()表示。
2、1枚1角硬币大约重();1个鸡蛋约重();1个梨约重1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
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
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
“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