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即经验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活生生的人之一艺术哲学的基本任务
the live creature
BY ONE of the ironic perversities that often attend the course
of affairs,the existence of the works of art upon which forma
tion of an esthetic theory depends has become an obstruction to
theory about them.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常有这么一种反常现象,审美理论本身脱胎于艺术作品,后者却偏偏拒绝理论的阐释。
艺术拒绝阐释的两个原因:
1.把艺术当做物理产品
弊端:产品所有的意义都凝聚在物理作品中,与人的经验没有关系。
杜威认为,艺术应该与经验联系,物理只是一种体现。
2.艺术的完美和声名
“活生生的人”用的是creature,主要用来突出人和生物的连续性。
艺术与经验隔离的后果及艺术哲学的任务:
1,造成看不清艺术的意义;一片黑色的图
2.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回复艺术与经验的连续性;连续性是经验主义美学的重要范畴。
恢复工作的第一步工作:
1、研究与艺术无关的条件
2、需要理解和洞察想要了解花儿是怎样开的
原始艺术的目的:
1.美,是因为成为一个人的经验
2.满足宗教、纪念、家庭等生活需要
e.g巴台农神庙。如果一个人想如果一个人想对巴台农神庙的审美经验做出理论说明,那他一定要认识到神庙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他们是神庙的建造者,是享受着神庙的人,也是满意于家庭温暖、街道上恬然行走的人。
生活中尚未开发出来的美:
1、需要兴趣和专心致志。和庄子、禅宗的专注接近
若想理解那种为人普遍接受、具有完美形式的美,就必须得从尚未开发的美入手,从令人目不转睛、耳无旁骛的事件和场景入手;在人专心看和听的时候,这些事件和场景就会不断激发起他的兴趣,给他无穷的享受。
2.需要参与,而不是“旁观者”,联系毕达哥拉斯的说法
生活就像是一场体育比赛,有些人作为摔跤手登台亮相,有些人作为小商小贩借机发财,但其中最好的就是作为观看者进行观赏。
3.美在过程。
柯勒律治对诗歌欣赏者说的那番话,同样适用于所有身心沉醉于活动中的人:“一个人在欣赏诗歌的时候,想继续读下去,不仅仅、或主要不是出于某种惯性的猎奇心理,也不是急吼吼地想尽快知道结局;他想读下去,是因为阅读行为本身就很让他愉快。
生活的乐趣与乐趣丧失的原因:
1、失去专注、热爱
2、市场环境。西马、马克思异化理论
eg.看不清的一张图
很多时候,产品提不起使用者的审美兴趣,不能总归咎于产品生产者,而更应由市场环境承当责任,因为正是这种环境决定了产品的设计。
艺术与生活隔离的错误观念:
1.表现:把艺术看的高高在上,博物馆艺术
2、后果:大众的低级趣味。阿多诺双休日艺术的批判
将“艺术”看得高高在上,并对其顶礼膜拜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以致如被告知,人们不经意间的娱乐活动之所以带来满足,是因为里面至少部分地包含着美时,他们听了非但不觉得开心,反而会生出反感,仿佛受到了嘲弄。对今天的普通人来说,最具活力的艺术是那些他不认为是艺术的东西:比如电影、爵士乐、搞笑的连环画,特别是那些有关桃色花边、凶杀、绑架的报道。人们向往着愉悦的经验,对它有着不可遏止的冲动,但他们又总觉得艺术应该和博物馆、美术馆连在一起,结果无奈之余,冲动也只好在日常环境当中寻找发泄了。许多人其实也反对那种博物馆艺术的观念,可他们又总是不自觉地奉行这种错误主张;将艺术从普通生活经验的对象与场景中分离出来,就是产生这种流行观念的根由。对此,许多理论家和批评家非但不加抵制,反过来却以坚持此观念为荣,甚至不遗余力地予以追捧。可事实上,只有当艺术杰作与普通行业中的产品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它们才会得到充实而深刻的赞赏。而那些有教养的人所认可的美的艺术,由于高高在上,在老百姓的眼里未免苍白无力,这时,他们对美的渴望很有可能转移到那些低级、庸俗的趣味上去。
艺术的昨天和今天:
1、在以前生活中,今天在生活外
2、物质与精神的际遇
3、生活关键时刻的显现
eg两个女神的雕像
比如对许多人来说,在“精神”、“观念”这类字眼儿周围,环绕着一层让人肃然起敬的神秘晕光,相比之下,“物质”的境遇却每况愈下。
(奢侈品?)这些物品不过是高超技能的显示,是当时族群生活、神灵崇拜、欢筵斋戒、战争狩猎的呈现,是所有穿插于生活之流中那些关键时刻有节奏的突显。
以戏剧、音乐、绘画、建筑为例,说明其与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
以战争、祭祀、公共集会为例,谈他们与艺术的联系
1、具有社会特性与效用;
2、群体生活的意义的完美体现;
3、赞美、教育、纪念等
再现与模仿:
1、证明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2、模仿非复制,而是反映情绪与思想
3、柏拉图反对模仿的原因
4、民风走向的象征
5、为艺术而艺术
第二讲活生生的系列之二
艺术与生活隔离的历史原因:美术馆和博物馆
1、民族主义:炫耀民族的艺术历史
2、帝国主义:炫耀战利品
eg胜利女神的雕像拿破仑抢来的
个人的原因:暴发户
1、炫耀心理
2、地位证明
eg华人5亿元拍下贵重名画、瓷瓶
社群和国家的原因
1、炫耀文化品位
2、非土生土长
3、耗费大量社会时间与精力
eg.可能是国家大剧院的内景
商业全球化的影响:
1、割裂了艺术与地方性之间的联系;eg阎立本步辇图
2、艺术成为商品
3、割裂自己的存在之根 eg齐白石的虾
4、艺术成为趣味和身份的标志 eg.米希纳斯,罗马巨富贵族,著名的文学赞助人[阎立本步辇图:意识形态透视法]
艺术家的原因[审美个人]
1、由于不能批量生产,被排挤到商业社会边缘 eg可口可乐结合大跃进的风格海报
2、以艺术的独立化加剧隔离 eg一个不知道画的什么好像是猪的头对艺术哲学的影响
1、艺术哲学只强调审美静观,审美领地被非美因素所占据
2、艺术批评无视审美能力
结果像收集、展览、拥有、炫耀的快乐这类非内在的偶然因素,居然也伪装成审美价值陶醉于凡俗之美的光彩华丽
外部条件对审美经验的影响:
1、理论上本不是从艺术本身推导出来,而是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2、实践上导致美感的独立或降格
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会将美感从本属于我们的生活中驱走,或者将其降格为短暂的快乐刺激
本书的任务是恢复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
1、不能从公认的艺术作品入手
2、要从普通生活经验着眼
艺术品如何发展并强化着日常乐趣中特别具有价值的部分
艺术哲学的新方法:
1、旧方法让艺术隔离,使之精神化
2、新方法则让普通经验特色理想化
艺术哲学的内容
what why how
艺术哲学的目的不是颂扬,而是理解
1、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本质规律
2、寻找美的根由与胚芽
3、成长的方式
艺术哲学面对的是问题而非答案
第三章活生生的人之“正常的经验”
正常经验的本质决定于基本生存条件:生命官能、生存环境(洞窟里的壁画,原始)正常经验的本质决定于基本生存条件:
1、需要与满足之间的平衡;
2、生命在阻力的克服中成长
美的根源:
1、平衡与节奏
2、克服阻力因素取得的节奏
3、积极、紧张,而非消极盲目(平衡出自紧张,也由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