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七律·长征PPT课件2PPT课件
合集下载
25七律长征.ppt(完美版)
对偶
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五岭山那样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在红军眼里,不过像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乌蒙 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盛大,在红军看来也只是小 泥丸在脚下滚过去。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比喻 和 夸张 的修辞手法,用 “逶迤” 、“磅礴”形容 山的气势雄伟 ,这是实际 的山;用“细浪” 、“泥丸”形容 山的渺小,这是 红军眼里的 的山。
大渡桥横铁索寒
惊险、悲壮的 情景。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喜悦的心情)
惊险、悲壮的情景。
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的 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桥 上的泸定桥横跨两岸,只剩下十几根 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 更加欣喜
三军:红一二四方面军,这里指 全部红军部队。 尽开颜:全部笑逐颜开
北国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 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 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ppt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些词语你会了吗?
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云崖
丸崖岷
远征: 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形容山绵延不断。
意思:绵延不断的五岭,在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山巍峨高大。
红军眼里,不过是微波细浪 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看来也只是小泥丸在 脚下滚动。
五岭逶迤腾细浪 ,
对
乌蒙磅礴走泥丸 。
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比喻 和 夸张 的修辞手法,用 山的气势雄伟 实际 “逶迤” 、“磅礴”形容 ,这是 山的渺小 的山;用“细浪” 、“泥丸”形容 ,这是 红军眼里的 的山。
什么是长征精神
• 不屈不挠 • 勇于战斗 • 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无坚不摧 百折不挠 ……
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 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 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长征是什么?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 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 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 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五岭”,指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 大庾岭,在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 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 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 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七律·长征PPT课件2
▲检查背诵课文 ▲拓展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怎样发 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
尾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小结:本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
征的艰难历程。(诗歌通过描绘越过五玲、 翻过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 踏岷山雪五件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课人:王德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 和不怕“难”,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 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目标一 难点:理解颔联并体会其蕴含的感情。
展示交流:
红军/不怕/远征/难, 首 万水/千山/只/等闲。 联
1、理解句子。 2、找出概括红军遇到的困难和不怕难 的词语,请分别用“—”和“=”画出。 3、这两个句子叫什么句?起什么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精神?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上承“千山”二字 五岭/逶迤/腾/细浪,
颔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只不过是微 波细浪在起伏。
乌蒙/磅礴/走/泥丸。
联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反衬手法,突 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相信你也能发挥想象, 难的高大形象 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各 和伟大气概。 写一个句子。
金 沙 江
泸定桥
怎你 样想 理到 颈 解了 那 联 暖 两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个 故 意事 思? “暖”既是自然现象,又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 ?
上承“万水”二字 金沙/水拍/云崖/暖,
“寒”既是自然现象,又表现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惊险悲 壮。
“ ”“ ”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怎样发 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
尾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小结:本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
征的艰难历程。(诗歌通过描绘越过五玲、 翻过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 踏岷山雪五件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课人:王德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 和不怕“难”,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 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目标一 难点:理解颔联并体会其蕴含的感情。
展示交流:
红军/不怕/远征/难, 首 万水/千山/只/等闲。 联
1、理解句子。 2、找出概括红军遇到的困难和不怕难 的词语,请分别用“—”和“=”画出。 3、这两个句子叫什么句?起什么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精神?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上承“千山”二字 五岭/逶迤/腾/细浪,
颔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只不过是微 波细浪在起伏。
乌蒙/磅礴/走/泥丸。
联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反衬手法,突 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相信你也能发挥想象, 难的高大形象 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各 和伟大气概。 写一个句子。
金 沙 江
泸定桥
怎你 样想 理到 颈 解了 那 联 暖 两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个 故 意事 思? “暖”既是自然现象,又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 ?
上承“万水”二字 金沙/水拍/云崖/暖,
“寒”既是自然现象,又表现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惊险悲 壮。
“ ”“ ”
五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共23张PPT)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谷间, 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 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 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 “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 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2021/7/25
突破四道 封锁线
3
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
陕西等。
2021/7/25
4
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的大河有:二十四条
主要有:江西的信丰河、湖南的潇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 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 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 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 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 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 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 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 船,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 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 2021/7/25敌远人 走的高追飞兵,才无赶影到无南踪岸了。。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 13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 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2021/7/25
21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承 上 启 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2021/7/25
突破四道 封锁线
3
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
陕西等。
2021/7/25
4
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的大河有:二十四条
主要有:江西的信丰河、湖南的潇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 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 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 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 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 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 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 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 船,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 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 2021/7/25敌远人 走的高追飞兵,才无赶影到无南踪岸了。。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 13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 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2021/7/25
21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承 上 启 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02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CHAPTER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01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 征。
02
长征初期,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依然坚定信念,最终胜利完成 战略转移。
《七律·长征》的创作过程
1935年9月,毛泽东在翻越岷山时, 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七律·长征》。
往直前。
06 结语
CHAPTER
总结全文
七律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本课件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过程和 影响,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这段历史。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以及长征 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感想与思考
学习者在学完本课件后,应深入思考长征精神对当今社会的 意义,如何将长征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弘扬长征精神
该诗所表现的长征精神激励了一 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传承红色文化
该诗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作品, 传承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 定信念,对后世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启示奋斗精神
该诗所展现的英勇奋斗、不畏艰 险的精神品质,启示人们在面对 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
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学习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 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谢谢
THANKS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 《七律·长征》的内容解析 • 《七律·长征》的艺术特色 •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价值 • 结语
01 引言
CHAPTER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七律长征》PPT课件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 翻过了千里白雪的岷山, 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 所写。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
1935年10月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 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 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 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 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 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
远征: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暗示红军战士巧渡金沙 江后的欢快心情。
•
泸 定 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暗示红军飞渡泸定桥的 惊险悲壮。 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 的大无畏精神。
诗意:金沙江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 使人感到深深的寒势)盛大、雄伟。 磅礴: ②(气势)充满。 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 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三军: 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第二、 第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开颜:
•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 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 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 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 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 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 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 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 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 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 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 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 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 船,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 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 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 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长征以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深刻 的思想内容,展现了长征的艰辛和红 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激励了一代又一 代人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展望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七律·长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未来可以通过更深入的文 本分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挖掘其思想内涵和艺术 价值。
详细描述
这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万水千山”、“红军英勇”等,通过形象的 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赋予,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共鸣力。
语言和修辞
总结词
七律·长征在语言和修辞方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用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 加生动、形象、有力。
详细描述
这首诗在用词上非常讲究,如“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等,通过运用生动的形容词 、动词等词语,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 张、对仗等,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形象、有力。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红军已 经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了纪念 这一伟大胜利,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诗意解析
01
第一句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 等闲。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对长 征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强 调了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 难和挑战。
02
第二句解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 ,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翻越崇 山峻岭、跋山涉水的艰辛历程 ,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 风貌。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02
作者:毛泽东
03
04
创作地点:陕北延安
创作目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展现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风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展望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七律·长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未来可以通过更深入的文 本分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挖掘其思想内涵和艺术 价值。
详细描述
这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万水千山”、“红军英勇”等,通过形象的 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赋予,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共鸣力。
语言和修辞
总结词
七律·长征在语言和修辞方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用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 加生动、形象、有力。
详细描述
这首诗在用词上非常讲究,如“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等,通过运用生动的形容词 、动词等词语,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 张、对仗等,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形象、有力。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红军已 经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了纪念 这一伟大胜利,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诗意解析
01
第一句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 等闲。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对长 征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强 调了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 难和挑战。
02
第二句解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 ,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翻越崇 山峻岭、跋山涉水的艰辛历程 ,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 风貌。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02
作者:毛泽东
03
04
创作地点:陕北延安
创作目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展现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风
25.七律长征-PPT课件
菩萨蛮·大柏地
•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谢谢
36
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 承“千山”,以五 乌蒙磅礴走泥丸。 岭、乌蒙为代表
五 逶迤 岭腾 乌 磅礴 蒙走
绵延不断 突出奔腾气势
形容其巍峨高大
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 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 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 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 承“万水”,以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大渡为代
•
长 征
过 后
岷 山
桥 横
水 拍
磅 礴
逶 迤
千 山
不 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岷山(mín )
逶迤(wēi yí ):弯曲绵延的样 子。
磅礴(páng bó ): 气势雄伟的 样子。
句子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
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句子解析
“大渡桥横铁索 1寒.“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
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 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 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 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句子解析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
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句子解析
七律 长征课件(共25张PPT)
部首:糸 结构:上中下 组词:铁索 索取 思索
山无数,水无数。比喻路途艰难。
平常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相互呼应,塑造了红军战士蔑视敌人、 藐视困难,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英 雄形象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战斗 豪情和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wēi yí
pánɡ bó
wán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lǜ
律
部首:彳 结构:左右 组词:规律 法律 纪律
yá
崖
部首:山 结构:上下 组词:断崖 陡崖 悬崖
dù
渡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组词:轮渡 渡口 渡船
suǒ
索
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 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 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用夸张的手法,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 不畏困难的高大形象。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江,长江上游(青海 玉树—四川宜宾)
大渡河,四川中西部。
金沙水拍云崖暖,延续不绝的
样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 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 下十几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感受到深 深的寒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既呈现了客观事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战士们巧渡金沙江后的喜 悦心情,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破,足见 红军的神勇无比。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七律·长征PPT课件2
运用到了对偶,比喻,夸张, 二、三句对偶,运用夸张手法,整首诗是轻快 的笔调 语言凝炼,高度概括,气势宏伟; 字字句句,千锤百炼 课文结构: 第1~2句:总领全文,总写红军在战略上藐视 敌人。 第3~6句:具体写了红军走过哪些地方, 克服了怎样的困难。 第7~8句:总结全诗。抒发了长征取得胜 利,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
《七律· 长征》课件
丸,崖,岷,礴
逶
迤
磅
难 ná n, nà n 只 zhī, zhǐ 磅pá ng, bà ng 横 hé ng , hè ng
尽 jìn, jǐn 迤yǐ ,yí 蒙ménɡ,mēnɡ,měng 长:chá ng(特长) zhǎng(长大) 和:hé(和平)hè (唱和) huó(和面)huò (和稀泥)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2、哪几个字最能概括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6、五岭逶迤来自7、乌蒙磅礴8
、 金 沙 江
9
、 大 渡 桥 铁 索 寒
10、飞夺泸定桥
11、更喜岷山千里雪
《七律 长征》中心思想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 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 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 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 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 人物之一。
2、时代背景
•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 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 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 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 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 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 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领导的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 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 经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 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七律-长征》ppt课件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七 .律 长 征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
创作背景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诗歌的一种 体裁。每句七个字,为“七言”;每诗四大句(八 小句),为“律诗”。每一大句为一联,共四联, 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长征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
“远征难”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岷山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越城岭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都庞岭
萌渚岭
骑 田 岭
大庾岭
乌蒙山 海拔 2300多米,以东北、西南的走向, 连绵于云南东北和贵州西部,形成一个不 小的高原地带。
金沙水拍云崖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渡桥横铁索寒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 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 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 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 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 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 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长 征 精 神 生 生 不 息
七 .律 长 征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
创作背景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诗歌的一种 体裁。每句七个字,为“七言”;每诗四大句(八 小句),为“律诗”。每一大句为一联,共四联, 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长征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
“远征难”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岷山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越城岭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都庞岭
萌渚岭
骑 田 岭
大庾岭
乌蒙山 海拔 2300多米,以东北、西南的走向, 连绵于云南东北和贵州西部,形成一个不 小的高原地带。
金沙水拍云崖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渡桥横铁索寒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 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 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 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 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 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 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长 征 精 神 生 生 不 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概述了红军长征经历的千难万险以及面 对困难的态度。
• 第二、三、四句从万水千山中挑选了几 个典型的例子,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红军 战胜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2020年10月5日
6
6、五岭逶迤
2020年10月5日
7
2020年10月5日
7、乌蒙磅礴
8
8 、 金 沙 江
2020年10月5日
9
9 、 大 渡 桥 铁 索 寒
2020年10月5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
10、飞夺泸定桥
2020年10月5日
11
11、更喜岷山千里雪
2020年10月5日
12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年10月5日
3
3 、 长 征 路 线 图
2020年10月5日
4
4、学唱《长征》歌曲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0年10月5日
5
5、诗句赏析
• 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七律·》课件
2020年10月5日
1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 1、诗朗诵 • 红军不怕远征难,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0年10月5日
2
2、时代背景
•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 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
2020年10月5日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3
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 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召 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 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 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 陕北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