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自动化生产条件下财富的源泉 谭玲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度自动化生产条件下财富的源泉
班级:国贸本科1304 学号:134010446 姓名:谭铃丹2013年11月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总方针。在现代高度自动化生产条件下,机器大生产已经替代了手工大生产,可尽管如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剩余价值是指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又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从价值增殖过程看可表现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来价值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不改变它的原有的价值量;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使原有的价值发生变化,即价值增殖,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一、劳动成为商品,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①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它并不都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是自己劳动的所有者,能够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且按一定时间一次一次地出卖,不是一次就把劳动力全部卖完,否则就是卖身为奴隶,而不是出卖劳动力了。其次,劳动者失去了自己的生产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当做商品来出卖,别无其他谋生之
道。假如劳动者自己由生产资料就会像个体手工业者和农民一样进行生产,出卖劳动产品,不会出卖劳动力了。把劳动力做为一个商品进行买卖,只是一种历史个案,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一切历史共有的现象与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其使用价值和价值都具有天特殊性,一般商品在使用和消费时,使用价值随之消失,其价值或逐渐消失或逐渐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就是一种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劳动能力,在生产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同时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新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所购买的正是这种特殊的劳动能力。
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不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要以这个活的人体存在为前提。只有当人消费了各种生活资料和服务,使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才能不断地提供劳动力,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不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那些劳动力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价值。
总之,“劳动了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不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②但是劳动力的价值规定上的特殊性还在于“它包含了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③劳动者是社会的人,更是生活在一定国家内和一定历史时期中。劳动者所在的国家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及历史发展和文化水平都影响着劳动者生活资料需要的范围、数量和质量。资本家按劳动力价值购买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为
资本家所有,资本家在消费劳动力使用价值过程中,创造出包括剩余价值的新价值,也无偿为资本家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取得剩余价值提供了前提条件,这正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根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就迫使工人在他的工厂里劳动,便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首先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如果把劳动过程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抽象掉,劳动过程无非就是劳动者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从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过程和其他社会的劳动过程是相同的。但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由又有其特殊性。工人是在资本家指挥和监督下,按照资本家的意志进行的生产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劳动是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本家不仅占有且取得了劳动力商品的使用权,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当做生产要素看待。这样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自然就成为资本家所有物。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劳动,可以看做是一种强制性的奴役劳动。虽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但是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家的目的,之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他们真正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所谓价值形成过程就是工人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也就是新价值的创造过程。通过生产过程,生产资料的价值是要转移到新产品中。这新创造的价值,一部分要补偿已消耗的等于劳动力价值,一部分形成价值。如果在商品中新创造了价值只等于劳动力价值,则没有剩余价值,这就是单独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在新价值中,除去补偿劳动力价值部分以外还有多余,这多余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了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很明显的看出,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出来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只要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就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
同时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有两种: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用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也就是延长劳动者工人每天劳动时间的方法产生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绝对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近些年来,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自动化工厂、少人或无人工厂,于是一些西方学者就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已经过时了,工人阶级现在已经不是主要的生产力量,资本家现在不是靠工人而是靠机器生产利润,自动化己经改变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阶级地位,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已不复存在了。所以,
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来源仍然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且是唯一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并没有过时。马克思理论提出在现代生产条件下主要有以下应用和借鉴:
⑴机器再先进也仍然是机器,即使是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自动化的装置体系,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也只是当作劳动资料发挥作用,决不能取代劳动的作用。
⑵自动化的机器虽然代替了人的一部分劳动,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更不能改变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和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⑶在高度自动化的形式下,虽然大量的手工劳动力(如上的织布工人)减少了,但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力和生产机器的手工劳动力(如机器的装配工人)。也就是说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⑷个别企业的资本家首先采用自动化的机器体系,或采用比其他企业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器体系,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雇佣工人数量,并获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
(一)自动化的机器即使是机器人也是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劳动
工人借助自动化机器来生产,以不变资本的存在形式,它的价值只能转移不能增殖。剩余价值还是由劳动工人的劳动创造,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