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蓝战略引领山东科学发展

合集下载

“蓝黄”两区探索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下的“山东路径”

“蓝黄”两区探索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下的“山东路径”

“蓝黄”两区探索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下的“山东路径”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3年第5期文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姜大明山东将以“蓝黄”两大战略为重要引擎,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我们的计划是,今后10年开发未利用地200万亩,2015年前开发110万亩。

我们还准备高标准推进9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规划建设。

近年来,山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在中国区域带动的大格局中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东路径”。

“两区”融合发展,是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的需要2011年,山东省各级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两区”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措施,全力推进,“蓝黄”两区实现生产总值23278.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035.1亿元,实际到账外资7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23.6%和31.5%,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中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51.2%,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两区”建设在推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已成为山东科学发展的两大引擎。

国家有关部门从五个方面肯定了山东“两区”规划的实施情况,认为“两区”规划的省内配套规划和政策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成效明显、投入和支持力度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步伐快。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重大举措。

黄三角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创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

在推进实施两大战略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两区”地理环境交叉重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实现一体化发展对于形成山东发展新的战略优势十分必要。

为统筹推进“两区”建设,2011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推进“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方针,调整了“两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了“两区”建设协调推进制度,设立了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土地开发利用等11个重点工作协调推进组,明确了责任分工,加大了推进力度,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市及 经 济开 发 区 。但 随 着 经 济 全球 化 的不 断 深 入 , 点状 发 展模 式造 成 地 方 性 的 恶性 竞 争 愈 演 愈 烈 , 资 源 内耗 现象严 重 。改 善此 现状 的有 效 方式之 一 就是
扩大 区域 , 成 区域式 发 展 , 市群 作 为区域 式发 展 形 城
复《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区规划》 与前者并称“ ( 蓝黄” 战 略 ) 成 为 我 国第 一 个 以海 洋 经 济 为 主题 的 区域 , 发展 战 略 。“ 黄 ” 略是 国家 区域 经 济协 调 发 展 蓝 战 战 略规 划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进 一步 建 设 山东半 岛 为 城市群 及其 经济 发 展 提供 了绝 佳 契 机 , 东新 区开 浦 发 战 略给 上 海 发 展 带 来 的 深 远 影 响便 是 例 证 。但 是, 由于 “ 蓝黄 ” 战略 的规 划 范 围与 山东 半 岛城市 群 的规划 范 围并不 一 致 , 一 政 策现 实 必 然 对 山东 半 这 岛城市 群大 发展 造 成 重大 影 响 , 为 山东半 岛城 市 既 群 的建 设带来 了重 大机 遇 , 使 其 发 展 面对 着 很 大 也 的挑 战 。因此 , 文 通 过 S T分 析 法 , 山东 半 本 WO 就 岛城市 群发 展 中具有 的优 势 、 势 及 面 临 的机 遇 和 劣 挑 战进 行 了分析 , 探求 “ 黄 ” 略 背景 下 山东 半 岛 蓝 战 城 市群 谋求新 发 展 的应 对策 略 。
年 1 0月 , 山东 省政 府常 委会 讨论 通过 了山东 省建设 厅 和北 京 大学 联合 编 制 的 《 山东 半 岛城 市 群 发 展规
划 ( 0 6 —2 2 2 0 — _ 0年 ) , 0 》 并最 终 于 2 0 0 6年 1 2月 3 1 日由省 政府 批 准实 施 , 山东 半 岛城 市 化 发 展 进入 新 阶段 。到 目前 为止 , 城市 群 已初具 规模 , 逐渐 形成 并 省 域 双核 心城 市群 的发 展模 式 。但相 较 于珠 三角城 市群 、 长三 角城 市群 及京 津 唐城 市群 , 山东 半 岛城 市

一黄一蓝将引领山东经济再上新台阶

一黄一蓝将引领山东经济再上新台阶

“一黄一蓝”将引领山东经济再上新台阶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齐鲁晚报作者: 刘青26日上午,在政协科技界讨论组,来自青岛的委员亓久平正在发言。

当日山东省政协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委员们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一黄一蓝”两大经济区可谓今年两会上议论频率最高的“热词”。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其视作山东转方式、调结构的抓手,“一黄一蓝”寄托着山东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希望。

分组审审议讨论时,“一黄一蓝”更是被众多代表、委员反复提及,且每一次被提及都会引发现场的广泛热议。

生态、融资、对接、创新……“一黄一蓝”两大经济区的开发与建设一次次在代表、委员中激荡起“头脑风暴”。

生态——先保护再开发以环境促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不同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地方,就在于生态二字!”省政协委员邓相超再三强调黄三角的生态问题。

如果说两大经济区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生态则是这个热门话题中的“热词”。

“不管是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还是低碳经济,都得注重生态,过去那种‘边上项目边污染边治理’的落后生产方式必须改一改了。

在上项目的同时就必须强调环境影响评价,不能用环境换发展,而应该用环境促发展。

”省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对此感触颇深。

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邓相超也再三强调黄三角的生态问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不同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地方,就在于生态二字!”他发言的声音铿锵有力。

可是,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看似矛盾的两极如何才能实现统一?“我觉得,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发展海洋工业的同时,应该注意完善产业结构,把发展与生态结合起来,做到互惠互赢。

”邓相超则主张利用黄三角周边丰富的游客资源发展生态和休闲旅游,“光济南城区常住人口就有300多万,不久的将来还可能突破500万,再加上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沿线的居民,都有望成为黄三角的游客资源。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2012年第1期山东社会科学No.1总第197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7·“蓝黄”国家战略研究征文(学术主持人:郑贵斌)·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郑贵斌(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摘要]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面临共同的科学发展主题和示范试点责任,政府应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在协同协调发展上寻求突破,以把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与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应实施六大重点战略。

在战略对策上应科学确定协同发展中的政府定位;全面推动蓝黄两区发展的对接;努力构建协同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完善蓝黄两区建设协调推进制度;科学制定协同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蓝黄规划;协同实施;融合发展;战略使命[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1-0005-04国务院颁布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蓝黄两大战略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是实施两区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谋划的大课题。

本文就蓝黄两区战略规划的共同内在需求与责任担当,战略导向与协同效应,融合联动与协调发展,政府管理的应对之策等进行研究。

一、蓝黄两区共同承载着科学发展的主题与责任担当(一)蓝黄两区建设协同推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蓝黄两大经济区虽然在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形态、产业构成、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动能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但从功能区责任主体、发展定位要求和发展趋势来观察,两区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实现对接的契合点,可以通过协同带动有效促进两大经济区及周边联动区的协调发展。

两区一圈一带

两区一圈一带

两区一圈一带‚蓝黄两区‛引领山东东部经济升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简称‚蓝黄两区‛)。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合并简称‚蓝黄两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8月份,山东省、省政府研究通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也正式启动,这样山东省17地市最终被分成4个区域经济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战略定位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战略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以及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重大举措,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则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创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

‚蓝黄两区‛地理环境有交叉重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实现一体化发展对于形成山东发展新的战略优势十分必要。

山东省实施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本质是海洋经济战略,以海洋发展、海陆统筹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特别强调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蓝黄战略交融,推进“蓝、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蓝黄战略交融,推进“蓝、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个 国家级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 黄蓝 ” 两 大 国家 战略 是 发 展 的重要 引 擎 , 必须 抢 抓 机 遇 、 珍惜机遇 、 用好 机 遇, 努 力做 好 开 局 之 年 的 工作 , 为实现“ 十二五” 宏
国乃 至全世 界 区域 和谐 发展 的格局 , 加快 世 界 经 济
边 贸易体 系 、 融入 世界 经济 的 同时 , 正 以 区域经 济合 作 为突 破 口, 在 对 外开 放 中谋 求更 大 主动 权 。 国家
尚且如 此 , 何 况 一 省 之 内 的地 区。 “ 十二五” 期 间,
山东省 将加 大深 入 实施 重 点 区域 带 动 战 略 , 支持 特 色经济 区加 快发 展 , 加快 区域一 体化 进程 , 促进 区域
( 1 .山东工商学 院 , 山东烟台 2 6 4 0 0 5; 2 .中国科 学院烟台海岸带研 究所 , 山东烟台 2 6 4 0 0 3 )

要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发展规划 和黄河三 角洲 高效 生态经济 区发展规划都 突出 l 『科学发展 这一主题 ,
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取 向; “ 蓝黄” 两 区存在着高度重合 。在此 背景下 , 如果实现 两大经 济区的对接 、 融合, 科学 规 划, 一体发展 , 将会加快两区经济高效健康发展 。为 了实 现 区域 一体化 的构建 , 该文提 出如下具 体对策 和建议 : 加 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 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 , 构建蓝 黄大旅游 圈 ; 优 化 区域 内高校学 科设置 , 加快产 学研科技 创新 体系建设 ; 加 强合作 , 发展疏运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 系 ; 设 立 区域 合作发展 协调委 员会 , 及时解决 一体化发 展 中
第 1 3卷

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概述

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概述

一、蓝色经济区概述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规划意义: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规划定会:立足山东半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要求,科学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2011年山东两会重点解读系列——黄蓝战略[1]

2011年山东两会重点解读系列——黄蓝战略[1]

2011年山东两会重点解读系列——黄蓝战略201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对于山东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我们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我们也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和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胜利召开为我省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这是一次总结性的会议,也是一次展望和和规划性的会议。

下面我就将今年两会上的一些重要内容做一下总结,供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和参加今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的人士做一个参考。

今年的两会上委员和代表们提及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黄蓝。

黄蓝战略是我省分别于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获批两个国家级战略。

黄是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蓝是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对这两个战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姜异康书记和姜大明省长对这两个战略也高度重视。

姜大明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黄蓝战略定格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同时这两大战略也是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着重坚持和实施的战略。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发改委副主任、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牛启忠在发布会上表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要牢牢把握“高效”、“生态”两个原则,让黄三角逐步变成绿三角。

黄三角已经在行动。

在生态建设方面,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环境保护方面,深入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5座,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方面,逐步形成了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西王集团工业园、胜利工业园区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实施了212个重点节能项目,总投资112.4亿元,实现节能量285万吨标准煤。

在高效方面,黄三角的努力不遗余力。

已开工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185个、健康养殖基地70万亩、乐陵50万亩优质金丝小枣种植、10万亩脱毒马铃薯繁育、东营10万亩海参养殖区、4万亩大闸蟹养殖区、庆云亿只樱桃谷肉鸭繁育、高青十万头黑牛繁育基地已具雏形。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对策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对策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对策【摘要】蓝黄两区都处于山东沿海,并且蓝色经济区又包含黄河三角洲的多数县区,蓝黄两大经济区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应让蓝黄两大战略在未来的区域发展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

针对两区协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科学定位政府角色、强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和基于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合理产业链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协同;资源共享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蓝黄两大经济区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两区产业协同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一、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与协同问题的关注有很长的历史,不同的流派和学科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聚理论。

总的来看,对产业集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强影响的有新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

①新古典经济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一个世纪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就阐述了存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他被认为是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

②区位理论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冯·杜能(von thunen)的“孤立国”理论主要研究单一运输因素,并以运输因素确定其配置定向;二战后,各种规划模式、空间相互作用模式、网络和扩散理论、系统论及运筹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使区位论发展快速,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性、总体性研究促使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现代区位论逐渐形成。

③新经济地理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代表人物克鲁格曼建立了一个两区域两部门模型的“中心—外围”模型和动态的多区域模型,来解释当空间结构均衡时动态的力量确实趋于形成沿地形大概等距离分布的集聚点(城市)。

潍坊黄蓝战略

潍坊黄蓝战略

潍坊黄蓝战略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要强化理论武装,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发展意识,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强化政治意识,着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强化宗旨意识,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强化作风建设,着力提高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

他说,到今年9月,乡镇等基层党组织也将全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次轮训也是对在全区乡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的思想和组织准备,要把学习过程作为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过程,进一步明确任务,理清思路,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真正把学习培训成果体现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发展纪实近年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抓住“黄蓝”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三区”建设集一身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奋力争先,站在更高层次实现更大发展,依托潍坊北部沿海良好的区位和空间优势,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高效生态滨海新城的目标定位,奏响了昂扬激越的蓝色乐章,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便捷、发展空间广阔、设施配套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生产要素聚集的创业热土和投资宝地,一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充满发展活力、富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化高效生态滨海新城在渤海莱州湾畔跃然而出。

“十一五”建设成就奠定未来坚实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潍坊北部沿海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空间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滨海发展又好又快、社会民生改善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优势产业加快聚集,区域发展活力增强。

政府协同:山东省"蓝黄"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引擎

政府协同:山东省"蓝黄"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引擎

经济 区先后成 为 国家级 区域 发展战略 ,根据 两区现实 总合。” 目标要求与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战略发展 ,山东省政府
又提 出实现 了两区一体化 的重要战略 。实 现蓝黄两大 1 、政府协 同是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客观需要 1 . 1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客观要求
区对 内、对 外的对接 、融 合 ,对于实现 区域一体化至
关键词 :政府协 同;蓝黄经济 区;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I O . 3 9 6 9  ̄ . i s s n 1 0 0 3 — 8 2 5 6 . 2 0 1 3 . 0 1 . 0 0 5
山东省 黄 河三 角洲 高 效生 态 经济 区和半 岛 蓝色 理方式 ,共 同合 作 ,共 同管理公 共事务 的诸多方 式的
创新 的能力 。政府 协 同的实质是政府 和其它合 法治理 大 的信息技术 的用户 ,有 效地利用信 息技术 ,可 以极
主体之 间的权力 的合理分 配 ,通过 分权 ,调 动各治理 大地 提高政府业 务 的有效 性和劳动 生产率 ,建立 一个
主体 的积极性 ,提高竞争 力 ;均衡 治理主体 的利益 ,
“ 当今 世界 经 济发 展 的两 大趋 势 是经 济 全球 化
关重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 “ 在符合 国家宏观发展 和 区域 一体化 ” 。【 3 蓝黄经 济一体 化战略 的实施 ,是
战略 的前提 下 ,区域 内各行政 单元通过 良性竞 争与 紧 落实 区山东省域 经济一体化 的具体 战略 。蓝色经 济区 密合作 ,形成 分工 明确 、协作 配套 、优势互 补 、整体 和黄河三角周 高效生态经济 区在规 划问存在高度 “ 重 联 动 的经济 、社会 、文化 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格 局 ,实 合 ”:黄三角所 涉及的六市 1 9 县中 ,有 1 1 个县市 区同 现区域经济关 系融洽 、总体效益和长远效益 最佳 的 目 样也被涵 盖在 山东半岛蓝色经 济区 中;蓝色经 济区和 标 ”【 “ 。在 一体 化战略 实施过程 中 ,如何 定位政 府职 黄 三角 高效 生 态 区在 发展方 向和 发展 目的上 是一 致 能关 系到 了整个 战略能否科 学实施和顺利进行 。政府 的 ,均 突 出 了科 学 发 展这 一 主题 和高 效生 态 经济 取 在引导一体化顺 利实施过程 当中必须采用一种新 的合 向 ;黄三角 生态 区和蓝色经济 区都是经济概念 。在蓝 作 方式——政府 协 同,即以政府 为主导 , “ 为实现和 黄经济一体化 的背景下 ,政府 为 了 自身发展 ,更好 的 增 长公共利 益 ,政府部 门和非政府部 门 ( 私营部 门、 为人 民服务 ,促 进一体化发展 的顺 利进行 ,就 必须在

蓝黄两区已成为山东经济文化发展的两大引擎

蓝黄两区已成为山东经济文化发展的两大引擎

蓝黄两区已成为山东经济文化发展的两大引擎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3日电(记者潘林青)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区域办主任张务锋3日表示,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两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高于山东平均水平,呈现出增长速度快、投入力度大、质量效益好、发展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据山东省发改委最新统计, 2013年前三季度,山东蓝黄“两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8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23亿元,进出口总额1542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01亿元,实际到账外资76亿美元,增长幅度分别比山东平均水平高0.6、2.8、0.6、0.2、1.4个百分点,成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两大引擎。

据了解,2009年11月23日、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先后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完)。

“黄蓝”战略最前沿

“黄蓝”战略最前沿

“黄蓝”战略最前沿――山东.河口区黄河口,大渤海。

千百年来,黄河与大海激情澎湃,孕育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

黄河尾闾,渤海湾畔。

土地在这里新生。

只有这里,每天还在生长着土地,孕育无限生机。

历史在这里积淀。

只有这里,我们能感受黄河的沧桑与厚重,又能感受大海的浩淼与激情。

黄色熄壤,蓝色海洋,黄与蓝在这里交叠,坐落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的新兴城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悄然崛起。

河口区位于渤海之滨、黄河北岸,东、北两面环海,成立于1984年,政区面积2267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4镇2个街道办事处,境内驻有东营港、济军生产基地和9个油田二级单位。

2010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41.3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65亿元,人均财政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储蓄均居山东省前列。

已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年伊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

东营市位列规划主体区内。

随着两大国家战略实施,为这方年轻的土地注入了新生动力。

东营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河口区被推到了黄三角开发前沿阵地,承担着高点定位、前沿开发的历史重任,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黄蓝交汇两区交融河口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区域,东、北两面濒临渤海,北靠京津塘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重要接点,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枢纽位置,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前沿阵地,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沿海七市之一东营市的市辖区。

两区交融的河口区,作为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核心和前沿,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临千载难逢的双重发展机遇,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黄蓝相间双新驱动的山东战略

黄蓝相间双新驱动的山东战略

在 黄 三 角 经 济 区 规 划 获 批 前 后 , 山东 省 又启 动 了 山东 半 岛 蓝 色 经 济 区 规 划 编 制 , 出打 造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 济 区 , 提 掀起一场蓝色经济热潮。按照计划 ,总体规划成熟后,将择 机 上 报 国务 院 ,争 取 纳 入 国 家 “ 十二 五 ” 发展 规 划 ,进 入 国 家发展 战略。按照山东省的构想 ,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 区要建 设 九 大 核 心 区 ,包 括 海 州湾 重化 工业 集 聚 区 、董 家 口海 洋 高 新科 技产业集 聚区、丁字湾海上 新城 、前 岛机械制造业集聚 区、龙 1湾海 洋装备制造业集 聚区、莱 州海洋新 能源产业集 2 1 聚区、潍坊海上新域 、东营石油产业集聚 区、滨州海洋化工 业集 聚 区。同时 ,在 l 个海 洋产业大 类中确定 重点培植海 3 洋生 物、海洋装备制造 、海 洋能源矿产 、海洋生态环保 等 8 大优 势产 业,抢 占蓝 色经济高地 ,并筛选 出未来 3 年涉海工 业 在 建和拟 建重 点项 目 2 8个予 以重点 扶持 ,总投 资将达 9 14 0 6亿元。 山东提 出 ,在用足 用好现 行政 策的情 况下 ,将 重点 围绕财税 、投融资 、土地 、海域等领域 ,研究含金量高 的省 级 扶 持 政 策 和 拟 争 取 国 家给 予 的优 惠 政 策 。 在推进 “ 黄蓝”战略的同时 ,山东省还着力推进胶东半 岛高端产业聚集 区、 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 目前 , 山东 省 正 在 抓 紧编 制胶 东半 岛高 端 产 业 聚 集 区 发展 规 划 ,立 足 于 世 界 技 术 前 沿 ,努 力 打 造 高 端 产 业 、高 端 产 品 和 高 端 技 术 自主 创 新 平 台 ,提 高 产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形 成 黄 渤 海 地 区 新 的经 济 增 长 极 大 力 发 展 省 会 经 济 ,提 高 省 会 综合 服务 功 能 。 启动济南与周边各市城 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促进区域交通 通 信 一 体 化 ;加 快 出台 鲁 南 临 港 产 业 带 发 展 规 划 ,推 进 日照 钢铁精品基地建设 ,集 中培植钢铁 、电力 、石化、木浆造纸 等 l 产 业 ,带 动 鲁 南 地 区 加 快 崛 起 。 临港 二 、以新兴产业立足经济发展制高点 山东是工业大省 ,规模 以上工 业增 加值 连续多年居 全国 首位 ,但又存在大而不强的 问题 。因此 ,着眼于提升国际竞 程 纪 实 制 度 ,加 大对 干 部 选拔 任 用 工作 的监 督 检 查 和 巡视 力 度 , 畅 通 电 话举 报 、 信访 举 报 和 网 络举 报 等 监督 渠道 , 引导 大 家 把压 力 转 化 为 动 力 ,使之 成 为提 高 选 人 用 人 公信 度 的 有 力杠杆。 三 是 开 展 民 主 实 践 ,提 高 民 主 参 与 能 力 。 丰 富 多 彩 的 民

借力黄蓝战略 加快转调升级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

借力黄蓝战略 加快转调升级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

2 10 1 6 4 0
1扩大政策效应 . 占发展先机 . 抢
坚持高点定位 . 规划先行 . 争取黄蓝资金和各项政策支持 . 力争黄 蓝战略效应最 大化 。一是编制 区域规划 . 科学发展布局 在 1 9县市中 较早 编制出台了县域发展规划 . 5 0 在 0 平方公里 l港 区域 . 临 确定 了“ 一 港五区七产业 ” 的基本框架 . 规划内容和质量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着 眼沿海开发 , 明确 “ 实施拥湾开发 、 板块带动 , 建设活力 莱州 ” 主线 , 编
制了 《 莱州市太平湾沿海区域发展规 划》 .对沿 海发展 进行 了统筹 布 局。 二是跟进各项政策 . 上级支持 。 争取 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小型农田水 利、 苹果产业 、 优质鱼产业三项扶持资金的县市 , 获得 1 亿元 无偿资金 扶持 明波水产等 3 个项 目入围省第一批黄蓝 两区建设区” 玉米育种与栽 培 . 技术重点实验 室、 中国玉米产业技术创新 产业联 盟” “ 获准组建 设立
滨海旅游业。加快省级 滨海旅游渡假区开发 . 策划确立 了“ 常到莱州 、 健康长寿” 的旅游 品牌 。今年前三季度 , 接待 国内外游客 l9 3 万人次 . 完成旅游综合收入 l 亿元 , 8 分别同 比增长 2 . 9 %和 3 . 新能源产 9 8% 4 业 。 资 7.亿元的华电国际莱州 电厂 24 投 8 4 1 万千瓦一期工程 2 1 年 02 初并 网发 电. 总投资 5 亿元 的陆地风 电工程完成装 机容量 3 . 万千 0 8 1 瓦, 累计上 网发 电 1. 亿度 。百万千瓦海上风 电场项 目、 2 7 明阳生物质 能发电项 目 进展顺利 。到 2 1 年 .全市火电装机容量达到 4 0 05 5 万千 瓦, 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0万千瓦。黄金产业 黄金 远景储 量超过 5 10 , 50吨 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位 。总投资 5 亿元的黄金系列采选工 程 0 前三季度完成 投资 1.亿元 。21 年 . 7 8 0 黄金生产量可达到 50 1 0 万两 . 销售收入 30 9 亿元 ; 2 1 年 , 到 0 5 将超过 10 亿元。 00 高端机 电装备制造 业。规模 以上机 电装备制造企业已达 2 0 0 多家 , 汽车 配件 、 化工机 械、 建筑机械 、 木工机械 、 石油机械 、 供水设 备 、 仪器设 备等产业形成规模 . 机电产业集群被评为 “ 全省产业规模 竞争力十大典范经济区” 21 0 1 年, 全市机 电装 备制造业产值可 实现产值 2 0 8 亿元 : 2 1 年 . 超 到 05 将 过 10 亿元 。 00 海洋化工产业。 依托开采储量 6 亿立方米的地下卤水 . 6 资源 . 年产原盐 3 0 0 万吨 , 溴素 、 医药中间体等盐化工产业形成集群优 势 2 1 年 , 0 1 海洋化 工业产值超过 5 亿元 ; 2 1 年 , 到 2 0亿 O 到 05 达 0 元。 现代农业 。 粮食 高产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 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 为全 产座谈会提供 了观摩现场 。生物育种国内领先 .金海 5 获 国家科 “ 号” 技进步二等奖 。 连续三年被确定为全省现代渔业示范县 莱州梭子蟹 、 月季、 大姜获 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命名为 “ 国家绿色农业示 范区” 和“ 中国月季之都 ”

科学发展 追赶超越 强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

科学发展 追赶超越 强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
DlANG PI F AN



科展 超 学 追越 发赶 强 黄 洲 态区 半 经 发 力 河 高 经 山 蓝 区设 推 三 效 济 东色 开 进 角 生 和 岛济 建
张 光 峰
开 设 三 高 生济山岛 发黄角效 态区东 建 河 洲 经和半
蓝 色 经 济 区 ( 下 简 称 以
“ 区 ” 。是 国 家 着 眼 区 域 经 济 发 两 )
出口2. 5 5亿美元 。分别增 长 . . 53 1% 和 4. 4 %:实 际利 用 外 资 31 美 5 .亿
公 路 全 线建 成 通 车 。滨 德 高 速 公 路 滨 州 段路 基 工程 基 本 完 成 。滨 州 汽 车 总 站全 面 启 用 。滨 港 铁 路

元 ,增长 8 . 3 %。三 家企 业成 功上 2
魏 桥 创 业 集 团销 售收 入 突 破 15 10
亿 元 。成 为全 省 四个 销 售 收 入 过 千 亿 元 的企 业 之 一 。服 务 业 不 断
膨 胀 壮 大 .预 计 实 现 增 加 值 5 0 4
配套设施 等工程 建设顺 利完成 , 城 中村拆迁面 积 4. 平方米 , 36万
建 高效 生态 产 业体 系 ,改 善 社 会
民 生 事 业 ,统 筹 城 乡一 体 发 展 , 完 善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加 强 生 态 环
转什 么 、怎 么转 ” ,亟 需各级 作 出 回答 。要进 ~步 明确 主攻方 向 ,
把 握 “ ” “ ” 重 点 , 闯 出 一 转 、 调
论 断 。 这 既 是 时 代 的 要 求 , 更 是 滨 州 自身 发 展 的 迫 切 需 要 。 我 们 必 须 牢 固 树 立 、坚 定 不 移 , 必 须

热点专题十 山东一黄一蓝战略

热点专题十  山东一黄一蓝战略

热点十山东一“黄”一“蓝”两大战略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省在一年多时间内获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个国家层面发展规划。

一年中,两大经济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战略,这对我省今后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的进展情况在两会期间备受关注。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2月18日下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恳谈会通过全面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基本情况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山东省政府与12家大型商业银行和6家保险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7市签署了23个重大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2579.4亿元。

接下来还将在香港、台湾、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世界500强和中央大企业的合作,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投资。

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命题趋向1、从经济生活,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意义?2、围绕山东一“黄”一“蓝”战略,设计综合探究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9期山东社会科学No.9总第193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3·“黄”“蓝”国家战略研究·编者按:“黄”“蓝”战略,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是国家实施重点区域突破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山东加快提升区域竞争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引领山东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黄”“蓝”战略的实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攻坚克难。

以协作竞争实现区域一体化;以科技支撑实现产业高端化;以联动发展实现城市集群化;以全球视野实现人才国际化;以低碳经济实现环境生态化。

“黄”“蓝”战略引领山东科学发展张华(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9-0005-04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山东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的经济区发展规划,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个到两个的重大突破,这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黄”“蓝”战略的实施标志着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对于我国重塑区域经济版图有着重要影响。

一、实施“黄”“蓝”战略的重大意义“黄”“蓝”战略是新时期国家实施重点区域突破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国家重视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山东加快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对于引领山东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黄”“蓝”战略有助于山东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就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提出的明确要求。

山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全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山东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黄”“蓝”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这一主题的实现。

山东是沿海大省,海岸线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沿海是山东最大的战略优势。

“黄”“蓝”战略立足于山东沿海的区位优势,海洋资源富集的自然优势,科技力量雄厚的人文优势,产业基础扎实的经济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发展特色,以科学发展的视野为山东发展谋划了新思路,从战略高度为山东跨越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必将对山东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实施“黄”“蓝”战略有助于山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发展特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山东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收稿日期:2011-07-26作者简介:张华,男,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山东蓝色经济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主要是靠资源、能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来实现,经济结构层次较低,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

“黄色”战略立足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着力于建设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蓝色”战略立足于海洋资源优势,着力于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黄”“蓝”战略的实施必将引领山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实施“黄”“蓝”战略有助于山东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高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是山东“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战略部署。

早在2009年,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就提出,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把发展高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植新兴产业,抢占产业链条的制高点。

2011年初,省“两会”通过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又明确提出,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黄”“蓝”战略以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和蓝色产业为核心任务,致力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延伸,必将有助于山东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

(四)实施“黄”“蓝”战略有助于山东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等一系列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的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区域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山东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位于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板块的连接点上,长期受两大经济板块“挤压”,目前山东周边的辽宁沿海、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沿海正在迅速崛起,西部的中原经济区也在迅速发展,山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区域竞争压力。

“黄”“蓝”战略是山东拥有的国家层面上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山东应对激烈的区域竞争的优势所在。

“黄”“蓝”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山东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空间布局,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二、实施“黄”“蓝”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在国家逐步调整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前提下,山东实施“黄”“蓝”战略,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发展超越了国家和区域的界限,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间的经济往来和相互依赖程度更加紧密。

“黄”“蓝”两大战略的实施可以借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这一时代背景,利用全球资源,吸引世界投资,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丰富的资源禀赋和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

丰富的资源禀赋和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地处黄河入海口,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特,产业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处山东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

此外,山东半岛还拥有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拥有国内一流的海洋科研教学机构和高端海洋科技人才,这些条件必将为“黄”“蓝”两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3.国家领导的关怀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国家领导的关怀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发展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山东视察工作,对山东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为山东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国家各部委对山东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如2011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专门出台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意见》,从扩大企业经营权、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商标战略、创新市场监管执法方式等方面授予山东许多突破性的优惠政策。

(二)面临的挑战和不利条件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布局不够合理。

尽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处山东沿海,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但产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例如,在“黄蓝”两区范围内的地级市中,青岛市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最高,2010年为46.4%,但仍低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产业结构还是典型的“二、三、一”结构。

即使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中,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而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低。

在产业布局方面,以海洋装备制造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以石油开采加工为主的石化产业主要分布在东营、淄博等城市,从整体上看,“黄蓝”两区范围的产业布局不够合理。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从根本上制约着“黄”“蓝”两大战略的顺利实施。

2.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是世界上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国务院在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方向,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高效与生态这一主题,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仅包括山东沿海陆域,还包括山东全部海域,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立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如何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3.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观念亟需转变。

山东是经济大省,2010年GDP总量为39416.2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但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人均经济总量水平明显低于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

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的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区域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

山东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人民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至深,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放意识不够活跃。

此外,山东虽然是资源大省,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比较粗放,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目前,山东致力于实施“黄”“蓝”两大战略,传统的发展观念亟需转变。

三、实施“黄”“蓝”战略的重大举措“黄”“蓝”战略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定位科学、目标明确,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东实施“黄”“蓝”战略要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科学发展。

1.以协作竞争实现区域一体化。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都是国家级经济区,在地域空间上有部分重叠,在产业选择上有些地区非常相近,在发展政策上有些方面比较类似,“两区”建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竞争。

山东统筹实施“黄”“蓝”战略,关键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从目前的情况看,以协作型竞争实现“两区”一体化发展是最佳选择,因为协作型竞争是通过协作的方式实现竞争双方互利共赢,从而避免恶性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