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4.2_碳_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4
第四章焚烧燃料第一节焚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1〕理解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认识化学与社会生活实质联系,并能以此剖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达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根本过程,推行初步的研究活动。
2〕经过研究活动,学习对获取事实推行剖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展开擅长合作、勤于思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二、学习要点:理解焚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三、学习难点:1 、焚烧条件的实验研究。
2、能用化学学科知识解说平时生活某些焚烧、爆炸的现象和原由。
四、预习导航:1、焚烧的定义:焚烧是与空气中的发生的的的反应。
2 、焚烧的三个条件:①物质拥有②可燃物与接触③温度一定3 、以下状况下所采纳的灭火方法,错误的选项是〔〕A 、电器因短路起火,用水浇灭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盖上锅盖C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温布息灭D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喷大批水五、教课器械:实验仪器:酒精灯、镊子、坩埚钳、火柴、烧杯等。
实验药品:木条、玻璃棒、小煤块、蜡烛、棉手帕、水、酒精等。
其它:多媒体设施,焚烧条件模型。
六、学习过程:〔一〕创建情形,导入新课:播放大兴安岭火灾、奥运火炬、古埃及人类文明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火是一种焚烧现象。
火能造福人类,但如使用不妥,也会给人类造成灾害,为了使火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有必需对焚烧与灭火推行一番研究。
〔二〕合作研究,展现沟通:学习任务一:得出焚烧的定义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论沟通达成教材P88物质焚烧的表格。
2、每组由一人为代表,小组间互相沟通表格的内容。
3、经过沟通,你能总结什么是焚烧吗?4、阅读教材P88焚烧的观点。
并互相发问背诵。
学习任务二:研究焚烧的条件1、给学生创建篝火晚会的情境,经过篝火晚会需要燃起篝火,引出焚烧的条件。
2、以小组为单位,对焚烧的条件做出猜想。
3、各小组利用供给的仪器和药品议论、设计实验方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及灭火燃烧条件》4
焚烧与灭火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理解焚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认识研究焚烧条件的实验。
2.理解防火、灭火的举措;经过实验,让学生自主研究焚烧的条件;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说平时生活中的某些焚烧现象。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焚烧与灭火的有关问题,加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提高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防备灾祸的意识,并注意采纳安全举措,学会科学的自救方法。
二、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理解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课难点:焚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三、教教事例教课过程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内容企图可燃【引入】焚烧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
唤物的今日我们来学习焚烧与灭火。
学焚烧【发问】【思虑、回复】的1.请列举一些物质焚烧,以及焚烧的现象?可燃物焚烧的实质相验,对同,都是强烈的氧化反燃应。
有2.可燃物焚烧有那些共同特点?实质能否相个同?步解一、焚烧定义焚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强烈的化学反应。
通常所说的焚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提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强烈的氧化反应。
学概水平焚烧【发问】【议论、沟通】通的条.你以为可燃物焚烧需要那些条件?要有可燃物、要有氧对件.在现有实验器械下,如何推行实验设计?气、温度。
实强【实验】【实验】对推行实验,并得出结论,考证假定小组实验烧件理解实验【演示实验】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铜片上白磷焚烧是激的创水,热水中放一小粒白磷;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抵达着火的温度并且又研究,新片,在铜片的两头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与空气中氧气接触,而深磷,过一会儿后铜片上的白磷焚烧起来,而热水水中白磷没与氧气接理中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不焚烧。
触,铜片上红磷焚烧的燃【发问】温度可能不够。
的1.为何铜片上白磷焚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象红磷没有焚烧?实质向水下通入氧气2.如何使热水下白磷焚烧?【演示实验】对着热水下白磷慢慢通氧气,热水下白磷的焚烧。
【实验的再次改进】改进目的安在灭【发问】焚烧一定要有可燃物,要有氧【议论、沟通】加火气,要的原抵达着火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燃烧 燃料.docx
第四章燃烧燃料第1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燃烧是化学变化B.燃烧都是氧化反应C.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的现象D.有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2.一般情况下,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具备( )①较高的温度②充足的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④物质具有可燃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3.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与氧气接触B.无水酒精是液体C.没有达到着火点D.酒精没有可燃性4.因罐装汽油泄漏引起大火时,消防人员所考虑的以下灭火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设法关闭阀门,阻止汽油继续泄漏B.设法降低汽油的着火点C.设法降低汽油的温度D.设法让汽油与空气隔绝5.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的电源开关6.我们依据反应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
(2)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_______的方法。
7.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
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燃料的充分燃烧》0
焚烧与灭火一、教课方案思想本课内容与学生的实质生活密切相连。
本课设计在理解焚烧意义和条件的同时,感觉火带给人类的文明展开;经过议论灭火的方法加强学生消防安全的意识,浸透对生命的爱惜,也感觉到事物的两面性,感悟“化学源于生活,效力于生活〞的学科价值,学好化学使用化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理解一般焚烧和广义焚烧的含义。
2、掌握物质焚烧的条件。
3、初步学会简单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方法。
1、在对焚烧的含义的逐渐理解的过程中,体验对知识内涵的理解连续完美的过程。
2、体验用已学知识对陌生现象推行原理剖析的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珍惜生命的意识,形成消防安全意识。
2、学习勇敢怀疑的科学研究精神,感悟科学的进步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3、体验事物的两面性,感觉学好化学为人类造福的意义。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焚烧的观点难点:焚烧的条件研究四、教具准备镁带、二氧化碳、集气瓶、玻璃片、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等五、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情境引入,明确任务回想旧知,初步形成观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情境引入:火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图片议论、思虑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议论:我们学习了一些单质在氧气中的回想再现旧知,为新课的焚烧,这些焚烧有哪些现象?什么共同学习做知识铺垫点?归纳经过比较、归纳初步归纳:焚烧的观点形成观点研究:焚烧需要什么条件呢?图片:红磷和白磷的焚烧实验研究议论:怎样让红磷、热水中的白磷焚烧焚烧的条视频:可燃物焚烧的条件件及其关系议论对比得出焚烧的条察看、思虑件,推断水中白磷燃议论、剖析烧的方法。
视频实验应用证明猜想正确,感觉化学的奇特和学习的成就感。
迁徙应用:灭火的原理提出问题产生认知矛盾实验研究拓展完美焚烧观点图片:焚烧不妥惹起火灾,那该怎样灭火呢?经验再现:实验室、生活中常有的灭火方法议论归纳:灭火的原理实践:用多种方法熄灭蜡烛河南新乡一家生产镁块的工厂发生火灾,工人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但没法息灭演示:镁在二氧化碳中焚烧归纳反应原理视频实验:钠在氯气中的焚烧氢气在氯气中的焚烧思虑:焚烧应当怎样定义思虑、剖析利用焚烧的条件知识实践应用迁徙到灭火的原理,培育迁徙应用的水平。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7
焚烧与灭火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可燃物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认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合用范围等安全知识。
3〕能使用焚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平时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经过对多种焚烧现象的剖析与综合,理解焚烧的条件和推理水平〔应用焚烧的条件,解说灭火的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察看实验、类比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经过议论沟通,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经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觉焚烧对改良人类的生活和促动社会展开的踊跃作用。
3〕使学生领会到化学与社会、人类展开亲密关系,并对学生推行科学精神教育。
二、教课要点难点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热门,创建情境】学生观看画面,思虑焚烧对多媒体展现 2021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人类有益的一面和有害的点燃仪式。
一面。
引题:2021年第29届夏天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奥运会开幕式成为此中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开幕式中最为出色的一个环节----“奥运圣火〞点燃仪式成为重中之重。
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同来学习“焚烧与灭火〞。
【板书】课题 1 焚烧与灭火图片:我们的先人北京猿人很早就会使用火视频:先人与火解说:先人初步学会使用火,但其实不理解“焚烧现象〞,先人把火奉为神灵。
PPT:焚烧的理解历程一:焚烧生火设计企图启迪指引学生思虑火对人类的意义。
创建情形,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串连起来,在平时的教课中连续地推行牢固加深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让学生判断谁的看法是正确的,而且说出自己的建议,在议论中,渐渐获取结论,培过渡:人们开始怀疑用“火神〞来解说焚烧现象,出现了一种“焚烧理论〞商讨:该理论能否科学?解说:拉瓦锡颠覆了“燃素说〞,提出了“氧化学说〞复习:有关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议论:用已做过的焚烧实验来判断“氧化学说〞的内容能否科学指引:依据“氧化学说〞的内容,得出焚烧的含义〔焚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强烈的氧化反应〕【追问】物质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焚烧?请联合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
沪教版初三全册(全国版)第四章第一节燃烧、爆炸、防火灭火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初三全册(全国版)第四章第一节燃烧、爆炸、防火灭火知识点归纳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小tip:某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简语: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燃烧时氧气充足与不充足时,可燃物燃烧的情形是不同的例子: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O2 点燃CO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C + O2 CO2一氧化碳也能够燃烧,它是一种常见的气体燃料CO + O2 CO2区别: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的快,放出的热量多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的慢,放出的热量少小tip: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有剧毒中毒原理:吸入人体中的一氧化碳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严峻时,甚至导致窒息死亡中毒处理:开窗通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动空气新奇处,严峻者应赶忙送医院救治爆炸起因: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刻内集合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利用:爆竹、炸弹、开采爆破注意:当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的接触专门充分氧气充足时,遇明火专门容易在短时刻内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危害:面粉厂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煤矿坑道的瓦斯气体(要紧成分是甲烷),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汽油加油站挥发出的多种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拓展: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小tip: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一些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面粉爆炸实验图防火与灭火原理:使燃烧的条件不成立方法: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例子:液化气、煤气起火,能够关闭阀门森林火灾,能够设置隔离带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例子:油锅起火,盖上锅盖使用大量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例子:民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小tip: 易燃易爆物,遇到明火、高温或装机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发觉室内煤气泄漏,不能够立马打开电器开关(比如开启排风扇或油烟机等)室内起火时,不能够赶忙打开门窗,以免放入新奇空气,火势增强逃生:烟雾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有烟雾的地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用科学知识说明下列 事实
1、旅客不准携带汽 油乘车
用科学知识说明下列 事实
2、烧煤需要柴草 “引火”点燃液化气 只需电子打火
用科学知识说明下列 事实
3、电气焊工人工作 时穿帆布衣服而不能 穿化纤衣服
用科学知识说明下列 事实
4、钻木取火
你认为哪些地方应有下 列消防安全标志?
禁止吸烟
禁止烟火
当心火灾
神六飞天
灭火先锋
森 林 大 火
燃烧与灭火
燃烧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 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 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 的着火点
你能解释这一 现象吗?
烧不坏的手绢
4、家用电器短路而 发生火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你会报 火警吗?
了解灭火器材的使用, 并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 住地区的防火做些有益 的工作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将可燃物温度降至着 火点以下
遇到下列情形,你将 如何处理?
1、家中液化气、煤 气着火
遇到下列情形,你将 如何处理?
2、燃着的酒精灯被 碰倒,酒精在实验台 上着火
遇到下列情形,你将 如何处理?
3、厨房油锅起火
遇到下列情形,你将 如何处理?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1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是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本章节中,此部分内容承接碳的单质内容的学习,并且是含碳化合物学习的开始,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行铺垫。
在全部九年级化学内容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续学习酸碱盐打下伏笔。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有系统学习物质性质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如何入手了解一种物质,并且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水平。
众所周知,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细致的观察水平是化学学习的必备,所以本节课内容将以实验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已有对二氧化碳的知识实行整合和归纳,并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会描述实验现象
3. 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CO2性质的实验研究,提升观察、分析、归纳、表述水平
2. 通过设计CO2的性质实验方案,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核心思想
2. 理解事物具有两面性,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1. 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 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四、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培养皿,集气瓶,烧杯,铁片,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试管夹;
实验试剂:蜡烛,镁带,火柴,砂纸,细沙,热水,雪碧,石蕊试液,石灰水,木条。
五、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流程
六、板书设计
2
七、作业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知识清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知识清单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定义和条件(1)定义:燃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________;②可燃物与________接触;③可燃物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1)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条件氧气________时发生的燃烧氧气________时发生的燃烧的发生。
(2)消防安全标志图4-Q-1(3)火险自救①火势很小,根据起火原因,可以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将火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____求救。
②被困在火灾区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自救。
如用__________或__________捂住口鼻,______________沿墙壁或________________跑出火灾区等。
二、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变化,且适用于一切________变化。
图4-Q-22.用微粒构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改变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变。
三、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九年级化学《4.1燃烧、灭火、燃料》复习学案 沪教版
第四章燃烧燃料复习第一课时燃烧、灭火、燃料【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2.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化石燃料、酒精、汽油等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适合的燃料3.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4.知道化石燃料的组成,培养学生有节能减排的意识【学习重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学习难点】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化石燃料、酒精、汽油等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适合的燃料【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燃烧、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下列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是__________ (填物质的序号):①石灰石②氮气③铁丝④红磷⑤面粉⑥二氧化碳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灭火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火器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碳燃料完全燃烧产物为_____________、不完全燃烧可能产生_________。
促使含碳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一定发生爆炸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煤的组成元素中主要含有______元素,另还有少量的硫、氮、磷.....元素,石油中主要含有________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名称为_______,属于_______物),化石燃料都是_________物。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2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课方案思想本节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局部知识是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本章节中,此局部内容承接碳的单质内容的学习,而且是含碳化合物学习的开始,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推行铺垫。
在所有九年级化学内容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续学习酸碱盐打下伏笔。
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学生已经有系统学习物质性质的经验,初步认识了怎样下手认识一种物质,而且具备必定的着手实验水平。
尽人皆知,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仔细的察看水平是化学学习的必备,因此本节课内容将以实验为载体,要点培育学生察看水平,在此根基大将学生已有对二氧化碳的知识推行整合和概括,并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会描绘实验现象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过程与方法经过CO2性质的实验研究,提高察看、剖析、概括、表述水平经过设计CO2的性质实验方案,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的化学核心思想理解事物拥有两面性,感觉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要点、难点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四、教课用品实验仪器:培育皿,集气瓶,烧杯,铁片,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试管夹;实验试剂:蜡烛,镁带,火柴,砂纸,细沙,热水,雪碧,石蕊试液,石灰水,木条。
五、教课方案教课流程引入干冰二氧化碳小结六、板书设计教案利用干冰创造舞台成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干冰的性质升华吸热干冰的用途创造舞台成效收藏食品人工降雨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实验考证查验雪碧中气体考证CO2与水反应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起学生思虑2七、作业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2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28
第四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 复习一、教课目的:1、经过几组物质的对比归纳,学惯用表格整理知识。
2、经过物质间的对比学习,加深对碳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联系和理解,学会对比学习的方法。
3、经过建构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构造,学会剖析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完美知识构造,增 强归纳、归纳、总结的水平。
4、经过讲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课重难点:要点:建构知识网络。
难点:知识的应用。
三、教课过程:教课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容与任务前言学生赏识图片并回既能加强生活中到处有化学,我们可以感觉到化学好像学生的艺 答:碳常温下,比较稳固。
术底蕴,又所呼吸空气一般,存有于我们生活四周,此刻屏幕能加强优上展现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该艺术珍宝的真迹越的民族骄傲感。
学生聆听。
为什么能保留到现在呢?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学生观看。
感觉碳及 一个有着千万种的宏大家族,我们既熟习又陌生。
其化合物 的重要性。
它们种类众多,性质各异,用途宽泛。
投影:展现一些图片,认识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说:作钻石的金刚石、作电极和铅笔芯的石墨,制汽水的二氧化碳,以及平时生活中的醋酸、糖、蛋白质、塑料、橡胶等,都是碳和碳的化合物,他们在公民经济和平时生活中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书写所知道的含碳物质,并归类。
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含碳元素的物质。
归类:单质:金刚石、石墨、足球烯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辨析几酸:碳酸、组物质盐:碳酸钙、碳酸氢钙等在本章的学习中,总感觉有三多:物质的种类多、物质的性质多、波及的化学方程式多。
假定我们可以对知识推行适合的整理归纳,相信对此后的学习会有很大辅助。
一、知识整理:1、比较金刚石与石墨〔内容见教案〕2、比较碳和一氧化碳3、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4、比较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教师把学生所填写的内容实物投影,和学生一同剖析、整理归纳,并推行评论。
在比较几组物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合时地复习同素异形体,还原剂和氧化剂等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 (A)燃烧与灭火一、基本考点考点1.燃烧(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注意: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
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
考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若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由燃烧的条件可推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以下几种灭火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上述原理:①将未燃烧的可燃物搬离火灾现场,就是清除可燃物;②用沙土灭火,就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③用水灭火,就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常用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根据不同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器。
考点3.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
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燃烧或发生爆炸。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3)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图7-16-3所示: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关系(拓展考点)(1)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①燃烧剧烈,缓慢氧化不剧烈,②燃烧发光,缓慢氧化不发光。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_9
【教学评估与课后反思】1、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教学中,我是通过教师的寄语导入的,这不但激励了师生,无形中更是搭起了师生间桥梁,也为了本节课的知识做了个铺垫,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及情景中渐入学习的佳境;在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演示和分组实验、影视片段的欣赏中我创设了很多的情景,注重情景交融,小事情看大道理;我一直力求做到给学生创设比较宽松,愉快式,但又不失严肃的课堂,力求做到让我的学生感受到每一节课的化学都能给他们新的惊喜,力求能做到使他们热爱化学!2、本节课能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
首先我将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灭火的原理何为同一个课时,二者过渡自然,学生较容易接受。
另外我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积累的教学经验,我灵活使用的探究性试验在教学中的使用,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自行设计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灭火的原理的方案。
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实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猜想推理的体验。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发挥。
对知识理解和理解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在探究中得到了提升。
3.我根据了实际情况,有层次的、有目的性地布置了磷燃烧实验的改进设计和“消防之星”的化学小论文的作业,“二选一”的选择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一改以往学生枯草无味的课后作业,吸引学生的眼球,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皆进步!4、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我仅仅为了激趣引入,虽通过了多媒体、影视片段欣赏图片等活动,但课堂挖掘的不够多,学生的体会也不够深。
特别是在燃烧条件的探究中,基础生显然很被动,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设计水平较低,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多拓展这个部分的内容,力创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实验探究水平,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师的突破口,生活的实际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切入口,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精选】沪教版化学九年第4章《燃烧燃料》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2.知道自燃和爆炸现象3.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2.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灾情所需要的机智和勇敢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施教策略:通过猜想、实验探索、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来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学难点:灭火的方法施教策略:结合生活实例,教师启发点拨和师生共同讨论来分散难点。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概括总结教学用具:酒精灯,坩锅,铁支架,酒精,棉花球,石块,纸片,小纸盒,烧杯,热水,白磷,红磷,铜片,简易灭火器。
教学程序:复习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巩固知识、温故知新)课题引入:显示燃烧的定义引导猜想:要发生燃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引导:得出初步的结论:1. 可燃物 2. 温度 3.空气(助燃物)实验验证: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可燃物,如果不是可燃物,即便有足够的温度和空气,也不会燃烧。
引导: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还会上升吗?答:“不会”提问:第三个条件是空气。
先讨论一下熄灭酒精灯火焰的最佳方法?用嘴吹,这种方法具有危险性,应该用盖上酒精灯帽的方法。
问题:白磷燃烧实验。
1. 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是没有足够高的温度吗?让学生说出热水的温度已达60摄氏度,超过白磷的着火点,是水把空气与白磷隔离了。
2.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让学生说出温度没达红磷的着火点,让学生加深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
说明:白磷放在空气中就能燃烧,我们称这种现象叫自燃。
在自然界中经常发生这类现象,如:过去人们常说的鬼火、天火,(说明一下各自的形成)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我们发现:科学才是战胜迷信的最好武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复习—回探“燃烧与灭火”(课件)(共16张PPT)
1、“燃烧”的发生是否都需要点燃?
2、“燃烧”的发生是否都需要氧气?
3、“燃烧”过程是否都有火焰产生?
4、密闭容器中“燃烧”结束后,若可燃物
有剩余,是否证明其中的氧气已被耗尽?
(木对于氧气用作助燃铁剂的反应而言)
炭
丝
活动三、
对“燃烧”条件及现象的反思:
5、通过以上分析,你对“灭火”有无新的认识?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回探“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巩固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常见简单装置的改进; 3.辩证看待“燃烧”条件及“灭火”方法;
4.培养环保意识和敢于质疑的科学 品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活动一、
谈谈你所了解的“燃烧”与“灭火”
燃烧 条件、探究装置、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等
灭火 原理、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
总结、反思与提升
查阅资料: 镁是一种活泼金属,不仅可以在氧气、 二氧化碳中燃烧,还可以在氮气中燃烧。
请思考:
1、如何除去空气中的其他气体来获得较纯净的 氮气,以验证镁条在氮气中的燃烧?
2、可否用镁条代替红磷燃烧以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为何?
法国科学家 拉瓦锡
实验装置图
A H T
NKS
竹贵有节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对“燃烧”条件及现象的反思:
1、“燃烧”的发生是否都需要点燃? 2、“燃烧”的发生是否都需要氧气? 3、“燃烧”过程是否都有火焰产生?
4、密闭容器中“燃烧”结束后,若可燃物 有剩余,是否证明其中的氧气已被耗尽?
(对于氧气用作助燃剂的反应而言)
活动三、
对“燃烧”条件及现象的反思:
1、“燃烧”的发生是否都需要点燃? 2、“燃烧”的发生是否都需要氧气?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初三化学学案第四章课时1燃烧与灭火1
第四章 燃烧 燃料课时1 燃烧与灭火(1)1. 想一想:你能回忆起曾经见到的燃烧实例和现象吗?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如 用来煮饭用的煤炉火、伊拉克战场上的烈火 _。
其中能为人类带来好处的燃烧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一读:燃烧是一种的 的化学反应。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 ;(2)可燃物要与 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 。
3. 议一议: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要 。
优点:燃烧得 ,放出的热量 。
不完全燃烧带来的弊端有:燃烧 ,放热 ,生成________和小的 等物质。
例如: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之一是一氧化碳,它是无色、无味的 气体。
吸进肺里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少 而 。
4. 记一记: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二氧化碳充足氧气碳点燃−−→−+)(( ) ( ) ( )一氧化碳不足氧气碳点燃−−→−+)(( ) ( ) ( )二氧化碳水氧气酒精点燃+−−→−+( )( ) ( ) ( )根据图示回答: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240℃,酒精灯的火焰约为500℃。
在铜片上將烧杯、白磷(A、C点),红磷(D点)、石灰石块(B点)摆放好,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片刻,先发生燃烧现象的是 _点,后发生燃烧现象的是 点,不会发生燃烧现象的是 、 点,说明产生以上各种现象的原因AB ,C ,D 。
综上所述,燃烧时需要(1) ,(2) ,(3)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思路分析:这是一道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性习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B 点物质不是可燃物,A点物质不与氧气接触,所以均不能燃烧;C点物质是可燃物且与氧气接触,着火点低温度能达到,因此先燃烧;D点物质着火点高,需加热一段时间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才能燃烧.1.下列各组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全部可以燃烧的是 ( )A.铜块、石油、木材、大理石B.药、汽油、酒精、白磷C.镁粉、硫粉、氢气、高锰酸钾D.食盐、氮气、氧气、油漆2.在下列条件下蜡烛燃烧更旺的是 ( )A.放在氧气中B.放在空气中C.点燃后放在空气中D.点燃后放在氧气中3.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C.只要是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 D.以上条件同时具备4.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D.木材是可燃物5.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尾气的主要污染物其中有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水造成这两种污染物的主要原因是()A.为了节约燃料B.这两种污染物不是可燃物C.燃料中含有杂质D.燃料燃烧不充分6.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有关秸秆的处理方法你不赞成是()A.加工做饲料B.用来制沼气C.用来造纸D.就地焚烧7.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有活塞的钢筒内放一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课时1之拓展
燃烧的种类:
(1)闪燃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
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称为丙类液体,乙、丙两类液体又统称可燃液体。
(2)着火
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个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称为燃点。
(3)自燃
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自燃的热能来源:
a.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
b.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和生物性的。
(4)爆炸
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低于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上限的,虽不爆炸,但可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 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 4.2 碳同步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B.焚烧垃圾发电C.焚烧大量秸杆D.使用可降解塑料2. 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C.石灰石受热分解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3. 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A.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D.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4. 二氧化碳下列用途,只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灭火B.制化肥C.制干冰D.温室肥料5. 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是()A. B. C. D.6.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它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⑤无色无毒.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②④7. 下列关于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②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8. 下列关于与的比较错误的是()A.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C.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D.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9. 将四支分别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A. B. C. D.10.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成立的是()A.石墨有滑腻感,可用作电极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食品保鲜剂C.焦炭有还原性,可用作吸附剂D.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切割玻璃11. “促进低碳经济”,警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 B. C. D.12. 证明一瓶由地窖中取出的气体含有较高浓度的,最佳的方法是()A.观颜色B.闻气味C.滴入酚酞试液D.加入澄清石灰水13.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中毒C.和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都具有可燃性D.大气中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4. 下列有关和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比多一个氧元素B.性质:都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可用于冶炼金属、作燃料D.危害:有毒,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与的比较正确的是()A.和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易溶于水,难溶于水C.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D.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6. 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A.B.C.D.B.能溶于水,难溶于水C.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D.会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年初春,全国各地煤气中毒事件频繁发生.为保证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北京市开展了预防煤气中毒的集中宣传检查行动.请回答问题:(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2)煤气中毒的原理是________;(3)据民警调查,居民发生煤气中毒多数是由于使用了“土暖气”(即在室内用煤炉取暖).在使用煤炉取暖时,为避免煤气中毒,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19. 请用相关内容的序号填空:.冰箱去味剂.切割玻璃.干电池电极.做燃料.冶炼金属.制油墨(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________ (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来________(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可用来作________ (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________。
20. 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_ 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 (10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请你在上下两个方框中填上适当的物质名称: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高温.(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碳粉与氧化铜粉末干燥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的是________.(3)标志着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4)小红按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后,给混合物加热,始终没有得到铜,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种)________.23. 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图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3)为价,为价,由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4)实验室若选用图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________.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5)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如下实验:①实验中溶液变________色.②实脸中加热之后•洛液又变为________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6)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 4.2 碳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C【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解析】“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焚烧垃圾发电,既减少了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资源,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焚烧大量秸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故选:.2.【答案】D【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解析】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解答】解:、井底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正确的但不属题目的答案;、石灰石受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但不是此题的答案;、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干涸的井底难于扩散,越积越多所以浓度变大.故选3.【答案】C【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解析】以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会加重环境污染,而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会加重环境污染.故选项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故选.4.【答案】C【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解析】物理性质是发生物理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分以上四种物质就要看它们是什么变化.【解答】解: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特性.是化学变化.制化肥是利用二氧化碳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新物质的特性;是化学变化.制干冰是:温度高于时,雪花状的固体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制造并贮存有机物,对地球又有保温作用.这都是化学变化.故选5.【答案】A【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根据二氧化碳、氧气、甲烷、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正确.、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错误.、甲烷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选项错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选项错误.故选:.6.【答案】D【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解析】质,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很关键.【解答】解: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所以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故选.7.【答案】C【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①根据是一种无色无毒的气体分析;②根据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分析;③根据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分析;④根据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分析.【解答】解:①是一种无色无毒的气体,该说法不正确;②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该说法不正确;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说法正确;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说法正确.8.【答案】C【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解析】、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解答】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说法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体积水溶解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说法正确;、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错误;、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说法正确.故选:.9.C【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强,溶解在水中的就越多,试管内水位上升的就越高.【解答】解:氢气、氮气不溶于水,一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解能力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的溶解能力强,拔开塞子后,试管内水位上升的最高.答案:10.【答案】B【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作电极,错误;、干冰升华能吸热,可以用作食品的保鲜剂,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错误;、金刚石硬度大,可以用于切割玻璃,错误;故选.11.【答案】A【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解答】解:、,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等,因此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故正确;、,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故错误;、,是最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故错误;、,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故错误.故选.12.【答案】D【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分析.解: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不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要证明一瓶由地窖中取出的气体含有较高浓度的,可加入澄清石灰水;故选.13.【答案】D【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解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危害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即可.、根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解答】解:、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错误;、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大气中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故选14.【答案】C【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解析】、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根据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和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但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项说法错误.故选:.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答案】B,D【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解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分析;、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二氧化碳不能,故错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体积水溶解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正确;、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正确.故选:.16.【答案】A,B【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解析】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完全物质间转化的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解答】解:、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可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正确.、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正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虽然氢氧化钠与稀硝酸也能一步反应转化为硝酸钠,但是硝酸钠与其它物质结合没有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生成氯化钠,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选项错误.故选:.17.【答案】A,B,D【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解析】、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解答】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说法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体积水溶解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说法正确;、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错误;、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说法正确.答案: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答案】(1)一氧化碳;(2)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氧;(3)给煤炉装上烟囱,或保持室内通风,或把煤炉搬到室外等(其它合理答案亦可).【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和煤气中毒的预防,解答时要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生活常识进行仔细分析再回答,一氧化碳俗称煤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解答】解:(1)煤气中毒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因此一氧化碳俗称煤气;(2)组成煤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若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用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则煤发生不充分燃烧.常会使人中毒,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因缺氧而死亡;(3)预防煤气中毒的原理是采用室内通风透气,即把一氧化碳排出室外,或者把外界的新鲜空气引进室内.19.【答案】,,【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解析】首先了解题目提供的物质和后面的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金刚石硬度大所以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于作干电池电极、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油墨、碳燃烧时放热可用于作燃料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