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光合作用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下面是五个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
1.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需要光、水、二氧化碳等条件。

3. 实验材料:盆栽植物、水、二氧化碳气体、透明塑料袋、不透明塑料袋、黑纸片等。

4. 实验步骤:
- 将盆栽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 在袋子里放一些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 将袋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 观察一段时间后,用不透明塑料袋将盆栽植物罩住,并在袋子上放一张黑纸片。

5.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会发现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片会发黄。

而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叶片会变得翠绿。

这些实验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并加深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光合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涉及多个过程,从影响底物生物吸收、转化、分解到最终的产物释放,所有这些过程都可以通过同位素标记来识别和定量不同的原料、积累、建立和分解形成的最终产物。

一、同位素标记法是什么同位素标记法是一种无损的分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试验中添加或掺入一种少量的同位素元素,如氢气、氚气、碘等,来跟踪活性物质。

将其加入作为指示,通过以微量的形式包括在某些反应中,根据反应产生的改变情况,以及随后系列反应产物的变化,对其影响进行研究,以及光合作用的识别和定量。

二、同位素标记法如何应用于光合作用研究1、确定底物吸收空间:先设定吸光空间,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不同位置的吸收空间,以及位置内底物的吸收程度,以比较其影响,通过标记同位素研究底物在不同时刻在叶子空间内分布状况。

2、调控作物光敏性: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发现不同辐射强度下叶片的光吸收空间,可以为研究作物光敏性提供重要参考。

3、探究叶绿素比释放: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通过应用测量叶绿素的吸收和比释放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来定量研究光吸收、光能量传分配以及光合作用所需光能等问题。

4、解析光饱和曲线:可以通过利用标记同位素,间接地研究吸收光能的分配情况,验证光饱和曲线模型,以及它们与氧生成的决定性关系,从而改进和完善光合作用的模型。

5、改善底物生物吸收特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研究不同非营养物质,改变水和养分吸收空间,以识别叶片与植株根部之间不同非营养物质的分布情况,来改进光合作用相关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综上所述,同位素标记法可以有效地研究光合作用,用于定量研究底物吸收空间、光能量传输和分配等多个阶段以及改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为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光合速率测定的几种方法

光合速率测定的几种方法

光合速率测定的几种方法光合速率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它可以用于评估植物对光的利用效率以及其生物质生产的能力。

测定光合速率是研究植物生理生态学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光合速率测定方法。

一、传统气体混合法传统气体混合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光合速率测定方法。

通过测定固定在葉片表面的气体浓度变化来推算光合速率的。

测定的原理是将一定浓度的CO2与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气在特定压力下冲入封闭的光合室内,再通过一定时间的光合作用后,取样测定光合室内的气体组成,计算出被吸收的CO2量,进而计算出光合速率。

二、氧电极法氧电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

氧电极法是利用氧电极测定叶绿素蒸腾产生的氧气来推算光合速率的。

测定的原理是将叶片置于氧电极下,测定放氧荧光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光合速率可以通过氧电极的输出信号来推算。

三、原位测定法原位测定法是一种利用挂在植物叶片上的CO2和H2O气体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

此方法通过将CO2和H2O气体源直接与光合叶盘表面相接触,测得的CO2和H2O浓度变化来推算光合速率。

在该方法中,CO2和H2O的浓度是测定光合速率的关键,因此需要精准的测量设备。

四、地上蒸散法地上蒸散法是一种通过测定叶片或整个植物的蒸散量来间接推算光合速率的方法。

测定的原理是根据光合产生的O2和CO2的摩尔比例,将蒸散量转化为光合速率。

这种方法测定简便,但需要注意与植物蒸腾速率的关系以及测量误差的产生。

五、传导法传导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阳光照射下植物干重的增加来间接推算光合速率的方法。

测定的原理是劈片的叶片从植物中剪下,然后用适当的方法阻止其呼吸和光合作用,使叶片处于可见光的照射下,一定时间后,再测定其干重的增加。

通过干重的增加来推算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限制。

因此,在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目的,并进行合理的评估。

大班科学活动四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班科学活动四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班科学活动四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班科学活动中,我们将学习并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关键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实验材料:1. 植物(如绿豆芽、小麦苗等)2. 透明塑料袋3. 水4. 碳酸钠(小苏打粉)5. 光照灯6. 小瓶子7. 毛细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组植物实验样本。

将植物种子或幼苗种植在透明容器中,添加适量的水。

2. 将透明塑料袋紧密地套在容器上,并封好袋口。

3. 在袋口留下一个小缝隙,并将一根毛细管插入袋内。

4. 准备另一组对照组样本,与实验组样本步骤相同,但不加入碳酸钠。

5. 将两组样本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下,其中一个样本放在光照灯下,另一个放在无光的地方。

6. 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

观察结果:1. 在光照灯照射下,实验组样本的毛细管里的水会上升,同时袋内会产生氧气泡。

2. 对照组样本中的毛细管水位没有改变,袋内也没有产生氧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在光的照射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2.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将水中的氢原子与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结合,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3. 植物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色素,它吸收蓝色和红色光谱的光能,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植物本身提供了能量和营养物质,还释放出氧气,并维持了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存。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身参与观察和实验,增加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理解。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和思考更多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例如:1. 为什么光合作用只能在光的照射下进行?2. 除了葡萄糖,光合作用还会产生哪些有用的物质?3. 光合作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4. 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索,孩子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并加深对植物生命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理解。

浅谈测定光合速率的常用方法

浅谈测定光合速率的常用方法

浅谈测定光合速率的常用方法
测定光合速率是研究光合作用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对光合效率的影响以及调控机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

一、氧气电极法
氧气电极法是测定光合速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测量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产氧过程中所释放的氧气来得出光合速率。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一个含有光合作用物质(如菠菜叶片)的盛有一定体积的溶液放置在氧气电极下,然后在光照条件下记录一定时间内溶液中氧气浓度的变化,通过计算得到单位时间内溶液所释放的氧气量,从而得到光合速率。

二、溴酸法
溴酸法是另一种测定光合速率的常用方法。

它是通过观察溴水的颜色变化来反映光合速率的大小。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一片植物叶片放置在盛有溴水的容器中,然后将容器置于光照条件下。

溴水中的溴酸逐渐被光合作用所消耗,当溴水颜色由橙黄色转变为无色时,可以得出光合速率的大小。

三、CO2吸收法
CO2吸收法是利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对CO2吸收的特性来测定光合速率的一种方法。

实验步骤如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置一片叶片,然后将该容器连接到一个CO2含量确定的溶液上。

在光照条件下,叶片会光合作用吸收CO2,导致溶液中CO2浓度下降。

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CO2浓度下降的大小,来得到光合速率。

四、光合色素吸收法
实验步骤如下:将一片植物叶片置于一个溶液中。

然后,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叶片,测量透过叶片的光强度。

根据光的强度减弱程度,可以得出光合速率的大小。

光合作用实验的解析方法

光合作用实验的解析方法

光合作用实验的解析方法光合作用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基本代谢过程,它是绿色植物和蓝藻细菌等光合有机生物对光能进行利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氧气供应。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科学家们开展了许多实验研究,并发展了一系列解析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光合作用实验解析方法。

1. 氧气释放法:这是最常用的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之一。

实验中,使用一个水培植物样品,将其光照,然后将样品装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并通过分析其溶解氧水平的变化来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首先,装入的容器中只含有水,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一段时间,以达到平稳的氧气释放速率。

然后,将植物样品加入容器中,并再次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氧气释放速率。

通过比较两个阶段的氧气释放速率,可以得出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

2. 光谱法:光合作用依赖于色素分子对光的吸收,因此光谱法可以用来研究这些吸收的过程。

实验中,将叶片浸泡在提取液中(如酒精、醚等),使其色素溶解,并用分光光度计逐渐扫描叶片提取液的吸光度。

通过绘制吸光度与波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以确定吸收光线的最大吸收峰,并进一步确定光合作用色素的光谱特性。

3. CO2吸收法: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因此测量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用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中,将一片叶片或整个植物样品浸泡在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中,然后将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测量。

通过定期取样并分析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从而得到光合作用的速率。

4. 光合色素荧光法: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之一,其荧光可以用来间接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中,使用荧光仪测量样品叶片或全植物的荧光发射。

在暗处预激发绿蛋白,并在光照条件下测量其发射光强度的变化。

通过分析荧光信号的参数,例如叶绿素最大荧光量(Fm)和最小荧光量(F0),可以计算出光合作用的效率。

光合作用测定原理及方法

光合作用测定原理及方法

光合作用测定原理及方法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微生物中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它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测定是研究植物和微生物生理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光合作用测定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1. 原理光合作用的测定原理基于植物和微生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的生成量。

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植物和微生物所需的化学能的过程,其中最为明显的产物是氧气。

因此,通过测定产生的氧气量可以间接地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

2. 方法2.1 制备实验样品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样品,可以选择植物叶片或者一些微生物,如藻类。

植物叶片可以从大型植物中采集,注意选择健康的叶片,并确保其表面干燥。

藻类可以从水体中采集,也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

2.2 测定光合速率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有多种,以下介绍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氧气电极法氧气电极法是通过测量溶液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来间接测定光合速率。

首先,将实验样品放置在不含氧气的溶液中,如酸性的吸盘溶液中。

然后,在样品中加入某个刺激物,如光线或碳酸氢盐。

随着刺激物的加入,样品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氧气电极会测量溶液中氧气浓度的变化,并将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输出。

通过记录氧气浓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光合速率。

方法二:放射性同位素法放射性同位素法是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来间接测定光合速率。

首先,将实验样品暴露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试剂中。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试剂会被植物或微生物吸收进入其体内。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放射性同位素会以某种形式参与到代谢过程中。

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速率,可以计算出光合速率。

3. 结果分析测定得到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来评估植物或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效率。

光合速率的提高通常意味着光合作用的增强和效率的提高,反之亦然。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可以得出光合作用对环境条件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此外,光合速率的测定还可用于评估植物或微生物对某些因子的敏感性。

大学生物学实验教案: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与机制

大学生物学实验教案: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与机制

大学生物学实验教案: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与机制一、实验背景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及一些藻类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机制,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该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草酸(C2H2O4)测定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方法;2.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三、实验步骤材料准备:•某种植物叶片样品(如水稻或豆类叶片)•草酸溶液(0.5 M)•高温灯或太阳能灯•密封瓶或漏斗步骤:1.将草酸溶液倒入密封瓶或漏斗中,使其底部覆盖约1厘米厚度。

2.将某种植物叶片完全浸泡在草酸溶液中。

3.将密封瓶或漏斗放置在光照条件下,如使用高温灯或太阳能灯使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4.观察密封瓶或漏斗内气泡的形成和数量变化。

记录下气泡的数量和时间。

5.在观察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环境因素的稳定性,如温度、光强等。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

可以通过记录气泡数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观察光合速率的差异。

•分析造成光合速率差异的原因。

可能包括不同环境因素对叶片生理活动和碳酸盐离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一步讨论其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扩展实验内容,进一步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草酸溅入眼睛或口腔。

2.实验时需控制环境因素的稳定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在植物叶片浸泡过程中,尽量避免叶片扎伤。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机制。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这些对于今后深入研究生物学相关领域或从事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实验探究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实验探究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蓝藻、藻类及叶绿素类细菌等光合有关细胞,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氧气的产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1. 叶绿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关键起源于叶绿素,它是植物叶片中负责吸收光能的色素。

通过叶绿素的吸收,光能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能量,为光合作用的进行提供了基础。

2. 光反应与暗反应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膜系统中,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将光反应产生的能量用于二氧化碳的固定和有机物质的合成。

3. 光反应的过程光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电子转移链的产生和ATP合成。

当光能被吸收后,激发了叶绿素分子中的电子,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电子转移反应,最终产生了电子转移链。

同时,由于这些反应还产生了高能分子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4. 暗反应的过程暗反应是在光反应提供的能量和还原剂的作用下进行的。

通过Calvin循环来固定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二、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1. 测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方法(1)氧气释放实验:将水葡萄糖溶液注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然后将光照射到容器中的水葡萄糖溶液上,一段时间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变化,从而得出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

(2)CO2吸收实验:利用碱性溴水和蒸馏水制备CO2溶液,然后将其与叶片接触一段时间,观察溶液中溴水的颜色变化,从而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

2. 实验结果的展示与分析根据上述实验方法,可以得到光合作用速率的定量结果。

进一步分析这些结果可以发现:(1)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光合作用速率的增加趋于平缓。

(2)光合作用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速率的增加趋于饱和。

光合作用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光合作用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光合作用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微生物进行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为了研究和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不同的实验方法。

下面将介绍光合作用中常用的一些实验方法。

一、测量光合速率的方法1. 含氧实验法含氧实验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测量光合速率的方法。

实验中,将光合细胞(如叶片)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中注入一定量的水。

随后,通过光照供给足够的光能,观察并记录一段时间内容器内氧气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氧气的释放量与光合速率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氧气体积的变化来间接计算光合速率。

2. 色谱法色谱法在测量光合速率时也被广泛应用。

实验中,将光合细胞提取并加入某种溶剂(如乙醇),待其溶解后,将溶液放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

在色谱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物质性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产物会以不同的速率通过色谱柱,进而形成不同的峰值。

通过测量峰值的数量和峰值的面积,可以计算出光合速率。

二、测量光合效率的方法1. 光合作用效率的量子产量(PAM)PAM是一种针对光合作用中光能利用效率的测量方法。

它通过测量单位的光能产生的光合物质的数量来评估光合作用的效率。

实验中,使用一种名为脉冲调幅仪(Pulse Amplitude Modulator)的仪器,通过提供脉冲光照射植物,并测量瞬时荧光来计算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2. 氧化还原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光合效率的方法。

实验中,通过测量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还原化合物(如NADPH)和氧化化合物(如NADP+)之间的氧化还原电位差来评估光合效率。

通过比较光合作用和非光合作用条件下的电位变化,可以得出光合效率的指标。

三、测量叶绿素含量的方法1.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可靠的测量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实验中,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

对于叶绿素来说,其在红色和蓝色波长范围内会表现出最大的吸收峰值。

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对农作物产量的提升

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对农作物产量的提升

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对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通过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和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同时也对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针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研究可以帮助农民和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和改善农作物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一、光合作用是什么?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并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植物需要的能量和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的典型方程式可以表示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通过这个过程,光合作用不仅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也释放出氧气,促进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因此,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光合作用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的产量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光合作用所提供的能量和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充足的光合作用可以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光合作用还可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如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的分配等,从而进一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植物光合作用研究方法为了了解和改善农作物产量,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

他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探索光合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优化光合作用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1. 光合速率的测定光合速率是评价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科学家们常常使用光合速率仪等设备来测定植物在不同光强、温度等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通过系统地研究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可以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点,为调控和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 光合色素的研究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光合色素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调控过程。

此外,对光合色素的研究还可以为培育耐旱、耐寒等抗逆性农作物品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小麦光合作用测定

小麦光合作用测定

小麦光合作用测定
小麦光合作用测定是一种用来研究光合作用的方法。

光合作用是植物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它使植物能够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小麦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因此研究小麦的光合作用可以为其生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测定小麦的光合作用需要使用测光仪和其他实验设备。

首先,将小麦叶片放入测光仪中,并将其暴露在不同强度的光线下。

然后,通过测量光线的吸收和反射来计算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

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多次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在这个实验中,光线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光线太弱,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而如果光线太强,小麦叶片会受到伤害,从而降低光合作用速率。

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控制光线的强度,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结果。

通过测定小麦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了解小麦叶片在不同光线下的生长和发展情况。

这对于优化小麦的种植和生产过程非常重要。

此外,通过研究小麦的光合作用,还可以了解植物生长和发展的机理,为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小麦光合作用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为小麦的种植和生产提供参考。

通过仔细控制光线的强度,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从而了解小麦叶片的生长和发展情况。

此外,这个实验还可以为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的机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光合作用常用实验总结讲解

光合作用常用实验总结讲解

光合作用常用实验总结讲解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单细胞生物利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化机制之一、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常用的实验。

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用实验进行总结和讲解。

一、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1.饱和光强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确定植物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中,首先将一瓶含有一定数量水草(如水蕨、浮萍等)的水槽放置在不同光强的光源下,然后测定一段时间内氧气释放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增加,但达到一定光强后,光合作用速率就会趋于饱和。

2.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确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实验中,将水草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高点后就会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下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3.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确定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中,将水草放置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速率趋于饱和。

二、测定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1.氧气的释放实验:这个实验可以通过收集和测量水草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确定光合作用产物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中,将水草放置在一定光照条件下,通过导管将水草释放的氧气收集起来,然后利用适当的方法(如溶解氧测定仪)测定氧气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葡萄糖的测定实验:这个实验可以通过测定水草光合作用后葡萄糖的含量来确定光合作用产物中葡萄糖的含量。

实验中,将水草放置在一定光照条件下,然后收集水草产生的有机物质,利用适当的方法(如酶促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等)测定其中葡萄糖的含量。

水稻光合作用和生长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水稻光合作用和生长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水稻光合作用和生长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一、水稻光合作用的概述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进行生长、进化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过程之一。

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同时水稻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地球生态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稻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ATP和NADPH等能量物质,并在接下来的光独立反应中将这些物质用于固定CO2,最终产生葡萄糖。

由此可见,水稻光合作用对其生长和成熟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 光照强度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十分敏感。

合适的光照强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光合产物的合成速率,从而促进水稻生物量的增长。

太阳照射水稻的叶面上,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速光合作用和水稻生长的速度。

但若光照过强,则可能导致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和葡萄糖含量的过度消耗,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2. 温度光合作用对水稻生长期间的温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快。

当温度太高时,水稻的光合作用反应会发生不平衡,因为较高的温度会使光合酶失活,从而导致CO2的固定速率变慢,最终抑制水稻的生长发育。

夜间温度过低,会抑制水稻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影响新陈代谢过程,导致生长发育低下。

3. 湿度湿度是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当空气湿度较高时,水稻叶面的气孔就会关闭,从而减缓CO2的进入速率,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而当湿度过低时,则会使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从而影响水稻的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进程。

因此,保持合适的湿度有助于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4. 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进行的重要支持物质之一,其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率。

当CO2浓度较高时,水稻光合作用反应的速度更快,而当CO2浓度较低时,则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在一些大棚种植场所,为了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一般会增加CO2的浓度,由此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并加速作物生长进程。

光合作用实验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实验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实验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该过程植物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进行自身的生物合成。

在光合作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一系列的参数来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首先,为了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一株健康的绿色植物,并将其放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为了控制实验条件,我们可以将植物放置在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都可以调节的生长箱内。

在实验开始时,我们可以先观察植物叶片的颜色,并注意到它们是绿色的。

这是因为植物叶片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叶绿素的色素,它们能够吸收光能,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接下来,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光合作用的测量仪器,如光合速率测定仪,来测量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来观察它们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当光照强度增加时,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更多的光能,从而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

然而,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会饱和,即无法再增加。

此外,温度也会对光合作用的过程产生影响。

低温下,光合作用反应速率较慢,而高温下,叶绿素会受到热能的破坏,从而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

因此,适宜的温度对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至关重要。

另外,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当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植物能够更多地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然而,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这可能会限制光合速率的提高。

通过对以上参数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总之,光合作用实验是为了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而进行的科学实验。

通过观察和测量光合速率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机制,为优化农作物产量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光合作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光合作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光合作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产生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研究不仅是理论上的重要问题,也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

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光合作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一、光合作用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前,需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选择健康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应在实验开始前提前将植物养护好,使其充分吸收养分,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最后,实验室应配备好足够的实验器材和试剂,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二、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方法1. 伯特利隆法伯特利隆法是最早用于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测量植物产生气体的速度来间接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具体方法是将植物置于水中,然后用气碳酸钙罩住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测量气泡产生的速度,从而计算光合作用速率。

2. 浊度法浊度法是通过测量水的浊度来间接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

此法是利用了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使水中悬浮物沉淀而使水变浑的原理。

具体方法是将植物置于光照条件下,测量在一定时间内水的浑浊程度,从而计算光合作用速率。

3. 氧气电极法氧气电极法是一种直接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含量来计算光合作用速率。

具体方法是将植物置于光照条件下,然后将氧气电极浸入植物所在的水中,记录氧气电极的输出信号,从而计算光合作用速率。

三、光照条件的控制方法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光照条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控制光照条件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光照条件控制方法。

1. 光强控制法光照强度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速率。

因此,控制光强是很关键的一点。

如果光强太强,就会引起光抑制,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如果光强太弱,则光合作用的效率会降低。

因此,应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器材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当的光照强度。

大田作物光合作用研究

大田作物光合作用研究

大田作物光合作用研究大田作物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的刺激下,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捕获光能,通过光化学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大田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过程之一,也是食物链的起始环节。

近年来,随着对大田作物光合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提高大田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

首先,提高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是提高大田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而叶绿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效率是不同的。

因此,选择适合大田作物的光谱进行光照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发现,采用适宜的光谱如红光和蓝光,可以显著提高大田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对大田作物光合作用的光周期和光强度进行调控也能有效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其次,提高大田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还需要优化光合作用的生化反应。

光合作用的生化反应主要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

光反应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光能的吸收和利用,产生高能化合物的过程。

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光反应过程中的光合酶的活性和浓度,可以提高大田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暗反应是在植物细胞质中进行的,主要是将光反应中产生的高能化合物利用来合成有机物质。

优化暗反应过程中的酶的活性和浓度,也能显著提高大田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另外,提高大田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还需要关注环境因素的调控。

大田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适宜的温度是保证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大田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湿度和CO2浓度的调控也是提高大田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控大田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创造更适合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最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大田作物光合作用的调控也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发现,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可以提高大田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光合作用技术研究及应用

光合作用技术研究及应用

光合作用技术研究及应用一、光合作用简介光合作用是指光能被植物中的色素吸收,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化学能,再经过一系列的酶类催化和代谢过程,最终形成生物分子。

光合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过程,可以创造出足够的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支撑着所有的植物和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二、光合作用技术研究1、荧光图像技术荧光图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合作用技术之一,可用于非侵入性地监测植物自养状况。

该技术的原理在于利用植物自身所发出的荧光信号,通过荧光成像仪进行记录并分析,从而得出植物生长情况和光合作用效率等信息。

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作物品种创新、植物逆境耐受性和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

2、生理和遗传学分析技术生理和遗传学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寻找影响植物光合反应的因素。

通过盆栽实验、光学实验和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方法等手段,可以鉴别出影响植物中光合作用传递的基因、蛋白和代谢物的作用。

这些技术为植物育种和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控制植物生长和营养代谢。

三、光合作用技术应用1、作物品种改良利用光合作用研究方法,可以通过筛选光合作用效率高的杂交后代,再回交到亲本中,来培育更具光合作用效率的新品种。

例如,应用光合作用遗传育种技术,培育对光合作用异常敏感的高产杂交水稻、玉米等,以及对各种逆境条件(比如干旱、盐碱、低温)更加抵抗力强的耐逆稻、耐逆玉米等。

这些植物品种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生长和发育,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突破。

2、植物生长调控在大量的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调控植物中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代谢调节,来刺激和控制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等方面的表现。

例如,通过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谱等方面的控制,可以控制植物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例、控制昼夜周期,从而实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这对温室、花卉、果树等多种作物的生长调控有着很大的意义。

3、生物能源开发光合作用是最广泛并直接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方式,是创造新能源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物光合午休过程中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的研究

作物光合午休过程中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的研究

作物光合午休过程中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的研究主要关注光合作用在午休期间的限制因素。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而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在午休期间,光合作用受到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的影响。

气孔限制主要是指气孔的关闭,导致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速率下降,从而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气孔关闭可以是由于高温、干旱等环境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植物自身的调控机制。

非气孔限制主要是指光合作用过程中其他因素的限制,如叶绿素含量、光合酶活性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吸收、光合酶的活性和底物供应等步骤,从而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效率。

研究光合午休过程中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测量气孔导度、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酶活性等指标,以及通过调控环境因素和植物基因表达来研究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研究发现,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在光合午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温、干旱等环境因素可以导致气孔关闭,从而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而叶绿素含量、光合酶活性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了解光合午休过程中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的机制对于优化作物的光合效率、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不能测出短时间Pn的变化;4)测定效率低、误差较大,不宜在研究工作中大量使用。
1·2 植物生长分析法
以英国学者为中心,创立了根据干重和叶面积求得支配物质生长的一些生长函数,并
用它阐明作物生长、种类特性和环境条件关系等的独特技术,这种技术已成为一个单独体
系———生长分析法。其中,Gregory把单位叶面积或单位光合作用系统的单位量的干物质
产的定型产品(GH-Ⅲ型光合测定仪)[15]。本法缺点是误差大,操作不便。
1·4·3 同位素法
有2种:1)用含有14CO2气体流过带绿色器官的电离室,测定入口和出口空气中14CO2
浓度差来计算;2)用含有一定比活性和浓度的14CO2气流入带绿色器官的同化室,一定时
间后取出叶片,杀死组织,通过计数器测定获取14CO2的量。目前,根据这两种方法均已研
同化量。
半叶法测试Pn的优点[4~7]:不需复杂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一般科研单位均可应
用。测定结果可反映叶片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接近田间实际情况,与红外
线气体分析仪所测结果也基本相同。缺点:1)破坏被测材料,不能作连续测定;2)测定时
间长,环境条件不易控制;不同时间的测定数据由于环境条件不同而没有严格的可比性;
第4卷 第4期
2000年12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l.4 No.4Dec.2000
收稿日期: 1999-12-27生弯曲,可用薄铅片或锡箔纸卷起叶柄加以支撑,也可用熔融石蜡烫伤,待石蜡凝固后还
叶法、植物生长分析法;2)叶片放O2的速率,主要有瓦氏呼吸、吉尔森呼吸和化学滴定法、
氧电极法;3)叶片吸收CO2的速率,主要有化学滴定法、pH法、同位素法和红外线气体分
析法。
1·1 半叶法
半叶法是最早应用于光合定量测试的方法,由Sachs在19世纪提出。由于在光合的
同时光合产物也会由叶往其它器官转移,或因叶龄小等原因又由别的叶片流入,则难以测
只表示叶片照光期间叶面积的干重增加值,而净同化率则根据数天至一周时间内整株干
重增加来评价叶片的光合效率,它已除去了非同化器官的消耗和整株作物在夜间的消耗,
并包括了吸收的无机物,测定值明显低于单叶Pn值,大致可以认为是表观光合速率[8]。
若测定群体生长速率时用作物生长率(CGR),表示单位土地面积单位时间内干物质
气体吸收,使透过的红外光能量减少。由异原子组成的具有偶极矩的气体分子如CO2、
CO、H2O、SO2、CH4、NH4、NO等,在波长2.5~25μm的红外线光区都有特异的吸收带,其中
CO2在中段红外区的吸收带有4处,且以4.26μm的吸收带最强,而且不与H2O相互干
扰。被吸收的红外光能量多少与被测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系数(K)、气体的密度(C)和
测定方法从十分精确的量子需要量的确定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估算,各不相同。同时,光
合作用的研究是活的有机体,光合速率随时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很大变动,如不同光
照、温度、CO2浓度等外部条件以及作物的营养状况、叶龄等内部条件都对光合速率有显
著影响,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光合测定的复杂性,带来了光合测定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增加速率作为净同化率(NAR),mg/(cm2·d)或g/(dm2·周)。NAR = (W2-W1)(lnL2-
lnL1)/[(t2-t1)(L2-L1)]。式中:W1、W2是在t1、t2时间的生物量;L1、L2为t1、t2时的叶
面积。NAR可以作为叶片光合效率的量度,但其意义与半叶法测得的Pn不同。光合速率
正温度的变化。
1Hale Waihona Puke 3·2 液相中O2的释放 叶圆片或碎片、离体叶绿体等材料如果浸在水介质中,会在光合过程中放出O2,而使
水中溶解O2增加,用一定方法测水中溶解O2的增加量,即可表示光合速率。氧电极法是
目前测定溶液中溶存的氧量变化的常用方法,是极谱分析的一种类型。氧电极是一种特
殊形式的电化学电池,其产生的电流是与溶液中所含氧的活度成正比例。现常用薄膜氧
中CO2扩散比在气相中慢104倍,因此所测Pn值可能偏低[5,7]。
1·4 CO2吸收测定法
1·4·1 化学滴定法
该方法是在密闭系统或开放式系统的气路中加入CO2的碱液,一般用Ba(OH)2,吸收
CO2后形成BaCO3,然后用标准草酸滴定剩余的碱,由空白和装有叶片的系统中滴定值之
差,计算出叶片吸收CO2量。该法优点是所需设备简单;缺点是手续繁琐,效率低,误差
因此,确定快速、精确和适用的测定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 光合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评述
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可表示为CO2+2H2O+469 kJ (CH2O)+O2+H2O,由该式可
见,测定任一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包括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贮藏)都可
以用来计算光合速率(Pn)。相应Pn的测定大致可分为:1)有机物的积累速率,主要有半
电极(Clark L C在50年代发明),即用聚四氟乙烯薄膜或聚氯乙烯薄膜覆盖在银-铂电极
表面,内充支持电解质KCl。此类薄膜可透过氧,而其他水溶性物质不能透过。当以银为
阳极、铂为阴极,施以外加电源时,在银电极上:4Ag 4Ag++4e-;在铂电极上:O2+2e-
+2H+H2O2,H2O2+2e-+2H+2H2O。此时在电极间产生电解电流,在一定条件
1·3·1 气相中O2的释放
该类方法是根据气体的体积或压力变化来测量气相中O2的释放量,相应研制的仪器
有瓦氏呼吸仪和吉尔森呼吸仪。其中,瓦氏呼吸仪早在20年代就由Warburg所创造,并
被广泛用于测定氧气释放速率和测定Pn[10]。
该法的优点是体系中的压力变化容易进行精确测定。缺点:1)必须对每一只反应瓶
下电流的大小受O2扩散进入薄膜速率的限制,而O2的扩散速率又受溶液中氧浓度的制
约,故可用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由溶解氧的直线增加趋势可计算出Pn。其计算公式为:
Pn = a×60×100/A。式中:a为记录到的放氧速率(μg/min);A为叶面积,cm2;Pn单
位为μg/(dm2·h),乘44/1000可换算成mg/(dm2·h)(CO2)。
使用本法时,叶片与反应液间CO2交换的主要是由切口进行,通过气孔的交换较少(特别
是样叶小时)。因此,测定不易受气孔开闭的影响;6)直接把药物放在反应液中,可研究光
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剂和阻碍剂的作用;也可改变反应液中的渗透压或渗透压测定与
Pn的关系。缺点:1)每次只能监测一个电极的信号,不能同时做多个重复;2)由于在液相
出Pn的准确值。沈允钢等(1967)[1]、李德耀等(1981)[2]及Nonoto和Saeki(1969)[3]提出了
改良半叶法。其做法是在叶基部或叶柄处用开水或医用吸入器喷射蒸汽,杀死筛管组织,
破坏叶柄韧皮部,以抑制物质外运。目前用于杀死叶柄韧皮部活细胞的方法有物理方法:
环剥,高温(开水、蒸汽)烫伤;化学环剥:用5%三氯乙酸涂抹等。叶柄在处理的地方易发
料具有破坏性;2)需要专门的防护设备;3)测定的Pn值偏高,因在引入标记气体之前叶
片中不存在14C,所以最初几秒种中只测到光合吸收14C,而光合呼吸中无14C放出。这样在
开始时,14C吸收将会与总光合而不是净光合成比例,但所测结果可认为是真光合速率。
1·4·4 红外线气体分析法(IRGA)
凡振动频率与气体分子的振动频率相同的红外光,在透过气体时均可形成共震而被
映作物群体条件下叶片光合效率的平均水平。缺点: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不同时期条件
下所测结果很难相互比较。
1·3 氧浓度定量方法
通过氧的释放测量光合作用的技术,由于需要极精密的仪器,所以只能进行小样本如
叶圆片的测定,更多的是用在离体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研究。早期关于光合作用量子需要
量、希尔反应、光合磷酸化的研究等主要是用这类方法做出的。
该法目前主要用于植物组织的匀浆或叶绿体、线粒体悬浮液的放氧或耗氧速率测定,
用于生理生化过程的基础研究,如呼吸控制、氧化磷酸化作用、呼吸途径、离体叶绿体的
Hill反应、光合磷酸化作用、光合控制、单细胞藻类以及悬浮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等;也可
成功地用于组织碎块的光合与呼吸等测定[11~14]。
氧电极法的优点:1)待测样品可是整片叶、叶圆片、碎片或离体叶绿体等,大小、形状
气层的厚度(L)有关,并服从比尔—兰伯特定律:E = E0e-KCl。
该法优点:1)灵敏度高,可测1.0μmol/mL、0.5μmol/mL甚至0.1μmol/mL(即Vpm)的
CO2;2)反应速度快、响应时间短,可快速跟随CO2浓度的变化测出CO2瞬间变化;3)不破
坏试材;4)易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由于IRGA输出是电信号(电流或电压),可以输入记
大,现已基本被淘汰。
1·4·2 pH法
根据CO2溶于水中形成弱酸H2CO3从而使溶液pH下降的原理,找出与气相CO2相
323 第4期 李少昆,等:作物光合作用研究方法平衡的NaHCO3稀溶液的pH与气相CO2浓度的函数关系,即可根据液体pH值查出CO2
浓度。国内曾推行过山东农业大学研制的光合作用田间速测装置和江苏省理化仪器厂生
不受限制,所需试料较少;2)灵敏度高,可达2×10-3~4×10-3μmol·mL-1或4×10-2~9
×10μL·mL-1;3)可自动连续记录,易实现自动化,并可迅速追踪溶解氧的变化动态,连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