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名师押题: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名师押题: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外国人过春节”押题指导(发表于《意林作文》)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庄照岗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的日子。近年来,中国春节以其独特的魅力正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每逢中国农历春节,法国巴黎市政广场会挂上大红灯笼,大街小巷也会装饰一新;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30万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美国纽约州在几年前就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德国小学课本里有专门一课介绍中国春节。而且很多国家政要纷纷通过贺词、贺信等形式向中国人民和华人华侨拜年,恭贺新春,并表示将与中国继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审题点拨】
近年来,高考作文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用理性、开放、包容、创新的眼光看待现实中热点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们在不断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同时,中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也在不断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认可。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靓丽的一环,走在了最前面。如何引导国民,特别是中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从而展现大国国民风采,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这是一道现象类材料作文,对于此类作文,考生首先要概括材料,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材料内涵,抓住核心话题,避免跑题或偏题。本则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接下来考生需要思考的是:面对这一现象,我怎么看?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为什么的角度去多维度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①国力提升:大国崛起是春节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②春节魅力:团圆、和谐、美好、希望、辞旧迎新、祈福、信仰、仪式、狂欢、亲情等;③文化交融:文化,要碰撞才会有美丽的火花,要传播才会有饱满的内涵,要经接纳才会有勃发的活力,要交流融合才能多姿多彩。④情感共通:和和美美,普天同庆,世人皆此心。温暖、真情、和谐、欢乐是人类的普遍追求。过年时的每一个细节都溢满人们对生活的感恩,对幸福的祈愿。而这,也是全世界人民所希望拥有的。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联系现实,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从而提升文章的深度。比如:①春节味道淡了——传统文化的弱化;②洋节盛行——对西方文化的推崇;③外国过春节,我们却批判国人过洋节——缺乏文化的包容度;④西方过春节只是看重形式,忽视内涵。
突围角度一
文化内涵是春节走出去的基础
【名师支招】
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走向世界的基础。春节见证了华夏文明的悠远灿烂,凝结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承载着千年古国的文化基因,记录了风土人情的发展嬗变,在漫长的时间中获得了沉甸甸的伦理、文化、民俗内涵。想让中国春节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节日,就不能只是局限于春节表面的热闹和欢乐,还要让外国人民理解春节的内涵。
【佳作赏析】
当新奇变为平常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4)班陈伟杰
近年来,一股“春节风”开始吹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以中国为核心,大地上闪耀着夺目的红。但人终究是三分钟热度的动物,当其他国家对春节的新鲜感习以为常,世界是否会回归到“一抹红”的起点呢?
由“一抹红”演变为“满江红”,是中华文化的成功,它用独特的色彩点缀了世界文化的长河。而春节,作为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以抒情的基调,俘获了各国人民的心。春节的红象征着温情与诗意,人们在“恭喜发财”中向旧时的苦痛道别,对未来给予无限的憧憬。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更像是一种仪式,很多时候是给自己一个契机去迎接新的开始,或是郑重告知自己与过往正式决裂。
但是显然,外国人并不像我们一样对春节具备有血有肉的理解。许多外国人往往只是被过节的浓厚气氛所吸引,掺和着高呼几句“春节快乐”,欣赏一下五彩的烟花,给自己寻了一个找乐子的借口。“给的再多,不如懂我。”虽然外国人有热情,但他们不明白春节为什么需要热情?不懂得过年为什么要说吉祥话“恭喜发财”?更不能体会农民对于生活最原始、最真诚的期待。对他们来说,烟花爆竹只是消遣的工具,“新年好”不过是应景的闲话。从来没有在这个环境中经历过的人,想要感同身受无疑是天方夜谭。
“崭新与丰富之间,只能二选一。”各国人民领略到了春节的新奇,却难以洞悉个中的厚重沉淀与结晶。当新奇的浓雾渐渐淡开,视线里的,竟是一片不起眼的、习以为常的红。其实一直都是那抹红,只不过是新奇的心充当了滤镜,把它的色彩加深了罢。也许外国友人是愿意为春节投入精力的,但是没有方向感的付出着实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人们需要做的,
是对春节进行重估。重估,并不一定意味着否定,意味着审视与追问,意味着从盲目跟风的“春节风”中收复自己的头脑,对每一个塞在自己手中的信条问“为什么”。
当新奇变为平常后,望人们对先前之所爱,保持一如既往的激情。
【名师点评】文章思路清晰,语言形象,并且能联系现实,针对性强。开头从材料出发,言简意赅地点出春节文化的内涵,接着笔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外国人过春节仅仅沉迷于气氛与形式,引导人们关注并思考春节的内涵与厚重积淀,对春节进行重新评估,从而让春节成为世界人民的共享节日。最后收尾呼应,再次点题。
突围角度二
欢乐和谐的情感共通
【名师支招】
春节作为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承载着美好的祝福,象征着家人的团圆。全世界的人无不渴望幸福美满,希望抛下过往的坎坷,走向未来的幸福。一个象征着和谐的节日不会带来文化交流上的种族障碍、国籍障碍和精神隔膜,所以不论从它的精神内涵还是表现形式来看,都应该并且有条件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传承。
【佳作赏析】
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一起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4)班于念露
随着时代发展,春节已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它带着新时代的气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走向世界,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世界之大,我们彼此之间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却有着同样的爱与希望,有着对美好、温暖生活的向往。在寒冬中耀眼的一抹红色,为略显沉郁的冬天注入来自中国的生机。这样富有激情、热烈兴奋的全民狂欢显然是不多见的,在如此庞大而浓郁的氛围感染下,春节早已不仅是中国人的节日,它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中国的边界。
纵使春节时外国的街道欢乐祥和,人们载歌载舞,但真正让春节成为全球狂欢节的,是它身上对家的眷恋。正如全世界的月亮都是一样的圆,人类天生对家的思念也是一样的。我们都想自己能有一个归属,在疲累时,在绝望时,总要有一个不变的港湾歇息。那是每个人身上的柔软,是每一次提前就会引起的无限憧憬。
中国人长期形成的家族观念,似乎对家庭,对家人,对故乡,有着更深的留恋与不舍。但这并没有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阻碍。人类都是恋家的,不过是感情浓淡有别罢了。
所以我始终坚信,能够让我们走到一起的,一定是这些人类共同的情感,而非依附于情感之上的形式,不可否认,某些活动的确是让西方人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途径之一。就像春节挂的灯笼,舞龙舞狮,放鞭炮等。可我们必须知道,若是文化只流于形式而逐渐剥蚀掉自己的精神内核,其寿命便绝不会长久。
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