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选择题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1篇《小石潭记》作业(含答案)
第11篇小石潭记一、[2021亳州市利辛县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琅琊溪位于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3)悄怆幽邃.邃:(4)但.见流出山中花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节选)写景动静结合,其中写动景的句子是“, ”;《琅琊溪》写景虚实结合,其中(虚/实)写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 (虚/实)写山中的春意。
(4分)4. 《小石潭记》(节选)和《琅琊溪》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小石潭记》(解析版)
专题12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小石潭记》(解析版)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⑸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与游人一同欢乐。
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同步练习)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20·辽宁朝阳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闲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螳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答案:6. 2 (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 4 (1)水格外清凉。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8. 4 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
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菏泽市2020年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专题23《小石潭记》(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④空,依据【乙】中的“纵意所如”“虽桃源之胜不过也”句意可知,这说明作者在此可以放松无拘束的在此游览山水之景,而且产生了即使美丽的桃花源也无法与之相比的美好感受,从而后烘托了作者喜悦(或陶醉)的心情。据此,本空可填写“喜悦”或“陶醉”等词语。
【乙】文“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意思是:我天性爱好山水,而我们桐城县的山水特别秀丽,优于其他县。“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意思是:我曾经认为观赏远山意趣更好,所以这里虽然没有大山,也未尝不令人愉悦。从以上可以看出乙文作者热爱家乡山水,并以欣赏此景为乐。
【点睛】参考译文:
字典查阅法
“许”的义项:
A.答应,允许 B.表示约数 C.这样 D.处所,地方
潭中鱼可百许头①“许”词义:选项_____。
“胜”的义项:
A.能承担,能承受 B.尽 C.胜过,超过 D.优美的
每遇胜日②“胜”词义:选_____项
课内知识迁移法
斗折蛇行 “斗折”词义: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雷辊雹散③ “雹散”词义:____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甲】文中的“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句意可知,其中“佁然不动”的意思是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这是静态描写;依据“俶尔远逝”句意可知,是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的意思。这是动态描写。因此,本空应该填写“动静结合”。
②空,依据“跳波急洑”局依可知,这里是写泉水奔涌的状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潭水水流湍急的特点。因此,本空可填写湍急(急速或迅疾)即可。
《小石潭记》(实战训练)(原卷版)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A.悄怆幽邃邃:深B.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2)下列句子中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A.而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愠B.以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C.之心乐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D.乃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二、(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12.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题)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题)(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
(共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下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今浙江境内。
②罅: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欹:斜靠。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2分)(1)悄怆幽邃邃:(2)而犹不忍去去:13.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2分)游人坐欹岩下望1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乙文突出了水的(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2分)1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一)(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屿,为,为岩。
青树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而远逝,往来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家 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1分)6.用“/”标出下面的朗读节奏。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1分)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含答案)《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含答案)一、【2016·重庆B卷】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XXX上。
(2)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
(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卷石底以出()(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日光下澈,XXX上。
译文:(2)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
译文:1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神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觉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二、【2016·江苏省淮安卷】【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整齐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XXX上,佁然不动;XXX远逝,来往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自己与小石潭的关系是()。
A. 爱憎分明B. 深恶痛绝C. 见仁见智D. 无可辨别答案:C2.作者为何感到“心旷神怡”()。
A. 小石潭清幽B. 鸟鸣花香C. 游人稀少D. 四季如春答案:A3.“飞泉溅玉”中的“玉”意味着()。
A. 石潭B. 水花C. 美景D. 游人答案:B4.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情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来概括()。
A. 感激B. 喜爱C. 反感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1.小石潭位于()。
答案:苏州2.《小石潭记》是哪位明代文学家所写的()。
答案:宋濂3.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用了哪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
答案:飞泉溅玉4.小石潭被作者称为()。
答案:胜景三、简答题1.简述小石潭为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
答: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曾经对石潭的平凡毫不关心。
在逐渐接触后,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石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作者感慨于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容小石潭为“此石乃天下石”。
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山中妙趣横生,使他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味,深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2.简述小石潭的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苏州,是一处胜景。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特点。
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成了壮丽的水景,小石潭中心的小岛更增添了亮点。
作者赞美小石潭是天下石,说明其形态具备独特之美,称之为胜景不为过。
小石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没有人烟,使得景色更加幽雅。
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中,感到心旷神怡,以此来形容了小石潭的清幽特点。
小石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尽管作者觉得这会破坏小石潭的幽静,但也表明小石潭的美丽与吸引力。
四、问答题1.“花径”在《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少次?答:一次。
2.作者如何描述小石潭的飞泉?答:作者通过“飞泉溅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突出了其壮丽景色。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阅读精练卷(唐·柳宗元)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第①段: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苏,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穿透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第③段:描写潭上的景物。
写来自西南的溪流,仅用十五个字就写得十分精彩。
既写出它“斗折蛇行”、逶迤曲折之状,又写出它“明灭可见”、时显时隐之景,也写出溪岸“犬牙差互”、山石嶙峋之势。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分)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题1.2009年南京市(09江苏省)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①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③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答案:1、①.(2分)D ②(2分)B ③(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2.衢州市(09浙江省)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伐竹取道伐:(3)佁然不动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答案:2、①(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②A ③(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及2007至2010中考题练习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 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 “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 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 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 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 会流露出来。
15.“若”“似”“如”都可以用 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 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 不是。 ① 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 皆若空 游无所依。 ③ 似与游者相乐。 比喻: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
4.常规词语 【篁竹】竹林。【珮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 清凉。冽,凉。【以为】作为。【卷】弯曲。【坻】水中高 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缀】连结。【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 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 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澈】通透,有“照” 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 忽然。【逝】去,离开。【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 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怆】忧伤 的样子。【幽邃】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 【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
④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 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 ⑤写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影 部石上。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写鱼情态的句子: 似与游者相乐。
三、迁移拓展 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 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 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 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 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 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0.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 的艺术胆量。 ②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 术效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选择题集锦(附参考答案)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西方、西面)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B心乐.之(乐:以······为乐)不可久居.(居:停留)C伐.竹取道(伐:砍伐)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狗的牙齿)D水尤.清冽(尤:格外)凄.神寒骨(凄:凄凉)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B 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C 乃记之而去.过中不至,太丘舍去.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向下走)(寒冷)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透)(映)C.俶尔..(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远逝,往来翕忽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认为)(居住)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影.布石上B.潭西南..而望C.其岸势犬牙..差互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C.乃记之而去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下列对“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A.日光下彻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2分)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2分)【答案】6.D7.C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
(12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2023-2023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空谈误人子弟,实干提高成绩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伐竹取道伐:(3)佁然不动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17.(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18.A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18、(2023·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答案: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11.B19、(2023·湛江市)阅读《小石潭记》完成24-28题10分空谈误人子弟,实干提高成绩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坎,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③,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厓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恐怕。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厓:岸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双手捧取。
⑦皷:古同“鼓”。
⑧余甘:水果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佁然不动佁然:(2)凄神寒骨凄:(3)折处辄为潭辄:(4)书以付过书: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3.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
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以裨形胜/以中有足乐者
..
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
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
..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篁竹(huáng)
.
B.水尤清冽(liè)
.
C.往来翕忽(hé)
.
D.犬牙差互(cī)
.
7.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
..
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xx从也
..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xx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
..
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
C.隶而从者,xx二小生(年轻人)
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B.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
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xx骏马而归
..
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xx我
..
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
.之,时而献焉/食
.之不能尽其材
C.若
.毒之乎/皆若
.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2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xx之野产异蛇
./斗折蛇
.行(2)B.伐竹取道/xx我
..
C.明灭可见/庭下如积水空明
..
D.不可知其源/临近水源,便得一山
..
21.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青树翠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
.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xx)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B.是进亦忧,退亦忧/是天时不如也
..
C.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
..
D.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xx之远译:住在僻远的xxxx。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甲文(《岳阳楼记》)与乙文(《小石潭记》)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6.请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相与步
.于xx
B.心乐
.之/念无与为乐
.者
C.近岸,卷石底以
.出/以
.其境过清
D.xx水声,如
.鸣xx/庭下如
.积水空明
17.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x/xx国有余地而
.不足于民
B.前人之
.述备矣/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
C.举先王之政,以
.兴利除弊/以
.xx之路
D.其
.真无马邪/操蛇之神闻之,惧其
.不已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分)
A.乃记之
.而去岸势犬牙差互/待其
.酒力醒
C.潭xx而
.望/野芳发而
.幽香
D.以
.其境过清/以
.中有足乐者
1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退
.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
.亦忧
B.谨食
.
D.以其境过清(认为,以为)
.
11.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
..
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
..
A.探求稍微xx离开
B.探求没有xx离开
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
D.请求一点点xx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