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名词已解释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材料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材料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材料1.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2.非晶体: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

3.过冷度:熔融金属平衡状态下的相变温度与实际相变温度的差值。

4.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5.组元:组成合金的独立的、最基本的单元。

6.相:与合金的其余部分分开的界面。

7.相图:是用来表示相平衡系统的组成与一些参数(如温度、压力)之间关系的一种图。

8.马氏体:对固态的铁基合金(钢铁及其他铁基合金)以及非铁金属及合金而言,是无扩散的共格切变型相转变,即马氏体转变的产物。

9.残余奥氏体: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后在环境温度下残存的奥氏体。

10.灰口铸铁:碳分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出现的铸铁,断口呈灰色。

11.珠光体: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

12.马氏体:对固态的铁基合金(钢铁及其他铁基合金)以及非铁金属及合金而言,是无扩散的共格切变型相转变,即马氏体转变的产物。

13.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14.退火: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5.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上临界点(AC3或Acm)以上40~60℃或更高的温度,保温达到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简便、经济的热处理工艺。

16.淬火:将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获得非扩散型转变组织,如马氏体、贝氏体和奥氏体等的热处理工艺。

17.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在AC1以下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

18.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

19.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第一章强度: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抗拉强度: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

(强度极限)屈服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形变的最低应力值。

弹性极限:试样有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所承受的应力。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塑性:材料断裂前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

延伸率:试样拉伸断裂后的相对伸长值。

断面收缩率:断裂后试样截面的相对收缩值。

布氏硬度: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型表面积所得的商值。

洛氏硬度:试验力作用后,测量压痕的深度,以深度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

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第二章晶胞种类: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晶胞。

晶体:整个材料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的排列,原子呈长程有序排列时称为晶体。

单晶体:晶格排列方位完全一致称为单晶体。

B中和B弥散强化:强化颗粒借助粉末冶金或其他方法加入的。

细晶强化: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都随晶粒的细化而提高的现象。

弹性变形:在载荷全部卸除后,变形完全恢复。

塑性变形:在外力去除后,在材料中留有一定量的永久变形。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进行滑动。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移和孪生的方式进行。

滑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塑性变形方式。

临界切应力: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滑移才能开始,这一切应力称为临界切应力。

形变织构:经过强烈变形后的多晶体具有择优取向,产生形变织构。

加工硬化:金属在变形过程中,随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在形变加工过程中,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晶体内的位错数目随之增加并产生相互交割且不易运动;由于晶粒变形、破碎,形成亚晶粒,并且增加了亚晶界位错严重畸变区,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因而不易产生塑性变形,即造成加工硬化。

残余内应力:去除外力后,残留于金属内部且平衡与金属内部的应力。

工程材料基础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基础名词解释

⼯程材料基础名词解释⼯程材料基础名词解释⼀、合⾦:合⾦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属元素、或⾦属元素与⾮⾦属元素组成的具有⾦属特性的物质。

⼆、固溶体:合⾦组元通过溶解形成⼀种成分和性能均匀、且结构与组元之⼀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三、固溶强化:通过融⼊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是⾦属的强度、硬度升⾼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四、结晶:物质从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后的物质可以为晶体也,可以为⾮晶体。

若凝固后的物质为晶体,则这种凝固称为结晶。

五、相图:指在平衡条件下,合⾦的成分、温度和组织之间关系的图形。

六、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形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

七、热处理:是指采⽤适当的⽅式在固态下对⾦属进⾏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学的组织和性能⼯艺⽅法。

⼋、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法,在c?930保温⾜够时间(3-8⼩时)±10后测定的钢中晶粒的⼤⼩。

是表⽰钢中奥⽒体晶粒长⼤的倾向性。

九、淬⽕:把钢进⾏奥⽒体化,保温后以适当⽅式冷却,已获得马⽒体或以下贝⽒体组织的热处理⼯艺⽅法称为淬⽕。

⼗、回⽕脆性:淬⽕钢回⽕时冲击韧性并不总是随挥回⽕温度的升⾼⽽简单的增加,有些钢在某个温度范围内回⽕时,其冲击韧性显著下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回⽕脆性。

⼗⼀、调质:⽣产上习惯将淬⽕加⾼温回⽕称为调质处理。

⼗⼆、变质处理:在液态⾦属结晶之前,特意加⼊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量以⾮⾃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晶核数量⼤⼤增加,从⽽提⾼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式即为变质处理。

⼗三、过冷和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称为过冷度。

⼗四、时效:⾦属或合⾦在⼤⽓温度下经过⼀段时间后,由于过饱和固溶体脱溶和晶格沉淀⽽使强度逐渐升⾼的现象。

⼗五、红硬性:⼜叫热硬性,钢在⾼温下保持硬度的能⼒。

⼗六、选材的基本原则:所选的材料的使⽤性能应能满⾜零件的使⽤要求,易加⼯,成本低,寿命⾼。

工程材料试题

工程材料试题

《工程材料》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晶体:是指其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物质。

晶体的各向异性:即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或力学性能。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物质。

固溶体:在固态下互相溶解所形成的物质。

金属化合物:合金的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性质的新相,称为金属间化合物。

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均称之为相。

组织组成物:、过冷度、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相图、共晶反应、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调质、马氏体、位错、滑移、回复、再结晶、加工硬化、表面淬火、淬透性、红硬性、时效硬化、结构钢、工具钢、晶间腐蚀、巴氏合金、金属陶瓷、特种陶瓷、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玻璃钢、复合材料、失效二、填空题1.工程材料分为( )、( )、( )和( )四类,材料结合键包括( )、( )、( )和( )。

γ-Fe的晶格类型分别是()和(),一个晶胞内的原子数分别为()2.α-Fe 、和()。

3.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是()、();典型铸锭结构的三个晶区分别是()、()和();为了获得细晶粒的铸件,在生产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和()。

4.再结晶后的晶粒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和()。

5.金属晶体中的位错有()和();面缺陷有()和()。

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状,而下贝氏体则呈()。

7.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其中()的韧性较好。

8.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是(),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是()。

9.钢淬火后进行回火的目的是(),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

10.机器零件的选材基本原则是()、()和()。

11.机器零件的失效模式可分为()、()和()三大类型。

12.金属中晶粒越细小,晶界面积越(),强度和硬度越()。

13.一般实际金属晶体中常存在()、()和()三类晶体缺陷。

工程材料重点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工程材料重点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1.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2.抗拉强度:材料发生均匀变形和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3.屈服强度: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值4.疲劳:材料在远低于其屈服强度的应力下发生断裂的现象5.塑性: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不断裂的能力6.硬度:反应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它表达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7.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相变:相的分解,合成,转变的过程9.工艺性能:是指材料的可加工性能难易程度(包括可锻性,铸造性能,焊接性,热处理性能及切削加工性能)10.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

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

11.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2.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13.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14.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滑动变形的现象。

15.冷加工:将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16.热加工:将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17.形变织构:金属经大量塑性变形后,由于晶体转动造成各个晶粒中的某些位向大致趋向一致的现象。

18.时效强化:合金元素经固溶处理后,获得过饱和固溶体。

在随后的室温放置或低温加热保温时,第二相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引起强度,硬度一己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显著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时效。

时效分人工时效和自然时效。

室温放置过程中使合金产生强化的效应称为自然时效,低温加热过程中使合金产生强化的称为人工时效19.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20.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降低的过程。

材工基复习题(材料工程基础)

材工基复习题(材料工程基础)

一、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第一章导论1、名词解释:●传导: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间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对流: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为热辐射。

●绝对黑体:A=1时,辐射能全部被物体吸收,这种物体叫“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它是一切物体中吸收能力最强一种理想物体。

●绝对白体: R=1时,投射辐射能全部被反射,且呈漫反射状态(即向各方向反射),则该物体被称为“绝对白体”,简称“白体”。

简述或推导题:传导、对流、辐射传热的特点;2.传导特点:a)必须有温差b)物体直接接触c)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d)不发生宏观的相对位移3.热对流特点: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产生的导热。

4.辐射传热特点:a)依靠电磁波传递能量b)不需要任何介质c)温度高于0K,都有发射辐射粒子的能力。

d)物体间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是双向的5.大平壁一维稳态导热的傅里叶公式推导;第二章热传导引论1、名词解释●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的总称。

●等温面(线):温度场中同一时刻同一温度所有点相连组成的曲面或平面(曲线)。

●温度梯度:在具有连续温度场的物体内,过任意一点P温度变化率最大的方向位于等温线法线方向。

过点P的最大温度变化率为温度梯度。

●热物性:输运物性(扩散速率系数、热导率、运动粘度)、热力学物性(密度、比热容)●接触热阻:当导热过程在两个直接接触的固体间进行时,由于表面不是理想的平整,所以界面容易出现点接触,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的热阻,称为接触热阻。

2. 简答题:写出热扩散方程的3种边界及初始条件;①第一类边界条件:给定物体边界上任何时刻的温度分布。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一、性能㈠使用性能1、力学性能⑴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弹性模量:⑵强度: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指标:抗拉强度σ b—材料断裂前承受的最大应力。

屈服强度σ s—材料产生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条件屈服强度σ 0.2—残余塑变为0.2%时的应力。

疲劳强度σ -1—无数次交变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

⑶塑性:材料断裂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⑷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HB、HRC。

⑸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

指标为αk.材料的使用温度应在冷脆转变温度以上。

⑹断裂韧性:材料抵抗内部裂纹扩展的能力。

指标为K1C。

2、化学性能⑴耐蚀性:材料在介质中抵抗腐蚀的能力。

⑵抗氧化性:材料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3、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㈡工艺性能1、铸造性能: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填充性、收缩率、偏析倾向。

2、锻造性能:成型性与变形抗力。

3、切削性能:对刀具的磨损、断屑能力及导热性。

4、焊接性能:产生焊接缺陷的倾向。

5、热处理性能:淬透性、耐回火性、二次硬化、回火脆性。

二、晶体结构㈠纯金属的晶体结构1、理想金属⑴晶体:原子呈规则排列的固体。

晶格:表示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晶胞:晶格中代表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⑵三种常见纯金属的晶体结构⑶立方晶系的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①晶面指数:晶面三坐标截距值倒数取整加()②晶向指数:晶向上任一点坐标值取整加[ ]立方晶系常见的晶面和晶向⑷晶面族与晶向族指数不同但原子排列完全相同的晶面或晶向。

⑸密排面和密排方向——同滑移面与滑移方向在立方晶系中,指数相同的晶面与晶向相互垂直。

2、实际金属⑴多晶体结构:由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

晶粒:组成金属的方位不同、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晶界:晶粒之间的交界面。

⑵晶体缺陷—晶格不完整的部位①点缺陷空位:晶格中的空结点。

间隙原子:挤进晶格间隙中的原子。

置换原子:取代原来原子位置的外来原子。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上课讲义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上课讲义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习题集名词解释1. 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 k表示。

2. 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3. 洛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它是以压痕深度的大小来表示硬度值。

4. 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的冲击韧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a k值发生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韧脆转变,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5. 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难易程度的性能。

6. 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引力而相互结合,这种结合键称为金属键。

7. 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

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或点阵。

8. 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9. 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0. 晶体和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11. 空位:空位是指在正常晶格结点上出现了空位,空位的产生是由某些能量高的原子通过热振动离开平衡位置引起的。

12. 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个别晶格间隙中存在的多余原子。

间隙原子可以是基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外来原子。

13. 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

14. 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15. 晶粒和晶界: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16. 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 考试专用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   考试专用

1.材料的空隙率;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2.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3.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周围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变质、不破坏,长期地保持其工作性能的性质5.胶凝材料;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为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6.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7.水泥的初凝时间;从水泥开始加水拌合到可塑性开始失去的时间称为水泥的初凝时间。

8.硅酸盐水泥;凡由适量的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9.砂率;指砂用量与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10.徐变;指混凝土在长期不变荷载作用下,沿作用力方向随时间的延长而慢慢增加的塑性变形。

11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在一起的组合情况12.混凝土的和易性;指混凝土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性能.13.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指边长为150㎜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标准抗压强度值。

14.活性混合材料;磨细的混合材料与石灰、石膏加水拌合后,能生成胶凝性材料,并且能在水中硬化的材料。

15.弹性模量;钢材受力初期,应力与应变成比例地增长,应力与应变之比为常数,称为弹性模量16.屈服强度;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

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

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17.疲劳破坏;钢材在交变荷载反复多次作用下,可在最大应力远低于屈服强度的情况下就发生突然破坏,这种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工程材料基础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基础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基础总结晶体:构成原子或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呈现出周期性规则堆积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呈现无规则排列的固体为非晶体。

单晶体和多晶体:一个晶体中的原子完全按照一种规则排列,且原子规则排列的空间取向完全一致,则该晶体为单晶体;如果在一个晶体中虽然原子排列的规则完全相同,但晶体中不同部分之间原子规则排列的空间取向存在明显的不同(将晶粒放大后会出现明暗不同区域),则称为多晶体。

晶粒和晶界:在多晶体中,一个原子规则排列空间取向相同的部分称为一个晶粒。

在一个晶粒中,不同部分的原子规则排列之间有时也存在很小的空间取向差,将晶粒内这些相互之间原子规则排列空间取向存在很小差别的部分称为亚晶粒。

晶粒与晶粒之间的分界面称为晶粒界,简称晶界。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具有各自特征的规则排列称为该晶体的晶体结构。

晶格:为研究方便起见,对于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金属和无机非金属而言,可将其构成原子或离子视为质点,将这些分布于三维空间的质点按一定的规则以直线相连便构成由质点和直线形成的三维空间格子,将其称为晶格或点阵。

晶格中质点所占据的位置称为晶格的结点或平衡位置。

晶胞:将按照一定规则从晶体中取出的能够完全反映晶体原子或离子排列规则的最小晶体单元称为晶胞。

晶格(胞)常数和晶胞致密度:分别以a、b、c表示晶胞平行于x、y、z坐标轴的边长,称之为晶格(胞)常数。

它反映了晶胞的大小。

将晶胞中原子所占据体积与晶胞整体体积之比称为该晶胞的致密度。

晶面和晶向:在晶格中,任意取至少三个原子便可构成一个平面,这种由原子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晶面原子密度:单位面积晶面上具有的原子个数;任意取至少两个原子便可构成一个晶体中的方向,将这种由一列原子构成的方向称为晶向,晶向原子密度:沿晶向单位长度上所含原子个数。

原子排列完全相同,仅仅是空间位向不同的晶面(晶向)称为一个晶面族(晶向族)。

晶体各向异性:沿晶体不同晶向性能不同的现象。

产生原因:晶体不同晶向上原子或分子等排列规律不同。

(建筑工程管理)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名词已解释

(建筑工程管理)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名词已解释

(建筑工程管理)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名词已解释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壹、解释名词1、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2、淬硬性:以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来表征的材料特性。

3、球化退火: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4、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

5、氮化:在壹定温度下壹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6、完全退火: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7、冷处理:钢件淬火冷却到室温后,继续在0℃以下的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冷却到液氮温度(-196℃)的冷处理称为深冷处理。

8、软氮化:软淡化就使碳氮共渗,这且不是单壹的渗碳或者氮化,而是采用壹种综合的处理方式壹次完成渗碳和氮化。

9、分级淬火:将钢加热保温后快速冷却到Ms稍上的温度保温壹段时间(发生贝氏体转变之前)以空冷的速度进入马氏体转变区,进行马氏体转变的方法。

10、等温淬火:先在盐浴或碱浴中的保温时间足够长,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有高强韧性的下贝氏体组织,然后取出空冷。

11、珠光体: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

广义则包括过冷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所形成的层状复相物。

12、炉渣碱度:炉渣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比值。

13、偏析: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14、疏松:铸件相对缓慢凝固区出现的细小的孔洞。

15、白点:在焊缝金属拉断后,断面上出现的如鱼目状的壹种白色圆形斑点。

16、镇静钢:完全脱氧的钢。

17、沸腾钢:脱氧不完全的碳素钢。

18、缩孔: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形成的孔洞。

19、素炼:使生胶降低弹性,增加塑性.就是不加入添加剂,仅将纯胶(生胶)在炼胶机上滚炼。

20、滚焊:是用壹对滚盘电极代替点焊的圆柱形电极,和工件作相对运动,从而产生壹个个熔核相互搭叠的密封焊缝的焊接方法。

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与习题总结

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与习题总结

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与习题总结一、名词解释题1、金属化合物;与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2、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3、铁素体;碳在a-Fe中的固溶体4、加工硬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5、球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上30——50摄氏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600摄氏度后出炉空冷。

6、金属键;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

7、再结晶;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8、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10、固溶体。

合金在固态时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组元的新相,这种新相称为固溶体11、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发放。

12、弥散强化:金中以固溶体为主再有适量的金属化合物弥散分布,会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这种强化方式为弥散强化。

13、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4、二次硬化:包括二次淬火(过冷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和二次相析出(过冷奥氏体和马氏体中析出弥散碳化物)使得材料回火后硬度提高。

15、加工硬化:位错数量急剧增加使得材料强度硬度提高16.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17.正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 cm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18.奥氏体—碳固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或A表示。

19.热加工—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塑性变形。

20.调质处理—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21.钢的淬硬性:钢在淬火时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称为淬硬性。

22.钢的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M的能力或接受淬火的能力称为淬透性。

工程材料复习题附答案

工程材料复习题附答案

工程材料复习题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容重:在自然状态下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

2、水泥的初凝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3、混凝土的流动性:新拌合的混凝土拌合物,在其本身自重或稍加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较均匀密实的填满模型内各处的一种性质。

4、钢筋的冷加工:在常温下,对钢筋进行机械加工,使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提高机械强度,相应降低了塑性和韧性。

5、沥青的温度稳定性:石油沥青的粘性和塑性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程度的性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开口孔隙率(增加)材料的透水性和吸水性,而(降低)抗冻性。

2、材料(含水量)增加,导热系数随之增加,当水(结冰)时,导热系数进一步提高。

3、生石灰的质量主要由(原料)质量和(煅烧)质量所决定。

4、水玻璃硬化后具有较高的(黏结)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5、建筑石膏按其(凝结时间)、(细度)、(强度)指标分为三等。

6、水泥中掺入适量石膏,可调节水泥的(凝结速度),石膏掺量过多,会起到(促凝)作用。

7、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砂的含水量常以(面干饱和)状态下的含水量为准。

8、水泥石中的(碱)和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之间的化学反应称为碱骨料反应。

9、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性和(保水性)性两方面含义。

10、根据砖的(标号)、(耐久性)、(外观指标)将砖分为三个等级。

11、钢材的屈强比能反应钢材的(利用率)和(安全可靠程度)。

12、纤维饱和点是吸附水达到(饱和),自由水等于(零)时的含水量。

13、当木材含水量在纤维饱和点以内变化时,水分增加,强度(下降);水分减少,强度(上升)。

14、沥青的大气稳定性可以用(蒸发前后的减量值)及(针入度比)来表示。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密度是指材料在()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A、自然状态B、绝对体积近似值C、绝对密实状态D、松散状态2、脆性材料是以()来划分标号的。

A、抗拉强度B、抗压强度C、抗弯强度3、()在空气中硬化,是受到结晶和炭化两种作用。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答案[1]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答案[1]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答案[1]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一、解释名词1、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2、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在正常淬火下获得的马氏体组织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将钢中渗碳体球状化的退火工艺。

4、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作调质处理5、氮化向钢件表面渗入N原子以形成高氮硬化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6、完全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c3+20~30℃保温后缓冷的退火工艺,主要用于亚共析钢7、冷处理淬火后迅速将工件置于接近Mf温度下,促使残余奥氏体进一步转变成马氏体。

8、软氮化低温气体氮碳共渗9、分级淬火在Ms附近的盐浴或碱浴中淬火,待内外温度均匀后再取出缓冷。

10、等温淬火将工件在稍高于Ms 的盐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时间,从而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

14、疏松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在铸件最后凝固的地方出现细小且分散的孔洞。

19、素炼生胶在炼胶机中因受机械的、热的和化学的三种作用使分子量下降,因而弹性下降,塑性增加。

20、滚焊是用一对滚盘电极代替点焊的圆柱形电极,与工件作相对运动,从而产生一个个熔核相互搭叠的密封焊缝的焊接方法。

33、精密铸造用精密铸型获得精密铸件的铸造方法。

39、化学气相沉积制粉法利用挥发性金属化合物蒸气分解或与其他气体间的化学反应获得超细粉末的一种粉末制取方法。

40、双介质淬火将加热的工件先在快速冷却的介质中冷却到接近马氏体转变的温度Ms时,立即转入另一种缓慢冷却的介质中冷却至室温,以降低马氏体转变时的应力,防止变形开裂。

41、正火正火是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 50℃,共析钢加热到Ac1+30~50℃,过共析钢加热到Accm+30~ 50℃保温后空冷的工艺。

43、引发剂容易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具有弱键。

11、珠光体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12炉渣碱度炉渣中氧化钙的含量与炉渣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的比值。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一、强度(Strength):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力。

它通常是指抗拉强度,即材料在受拉力作用下破坏的抗力。

强度与材料内部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排列方式有关,不同材料的强度也会有所差异。

二、韧性(Toughness):韧性指材料在受到外部应力时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而不断延展或变形的能力。

韧性可以用材料断裂前的能量吸收能力来衡量,一般通过断裂面下的面积来表示。

韧性高的材料具有较大的断裂应变和抗冲击能力。

三、硬度(Hardness):硬度是指材料表面对外部压力或划伤的抵抗能力。

硬度与材料的分子排列、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硬度高的材料对于划伤和磨损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四、可塑性(Ductility):可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延展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可塑性高的材料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改变形状,例如拉伸成不同长度的线材。

常见的具有良好可塑性的材料包括铜和铝。

五、脆性(Brittleness):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的性质。

脆性材料具有较低的韧性和可塑性,容易遭受应力集中导致断裂。

常见的脆性材料有陶瓷、玻璃和一些合金。

六、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它衡量了材料在受力后恢复原始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弹性模量高的材料会产生较小的变形。

七、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ity):导电性是指材料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通常使用电导率来衡量。

具有较高电导率的材料能够快速传输电流,例如铜和银。

八、导热性(Thermal conductivity):导热性是指材料对热量的传导能力。

导热性高的材料能够快速传输热量,例如金属材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材料工程基础名词的解释。

这些术语在材料工程研究、设计和制造中都非常重要,对于理解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能指标,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含答案)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含答案)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一、解释名词1、炉渣碱度:一种表示炉渣特性的指数,通常多用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的质量百分浓度的比值表示。

2、偏析: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3、疏松:铸件凝固缓慢的区域因微观补缩通道堵塞而在枝晶间及枝晶的晶臂之间形成的细小空洞4、白点:在钢的纵断面上呈光滑的银白色斑点,在侵蚀后的横断面上则呈较多的发丝状裂纹5、镇静钢:脱氧完全的钢,组织致密,偏析小,质量均匀.6、沸腾钢:脱氧不完全的钢,浇注时钢水在钢锭模内呈沸腾现象7、缩孔:液态合金冷凝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体积减小得不到补充,则会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孔洞,容积大而集中的称为缩孔8、缝焊:实际上是连续点焊,缝焊是将工件装配成搭接接头,置于两个盘状电极之间,盘状电极在焊件上连续滚动,同时连续或断续放电,形成一个个熔核相互叠加的连续焊缝9、氢脆:溶于钢中的氢,聚合为氢分子,造成应力集中,超过钢的强度极限,使钢的塑性特别是断面收缩率明显降低,而对其他力学性能影响不大.10、软钎焊:钎料的熔点在450 ℃以下,接头强度低,一般为60~190MPa,工作温度低于100 ℃,具较好的焊接工艺性,用于电子线路的焊接。

11、硬钎焊:钎料的熔点在450 ℃以上,接头强度高,在200MPa以上,工作温度较高。

用于机械零部件的焊接。

12、镇静钢:13、回磷现象:炼钢过程中某一时期(特列是炉内预脱氧到出钢期间,甚至在盛钢桶中),当脱磷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时,被脱除的磷重新返回到钢液中的现象.14、反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的挤压方式。

15、正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的挤压方式。

16、复合挤压:一部分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另一部分金属流向相反的挤压方式。

17、气焊:是利用可燃性气体与助燃性气体混合燃烧所释放初的热量作为热源进行金属材料的焊接。

18、胎膜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名为胎膜的单膛模具生产锻件的工艺方法。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金属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填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金属充型能力。

顺序凝固:为了避免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所谓顺序凝固是指通过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装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的部位凝固,最后是冒口本身凝固。

按照这样的凝固方式,先凝固区域的收缩由后凝固部位的金属液来补充,后凝固部位的收缩由冒口中的金属液来补充,从而使铸件各个部位的收缩都能得到补充,而将缩孔移至冒口中。

冒口为铸件上多余的部分,在铸件清理时将其去除。

为了实现顺序凝固,在安放冒口的同时,还可以在铸件某些厚大部位放置冷铁,以加大局部区域的凝固速度。

砂型铸造:指用型砂制备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

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生产准备和工艺过程三个环节。

压力加工:指在不破坏金属自身完整性的条件下,利用外力作用使金属产生塑形变形,从而获得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由于这种加工方法主要依靠金属具有的塑形变形能力对金属进行加工,故又称塑形加工。

锻造:将固态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塑形变形,把坯料的某一部分体积转移到另一部分,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内部质量的铸件的工艺方法。

热处理:将金属工件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保持预定的时间,再以预定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综合工艺方法。

在对金属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金属工件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其内部组织或相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应的性能也发生了变化。

固态相变:固态材料在温度压力改变时,其内部组织或结构发生从一种相态到另一种相态的转变,导致合金特性发生变化,称之为固态相变。

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缓慢冷却到600℃以下,再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正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并保温,出炉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淬火:吧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经保温后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称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名词已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名词已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一、解释名词1、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2、淬硬性:以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来表征的材料特性。

3、球化退火: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4、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

5、氮化: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6、完全退火: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7、冷处理:钢件淬火冷却到室温后,继续在0C以下的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冷却到液氮温度(-196 °C )的冷处理称为深冷处理。

8、软氮化:软淡化就使碳氮共渗,这并不是单一的渗碳或者氮化,而是采用一种综合的处理方式一次完成渗碳和氮化。

9、分级淬火:将钢加热保温后快速冷却到Ms稍上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发生贝氏体转变之前)以空冷的速度进入马氏体转变区,进行马氏体转变的方法。

10、等温淬火:先在盐浴或碱浴中的保温时间足够长,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有高强韧性的下贝氏体组织,然后取出空冷。

11、珠光体: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

广义则包括过冷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所形成的层状复相物。

12、炉渣碱度:炉渣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比值。

13、偏析: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14、疏松:铸件相对缓慢凝固区出现的细小的孔洞。

15、白点:在焊缝金属拉断后,断面上出现的如鱼目状的一种白色圆形斑点。

16、镇静钢:完全脱氧的钢。

17、沸腾钢:脱氧不完全的碳素钢。

18、缩孔: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形成的孔洞。

19、素炼:使生胶降低弹性,增加塑性.就是不加入添加剂,仅将纯胶(生胶)在炼胶机上滚炼。

20、滚焊:是用一对滚盘电极代替点焊的圆柱形电极,与工件作相对运动,从而产生一个个熔核相互搭叠的密封焊缝的焊接方法。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一、解释名词1、炉渣碱度2、偏析3、疏松4、白点5、镇静钢6、沸腾钢7、缩孔8、缝焊9、氢脆10、软钎焊11、硬钎焊12、镇静钢13、回磷现象14、反挤压15、正挤压16、复合挤压17、气焊18、胎膜锻19、铁焦比20、高炉冶炼强度21、拉深系数22、纵轧23、横轧24、斜轧25、冲裁27、拉深28、氩弧焊29、实型铸造30、熔模铸造二、填空题1、铜精矿火法冶金的主要工艺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镇静钢锭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3、硫、磷、氢一般是钢中有害的元素,硫使钢产生____________缺陷,磷使钢产生____________缺陷,氢使钢产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缺陷。

4、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 ____和______ ______四个工序。

5、高炉炼铁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6、高炉炼铁所得的产品有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 ____三种。

7、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类。

8、高炉炼铁所用的还原剂有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9、按所用工具的不同,锻造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10、在熔化焊时,热影响区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一、解释名词1、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2、淬硬性:以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来表征的材料特性。

3、球化退火: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4、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

5、氮化: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6、完全退火: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7、冷处理:钢件淬火冷却到室温后,继续在0℃以下的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冷却到液氮温度(-196℃)的冷处理称为深冷处理。

8、软氮化:软淡化就使碳氮共渗,这并不是单一的渗碳或者氮化,而是采用一种综合的处理方式一次完成渗碳和氮化。

9、分级淬火:将钢加热保温后快速冷却到Ms稍上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发生贝氏体转变之前)以空冷的速度进入马氏体转变区,进行马氏体转变的方法。

10、等温淬火:先在盐浴或碱浴中的保温时间足够长,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有高强韧性的下贝氏体组织,然后取出空冷。

11、珠光体: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

广义则包括过冷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所形成的层状复相物。

12、炉渣碱度:炉渣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比值。

13、偏析: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14、疏松:铸件相对缓慢凝固区出现的细小的孔洞。

15、白点:在焊缝金属拉断后,断面上出现的如鱼目状的一种白色圆形斑点。

16、镇静钢:完全脱氧的钢。

17、沸腾钢:脱氧不完全的碳素钢。

18、缩孔: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形成的孔洞。

19、素炼:使生胶降低弹性,增加塑性.就是不加入添加剂,仅将纯胶(生胶)在炼胶机上滚炼。

20、滚焊:是用一对滚盘电极代替点焊的圆柱形电极,与工件作相对运动,从而产生一个个熔核相互搭叠的密封焊缝的焊接方法。

21、氢脆:金属由于吸氢引起韧性或延性下降的现象。

22、软钎焊:使用软钎料(一般熔点低于450℃)进行的钎焊。

23、硬钎焊:使用硬钎料(一般熔点高于450℃,但低于母材固相线)进行的钎焊。

25、回磷现象:磷从熔渣中又返回到钢中。

27、乳液聚合: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28、悬浮聚合:溶有引发剂的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进行自由基聚合的方法称为悬浮聚合法。

29、缩聚反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有简单分子(如 H2O、HX、醇等)的化学反应。

30、本体聚合:是单体(或原料低分子物)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光、热、辐射作用下其自身进行聚合引发的聚合反应。

31、界面缩聚:两种单体分别溶解在水及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在常温常压下,在水和有机溶剂的界面进行缩聚反应的方法。

32、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的聚合物。

33、精密铸造:用精密铸型获得精密铸件的铸造方法。

34、反挤压:坯料的一部分沿着凸与凹模之间的间隙流出,其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的挤压方法。

35、正挤压:坯料从模孔中流出部分的运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的挤压方法。

36、氩弧焊: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

37、滚焊38、马氏体:碳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9、化学气相沉积制粉法:是从气态金属...平衡相组成的合金粉末或复合粉末的制粉技术。

40、双介质淬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先浸入冷却能力强的介质,在组织将发生马氏体转变时,立即转入冷却能力弱的介质中冷却。

41、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上临界点(AC3或Acm)以上40~60℃或更高的温度,保温达到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简便、经济的热处理工艺。

42、胎膜锻:自由锻设备上使用胎生产锻件的工艺方法。

43、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

44、屈氏体: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

45、索氏体:马氏体于回火时形成的,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五六百倍才能分辨出为铁素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的复相组织。

二、填空题1、淬火钢经过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后的组织分别是: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

2、在正常淬火加热条件下,亚共析钢的C曲线随含碳量的增加而____________、过共析钢的C曲线随含碳量的增加而____________。

除Co以外,奥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越高,其C曲线越____________。

3、对于亚共析钢,正常的淬火温度是___________,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是___________。

4、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分为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_四个阶段。

5、工件渗碳后还应进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才能使用。

6、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后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

7、与普通淬火比较,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表面硬度_____ __,疲劳强度___ ______,工件变形_____ _____。

8、亚共析钢调质处理后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共析钢球化退火后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

9、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都采用低温回火,其回火方式有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三种。

10、亚共析钢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是___________,过共析钢球化退火的加热温度是___________,渗碳时的加热温度是___________,氮化时的加热温度是___________。

11、铜精矿火法冶金的主要工艺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镇静钢锭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13、硫、磷、氢一般是钢中有害的元素,硫使钢产生____________缺陷,磷使钢产生____________缺陷,氢使钢产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缺陷。

14、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 ____和______ ______四个工序。

15、钢中常见的非金属夹杂有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6、高炉炼铁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17、高炉炼铁所得的产品有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 ____三种。

18、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类。

19、高炉炼铁所用的还原剂有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20、按所用工具的不同,锻造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21、在熔化焊时,热影响区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塑料的成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3、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4、砂型铸造完整的浇注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组成。

25、板材冲压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属于分离工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变形工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焊接操作方法的不同,对焊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27、塑料的成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8、自由基加聚反应在微观上可明显地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元反应。

29、按轧件与轧棍的相对运动关系可把轧制分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三种。

30、挤出塑料管材的辅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1、按照活性中心的不同,连锁聚合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几种类型。

32、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纯金属、共晶合金的充型能力比具有一定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充型能力__________;比热越大的合金,在相同的过热度下,充型能力___________;导热系数越小的合金,充型能力___________;预热铸型可使充型能力___________。

34、根据金属流动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的不同,挤压可以分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35、按粉料成形时的状态,粉末成形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

36、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和______ ______四个工序。

37、用聚氯乙烯材料制造管材可用的成型方法是___________、用聚氯乙烯材料制造暖瓶外壳可用___________成型,用尼龙制造小齿轮可用的成型方法是___________,制造聚氯乙烯薄膜可用___________成型。

38、砂型铸造常用的型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