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大题
名词解释大题1.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抗原: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促使其增至、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3.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与血清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4.抗原决定簇:即抗原表位。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6.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中,可辅助抗体介导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7.细胞因子:(CK)是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
8.白细胞分化抗原:是血细胞在分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9.CD分子: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一群。
10.粘附分子:(CAM)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外基质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1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某一物种某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相互作用,调控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12.APC:(抗原提呈细胞),是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识别、应答、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13.单克隆抗体:B细胞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只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14.集落刺激因子(CSF):指能刺激骨髓不同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并在体外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15.GVHR: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对宿主的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引起组织损伤。
16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其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他抗体(或抗原)发生的反应。
17.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名词解释题
1.名词解释:校准
答: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记录、控制仪器或系统的示值(尤指称量)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参照标准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活动。
2.名词解释:验证
答:验证是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3.名词解释:放行
答:放行是对一批物料或产品进行质量评价,作出批准使用或投放市场或其他决定的操作。
4.名词解释:洁净区
答:洁净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
5.名词解释:物料平衡:
产品或物料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及收集到的损耗之和与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之间的比较,并考虑可允许的偏差范围。
6.名词解释:交叉污染
答: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7.名词解释:回收:
答:在某一特定的生产阶段 将以前生产的一批或数批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加入到另一批次中的操作。
8.名词解释:批号
答:是指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和(或)字母的组合。
9.名词解释:警戒限度
答: 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正常范围 但未达到纠偏限度 需要引起警觉 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10.名词解释:纠偏限度
答: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可接受标准,需要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11.名词解释:中间控制
答:也称过程控制,指为确保产品符合有关标准,生产中对工艺过程加以监控,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调节而做的各项检查。
可将对环境或设备控制视作中间控制的一部分。
名词解释题题
名词解说题题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形态构造、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尸体解剖: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
3.活体组织检查:是从活体上用手术切取、钳取等方法拿出病变部位的组织制成切片,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的方法。
4.细胞学检查:取病变部位表面零落的细胞、穿刺抽取或混悬于各样液体中的细胞制成涂片进行检查的方法。
5、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因受伤害后而发生代谢阻碍所致,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一些异样物质或正常物质数目明显增加。
6、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7、重生: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丧失后,由缺损周边的同种细胞增生填充的过程。
8、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填充组织缺损后经过纤维化转变为瘢痕组织的过程。
9、肉芽组织:是由大批的重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天真结缔组织。
10、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有腐败菌感染。
11、机化:坏死组织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12、溃疡:若坏死发生在皮肤、粘膜,坏死物排出后,形成的缺损。
13、玻璃样变性:指细胞内出门现嗜伊红染色、平均半透明无构造的玻璃样物质。
14、脂肪变性:指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中出现脂肪滴。
15、黏液样变性:指组织间质内出现类黏液的齐集。
16、包裹:如坏死灶较大,不可以完整机化,则由四周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其包绕。
17、修复:是指机体的细胞和组织遇到伤害所造成的缺损后,由四周同种细胞的重生或纤维性修复的过程。
18、创伤愈合:是指组织遭到到创伤后进行重生修复的过程。
19、腐败:坏死发生在皮肤粘膜的表浅惹起表浅的缺损。
1.炎症:拥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发生的防守为主的反响。
2.炎细胞浸润:白细胞从血管内溢出到组织空隙中的现象。
3.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响的化学因子。
4.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5.绒毛心:在心包的纤维蛋白性炎时,因为心脏搏动,使心外膜上的纤维蛋白形成无数绒毛状物。
6.脓细胞:变性和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名词解释简答题目
军事理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6个)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动员: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
军队和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概括。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即军事战略,是指筹划和知道战争全局的方略。
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知道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影响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包括与相邻国家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
他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
军事高技术: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的,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满足国防现代化需要,强化国防实力,起重大作用的那一部分高技术。
具体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精确制导技术:以各种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跟踪、相关跟踪等新方法,控制和引导武器精确命中目标的技术。
历年考题名词解释篇
历年考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基准(环境管理学):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同一污染物在不同的环境要素中或对不同的保护对象有不同的基准值。
2.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结构,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
3.灰霾(大气学):也称为霾。
空气中大量的灰尘,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微小粒子使大气混浊,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
4.残留期(土壤):污染物在通过环境的自净作用,在环境中的含量减少75%所需的时间。
5.环境激素(基本概念):环境激素是一类能干扰生物和人体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外来化学物质,它破坏生物体正常的自身稳定性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等作用。
其大多具有雌激素的效应,又称为“环境雌激素”。
6.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7.等效声级(环境评价/声环境):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主要用于评价非稳态声级。
8.暴露评价(环境评价):暴露评价是对人群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有害因子的强度,频率和时间进行测量,估算和预测的过程,是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的定量依据,包括暴露人群的特征鉴定和被评物质的浓度与分布的确定。
9.环境承载力(环境管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指在某一个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阀值。
10.光化学烟雾(大气):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反应生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高活性自由基等二次污染物。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考试方式: : …………………………………………密…………………………封……………………………………线…………………………………太原理工大学适用专业: 题 得 号 分 一 二 三 考试日期: 四 五 六 时间: 七试卷分钟 共 八 九 页 总 分学号(密封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班级、密封线内不准答题,违者按零分计)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质量保证 2.扁塌效应 3.卡曼旋涡 4. 搅拌功率 5.应力腐蚀 1.质量保证—设备在设计、制造、操作及退役漫长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所采用的有计划、 系统的措施。
2.扁塌效应—筒体无加强时,在周向弯矩的作用下,导致支座处圆筒的上半部发生变形而成 为无效截面,这种现象称为扁塌效应。
3.卡曼旋涡—当风以一定速度绕流圆柱体时,在圆柱体两侧的背风面交替产生旋转方向相反 的旋涡,然后脱离并形成旋涡尾流的现象称为卡曼旋涡。
4.搅拌功率—指搅拌器以一定转速进行搅拌时,对液体做功并使之发生流动所需的功率。
(或 指供给反应器内液体运动的能量) 5.应力腐蚀—金属材料在拉伸应力和特定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断裂。
系 专业班级姓名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30 分)1.搅拌器的电机应根据 功率 、 转速 、 工作环境 来选型。
氯离子 含量。
2.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进行水压试验时,应控制水的 3.求解回转壳薄膜应力的两个基本方程是: ⑴名称是 拉普拉斯方程 ⑵名称是 区域平衡方程 4.壳体环焊缝属 B 接管与壳体间焊缝属学院,公式是 σ ϕ R1 + σ θ R2 = − p z t ,公式是 F = 2πrσ ϕ t sin ϕ A 类焊缝,类焊缝,球形封头与筒体间环焊缝属 D 类焊缝。
第 1 页 共 8 页5.压力容器用钢,机械性能指标要求有 6.平板设计公式 S=Dc Kp c([σ ] ϕ )t、、、、。
, 是基于 薄板小挠度 结构特征系数 , 有关。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2004年7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民法2.民事法律事实3.民事法律行为4.诉讼时效5.宣告失踪6.按份共有二、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等价有偿、——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和——。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停止——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形式,也可以用——形式。
法律规定用————————的,应当用——·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
10.公有财产的分割方式有——、——、——·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不给分)1.如果公民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申请宣告其失踪的法定期间应自( )起计算。
A.失踪人最后离开住所之日 B.失踪人最后离开居所之日C.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 D.战争结束之日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权依法转让自己名称的社会组织是( )。
A.企业法人 B.国家机关法人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3.某纺织厂的法定代表人是该厂的( )。
A.党委书记 B.厂长C.工会主席 D.副厂长4.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 )。
A.诺成性法律行为 B.要式法律行为C.单务法律行为 D.单方法律行为5.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根据是( )。
A.没收 B,买卖合同C.赠与 D。
取得孳息6.下列物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
A.股票 B,支票C.本票 D.发货票7.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
名词解释 (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多重继承答:指得是一个类可能有多个基类,是从多个类继承得来的2、聚集(Aggregation)答:聚集(Aggregation)是表达主体部分关系的关联,它用在聚合端的菱形符号来表示。
如桌子和桌腿的关系。
3、类图!答:反映类及类之间关系的视图。
4、持久对象答:可通过对象标识来访问的对象因其能够被保存在持久性存储器中,因而被称为持久性对象,其生存周期超出了应用程序的一次性运行时间。
5、关联答:描述链集合的一种结构关系,其中链是对象之间的连接;它是与实例间连接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类元之间的语义关系。
-6、组成(Composition)答:组成(Composition)是关联的更强的形式,具有管理组成部分的特有责任,如组成部分的分配和释放。
如树和树叶的关系。
另外,离开整体后部分不能独立存在或者失去意义。
1、下图是某个系统的类图表示。
请指出图中用箭头标出的四处位置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1是泛化关系,2是1对多的关联关系,3是1对1的关联关系,4是组成关系。
2、列举使用UML进行建模时用到的静态结构模型答:用例图、对象图、类图、组件图、部署图是静态结构模型、5、分析说明为什么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为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答:面向对象方法之所以特别有利于软件复用,是由于它的主要概念及原则与软件复用的要求十分吻合。
支持复用的OO 概念与原则是:对象与类、抽象、封装、继承与一般——特殊结构、整合与整体——部分结构、粒度控制、多态性。
对象与类:OO 方法用对象描述问题域中的事务,并用类作为同种对象的抽象表示。
类是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符合可复用构件所应具备的那些特性:完整性、独立性、可标识性、一般性。
抽象、封装:尤其是OO 方法的对象封装性,为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综合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问题描述为:建立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要求实现以下功能:1)用户管理功能,包括读者信息的录入、修改、更新,以及登录等。
名词解释100题
名词解释100题1. 高渗性脱水:又叫原发性脱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2. 低渗性缺水3.代谢性酸中毒4. 灭菌: 要求无论何种与手术区接触的器械物品,都必须预先采用物理等方法消灭其上附着的细菌。
5.急症手术:指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作好准备实施手术,如脾破裂。
6.根治手术:是就恶性肿瘤手术方法而言,根治手术是指切除恶性肿瘤及其邻近组织,加区域淋巴结清扫等。
7.感染手术: 如脓肿切开引流术。
8.择期手术: 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手术迟早,不致影响治疗效果,容许术前充分准备,达到一定的标准条件,再选择最有利的时机施行手术。
9.局部浸润麻醉:在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分层注射局麻药,使局部神经末梢受阻滞,称局部浸润麻醉。
10.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使某些脊神经被阻滞,从而产生的一定区域麻醉的方法。
1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漠下腔使某些脊神经被阻滞,从而产生的一定区域麻醉的方法又称腰麻。
12.麻醉平面:椎管内麻醉,感觉神经被阻滞后,可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其上、下界限称为麻醉平面。
13.复合麻醉:指同时或先后应用几种麻醉药或采用多种麻醉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以增强麻醉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良好恢复的麻醉方法。
14.等渗性脱水: 水钠丢失情况大致相等,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15. 低血容量休克16.呼吸性硷中毒: 细胞外液中原发于HCO3-减少者称呼吸硷中毒。
17.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和器官氧合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引起代谢障碍,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
18.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取决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19.中心静脉压: 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主要反映回心血量及右心射血能力,正常值5-10cmH2O。
名词解释题——精选推荐
一、名词解释题1、微观市场营销2、营销市场3、需要4、惠顾动机5、产业市场6、营销环境7、市场细分8、市场调查9、市场预测10、营销战略11、营销渠道12、产品组合13、品牌14、营销谈判15、广告16、年度营销计划控制二、单项选择题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种()观念。
A、生产B、产品C、推销D、社会营销2、生产观念强调的是()。
A、以量取胜B、以廉取胜C、以质取胜D、以形象取胜3、()动机是以注重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特征的。
A、求实B、求名C、求新D、求美4、()型购买行为发生在购买差异性不大的产品的场合。
A、复杂B、多变C、习惯D、和谐5、改变消费者对竞争品牌的信念,这是()定位。
A、实际的重新B、心理的重新C、竞争性反D、二次6、下列组织中,()不是营销中介单位。
A、中间商B、供应商C、银行D、保险公司7、能满足同一需要的各种产品的生产者互为()竞争者。
A、愿望B、平行C、产品形式D、品牌8、当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收入增长,思格尔系数将()。
A、下降B、增大C、不变D、上下波动9、企业决定生产各种产品,但只向某一顾客群供应,这是()。
A、产品/市场集中化B、产品专业化C、市场专业化D、有选择专业化10、按照人口的具体变量细分市场的方法就是()细分。
A、地理B、行为C、心理D、人口11、处于()的产品,可采用无差异性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A、成长期B、衰退期C、导入期D、成熟期12、()调查是为了解市场中出现的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进行的专题调查。
A、探测性B、描述性C、因果性D、预测性13、以现有产品开发新市场,这是()战略。
A、一体化B、市场渗透C、市场开发D、产品开发14、利用原有市场,采用不同技术开发新产品,这是()战略。
A、产品开发B、同心多元化C、综合多元化D、水平多元化15、产业用品渠道一般不包括()A、批发商B、代理商C、制造商D、零售商16、产品价格低,其营销渠道就应()。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1、批号: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
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2、待验:物料在允许投料或出厂前所处的搁置、等待检验结果的状态。
3、批生产记录:一个批次的待包装品或成品的所有生产记录。
批生产记录能提供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4、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5、标准操作规程: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办法.6、生产工艺规程: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7、工艺用水: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8、纯化水: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它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9、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10、验证: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一)包装待包装产品变成成品所需的所有操作步骤,包括分装、贴签等。
但无菌生产工艺中产品的无菌灌装,以及最终灭菌产品的灌装等不视为包装。
(二)包装材料药品包装所用的材料,包括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印刷包装材料,但不包括发运用的外包装材料。
(三)操作规程经批准用来指导设备操作、维护与清洁、验证、环境控制、取样和检验等药品生产活动的通用性文件,也称标准操作规程。
(四)产品包括药品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五)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最初的研发、上市直至退市的所有阶段。
(六)成品已完成所有生产操作步骤和最终包装的产品。
(七)重新加工将某一生产工序生产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批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再加工,以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八)待包装产品尚未进行包装但已完成所有其他加工工序的产品。
名词解释100题
名词解释100题4. 灭菌: 要求无论何种与手术区接触的器械物品,都必须预先采用物理等方法消灭其上附着的细菌。
5.急症手术:指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作好准备实施手术,如脾破裂。
6.根治手术:是就恶性肿瘤手术方法而言,根治手术是指切除恶性肿瘤及其邻近组织,加区域淋巴结清扫等。
7.感染手术: 如脓肿切开引流术。
8.择期手术: 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手术迟早,不致影响治疗效果,容许术前充分准备,达到一定的标准条件,再选择最有利的时机施行手术。
9.局部浸润麻醉:在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分层注射局麻药,使局部神经末梢受阻滞,称局部浸润麻醉。
10.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使某些脊神经被阻滞,从而产生的一定区域麻醉的方法。
1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漠下腔使某些脊神经被阻滞,从而产生的一定区域麻醉的方法又称腰麻。
12.麻醉平面:椎管内麻醉,感觉神经被阻滞后,可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其上、下界限称为麻醉平面。
13.复合麻醉:指同时或先后应用几种麻醉药或采用多种麻醉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以增强麻醉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良好恢复的麻醉方法。
14.等渗性脱水: 水钠丢失情况大致相等,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15. 低血容量休克16.呼吸性硷中毒: 细胞外液中原发于HCO3-减少者称呼吸硷中毒。
17.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和器官氧合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引起代谢障碍,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
18.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取决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19.中心静脉压: 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主要反映回心血量及右心射血能力,正常值5-10cmH2O。
20.平衡盐溶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和碳酸氢钠等渗盐水与细胞外液成份近似,称为平衡盐溶液。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推动力4、成就动机:人们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求取得较好成绩的内部驱力。
5、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7、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俩个基本特征。
8、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绝对感受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1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2、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它与幻觉不同,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13、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4、短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保持只有1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15-30秒,甚至更短。
15、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的现象。
16、思维:是以感觉知觉为基础、以已经具有的知识为中介的高级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
17、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8、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19、情调:即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感。
20、情操:即人对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
2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具有渲染性的情绪。
22、人格: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五、名词解释:(共236题)
五、名词解释:(共236题)绪论1、生物化学:(研究生命活动现象的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
)2、静态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组成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3、动态生物化学:(研究生命物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学科。
)4、生物分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分中蛋白质、核酸和糖是生物体内特有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常被称为生物分子。
)5、分配系数:(在层析技术中,分配系数是指物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与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即Kd=固定相中的浓度Cs/流动相中的浓度Cm。
Kd越大时,表示溶质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即层析移动速度越小。
层析时流动相不断流经固定相,即是反复分配过程,可使分配系数只有很小差别的物质得到完全分离。
)6、梯度洗脱:(在层析的洗脱过程中,线性地或非线性地改变(如逐步增大或减小)洗脱液的pH或离子浓度,使洗脱能力不断增强,以提高分离效率。
)7、Rf值:(在纸层析或薄层层析时,溶质随溶剂的移行距离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其比值称为Rf值,Rf =溶质移行距离/溶剂移行距离=原点到层析点中心距离/原点到溶剂前缘距离。
Rf值可以反映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物质的Rf为一常数,故可有用作定性的手段。
)8、亲和层析:(又称功能层析或选择层析,是分离纯化生物高分子的有效方法。
大多数这类化合物具有能与其相对应的专一性分子发生可逆结合的特性,如酶与底物或辅酶与竞争性抑制剂。
通常以某些次级键相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解离。
其它如抗层与抗体、激素与受体、RNA与其互补的DNA等也有类似特性,这种可逆结合的能力称为亲和力。
将能够可逆结合的物质(配体)结合到某种固相支持物(载体)上,即形成具有很高专一性的吸附剂,用它装柱,可以从样品中专一地吸附所需分离的生物大分子而去掉其他不需要组分,再以适当缓冲液洗脱即达到分离纯化目的。
)9、等电聚丝电泳:(利用一种两性电解质载体,使其在电场中从阳极到阴极形成一定范围的PH梯底,以之分离133具有两性电解质样品如蛋白质时,不同的蛋白质泳行到与其等电点相当的PH位置即不再移动,此过程为等电聚丝。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名词解释题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过度学习:是指所学材料达到刚刚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教科书:根据学科教学要求编写的供教学使用的正式课本。
一般由国家或地方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审定。
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又称课本、教材。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产婆术: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
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
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再认或回忆: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做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叫做回忆。
名词解释题——精选推荐
名词解释题1专业沟通特权:有保密的咨询关系中,咨询准则允许咨询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来访者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私人探讨。
2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潜意识:个体无法感知、不能意识到的精神活动。
前意识:个体虽然当时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同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
意识:个体可以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3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本我: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部分,非理性,受本能支配,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自我:人格结构中的意识部分,遵守“现实原则”。
超我:社会化的产物,遵守“至善原则”,主要在潜意识部分。
4.焦虑: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焦虑是由被压抑的精神力量转化而来的,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5.自我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当个体的自我无法借助理性用直接的方法去控制焦虑时,就逐渐发展出一些习惯性的反应方式,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6.空白屏幕: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精神分析中,强调咨询师的匿名立场,防止自我表露,对移情保持中立。
7.虚构目的论:阿德勒疗法的观点。
人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我们对现实的解释以及我们赋予我们经历的意义比客观现实更重要。
8.自卑情结与追求优越:阿德勒疗法的观点。
随着诞生而产生的自卑感是人成长的力量,通过追求控制和掌握来达到完美和克服自卑足人的本能。
其模式有两类:成长性模式和伤害性模式。
9.生活风格:阿德勒疗法的观点。
生活风格是个体为了确保自己在世界上安全和生存而选择的抱负和目标。
10.社会兴趣:阿德勒疗法的观点。
社会兴趣是指人倾向与他人发生联系,并愿意为社会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11.现象场: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观点。
现象场是个人特定的主观经验世界。
12.实现趋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观点。
表现为充分实现在遗传限度内自己的潜能。
13.机体智慧: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观点。
人类个体借助机体智慧评价好坏,以符合自我实现趋向。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1.1.管理1.2.管理学1.3.系统2.1.霍桑试验2.2.全面质量管理2.3.经济人2.4.社会人2.5.战略管理3.1、社会责任3.2.管理道德4.1.计划工作4.2.限定因素原理4.3.改变航道原理4.4.许诺原理4.5.灵活性原理5.1.目标5.2.目标管理5.3.核心能力5.4.使命5.5.战略5.6.政策6.1.预测6.2.决策6.3.程序化决策6.4.德尔菲法6.5,计量决策方法6.6.主观决策方法7.l.组织工作7.2.组织结构7.3.管理宽度原理7.4.目标统一原理7.5.责权一致原理8.1、职位设计8.2.管理宽度8.3.组织结构8.4.矩阵结构8.5.斯隆模型9.1.授权9.2、活性化9.3.委员会管理9.4.直线职权9.5.参谋职权9.6.职能职权10.1.过程10.2.六西格玛质量目标10.3.业务流程再造10.4.组织变革11.1.人员配备12.1.人才生命周期12.2.管理愿望12.3.管理能力13.1.领导工作13.2.指明目标原理13.3.命令一致原理13.4.9.l型管理13.5.直接管理原理13.6.移情作用14.1.团队14.2.过程改进团队14.3.工作团队14.4.自我管理团队15.1.沟通15.2.完整性原则15.3.非正式沟通15.4.平行沟通16.1.管理学中的激励16.2.“经济人”16.3.需要层次理论16.4.保健因素16.5.强化17.1.控制工作17.2.管理突破17.3,例外情况原理17.4.直接控制原理17.5.控制关键点原理17.6.前馈控制18.1.预算18.2.零基预算18.3.计划评审技术18.4.管理审核19.1.管理信息系统19.2.系统名词解释题答案1.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名词解释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 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
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4.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16.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名词解释1、软件开发工具: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阶段,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帮助(支持)的一类广泛的软件。
2、第一代语言:即机器语言,是用0、1组成的二进制字符串书写的程序,用纸带等光电设备或通过控制台上的扳键送入机器,得以存储和执行。
3、第四代语言(4GL):第四代语言的原意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
针对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第三代语言,它希望通过某些标准处理过程的自动生成,使用户可以只要求做什么,而把具体的执行步骤的安排交给软件自动处理。
4、CASE工具:CASE工具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思想与软件开发工具完全一致,即应用计算机自身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帮助人们开发复杂的软件或应用系统。
5、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6、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初始要求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抽象出应用领域中实际的信息需求,设计出在计算机系统内外的、合理的信息流程,并规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最后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软件功能说明书”,这个阶段称为需求分析。
7、总体设计: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公用数据库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
8、结构设计:所谓结构设计是把软件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指定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模块测试:根据整体设计时制定的各个模块的设计任务书,对程序员完成的模块进行验收,看它们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10、总体测试:每个模块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后,还要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检查完成的软件与编写的文档是否一致,这个工作成为总体测试。
11、设计工具:设计工具是最具体的,它是指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的工具,是最直接帮助人们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工具。
12、分析工具:分析工具主要指用于支持需求分析的工具。
它帮助人们认识与表述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从逻辑上明确软件功能与要求。
13、计划工具:计划工具从宏观角度看待软件开发,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而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管理起来,同时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和软件重用创造了条件。
14、工具的可靠程度:软件开发工具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各种各样的干扰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丢失或弄错信息。
第2章名词解释1、软件危机:指随着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引出一系列问题:软件产品交付拖延、错误多、不可靠、费用增大、不能适应应用变化等,因此怀疑大型软件的复杂性是否超越了人的处理能力。
2、水波效应:因修改程序带来的连带影响。
当人们修改程序的某一处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修改对相关部分带来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新的错误。
3、黑箱检验: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
黑箱检验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没错。
4、模块的凝聚性: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的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模块与任务的一一对应,即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
这也称为模块的凝聚性。
5、模块间的耦合(耦合性):模块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称为耦合。
6、模块间逻辑耦合:如果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则称模块间具有逻辑耦合。
7、(对象的)封装性:把对象的静态属性和相关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
8、(对象的)遗传性: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重复说明或规定。
9、即插即用程序设计: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制造硬件的思路来生产软件。
一部分人专门生产软件组件,一部分人设计整个软件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以便迅速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工作。
10、可视化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是指用图标、图像、图表,甚至随手环的素描等可视化元素来编制程序。
(它运用这类可视元素时所用的技术手段有三:指点与卡嗒、删减与粘贴、拖拉与扔下)第3章名词解释1、概念模式:指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系统形成的抽象的、一般化的概念框架。
2、概念模式的两重性:概念模式是在客观事物或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
但它又不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因为它常常是抽象出的某一事物的部分属性,所以往往只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
至于选取那些属性或哪些方面,还决定与观察者本身的目的与状态。
所以概念模式又具有主观性。
3、框图:框图是人们在编写软件时最早使用的一种概念模式,它用来描述程序执行的逻辑过程。
4、结构图:结构图是描述大型软件的层次结构(模块的结构)的概念模式。
它以模块调用关系为线索,从宏观上使人一目了然地掌握软件的全貌。
5、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描述系统信息流程的一种概念模式,它描述系统的信息来源、存储、去向的全面情况。
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信息流看作一个组织或系统运作的线索,力图简明扼要地勾画出全局。
6、实体关系图:是一种用于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式,它以实体、关系、属性三个基本概念概括数据的基本结构。
7、数据字典: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内容的概念模式,它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数据的基本属性以及相互关系。
8、时序网络(Petri Net):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状态及其转换方式的概念模式,常用于一些实时控制方面的软件的功能。
9、数学与逻辑模型:用于描述客观世界的状态与规律的概念模型,具有严格、准确、可计算性的特点,一般只能描述比较单纯、基础的功能。
决策表和决策树是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
10、计算机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机大量、高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计算机内设置一定的环境,用程序来表现客观系统中的某种规律与规则,这样计算机就可以高速运行,以便人们观察与预测客观系统的状况。
、11、直观模型:用可视化的图标、图像、图表,甚至随手画的素描等元素描述心目中的系统。
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很容易建立样机或系统(如VB中的FORM)。
12、信息库:信息库是针对软件开发或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大量信息管理工作提出来的,它是存放软件开发全过程中所有有用信息、并随着项目进展而不断修改与补充的数据集合。
13、项目管理:指与固定的生产线上的日常生产活动不同的、具有更大变动性、时间性的一类管理任务。
14、版本管理:实现软件工程的跨周期管理,保持系统功能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功能逐步完善,成果不丢失,可回溯,可重用,使系统在局部和整体上保持一致性的管理工作。
第4、5章名词解释1、软件配置(集成)问题:软件配置或集成问题的实质是设立一个有效的总控部分,能够在各个具体工具之上实现信息的正确传递与转换,帮助人们完成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协调与配合工作,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支撑环境,并通过一个统一的、友好的人机界面与用户对话。
2、信息流通模型: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的逻辑模型来表达信息的来源、去向、存储及处理的逻辑过程。
3、代码生成器:代码生成器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设计要求,自动或半自动地生产相应的某种语言程序。
4、项目数据库:项目数据库是信息库的一部分,它记录项目本身进展的各种信息。
5、(软件)审计:审计是对一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效率进行检测与评价,以便进一步用好或改进这个系统。
6、开发工具的工作环境:软件开发工具都是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包括硬件配置、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条件等。
第6章名词解释1、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修改进行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用来协调和控制整个系统过程,它包括从软件项目计划到软件退役这段时间内追踪和控制软件变动的所有活动。
目的:控制软件的修改,减少混乱,提高软件生产率。
其目的是控制软件的修改,减少混乱,提高软件生产率。
2、版本控制:版本控制是软件配置管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目的是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变更进行追踪、组织、管理和控制,从而建立规范化的软件开发环境,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有序进行。
3、PVCS中的项目:帮助用户访问和管理一系列相关文件的逻辑组织结构。
4、PVCS主项目:主项目是系统的缺省项目,在无其它项目时,由它控制系统对用户提供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它规定其它项目的属性。
5、历史文档:历史文档是一个文件的历次修改版的集合,包括每次修改的内容、时间及做出修改的用户名。
6、文件夹:逻辑文件群,即整个项目中任意个相关文件的逻辑集合,用户可以用它组织相关文件。
7、修订版本:当用户将一个修改后的文件存入历史文档后,系统将生成一个基于该文件的修订版本,它是修改后的文件。
8、软件开工具的网络化:软件开发工具的网络化是指人们在异地利用网络合作开发同一个软件,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实现软件重用,并进行项目管理。
9、软件开工具的标准化:软件开工具的标准化是指软件构件的标准化以及用标准构件组成大型软件结构的标准化。
10、软件开工具的智能化:软件开发工具的智能化就是在软件开发工具的研究与使用中引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使得软件开发工具对于不确定的信息、模糊信息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11、软件开发工具的一体化:软件开发工具的一体化就是集成化,是指利用统一的信息库,将支持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专用工具集成为一个整体,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给予帮助和支持。
12、分支\合并机制:分支/合并机制允许用户在维持原开发计划不变的情况下,另外增加对某一文件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方向上的并行开发,最后再将开发结果合并。
附录1 名词解释1、多态性:针对同一消息,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响应,我们称这种习性为多态性。
2、可视化开发环境:所谓的可视化开发环境是指,在程序设计时不需用程序语言书写代码来完成界面设计,而是利用开发工具提供的一些控件,如按钮、编辑框、图形框、表格等,通过键盘或鼠标在屏幕上直接进行设计,体现了“所见即所得”的思想。
3、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即用户通过各种动作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
例如用户单击某个按钮时会触发相应的事件,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过程。
用户可以通过编写脚本来说明当事件被触发时所要完成的操作。
4、ODBC:开放数据库连接,是微软公司提出的允许应用程序使用SQL查询数据的标准。
该接口可使单一的应用程序访问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5、分布式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建立运行于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应用程序。
分布式计算环境是三级系统结构,就是在C/S 两极结构中再增加一个中间级——应用服务器,用以执行复杂的商业逻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