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行为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良好行为习惯概述
1.良好行为习惯的含义
2.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二、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 .孩子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2 .孩子行为习惯问题的分析
3 .孩子行为习惯的规律
三、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2.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它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孩子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孩子行为习惯问题方法
良好行为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良好行为习惯概述
1.良好行为习惯的含义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据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与后天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动作和行为,还包括情感、思维方面;它满足于某种需要,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行为。
就像走路,就是一种习惯的行为。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
2.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孩子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根据大、中、小班的年龄特点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小班:以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
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习惯,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
大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品德习惯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用品。
二、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 孩子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孩子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孩子期,是学习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好时机。
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会自觉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动力定型。
然而,我们在对孩子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中发现:行为习惯的养成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年龄越大,习惯养成的越好,年龄越小,习惯养成的越差;一般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部分孩子任然存在着依赖别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坐姿不正、不爱学习、说谎、说脏话、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行为习惯。
2. 孩子行为习惯问题的分析
2.1.社会环境影响
如今科技发达,优越的物质生活给孩子带来了有利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生活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父母又忙于工作,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短。
渐渐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性格,导致孩子养成了任性、依赖、挑食、好动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同时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2.家庭教育影响
现就肇庆市某大班幼儿为例,本班大多数家长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这种只注重于健康知识的灌输,反而忽略了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现代家庭中,
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一切事情都为孩子包办,导致孩子在生活习惯上弱于同龄幼儿。
只要是孩子他提出的要求都会满足他,尤其在饮食上想吃什么就做什么,爱吃的多吃,不爱吃的不吃,从而导致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2.3.孩子个人素质影响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时常会更换工作环境,从而导致孩子更换幼儿园,当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会感到害怕,有的孩子为了影藏心中的恐惧心理,将一些坏习惯、坏脾气带到幼儿园,从而来掩饰恐惧心理。
2.4.家园合作的程度
可以说,当前家长都非常的重视孩子的成长教育,可大部分家长更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天询问的是孩子的计算怎么样啊?认字怎么样啊?等等,从而忽视了一些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一些家长会议中,有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关系,常常迟到、缺席。
本班有40%的家长偶尔可能会主动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有15%的家长很少会主动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
而我们由于工作关系,平常会主动积极的反应孩子在园情况,听取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在由于一些孩子接送的较晚或较早,作为教师的我们无法听取孩子的在家表现情况。
3. 孩子行为习惯的规律
根据有关调查说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
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孩子期,宜从小培养。
二是渐进性。
孩子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
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三是反复性。
孩子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
而且,孩子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
“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1.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1.1.制定规范,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通过许多小事积累、培养、训练得来的。
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持之以恒。
在园中,孩子往往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坚持不了,如:上厕所和洗手时不推不挤,搬椅子必须要双手端起来,上课必须认真听讲等。
因此,我们必须把每个规则和一日生活连接起来,讲练兼顾,从而使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进入午睡室时,孩子的情绪很激动,不能安静下来,这时老师就可以播放睡眠曲或轻音乐,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在午睡室了,长期如此,孩子就养成了安静入睡的习惯。
又如:排队伍走楼梯时,很多孩子喜欢你挤我推,这时老师可以进行全班思想教育,告诉孩子走
楼梯互相推撞带来的危害,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当孩子再犯时,教师可重复教育,直到孩子完全领会。
1.2.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坚持正面教育
孩子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在班级中设立评比栏,给孩子不断的鼓励、表扬及肯定,从而矫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
比如:上下楼梯时,孩子走路非常的小心,这时老师就微笑点头表示他做得对:当大家在安静看书时,往往有个别孩子发出奇怪的声音,这时老师就给他一个小小的暗示,提醒他矫正。
在班级中,当孩子受到鼓励时,他们为了自己不输给别人,又为了使自己得到快乐,也就会自觉的约束一些不良行为了。
1.3.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学前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及模仿能力,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老师,每天观察老师的举动,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他们来说老师就是“最高指示”老师的话是圣旨,在班级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孩子拿老师的话当挡箭牌:“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在和家长聊天时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幼儿在家不听话,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爸爸妈妈布置作业时就说:“老师又没让我做这个……”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但凡自己犯错误了,也要勇于承认。
正如古人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总之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幼儿面前起到表率作用。
1.4.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在环境创设上,教师应围绕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精心设计,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孩子接受熏陶,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如在室外环境中,可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与卡通人物相结合,张贴在楼道里,随时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逐渐形成的。
作为家长,应该在家发挥榜样作用,身教重于言教。
首先家长必须做到要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养成好的作息习惯。
其次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想办法纠正,千万不能纵容。
最后作为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适时的奖惩。
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时,家长应适时的鼓励孩子,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反之,则适当的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从而让孩子知道不良习惯的危害,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3. 家园合作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在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与家庭就像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
当今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孩子在家一切事情都被包办了,家长反映为什么幼儿在园不挑食,按时午休,在家却谁的话
也不听呢,往往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都是自己给宠出来的,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家长必须转变观念,增强培养意识,给幼儿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加强家园合作,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不管怎么培养,家长始终起到一个言传身教的作用,必须担任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角色。
教师将孩子在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同时家长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反映给老师,这样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孩子专注力,自律感的培养。
促进孩子身体健康、自立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科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
”陈鹤琴先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孩子养成的。
所以,孩子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重要的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孩子期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一怎样教小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2月;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8月;
3. 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
4. 赵寄石,《学前教育论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月;
5.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6.李生兰.《幼儿家庭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7. 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