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传统戏曲与现代旅游结合的双赢新模式

合集下载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19.03.14•【文号】文旅政法发〔2019〕29号•【施行日期】2019.03.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旅政法发〔2019〕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商务局(旅游局),本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国家文物局:现将《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3月14日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着力推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载体的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遵循文化产品生产传播规律,不断推出优质旅游演艺作品,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更多游客和群众满意的精品佳作。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坚持统筹协调。

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内容把关等方面的职能,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各类旅游演艺经营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坚持内涵发展。

加大文化内涵挖掘力度,提高艺术水准和创作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注重突出特色。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必修下)试卷(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

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了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

现实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

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

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令大家折服的一个例子,就是历来被边缘化、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竟成为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界的奋斗目标。

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并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

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与戏曲疏离的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之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

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

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

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青春版”《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

有了古典美,还要有现代美,这样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这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

非遗文化在文旅产业中的活化

非遗文化在文旅产业中的活化

非遗文化在文旅产业中的活化非遗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非遗文化的活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实现其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为文旅产业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体验价值。

以下是非遗文化在文旅产业中活化的六个关键点:一、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故事性讲述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文旅产业中,首先应深入挖掘每个非遗项目背后的故事,包括起源、发展、传承人的故事等,通过生动的讲述方式,增强游客的情感共鸣。

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如VR、AR等,创建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些古老技艺的诞生与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二、打造特色体验项目,促进互动参与传统的观赏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开发以体验为主的非遗旅游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设置手工艺工作坊,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让游客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陶瓷拉坯、刺绣、剪纸等,这种参与式的体验不仅能让游客获得成就感,也能增进对非遗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举办定期的非遗文化节庆活动,如舞龙舞狮、民间戏剧表演等,通过互动展示,让游客感受节日氛围,促进文化的活态传承。

三、融合现代元素,创新表达形式非遗文化的传承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在保持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进行创新。

例如,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创作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具时代感的新剧目;或者利用数字艺术,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开发出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创产品。

这些创新不仅拓宽了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也增加了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吸引力。

四、构建产业链条,推动可持续发展非遗文化活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展示层面,而是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形成闭环。

通过建立非遗文化主题的产业园区、特色街区,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文化形式逐渐被边缘化。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促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优秀的戏曲作品,我们提出了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乡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却渐渐失去了其文化活力。

为了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我们需要将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融入乡村生活当中。

通过策划多样化的戏曲演出、培训戏曲人才以及创建戏曲表演场所等措施,使得戏曲进乡村成为现实。

二、方案实施1. 加强戏曲培训与教育戏曲进乡村的首要任务是培训和教育,旨在提高乡村居民对戏曲的认知与欣赏水平。

通过成立戏曲培训班、邀请专业戏曲老师进行教学,让乡村青少年接受系统化的戏曲教育,学习戏曲的基本知识、唱腔技巧以及表演技巧。

2. 策划多样化的戏曲演出为了吸引更多的乡村居民参与,我们需要策划多样化的戏曲演出活动。

可以邀请专业的戏曲团队来到乡村进行巡回演出,选取一些经典的戏曲剧目,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改编。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参与性强的戏曲互动活动,让乡村居民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创建戏曲表演场所为了提供良好的表演环境,我们需要在乡村中创建一些专门的戏曲表演场所。

可以利用乡村文化广场、戏曲村等公共空间,打造适合戏曲表演的舞台和观众席。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戏曲演出机会,还能够让乡村居民更好地享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4. 鼓励戏曲创新与融合为了促进戏曲的创新与融合,我们需要鼓励戏曲艺术家进行新创作、新演绎。

可以组织一些戏曲艺术家到乡村创作营地进行艺术交流,鼓励他们将当代社会题材与乡村特色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乡土气息的戏曲作品。

三、方案效果与评估通过戏曲进乡村的实施,预计可以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1. 提升乡村文化氛围戏曲进乡村将为乡村带来新的文化氛围,丰富了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非遗与文旅融合的做法

非遗与文旅融合的做法

非遗与文旅融合的做法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们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与其生产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实践和表现形式,是人类非物质文化创造的瑰宝。

文旅(文化旅游)则是指以文化为核心,旅游为手段,以旅游为目的,充分展示地方文化、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的旅游活动。

非遗与文旅融合,可以实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也能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非遗与文旅融合的做法。

首先,非遗与文旅融合可以通过非遗展示和体验的方式来吸引游客。

非遗展示可以是在旅游景区内设置展览馆,展示当地的非遗技艺、非遗传承人的故事等,让游客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

体验式的非遗活动,如非遗手工制作、非遗表演、非遗文化体验等,让游客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通过展示和体验,游客不仅能够了解非遗的历史文化价值,还能够体验非遗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对非遗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其次,非遗与文旅融合可以通过非遗产品开发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非遗产品是非遗技艺的延伸和发展,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通过非遗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可以带动当地的非遗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

非遗产品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吸引游客购买,既能够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又能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再次,非遗与文旅融合可以通过非遗文化活动的组织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非遗文化活动可以是非遗表演、非遗展演、非遗文化节等,通过举办各种非遗文化活动,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增加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同时,非遗文化活动也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非遗传承人与其他艺术家、文化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文化创意的碰撞和融合,推动非遗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非遗与文旅融合还可以通过非遗教育的开展来培养人才和传承非遗。

非遗教育可以通过开办非遗学校、非遗培训班等形式,培养和传承非遗技艺。

非遗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培养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技艺的传承力量。

景区戏曲活动策划方案

景区戏曲活动策划方案

景区戏曲活动策划方案一、前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戏曲文化在中国的旅游景区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因此,结合景区特色和戏曲文化,开展戏曲活动已成为许多景区丰富游客体验和增加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戏曲活动方案,以帮助景区更好地发挥戏曲文化的价值,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

二、目标1. 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声誉。

通过丰富多样的戏曲演出和体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丰富景区旅游产品。

通过举办戏曲演出、展览和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增加景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

通过戏曲活动的开展,向游客展示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戏曲活动策划方案1.戏曲演出主要内容:精心选取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目,邀请知名的戏曲表演团体进行演出。

演出内容涵盖京剧、黄梅戏、粤剧、昆曲等多种戏曲形式,既有经典剧目的演出,也有现代戏曲的创新演绎。

演出地点可以选择景区内的露天剧场或者室内剧场,以保证游客观看的舒适度。

演出时间:根据游客的到访时间,安排多个时间段进行戏曲演出,以保证更多游客的参与。

演出宣传:通过景区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宣传栏和导游介绍等多种方式宣传戏曲演出信息,吸引游客前来观看。

2.戏曲体验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戏曲体验活动,包括戏曲化妆、戏曲表演学习、戏曲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的体验。

专业的戏曲老师会教授游客学习戏曲表演技巧,体验戏曲服饰的穿着和化妆等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体验时间:每天安排多个时间段进行戏曲体验活动,供游客选择参与。

体验宣传:通过景区官方网站、景区导游宣传等方式宣传戏曲体验活动的信息,吸引游客参与。

3.戏曲展览主要内容:在景区内举办戏曲文物展览,展示与戏曲相关的传统服饰、道具、乐器、戏曲表演图片等。

戏曲小镇项目策划书3篇

戏曲小镇项目策划书3篇

戏曲小镇项目策划书3篇篇一《戏曲小镇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戏曲面临着观众减少、传承困难等挑战。

为了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打造一个集戏曲表演、培训、体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戏曲小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目标1. 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戏曲文化旅游目的地。

2. 成为戏曲人才培养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3. 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项目选址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地区,以便吸引游客和人才。

四、项目内容1. 戏曲表演场馆建设多个不同规模的戏曲表演场馆,包括大剧院、小剧场等,满足不同类型戏曲演出的需求。

2. 戏曲培训学校设立专业的戏曲培训学校,邀请知名戏曲艺术家担任教师,培养戏曲人才。

3. 戏曲博物馆展示戏曲的历史、流派、服饰、道具等,让游客深入了解戏曲文化。

4. 戏曲主题街区打造以戏曲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包括戏曲服饰店、特色小吃店、手工艺品店等。

5. 游客体验区提供游客参与戏曲表演、化妆、体验传统戏曲技艺的场所和机会。

6. 居住配套建设酒店、民宿等居住设施,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

五、项目推广1.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2. 举办各类戏曲活动和赛事。

3. 与旅行社合作,推出戏曲小镇旅游线路。

六、项目运营1. 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2. 制定合理的门票价格和收费标准。

3. 加强与戏曲界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项目的品质和影响力。

七、项目效益预测1. 经济效益通过门票收入、商业租赁、旅游消费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弘扬戏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八、风险评估与应对1. 市场风险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项目策略和运营方式。

2. 资金风险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拓宽融资渠道,确保项目资金的稳定。

3. 人才风险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传统文化复兴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传统文化复兴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传统文化复兴一、概述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传统文化复兴,作为当下旅游领域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其活化利用,使之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任务。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长期以来,由于保护意识不足、开发方式单一等原因,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忘甚至消失的危险。

探索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公众对文化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传统文化复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也要清醒地看到,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传统文化复兴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文化异化,如何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等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

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传统文化复兴的深入剖析,探讨其内涵、意义、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阐述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旅游业中的地位。

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深度挖掘和体验历史文化的方式,在全球旅游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这一重要性更是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为现代人提供了与历史对话、理解民族根源的桥梁。

旅游业的文化旅游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

旅游业的文化旅游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

旅游业的文化旅游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旅游业的文化旅游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旅游业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

而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形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的文化旅游发展,并着重谈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

一、文化旅游的定义与特点文化旅游,顾名思义,是指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形式,是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观念和模式。

与传统旅游相比,文化旅游更加注重游客对当地文化、历史、艺术和民俗等方面的认识和交流,强调旅游的知性、文化内涵和互动性。

文化旅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与文化相关的旅游景点、活动和体验,使游客更全面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2. 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旅游的方式,让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播。

3. 引导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的理解。

二、传统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财富和文化符号,对于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既能体现一个地区的历史和传统,又能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1. 传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

传统建筑、戏曲、民俗、手工艺品等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一睹其风采。

2. 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众多游客为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会选择到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旅游,从而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3. 传统文化在文化旅游过程中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

通过旅游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而推动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路径在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

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的瓶颈与对策研究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是当今社会文化产业的热点话题,旅游与文艺演出都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旅游资源,还可以提升当地的文化品味和吸引力。

由于差异性较大,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推动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瓶颈分析1、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整合两者,使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瓶颈。

文艺演出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场地和设施条件,而旅游景点的场地和设施通常用于旅游活动,难以与文艺演出有效整合。

2、文化价值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需要在文化价值和商业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一方面,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要发挥文化传承和展示的功能,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它也需要具备商业运作的可行性,吸引游客、促进消费。

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目前最为关键的难题之一。

3、管理模式的创新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要实现共赢,就需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仍然存在许多管理模式陈旧,难以满足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的需求。

传统的演出管理模式可能无法适应旅游业的灵活性和变化性,需要引入更灵活、更具前瞻性的管理模式来应对挑战。

二、对策建议1、建立统一的平台与资源共享机制针对上述瓶颈,首先可以建立统一的平台与资源共享机制,以促进文艺演出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可以将文艺演出和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共享和互利。

可以将文艺演出融入旅游景点,打造文艺演出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2、推动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文艺演出与旅游融合要实现共赢,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文艺演出和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强创新研发,推出更具特色和创意的文艺演出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也可以注重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更为完善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当今现代社会,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应用与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并分析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的应用1.1 传统文化的旅游景点在现代旅游业中,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比如中国的故宫、长城以及苏州园林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这些景点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2 传统文化的表演和体验传统文化的表演和体验也成为了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例如,在中国,京剧、杂技、龙舟比赛等传统文化节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二、传统文化的发展2.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和创新并行。

在现代旅游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体验。

同时,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融合,以适应现代旅游业的需求。

2.2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将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示给游客。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古代建筑、参与传统节庆活动,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传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3.1 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应用与发展对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创造了就业机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住宿、餐饮等,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3.2 文化价值传统文化的应用与发展使得游客更加了解和认同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成为了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为地方的文化保护和传统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的挑战和应对4.1 商业化倾向在应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商业化倾向,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本质。

加快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摘要本文提出了加快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通过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同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强化非遗保护意识,挖掘非遗旅游资源,改善非遗旅游环境,培育非遗旅游市场,提升非遗旅游服务质量等。

通过全面实施这些方案,将有效促进非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1.强化非遗保护意识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相关部门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专题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大众对非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此外,应建立健全非遗保护的法制与政策体系,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支持和激励力度,鼓励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

2.挖掘非遗旅游资源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有合适的场所和载体。

相关地方应重视非遗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

通过调研和评估,寻找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将其融入旅游景点和线路中。

同时,可以适度改善非遗项目的展示方式和条件,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3.改善非遗旅游环境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和体验非遗项目,需要改善相关旅游环境。

此项工作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交通配套等方面入手,提升非遗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和游客的满意度。

同时,应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提高景区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

4.培育非遗旅游市场非遗旅游市场的培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

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的合作,推动非遗旅游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渠道,宣传和推广非遗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5.提升非遗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非遗旅游服务质量是实现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

需要加强对非遗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

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关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非遗旅游服务质量的管理和监管。

结论通过全面实施上述方案,可以加快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非遗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还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随着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的增加,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为了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特别是戏曲,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力度,推动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1.1 乡村文化的振兴与戏曲传承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然而,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戏曲传承在乡村地区逐渐衰退。

1.2 政府推动戏曲进乡村的重要性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

政府重视戏曲进乡村的推行,可以唤起人们对乡村文化的关注,推动戏曲艺术的复兴。

二、戏曲进乡村的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戏曲进乡村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乡村戏曲传承体系,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促进戏曲艺术在乡村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2.2 原则(1)市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戏曲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2)政策支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有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参与戏曲进乡村。

(3)多元合作:加强各相关方的合作,包括政府、社会组织、艺术家、学者等,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戏曲进乡村的实施。

三、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措施3.1 乡村戏曲演出基地的建设建设乡村戏曲演出基地是戏曲进乡村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在乡镇、村庄等乡村地区设立专门的戏曲演出基地,提供演出场地和设备支持,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戏曲演员和爱好者。

3.2 戏曲培训与教育通过开展戏曲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乡村居民对戏曲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可以邀请戏曲专家、艺术家定期到乡村地区进行讲座、演出和培训,激发乡村居民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3.3 戏曲节庆活动的开展组织丰富多样的戏曲节庆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举办戏曲比赛、演出系列、文化展览等形式,扩大戏曲在乡村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4 戏曲展览与旅游融合将戏曲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推动戏曲进乡村的旅游业发展。

民俗传统的新生力量

民俗传统的新生力量

民俗传统的新生力量在现代社会,许多民俗传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然而,许多传统仍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为人们所尊重和继承。

其中,一些传统习俗经过改革和创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力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民俗传统的新生力量展开讨论。

首先,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许多地方的民间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现代工业的冲击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许多传统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然而,一些手工艺者通过创新和改革,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使传统手工艺品焕发出新的生机。

例如,一些民间艺术家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剪纸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这些作品不仅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也为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许多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和学习。

旅游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许多旅游景区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这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此外,民俗文化在教育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将民俗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

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深入研究民俗文化,挖掘其内在价值和意义,为学术界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最后,传统民俗艺术在娱乐领域的传承与创新也备受关注。

一些传统的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经过现代演绎和包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例如,一些传统戏曲节目经过改编和创新,加入了现代元素和表现手法,成为广受欢迎的文艺演出形式。

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2020年,不少地方纷纷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径,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案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几个在2020年脱颖而出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一、非遗技艺展示与旅游景点融合在某省某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地方政府积极引进传统非遗技艺,并将其融入到景区的建设中。

通过修建非遗技艺展示厅,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同时,在景区内设立非遗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非遗产品,真正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

这种融合方式不仅提升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还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非遗技艺。

二、非遗传统节日与旅游节庆融合某县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节日,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将这一节日与旅游节庆紧密结合。

在节日期间,除了举办传统的非遗表演和民俗活动外,还增加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项目。

例如在传统市集中增设了旅游特产展销区,推出了非遗工艺品和地方特色商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买。

通过这种融合方式,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还提升了当地旅游业的收益。

三、非遗传统手工艺与旅游线路融合某省的一个非遗传统手工艺村,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旅游发展的推动下,当地政府将这个手工艺村与周边的旅游景点进行了联动。

政府在相关的旅游线路中,增加了对手工艺村的参观和体验环节,游客可以亲自体验非遗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带回家。

通过这种融合方式,既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又发展了旅游经济。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宣传融合为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一些地方政府选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宣传的重点内容。

他们制作宣传片,在片中展示当地的非遗技艺和传统文化,吸引游客的兴趣。

关于戏曲与文旅跨界融合的思考

关于戏曲与文旅跨界融合的思考

关于戏曲与文旅跨界融合的思考一、引言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文化旅游则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强调的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戏曲与文旅跨界融合的趋势逐渐显现。

本文将就戏曲与文旅跨界融合展开思考,探讨其背景、优势、实践案例分析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二、戏曲与文旅跨界融合的背景1.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戏曲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政策支持下得以更好地融入文旅产业。

2.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也不断升级,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

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可以为游客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

3.创新发展:戏曲作为传统艺术形式,需要在创新中求发展。

跨界融合可以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与其他产业领域相互促进,拓展市场空间。

三、戏曲与文旅跨界融合的优势1.丰富旅游体验: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将戏曲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有深度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

2.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戏曲与文旅的跨界融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戏曲与文旅的跨界融合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4.提升品牌形象:通过将戏曲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增强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戏曲与文旅跨界融合的实践案例分析1.安徽安庆黄梅戏文化旅游区:该文化旅游区以黄梅戏为核心,将戏曲表演、景点游览、文化体验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

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与文化产业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与文化产业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与文化产业中的价值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与文化产业中的价值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遗产在现代旅游与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

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不仅可以创造经济利益,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与文化产业中的价值,并分析其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影响。

1. 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是历史、民族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旅游与文化产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可以让游客领略到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景观,同时也能够保护传统文化不被外来文化侵蚀。

2. 营造独特的旅游体验传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独特资源。

许多游客都希望亲身感受和体验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等都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吸引游客,还能为旅游产业创造经济价值。

3.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旅游产业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并尊重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

通过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4.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例如,通过旅游业,一些传统手工艺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此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可以产生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产业、手工艺品制作等,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5. 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助于增强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

制定相关政策,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众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同感,鼓励人们保持文化传统并将其代代相传。

这对于增强国家或地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与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西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西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西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者:齐慧君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04期【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戏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西地方戏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还能加强对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本文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立足江西戏曲文化与旅游实情,提出传承与发展江西地方戏曲文化的积极意义与对策建议,有助于完善江西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江西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地方戏曲【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4—049—03一、江西地方戏曲文化发展概况戏曲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

江西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以独特的地理特征与人文环境,使多种文化交汇融合发展,为孕育和传播丰富多样的戏曲文化提供有利条件与基础保障。

江西地方戏曲文化历史发展漫长,在龚国光先生的《江西戏曲文化史》一书中写到,于《水云村稿》中发现,南戏在南宋咸淳年间在江西南丰出现,于南宋中期已进入江西,并在赣东北地区盛行,据资料显示,江西戏曲的发展相对较早。

江西人杰地灵,在整个戏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剧作家与理论家,例如,元代音韵学家兼戏曲作家周德清,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明代昆腔“曲圣”魏良辅,明代杂剧作家朱权以及清代戏曲家蒋士铨等。

他们对于戏曲理论的研究、声腔唱腔的改良与作品创作等方面的贡献,对江西乃至中国戏曲历史的发展与推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江西自古就有“戏曲之邦”之称,依据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显示,现今有26个剧种分布在江西,包含发源于明代弋阳腔已流传五百年历史的赣剧,著名的东河戏、西河戏、宜黄戏、万载花灯戏,以及在江西影响力非常大的采茶戏等。

戏曲能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长期在民间发挥着寓教于乐的作用,是人民群众学习历史知识、接受伦理道德教化、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方式。

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作文

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作文

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作文在咱们如今这个时代,旅游可不再只是简单地走走看看、拍拍照片啦。

大家都在追求更有深度、更有内涵的旅行体验。

而这时候,传统文化就像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一旦和现代旅游业联手,那效果,简直绝了!
你想想,当我们去到一个旅游景点,如果只是看到一堆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是不是会觉得特别没劲?但要是能在那里感受到古老的文化气息,比如看到一场传统的戏曲表演,逛逛充满历史韵味的老街巷,尝尝传承了几代人的特色美食,那感觉是不是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比如说,有些古镇把传统的手工艺展示给游客,像剪纸、竹编这些。

游客不仅能看,还能亲自上手试试,这多有意思啊!既让大家了解了传统文化,又给旅游增添了乐趣,简直是双赢。

还有啊,传统文化里的那些故事和传说也能给旅游景点加分不少。

就像有些山,因为有了神话传说,立马变得神秘而吸引人。

游客们一边爬山,一边想象着那些古老的故事,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过去。

要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业完美结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有些地方就是做得太生硬了,把传统文化当成一个摆设,没有真正让游客参与进去、感受进去。

这就好比给你一盘美食,只能看不能吃,多难受啊!
所以啊,要想结合得好,得动动脑筋。

比如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这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或者多搞一些互动性的活动,让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业的结合,就像是一场美好的联姻。

只要用心经营,就能让我们的旅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精彩的结合吧!。

汤显祖戏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探析

汤显祖戏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探析

Art World艺览天下汤显祖戏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探析苏英伟(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摘 要:江西抚州被誉为“戏曲之乡”,汤显祖戏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汤显祖戏曲资源优势与特色,探究制约汤显祖戏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因素,以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充分挖掘和利用汤显祖戏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抚州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助推当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汤显祖;戏曲资源;文旅融合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一、汤显祖戏曲资源优势与特色江西抚州位于江西省东部,地处赣抚平原,是江右古郡,曾孕育出汤显祖、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陆九渊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戏剧大师,也被称为“才子之乡”和“戏曲之乡”。

其中,汤显祖是明代一位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

汤显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临川四梦”,包括《还魂记》(又称为《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

例如,《牡丹亭》讲述的是一个经典的人鬼相恋的爱情故事,《牡丹亭》里的经典爱情绝唱脍炙人口,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汤显祖戏曲不仅探索了人性和社会道德的问题,而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因此,汤显祖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传播价值。

文化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汤显祖戏曲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魅力在当下文化旅游中具有鲜明的旅游特色,汤显祖戏曲文化也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推动下,汤显祖戏曲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抚州以戏剧为媒介,以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汤显祖戏曲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推出了以汤显祖戏剧《牡丹亭》《紫钗记》等“临川四梦”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音乐剧、歌舞剧、采茶剧、实景剧等戏曲文化精品,这些作品受到了高度关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打造传统戏曲与现代旅游结合的双赢新模式
作者:柳漫漫
来源:《中国广播》2015年第10期
【摘 ; 要】戏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方式与娱乐精神多样化的当下,探索戏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模式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本文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戏曲节目《周迪有戏》的一次戏迷组团进川渝活动为例,从戏曲学习、戏曲传播和戏曲变革三个方面,探寻传统戏曲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双赢模式,致力于解决传统戏曲文化交流、传承与现代戏曲发展、变革的新问题。

【关键词】广播 ; 戏曲 ; 现代旅游 ; 文化交流 ; 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2 ; ; ;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9月4日,在《周迪有戏》戏迷专列走进川渝座谈会上,河南省内多家媒体记者和戏曲文艺界艺术家、评论家们充分肯定了此次《周迪有戏》戏迷专列走进川渝活动,对这种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旅游结合的大胆尝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一致认为,《周迪有戏》节目组将戏曲传播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双赢模式。

《周迪有戏》戏迷专列走进川渝活动是河南省广播戏曲界的一件大事,对推动中原戏曲在西南地区的交流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中,《周迪有戏》节目组带领600多名戏曲爱好者和多名戏曲名家前往宜宾竹海、石海景区,观赏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百里竹林,探险地球上最大的天坑漏斗,并在这里举办了两场创意十足的戏曲晚会,随后前往重庆,夜游长江、嘉陵江两江华丽夜景。

在七天旅游活动中,戏迷朋友们不仅欣赏了美景,放松了心情,同时还与主持人周迪及其戏曲名家面对面交流,共同唱响河南戏曲文化。

这次活动既是一次川渝美景的观光之旅,也是一次戏迷朋友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中原文化、戏曲的传播之旅。

一、利用节目与主持人的影响力,让戏迷在轻松、愉悦的旅游中享受戏曲,增强互动,打造戏曲学习的新模式
《周迪有戏》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重点打造推介的一档戏曲节目,从1995年开办至今,培养了大批忠实听众,收听率一路走高。

节目以弘扬、传承和繁荣戏曲文化为主旨,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受众的文化素养。

节目开办20年来,使河南独有的文化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得到了广大戏迷朋友的广泛支持和厚爱。

此次活动能够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召集到600多名戏迷听众,彰显出《周迪有戏》节目和主持人的影响力、凝聚力。

600多名戏迷与主持人周迪、节目组成员及其多名戏曲名家在七天的旅行中朝夕相处,互动频繁。

这对众
多的戏迷朋友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戏迷朋友在轻松、愉悦的旅游氛围中,不仅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戏曲学习心得,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还可以直接向随队的戏曲名家学习戏曲,得到指点。

旅游结束后,戏迷张红梅激动地说:“这几天,我学习了好多以前没办法学到的东西,真是太幸运了,谢谢你们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好的平台……”可见,创新打造的大型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媒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育了受众的忠诚度和对媒体的感情。

二、两地联动,以旅游为契机,不断扩大文化交流,打造戏曲传播的新模式
《周迪有戏》专列四川、重庆之旅,对地处西南的四川、重庆和地处中原的河南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交流。

让祖国两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剧种——豫剧和川剧,在相互交流中领略各自的特色与魅力,增强两个剧种之间的融合,使他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戏曲的传播有了新的渠道。

长期以来,传统戏曲的传播主要以戏曲名家的汇报演出或是各种形式的媒介宣传、比赛为主,普及面不够宽广,传播力度也不够深入,更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特别是地方性剧种,由于种类繁多,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大部分优秀剧目只能活跃在本省及其周边地区,而不能走出省外,为外地的群众理解和欣赏。

此次,《周迪有戏》戏迷专列走进四川、重庆的活动,是以旅游为契机,符合当前以旅游带动消费,进而拉动经济的大趋势,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鼓励。

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毅说:“非常欢迎河南旅游专列《周迪有戏》来这里旅游,河南电台信息广播《周迪有戏》戏迷专列是今年宜宾首趟旅游专列,集观光与文化交流于一体,形式新颖,很有创造性,也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社会反响最好的文化之旅。

有了这次旅游,相信以后河南和四川蜀南竹海景区的关系会更加紧密,希望河南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旅游。


当然,这次活动并不是一次纯粹的旅游观光之旅,更重要的任务是文化宣传、戏曲传播,一种由下至上,由戏迷朋友自发地演唱戏曲片段和有组织的景区戏曲晚会相互交替的形式,吸引当地群众和其他游客,进而影响到官方主体的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模式,一种厚基础、宽口径的传播模式。

因此,不管是旅游专列游览万亩竹林蜀南竹海,探访千年僰(Bó)人悬棺之迷,还是参观素有“中国第一苗寨”之称的石海古苗寨,观赏中国酒都宜宾,抑或是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乘豪华游轮观重庆长江嘉陵江两江华丽夜景,都会有大批当地群众和游客围观,驻足聆听戏迷们唱戏,并不自觉地参与进来,和他们进行交流、探讨。

活动期间,《周迪有戏》戏迷专列还在当地举办竹海风情大型戏曲联欢晚会,加强了与四川、重庆两地戏迷互动,共同唱响河南戏曲文化。

三、打破传统戏曲舞台化、程式化的约束,让戏曲脚踏实地地走进生活,娱乐百姓,打造戏曲变革的新模式
《周迪有戏》走进四川、重庆活动,对随队而行的广大戏迷来说,无疑是一场场精彩的派对。

无论是在路途之中的火车上,还是在景区宾馆房间内、景区的小路上,到处都能够听到他们欢快的笑语声和精彩不断的豫剧唱腔,这种轻松与惬意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

其实,戏曲本就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其目的在于反映生活,娱乐群众,让人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得到精神的安慰和心理的放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今的戏曲艺术正逐渐演变成戏曲艺术家们自娱自乐、重视舞台、回归程式化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将会脱离群众,甚至背离娱乐群众及其“文艺为大众服务”的宗旨。

如果这种恶性循环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传统戏曲不仅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而且会被群众遗忘,跌出历史的舞台。

《周迪有戏》旅游专列活动无疑是一种全新变革的尝试、有益的探索。

让戏曲脚踏实地地走进生活,娱乐百姓,让戏迷朋友能够摆脱舞台化、程式化的约束,张嘴就唱,不分场合、不论身份,轻松地唱、快乐地唱,并在不断的交流与互动中增强技艺,满足精神需求。

戏曲名家谷秀荣随队旅行后,不无感慨地说:“这次旅游专列成功走进美丽的西南,意义很好,因为戏曲的根在基层,生命力也在基层,戏曲只有多走下去,多走向老百姓身边,才会有活力,《周迪有戏》在传播豫剧文化方面给广大戏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多办、常办!”
旅游、戏曲,在大多数人看来毫无关联的两个不同领域,正被《周迪有戏》打造成相互利好的利益攸关体,让戏曲在旅游中更深入地走入生活、走向百姓、娱乐大家,让旅游因为戏曲而更加充实、丰富,更具有人文特色。

因此,《周迪有戏》走进四川、重庆之旅不仅仅是一次人文之旅,更是打造了一种传统戏曲与现代旅游结合的双赢模式。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
(本文编辑:莫玉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