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开放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开放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开放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影响,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开放经济的特点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资源流动性增强:开放经济下,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更容易跨国流动,国内经济受国际市场冲击的风险增加。
2.国际竞争压力:开放经济将国内企业暴露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对国内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汇率波动:开放经济下,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影响出口和进口的价格,进而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方面产生影响。
4.跨国公司垄断:开放经济容易导致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地位,对国内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格局带来影响。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面对开放经济的挑战,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开放经济下,国家可以通过减免关税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吸引外资。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社会福利等。
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手段。
在开放经济下,通过调整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国家可以控制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例如,当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时,可以通过加息来吸引外资,稳定汇率。
相反,如果国内需要刺激经济增长,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和消费。
外贸政策调整外贸政策是国家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手段。
在开放经济下,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和控制进口。
例如,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来促进出口,并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
跨国公司监管开放经济下,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对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需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对跨国公司进行监管,防止其滥用市场垄断地位。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收支的宏观政策调节
1、需求调节政策
支出增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过敏经济中支出总 水平的政策。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 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 国际收支的目的。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对经济进行 调控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 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由此调节 内部均衡;同时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又可以通过边际进口倾向 影响进口和通过利率影响资金流动,由此调节外部均衡。
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分 裂为两个独立的政策工具
掌握在不同决策者手中 调控对象不同 对宏观经济作用机制不同
Robert A. Mundell
财政政策由财政部门掌握,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影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隶属于中央银行权限,通过调整信贷收支来影响 总需求。 另外两者对利率的影响存在严重分歧。比如紧缩性的财政 政策重在遏制投资,结果导致利率水平趋于更低,而紧缩 性的货币政策则表现为货币供给减少,从而趋于提高利率。 因此,在考虑了资本流动因素的内外均衡模型中,同属于 支出调整政策的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虽然对内部均衡的 名义收入有相似的作用,但对于外部均衡的国际收支的影 响却截然相反:一个有利于资本输出,一个有利于资本输 入。 因此,蒙代尔将原有的支出调整政策分裂为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两个独立的政策工具。
另一方面,内部不均衡也会影响到外部均衡目标的实现。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从封闭经济进入到开放经济的分析框架,在宏观经济政策 目标扩大的同时,可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也发生相应 变化。在开放经济下,国际收支被视为一个国民经济总量 指标,因此在此情形下,不仅自然继承了封闭经济框架下 政府宏观调控的所有政策工具,还相应增加了转换国内外 需求结构的新工具。 宏观经济调控的焦点,在于推动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恢 复均衡状态,以实现成长、就业、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目标。相对而言,总供给的调节具有长期性特点,在短期 内很难有显著效果,因此对需求的调节在开放经济下依然 很重要。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供给构成
M0:流通中现钞 狭义货币供给(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央行与商业银行
央行 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管理商业银行 代理中央政府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 通过创造存款过程影响货币供给量 负债业务:吸纳存款 资产业务:发放货款,投资购买债券 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TR)
萧条期 Y↓→失业率↑→TR↑ 繁荣期 Y↑→失业率↓→TR↓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期 Y↓→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 繁荣期 Y↑→减少收购并抛售农产品
10.2.5 财政政策的特点
优点
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手段多、力度大和见效快 在调节公平分配、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效果明显
10.2 财政政策
10.2.1财政政策的定义 10.2.2财政政策工具 10.2.3财政政策的运用 10.2.4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 10.2.5财政政策的特点
10.3 货币政策
10.3.1货币政策的定义 10.3.2货币基本知识简介 10.3.3货币政策工具 10.3.4货币政策的运用 10.3.5货币政策的特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10.4 相机抉择 复习与测试
教材P218~219 练习题
10.1.1 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
是一国政府为达到既定的总体经济目标对经济 干预所采取的经济手段和经济措施的总称。
10.1.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充分就业 教材P196 ➢ 稳定物价 ➢ 经济持续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旨在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
为实现这些目标,货币政策可以采取紧缩性或扩张性的调控方式。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以及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
通过调控这些工具,国家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经济活动。
例如,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时,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收紧货币供应,抑制过热经济;相反,当经济增长乏力时,可以通过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增长。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走势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平衡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税收调节、财政支出和债务管理等。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提高或降低税收,国家可以引导资源向特定产业或领域倾斜,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通过财政支出和债务管理,国家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和教育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在调控经济发展中,通过制定支持特定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服务业等。
通过这些措施,国家可以引导资源向创新型和高技术产业集中,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
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减少限制性政策、提供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控,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2. 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
则”
• 蒙代尔(R·Mundell)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关 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弥补了丁伯 根原则的不足。蒙代尔对于政策调控的研究是基于 这样一个出发点:在许多情况下,不同政策工具实 际上掌握在不同的决策者手中,如果决策者并不能 紧密协调这些政策而是独立地进行决策的话,就不 能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他的结论是,如果每一工 具都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 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则仍有可能得到最 佳调控效果。
第一节 开放经济政策的目标
长期目标
1、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短
内部平衡
期 目
3、物价稳定
标
4、国际收支平衡
外部平衡
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 (一)米德冲突 •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
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 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他 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运用影 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将 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这种情况被称为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见书中的图表的1、4种情况。
(二)主要内容(Main Content)
– 在固定汇率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则 一国不可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任何扩张或紧 缩货币供给的企图,都将被巨额资本的迅速流动 及央行保持固定汇率的努力而抵消。而财政政策 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2021/4/24
8第四章
4、国际收支平衡
• 指不出现过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或国际收支 顺差。从长远来看,各国政府应该追求对 外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大量的顺差和大量 的逆差都不是好事情。
2021/4/24
9第四章
例:学生干部的烦恼
当学生干部难,当一个好的学生干部更难。这不
是学生干部的能力问题,而是一个目标冲突的问题。 只要院校的目标与广大学生的预期不一致,学生干 部的苦恼就来了:受益的一方不会因此而夸你,受 损的一方却会因此而怨你。同样,政府也是受气包: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基 本上是不相容的。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 进行的国企减员增效必然会损害工人的即得利益; 而要扩大就业政府就必须顶住国际压力创造出大量 的出口顺差。微观经济的目标就是一个:最大化。 而宏观经济的目标却是四个,所以这门学科注定是 一门充满了争议的学科。对待宏观经济和学生干部, 希望大家理解万岁!
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
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 平所作的决策。
• 政府的收入:1、税收;2、发行公债 • 政府的支出:1、购买支出;2、转移支付
2021/4/24
19第四章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在西方国家中,近几十年来政府参与经济 活动的规模有了显著增长。拿政府支出来 说,在法国和德国,政府支出接近GDP的一 半,美国政府支出大约占GDP的1/3。国家 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
14第四章2021623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一般来说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就业水平通常认为以加速出现的通货膨胀为代价因为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由于财政赤字的增加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政策10-24

• 对拉佛曲线的评价
-减税使一些人工作更多,也是一些人工作更少。 (减税⇒ 个人收入↑⇒ 愿意工作;遗产税↓⇒ 不愿意工作)
-减税的需求效应大于供给效应,导致通货膨胀 -尽管m点是存在的,但是一国经济究竟处于拉佛
曲线上的什么位置,是一个经验性问题。80年代 拉佛认为,美国经济参与n点,但是,1993年美国 政府提高税率后使税收收入增加了不少。
1、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
→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 2、政府转移支付: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 →TR↑ →DPI↑ →C↑→AD↑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国内借债——购买力向政府转移。 引起利率上升。
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 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 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影响政府信誉,使用 要更为谨慎。
4.自动(内在)稳定器
n自动稳定器 Automatic stabilizers: u财政工具本身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
• 拉佛曲线
-由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佛提出。
-描述了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当税率从零提高到100%时,税收收入会从零上 升到某个最大值(m点),然后又降低到零。
-税收收入在m点之后下降,是因为过高的税率阻碍经济活动,随即减少国内产出 和收入。
T
Tm Tn
m n
t
0
tm
tn
100
这是一条画 在餐巾纸上
但是,目前中国的地方和社会缺乏有效的市场化配套投融资机制。现 行《预算法》等法律限制地方政府实行赤字融资、发行债券、市场借 贷,因此地方政府只能依靠规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企业产权转让 收入和税收返还等预算外资金以及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基金等方式配 套投资。企业和社会融资渠道相对简单而且缺乏市场化利率指导投资 收益。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成为各国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和制定的重要议题。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不仅需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还需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就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挑战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市场等。
对于一个开放经济国家来说,其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能够应对以下挑战:外部冲击开放经济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处于相互关联的地位,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冲击,如金融危机、贸易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都会对国内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国际竞争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产业要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政府的经济政策要能够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
同时,政府也要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跨国资本流动跨国资本的流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经济政策的吸引力将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
政府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吸引外来投资,同时也要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冲击。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促进增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政策工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削减关税、改进税制、优化政府支出结构等方式来促进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整国内生产和消费结构,提高国内经济的竞争力。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需要更加注重国际汇率和跨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国际金融学习题答案(人大陈雨露主编)第十章

三、判断对错练习说明: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在对(T)或错(F)上画圈。
1.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答案与解析:对。
2.单一记账货币原则,指所有记账单位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只能是美元。
比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货币是美元,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货币也是美元。
答案与解析:错。
单一记账货币原则,指所有记账单位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可以使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货币。
3.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不过宏观经济分析中往往以外汇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替代指标。
答案与解析:对。
4.如果每一笔对外经济交易活动都能够准确、及时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到反映,那么,由于复式记账原则要求同时在借方和贷方记入相同金额,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当始终是相等的。
答案与解析:对。
5.一国的对外支出就是其他相关国家得自该国的收入,反之亦然。
因此,以整个世界而言,所有国家国际收支的总和应该是平衡的。
答案与解析:错。
由于存在统计误差,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瞒报、漏报、错报等情况,国际收支经常不平衡。
6.国际收支平衡表考察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记录的是一定时期内的发生额而不是某个时点的持有额,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家资产负债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表示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接受的资金或资产和对国外所支付的资金或资产,并不是特定时点上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资产和对外负债总额。
答案与解析:对。
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国际收支行为的具体的、系统的统计与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文件,也是各国制定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10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_宏观经济学(第4版)_黄亚钧

• 浮动汇率制度下,允许名义汇率按照市场上的供求状况 自由波动。
– 固定汇率一度曾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20世纪70年代初, 布雷顿体系宣告崩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也随之结束。目前,大 多数发达国家采取的是浮动汇率制。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原先 实行的也是固定汇率制,后来在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中被迫放弃 了固定汇率制。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1994 年开始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度。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外汇体制改革的力度,汇率浮动的幅 度进一步扩大。
图中IS曲线由IS1左移到IS2。利率上升同时又会使得维持货币市场均 衡的产出水平上升,这意味着LM曲线的右移,于是LM曲线由LM1右 移至LM2。这样,本国风险的增加,将会导致产出的增加(由Y1升到 Y2)和名义汇率的下降(由e1降至e2)。这是因为,尽管利率上升使 投资下降,但名义汇率大幅度贬值使出口大大增加,不仅抵消了利
完全不同的。 e
LM1
LM2
e*
IS2
IS1
0
Y1
Y2
Y
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扩张
(二)货币政策
• 假设中央银行想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那么中央
银行将利用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政策工具,在政府债券市场上抛出债
券,回收货币。然而这一紧缩货币的行为将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
使名义汇率面临上升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中央银行不
LAS P
P1
P2
SAS1 SAS2
AD 0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 净出口函数 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净资本流出函数 IS -LM -BP 模型 均衡汇率2.说明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含义。
3.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4.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5.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6.说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7.说明国际收支曲线(即BP 曲线)的推导过程。
8.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哪些相互影响?9.假设美元和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03元人民币。
试求:(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2)售价1245元人民币的一台电视机的美元价格是多少?(3)售价800美元的一台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10.假定1英镑的价格为2美元,1马克的价格为0.4美元,问:(1)英镑对马克的价格是多少?(2)若1英镑的市价为6马克,英镑持有者如何在套汇中获利?11.某人打算以不超过7500美元的价格买辆小轿车,现在商店的报价为3500英镑,问:(1)若汇率是1英镑=2.2美元,双方能否成交?(2)汇率为多少时他才能买到小轿车?1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问当政府支出10单位货币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13.设某国呵呵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10(Y .102mY M M 20X X Y2.025T 26G G 20=I0=I 0.8Y +28=C 0d亿美元单位:+=+===+===试求该国的均衡产出和贸易赤字(或盈余)。
14.IS 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中和开放经济中有什么不同?15.设一国的经济有下述方程描述:,,,其中1P 600M 750G r575.0P EP )P EP (100Y 1.0500NX r 1000Y 625.10PM Y.10r 2000350I Y3.6080C NXG I C Y W W W ===+=--=-=+-=+=+++= (1)推导总需求曲线的代数表达式;(2)若本国价格水P=1,求均衡时的Y ,r ,C ,I ,NX 数值。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1. 引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的用于调控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各项政策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提高就业水平以及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工具。
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通过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措施,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物价稳定: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水平,维护物价的稳定,避免持续的通货膨胀。
•就业水平提高:通过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口,提高就业水平。
•经济结构优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 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13.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运行状况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减税:降低税收负担,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医疗、科研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供应量。
•改变利率: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影响资金供求关系,调节投资和消费水平。
3.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汇率和外汇储备,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调整汇率:通过调节汇率水平,影响外贸竞争力和经济结构优化。
•增加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保障支付能力和国际经济信誉。
24.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通常由相关部门负责。
他们会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宣传、监督和调控等方式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10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

IS曲线
i利率 失业 通胀
IS Y收入
LM曲线
i利率 LM 通胀 失业
Y收入
BP曲线
i利率 BP i利率 BP i利率 BP 逆差
顺差
顺差 逆差 逆差 Y收入
国际资本完全不流动 (几乎不存在)
顺差
Y收入
国际资本完全流动
Y收入
国际资本不完全流动
IS-LM-BP 模型综合均衡图
i利率 BP 完全不流动 LM BP 不完全流动 BP 完全流动
通常的经济失衡状态
内部不均衡: 通货膨胀 失业 外部不均衡: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
最普遍的政策及调控的基本思路
财政政策 扩张:顺差、失业 紧缩:逆差、通胀 货币政策 扩张:顺差、失业 紧缩:逆差、通胀 汇率政策 升值:顺差、通胀 贬值:逆差、失业
内外均衡不能兼顾的矛盾
ie
e
IS Ye Y收入
政策作用方向
财政政策:扩张,IS向右移动;紧缩, IS左移 货币政策:扩张,LM向右移动;紧缩, LM 左移 汇率政策:本币贬值,BP向右移动;本 币升值, BP向左移动
固定汇率下的均衡自动调节机制
无论是本国还是外国冲击,必然会诱使汇率变 动,而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必然要采取买入 或卖出外币,以消除本币的升值或贬值,从而 达到均衡。 不可能长期维持,因为外汇储备或可动用本币 会有限制。 可以采取冲销(sterilization)来消除某些影响。 如,央行买入外币而投放本币太多,通过发行 票据来收回本币,以达到冲销作用。
例如: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内部失 衡通胀,出现矛盾! 财政:紧缩--> 国内开支降--->通胀降 -->利率降 -->资本外流 货币:紧缩--> 货币供给降-->通胀降 -->利率升->资本流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hort-term capital is now assumed to be responsive to international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s.
FIGURE 18-2 Equilibrium in the Goods and Money Markets and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 Direct controls consist of tariffs, quotas, and other restrictions on the flo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apital. These are also 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ies, but they can be aimed at specific balance-of-payments items.
fixed Exchange Rates • 18.5 The IS-LM-BP Model with Flexible Exchange Rate • 18.6 Policy Mix and Price Changes
• 18.1 Introduction
• In this chapter, we examine the adjustment policies that are used to achieve full employment with price stability and equilibrium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 As a result, nations were left with only 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ies. This presented a serious theoretical problem until Mundell showed how to use fiscal policy to achieve internal balance and monetary policy to achieve external balance.
• The new tools of analysis take the form of three curves: the IS curve, showing all points at which the goods market is in equilibrium; the LM curve, showing equilibrium in the money market; and the BP curve, showing equilibrium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国际商务管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史龙祥
Chapter 18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Adjustment Policies
• 18.1 Introduction • 18.2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with Expenditure-Changing and
• We now introduce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to show how a nation can us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to achiev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without any change in the exchange rate.
18.2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with Expenditure-Changing and 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ies
• In this section, we examine how a nation can simultaneously atta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with expenditure-changing and 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ies.
• 18.4A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from External Balance and Unemployment
FIGURE 18-3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from Domestic Unemployment and External Balance.
• For simplicity we assume a zero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We also assume that prices remain constant until aggregate demand begins to exceed the full-employment level of output.
• To achieve these objectives, nations have the following policy instruments: expenditure changing and expenditure switching.
• Expenditure changing policies include both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Fiscal policy refers to changes in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taxes, or both. Monetary policy involves a change in the nation’s money supply that affects domestic interests.
FIGURE 18-1d exchange rate system, industrial nations were generally unwilling to devalue or revalue their currency even when they were in fundamental disequilibrium.
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ies • 18.3 Equilibrium in the Goods Market, Money Market, and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 18.4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f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with
• With the elimination of all or most controls o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mong industrial countries today, the BP curve is likely to be much flatter.
18.4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f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with Fixed Exchange Rates
• In this section, we first examine the effect of fiscal policy on the IS curve and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LM curve, and then we show how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can be used to reach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FIGURE 18-4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from Domestic Unemployment and External Deficit.
• 18.4C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with Elastic Capital Flows
FIGURE 18-5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with Elastic Capital Flows
• 18.4D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with Perfect Capital Mobility
• We return to the initial equilibrium condition where all three markets are simultaneously in equilibrium but with perfect capital mobility. This means that a small nation can borrow or lend any desired amount at fixed interest rate.
• 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ies refer to changes in the exchange rate. A devaluation switches expenditure from foreign to domestic commodities and can be used to correct a deficit in the nation’s balance of payments. A revaluation switches expenditures from domestic to foreign products and can be used to correct a surplus in the nation’s balance of pay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