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
无私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无私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64d1d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4.png)
无私奉献主题班会教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奉献就会有回报。
芳香,将之升华而言便是一种责任。
而它要求人们在危难之际能助人力挽狂澜,在安和之时能以益授人,这才是奉献的真谛。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奉献的主题班会,来供大家学习和参阅!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并且寻找到奉献精神的真谛。
2、帮助学生发现在奉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适合初中生的是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为班级学校奉献,有集体荣誉感。
3、通过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共同发现助人为快乐之本。
二、教学重点:1、奉献精神的真正理解2、乐于助人,点滴小事从我做起3、良好行为习惯自觉养成,迎接“世博”争当文明小东道主三、活动形式:以主题班会形式,全班同学共同参与。
以小故事,诗歌朗诵,大家交流心得等节目共同组成主题班会。
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奉献精神主持人A:3月5日,是个平凡的日子,但是每年我们却用它来纪念一个不平凡的人,那就是雷锋。
今天,我们同样在他的精神激励下,也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号召。
七四班“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主题队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B:我们一直在说奉献精神,那么真正的奉献精神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从下面的几个小故事中来进行领悟吧:节目一:(奉献精神的小故事)(1)阿基米德献身科学:最早发现杠杆原理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
他曾经对国王说:“假如能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移动地球!”阿基米德不仅发现了杠杆原理,而且发现了浮力定律,发明了抽水机、投石机和聚光点火的方法,还发现了力学中重要的“浮力原理”。
阿基米德把一生献给了科学。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偷袭叙拉古成功。
一队士兵闯进阿基米德的家,他正在后院画几何图形,阿基米德斥责敌人:“别踩了我的画图。
我得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
”无知而残暴的士兵用长矛刺穿了这位年逾古稀的科学家的胸膛。
(2)为国家奉献,捐献战斗机的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生前是一位热爱祖国和事业、蜚声海内外的名人。
关于奉献的班会教案
![关于奉献的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acc3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3.png)
一、教案主题:关于奉献的班会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和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德。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1. 奉献的含义和价值。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奉献精神。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其内在的奉献动力。
2. 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简要介绍奉献的含义和价值。
b. 学生分享自己对奉献的理解和感悟。
2. 案例分享:a. 教师呈现关于奉献的感人案例,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
b. 学生讨论案例中人物的奉献精神和品质。
3. 小组讨论: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奉献精神,如帮助他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b.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提出具体行动方案。
4. 行动计划:a.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并提出行动计划。
b.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践行奉献精神,并将行动计划付诸实践。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和感悟。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6. 课后作业:b.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培养自觉践行奉献精神的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对奉献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2. 课后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评估其对奉献行动的实践和体会。
3.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考察其奉献精神的体现。
七、教学资源:1. 感人案例素材:关于奉献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相关资料。
2. 课堂讨论工具:白板、投影仪等辅助教学设备。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感悟文章、课堂表现记录等。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关注其在行动计划中的实际表现。
奉献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奉献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6a7f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f.png)
奉献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奉献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和意义奉献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奉献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唤起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增强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1. 唤起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2.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意愿;3. 增强学生的爱心和友爱精神,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4.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三、具体内容和步骤1. 活动准备阶段(1)确定活动主题:奉献教育(2)组建活动策划小组:由班主任、班委成员和少数优秀学生组成。
(3)制定活动计划并分工:确定活动内容和步骤,明确每个人的任务。
(4)收集活动所需材料和资源:宣传资料、相关书籍、影片等。
2. 班会主题讲座阶段(1)邀请社会公益机构代表、社区服务人员等参与活动,进行主题讲座。
(2)通过讲座,使学生了解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如何参与其中,并鼓励他们积极行动起来。
3. 班会主题讨论阶段(1)提前准备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或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困儿童教育等。
(2)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促进思维碰撞,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准备阶段(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真实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境。
(2)通过亲自参与一些公益组织的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公益事业的具体内容和运作方式,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爱心。
5. 实践活动阶段(1)组织学生开展小型公益活动,如义卖、义演、义教等。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
6. 活动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1)组织学生撰写活动心得体会,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378a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4.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一种无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来加以引导。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奉献主题班会的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奉献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体验奉献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了解奉献的内涵和意义。
3. 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关注社会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活动准备1. PPT:包含奉献的相关图片和引导问题。
2. 视频素材:选择一些有关奉献的视频片段。
3. 实践案例:准备一些关于奉献精神的实践案例。
4. 材料准备:纸张、笔、分组标签等。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导入a. 播放一个有关奉献精神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b. 提出问题:“什么是奉献?奉献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2. 知识讲解a. 通过PPT介绍奉献的定义和内涵,以及奉献的种类和形式。
b. 讲解奉献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奉献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
3. 实践案例分享a. 分成小组,让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或参与过的奉献活动案例。
b. 鼓励学生谈论他们对于这些实践案例的感受和启发。
4. 小组讨论a. 在讨论中,指导学生思考自己能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做出怎样的奉献,并列举具体的行动计划。
b. 引导学生思考奉献行为对于他们个人成长和幸福的意义。
5. 回顾总结a. 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行动计划。
b. 强调奉献是一种快乐和充实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四、活动延伸1. 班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奉献活动,如志愿者义工、环境保护行动等。
2.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庭中积极参与家务,关心和帮助家人等。
3. 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奉献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或设计一份海报。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的质量,了解他们对于奉献的理解和认识。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f0d7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f.png)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奉献与回报是一种永恒的话题。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要懂得付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付出与回报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等价交换。
本次主题班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奉献与回报的含义,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明白奉献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责任。
2.让学生了解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3.培养学生具备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准备1.收集关于奉献与回报的经典故事、名言警句。
2.准备PPT,用于展示活动流程、经典故事等。
3.准备活动道具,如奖品、气球等。
四、活动流程1.开场引导(1)班主任开场致辞,简要介绍活动主题及意义。
(2)播放一段关于奉献与回报的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氛围。
2.主题分享(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身边的奉献与回报的故事。
(2)展示PPT,介绍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让学生深刻理解奉献与回报的内涵。
3.互动环节(1)开展“你奉献,我回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奉献与回报的意义。
(2)进行“最美奉献者”评选,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学会感恩。
(1)邀请学生代表发言,谈谈自己对奉献与回报的认识。
5.结束语(2)班主任致闭幕词,祝愿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奉献,收获回报。
五、活动效果评估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奉献与回报的认识。
2.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六、活动后续1.开展“奉献与回报”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2.定期组织分享会,让学生回顾活动,深化理解。
就这样,一个充满爱心、温馨、感动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在我脑海中诞生。
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定能收获满满,感悟到奉献与回报的真谛。
注意事项:1.活动准备要充分,避免临时抱佛脚。
想到上次班会,因为道具没准备好,临时替换环节,效果就差了很多。
所以这次一定要提前把故事、名言警句收集齐全,PPT做得漂漂亮亮,道具准备妥当。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56818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5.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认识到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奉献的定义与意义2. 奉献在不同领域的体现3. 培养奉献精神的途径4. 奉献故事分享5. 班级奉献活动策划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奉献事例,引发学生对奉献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奉献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明白奉献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在不同领域中展现奉献精神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如何践行奉献。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策划一次班级奉献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代表分享活动策划结果,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奉献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 班级活动策划的创意与实用性。
五、教学资源:1. 奉献事例素材。
2. 活动策划模板。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的奉献事例,整理活动策划模板。
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课后跟进:检查班级活动的实施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奉献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践行奉献的积极性。
八、教学关键:1. 让学生认识到奉献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九、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
2. 教学素材准备。
十、教学反思:课后对学生参与班会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奉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后参与志愿者活动或组织公益活动,如支教、环保、敬老等。
引导学生将奉献精神与个人成长目标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6cb0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e.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主题:《奉献》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认识到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奉献精神的内涵。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奉献》,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的含义。
1.2 学生分享对奉献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15分钟)2.1 教师讲解奉献精神的内涵,包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敬业爱岗等。
2.2 教师呈现有关奉献的典型案例,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奉献精神。
2.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奉献事迹,互相启发。
3. 小组活动(10分钟)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体现奉献精神的实际行动方案。
3.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案,并进行汇报。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的收获。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今后要努力践行奉献精神。
5. 课后作业(5分钟)5.1 教师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奉献精神的感悟文章。
5.2 学生完成作业,培养践行奉献精神的意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奉献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协作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奉献精神的践行程度。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有关奉献的案例资料。
3. 课后作业模板。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奉献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关注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教师要以身作则,践行奉献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1ad0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6.png)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奉献的意义和好处;2.了解回报的重要性;3.感受奉献和回报带来的快乐和内心的满足;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回报意识;5.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奉献的意义和好处;2.让学生感受奉献和回报带来的快乐和内心的满足。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回报意识;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神秘寻宝游戏活动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奉献的意义、感受奉献与回报带来的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活动流程1.课前活动准备:教师精心准备一些小礼物,分别放入几个各异的盒子中,并用锁锁上。
2.将盒子分别放入教室的不同位置,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一名“领队”,所有组员手拉手,在教室中寻找每个盒子,并找出对应盒子钥匙的线索。
3.领队们搜集线索,整理思路,抢先回到教室,打开盒子获取小礼物,向全组同学分享奉献的体验,并感受到回报的喜悦。
活动结果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奉献的意义和好处,感受奉献与回报带来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回报意识。
2. 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与祖国同行活动目的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的奉献与回报,加深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活动流程1.活动准备:教师提前组织学生准备自己的成长故事,例如自己参加志愿活动的经历等。
2.学生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
其他同学可以通过点赞等方式,给予分享者回报。
3.分享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重视奉献和回报,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作意识。
活动结果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成长经历中的奉献与回报,加深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奉献与回报的意义和好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回报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神秘寻宝游戏和分享自己的故事这两种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奉献和回报带来的快乐和内心的满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教案【可编辑版】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教案【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55537f33687e21af45a956.png)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共同讨论形成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3、成立班会筹备会①组织班会材料②师生共制课件③评审筛选节目4、主持人的挑选与班会教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内容吗?(大家齐答):记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主持人:(班会开始)主持人说开场白甲:一棵古老苍劲的大树,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后,本来可以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了,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仍然用它那宽大、浓厚的树冠为它的子子孙孙们洒下一片绿阴,当第一场春雨来临时,一棵棵幼嫩的小草探出它的小脑瓜,当雨过天晴后,那照耀万物生长的太阳将它的光辉洒向大地时,那些小草们更加茁壮成长。
经过一次又一次雨水的滋润,一次又一次阳光的照耀,数十年后,小草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为它们共有的家园--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没有辜负大树、雨水和大阳有期望,终于做出了让人叹的辉煌成绩。
乙:现在看来,那棵大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却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我们能早日成材,为祖国做出贡献;那些雨不就好比我们的老师,不仅教会我们许多知识,而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那颗独一无二,崇高至上的万物之首--太阳,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吮着祖国母亲的乳汁。
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去回报它,做出最辉煌的成绩,给父母带去成功的喜悦,给老师带去心灵的慰藉,给祖国带去美好的明天!父母、老师、祖国奉献给我们,我们就一定要回报给他们!好!《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进入第一乐章《我爱我家真情永远》主持人: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多么亲切,多么慈爱的称呼啊,她们为我们付出了好多好多,而却从来都是无怨无悔,杜甫写的那首《游子吟》的确诠释出了母爱的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此时,就让我们一吐心声,大声说一句:世上只有妈妈好吧!(大家说):世上只有妈妈好!1、电子琴伴奏:世上只有妈妈好!(电视录像同时播放)主持人: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PPT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0a96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5.png)
回报的定义与内涵
回报的定义
回报是指为了得到某种好处或满足某种需求,而对他人或社 会做出积极的回应或付出,是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报答。
回报的内涵
回报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回应,它可以是对他人的感谢、回 馈或补偿,也可以是对社会、集体或组织的贡献和付出。
回报是一种责任
回报社会、家人和他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关爱,是一种感恩和责任心 的体现。
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01
培养公益精神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2
尊重他人权益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获取回报。
03
承担社会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
目 录
• 奉献与回报的认知 • 奉献的重要性 • 回报的价值 • 奉献与回报的实践 • 培养正确的奉献与回报观念 • 总结与展望
奉献与回报的认知
01
奉献的定义与内涵
奉献的定义
奉献是指为了他人或某个集体,无偿地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财物或能力等 ,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贡献。
奉献的内涵
奉献与回报的关系
奉献是回报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通过奉献,才能获得回报的机会和可能。
回报是奉献的体现和保障
回报可以是对奉献的肯定和回馈,同时也是对奉献者的尊重和支持 。
奉献和回报相互促进
奉献和回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通过两者的有机结 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奉献的重要性
02
奉献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285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c.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一、引言
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本次班会中,我们将探讨奉献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奉献精神。
二、目标
本次班会的目标是:
1. 理解奉献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意识到奉献的不同形式和方式;
3. 研究培养奉献精神的实用方法。
三、活动安排
1. 活动一:案例分享
通过给学生们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让他们了解奉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演示奉献的不同形式和方式,例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志愿者活动等。
2. 活动二: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 奉献对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 奉献对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奉献精神?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3. 活动三:奉献行动计划
要求学生们制定一个奉献行动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 选择一个具体的奉献行动;
- 制定实施计划;
- 设定目标和时间表;
- 分工合作,共同实施;
- 汇报行动结果。
4. 活动四:奉献之星表彰
在班级中评选出奉献之星,并举行一个简单的表彰仪式,表彰那些在奉献行动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
这将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奉献行动。
四、总结
通过本次班会的开展,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奉献的重要性,并受到启发,积极参与奉献行动。
我们相信,他们将成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 注意:此文档仅为参考范例,具体内容和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4b72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c.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奉献的含义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奉献的乐趣与意义。
二、教学内容1.奉献的含义和种类的介绍;2.奉献的重要性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个人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奉献精神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奉献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展示:2.介绍奉献的含义和种类: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奉献的概念,如包括物质奉献(捐赠物品、衣物等)、时间奉献(志愿者服务、义务劳动等)以及精神奉献(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等)等。
讨论:3.引导学生讨论奉献的重要性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a.为什么奉献是重要的?b.奉献的意义对个人有什么好处?c.奉献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互动活动:4.根据学生的观点和讨论内容,设计一些互动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奉献的乐趣和意义。
a.小组合作游戏: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奉献计划,包括物质、时间或精神奉献。
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奉献的过程和感受。
b.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养老院、孤儿院等地方,让他们亲眼见到奉献者的努力和受益者的感激,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
总结与反思:5.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进行个人反思:a.对奉献有了哪些新的认识?b.自己可以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c.今后如何将奉献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四、教学实施1.课堂上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的图片或视频素材,提供字幕或解说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奉献的内涵;2.教师配备相关数据和事例,以提供给学生参考,更加深入地了解奉献的重要性和影响;3.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良好的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设计活动时,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实际可行性,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奉献的乐趣,并且没有任何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发生。
五、教学评价1.运用观察记录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2.运用问卷调查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奉献的理解和态度的变化;3.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活动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奉献主题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5ac4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a.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奉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和价值,认识到奉献是每个人应具备的美德。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奉献的定义与内涵2. 奉献的重要性3. 奉献的故事分享4. 奉献的实际操作5. 总结与反思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奉献故事,引发学生对奉献的思考。
2. 讲解:详细阐述奉献的定义、内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奉献的价值。
3.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奉献故事,激发学生对奉献的认同感。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奉献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实践: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
6. 总结: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奉献的意义和目标。
7. 反思: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奉献,提高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奉献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阐述的准确性。
3. 学生课后实践奉献的行动力。
六、教学活动1. 观看奉献主题短片:挑选一部关于奉献的短片,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奉献精神。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奉献的场景,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关爱留守儿童等,讨论如何践行奉献。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奉献的场景,如志愿者在社区服务、学生在校园内关爱弱势群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奉献的快乐。
4. 心得分享:邀请学生在班会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讲述在实践奉献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奉献主题短片:寻找合适的奉献主题短片,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
2.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奉献的书籍,如《雷锋的故事》、《志愿者手册》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奉献的案例和故事,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八、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奉献的含义和价值。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9034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c.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概述主题:奉献班会形式:主题班会适用对象:中学生主题班会时间:60分钟二、主题班会内容1. 班会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你认为奉献是什么?为什么奉献是重要的?- 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奉献主题的思考。
2. 定义奉献(10分钟)- 向学生解释奉献的概念:奉献是为了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主动付出的行为。
- 引导学生讨论奉献的好处,如培养责任意识、提升人格魅力、促进友谊等。
3. 分享奉献的故事(15分钟)- 向学生讲述一些真实的奉献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奉献故事,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的男主角阿九为女主角小沈阳写日记、雷锋的奉献精神等。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奉献的意义、方式和途径展开讨论。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5. 角色扮演(10分钟)- 安排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奉献的场景。
- 可以是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
6. 总结奉献的重要性(10分钟)- 提醒学生们,奉献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够给自己带来成长和快乐。
- 引导学生总结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7. 结束班会(5分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并以积极的方式奉献爱心和力量。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奉献,提出行动计划。
三、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以及对奉献的理解和总结,评估学生对主题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能否准确地理解和诠释奉献的概念,以及是否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展示出奉献的行为和精神。
四、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奉献实践,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奉献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对奉献的认识和理解。
3. 可以邀请社区的志愿者或慈善组织的代表来班会上分享他们的奉献故事和经验,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奉献热情。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_通用版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奉献与回报_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aa836f5901020207409cb2.png)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主题班会—奉献与回报通用版学校:阿城四中班级:二年一班班主任:刘春梅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共同讨论形成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3、成立班会筹备会①组织班会材料②师生共制课件③评审筛选节目4、主持人的挑选与班会教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内容吗?(大家齐答):记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主持人:非常好!但它们不是只需要我们口头上记住的字条,而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它的内涵,从而认真努力地按照这些道德准则去做,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做一个合格的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大家齐答):能!主持人:好,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主题班会吧。
(大家鼓掌)主持人说开场白甲:一棵古老苍劲的大树,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后,本来可以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了,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仍然用它那宽大、浓厚的树冠为它的子子孙孙们洒下一片绿阴,当第一场春雨来临时,一棵棵幼嫩的小草探出它的小脑瓜,当雨过天晴后,那照耀万物生长的太阳将它的光辉洒向大地时,那些小草们更加茁壮成长。
经过一次又一次雨水的滋润,一次又一次阳光的照耀,数十年后,小草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为它们共有的家园--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没有辜负大树、雨水和大阳有期望,终于做出了让人赞叹的辉煌成绩。
乙:现在看来,那棵大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却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我们能早日成材,为祖国做出贡献;那些雨不就好比我们的老师,不仅教会我们许多知识,而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那颗独一无二,崇高至上的万物之首--太阳,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吮着祖国母亲的乳汁。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doc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doc](https://img.taocdn.com/s3/m/753dbb68ce2f0066f53322ea.png)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班会目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师生。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268a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e.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教案内容:主题:奉献之美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奉献的意义,树立奉献精神,并以实际行动奉献他人。
教学方法:讲述、小组讨论、游戏、互动问答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2. 班级信息卡片(让每位学生填写自己对奉献的理解)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问候学生,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热烈氛围。
(5分钟)二、导入1. 展示“奉献”两个字的意义和表情,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奉献的理解。
(5分钟)2. 通过展示一些奉献的图片和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奉献的重要性。
(10分钟)三、知识讲解1.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们将自己对奉献的理解填写在班级信息卡片上,然后交换卡片进行小组讨论。
(15分钟)2. 随机抽取几组学生展示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结论和观点。
(10分钟)3. 教师进行简要的知识讲解,包括奉献的定义、奉献的种类、奉献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等。
(10分钟)四、情感培养1. 执行游戏环节:学生们分成小组参加游戏,在限定时间内用他们身上的物品或手中的道具进行奉献,看哪个小组奉献的物品比较有创意和实用。
(15分钟)2. 学生们观察游戏中的奉献行为,讨论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和对他们自己生活的影响。
(10分钟)五、实践应用1.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奉献的项目,例如清洁校园、帮助贫困学生等,自行策划并实施。
(15分钟)2. 学生们在一周后进行项目汇报和反思,分享奉献的体验和心得。
(10分钟)六、总结1. 教师进行班会总结,强调奉献的重要性,并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奉献他人。
(5分钟)2. 学生们填写“奉献承诺书”,表达自己在奉献方面的决心和行动计划。
(5分钟)七、结束1. 教师感谢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奉献精神。
(5分钟)2. 散会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们对奉献的理解得到了拓展,并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b2fb4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f.png)
《奉献》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认识到奉献是一种美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二、教学重点:1. 奉献的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奉献表现。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奉献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认识和理解奉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奉献的含义、意义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奉献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奉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奉献的过程,提高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包括奉献的含义、意义、价值以及典型人物和事例。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场景,以便进行角色扮演。
3. 准备教案和教学评价表,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感人至深的奉献事例,如志愿者服务、抗疫英雄等,引发学生对奉献的思考,导入新课《奉献》。
2. 讲解奉献的含义和意义:详细讲解奉献的定义,阐述奉献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奉献的层面: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奉献的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不同层面都可以做出奉献。
4. 讨论如何践行奉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奉献的过程,提高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总结奉献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奉献精神。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奉献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关于奉献的班会教案
![关于奉献的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68c08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4.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主题:关于奉献的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 通过班会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奉献的含义和价值,如何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奉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实际行动中。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奉献?为什么我们要具备奉献精神?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奉献的含义和价值,举例说明奉献精神在社会中的体现,如志愿者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等。
阐述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奉献精神,如关爱同学、助人为乐等。
3. 案例分享(10分钟)教师分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奉献案例,如雷锋、志愿服务者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奉献精神。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奉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实际行动中。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奉献的含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是否能主动关注社会,关心他人。
3. 学生是否能将奉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实际行动中。
四、教学资源1. 案例分享资料。
2. 小组讨论卡片。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奉献的含义和价值时,要注意举例生动、具有代表性,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及时了解学生在奉献活动中的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奉献主题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爱心捐赠等,让学生将所学奉献精神付诸实践。
2. 开展奉献事迹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奉献事迹,并进行表彰。
七、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奉献的感悟文章,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奉献精神。
小学主题班会导学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
![小学主题班会导学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ccef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1.png)
小学主题班会导学案-奉献与回报-通用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奉献的含义,认识奉献的重要性。
2.认识回报的含义,明白为何需要回报。
3.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奉献和回报的内涵和作用,如何展示爱心和责任感。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感受奉献和回报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启发式问题或者短片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如果你有100块钱,你会如何使用?•如果你有空闲时间,你会做什么?•如果你能改变世界一件事,你会改变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尽量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2.讲授(15分钟)在导入之后,结合学生的思维导图和发言,简要地讲解“奉献”与“回报”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奉献,为何需要奉献,奉献可以带给我们什么等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的思考。
3.练习(20分钟)为了使学生感受奉献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养成做好事的好习惯,我认为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
比如:请同学们自愿赠送自己手中最宝贵的一件物品或者倾述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进行分享。
或者给他们展示一些给别人开门、送水、挽袖、捡垃圾等做好事的小感动,让他们思考赞赏做好事的人的心态与平时的感悟是否有所不同。
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尝试了解更多的形式和方法。
并在练习过程中多给予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练习中形成了较好的习惯,愿意积极参加对社会有意义的活动。
4.展示(5分钟)为了鼓励学生时刻保持奉献的心态,展示一些正能量且带有感染力的图片和视频。
例如:展示一些道德有关的主题图片,这些图片具有感染力,带有教育意义,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自然地接受道德的熏陶。
例如,图片中的孩子们在公共场所帮助别人拾起垃圾,扶着老人上下楼梯等。
5.总结归纳(5分钟)选几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学知识,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会教具:多媒体、电子琴
班会目的: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准备过程:
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2、师生共同讨论形成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
3、成立班会筹备会
①组织班会材料
②师生共制课件
③评审筛选节目
4、主持人的挑选与班会教案的制定
实施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内容吗?
(大家齐答):记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主持人:…………(班会开始)
主持人说开场白
甲:一棵古老苍劲的大树,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后,本来可以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了,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仍然用它那宽大、浓厚的树冠为它的子子孙孙们洒下一片绿阴,当第一场春雨来临时,一棵棵幼嫩的小草探出它的小脑瓜,当雨过天晴后,那照耀万物生长的太阳将它的光辉洒向大地时,那些小草们更加茁壮成长。
经过一次又一次雨水的滋润,一次又一次阳光的照耀,数十年后,小草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为它们共有的家园--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没有辜负大树、雨水和大阳有期望,终于做出了让人赞叹的辉煌成绩。
乙:现在看来,那棵大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却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我们能早日成材,为祖国做出贡献;那些雨不就好比我们的老师,不仅教会我们许多知识,而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那颗独一无二,崇高至上的万物之首--太阳,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吮着祖国母亲的乳汁。
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去回报它,做出最辉煌的成绩,给父母带去成功的喜悦,给老师带去心灵的慰藉,给祖国带去美好的明天!父母、老师、祖国奉献给我们,我们就一定要回报给他们!好!
《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进入第一乐章《我爱我家真情永远》
主持人: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多么亲切,多么慈爱的称呼啊,她们为我们付出了好多好多,而却从来都是无怨无悔,杜甫写的那首《游子吟》的确诠释出了母爱的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此时,就让我们一吐心声,大声说一句:“世上只有妈妈好”吧!(大家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1、电子琴伴奏:世上只有妈妈好!(电视录像同时播放)
主持人: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
的确,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爱可同母爱相提并论,母爱透彻无私,纯洁伟大,让我们一起来
歌颂母爱吧。
2、下面请欣赏组诗《母爱》
主持人:母亲的爱细腻,父亲的爱深沉,父母都为我们操了很多心,两鬓
也渐渐长出了银丝白发,鱼尾纹也悄悄爬上了额头,可是他们仍然时时刻刻在
牵挂担心着我们,因此,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下面请听:
3、一个真实的故事《俺爹俺娘》
主持人:父母平时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讲吧。
好,下面就给你这个吐露心声的机会。
4、小记者采访(大屏幕播放同期录像)
主持人:父母很伟大,但还有一种人,其伟大的程度也足以让世人折服,
那就是教师。
曾有一位很著名的哲学家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句话足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的伟大,然而更伟大的是他们将那伟大的爱无私
地灌入了我们幼小的心田,在教会我们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人。
下面进入第二乐章,师恩情重,无私无怨。
主持人: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在这静寂的深夜,我们都已进入梦乡,可老师却还辛勤地在灯光下忙碌,不顾身心的疲惫,只想着学生,学生,学生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向老师道一声:(大家齐说):老师,您辛苦了!
1、大合唱《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大屏幕播放师生录像)
主持人:老师为了我们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终生都扑在教学岗位上,辛辛
勤勤,兢兢业业地面对工作,认认真真地面对学生,而从来都是不求任何回报,只求学图形能更出色,更出色!此时,让我们把心里所有的感激都化作一句话吧:(大家齐说):老师,我们爱您!
2、下面请欣赏诗朗诵《老师,我爱您》
主持人:老师这样地爱我们,可是最近在我们的校园里却发生了令老师生
气的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3、校园现象大家说:小品《撒气儿》 #p#副标题#e#
主持人:同学们,对于这件事,你们有何想法呢,不要急下面就让你们自
由发言。
4、小记者采访
主持人:父母、老师的付出都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
贡献,而祖国正是我们真正要为之付出的,因为今天的我们以生长在这个祖国
而自豪,明天祖国将以拥有我们为骄傲,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去富强祖国!
下面进入第三乐章,歌颂祖国,畅想明天。
主持人:祖国山河壮丽,风景怡人,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祖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好多科技人材又研究出了好多
科研成果,其中一些屡屡获世界大奖,面对着今日如此昌盛的祖国,再想想以
前蒙受耻辱的祖国,我们能不抒发心中的感慨吗?
1、下面请欣赏组诗《祖国》(大屏幕播放长江、长城、黄河)
2、主持人:在我们日渐强壮的祖国中,的确大多数人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可是还有一些人目无法纪,不顾道德修养,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有
害的事,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品《倒霉的伐木者》吧。
主持人:同学们,对于这件事你们是不是有许多话想要说啊,好,下面就
给你们这个机会。
主持人: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
一家。
我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同手足,互敬互爱,团结向上,才有了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景象。
3、下面请欣赏电子琴独奏《爱我中华》(学生手语配合)
主持人:在我国那段黑暗的时期里,中国人对自己的前途似乎遥不可知,
可是那些仁人志士总是执著,永远都不放弃希望,终于取得了今天辉煌的成就,今天的昌盛祖国正映显了那些仁人志士永不灭的精神和希望。
正是因为他们那
不灭的希望,才赢得了今天的阳光。
4、下面请欣赏舞蹈《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
主持人:下面请班主任老师为今天的班会做总结。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我们要明理诚信,勤俭自强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团
结友善,勤奋创新去回报我们的老师,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去回报我们的祖国,我们要不负众望,努力学习,踏实做人,从小端正自己的德、行,以实际行动
去证明我们是社会主义事业心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父母,老师和国家明
天的骄傲!
主持人:《奉献与回报》主题班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