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情况

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情况

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情况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同时,六盘水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文化建设,致力于保护和发展本地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下面将从文化教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介绍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的情况。

首先,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市政府大力推动中小学文化教育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意识。

在教育机构方面,六盘水市大力发展艺术学校和文化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的艺术教育和培训课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提升文化修养的机会。

同时,市政府还加大对文化机构的投入力度,扩大文化资源的供给,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其次,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六盘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市政府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民间传统文化、民俗等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大力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重视对传统工艺、民歌舞、民间剧种等的传承和弘扬,鼓励市民参与到文化传统的保护中来。

第三,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注重文化旅游的开发与推广。

六盘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

市政府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优势,开展文化旅游的开发工作。

通过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同时,市政府还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好地领略到六盘水的独特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民俗文化逐渐淡忘,传统手工艺等面临传承断代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推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六盘水市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创造更多的机制和条件,激发市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规划和品牌塑造,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加强文化传媒的建设,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六盘水地方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六盘水的文化魅力。

六盘水文创农业发展思考

六盘水文创农业发展思考

六盘水文创农业发展思考一、六盘水农业现状六盘水地处贫困地区,农业是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当地的主要农产品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在贵州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与发达地区相比,六盘水的农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经营主体以家庭农场为主以及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等方面。

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营销渠道,当地的农产品多为散货销售,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也难以保障。

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附加值相对较低。

由于六盘水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也会给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二、文创农业的理念与模式文创农业是指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通过文化创意的手段,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丰富产品内涵,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文创农业可以通过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创作,为农业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使之更具有观赏性、爱心性和文化性,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开拓更多的市场。

具体而言,文创农业的发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农产品包装和外观设计,通过艺术手段,提升产品的档次感和品质感。

可以将地方特色元素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中,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辨识度。

二是丰富产品内涵,开发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可以通过农村旅游和特色活动等方式,结合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故事,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拓展产品的销售领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将产品推广至全国各地,拓展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在六盘水地区,发展文创农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整合资源,构建文创农业平台。

可以通过政府牵头,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建设文创农业产业园,为农民提供展示、销售和培训的平台。

通过文创农业平台,可以集中展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文化特色,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促进农产品销售。

六盘水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

六盘水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

六盘水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作者:韩宗晏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26期摘要:贵州六盘水过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虽然还没有被划归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鉴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陷入产业转型的困境,自2005年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以后六盘水就力求以发展旅游产业的形式谋求经济转型。

文章介绍了六盘水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优势与潜力,并找出了六盘水旅游产业所遇到的问题与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下一切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客观存在,而经济学上的“资源”一词,更多是与“生产要素”是等价的。

从古至今,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前进的基本动力。

然而,从 20 世纪中叶开始,国内外众多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遭遇发展困境,使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逐渐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贵州六盘水过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虽然还没有被划归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鉴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陷入产业转型的困境,自2005年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以后六盘水就力求经济转型。

六盘水拥有独特的气候旅游资源,故而相比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六盘水拥有更多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六盘水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

接着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后改特区)作为煤炭基地相继成立。

过去30年,六盘水一直被定位为标准的由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主导产业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自2004年以来,六盘水的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在稳步提升。

六盘水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方略

六盘水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方略

社 会协 同、 全 民参 与” 的要 求 , 以村保 乡、 以 乡保县 、 以县保市 , 市、 县、 乡、 村“ 四级
联创” , 形成 一 级抓 一级 、 层 层 抓 落 实 的
中的一个 重要问题 ;二是城 乡居 民收入 比偏大 , 2 0 1 1 年城 乡居 民收入 比为 3 . 6 9, 实现程度仅 为4 5 . O %; 三是城镇化率仍然偏低 , 2 0 1 1 年我 市城 镇人 口比
重 为2 9 . 6 5 %, 离6 0 % 的 目标 仍 有 较 大 距 离 , 实 现 程度 仅 为4 9 . 4 %。 ( 三) 群 众 文化 生 活 相 对 滞 后 。2 0 1 1 年全市G DP 达 ̄ I J 6 1 3 . 3 9 亿元 , 同 比增 长1 6 . 6 %, 但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占G DP E E 重 仅 有0 . 9 1 %; 实现程度仅 为1 8 . 2 %;
励 和 引 导 高 校 毕 业 生 到 乡村 创 业 就 业, 引 导 人 才 向产 业 发 展 、 园 区 建 设 和 社 会 服 务等 重 点领 域 聚 集 。扩 大 县 级 人 事 人 才 自 主 权 ,在 编 制 定 额 之 内, 县 以 下 事 业 单 位 人 员 由县 级 自主 聘用、 自主 管 理 。
远, 实现程度为1 4 . 3 %, 是2 3 个 指 标 中 实现 程 度 最 低 的 一 个指 标 。
( 二) 居 民收入偏低 , 城 乡居 民收入 比偏 大, 城镇 化建设步伐较慢。 一是居
民收 入 仍 然 较 低 , 制 约 了人 民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2 0 1 1 年 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入 指 标 的小 康 实 现程 度 只 有3 9 . 3 %, 努 力提 高城 乡 居 民收 入 仍 是 全 面 小 康 建 设

六盘水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六盘水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六盘水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

作为贵州省的重要城市,六盘水市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对六盘水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六盘水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六盘水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企业的创新。

六盘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

同时,在六盘水市,一些本土企业也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例如,某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建立线上销售平台,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六盘水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一个亮点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

随着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子商务在六盘水市得到了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拓宽了市场空间,提高了效益。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就业机会,对提升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六盘水市还在数字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探索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

数字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智慧城市建设则通过信息化、物联网等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六盘水市数字经济未来趋势未来,六盘水市的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六盘水市数字经济未来趋势的几点预测: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六盘水市将进一步挖掘和应用大数据,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的价值转化能力。

同时,六盘水市还将鼓励企业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2.加强产业创新和协同发展。

六盘水市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水平。

同时,六盘水市还将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六盘水市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六盘水市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六盘水市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报告综合调研组〔内容摘要〕六盘水市境内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民族文化资源面临着濒危、变异等问题,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作者介绍〕市政协、市民委、市文化局综合调研组为了促进我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市政协、市民委和市文化局于2011年5月对我市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组深入到4个县、特区、区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了10余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就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生活现状、民族传统文化与当地旅游业的结合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一)建立了民族文化工作机构,大力开展民族文化普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成立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的专门工作机构——六盘水市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

之后,各县、特区、区相继成立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成果”。

目前,我市是全国市、州、地中唯一市、县两级都有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机构的地区。

2005年,我市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推动了我市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多年来,我市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机构从普查工作入手,做了大量工作。

在全市文化系统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90%以上的项目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历经多年的艰苦努力,基本摸清了全市民族文化遗产的家底,普查工作收到很大成效。

(二)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硕果累累民族音乐舞蹈方面:早在50年代,市境内就出现过杰出的苗族芦笙舞蹈家张文友。

随后,又有少数民族艺人甘明媚、罗文军、祝兴荣等在全省、全国的各类文艺演出中获得较好成绩。

九十年代以来,我市的羊皮鼓舞、海马舞、铃铛舞、芦笙舞等一批民族民间舞蹈在全国、全省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得多项大奖。

六盘水文创农业发展思考

六盘水文创农业发展思考

六盘水文创农业发展思考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

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农业发展不平衡、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困难等问题。

在当前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文创与农业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文化内涵。

六盘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这些资源潜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打造与之相关的文创产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可以利用六盘水市境内的山水特色,开发出与农业相关的文创产品,如农田画、茶叶礼盒等,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利润。

培育农业文创产业园区。

六盘水市可以依托现有的农业资源,打造文创产业园区,吸引文创企业和文创从业者入驻。

通过提供场地、资金、政策等支持,促进文创产业园区的发展,提升农业文创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园区内的展览、培训、交流等活动,促进农业文创产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产品的优化升级。

加强文创人才培养。

六盘水市应该加大对文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建设文创人才培养基地、设立奖学金、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有创意、有才华的人才投身于农业文创产业。

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的人才培训项目,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文创意识和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六盘水市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文创产业的政策支持,鼓励文创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

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等方式,降低农业文创产业的创业成本和运营风险。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业文创产业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农业文创产业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盘水市应该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文化内涵,培育农业文创产业园区,加强文创人才培养,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六盘水市实现农业文创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调研报告2:六盘水主导产业及产业链招商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2:六盘水主导产业及产业链招商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六盘水主导产业及产业链招商调研报告1六盘水主导产业及产业链招商调研报告六盘水市投资促进局张清荣(2019 年 1 月 8 日)一、全市产业发展现状(一)招商引资结构积极向好。

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引资总量持续增长、结构积极向好、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2018 年,全市新增引进项目 514 个总投资 999.53 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09 个总投资 649.81 亿元,入园产业项目 340 个,入园率 83.13%;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13 家,新引进 500 强企业 1 家。

(二)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现代高效农业方面,引进了重庆茵特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项目 15 个签约金额 18.20 亿元,初步形成以红心猕猴桃、刺梨、茶叶、中草药为代表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全域旅游方面,引进了云南帝贝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项目 60 个签约金额 206.63 亿元,形成了以牂牁江—野玉海—梅花山—韭菜坪—乌蒙大草原为代表的旅游景区景点集群;大健康医药产业方面,引进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项目 16 个签约金额 62.06 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医疗、制药、养生为主的大健康产业链;新能源及新材料方面,引进了四川点石玄武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初步形成以石鑫玄武岩开发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建材产业集群,以水城县锰系列产品项目、盘北经济开发区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锂2离子电池项目为代表的高能耗高产值无污染的制造产业集群;大数据信息产业方面,紧抓广州、深圳等地电子产业转移机遇,围绕智能终端制造和大数据开发应用,引进了浙江颐高智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智能终端制造和大数据开发应用企业,投资项目 15 个签约金额 38.55 亿元,初步形成了大数据开发和智能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各县(市、特区、区)主导产业(一)六枝特区主导产业情况 1. 高新制造业。

贵州省六盘水变化调研报告

贵州省六盘水变化调研报告

贵州省六盘水变化调研报告贵州省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之一。

近年来,六盘水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六盘水市的变化进行调研报告。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的煤炭资源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

近年来,六盘水市以煤炭开采、煤炭化工和煤电一体化为主导产业,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盘水市的工业园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此外,六盘水市还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和打造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六盘水市的社会变化也十分显著。

随着经济的发展,六盘水市的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

道路硬化、绿化和美化工作得到了加强,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条件有了相应的提高。

同时,六盘水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和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更加重视健康和环保,城市的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

最后,从环境方面来看,六盘水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六盘水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山水景色,为此市民们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六盘水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水源保护,推进河流湖泊治理,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六盘水市还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六盘水市的环境质量,也有助于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贵州省六盘水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社会变得更加繁荣,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六盘水市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保护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推动六盘水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情况

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情况

实践二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情况一、实践目的1、了解六盘水特色地方文化的类型;2、熟悉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的现状;3、掌握地方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及采取的有效措施。

二、实践地点图书馆、六盘水市区。

三、实践时间2015.11.25四、实践内容1六盘水特色地方文化的背景贵州六盘水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共有37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达70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7%;共有50个民族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2%;民族乡区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4%;其他非民族乡镇及驻市大中型厂矿企业,均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其中,人口超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和水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都创造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多姿多采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六盘水多元的地方文化体系。

2六盘水特色地方文化的类型折溪傩戏农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六枝折溪乡的彝族同胞在村里演出傩戏,以祭神驱鬼。

集神、鬼、人于一体的傩面具扮相生动,人物性格突出。

每逢演出,观者踊跃,热闹异常。

采花洞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滑石板村和邻村邻县数千苗族同胞聚集于村东侧的一个洞前,唱情歌,吹芦笙、直箫,边吹边歌,人头涌动。

不少男女青年以这种方式谈情说爱,寻求对象,故名“采花洞”。

跳花节水城县南开乡三口塘每年都要举行当地苗族(小花苗)同胞最喜庆的传统节日——“跳花坡”。

届时成千上万苗族同胞聚集在此,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

这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民族节日之一。

彝族火把节玉舍乡海坪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都要举行盛大的彝族“火把节”。

所有活动均在篝火旁、月色中举行,所以又称为“晒月亮”。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野生藤本果树。

唐《本草拾遗》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白发,痔病等等”。

六盘水的深山中遍生着猕猴桃树,这里生长的猕猴桃,果型大,单果重在70至100克之间,果皮黄褐色,密披细毛,形如马粪,故有“马屎果”之称。

六盘水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

六盘水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

年26期(9月)摘要:贵州六盘水过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虽然还没有被划归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鉴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陷入产业转型的困境,自2005年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以后六盘水就力求以发展旅游产业的形式谋求经济转型。

文章介绍了六盘水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优势与潜力,并找出了六盘水旅游产业所遇到的问题与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下一切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客观存在,而经济学上的“资源”一词,更多是与“生产要素”是等价的。

从古至今,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前进的基本动力。

然而,从20世纪中叶开始,国内外众多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遭遇发展困境,使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逐渐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贵州六盘水过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虽然还没有被划归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鉴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陷入产业转型的困境,自2005年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以后六盘水就力求经济转型。

六盘水拥有独特的气候旅游资源,故而相比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六盘水拥有更多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六盘水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

接着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后改特区)作为煤炭基地相继成立。

过去30年,六盘水一直被定位为标准的由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主导产业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自2004年以来,六盘水的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在稳步提升。

2005年,六盘水获得了国家认证的“中国凉都”称号,自此旅游业才作为六盘水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得到重视。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产业在贵州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目前,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涵盖艺术表演、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日益增强。

首先,艺术表演是贵州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艺术资源,通过举办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化展览,展示了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风貌。

例如,贵州国际大剧院是贵州省重点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承办了许多重大的艺术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

其次,贵州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贵州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如黔东南的侗族风情、黔西南的苗族风情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贵州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如贵州黄果树瀑布国际旅游节、贵州国际山水旅游节等。

此外,贵州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贵州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传统手工艺制作、文化产品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通过挖掘和开发贵州的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出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例如,贵州的锦绣兴华丝绸、黔北抟糯灯芯香等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需要注意的是,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其次,贵州的文化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需要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提升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贵州的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解决融资难、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总之,贵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蓬勃的阶段,在艺术表演、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相信贵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首先对六盘水市近年来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加快该市农业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农业脱贫1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自2014年六盘水市实施“3155工程”(“3155工程”主要指的是3个100万和5个50万工程,即到2018年全市发展猕猴桃100万亩(野生猕猴桃60万亩)、茶叶100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100万亩,刺梨(含特色经果)50万亩、商品蔬菜50万亩、发展草食畜牧业50万亩、中药材(含红豆杉)50万亩、红花油茶(含花卉、苗圃)50万亩)以来,截至2018年,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投产面积达152.35万亩,其中商品蔬菜41.62万亩、特色精果27.99万亩、刺梨24.39万亩、茶叶22.63万亩、核桃18.85万亩、草地面积8.58万亩、猕猴桃4.6万亩、花卉苗圃2.19万亩、中药材1.5万亩。

粮经比调整到31:69,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一是优化了农业特色产业的结构。

大力推进猕猴桃、刺梨等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地位优势产业的深加工,加强符合市场需要的中、高端产品的打造。

二是优化了特色养殖结构,因为盘州、水城一带山区的凉都黑山羊以放养为主,野草为主食,饮山间清泉,毛色黑亮光滑,肉质细嫩、汤汁鲜美而远近闻名,所以当地以此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养殖产业。

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比重的同时,大力发展蜜蜂、虾、蟹等特色养殖。

三是优化了区域结构,以资源优势为立足点,将最适宜的产品在最适宜生长的地方进行生产,在现有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基础上,科学划定烤烟、马铃薯特色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水稻、小麦生产功能区。

1.2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2017年,六盘水市共有15个万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基地和282个千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刺梨基地和猕猴桃基地,并打造了六枝特区茶叶、精品水果和盘县软籽石榴、刺梨、核桃等万亩产业带,水城县的核桃、刺梨、猕猴桃等特色产业百里长廊。

六盘水的发展趋势

六盘水的发展趋势

六盘水的发展趋势六盘水是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其发展趋势正在逐渐提升。

以下将从经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阐述六盘水的发展趋势。

首先,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

六盘水市正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强生态农业、健康养生、特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市政府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着力发展资源型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措施将为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其次,城市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六盘水市致力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市政府投资大量资金改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便利性。

同时,加强对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休闲娱乐条件,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六盘水市的城市形象将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和投资。

最后,环境保护是一个地区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六盘水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力度。

市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生产。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建设,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这些举措将保护和提升六盘水市的自然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六盘水市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在经济发展方面,市政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在城市建设方面,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对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保护和提升市区的生态环境。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未来六盘水市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

“江南煤都”的文化强市之路

“江南煤都”的文化强市之路

近 年 来 ,六 盘 水 按 照 中 央 和 省 委 有关 加快 文化 建 设 的总体部 署 ,先 后 制定 实施 了 一系 列鼓励 文化 产 业发 展 的措 施 ,文化 产业 发展 呈现 出 良好
变清 、城 正变 美 、人正 变雅 。催 生这 寨魁星阁等会议旧址 ,领导人宿地等 种变 化 的 “ 酵 母 ” ,是 六盘 水冲 出经 建 筑物 、六 枝郎 岱 “ 三 ・ 三 ”暴 动遗 济 洼 地 、构 筑 精 神 高 地 的信 心 和 决 址 和烈 士陵 园等 都是 红色 文化 旅游 的 心 ,是打 好经 济发 展硬 实力 基础 的 同 重要资源 。 时 ,提升文化 软实力的魄力和毅力 。
当代贵州/ www. D D (  ̄
; C N
2 O l 3 年4 月下/ 第1 2 1 1
推 动 了 六盘 水 文 化 旅 游 产 业 的 大 突 时 ,留下了战斗遗址 、革命旧址 、会 存 丰富 。推 动 文化 大发 展大繁 荣 ,六 破 、大 发 展 。 昔 日 “ 傻 、 大 、黑 、 址 、旧居 、烈士 墓等 宝贵 红 色文化 资 盘水有资源 、有基础 、有特色 。 粗 ”的六 盘水 ,如今 天 正变 蓝 、水正 源。盘县会议会址、盘县保田镇鹅毛
文化 的高 度 ,决定 发展 的高度 。 煤地区之一 ,煤炭 占贵州总量的4 0 %, 近 年 来 ,六 盘水 通过 打造 “ 凉都 ”文 因此又有 “ 江南煤都 ” 的美誉 。
2 0 0 6 年 ,六盘 水 以其独 特 的避 暑 化 品牌 ,不 断挖 掘 “ 三线 ”文化 ” 、 自 “ 三 线 ”建 设 以 来 ,六盘 水 舒适 型气候 资源 ,成功 入选 “ 2 0 0 6 中 民族 民间文 化 、红色 文化 等丰 富 的文 经过 几代 人 的努 力 ,形 成 了以煤 炭 、 国十佳避暑旅 游城 市” ,排名第六。 化 资源 ,大 力开 展文 化惠 民 、文化 富 电 力 、钢 铁 、建材 、煤 化 工为 支撑 的 2 0 0 7 年 ,继 2 0 0 4 年和2 0 0 6 年 之 民活动 ,不 断完 善城 乡公 共文化 服 务 产业体 系 ,是 国家 “ 西电东 送 ” 的主 后 ,六盘水再度上榜 “ 中国特色魅力 体 系 ,在文 化创 新实 践 中取 得 了新 突 战场 和煤 炭资 源精 深加 工基 地 。近年 城市2 0 0 强”。 破 ,实现了新发展 。 来 ,六盘 水一 方面 加强 环 境整 治 ,坚 2 0 0 9 年 ,六盘 水 获得 全 国 “ 十 佳

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情况

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情况

六盘水地方文化建设情况六盘水市位于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素有“白素贵州,六盘水好”之称。

在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六盘水市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首先,六盘水市积极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相关工作。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同时,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年轻人学习和继承传统技能,推动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其次,六盘水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市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

六盘水市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和文化展览,提升本地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

此外,六盘水市加强了文化交流与合作。

六盘水市积极与国内外其他地方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展览和演出,加强了与其他地方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本地文化的发展。

同时,六盘水市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文化交流项目,推动本土文化走向世界。

在未来,六盘水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文化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其次,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更多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意和品质,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地方和国家的文化机构深入合作,共同开展文化项目,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本土文化的国际传播。

总的来说,六盘水市在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通过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本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未来,六盘水市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推动地方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为打造文化强市贡献力量。

六盘水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六盘水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农技服务2022,39(4):96~97投稿网址http://六盘水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赵雪花(六盘水市林业局,贵州六盘水553000)[摘要]六盘水绿茶具有嫩、香、鲜、浓、醇、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收敛性强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六盘水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打牢基础,总结针对六盘水茶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分析六盘水茶园建设管理、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投资力度、推进茶园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茶叶品质,壮大经营主体、提高加工水平,聚焦品牌建设、拓宽市场销路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建议;六盘水市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3~14℃,平均海拔1797m,最低海拔586m,立体气候明显,特别是早春季节气温回升块。

茶叶采摘时间在2月10日左右,比省内其他茶区早10~15d,比江浙一带早20~25d[1-2],可采摘期也比江浙一带长[3],具有较好的市场优势。

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为5.0~6.0,最佳为5.5[4],六盘水土壤以黄壤土类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50.62%,经中科院地化所和农业农村部茶叶研究中心对六盘水市煤系地层砂页岩与凝灰岩土样及茶叶检测,土壤中含硒量为1~5mg/kg,一般炒青茶含有机硒1mg/kg 以上[2]。

六盘水大部分茶园都在富硒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六盘水绿茶具有嫩、香、鲜、浓、醇、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收敛性强等特点[5],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六盘水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茶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定脱贫户增收的突破口,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对六盘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六盘水茶产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按照高质量、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健康有序推进六盘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六盘水市茶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六盘水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六盘水文创农业发展思考

六盘水文创农业发展思考

六盘水文创农业发展思考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农业资源丰富的城市。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六盘水市逐渐发现了文创农业的发展潜力,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发掘农业资源价值,以文创农业为切入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升级、社会经济繁荣的目标。

本文围绕六盘水市文创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之策,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如何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特色?文创农业是将文化与农业有机结合,利用文化资源为农业增加附加值,为城市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在六盘水市,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包括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种民族特色文化,同时还有茶文化、竹编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与农业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特色,成为了文创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首先,应该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了解本地人的文化习俗以及民俗节庆。

例如,苗族文化中有一个“吃新节”,在每年立春后的第三天,苗家人都会吃新米、喝新酒,庆祝春回大地。

这种庆祝方式可以与农业产品相结合,推出“新米、新酒”的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其次,要将文化特色和农业产品相结合,使农业产品具有地方特色。

在六盘水市,有很多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如溪洛渡的红茶、钟灵毓秀山的安远米、盘县的苹果等等。

这些农产品可以根据本地文化特色进行包装,推出以文化为主题的产品。

二、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吸引游客?农业产品是文创农业的核心部分,因此提高产品品质、吸引游客,是文创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完善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

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控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等方式,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并且有利于建立品牌。

其次,要开展品牌营销和活动推广,吸引游客前来品尝、体验。

通过营销策略和市场营销,使本地农产品得到更多的曝光,提高产品知名度,推广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如何实现文创农业与农产品销售的良性互动?文创农业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提升农民收入,因此如何实现文创农业与农产品销售的良性互动,也是文创农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文产富民显成效——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打造文化产业加强脱贫攻坚力度

文产富民显成效——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打造文化产业加强脱贫攻坚力度

文产富民显成效——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打造文化产业加强脱
贫攻坚力度
李万军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17(0)9
【摘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成效初显,脱贫攻坚力度加强,群众小康步伐加快。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夜郎文化神秘古朴、牂牁文化历史悠久、三线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近年来,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

目前,第四届六盘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牂牁江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加紧建设,全省“十三五”重大文化项目梭戛乡长角苗示范新区、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李万军
【作者单位】六枝特区党委宣传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种植西红柿富民显成效
2.打造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区——访六枝特区党委书记杨昌显
3.自我“挑刺”提质效创新服务促和谐——六盘水市地方税务局深化税收
征管改革显成效4.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与启示5.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成效与问题分析研究——以六盘水市水城县穆家寨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胡桂浦 版面:第 B3 版 制作:高小明 时间:2015-03-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 系列关于文化产业的全新定位和发展思路,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等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 贵州省委、 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 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六盘水市委、政府提出 了建设经济强市和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 遇,我们这一代人,真正走进了文化产业的春天。

但是,要做强做大文化产 业,必须客观、理智地分析、应对外部形势和自身实际。


发展滞后 潜力巨大
由于历史、区位等因素的制约,六盘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体 现在起步晚、基础弱、规模小、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效益低下等各个方面。

2012 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为 3.77%,贵州省为 2.22%,六 盘水市为 2.12%。

这一组数据表明,贵州低于全国平均占比,而六盘水又低 于贵州的平均占比。

六盘水的经济指标及综合测评已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而文化产业指标尚未及格。

但是,如果纵向比较,2012 年六盘水市文化产 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为 2.12%,2013 年为 2.69%,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为全省第一,可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支持乏力 认识不足


当前,六盘水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认识不足。

主要体 现在市有关职能部门对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支持、奖励政策不了解、 不落实。

比如, 根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局联合下发的财税[2009]31 号文件中关于文化产业你税收减免的规定,一些部门没有落实到位。

第二个问题是支持乏力。

主要体现在六盘水本土支持、奖励文化产 业发展的政策不够、资金不足。

比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 9 各市 州都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项目的的补助、贴息 和奖励。

2012 年、2013 年,六盘水市级文产专项资金不足 200 万元,在 9 个市州中最低,仅为贵阳、遵义、铜仁等市州的十分之一,与六盘水在市州 中的经济地位很不匹配。

另外各市州根据国家、 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产业的 支持、奖励政策,制定了相应甚至更高的奖励标准,六盘水的奖励标准远低 于其他市州。

高端定位,全力赶超
第一个建议是高端定位。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国际标准旅 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很高的城市定位。

文化产业的定位 必须与之适应, 甚至可以适当超前。

六盘水的文化资源优势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归纳为“神秘的夜郎文化、厚重的三线文化、独特的凉都文化”。

我们 要突出比较优势,以“凉都文化”为核心,把这三大文化品牌做实、做足, 做出大文章,以此带动文化产业的全面跨越发展。

第二个建议是全力赶超。

首先要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关于 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 科学制订本土文化发展政策, 严格督促各职能部门执


行落实各项政策,举全市之力办文化,集全民之智办文化。

其次,对应运而 生的本土文化企业,特别是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民营文化企业,要爱护、扶 持,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鼓励民营文 化产业整合优化资源, 做强做大, 促进文化生产、 流通和消费, 真正实现 “文 化产业化”,激发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国凉都六盘水既是经济强 市,有成为文化强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