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8-13章
劳动关系学(第一章)
势力不大,也会对劳动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 通过集体谈判确定就业待遇和就业条件,并且可能对非工会会员,或者无工会的组 织产生影响。工会在国家层面的活动更是影响几乎所有的工人
▪ 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
服从单位工作规则 服从单位指示和命令 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 接受制裁的义务
生产组织属于雇主所有 工具或设备属于雇主 原料由雇主提供 责任和风险由雇主承担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四、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一)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 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 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 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 力量对比。
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 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 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 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四、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二)非文化因素的解释: 1、“客观”的工作环境 2、管理政策和实施 3、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四、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三)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任何文化的和非文化的因素都只能影响冲突和合作 的程度与表现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关系的本质 属性------冲突和合作的存在。
▪ 产业关系 (industrial relations)
中文又译为工业关系。 原义为区别于前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 本特征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关系。 产业关系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同于劳资关系 ,主要指劳动者及工会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广义则指产业及社会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 包括了雇佣关系的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 境。 就主体而言,这一关系不仅包括劳资双方,而且还包括政 府一方,是所谓三方关系。
劳动关系第一章
(二)冲突的背景根源
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贫富分化 2、劳动力市场状况:供求(杜邦) 3、工作场所不平等:歧视问题 4、工作本身属性:流水线、枯燥,团队工作 的改善
贫富差距
中国财政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10%的富裕家庭占 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世界这一数值是31.7%;最低收 入10%的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1.4%,世界这一数值 是2.5%。最富的10%占社会财富超过45%的国家只有4个国 家,即哥伦比亚45.9%,海地 47.8%,博茨瓦纳51%和纳米 比亚65%;最穷的10%占社会财富低于1.4%的只有17个国 家,即纳米比亚1.3%,危地马拉1.3%,南非 1.3%,博茨瓦 纳1.3%,阿根廷1.2%,厄瓜多尔1.2%,巴拉圭1.1%,巴西 1.1%,萨尔瓦多1%,莱索托1%,海地0.9%,巴拿马 0.8% ,哥伦比亚0.8%,洪都拉斯0.7%,安哥拉0.6%,纳米比亚 0.6%,玻利维亚0.5%。以上数字表明,如果只考察城市收 入状况,中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
第三,工会平衡各层级的力量,具有民主代表性。 第四,工会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第五,对企业而言,工会的存在还可以提高管理绩效
3)用人单位
(1)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经济、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2)个体经济组织,即个体工商户; (3)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 和检查机关、执政党机关、政治协商机关、参政党机关、参 政团体机关; (4)事业组织,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各种非营 利单位; (5)社会团体,包括各行各业的协会、学会、联合会、研 究会、基金、联谊会、商会等民间组织。 (6)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 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从事非营利性 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8章劳动关系
其二,内容合法,订立时合同的内容受劳动
合同法、社会劳动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 制和集体劳动合同的制约;
其三,程序合法,要经平等协商、达成一致
的订立过程。
其四,形式合法,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8章劳动关系
[问题透视]
用人单位与员工约定工资中包括了相 关社会保障、保险金,是否就免除了用人 单位向劳动保障部门为员工缴纳相关劳保 费用的义务?
第8章劳动关系
民工潮与民工荒
第8章劳动关系
民工荒是恶劣劳动关系的苦果吗?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经 济发展减速,大量农民工失岗返乡。2009年春节 后,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 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用工 缺口达200万。
•同时,新闻媒体、专家学者给出了多方面的解释 ,其中有很多人认为目前农民工与其雇主之间恶 劣的劳动关系状况是造成民工荒的主要原因。
2.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一致而产生的相互 抵触的行为。
3.力量: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 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力量。
4.权力:代表他人作决策的权利。权力往往集中在管理方。
第8章劳动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 n 概念: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
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 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8章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
n 联系:
劳动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劳动关系时 所形成的。劳动关系先于劳动法律关系 产生,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
第8章劳动关系
n 区别:
1、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的形成以 劳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以劳 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第11章 劳动关系
第11章劳动关系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在理解劳动关系的内涵的基础上,掌握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理解劳动者的地位和权利;明确政府、工会、职代会的作用;掌握员工参与的意义、方式和参与内容;理解集体谈判的意义、原则和内容;掌握劳动合同的意义、特征和种类;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集体协议的意义、订立与履行的程序;掌握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
11.1 劳动关系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特殊的职能是处理劳动关系。
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潜力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关系是否融洽。
劳动关系涉及到劳动者、企业(雇主)和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研究劳动关系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1.1 劳动关系基本含义1)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Labor Relations)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具体地说,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由劳动者与其使用者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冲突,技术,政治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实践中,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我国现行的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它关系的法律规范,其作用是从法律角度确定和规范劳动力关系等的不同,劳动关系又被称为劳动资关系,雇佣关系,雇员关系,劳使关系甚至产业关系等。
2)劳动关系主体劳动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而劳动关系体系是心态,期望,人际关系和行为不同的个人组成的不同群体构成的这些群体彼此发生着联系。
从一个就业组织来说,劳动关系是由管理方(资方)和雇员(劳方)两个系列群体构成的。
管理方。
是在就业组织中是有重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作为劳动力的需求主体,用工主体,构成了企业劳动关系的一方,在劳动过程中处于支配者的地位。
雇员。
是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是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处于被支配者的地位。
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
▪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 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 工作的;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 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21
劳动合 同变更 的含义
劳动合 同变更 的条件
劳动合 同变更 的程序
四、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订立的劳动合同条款 达成修改、补充协议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的变更一般限于内容的变更,不包括 主体的变更
❖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发生变化的, 应当依法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 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其相关内容的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离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 效,劳动合同由继承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 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一方当事人 也有权要求对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劳动合同所确定的义务
❖ 未经协商,当事人不得任意变革、增减合同内容或终止合 同,否则视为违反劳动合同而承担法律责任
❖ 用人单位法人代表的更换,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当事人履行劳动合同所确定
的义务 ❖ 双方当事人因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发生争议,经协商不能解决的,均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 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还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9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
法定条款
约定条款
1、劳动合同期限
1、试用期
2、工作内容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雇员租赁、劳务派遣、劳动派遣 人才租赁、雇员派遣、人才派遣
劳动力派遣
四达、中智(CC)、外企服务公司(FESCO)、外商投
4
第一节 劳动者派遣管理 — 知识要求
一、劳动者派遣的概念 (一)劳动者派遣的含义
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收单位签订协议,由派遣单位招 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收单位工作,劳动者与派遣 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劳动合同
劳动者
实际-有劳动没有关系
劳动管理
351-352页 5
知识要求
二、劳动者派遣的特点
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招聘、甄选、考核、录用
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
交纳社会养老保险
督促接受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标准
和条件以及行使和履行派遣协议 劳动争议处理
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派遣与接受之间
收取派遣服务费用
主体合谋共同侵害
354—355页
7
第一节 劳动者派遣管理 — 能力要求
一、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
向被派遣的劳动 者适当收取费用?
资格条件:企业法人、专业人员、管理制度、注册资本、
风险保证
设立程序:单(当地)、派遣协议(职责划分、责
任范围、责任担保形式、义务分担形式) 二、派遣劳动者的管理要点:
自编预算在部门内部协调平衡,上报企业预算 委员会。
企业预算委员会审核、协调平衡、汇总为全面 预算,并在预算期强下达到相关部门执行。
编制费用预算。
编制直接人工预算。
根据企业的管理、制造及产品成本等相关预算 项目对职业安全卫生预算进行审核。
372—373页20
能力要求
二、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政府管辖 四个方面 356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概论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概论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权益、义务以及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是劳动者生存、发展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必然存在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交换的基础,是劳动者获得工资报酬的手段。
二、劳动关系的特点1. 劳动关系具有复杂性。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工资报酬的支付上,还包括了劳动条件、劳动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
2. 劳动关系具有长期性。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的,雇佣关系不是暂时的一次性交易,而是持续的、稳定的劳动交换关系。
3. 劳动关系具有不平等性。
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劳动关系中存在着不平等的地位,这种不平等表现在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的地位、待遇、权益等方面。
4. 劳动关系具有社会性。
劳动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它还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家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三、劳动关系管理模式1. 市场化管理模式。
市场化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强调雇佣关系的自由、灵活和竞争性,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愿和自由选择。
2. 法规管理模式。
法规管理模式强调雇佣关系应该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管和约束,强调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的权益和待遇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3. 谈判协商管理模式。
谈判协商管理模式强调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应该通过双方的协商和谈判来解决,强调工会的作用和劳资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四、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受到市场供求、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关系chap1解析
三、劳动关系主体
狭义:一方是雇员以及工会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另一 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广义:除了以上两方,还包括政府,政府通过立法介入和 影响劳动关系,其调整、监督和干预作用不断增强。
(一)雇员
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警察、社 会工作者,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 管理者。
二、冲突的根源
(一)冲突的根本根源
1. 异化的合法化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前者 拥有并控制生产工具,而后者则一无所有,只能考出卖劳 动力市场谋生,这种阶级地位的差别决定了现代资本主要 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都在为他 人工作。
2. 客观的利益差异
小李是自营车主,公司临时请小李拉一批货,公司只对 小李是否按要求完成货物运输进行管理,至于公司内部 的车辆、货运方面的规定,对小李并没有约束力。给小 李交待工作的是公司的业务人员,此人与小李之间没有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小李工作的报酬按双方约定的方 式结算。
(二)雇员团体
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 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五)实力的差异性
实力的差异性收到工作性质、雇佣时间和雇佣关系有效期 的影响,也是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讨价还价能力的体现。 权力是劳资关系中的基本要素,对劳资关系的管理及其结 果都有重大影响。
(六)冲突的影响性
劳资冲突的影响并非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常常会波及劳动 者家属、顾客、社会大众权益,加之劳动者占有较高的人 口比例,劳资冲突常衍生成社会重大问题。
6. 支付报酬
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行使工资、奖金等 方面的分配权利。分配关系通常包括表现为劳动报酬范 畴的工资和奖金,以及由此派生的社会保险关系等。用 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应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 的原则,必须遵守当地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而在 劳务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支付的报酬由完全由 双方协商确定,当事人得到的是根据权利义务平等、公 平等原则事先约定的报酬,没有最低标准的限制。
6089 劳动关系课本资料
劳动关系1、劳动?答:特指生产性劳动,即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得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关系的基本含义?答: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限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的影响。
3、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力。
4、关系力量有很多种,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最为重要。
5、劳动关系的性质:答:1、劳动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
2、劳动关系也具有不平等的性质。
3、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6.、(多选)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6、(简答)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在于:答:1、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
2、劳动关系的确立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认定的。
3、劳动者集体组织在劳动关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4、劳动关系的实质仍然是对抗性的。
7、(多选)经典作家笔下的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答:1、平等的劳动关系。
2、合作的劳动关系。
3、不体现任何的身份差别。
4、主体发生在劳动者之间。
8、(简答)中国特色的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答:1、就利益关系而言,是在利益分化的同时仍然以利益一致为价值取向。
2、就运行机制而言,在市场机制的总要求下,政府干预、人际关系和社会传统仍然会有相当的作用。
3、就文化特色而言,在开始注重个人和群体价值实现的情况下,仍然以追求社会和谐一致为主要的文化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的传统和市场经济规则的互相结合,东西方历史文化的相互交融,将是中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色。
9、(简答)劳动关系的一般历史演变:答:一、西方国家劳动关系演变的第一阶段的特点:⑴、劳资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者的工资、工时、就业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
第11章劳动关系
11.6 劳动争议处理
11.6.1 劳动争议与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 劳动争议,也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 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 合同,集体合同过程中因劳动的权利,义务发 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主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主 要是: 要是: (1)调解和及时处理的原则 (2)依法处理原则 (3)公正处理原则
经济环境。 1) 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2) 社会文化环境。 政治环境。 3)政治环境。 4)法制环境
11.2 劳动者的地位与权利
11.2.1劳动者的地位 11.2.1劳动者的地位
1)劳动者的经济地位,是指劳动者在劳动 劳动者的经济地位 关系中的作用,影响以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劳动者的政治地位,是指劳动者的政治 2) 劳动者的政治地位 利益关系的深刻反映。 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3)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劳动者社会地位的 状况是同其职业声望密切相关的,并受自身的 经济地位的制约和决定,通过劳动者的社会声 望得以体现。
11.5.1 劳动合同
3)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程序 ) (1) 平等自愿的原则 (2) 协商一致的原则 (3) 符合法律法规的原则 (4)互利互惠的原则
11.5.1 劳动合同
1)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1) 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 根据我国 《 劳动法 》 第十九条规定 , 劳动合同 应当具备的条款(即法必备条款)包括: 应当具备的条款(即法必备条款)包括: ①劳动合同期限 ②工作内容 ③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④劳动报酬 ⑤劳动纪律 ⑥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⑦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关系(精华版苏大)
劳动关系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述1、劳动关系概念概念: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各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2劳动关系主体(1)员工及员工团体(2)管理方及雇主协会(3)政府3、劳动关系表现形式1.合作:指双方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经济制度和规则的行为,这些制度与规则既包括广义的国家法律法规,也包括双方共同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
甚至是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
2.冲突:即双方的目标、利益和期望经常出现的分歧。
如员工的罢市、旷工、怠工、抑制等,管理主的“关闭工厂”“黑名单”“排工”等。
3.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它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及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力量可分为劳动力市场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力量。
具体内容如下:(1)员工力量:a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劳动力的相对稀缺程度。
b对比关系力量指用人单位中的员工退出力量:员工退出带来的额外招聘、培训等成本。
罢工力量:罢工带来的损失程度。
岗位力量:员工的怠工或缺勤率所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
(2)管理方力量a劳动力市场力量,同员工力量一样,反映市场的稀缺程度。
b对比关系力量指管理能够控制员工表现的程度,亦有退出停工岗位力量。
4.权力:指代表他人做决策的权利。
主要集中在管理方,使之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管理方权力表现为:指挥与安排权力,影响员工行为与表现权力(如激励与考核),决策权力,管理方的权力必须表现为合法的或符合一定规则和公平的,否则会受到控制。
4、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如经济增长速度及就业率等宏观经济环境及如雇员面临特定产品市场竞争的微观经济环境都能够改变主体双方力量的对比,从而影响员工福利水平、就业、工作转换及工会运动与工会发展直至影响产品生产、岗位的设计等,最终间接影响到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
(2).技术环境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及由此导致的必要的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密集程度。
劳动关系第九章
• 2、劳动争议处理原则 • (1)合法原则 • (2)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 (3)调解原则 • (4)及时处理原则。 及时处理原则。
•
3、程序
• (1)调解 • ·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企业劳动争议所做的调解 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企业劳动争议所做的调解 活动。调解委员会在接受争议双方当事人调解申请后, 活动。调解委员会在接受争议双方当事人调解申请后,首 先要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在此基础上, 先要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法规和 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的规定,通过自己的说服、诱导,最 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的规定,通过自己的说服、诱导, 终促使双方当事人在互相让步的前提下自愿达成解决企业 劳动争议的协议。 劳动争议的协议。 •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由职工代表、行政代表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 由职工代表、 和工会代表组成,主任由各成员共同推举, 和工会代表组成,主任由各成员共同推举,委员会的工作 受职工代表大会的领导。 受职工代表大会的领导。 • ·条件:当事人一方提出申请,同时另一方表示愿意接受, 条件: 条件 当事人一方提出申请,同时另一方表示愿意接受, 才能进行。 才能进行。 结果: • ·结果:一是达成协议,依法制作调解协议书;二是调节不 结果 一是达成协议,依法制作调解协议书; 成或达不成协议,这时要作好记录, 成或达不成协议,这时要作好记录,并制作调解处理意见 提出对争议的有关处理意见, 书,提出对争议的有关处理意见,建议争议双方当事人依 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 ·时限:自当事人提出申诉之日起30日内结案,到期未结案 时限: 30日内结案 时限 自当事人提出申诉之日起30日内结案, 则视为调解不成。 则视为调解不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劳动合同法1.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答:1)合同主体的特定性;2)主体意志的限制性;3)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4)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5)劳动合同是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6)劳动合同是有偿的合同;7)劳动合同一半有试用期限的规定;8)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的条件答: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的作用答:1)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2)劳动合同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3)劳动合同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4)劳动合同是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一项基础保障。
4.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及约定条款答: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约定条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5.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答: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6.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答:协商、签订协议、各执一份7.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答:1)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违法,劳动者随时解除劳动合同;3)非常情况下,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须提前通知。
8.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答:1)劳动者有重大过失,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无过失,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经济性裁员9.经济性裁员的含义及规定答:含义:指用人单位在遭遇到经济上的困难时,通过裁减人员达到摆脱困境的目的。
规定: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10.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答: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1.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答:提前书面通知、征求工会意见、经济补偿、依法为劳动者办理档案转移手续12.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答:1)劳动合同期满;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13.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义务答: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4)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到其他用人单位工作。
14.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答:1)劳务派遣单位需具有合法资质;2)明确劳务派遣单位的地位和角色;3)劳务派遣单位应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不得克扣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务报酬。
15.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务派遣中的权力答:1)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力;2)有权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3)依法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力;16. 劳务派遣的一般性规定?答:1)规定劳务派遣工作岗位的范围;2)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应当订立劳务派遣协议;3)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4)解除终止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赔偿17. 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答:1)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2)非全日制用工可以形成一个以上劳动关系;3)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4)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且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九章员工参与管理1.员工参与管理的类型答:1)按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划分:被迫与自愿、正式与非正式、直接与间接2)按员工参与度划分:无参与、共同磋商、联合或共同决策、员工完全控制。
3)按员工参与决策的内容分:工作层面、管理层面、企业层面2.如何有效实施员工参与管理(四个关键因素):答:沟通、授权、提高自身的素质、反馈和激励3.有效沟通的作用答:1)沟通可以印发员工的意见、力量和奋发精神,改善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减少冲突;2)沟通是体现和实现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沟通能够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士气。
4.提高员工自身素质的途径:培训、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员工自我提高5.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答:共同经营、管理人性化、建立员工申诉制度、实施员工教育和培训、塑造企业文化6.员工参与的功能答:1)可以激发员工个人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可将民主的生活方式延伸到产业领域及工作场所;3)可以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4)可以提高员工忠诚度、满意度和个人成就感。
7.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答:员工持股计划、质量圈、共同协商、建议方案、职工代表大会、工人董事,工人监事厂务公开制度、第十章惩处与申诉1.惩处的原则:热炉规则,强调了惩处的即时性、预警性、一致性原则;渐进性惩处2.惩处的程序:1)建立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2)调查和取证;3)符合民主程序;4)书面记录3.申诉的程序:1)受理员工申诉;2)查明事实;3)解决问题;4)申请仲裁;4.内部申诉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申诉规则的制度化;2)申诉机构的正式化;3)申诉范围的明确化;4)申诉程序的制度化5.论述申诉制度的意义?答:1)提供员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正式渠道;2)疏解员工情绪,改善工作气氛;3)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规章的合理性;4)防止管理权的不当使用;5)与集体协议结合;6)减轻高层管理者处理员工不满事件的负荷;7)提高企业内部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一章集体谈判和罢工1.集体谈判的目的?答:1)确定工作条件和就业条件2)调整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3)调整雇主组织与工人组织之间的关系。
2.集体谈判的立法目和原则?答:目的:1)培育民主;2)在劳动关系中建立劳资双方力量对比的平衡、制约机制;3)建立和提供有效解决和处理劳动争议的机制。
原则:多数;排他;自愿3.谈判的过程?答:1)接触(双方交换初始需求、表明立场);2)磋商(时间最长,最头疼);3)敲定4)扫尾(解决合同语言问题)4.谈判结果的决定因素?答:1)谈判力量 2)利益、价值观期望值 3)谈判技巧5.谈判方式的选择:合作式谈判、让步式谈判。
6.产业行动的形式包括?答:1)雇员或工会的产业行动(包括:怠工、联合抵制、纠察、好名单恶名单、罢工);2)雇主的产业行动(包括:关闭工厂、雇佣罢工替代者、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复工运动、黑名单、排工)7. 简答罢工的功能及原则?答:功能:1)罢工是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2)罢工是迫使雇主让步的压力手段;3)罢工是工人自由表达不满的方式。
原则:1)社会适当原则;2)均衡性原则8. 合法罢工的条件?答:1)必须是原集体协议期限届满;2)工会已经履行了“真诚”与雇主谈判、达成协议的义务;3)必须通知劳动行政部门;4)投票表决;5)提前通知。
第十二章集体合同1.集体合同的特征答:1)主体的特定性;2)目的的特定性;3)内容的广泛性;4)特殊的双务合同;5)是要式合同。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答:1)主体不同,集体合同的主体是企业与工会或者行业组织工会,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员工个人与企业;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内容相当宽泛,具有整体性,劳动合同的主体针对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而约定的,内容比较细致,针对性和操作性相对较强;3)产生时间不同,集体合同产生于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不以单个劳动者参加劳动为前提,劳动合同是以劳动者就业为前提;4)效力不同,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内容有规范作用,当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发生冲突时,应优先适用集体合同,否则无效;5)签订的目的不同,集体合同的目的是维护员工的集体合法权益,调整和改善劳动关系。
3.集体合同的作用答:1)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2)建立平等协商、谈判的制度;3)雇主谋求工业和平和工业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4)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5)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4.西方国家集体合同条款的主要内容答:1)工资和福利2)工作时间和加班3)工作规则4)工作和收入保障5)资历6)工会保障和权利5.我国集体合同的主要条款答:1)法定条款: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合同期限以及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条款包括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协商程序、双方履行集体合同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2)约定条款:规范合同当事人关系方面,及调整、确定工会与用人单位或雇主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是谈判双方自主协商订立的条款,这类条款不是法律要求必须具备的条款,但只要条款本身不违法,又符合双方当事人意愿,就可以作为集体合同的条款,约定条款一经写入合同,具有与法定条款同等的法律效力。
6.集体合同订立的原则答: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7.集体协商的程序答:1)提出协商要求;2)协商前准备;3)召开协商会议;4)形成集体合同草案;5)职代会讨论通过;6)首席代表签字;7)报送、审查与公布。
8.集体合同变更的情形包括哪些?答:1)用人单位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2)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的;3)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解除条件出现的;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变更集体合同应遵守平等协商的程序。
9. 集体合同终止的条件?答:1)集体合同的期限届满;2)集体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存在;3)集体合同依法或依协商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