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主编(第四版)习题解答-第3章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童诗白)课后答案第三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童诗白)课后答案第三章

第3章 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一、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 ,第一级应采用( A ),第二级应采用( A )。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 ,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A )。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 , 第一级应采用( B ),第二级应采用( A )。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 ,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B )。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1000oui iU A I =>,输出电阻R o <100 ,第一级应采用采用( C ),第二级应( B )。

二、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C 、D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 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 .电源电压不稳 (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C )。

A .便于设计B .放大交流信号C .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 (3)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B .提高输入电阻C .稳定放大倍数(4)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 ),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C )。

A.差B.和C.平均值(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将使单端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C )。

A.放大倍数的数值大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C.带负载能力强三、电路如图T3·3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β均为200,'200bb r =Ω,静态时0.7BEQ U V ≈。

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主编习题解答-第3章

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主编习题解答-第3章

第3章放大电路如图所示,电流电压均为正弦波,已知R S =600Ω,U S =30mV ,U i =20mV ,R L =1k Ω,U o =。

求该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放大倍数及其分贝数和输入电阻R i ;当R L 开路时,测得U o =,求输出电阻R o 。

解:(1)求放大倍数 电压放大倍数为dBA dB A U U A u u i o u 6.3560lg 20lg 20)(6020102.13====⨯==电流放大倍数为dBA dB A mV k V R U U R U I I A i i S i S L o i o i 1.3772lg 20lg 20)(72600/)2030(1/2.1/)(/===-=Ω-Ω-=--==功率放大倍数为dBA dB A I U I U Pi P A p p i i OO O P 4.364320lg 10lg 10)(43207260====⨯===(2)求输入和输出电阻Ω=Ω⨯-=-=Ω=Ω-==k k R U U R mV mV I U R L o t o o i i i 5.01)12.18.1()1(1200600/)2030(203.2在图所示放大电路中,已知三极管β=80,r bb’=200Ω,U BEQ =,试:(1)求I CQ 、I BQ 、U CEQ ;(2)画出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 、R i 、R o 、A us ;(3)图若β=60时,说明I CQ 、A u 、R i 、R o 的变化。

解:(1)求I CQ 、I BQ 、U CEQVV V R R I V U mAmAI I mA mA R U U I VVV R R R U E C CQ CCCEQ CQBQ E BEQBQ CQ CC B B B BQ 5.11)2.23.4(92.124)(024.08092.192.12.27.092.492.416622416212=+⨯-=+-=====-=-==+⨯=+=β(2)画H 参数等效电路,求Au 、R i 、R o 、A us图的H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解所示,由已求I CQ 可得Ω=Ω+Ω=β++=k ..I U )(r r EQ T 'bb be 3192126812001 故962.16.0)144(2.13.42.1)3.1//16//62(////1443.1)1.5//3.4(8021'-=+-⨯=+==Ω==Ω=Ω==-=⨯-=-==u i s i s o us C o be B B i be L i o u A R R R u u A k R R k k r R R R r R u u A β(3)当β=60,说明I CQ 、A u 、R i 、R o 的变化。

高频电子线路作业及答案(胡宴如 狄苏燕版)三章

高频电子线路作业及答案(胡宴如 狄苏燕版)三章

第3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3.1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如图3.1.1所示,晶体管的理想化转移特性如下图P3.1所示。

已知:BB 0.2V V =,i 1.1cos ()u t V ω=,回路调谐在输入信号频率上,试在转移特性上画出输入电压和集电极电流波形,并求出电流导通角θ及c0I 、c1m I 、c2m I 的大小。

[解] 由BE BB 0.2 1.1cos ()0.2 1.1cos (),i u V u V t V V t ωω=+=+=+可作出它的波形如图P3.1(2)所示。

根据BE u 及转移特性,在图P3.1中可作出c i 的波形如(3)所示。

由于0t =时, BE BE max (0.2 1.1)=1.3,u u V V ==+则max 0.7C i A =。

因为()cos im BE on BB U U V θ=-,所以 BE(on)BBim0.60.2cos 0.364,1.1U V U θ--===则得 69θ=︒由于0(69)0.249α︒=,1(69)0.432α︒=,2(69)0.269α︒=,则00max 11max 22max (69)0.2490.70.174(69)0.4320.70.302(69)0.2690.70.188c C c m C c m C I i A I i A I i Aααα=︒=⨯==︒=⨯==︒=⨯= 3.2 已知集电极电流余弦脉冲max 100mA C i =,试求通角120θ=︒,70θ=︒时集电极电流的直流分量0c I 和基波分量1c m I ;若CC 0.95cm U V =,求出两种情况下放大器的效率各为多少?6 [解] (1) 120θ=︒,0()0.406αθ=,1()0.536αθ= 01100.40610040.6mA,0.53610053.6mA()110.5360.9562.7%2()20.406c c m cm c CC I I U V αθηαθ=⨯==⨯===⨯⨯=(2) 70θ=︒,0()0.253αθ=,1()0.436αθ=010.25310025.3mA,0.43610043.6mA10.4360.9581.9%20.253c c m c I I η=⨯==⨯==⨯⨯= 3.3 已知谐振功率放大器的CC 24V V =,C0250mA I =,5W o P =,cm CC 0.9U V =,试求该放大器的D P 、C P 、C η以及c1m I 、max C i 、θ。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华成英课后答案第三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华成英课后答案第三章

& = β 2 R3 = 125 A u2 rbe2 & =A & ⋅A & ≈ −125 A
u u1 u2
Ri = R1 ∥ R2 ∥ rbe1 ≈ 0.93kΩ Ro = R3 = 3kΩ
在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 = − β 1 ⋅ ( R1 ∥ rbe2 ) ≈ −50 A u1 rbe1 & = − β 2 R4 ≈ −42 A u2 rbe2 & =A & ⋅A & ≈ 2100 A u u1 u2 Ri = ( R5 + R2 ∥ R3 ) ∥ rbe1 ≈ 1.2kΩ Ro = R4 = 1kΩ
)
二、现有基本放大电路: A. 共 射 电 路 D. 共 源 电 路 B. 共 集 电 路 E. 共 漏 电 路 C. 共 基 电 路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 1 )要 求 输 入 电 阻 为 1k Ω 至 2k Ω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大 于 3000 ,第 一 级 应 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 2 ) 要 求 输 入 电 阻 大 于 10M Ω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大 于 300 , 第 一 级 应 采 用 ,第二为 100k Ω ~ 200k Ω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数 值 大 于 100 , 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图 ( b)
rbe2 + R2 1+ β2
& = A u
(1 + β 1 )( R2 ∥ R3 ∥ rbe2 ) β R ⋅ (− 2 4 ) rbe1 + (1 + β 1 )( R2 ∥ R3 ∥ rbe2 ) rbe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胡宴如 耿苏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课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胡宴如 耿苏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课后答案

Ri = R B1 // R B 2 // rbe = (62 // 16 // 1.3)kΩ = 1.2kΩ uo Ri 1.2 × (−144) = Au = = −96 u s Rs + Ri 0.6 + 1.2
− 60 × ( 4.3 // 5.1 ) = −140 1 Ri = ( 62 // 16 // 1 )kΩ = 0.93kΩ Ro = RC = 4.3kΩ Au =
.c
图 P3.3
om
(2)画 H 参数等效电路,求 Au、Ri、Ro
U BQ =
RB 2 16 × 24V VCC = = 4.92V RB1 + RB 2 62 + 16 U BQ − U BEQ 4.92 − 0.7 I CQ = = mA = 1.92 mA RE 2 .2 U CEQ = VCC − I CQ ( RC + RE ) = 24V − 1.92 × ( 4.3 + 2.2 )V = 11.5V
rbe = 200Ω + 81×
由图(c)可得
Au =
u o − β ( R B 2 // RC // R L ) − 80 × (100 // 3.9 // 10)kΩ = = = −157 ui rbe 1.4kΩ
w w
所以
w
求 Au、Ri、Ro。
3.6 放大电路如图 P3.6 所示,已知三极管的β=50,rbb’=200Ω,UBEQ=0.7V,各电容
.c
om
求静态工作点 ICQ、UCEQ; (2)画出 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 Au、Ri、Ro; (3)求源电压增 益 Aus。 解: (1)求静态工作点
U BQ = I CQ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童诗白精编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童诗白精编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自测题与习题解答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目录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3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14 第3章多级放大电路‥‥‥‥‥‥‥‥‥‥‥31 第4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41 第5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50 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60 第7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74 第8章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90 第9章功率放大电路‥‥‥‥‥‥‥‥‥‥‥114 第10章直流电源‥‥‥‥‥‥‥‥‥‥‥‥‥126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自测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在N 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为P 型半导体。

( √ )(2)因为N 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 ×)(3)PN 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 √ )(4)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是多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 ×)(5)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一源电压应使栅一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R大的特点。

( √)其GSU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 ×) (6)若耗尽型N 沟道MOS 管的GS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l) 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变窄B.基本不变C.变宽(2)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

A.正向导通B.反向截止C.反向击穿(3)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B.前者正偏、后者反偏C.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4) U 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A 、C 。

A.结型管B.增强型MOS 管C.耗尽型MOS 管三、写出图Tl.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解答完整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解答完整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解答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自测题与习题解答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自测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在N 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为P 型半导体。

( √ )(2)因为N 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 ×)(3)PN 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 √ )(4)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是多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 ×)(5)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一源电压应使栅一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其R大的特点。

( √)GSU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6)若耗尽型N 沟道MOS 管的GS(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l) 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变窄B.基本不变C.变宽(2)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

A.正向导通B.反向截止C.反向击穿(3)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B.前者正偏、后者反偏C.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4) U 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 A 、C 。

A.结型管B.增强型MOS 管C.耗尽型MOS 管三、写出图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图解:U O1=, U O2=0V, U O3=, U O4=2V, U O5=, U O6=-2V。

四、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6V,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5mA。

求图所示电路中U O1和U O2各为多少伏。

(a) (b)图解:左图中稳压管工作在击穿状态,故U O1=6V。

右图中稳压管没有击穿,故U O2=5V。

五、电路如图所示,V CC =15V ,=100,U BE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三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三章

第3章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一、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至2kQ,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 ,第一级应采用(A), 第二级应采用(A )。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Q,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 ,第一级应采用(D ),第二级应采用(A )。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2”200皿,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 ,第一级应采用(B ),第二级应采用(A )。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 ,输入电阻大于1OM0输出电阻小于1000 第一级应采用(D ),第二级应采用(B )。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4.|= ¥ >1000,输出电阻X100 ,第一级应采用釆用(C ),第二级应(B )。

二、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C、D )。

A.电阻阻值有误差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电源电压不稳(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C )。

A.便于设计B.放大交流信号C.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A )。

A.克服温漂B.提高输入电阻C.稳定放大倍数(4)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A ),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C )。

A.差B.和C.平均值(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将使单端电路的(B )。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C )。

A.放大倍数的数值大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C.带负载能力强三、电路如图T3・3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B均为200,加=2000 ,静态时%①0.7V。

试求:(1)静态时4管和4管的发射极电流。

⑵若静态时u() > 0 ,则应如何调节屆的值才能使=0若静态=0 V t则屆==,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解:⑴盂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3 = (i/z -U BEQ3)/R E3= 0.3mA 静态时71管和乃管的发射极电流I El =/^=0.15mA⑵若静态时5 > 0 ,则应减小 屁当M, =0时u o = 0,力管的集电极电流I CQ4 = V EE /R C 4 = 0.6mA o加=久+(1 + 0)护"9也 仮4A_0{尺2〃[也+(1+")心]}zA,, ---------------------------------- 10.3屁的电流及其阻值分别为:2-0认2-譽0・⑷皿,p_ 人 4尺£4 + BEQ4f2=—兀—电压放大倍数求解过程如下:=6.8M八 26mV oc/.久2 f+(1 + 0)—P 35K1lEQ2 图 T3 • 3(-6V )/<2R10kQ-o ----习题判断图所示各两级放大电路中7;和誥管分别组成哪种基本接法的放大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3.1放大电路如图P3.1所示,电流电压均为正弦波,已知R S =600Ω,U S =30mV ,U i =20mV ,R L =1k Ω,U o =1.2V 。

求该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放大倍数及其分贝数和输入电阻R i ;当R L 开路时,测得U o =1.8V ,求输出电阻R o 。

解:(1)求放大倍数 电压放大倍数为dBA dB A U U A u u i o u 6.3560lg 20lg 20)(6020102.13====⨯==电流放大倍数为dBA dB A mV k V R U U R U I I A i i S i S L o i o i 1.3772lg 20lg 20)(72600/)2030(1/2.1/)(/===-=Ω-Ω-=--==功率放大倍数为dBA dB A I U I U Pi P A p p i i OO O P 4.364320lg 10lg 10)(43207260====⨯===(2)求输入和输出电阻Ω=Ω⨯-=-=Ω=Ω-==k k R U U R mV mV I U R L o t o o i i i 5.01)12.18.1()1(1200600/)2030(203.2在图P3.2所示放大电路中,已知三极管β=80,r bb’=200Ω,U BEQ =0.7V ,试:(1)求I CQ 、I BQ 、U CEQ ;(2)画出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 、R i 、R o 、图P3.1A us ;(3)若β=60时,说明I CQ 、A u 、R i 、R o 的变化。

解:(1)求I CQ 、I BQ 、U CEQVV V R R I V U mA mAI I mA mA R U U I VVV R R R U E C CQ CCCEQ CQBQ E BEQBQ CQ CC B B B BQ 5.11)2.23.4(92.124)(024.08092.192.12.27.092.492.416622416212=+⨯-=+-=====-=-==+⨯=+=β(2)画H 参数等效电路,求Au 、R i 、R o 、A us图P3.2的H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解P3.2所示,由已求I CQ 可得Ω=Ω+Ω=β++=k ..I U )(r r EQ T 'bb be 3192126812001 故962.16.0)144(2.13.42.1)3.1//16//62(////1443.1)1.5//3.4(8021'-=+-⨯=+==Ω==Ω=Ω==-=⨯-=-==u i s i s o us C o be B B i be L i o u A R R R u u A k R R k k r R R R r R u u A β(3)当β=60,说明I CQ 、A u 、R i 、R o 的变化。

图P3.2图解P3.2因β改变时对I CQ 影响很小,可认为I CQ =1.92mA 不变,这样Ω≈Ω+Ω=k .19212661200r be故变小。

几乎不变,i o u R R 、A 3.493.0)1//16//62(1401)1.5//3.4(60Ω==Ω=Ω=-=⨯-=k R R k k R A C o i u 3.3 放大电路如图P3.3所示,已知三极管的β=100,r bb’=200Ω,U BEQ =0.7V ,试:(1)求静态工作点I CQ 、I BQ 、U CEQ ;(2)画出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 、R i 、R o ;(3)求源电压增益A us 。

解:(1)求静态工作点VV V R R R I V U mA mAI mA mA R R U U I VVV R R R U E E C CQ CC CEQBQ E E BEQBQ CQ CC B B B BQ 4.6)11.03(1.215)(021.01001.21.211.07.033104015102121212=++-=++-====+-=+-≈=+⨯=+=(2)画H 参数等效电路,求A u 、R i 、R o图P3.3的H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解P3.3所示,所以,由已求I CQ 可得Ω=Ω+Ω=k ..r be 4511226101200 故 161.010145.1)7.4//3(100)1()//(1-=⨯+-=++-=E be L C u R r R R A ββ图解P3.3图P3.3Ω=≈Ω=Ω⨯+=++=k R R k k R r R R R c o E be B B i 37.4])1.010145.1//(10//40[])1(//[//121β(3)求源电压增益414167451074.)(...A R R R u u A u i s i s o us -=-+=+==3.4放大电路如图P3.4所示,已知三极管的β=80,r bb’=200Ω,设各电容对交流的容抗近似为零。

试:(1)画出该电路的直流通路,求I BQ 、I CQ 、U CEQ ;(2)画出交流通路及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 、R i 、R o 。

解:(1)求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解P3.4(a )所示,由图可得BEQ B B BQ C CQ BQ CC U )R R (I R )I I (V ++++=21故图P3.4图解P3.4mA mA R R R U V I CB B BEQCC BQ 022.09.3811001007.012)1(21=⨯++-=+++-=β则V.V ..V R )I I (V U mA.mA .I I C CQ BQ CC CEQ BQ CQ 159302208112761022080=⨯⨯-=+-==⨯=β=(2)求主要性能指标作出图P3.4电路的交流通路和H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解P3.4(b )、(c )所示。

图(c )中Ω=Ω⨯+Ω=k ..r be 417612681200由图(c )可得Ω=Ω==Ω≈Ω==-=ΩΩ⨯-=-==k k R R R k k r R R k k r R R R u u A C B o be B i be L C B i o u 75.3)9.3//100(//4.1)4.1//100(//1574.1)10//9.3//100(80)////(212β3.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图P3.5所示,已知β=100,r bb’=200Ω,U BEQ =0.7V 。

试:(1)估算静态工作点I CQ 、U CEQ ;(2)求A u =u o /u i 和输入电阻R i ;(3)u s =2V ,求输出电压u o 和输出电阻R o 。

解:(1)估算静态工作点由图可得mA .mA ..R R U V I I E B BEQ CC EQ CQ 7216310130070121=+-=+β+-=≈图P3.5V .V )..(R I V U E EQ CC CEQ 856372112=⨯-=-=(2) 求A u 、R i 、Ro 由已求I EQ 可得Ω=Ω+Ω=k ..rbe 73172126101200故Ω=ΩΩ+ΩΩ=++=Ω=Ω⨯+Ω=++==Ω⨯+ΩΩ⨯=+++==7.266.3//10173.1300//1//1//114)8.110173.1//(300)]//)(1(//[99.08.110173.18.1101)//)(1()//)(1(k k k k R r R R R k k k R R r R R k k k R R r R R u u A E be B s o L E be B i L E be L E i o u ββββ(3)由于R i >>R s ,所以u i =u s ,故u o=A u u i =2V3.6 一信号源R s =10k Ω,U s =1V ,负载R L =1k Ω,当R L 与信号源直接相接,如图P3.6(a )所示,和经射极输出器与信号源相接,如图P3.6(b )所示,所获得输出电压的大小有无区别?分析计算结果。

说明射极输出器的作用。

解:由图P3.6(a )可得V .V R R R U U L s L s o 091011011=+⨯=+=图P3.6由图P3.6(b )求得mA .mA .I EQ 3211013907012=+-=所以求得97405010134150101845501013413903413226101200....A k .k )..//(k R k ..r u i be =⨯+⨯=Ω=Ω⨯+Ω=Ω=Ω+Ω=则得V .V ...R R R U A U A U i s i s ui u o 808451084519740=+⨯=+==上述计算结果说明由于射极输出器的作用,图(b )输出电压远大于图(a )的。

由计算过程可以看出,1k Ω的负载电阻R L 经射极输出器后,接到信号源的等效电阻R i 显著提高,射极输出器起到了阻抗变换作用。

3.7 放大电路如图P3.7所示,已知β=70,r bb’=200Ω,I CQ =1mA ,试画出该电路的交流通路及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说明它是何种组态的放大电路,并求出A u 、R i 、R o 的大小。

解:画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解P3.7(a)所示,可见图P3.7为共基极放大电路,根据图(a )可作出它的H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图中故Ω=≈Ω=Ω+=β+==⨯=β==k R R k .k ).//(r //R R .r R u u A c o be E i be C i o u 3028070105211102052370Ω=Ω⨯+Ω=k r be 05.2126712003.8 共源放大电路如图P3.8所示,已知场效应管g m=1.2ms,画出该电路交流通路和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R1、R o。

解:图P3.8电路的交流通路及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解P3.8(a)、(b)所示,由图(b)可得73.212.11)10//10(2.11)//(1-=Ω⨯+Ω-=+-==kmskmsRgRRguuASmLDmiouR i=R G3+R G1//R G2=2MΩ+300kΩ//100kΩ≈2MΩR O=R D=10kΩ3.9 电路如图P3.9所示,已知V1、V2的β=80,U BEQ=0.7V,r bb’=200Ω,试求:(1)V1、V2的静态工作点I CQ及U CEQ;(2)图P3.7 图解 P3.7(a) (b)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u o /u i ;(3)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输出电阻R o 。

解:(1)求静态工作点VU R I V U mAmA R U V I I EQ C CQ CC CEQ EBEQEE EQ CQ 4.2)7.0(1083.01083.08.627.012=--⨯-=--==⨯-=-=≈(2)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Ω=Ω+Ω=k ..r be 728302681200故296721080-=⨯-=β-==.r R u u A be C i o ud (3)求差模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R id =2r be =2×2.7k Ω=5.4k Ω R O =2R C =20k Ω3.10 电路如图P3.10所示,已知三极管β=100,r bb’=200Ω,U BEQ =0.7V ,试求:(1)V 1、V 2的静态工作点I CQ 及U CEQ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u o /u i ;(3)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输出电阻R 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