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听赏)松花江上》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听赏)松花江上》教案一. 教材分析《松花江上》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湘艺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描绘了松花江的壮丽景色,歌词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松花江的地理特点和传统文化背景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我国松花江美丽景色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生僻字和方言词汇。
2.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3.对松花江地理特点和传统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和旋律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情境教学法: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松花江的美丽景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松花江上》的乐谱和歌词。
2.收集松花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松花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歌曲《松花江上》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生僻字和方言词汇,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歌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进行合唱,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讲解松花江的地理特点和传统文化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松花江上》的艺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歌曲,并家长签字确认。
最新-《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三、悲剧美——松花江上课件》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5944. 精品

松花江上
张寒晖 9.18事变以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流
离失所,被迫流亡,人人心中都充满对日 本鬼子的愤恨,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 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 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 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 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那 里 有 森 林 煤 矿 ,
我 的 家 在 东 北 松 花 江 上 ,
满
还 有 山 那 遍 野 的 大 豆 高 梁。
那 里 有 我 的 同 胞 ,
我 的 家 在 东 北 松 花 江 上 ,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松花江上918事变以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流离失所被迫流亡人人心中都充满对日本鬼子的愤恨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音乐的悲剧美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 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 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 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具有悲 剧美的音乐作品是最能动人心弦 的。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 在1936年的悲愤之作。 他以饱含热泪、如泣如 诉的音调,愤恨哀伤的 情绪,揭示出当时因遭 受日本侵略者蹂躏而背 井离乡的东北同胞的悲 惨生活,倾诉着他们对 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 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 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整 日 价 在 关 内 , 流 浪 !
松花江上-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松花江上-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基本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3.培养学生的听音辨曲能力,提高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4.开发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典音乐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学会使用音乐鉴赏方法;3.修改音乐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1.音乐鉴赏方法的学习和应用;2.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普及知识在普及知识环节,教师参考音乐鉴赏相关的著作,向学生简要介绍音乐的分类和基本概念,以及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在此过程中,应利用课堂互动板书等教学手段,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方法在学习方法环节,教师结合音乐鉴赏相关的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亲身体验。
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学习乐曲名称、演奏者、作曲家等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3. 学习乐曲在学习乐曲环节,教师选用几首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向学生讲解其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演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听、观察和分析音乐,从而培养其听音辨曲能力,提高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
4. 评价和分享在评价和分享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分享个人音乐鉴赏心得和体会,鼓励学生就乐曲演奏、作曲风格、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展开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本教学过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互动问答、练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考核本教学过程将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如课堂测验、作业批改、个人演讲、小组讨论等,以全方位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手段本教学过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互动板书、教学视频、多媒体讲解、音乐鉴赏演示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八、教学参考资料1.清华大学出版社《音乐师》;2.北京教育出版社《音乐鉴赏基础》;3.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西方音乐史》。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国际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国际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曙色》《国际歌》等,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的壮美。
2、能从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3、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对具有优美和壮美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进行讨论、分析。
2学情分析
对于农村音乐教学,由于小学和初中的老师不是很专业,音乐课也上的简单,以致学生的对基本的音乐素材都不知道,对于音乐美只有好听和不好听。
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分别感受优美与壮美的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所以需要引导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3重点难点
欣赏体验歌曲《曙色》、《国际歌》所表达的音乐的壮美,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分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音乐的美得基本范畴,大家回忆一下都有哪些? 生:。
师:对,都有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戏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上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优美,这节课先来听老师弹奏一首歌曲,大家听完说出你们的感受,并分辨其属于哪种范畴的美? 生。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的音乐鉴赏能力都很棒。
《松花江上》优教课件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01
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松花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污染行为进行
严厉打击。
推广绿色技术
02
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03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对生态保护地区进行补偿,保障当
地居民的利益。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松花江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
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松花江在历史上起到了连接内陆与海洋 、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近代以来松花江的变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松花江的水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近年来 政府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文化特色
1 2 3
松花江流域的民族文化
包括满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 术,如满族的剪纸、刺绣,朝鲜族的舞蹈等。
旅游开发
自然景观
松花江流域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 ,如江面宽阔、山峦起伏、风景 秀丽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
值。
人文景观
沿江两岸还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迹和民俗文化,如古建筑、传统 村落、民族节庆等,为旅游开发提 供了独特的人文资源。
旅游设施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建设和完 善旅游设施,如住宿、餐饮、交通 、导游服务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
水质状况
总结词
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的加强,松花江的水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一些污染 问题。
详细描述
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松花江的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政府加大对排污口的 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使得水质逐渐恢复。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流域内
一些工农业污染,松花江水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总磷、氨氮等污染物超标问题。
松花江上高一音乐教案

松花江上高一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松花江上高一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松花江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象征意义。
2. 通过欣赏松花江相关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学习演奏一首与松花江相关的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松花江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介绍。
2. 欣赏松花江相关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
3. 学习演奏一首与松花江相关的乐曲,如《松花江上》。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松花江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松花江有了解吗?它在音乐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松花江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包括流经的地区、长度等。
2. 解释松花江在音乐中的象征意义,如代表着中国北方的壮丽和悲壮。
三、音乐欣赏(20分钟)1. 欣赏古典音乐作品《松花江上》。
2. 欣赏民族音乐作品《松花江上的牧羊人》。
3. 欣赏现代音乐作品《松花江上的船》。
四、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就所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讨论,包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松花江的认识和体验。
五、乐器演奏(30分钟)1. 教授学生演奏乐曲《松花江上》的基本乐器技巧。
2. 分组练习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3. 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演奏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回答问题:你对松花江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收获?教学资源:1. 松花江的地理和历史资料。
2. 松花江相关的音乐作品的音频或视频。
3. 乐器演奏教学材料和乐谱。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松花江的地理和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松花江相关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在乐器演奏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搜索和了解更多与松花江相关的音乐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音乐演出或活动,加深对松花江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祖国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祖国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具有欢乐美的意境。
2、通过听辨不同的演唱形式,了解不同的演唱形式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效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通过欣赏体验,比较、讨论“崇高美为什么比优美更壮丽,比壮丽更深刻、更富于哲理”。
2教学内容
崇高美:《祖国颂》、《英雄赞歌》《龙华祭》、
欢乐美:《祝酒歌》、《举杯吧朋友》《赛龙夺锦》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那些音乐作品属于欢乐美的范畴。
难点:音乐作品欣赏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形成。
4教学过程
1【导入】导入
请同学们朗诵一段诗
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
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
2【讲授】新授课
1.欣赏歌曲《祖国颂》
播放:领唱、合唱《祖国颂》
思考:
(1)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感受?。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祖国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祖国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祖国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具有欢乐美的意境。
2、通过听辨不同的演唱形式,了解不同的演唱形式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效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通过欣赏体验,比较、讨论“崇高美为什么比优美更壮丽,比壮丽更深刻、更富于哲理”。
2教学内容
崇高美:《祖国颂》、《英雄赞歌》《龙华祭》、
欢乐美:《祝酒歌》、《举杯吧朋友》《赛龙夺锦》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那些音乐作品属于欢乐美的范畴。
难点:音乐作品欣赏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形成。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请同学们朗诵一段诗
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
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
活动2【讲授】新授课
1.欣赏歌曲《祖国颂》
播放:领唱、合唱《祖国颂》
思考:
(1)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
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 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 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 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3重点难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南京大屠杀》《流民图》
( 1 )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 ”
( 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 ) 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 ( 2 )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