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的创建与发展方向展望_郭毅夫
中国式管理的反思与走向
在管理实践领域,对中国式管理的重视,往往来自于经理人的切身体验。发展较好的企业,侧重于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培育员工的良好行为规范,或者是用中国式教化手段消解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内在张力。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则更为垂青中国式管理,尤其是看重那些兵法权谋式的谋略和智慧,因为这类企业急需解决眼下的问题,而技巧性内容更适用于见招拆招。由此,导致在实践中的中国式管理,尽管影响很广泛,但层次普遍不高。在运用传统文化方面,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和制度的变迁,现在顶多只是弥补传统文化的断裂,广为传播的所谓经典,最有影响者不过是传统文化的启蒙层次。对经典的真正研究,尚未走进实践领域。即便是启蒙层次的经典,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解释为基础,为我所用,急用先学,甚至简单附会的实践者较多。现实中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同民国时期的一批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实业界人士(如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等人)相比,文化积淀的深浅立马可见。真正对传统文化具有内在追求的企业家,主要是靠自我感悟、反求诸己来体现中国式管理的传统精神,如文化水平不高的民营企业家孙大午就是如此。而对传统缺乏敬意却又要充分利用传统的企业家,则更倾向于实用性的计谋和红色管理中的具体手段,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和对革命传统的深度了解。
中国式管理的最大问题在于源于中国的传统情境和源于西方的科学方法如何结合。倡导中国式管理,势必要强调中国情境,而要在中国情境中提炼出特有理论,难免要同西方的科学方法产生抵牾。仅仅讲孔孟老庄,只能是自说自话,西方人弄不明白言不尽意的中国式感悟。而一旦要用西方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传统,从本质上就属于西学而不再是中学。一旦用西方逻辑体系来解释儒家道家,那就会只有中国元素而没有中国学问。比如,学界有人以博弈理论来解释中国古代的和谐概念,以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来解释民族传统,本质上就变中国式管理为管理学在中国。所以,中国式管理的学术突破,要害还是“中西结何预测都是愚蠢的,但对未来趋势做出判断却至关重要。在可以看见的将来,中国式管理还将会继续发展。关于中国式管理有可能出现的突破式进展,在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中国式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中国式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中国式管理是一种具有独特特点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夯实基础、重视团队协作、注重细节、推崇人情和关系等。
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在中国文化和凝聚力、信息和沟通方式、国情和优势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根源和特点,因此在中国国内和国际舞台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以中国式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系统地阐述其特点、优势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
一、中国式管理的特点1.强调夯实基础中国式管理强调夯实基础,追求“基础扎实、体系完备”的管理目标。
这种理念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注重员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注重组织架构和规范流程的优化,注重对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以及注重对于市场和行业的深入了解等。
这种基础扎实的理念,可以保证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会忽视重要的行业知识和企业文化,保持管理的可持续性和合规性。
2.重视团队协作中国式管理注重团队协作,主张“团结互助、协作共赢”的精神。
这种理念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鼓励员工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注重团队间的交流和协作。
这种团队协作的理念,可以充分利用员工的优势和潜力,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协同性。
3.注重细节中国式管理注重细节,主张“注重细节、态度决定一切”的管理思想。
这种理念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从员工到企业管理层都应重视细节,注重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注重客户反馈和用户体验,注重对于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推广。
这种注重细节的理念,可以为企业树立起高度的形象和品牌认知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4.推崇人情和关系中国式管理推崇人情和关系,主张“人情味、人情味”的管理方式。
这种理念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推崇企业家庭式管理,注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
这种推崇人情和关系的理念,可以在员工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增加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凝聚力。
二、中国式管理的优势1.适应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式管理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的管理模式,其与中国的国情和特点相适应。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特点包括: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不过分强调个体独立性,而主张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既重视个人的主体价值与作用,又主张推己及人,把个体融入和谐的集体之中。
中庸之道:指克己尽己,内仁外礼,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正平和是评价是非的标准。
处理问题上主张调和与折衷,反对过度偏激,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保持人际关系的协调,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和美的社会。
无为而治:“无为”就是尊重世间万物各自发展的规律,“道法自然”,从而达到“无不为”的境地。
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善于抓大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人员和机构去做,无须事必躬亲。
这样才能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各展其长,各尽所能,管理工作就会井井有条,获得最佳效果。
厚德载物: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即使贵为王侯,也并不能获得好评;而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即使身处贫困之中,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运用在管理思想中,就是要注重领导阶层的身教,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的榜样效应,强调道德伦理的作用。
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成功的领导者要自觉地协调他人、社会的关系,从立身正己做起,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达到“以德服人”的目的。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上互联网、现代通讯及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进行着。
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群的渗透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人也越来越善于学习国外经验,正在朝着个性化和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突出个性、允许并强调多样化的时代,不论是在思想界还是在管理界,各种情况都将更加参差不齐和纷繁芜杂。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完全采用以数量化和客观化著称的西方科学管理思想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时需要的是适应人类生存和人性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而中国的儒家管理思想和西方科学管理的结合刚好可以实现这种管理目标。
浅析中国式管理文化与管理行为及管理理论的辩证思想
浅析中国式管理文化与管理行为及管理理论的辩证思想摘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带动企业长久发展。
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下,源于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具有本土性管理行为的中国式管理为中国企业带了新的管理理念。
“和”思想及“修己”“安人”的管理过程与管理目标描述了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支撑与管理特点。
坚持辩证思想,理论体系系开放式的中国式管理吸收了西方管理的精华,终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助推中国企业的腾飞。
关键词:中国式管理;“和”思想;辩证思想The Analysis of Chinese-style management culture with Chinese -style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Dialectical Thought of Chinese-styleManagementAbstract: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methods mak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rapid change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Chinese-style Management which based on Chinese classical management philosophy, being of native properties bring forth a new management concept through the incentive colli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thought of Harmony is theoretical support to Chinese-style Management. The Cultivate Oneself to Appease Others is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style Management. The Chinese-style Management which absorbing Western Management essence is a open theoretical system. Insist on the dialectical thought of Chinese-style management which develop with times will make Chinese enterprise to qualitative change.Key words: The Chinese-style Management; The thought of Harmony; dialectical thought 1. 引言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企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企业或多或少遇到由于管理落后而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中国式管理》是一本由李开复所著的管理类书籍,其中包含了作者多年的管理经验和观察。
这本书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式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被书中提到的“中国模式”所吸引。
相比于西方管理模式中的权威主义和单一领导模式,中国企业在管理上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决策。
中国式管理强调团队协作,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
同时,中国企业在管理上也更加注重利益的最大化和长远发展,对员工关怀和培养的程度更高。
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传统价值观,也为中国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然而,书中也提到了中国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
由于中国企业规模庞大,管理层级多,决策流程复杂,灵活性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信息传递不畅、决策迟缓等问题的出现。
另外,中国式管理虽然强调团队合作,但由于领导权力的集中和个人主义的影响,很多组织形成了一种“机器式管理”,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同时,中国企业在管理上也存在着对短期利益的追求,缺乏对长远发展和企业文化的重视。
这些问题都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在思考中国式管理的发展和未来时,书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李开复提出中国企业需要在充分了解西方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既能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又能兼具西方管理的效率和创新性。
其次,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对领导者的培养和选拔,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领导者。
再次,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关怀和培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最后,中国企业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使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通过阅读《中国式管理》,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谈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来中国访问的时候,曾断言10年后管理学将是中国人的天下。
现在距德鲁克这一段言也过了20年了,早已过了十年之期,但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莫要提称雄世界了,亚洲的日韩企业估计都比我们来的先进些。
当代主流管理模式分为日韩和欧美两大流派,日韩采取家长制注重员工的执行能力,欧美注重科学提倡把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到极限。
如果细化来看,这两大流派算是走的两个不通的方向。
但仔细看来的话,很难分出孰优孰劣,两种模式都有许多经营卓越的代表公司。
中国式管理则是夹杂在这二者之间,貌似不论不类,但又符合中国的国情历史传统。
如果用中国传统哲学来解析的话,管理的本质,就儒家而言,是“安人行为”;就法家而言,系“功利行为”;就道家来说,是“自然行为”;就墨家来说,为“利他行为”;就易学的观点来看,是“人道行为”;就宋明理学的观点来看,则为“循理行为”。
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找到中国式管理之后,大家便全力推出自己模式。
分析起来,大抵有下述六大型态:(一)企业型。
企业界起初心存观望,不承认自己实施中国式管理,唯恐被视为落伍,破坏企业的形象。
后来逐渐有些企业,尝试着树立“中国式”旗帜,甚至开拓外销市场,已展示“中国式管理”的实力。
(二)日儒型。
有些人认为日本人对于中华文化研究得比中国人更彻底,同时日本式管理的理念也绝大部分源自中国,因而大量引进日式儒家文化,宣导“中日同文同种”,运用日人研究成果,建立中国式管理。
(三)史料型。
将我国历史上的管理事实,当作案例来分析说明,进而指出中国式管理的途径。
到目前为止,仍然停留在片段史实的整理,尚未臻于系统化的建构,仍有待于整理成更具体可行的中国式管理。
中国管理技巧
中国管理技巧摘要:一、引言1.中国管理技巧的背景2.中国管理技巧的特点二、中国管理技巧的核心理念1.仁爱之心2.中庸之道3.和谐共生三、中国管理技巧在实践中的应用1.人员管理2.沟通与合作3.决策与战略规划四、中国管理技巧的现代价值1.企业经营与发展2.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3.个人成长与自我管理五、结论1.中国管理技巧的传承与创新2.对未来管理发展的展望正文: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管理智慧层出不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管理技巧。
这些技巧不仅在古代宫廷、家族、企业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本文将从中国管理技巧的背景、特点、核心理念、实践应用、现代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现代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引言1.中国管理技巧的背景中国管理技巧的形成与发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管理经验。
这些经验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提炼,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技巧。
2.中国管理技巧的特点中国管理技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人为本:强调关注人的需求,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使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2)和谐共生:强调在组织内部及与外部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促进组织的长远发展。
(3)中庸之道:强调适度、适时、适中,避免极端,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中国管理技巧的核心理念1.仁爱之心:仁爱之心是中国管理技巧的基石,强调管理者对组织成员的关爱与尊重,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要求管理者具备高超的平衡艺术,处理好组织内部的各种关系,保持组织的稳定与和谐。
3.和谐共生:和谐共生强调管理者在决策和行动时,要充分考虑组织内外部的利益关系,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促进组织的长远发展。
三、中国管理技巧在实践中的应用1.人员管理:中国管理技巧强调关爱员工,注重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式管理专题讲座ppt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式管理将更加注重与技术创新的融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工具,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技术创新融合
中国式管理将注重产业协同融合,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产业协同融合
中国式管理将更加注重跨界融合
06
中国式管理的实践案例分享
华为式管理实践
背景介绍
海底捞公司是中国一家知名的火锅连锁品牌,以其出色的服务和优质的食材而广受消费者欢迎。
海底捞公司的中国式管理实践
海底捞式管理思想
注重员工激励和员工福利,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海底捞式管理实践
通过实行师徒制、店长负责制、员工食宿保障等方式,实现员工激励和高效管理;同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服务标准和流程,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用餐体验。
现代中国管理理论
02
中国式管理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
中国式管理强调人本化管理,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制度化管理体系,确保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对比分析
人本化管理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制度化管理注重规范、流程和标准,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人本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
核心理念
中国式管理注重情理法与管理的统一,强调情感、道理和法律等要素在管理中的应用。
强调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作,以实现共同利益和整体目标。
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企业整体最优发展。
1
中国式管理的发展历程
2
3
源于先秦时期,强调道德、仁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理念。
古代中国管理思想
在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管理模式。
中国式管理之道
中国式管理之道中国式管理之道在国内,有着很多与西方管理方式截然不同的“中国式管理之道”。
这种管理方式通过强调人际关系、情感共鸣和团队合作,赋予了中国企业特有的韧性和创造力。
本文将阐述中国式管理之道的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
中国式管理之道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式管理注重人际关系。
在中国企业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往往不仅仅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而是更为亲近和融洽的关系。
领导者会关心员工的生活、家庭和个人发展,这样的关系建立了一种亲密和信任的氛围,有利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其次,中国式管理强调情感共鸣。
管理者会给员工更多的关怀和理解,通过共情和体谅,建立起一种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激励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
再次,中国式管理重视团队合作。
团队是中国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更倾向于通过协作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团队合作的特点是相互尊重、相互依赖和相互学习,使得中国企业更加有活力和创造力。
中国式管理之道的优势在于其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大国中,中国式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成为其能够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重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将这些融入到管理中,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
与此同时,中国式管理也借鉴了西方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汲取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利用。
这种混合的管理方式使得中国企业既可以在本土市场获得成功,也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中国式管理之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需要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传统的中国式管理可能在跨国企业中面临一些障碍和挑战,需要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和合作。
其次,中国式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
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作为管理者,应当引导员工不断思考和创新,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再次,中国式管理需要更好地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相结合。
中国式管理走向何方?
??? 中国式管理至上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理论引入中国提出之时,主要有三种学派观点。
??? 第一种观点是中国式管理客观存在。根据权变理论,管理在不同地域,受不同民族、文化、政治体制的影响,因而管理应当在解决不同问题时要因地适宜,根据不同环境选择不同方案。这一类学派认为,中国企业所独特是与政府的亲密关系,在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政府在掌管中承担重任,有时甚至不已市场规律行事,以政治意识为主导,是中国具有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代表人物有曾仕强、席酉民、苏东水等。
??? 第三种观点认为,管理实践不存在地域性之分,然而管理理论却存在地域性之分,也就是赞同管理在实践方面的相通性,却认为存在地域性的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应当区分地域差异,寻找在不同国情环境下的管理论。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陈春花、杜豪等。
??? 持有第一种观点的人数,近年来随着曾仕强“中国式管理”演讲热捧而逐渐增加,他们往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特别对儒家、法家等经典思想崇拜;反对所谓的“欧洲中心论”;竭力支持中国在世界的核心地位,以证实他们的爱国情怀。第二种观点可能由于中国向来强调人和,讲究和气,对批判、反对、冲突字眼比较敏感,因此站出来批判中国式管理的寥寥无几,即使提及,也是简单带过,很幸运的是,张弈曾经以专著的形式批判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即《中国式管理批判:走出中国管理的围城》。持第三种观点的其实实际上还是第一种观点,他们强调地域性的管理理论以指导独特背景下的管理活动,也强调管理在实践方面的相通性。我们通常说的中国式管理正是中国式管理理论在管理世界中的指导应用,而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世界各地都是一致的,只有唯一的目的使工作富有成效。
??? 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研究30多年的李树林认为,管理本土化就是要在中国转型期间将西方管理理论中有用于中国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创造出的管理,其主要含义有三种,就是:充分发挥我国民族独有的优势;学习吸收西方管理理论;利用西方管理理论是为了创造更发达的管理本土化。与此相同的是,最近看到的一本书《解码中国管理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1月)中金蝶软件总裁徐少春提及的中国管理模式实践特点大概也是这样。在我所看到的中国式管理的含义中绝大数中国式管理支持者都认同这点。
关于《中国式管理》读后感范文精选
关于《中国式管理》读后感范文精选一个企业是否能成功除了离不开领导人的决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内部的管理,而这个管理模式又要符合我国的国情,《中国式管理》这本书则非常适合。
读后感一《中国式管理》一书作者曾仕强是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冲着这些名号我认真且仔细地研读了一遍这本书。
认真阅读的过程加上记笔记,使我对中国式的管理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收获了很多、很多。
开始阅读前必须搞清楚中国式管理的定义,所谓中国式管理就是是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公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已安人的历程。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大一上学期就学了管理学,但大一的管理学是以西方的管理思想为切入点,讲的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并不是通用的版本,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没有联系到中国长期就有的管理思想。
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开篇就给人眼前一亮,研究针对的是具有华人特性的管理学,立足点在中国人身上。
语言贴合中国人的实际,且对中国悠久的管理思想进行了很好的总结。
不夸张、不脱离实际。
文中处处彰显着中国古代优秀的管理哲学思想,阅读来可谓让人耳目一新,但又觉得情切、可感。
作者认为管理是修已安人的过程,一个人要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
这个观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自己都管不好还怎么管其他人,又怎么会得到被管着人的认可,自然无法胜任管理的大任。
而要达到修已的目标又要靠自觉,自律,与自主。
这就很要命了,中国的学生越来越缺少的就是自觉,自律,与自主,做什么事都要有人喊才去做,没有自觉性,做事无法至始自终。
这个可能也是现代大学生无法管好自己的根本原因吧。
《中国式管理》读书总结
《中国式管理》读书总结Nicole 这本书是我的朋友推荐的,做电商运营管理的她看这本书的时候,很是让我不可思议,毕竟电商是新兴产业,所需要的应该是西式管理模式,与中国式管理比较不搭嘎的,她推荐给我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讨论过这些话题,我的这种想法也随之改变。
为什么我的想法会改变,其实就是和这本《中国式管理》有关系,本书里面阐述了属于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即“修、齐、治、平”,也就是儒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需要先把自己管理好,成为组织中有用的一份子,然后才有资格去从事管理,去管理其他的人、事、物。
个人修治好后,则是家庭,必须安顿好自己的小家,也就是“齐家”这一步,只有把自己的家庭管好了,才能有资格去“治国”,当然,国家大事看着离我们还是比较远的,但是又离我们很近,家出了问题,“国”又如何能治好呢?所以有先齐家后治国之说。
而“平天下”则是最终目的。
天下的国家有很多,不可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只有求大同存小异才能够“平天下”,获得和平,同中有异,异中求同,这也是我们《易经》中的太极之说,一分为二,二分为三,而三生万物,《易经》系统其实是多元化的,这也塑造了中国人的三观,继而形成了属于中国式的管理模式。
美式的管理模式是“我要、我成”也就是“目标管理”和“成果管理”。
而日式管理模式是“同生、共荣”,也就是“一起进入公司的辈分”和“大家共同分享的荣誉”。
而中国式管理模式是“修己、安人”,即个人修治,用以安人,它要求管理者先修己,感应被管理者自动修己,双方都修己,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汤因比曾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
”当然,中国不做霸权主义,我们只求共同发展。
中国式管理是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安人来自更宽容的包容性,尊重个体,保有大同,这就是中国式管理,这其实也是社会进程中的趋势。
中国式管理:背景、内涵与展望
我们 不 能不 承 认一 个 尴 尬 的现 实 : 们 已经 在 人
不 经 意地将 西 方 管理 等 同 于 管理 。谈 到 管理 , 人们 言 必称 美欧 , 似乎 只有 这些 发达 国家 才 有 管理 与管 理 研究 。果 真如 此吗 ?答案 自然是否 定 的 。中华 五 千 年 的文 明史就 是一 部 磅 礴 的管 理 史 , 是 我们 没 只
我 们不 难发 现 , 中 国式 管理 的研 究 存 在 以下 历 史 对 逻 辑 , : 引入 、 绍 西 方 管理 思 想 到 挖 掘 中 国 管 即 从 介
理 思 想再 到 比较 与结 合 中西方 管理 思想 。
( ) 西方 管理 思想 的介 绍与 引入 一
合 中 国情 境 的管理 方式 与方法 。
0c . 2 0 t 06
中国式管理 : 背景 、 内涵与展 望
李大 元 , 巨钦 刘
(浙 江 大 学管理 学院 , 浙江杭 州 ,3 0 5 ; 1 0 8
湘 潭大 学商 学院 , 南湘 潭 , 1 1 5 湖 4 10 )
摘要 : 中国式管理是 柔性化人性化 的权 变管理 艺术。其 兴起 的现 实背景是西方理性化科 学化管理在 复杂环境下 面 临诸 多困境及 中国文化 背景下 员工独特的 思维方 式。 中国式管理具有 组 织 目标个人 化、 织边界模 糊化 、 组 管理 活
改革 开 放后 , 以孙 耀君 为代 表 的学者 译著《 西方 管 理 思 想史 》 详 尽 介 绍 了西 方管 理学 的萌 芽 、 生 , 产
收 稿 日期 :0 6 8—2 ; 回 日期 :0 6—0 —2 20 一O 9修 20 9 8
中国式管理及反思
1请分析中国式管理的地位,作用。
特点,优点以及不足之处▪文化基础:•以周易为基础•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以释、道、法为补充▪哲学性质:•世界观: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方法论:以辩证法为支撑▪执行特色:•典型的以人治观念为主导▪主要缺陷•对人的评价标准不具有可执行性•制衡缺乏及时性,对“变”的控制力度不够▪今后努力的方向•建立优秀的评价体系•建立及时、有力的监督机制2难道中国人首先发明火药,只是把它做爆竹,同人玩乐事不对的,而欧洲人把它用来制作造成杀人的枪弹反而是正确的吗?请结合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弱国无外交,富国强兵,全球化等观点展开分析3在实践修己安人管理原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如何理解水,请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虑▪水•中国人像水•善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常形•低调悠闲,避高趋下,借力使力,能省则省•避实击虚,无孔不入•不平则鸣,借势造势•似柔却刚,平静与暴虐并存,载舟覆舟,可疏不可堵•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5你心中什么叫圆满请举例分析▪圆满•圆:太极,界限;运转自然、顺畅无滞、生生不息的状态•满:全而不溢•圆满:以自然顺畅的状态完成界限内所有的事情•界限是“理”,追求圆满必须“合理”•圆满即是中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6你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委曲求全的现象和度的?请结合实例回答▪家族与联盟的相似性•合乎“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法则•组成部分的分离并没太强的限制•核心的重大变故会非常容易的造成分崩离析▪家族与联盟的基本策略对比•“血缘关系”与“理念相近”•“家和万事兴”与“同心协力“”•“共同消费”与“统一步调”•“保护家人”与“让协力厂商有钱赚”•“看顾老弱”与“协助合作厂商过难关”•终极原则:委曲求全7如何理解权力和威信权力▪权力是影响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的能力▪权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权力的基础是对他人利益的控制▪拥有权力的基础是掌握影响他人利益的资源▪我对权力的分类•显权力:由职务、地位、专业等进行确立的权力•隐权力:由自己的品格、特点、魅力以及所掌控的人际关系等而确立起来的权力▪权力的人际关系来源•基础的:奖励权力、惩罚权力•衍生的:法定权力、参照权力、专长权力威望▪领导者的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理上受到的赞扬、尊敬和信任感,是群体对领导者的评价▪建立威信是领导者的一项成就▪威信的组成:政治威信、道德威信、职业威信▪威信的特点:丧失容易保持难权力和威望▪威信是一种隐权力,建立在一定的显权力基础上,但是与显权力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威信会对显权力的效力形成增强或削弱▪威信的确立更加依赖于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等非显权力因素▪威信产生于领导者与群众的情感互动•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8论述在中国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中国式管理是法治基础上的人治,人治大于法治▪领导有方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减少制度的缺失▪领导是发挥安人潜力的过程•以“深藏不露”为原则▪适当显露,使干部信服;适当不露,使干部爱戴•以“得人心,做好事”为最高目标•包容组织内不同派系的消长并合理安抚▪新主管应采取“一视同仁”•使组织成员感受到主管的公正性•使具有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关系的同仁提高警惕•任何事情归零后,比较容易摆脱就有包袱▪一段时间后,应采用“差别待遇”•一种灵活的精神激励方式,弥补物质激励和机会激励所具备的呆板、受限等不足•确保公正的出发点口头一视同仁,内心差别待遇,根据贡献表现讲同仁分三层:•核心班底:左膀右臂,肱骨支柱,“没有你我会死”•一般成员:可有可无,无所谓•排除对象:抓紧走人,“快走快好”•通过核心班底好办事•▪中国人很难形成共识•“人本位”观念使得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在中国凝聚共识的三要件:•要让员工感觉组织靠得住,而非片面要求员工对组织来说是必须靠得住的•要善于借势造势,以势压人,以势聚人,而非依靠法律、规定、契约约束人•适当选用核心班底人员建立共识,然后再向外传播凝聚共识防止小人当道•防止小人当道•亲君子,远小人•没有任何领导立志“亲小人”的•小人当道的途径在于“拍马屁”•“为上司分忧”与“拍马屁”:关键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做好•“说好话”与“拍马屁”:关键在于出发点是为了公益还是私利•业余时间陪上司从事正常休闲活动与“拍马屁”: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情、理、法的顺序领导••对于被领导者应注意:•上司给面子,是要促使我们自动讲理•上司不给面子,不要立即反应,冷静处置•上司继续不给面子,加强反思想办法化解•对于领导者应注意:•不可轻视部属•稳定部属情绪是第一要务•给部属面子时不要希望部属马上就能自动讲理,而要一点再点,不可翻脸过快•由情入理,依法翻脸•。
中国式管理
★讲师简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之父,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成功》杂志首席顾问,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被业界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被《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欢迎的十大名嘴之一。
★课程对象——谁需要学习本课程★企业高层管理者★?企业中层管理者★?企业基层管理者★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1.中国式管理的基本概论、思想形态与三大主轴2.中国式管理的组织、计划、执行与考核要领中3.中国式管理的沟通、领导与激励方式★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中国式管理的基本概念1. 从“风水”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2. 基本概念之一—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3. 基本概念之二—修己的要旨在自觉、自律与自主4. 基本概念之三—安人的目的在人安己安第二讲中国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形态1. 基本概念之四—明哲保身的理念2. 基本概念之五—化解问题的方法3. 中国式管理的思想形态第三讲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与企业文化(一)1. 引言2. 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3. 以人为主的三大原则4. 因道结合,重在企业文化第四讲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与企业文化(二)1. 依理应变,以求时时刻刻都合理2. 合理应变要有要领3.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妙用第五讲树状的组织精神1. 树状的有机系统2. 避免上侵下职3. 员工要安上级的心4. 职位越高弹性就应越大第六讲随时调整的计划方式1. 边做边修改2. 治标和治本并重3. 至诚可以前知4. 提出计划应合理坚持第七讲中国式管理的执行与考核(一)1. 中国式管理的执行与考核概述2. 站在落实计划的立场来执行3. 认清计划的可变与不可变的原则4. 检讨执行的缺失,作为下次计划的参考第八讲中国式管理的执行与考核(二)1. 采取全面无形的控制2. 建立“对没有用”的考核标准3. 保持“救人而非杀人”的考核心态4. 采取“综合考量”的原则5. 鼓励大家“反求诸己”第九讲圆满的沟通艺术1. 引言2. 妥当性大于真实性3. 采取不同的申诉方式4. 最好做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5. 站在不明言的立场来名言第十讲圆满的领导风格1. 通过核心班子好办事2. 防止小人当道3. 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4. 最高的境界在促使部属自动自发5. 如何在规定范围内衡情伦理第十一讲合理的激励方式1. 随时随地都应该激励2. 先忠诚再求能力3. 逐渐提升安、和、乐、利的层次4. 由安员工而安顾客5. 情景配合,激励大家随机应变第十二讲中国式管理的发展1. 中国历史治少乱多的原因2. 全世界都向中国式管理学习3. 中国式管理要成为21世纪的主流★课程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管理必须和文化相结合,才能收到实效。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理论辨析论文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理论辨析论文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中国式管理提出并兴起。
在中国式管理由理论向实践的推进中,中国管理模式、中国式管理模式等用语不断见诸报端。
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天然地认为,中国式管理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的简称。
曾仕强在其著述中,关键词:中国式,管理,中国,管理模式,理论,辨析,论文,20世纪,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中国式管理提出并兴起。
在中国式管理由理论向实践的推进中,中国管理模式、中国式管理模式等用语不断见诸报端。
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天然地认为,中国式管理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的简称。
曾仕强在其著述中,也将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作为同一概念进行使用。
进入21世纪,企业界从管理实践的角度身体力行“中国管理模式”,并渐次升华出此概念之后,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产生了极大的理论鸿沟和实践运作差距。
面对二者之间的差异,崇尚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管理认为,中国管理模式只是在形式上贴了一个中国管理的标签,实质上已经失去了中国的民族本色;融入现代气息的中国管理模式则认为,中国式管理局限于古老的管理文化,不懂得如何吸收包括中西现代文明,是目光狭隘孤芳自赏。
在相互争论和贬低对方的过程中,二者似乎都遗忘了其共同的目标,即为中国管理理论争得更多的全球话语权。
由此,回应人们对中国式管理或中国管理模式的盛赞抑或质疑,我们有必要澄清二者的不同之处,点明二者的互补互促、共长共进的对立统一关系,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进步和发展。
1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管理来源中国式管理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
时任台湾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主任的蔡麟笔教授,在翻译和研究西方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出版著作《诸葛亮的管理哲学与艺术》(1977)和《我国管理哲学与艺术之演进和发展》(1978),首开中国式管理研究之先河。
80年代之后,曾仕强、潘承烈、苏东水、成中英等学者开始对中国式管理进行了大力弘扬和发展,使中国式管理成为当代中国管理之显学。
浅述_中国式管理_领域内的两大知识体系
一、研究趋势之一——建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体系诚如诸多学者所言,当前该领域的一大主流研究取向便是回归文本,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伴随着企业管理活动中中国传统思想元素的不断挖掘,众多学者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中国传统思想领域,并希望从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思想中挖掘更为全面的管理科学思想。
由此,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学者历数中国数千年中所产生的思想家们,从中汲取涉及到管理科学的思想,并对其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系统的整理。
虽然,这一研究取向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强烈的主观性以及过于重视文本挖掘,而忽略了现实意义,但不可否认,此类研究模式仍被众多学者所采用,并构建了体系化的理论框架,笔者称其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体系。
笔者认为,这一研究趋势,其根本目的在于摆脱西方管理科学体系的束缚,但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过分迷恋于中国传统思想之中。
这类学者大多奉行“古为今用”的主张,并在此信念之下历数中国历史中所涌现出的众多思想家,并从众多古籍中汲取出能为企业管理活动所用的管理学思想。
由于此类研究成果为数众多,笔者在本文中便不一一详述,只列举个别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概述性的论述。
这种研究趋势简而言之是以中国古代各家学派各思想家为划分标准,分析其所持的各种思想,并对其进行再阐释,最终从中挖掘出有益于企业进行管理活动的思想。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一书中,作者对老子、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荀子以及孙子等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主流学派及其代表著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从中凝练出适用于当今企业管理活动的管理学思想。
除此之外,该书还对商鞅、管子以及鬼谷子这些极少被人所提及的思想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同样从他们的著作中发现了能为企业所采用的管理学思想。
这一大胆的尝试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本专著,随着这一研究趋势被广大的学者所认可,越来越多的带有创见性的专著涌现了出来。
在《先秦诸子与管理》中,作者在对儒道墨法兵这五个主流学派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吕氏春秋》、名家学派以及阴阳五行学派思想中所蕴含管理学思想。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而他们似乎都在说中国人没信仰,甚至质疑中国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地发展。
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早已渗入血液,留下了几千年的烙印。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只有西方基督教伦理文化背景下的理性契约精神,才是商品经济的文化根基。
然而,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腾飞,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今日中国的振兴,似乎都已经无声地向他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并向世界证明成功的管理并不是专属于西方,成功的理念更不是只有一种。
日本的迅速腾飞让世人知道了日式管理,而中国现在正处于振兴期,中国式管理将如何自处?我们一直强调“见贤思齐”,而“贤”似乎必然地指向了西方,于是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资金、技术,同时也吸收了他们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
而这些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否有效地推进中国的发展?现实似乎给出了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答案,国外屡试不爽的管理方法,当移植到中国时,却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竟是方法错了还是中国人已经病入膏肓?而《中国式管理》恰是给我们点亮了一个火把,让我们看清身边懵懂的表象,它将植于中国人血液的民族性剖析给世人,让我们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中国文化。
一、中国人的小团体日本人的小团体让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集团主义,而中国的小团体则可能让人们联想到本位主义、朋党之争和内耗。
那究竟是小团体错了,还是中国人错了,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在我看来谁都没错,我不赞成将人和小团体隔离开,用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
中国人的小团体象征着我们美好的友谊代表着彼此之间的交流,少年时的玩伴、青年时的知心朋友,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割舍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从小的生活环境,没必要舍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式管理的理解,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专家 的曾仕强先生认为,从管理科学来看, 没有中国式管理;从管理哲学来看又 有中国式管理。科学无国界,各国应该 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比如战略工具、 生产管理、营销方法等等,因而没有各 国管理之分,但因文化的差异,管理哲
另外,对中国古代典籍中蕴含的 管理思想进行阐释发挥,关注度最高 的是《孙子兵法》,中国著名的《孙子兵 法》研究专家吴如嵩教授指出《: 孙子兵 法》 的战略理论是中国战略文化最杰 出、最古老、最典型的代表。鄢德春则 把《孙子兵法》与西方战略管理的各个 流派的思想进行比较,认为 《孙子兵 法》是既考虑规划又考虑环境,既有理 性又有非理性的战略哲学,与西方战 略管理学派的相容性很好。纪洪波则 研究《孙子兵法》战略管理思想的普世
上海交通大学王自强认为,管理 本土化的实质既是民族化,又是国际 化,适当的本土化是全球化的特征。并 且认为管理本土化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本土化不是为了寻根而去寻根。所 以从古典和经典中寻求一些传统概 念,把这些概念与现代管理拉在一起, 认为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在 他看来是不妥的。本土化要在开放中 学习、再造和提升,民族特色的充分展 现是管理本土化的价值和目标所在。
从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发展市 场经济的国家都会随着经济建设的过 程,形成区别于他国的各自有效的企 业管理模式。根源于美国文化的美国 管理模式与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相 一致,根源于日本文化的日本企业管 理模式与日本的群体主义文化相匹 配。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在 西方的实践经验应用于中国市场时需 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延伸或重新创造。 没有西方管理理论和经验指导的纯中 国式管理不能造就国际一流企业,西 方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果不同中国的国 情相结合也不可能行之有效。并且中 国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突出重 围,也必须在学习欧美与日本的先进 管理经验过程中,创造出与中国文化 价值观相一致的中国企业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正是基于此,理论 界和实业界掀起一股研究中国式管理 的热潮。
中国式管理存在的批判主义派也在此 一并分析。
1.研究古代管理思想现代应用的古 典主义派。代表人物有台湾的曾仕强 等,国内众多的研究《易经》、《孙子兵 法》、《三 国 演 义》、《红 楼 梦》、《西 游 记》、《大学》、《中庸》、《论语》等管理思 想的可作为这一学派的追随者。古典 主义学派主要研大成者。
席酉民教授创立了有着浓重东方 文化色彩的“和谐管理理论”,认为中 国式管理的精髓是和谐。“谐”考虑的 是科学化、物化的东西,它讲究的是比 例协调、配合得当、可以科学安排; “和”更多地看到的是人的心理感觉、 心理感受。和谐管理不再简单地追求 科学化,而是追求两种思路,也就是席 所说的“双规则”:能够事先安排、用科 学方法解决的,用科学优化解决;反 之 ,让 人 发 挥 他 的 创 造 性 ,随 机 应 变 。 和谐管理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的状态。可以看出,西方管理理论是和 谐管理设计的基础,其技术方法是和 谐管理设计的工具,从中国文化或中 国哲学的特点,即习惯于整体和辩证 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强调以人为 本,以柔济刚,以情补性,以义代利,关 注人际关系间的和谐出发,有选择地 去使用,来吸取西方管理的精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占祥创立了 “矛盾管理学派”。矛盾管理理论认为把 企业作为赚钱的机器,获得利润最大化
当做唯一目标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因此 提出可持续成长和长寿是企业追求的 根本目标。并将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企
业分析,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 力,也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企业经营管 理者就是在对企业内外存在的矛盾的 管理过程中履行自己的使命的。总之矛 盾管理就是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和矛盾动力学的原理,来观察和分析企 业的矛盾运动,并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 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成长。
曾仕强先生认为,中国式管理贡 献的主要管理观念中,第一个是“太极 思想”。太极思想的关键在于,认为“本 来就这样”,以“怎么样都好”的心情, 用头脑仔细想想,然后看情势办事,以 自然的方式自得其乐地顺势行事。第 二 个 是“ 把 二 看 成 三 ”,以 突 破 二 分 法 的困惑。受西方的影响,现代人思维喜 欢“二分法”,把事情分成两个部分,比 如把管理分为人治、法治,认为其中一 个对,而另一个不对。但这是理想状 态,没有哪个组织完全是人治,也没有 哪个是完全的法治,纯黑和纯白之间 总有着无数种灰。第三个是“中庸”,中 庸就是合理。曾教授引朱子的话说: “无一事不合理,才是中庸。”
复旦大学教授苏东水在 《伟大时 代的新学说— ——东方管理学思想的兴 起》一文中,认为自己创立了“东方管 理学理论”。并将中国式管理的精髓概
括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 人”。“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管理活 动以人为中心,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自 由、普遍发展。这是基于历史连续性归 纳出来的,中国古代有“人乃天”和“事 人如天”等观点。“以人为本”一词的完 整提法最早出自《管子·霸言》,后又有 孟子的“民贵”论等更接近现代人本管 理哲学的思想。“以德为先”即强调道 德伦理在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者要通 过“修己”树立道德之威,在无形中影 响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也要通过“修 己”实施自我管理,以求更好地胜任本 职工作。“人为为人”要求无论管理者 还是被管理者必须首先注意自己的行 为和修养,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控 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落实在实践中, 是倡导以身垂范、合理授权与自我管 理。
⑶无事例支撑。从“中国式管理” 走出的国际性大企业数量也太少,在 这种情况下,所谓“中国式管理”只能 是一种奢谈。
三、中国式管理的发展方向
1.为 中 国 式 管 理 注 入 科 学 精 神 。按 照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演讲,“有系 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 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 神”。古代中国对学术的价值判断常常 局限于“现实有用性”标准。正是这种 心态局限了中国古代的技术不可能进 入更高层次,甚至使中国不可能产生 科学。几十年前金岳霖曾经告诫知识 分子“不做官”、“不发财”、“有独立的 环境”。而这种科学精神,在我们这个 民族却是向来羸弱亟需强化的。对于 管理而言,注重微观的数量和细节精 确,是一切管理的前提。泰罗的科学管 理正是从动作的细节分析开始。相比 之 下 ,中 国 人 更 看 重“ 形 ”、“ 势 ”或 者 “道”。在“术”的层面自汉朝以后,基本
另外,信永方略管理咨询有限责 任公司总经理唐占库对吸收国际先进 咨询经验,实现风险管理本土化提出 了建议。吴娆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本 土化的路径进行了探寻。程丽霞提出 战略管理的本土化。
以上理论观点的提出,是对中国 社会文化背景下管理实践的总结,尽 管它们大多数只是描述和归纳,较少 的 实 证 检 测 和 较 多 的 前 瞻 式 预 测 ,但 是与全盘西化和一味复古相比,其研 究更贴近中国管理实业界的现实活 动,更真实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管理现 象,这对于提高中国企业家的管理理 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⑴有管理哲学无管理科学。批判 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以孔子为 代表的儒家的管理思想,没有发展出 任何深奥的管理理论,只揭示一个原 则,即管理者当以德治国。从整体上 看,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道德修养的 关注远远超过对组织管理的关注。在 西方管理研究中,企业管理主要是针 对组织,个人道德修养属于励志学范 畴,前者代表是德鲁克,后者代表是卡 内基。并且西方管理科学做到了把哲 学思想转化为管理工具,而中国式管 理却未能把哲学思想转化为管理工
复旦苏东水先生所下的定义最 全,但似乎使中国式管理具有包容天 下管理的气势。苏东水认为,中国式管 理就是以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华 商管理学“三学”为理论基础,以“以人 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 和治国论、治生论、治家论、治身论“四 论”,再加上人道、人心、人谋、人缘、人 才“五行”和和贵、和合、和谐“三和”为 主线,凝练中国古、近、现代管理思想 精华的现代管理模式。
·2007 年第 2 期·
82 Enterprise Vitality 企业 活 力 - 管 理 理 论
具。如果我们只谈哲学,而缺乏相应的 管理工具,那就是一种清谈,而不是管 理科学。
⑵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批判者 认为,中国的“组织管理”,是脱胎于中 国奴隶社会、发扬光大于中国封建社 会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根据的家族式 管理和独裁垂直式管理,它是适应中 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这种 管理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工业时代和知 识时代对组织管理的要求,也已经跟 不上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并将中、 美、日的管理核心观念作对比:中国式 管理是以家的观念,即以亲情来连接 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农业社会背景的 产物。日本式管理是以社,即用忠诚来 连接人与人的关系,有浓厚的帮会气 息。美国式管理是契约观念,即用契约 来连接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商业社会 的产物。因此认为中国式管理跟不上 时代的要求。
学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中国式管理的 主要贡献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
因此一般都认为中国管理哲学加 西方管理科学即为中国式管理。如魏长 霖等人认为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 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 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 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 果。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副理事长胡新欣 认为,管理体系应该像一棵树,哲学层 面是它的根,所以前提是东方智慧,加 上全球视野与本土化方案,具备这三点 就可称作中国式的管理。
·2007 年第 2 期·
企业 活力
8 1 ENTERPRISE VITALITY
管理理论
意义等。另外研究 《易经》、《三国演 义》、《红楼梦》、《西游记》、《大学》等典 籍的管理思想的也可归为此类。
2.基于中国人文特征诠释现代具体 操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派, 也有学者称之 为本土创新派。这一流派按照西方理论 模式,结合中国社会文化具体特点,演 绎出解释力更强的理论模式和学术观 点。主要有复旦大学的苏东水教授带 领的东方管理学派、西安交通大学的 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管理理论、中国人 民大学李占祥创立的“矛盾管理学派” 以及其他学者进行的本土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