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Thank you!
Psych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support the acquisition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边缘上产 生的学问,它以语言的心理过程作为它的研究对 象。从语言学角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 ,但 是可以有不同的取向来进行研究。从心理学角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桂诗
5.2小组任务分配
王青、任瑞娟、王亚南讨论知识结构 王亚南完成ppt制作 王青、任瑞娟后期检查 王亚南主讲
6.参考文献
桂诗春.什么是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 社,2011. 李绍山,李志雪.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 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 石林平,张东红.心理语言学五十多年发展评述[J]. 兰州城市学院学报,2013(3). 武绪颐.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J].佛山科学 技术学院学报,2004(6). 李茜.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中国的发展[J].西安 社会科学,2010(1).
3.2 “没有语言学的语言学”
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下, 句法研究不再是中心,研究的重点已转 为探讨对话语、语篇的理解和词汇、语 素的辨认。 F.J.Newmeyer说:“整个60至70年代,语 言理论经历了急速和混乱的变化,使心 理语言学难以将他们的研究工作置于任 何语言观之基础上。”
(武绪颐,2004)
02 90初至90中期 03 90中期至今
研究起步阶段 王初明 六种学习方式 陈思清 交际策略
快速发展阶段 基础研究 词汇、句子、篇章 应用研究 听说读写译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课程纲要授课人:邹申课程描述本课程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主要介绍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心理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第二模块着重讲解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心理过程。
第三模块侧重介绍语言习得研究成果以及语言习得研究方法等。
课程主要目的:使学生了解心理语言学研究范畴、近年来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相关理论及模型、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
授课方法《心理语言学》采取授课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周两个课时,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课程授课主要为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
课程内容–Themes in psycholinguistics–Linguistic knowledge–Psycholinguistic processes–Language comprehension–Language production–Language acquisition–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Growth areas in psycholinguistics考核方式选修《心理语言学》课程的学生必须出席每周的课程,平时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讨论,平时课堂表现约占总成绩的10%。
学期作业分为两个部分,1)每位学生阅读一篇二语习得研究文章并撰写约500字的评论,占总成绩40%;2)每位学生根据授课教师所给的题目,撰写一篇约1000字的论文,占总成绩的50%。
论文必须符合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选用教材Carroll, Davi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Aitchison, Jean. The Articulate Mammal: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 (4th ed.)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uarterly)Goodluck, Helen. Language Acquisi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Harley, Trevor.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2nd ed.) Psychology Press, 2001. Hoey, M. Lexical Priming.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2005.Larsen-Freeman, D. & M.H. Long.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Shaughnessy, John J.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6th ed.)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Singleton, D. Exploring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Lexicon.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英语口语言语失误的分析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英语口语言语失误的分析摘要:言语失误是人们在交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影响对话的常见交流现象。
本文结合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论述了英语口语中的失误类型及失误原因,以期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英语口语言语失误言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语失误(speecherror)是人们在口语交际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是“针对没有失误的、连续性的语言而言的。
”桂诗春认为言语的产生要经过大脑的信息处理,在这种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错误的言语输出,即言语失误。
一、言语失误的类型下面,笔者将从言语表达方式和英语系统的层次这两个方面来阐述英语口语中的言语失误类型。
1.言语表达方式从言语的表达方式上来看,常见的言语失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①停顿,即在语言表达中的不连贯,在句中有不恰当的停顿现象。
②重复,即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会重复部分词汇或者短语,导致整句话的不流畅。
③改正,即说话者在语言表达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语失误进行改正,通常会采取插入连接词进行改正。
这类的连接词有我是說……,就是……等。
④习惯性加词,即由于说话者的个人习惯,会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加入诸如“嗯”“呃”等一些不必要的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口头禅”。
⑤口吃,即“结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
2.语言系统的层次每种语言都有其语言系统,而语言系统又包括很多子系统。
言语失误在英语的每个子系统中都可能出现。
下面,笔者将归纳几种英语口语中常见的语音单位的失误:①音节失误。
音节失误通常表现为在语言表达中增添或者删减某个单词的音节。
②重音失误。
重音失误主要表现为将某个英语单词的重音部分读成非重音,而将非重音读成了重音。
③词的失误。
词的失误与音节失误或者重音失误有所不同。
音节失误或者重音失误造成了错误的词,而词的失误并不会造成错词,只是在使用时放到了错误的位置。
④短语失误。
语言学概论课外阅读书目
语言学概论课外阅读书目中文系语言学概论课外阅读书目: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 版。
王德春,语言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叶宝奎,语言学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7修订版。
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1982年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补充: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年。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版。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2版刘丹青,语言学前沿和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2版。
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
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聂鸿音,中国文字概略,语文出版社, 1998年。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理工学院出版社, 1982年。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李福印,语义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 1995年。
〔英国〕利奇,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年。
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 1983年。
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心里语言学
首先,在语言发展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利奥颇尔德(Leopold,1948)提出的“日记和家长报告”为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重要的途径。利奥颇尔德通过对其女儿希尔得嘉德(Hildegarde)在英语和德语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观察认为,观察和 研究儿童日记的语言发展有助于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研究。但后来贝茨(Bares,1991)却认为更有效的途径是家长对其子女语 言表现的观察。因此,儿童日记和家长报告就成了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一大途径。除此之外,观察数据、采访和实验也是研究 语言发展的重要方法。第二,言语感知发展的研究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1)家长的语言输出和儿童语言学习的关系;(2)儿童早 期言语感知;(3)语言特化。第三,儿童语言词汇研究包括:咿呀学语、单词学习、双词学习、语法联接、词语和词义联接。在 这方面,其研究的重心集中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获得”、“使用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词语与语义的连接”3个方面。第四 ,句子学习和理解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1)单词和短语向简单句的过渡过程;(2)语法在造句方面所起的作用;(3)句子的形 成 和 理 解 策 略 ; (4) 简 单 句 向 复 杂 句 的 过 渡 以 及 对 较 为 复 杂 语 句 的 理 解 和 使 用 。 第 五 , 在 语 言 交 际 用 途 的 研 究 方 面 , 贝 茨 (Bates,1976)和韩礼德(Halliday,1975)提出的“语用学功能”、奈尔森(Nelson,1973)提出的“指涉和表达功能”成为研究语言功 用的主要理论基础。特别是韩礼德提出的7种语言功能,不但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经典,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理 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考线索。第六,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式为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 但就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而论,以斯金纳和布龙费尔德“刺激—反应”或“强化”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以乔姆斯基 “天生论”为代表的“遗传”或“传递”理论构成了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两大分支。此外,以皮亚杰(Piaget)和布鲁纳 (Bruner)为代表的“认知”理论、由贝茨(Bates)和麦克威尼(MacWhinney)提出的“竞争模型”和由波特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型 ”代表了儿童语言习得模型研究的主体内容。由此可见,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心灵主义的“内在”理论,交互作 用理论的“认知”、“信息处理”和“社会交互作用”理论构成了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 重要基础。
《语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言心理学课程类别:选修基础课程适用专业:心理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语言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把理论讲解和语言研究技能的培训结合起来,加强语言心理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心理研究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追踪语言心理研究的前沿研究问题和研究范式并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和运用。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对基本的理论和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掌握语言心理研究的内容和范式,同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前沿研究并能理解其研究方法和内容,为自己进行研究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先修《普通心理学》或《专业外语》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3、4、5、6、7、章为课程重点课程难点:3、6、7章为难点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语言心理学》教学以讲授和演示为主,在教学中结合中小学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对语言的习得的现象及理论进行解释说明,并鼓励学生查阅文献,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扩大学生的研究视野。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学时)1.教学内容(1)常用的实验手段;(2)统计方法。
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常用的实验手段;(2)教学难点:常用的实验手段。
第二章语言的生物和生理基础(3学时)1.教学内容(1)语言进化论;(2)语言能力的遗传;(3)语言和智力、认知。
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语言和智力、认知;(2)教学难点:语言进化论。
第三章语言的心理机制(2学时)1.教学内容(1)记忆的功能和结构;(2)语言处理的几个中心问题。
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语言处理的几个中心问题;(2)教学难点:语言处理的几个中心问题。
第四章第一语言习得(3学时)1.教学内容(1)研究语言习得的重要性;(2)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内容;(3)儿童的语言习得。
心理语言学指导下的二语教学探究论文
心理语言学指导下的二语教学探究论文心理语言学指导下的二语教学探究论文1心理语言学概述语言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
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一种几乎不需要努力学习就具备的能力,有些人觉得他们甚至会用语言来思考。
然而,语言的生成和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实际上它十分复杂。
因此,如果我们能了解语言的内在机制,并掌握如何更好地使用语言,我们就有可能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是一门将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的交叉学科。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认知的科学。
这二者结合重叠的部分主要关注我们语言能力的处理过程和知识表征,以及它们是如何与人类认知的其他方面相联系的。
因此,心里语言学可以被定义成:研究言语产生、言语理解、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与心理过程的学科[1].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语言学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这两个领域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些变革。
其中最著名的尝试来自于B.F.斯金纳(B.F.Skinner)在1957年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Behavior)一书。
他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充斥着规则和表征的复杂心理结构,而是一种言语行为".后来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1957)成功地驳斥了语言研究中的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是递归的,可以通过一套有限的系统规则和表征产生无限的句子,重新将心理表征的观点引入语言研究中。
乔姆斯基致力于语言能力的研究,而心理学家则开始对语言应用这一概念感兴趣。
由于语言学者提出的语言能力理论不能被简单地转用在语言应用方面,加之语言学理论变化非常快,使得心理学者难以检验,因此在接下来的20年,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很少有交叉。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二者重新联合,社会上再次出现了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兴趣,然而"心理语言学"这一名称也存在一定误导性--它降低了大约六种其他领域科学研究的贡献,如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读后感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读后感最近读了桂诗春老师的,感觉就像在语言学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收获满满又乐趣多多。
在这本书里,桂诗春老师没有用那种晦涩难懂、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平实、接地气的语言,把语言学方法论这个看似深奥的主题,讲得清晰明了。
这让我这个对语言学充满好奇但又有些畏惧的小白,也能轻松地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
就拿书中关于语言数据收集的部分来说吧。
以前我总觉得收集语言数据是个特别高大上、特别复杂的事儿,得用上各种高科技设备和复杂的软件。
但桂诗春老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例子,让我明白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身边就有大量的语言数据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利用。
比如说,老师提到了日常的聊天记录。
想想看,我们每天在微信、QQ 上和朋友、家人、同事聊的那些天,可不就是丰富的语言素材嘛!还有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的那些状态、评论,也是很好的数据来源。
以前我从来没意识到这些随手敲下的文字有这么大的价值。
再比如,老师讲到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现象。
有一次他在街上听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到底是冰淇淋好吃还是巧克力好吃,那激烈的程度,那丰富的词汇和表情,简直就是一个生动的语言场景。
他就想到,这其实就是研究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运用的绝佳素材。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一回,我去参加一个家庭聚会。
亲戚们聚在一起,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大人们在谈论着工作、生活的琐事,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
我注意到,不同年龄段的人说话的方式、用词都有很大的差别。
长辈们说话总是比较稳重、正式,用词也相对传统;而年轻一辈则充满了流行词汇和网络用语,说话更加随意、活泼。
就连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也很有意思,他们会因为一个玩具而争得面红耳赤,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当时我只是觉得有趣,没有多想。
但读了桂诗春老师的书之后,我才明白,这其实就是一个丰富的语言样本库。
从这里可以研究语言的代际差异、语言的社交功能,甚至还能探讨语言和文化、心理的关系。
还有书中关于实验设计的部分,也让我大开眼界。
心理语言学
言语知觉
语言理解的第一步 研究听者如何从连续的、变化 的声学信号中感知各种语言学 单元,特别是音素
语音的声学线索 音位缺少不变(invariant)的声学 线索 缺少线性排列 协同发音
几个理论
言语知觉的动觉理论(motor theory)(Liberman, 1967) 言语知觉的目标是讲话者的发音gesture,即表征在脑中的一 致的动作命令。感知言语,就是感知讲话者的意图的gesture。 基于听觉机制的言语知觉理论 言语声音的感知与一般的听觉和知觉学习的机制相同,听者可 以从声学信号中恢复言语信息,不需要gesture知觉的中介。
第四,儿童语言
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如何与其母亲交流? 通常情况下,此年龄的儿童每次只能讲出仅仅一个词 语。 作为语言使用的入门者,小孩也许懂得了恰当使用语 言的一些规则,至少是讲不出来而内心明白。 另外小孩的语言中没有封闭词(如介词、连词等), 而偏爱开放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这种现 象表明,小孩对这两种语法类别已有直观理解。
研究的焦点 对音位的恒常的声学线索的搜索 言语知觉的心理机制 言语知觉的神经机制 辅音发音部位线索
词汇识别
听觉词汇识别(spoken word recognition)
视觉词汇识别(visual word recognition)
听觉词汇识别Cohort模型(Marlsen-Wilson, 1987) 第一个阶段,对输入信息进行听觉语音分析,激活一群可供选择的单词,即初始词群; 第二阶段,当语音信息继续,仍然符合语音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增加,而不符合语音 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下降,直到选中群中的一个词; 最后,把选中的词整合到当前语义和句法情境中。 跨通道语义启动范式 首先通过耳机给被试呈现语音信息,在耳机中语音消失的瞬间,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 一个刺激,要求被试对视觉刺激进行词汇判断。 给被试呈现的听觉刺激有两种,片段语音信息(如/kpt/)和整词信息(如captain), 片段语音信息/kpt/与captain、captive等有语音联系,而captain、captive又分别和ship、 guard有语义联系。 结果发现,当给被试听觉呈现片段信息——/kpt/ 时,在对随后视觉呈现的ship和 guard做词汇判断时,都会有显著的启动效应。而当听觉刺激以整词形式呈现时,只 有ship被启动。表明在词汇通达的初期,语义信息已经被激活。 Cohort 模型强调听觉语言的时序性,认为词首信息在整个识别加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 用,听觉词汇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自下而上的输入信息与心理词典表征之间的一种 精确匹配。
语文教师的阅读书目
语文学科基础(一)语言学1.[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现代语言学词典[M].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刘世生,朱瑞青.编著.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王荣生,韩雪屏.编著.语言知识新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章熊等.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二)文学理论1.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第7版)[M].吴松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三联出版社,1984.3.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7.5.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三)文章学1.张寿康,等.古代文章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2.仇小屏.吕祖谦《古文关键》文章论研究[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0.3.叶圣陶,夏丏尊.国文百八课(叶圣陶文集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陈满铭.章法结构原理与教学[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5.曾祥芹,甘其勋.文章学新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四)心理学1.【美】麦克德维特,奥姆罗德.儿童发展与教育[M].李琪,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美】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俄]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美]史迪芬·平克.语言本能——探索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M].洪兰,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语文学习领域(一)阅读与学习阅读1.[美]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加]佩里·若德曼,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M].陈美中,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莫雷.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我国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与实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顾晓明.阅读的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6.谢锡金,等.儿童阅读能力进展——香港与国际比较[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5.7.鲍善淳.怎样阅读古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8.赖瑞云.混沌阅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9.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二)写作与学习写作1.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祁寿华.欧美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M].章熊,章学谆,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5.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美]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M].王德忠,张珣,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7.徐江.高考作文辅导再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叶黎明.语文科写作教学内容研究[D].博士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7.9.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 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三)口语交际的学习内容1.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2.王荣生.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J].上海:语文学习,2004(11-12).3.【美】狄安娜·D.赛尔劳.公共演讲:门径与方法[M].朱强,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美】安德鲁·D·沃尔文,卡罗琳·格温·科克利.倾听的艺术[M].吴红雨,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5.【美】查尔斯.J.斯图尔特,等.访谈的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四)语文综合性学习1.巢宗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J].北京:人民教育,2005(5):24-28.2.李海林.活动量、活动对象和活动成果的语文性[J].太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9):7-9.3.洪宗礼,等.母语教材研究(第五卷)外国母语课程教材综合评介[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4.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5.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博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语文课程论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章熊.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韩雪屏.韩雪屏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4.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王尚文.语感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李海林,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学理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二)语文教材论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黄光硕.语文教材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顾黄初,顾振彪,语文教材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4.王荣生,郑桂华.语文教材建设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付琼.文学教育视角下的文学选本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三)语文教学论1.黎泽渝等,编.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4.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就教育出版社,2011.6.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谭轶斌.阅读教学田野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9.陈隆升.语文课堂重构——基于“学”的视角[D].博士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四)语文评价论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英]阿兰·戴维斯.语言测试原理[M].任福昌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3.倪文锦.语文考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4.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5.李学铭主编.教学与测试:语文学习成效的评量[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语文课程资源(一)语文通识资源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3.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4.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张鸿苓,等,主编.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6.谢谦,编著.国学词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洪宗礼等,主编.母语教材研究丛书[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二)文本解读的优质资源1.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钱理群.名作重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孙绍振.文本细读(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5.刘莉莉.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刘莉莉.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吴中杰.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9.吴小如.古文精读举隅[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三)优秀语文教师教学经验1.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桂诗春著作列表
桂诗春著作列表 超星图书馆网站上找到 2010 年 9 月 13 日星期一搜索方式: 找到与 (作者 桂诗春 相关的中文图书 31 种,用时 0.006 秒 当前为第 1 页 作者=桂诗春 作者 桂诗春) 相关的中文图书 用时《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学语体分析》作者:桂诗春著 页数:124 出版日期:2009.12 简介:著名应用语言学家桂诗春教授集多年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之经验, 在本书中 以“使用语料库和语料库过程来发现那些帮助我们弄懂语言怎样建立语篇的方 式的语言型式”为主要目的,深入地分析了面向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教学的“英 语语言学语料库”。
研究通过 100 万词的语言学样本归纳出其语言特征, 供我国 英语教师和研究生阅读语言学著作和撰写语言学论文作参考。
并附有光盘,包 含词频排列表、词频... 分类: 分类 全部->语言、文字->常用外国语《桂诗春英语教育自选集》作者:桂诗春著 页数:462 出版日期:2007 主题词:英语-语言教学-文集 分类: 分类 全部->语言、文字->常用外国语《桂诗春自选集》作者:桂诗春著 页数:399 出版日期:2006 简介:本书为作家自选,将代表其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有代表性的 学术论文结集出版。
主题词:应用语言学-文集 分类: 分类 全部->语言、文字->语言学《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作者:桂诗春编著 页数:383 出版日期:2001.05 分类: 分类 全部->语言、文字->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作者:桂诗春著 页数:353 出版日期:2000 简介:本书收入作者 1970 年~1980 年所写的论文 23 篇, 研究的内容分为三类: 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测试。
主题词: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分类: 分类 全部->语言、文字->语言学《新编心理语言学》作者:桂诗春编著 页数:679 出版日期:2000 简介:本书内容包括:绪论、语言的生物和生理基础、语言的心理机制、第一语 言习得、言语听辨、心理词汇、意义表征、句子理解、语篇理解、言语产生、 语言和思维、“认知”假设。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
主讲:陈向阳
《心理语言学》参考书目
1 、 [ 美 ] Timothy B. Jay 著 .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 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桂诗春著.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 [ 美 ] David W. Carroll 著 . Psychology of Language . 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50年代之后,以学习理论为代表的心理 学、以Bloomfield 和Harris的分布主义 研究方法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 信息论共同致力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
(三)重要的进展:1960~1970
Chomsky 的研究,其贡献主要有: 1.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们对自己语言的 隐含的知识,即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不是去说明一些记录下 来的话语语料的规则。语言学应该看成 是“理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所 以他的著作的中心思想是讨论语言使用 中的“创造性”。
1951年在美国Cornell大学召开了一次语言学 家和心理学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心理语言学的 研究领域。 1953年在美国Indiana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心理 语言学的学术会议,1954年出版该次会议的论 文集:《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概观》 (Psycholinguistics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Problems),这标志着心理语言 学的诞生。
如果要发某一个声音,需要调协喉部和 口腔的动作,大脑发到喉部的神经信息 就应该略早一点。神经语言学家认为大 脑言语中枢的这种精密结构也是人类长 期进化的结果。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 绪论1·1 心理语言学的对象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
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语言学的几个特点:1.它是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
2.这个过程是以认真为基础的。
3.它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心理测量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在一些领域(如语言习得)还需要采用自然观察方法和语料库方法。
1·4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1·5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观察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
有些自然产生的行为(如语言习得和失言)是很难任意操纵的,只好在它出现时便进行观察;还有些行为一经操纵,就会收到影响,乃至失真,在实验室里的电话通话和日常的电话通话显然不同。
自然观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不干预性。
即不掺杂观察者的任何主观因素,如实地记录客观现象,但这有时不容易做到。
因为语言活动既是心理活动,又是社会活动,所以有的观察又强调观察者参与语言活动。
既要参与但又不干预,就要求观察者灵活掌握。
第二个特点是:强调事物的型式性。
这是观察的根本目的,即从个别的、随机的行为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分析。
第三个特点是:直观性。
这是自然观察的有点,直观的东西比臆断的东西要可靠,但是问题在于心理活动不能直观,必须根据表面观察到的行为去推断其心理过程,要推断就难以避免主观性。
第四个特点是:长时性。
自然观察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找到事物的型式。
(2)实验法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很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为了弄清楚这些因素的不同的作用,我们往往需要把其他各个因素控制起来,而专门操纵某因素,使它作系统的改变,从而观察其作用。
实验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理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学说或观点。
《心理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本人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是二语习得。
发表外语类核心期刊四篇,专著一部,教育部重点课题一项。
主要讲授《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研究》、《心理语言学入门》和《大学英语》。
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心理语言学课程名称(英文):Psycholinguistic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 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 2先修课程:语言学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三、课程简介《心理语言学》是英语专业拓展课程,任选课程和研究探索性课程。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有利于拓展英语专业学生的视野广度和思维能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为将来就业深造打下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有四大核心部分: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产出理论、语言理解理论和语言丧失理论,主要讲授相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模型。
四、课程目标1. 系统了解心理语言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语言习得、产出、理解和丧失。
2. 基本了解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心理计量实验研究方法。
3. 能够阅读理解心理语言学著作文献,为将来毕业论文撰写打下一定基础。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章导论1. 两个课时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主要内容:1)什么是心理语言学?2)心理语言学研究什么?3)怎样研究心理语言学?4)心理语言学的历史发展历程是什么?重点内容:1)什么是心理语言学?2)心理语言学研究什么?难点:怎样研究心理语言学?3. 学生学习任务阅读教材《心理语言学》第3-6页。
4. 教学方法1)班级讨论5. 课外学习要求预习第二章(第7-25页)第二章语言习得1. 六个课时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主要内容:1)语言习得的自然发展历程2)语言习得天生论3)语言习得后天论4)语言习得认知论5)语言习得发展顺序重点内容:语言习得认知论难点:语言习得发展顺序3. 学生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心理语言学》第7-25页。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词汇记忆策略作者:徐晓莹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5期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单词记不牢,词汇量难以扩大;无法在使用词汇时尽快地将所需词汇在大脑中搜索出来,并恰当地使用。
Wallace认为目前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使用时搜索不到所需词汇;(2)词汇使用不恰当;(3)词汇使用不得体;(4)词汇使用不符合语言习惯。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有母语干扰的问题,如:机械记忆英词汉译,造成词意歪曲;直译汉语成语,语境令人费解等。
所以,如何扩大词汇量以及如何解决学生正确使用词汇的问题乃是词汇教学研究的要点。
本文欲从心理语言学中记忆的功能这一角度来探讨学生的词汇记忆策略。
一、记忆的功能概述桂诗春在《新编心理语言学》中指出:记忆的目的是把信息储存起来供以后使用:有时差不多是即时使用,有时是短期内使用,有时是供以后不定时长期使用。
那么要完成这些功能,一个好的记忆系统应该具有编码、记忆的提取和遗忘的性质。
1.编码对记忆系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把记忆的信息放在合适的形式里,以备日后使用。
这就是编码。
那么,编码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一个古老的看法是:新的记忆就是在新信息和已知信息之间建立联系。
这个联系的原则为:贴近原则。
这个原则认为在一起发生的感知、思想和其他的心理活动会在记忆里联系在一起,所以只要其中的一些环节在以后出现,它就会触动其他相连的事情。
从学习和记忆的角度来看,贴近联系是一种比较弱的形式,更加重要的原则是频率和练习。
两件事物贴近出现的频率越多,它们的联系就越强。
Ebbinghaus曾以自己为研究对象,研究记忆一些无意义的音节的练习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的分量是练习的分量的一个函数,练习得越多,学习的分量就越大;而且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要好。
2.记忆的提取记忆系统的另一个方面是记忆的提取,在提取上起重要作用的原则可称为内容寻址原则。
心理语言学概述
摘要本文对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在不同时期的重点研究课题进行简要描述。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历史阶段和重要内容两个部分,以期对心理语言学作清晰介绍。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生成机制心理语言学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和心理学根源。
古希腊时期,以柏拉图为首的天生主义者就提出语言是自然赋予的,和人类的规约无关,因此词语的声音和意义是完全对应的。
和他们的对立的是以亚里士多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他们认为词语的意义和声音之间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心理学基础。
语言的使用以认知为基础,威廉•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西比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现代心理语言学的雏形。
他认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而不是词,将语言产生看作是完整的思维转换为有组织的线性语段的过程;提出统觉概念,指我们对某一种经验的结构的感知。
例如把一系列的音符听成某一种曲调。
他主要采取实验内省法。
而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波利斯等。
他们首先批判了内省法,认为这种方法带有主观性,而且人类行为主要受客观环境影响;反对将心智活动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因此研究对象常常是动物;强调经验在行为中的作用。
一、发展阶段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研究时期、重大突破时期和跨学科发展时期。
一早期研究时期儿童语言习得和儿童心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内容。
库斯谟1859年发表《新生儿心理生活的研究》一书,这是对较多婴儿进行观察实验以后统计整理的结果,在当时说来,是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研究。
如他用糖水、盐水、奎宁水等分别放在新生儿口中,观察他们的反应。
1954年,《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概观》问世,成为了心理语言学的宪章。
二重大突破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心理语言学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时期。
1957年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发表了《句法结构》,提出了转换生成理论,随后深刻批评了行为主义。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们对自己语言的隐含的知识,他注重讨论语言中的创造性。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读后感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读后感读了桂诗春先生的,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语言世界的大门。
在这本书中,桂诗春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语言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和思路,让我这个原本对语言学一知半解的人,也能渐渐领略到其中的魅力。
不过,这可不是一篇干巴巴的学术总结,而是我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对这本书的一些“胡思乱想”。
以前我总觉得语言学是一门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学科,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理论。
但桂诗春先生的书却让我明白,语言学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特别喜欢和朋友们聊天。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词的用法争得面红耳赤,比如说“纠结”这个词,到底是形容心情复杂难以抉择,还是单纯指内心的矛盾?我们会各抒己见,引经据典,试图说服对方。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一种最朴素的语言学探讨嘛!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在思考词语的含义、用法和语境。
还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讨论的是不同地区对于“吃饭”这个词的各种说法。
有的地方说“恰饭”,有的说“用餐”,有的说“咥饭”。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语言的多样性是如此丰富,而背后反映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习惯。
这也让我对桂诗春先生书中提到的语言变异和语言接触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桂诗春先生在书中还强调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小小的“语言实验”。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好奇为什么大家在网络聊天中喜欢用表情包,而不是单纯用文字表达情绪。
于是,我就找了几个朋友,让他们在一周内,和别人聊天时尽量不用表情包,然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对方的反应。
结果发现,没有了表情包,很多时候情感的传达变得不那么准确,容易产生误解。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非语言因素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再说说观察吧,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叫卖声、广播声、人们的交谈声。
但以前我从来没有仔细去听过,去思考过这些声音所代表的语言现象。
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倾听。
有一次在菜市场,我听到卖菜的大妈和顾客讨价还价,那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词汇,还有独特的语调,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语言表演。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我国心理语言学学科建设分为理沦建设和实际具体研究两个方面。
下文将分三个阶段分别研究分析。
一、我国心理语言ele~n-建设理论研究分析l-吸收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最早在公开刊物上正式向国内学界介绍囤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桂诗春教授。
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心理语言学专著《心理语言学》,全面阐述了这门新兴~-:n-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2.起步阶段(8o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囤内学者们开始展开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不断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现实教学实践中。
在这些研究中,集中反映国内学nqi~f究成果的有桂诗春的《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彭聆龄教授主编的《心理语言学》,朱曼殊教授主编的《心理语言学》和常宝儒教授的《汉语语言心理学》。
这几部著作都概括了世界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成果,有的是以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实验材料,有的是以汉语语言事实来丰富心理语言学的内容,表现出中国心理语言学家对本门学科诸问题的系统的理论见解。
3.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
学者们结合了中国本土的特点,基础性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
一是心理词汇的研究。
研究者们试图发现二语学习者的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是如何储存的,又是如何从大脑中提取的。
董燕萍对中国学生的二语词汇进行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对于翻译对等词所共有的概念元素来说,概念表征在大脑中足共享的,但一语词名和共享概念的联系要强于二语词名和共享概念的联系;xt,于翻译对等词所不共有的概念元素来说,这种不共有的差异一;h-面表现出一种被“调和”的趋势,另一面.tk表现出一种“独立”的趋势。
该研究提出了“二语词汇双语心理词典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
董燕萍、桂诗春对双语心理词库的七个表征模型进行了对t:ic~)-*r.g-,发现其中存在四对冲突:(1)双语概念存储共享与存储独立;(2)概念调节与词汇连接;(3)局部式表征与分布式表征;(4)单编码系统与x2z.编码系统,并进一步说明了“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 绪论
1·1 心理语言学的对象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
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语言学的几个特点:
1.它是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
2.这个过程是以认真为基础的。
3.它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心理测量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在一些领域(如语言习得)还需要采用自然观察方法和语料库方法。
1·4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
1·5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
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
有些自然产生的行为(如语言习得和失言)是很难任意操纵的,只好在它出现时便进行观察;还有些行为一经操纵,就会收到影响,乃至失真,在实验室里的电话通话和日常的电话通话显然不同。
自然观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不干预性。
即不掺杂观察者的任何主观因素,如实地记录客观现象,但这有时不容易做到。
因为语言活动既是心理活动,又是社会活动,所以有的观察又强调观察者参与语言活动。
既要参与但又不干预,就要求观察者灵活掌握。
第二个特点是:强调事物的型式性。
这是观察的根本目的,即从个别的、随机的行为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分析。
第三个特点是:直观性。
这是自然观察的有点,直观的东西比臆断的东西要可靠,但是问题在于心理活动不能直观,必须根据表面观察到的行为去推断其心理过程,要推断就难以避免主观性。
第四个特点是:长时性。
自然观察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找到事物的型式。
(2)实验法
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很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为了
弄清楚这些因素的不同的作用,我们往往需要把其他各个因素控制起来,而专门操纵某因素,使它作系统的改变,从而观察其作用。
实验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理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学说或观点。
这是实验的出发点。
2.预测:根据理论作出预测:如果X出现,Y应出现。
3.操纵:在试验中确立Y出现所需要的条件。
4.观察:观察Y是否出现。
5.结论:a) 如果Y出现,预测得到证实,理论可以成立。
b) 如果Y不出现,预测得不到证实,理论是部分的或全部地错误。
c) 如果观察的结果模棱两可,不作任何结论。
最后,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自然观察和实验法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
在自然观察里,我们也需要进行某些控制,例如要观察儿童的言语行为,我们要讲究时间和场合。
最理想的自然观察应该是在自然环境里。
同样,在科学实验里,虽然各种因素是受控制的,我们也力图使试验环境符合自然。
例如儿童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比较局促,这种环境就不利于观察儿童言语行为。
3 语言的心理机制
4 第一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