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合集下载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综合国力和外部世界。

理性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国际形势及中国未来的走向。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摘要:进入新时期,国际格局发生沧海桑田之多重变化。

中国和平崛起,革旧寻新,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

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在大战略视角下展开外交战略的新布局,给世人展现出清新而强有力的外交新貌。

当代大学生作为日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理解、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什么是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当代大学生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加全面的理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大战略一、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涵义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积累,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服务贸易第三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从而为拓展外交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中国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外交战略转型的双重机遇期,需要研究如何扮演大国角色,在经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之间实现有效的相互转化,构筑稳定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外交既要有延续性,又要开拓新思路。

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政府更加强调外交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外交工作更加精细, 外交活动所要维护的国家利益更加复杂。

[1]因此,在理论层面上强化对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

1、“大战略”及“中国大战略”的概念定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狭隘的战略观念不能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人们对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进入20世纪20年代,随着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军队日益机械化,战争的前方和后方联系日益紧密,战略家对战争的思考在空间和范畴上更加扩大,战略研究开始进入经济、政治等领域, 大战略的概念应运而生。

“大战略”来源已不可考, 但最早系统阐述的学者是利德尔·哈特,他将大战略定义为“协调和集中国家的全部资源用于实现由国家政策规定的在战争中的政治目标”⋯。

如何看待中国的当前国际地位

如何看待中国的当前国际地位

如何看待中国的当前国际地位.txt时尚,就是让年薪八千的人看上去像年薪十万。

我们总是要求男人有孩子一样的眼神,父亲一样的能力。

一分钟就可以遇见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竟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

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前言】:曾任美国国务卿的布热津斯基所说的:“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

”伴随着当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进步也不能离开中国。

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周边地区中国是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作为世界第三领土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或潜力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总GDP总和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亚太地区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总之,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国际地位,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妄自菲薄,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从更长远的层次考虑,中国必须有一个适合自我发展的外交战略,真正的做到和平崛起!【摘要】: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以肯定,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与日俱增。

然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外交也面临着困难挑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黄岩岛事件,已经钓鱼岛争端对于迅猛发张中的中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我们的外交战略必须在坚持和平自主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创新,应用新视觉新方法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促进世界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外交现状国际地位国际事务外交政策【正文】:上世纪末,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东欧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由此而引发的国际形势,格局和力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变化,这种变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本国国际地位的机遇。

而中国则抓住机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

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

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蔡 拓摘 要:随着国际体系转型的加速与加剧,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结构性压力与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的实力也在发生迅速变化,中国自身国际定位也随之产生了某些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要明确当代中国的国际定位,需要立足于以下四个维度:中国实力的现状与评估、中国与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关系、中国自身的特质与价值追求、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可挖掘的优势与着力点。

在对这四个方面充分考虑的基础上,中国国际定位应该确定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是国际共同体中理性且负责任的成员,它应成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合作者、现存国际法体系的遵循者、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塑造者;中国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注重并拥有软实力的文明古国,提高软实力、发挥软实力作用,应成为21世纪中国对外关系的着力点。

关键词:当代中国 国际定位 国际体系 国际社会 软实力作者蔡拓,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教授(北京 100088)。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战略定位与建设性作用研究(批准号08A G J0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正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正处于社会全方位改革与转型的又一历史时刻。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力,也明显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压力、困惑也接踵而至。

当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心,受到更多的关注,面临更多的风险、挑战、质疑时,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定位中国与世界之关系的历史性课题就尖锐地提上日程。

我们重视的程度和研究的深度都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因此,在笔者看来,深入思考和探讨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对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定位的概念定位 (positioning)原本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指在商品销售中如何宣介、塑造自己的商品,使其与其他商品区别开来,从而获得品牌效应。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4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4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4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因此,当前的国际战略形势是总体趋向缓和。

但是,由于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而导致的局部冲突仍然时起时伏,国际战略形势依旧复杂多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我国在对外关系上,仍然是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要随时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和平与发展,集中精力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点: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

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第二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

只有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

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点: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顺时代潮流而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作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

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教学要求: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及实行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明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时代必然性及我国政府的主张。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国政府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正确的外交战略立足点的重大现实问题。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对外战略和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得出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必须克服也能克服的重要结论。

建国后,又继续坚持关于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但是,从50年代末期到70 年代中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两霸争夺的国际紧张局势,对战争的估计又认为,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甚至认为世界大战的危险迫在眉睫。

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高瞻远瞩的从国际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趋于缓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和平的经济和科技竞争;(2)帝国主义军事手段消灭社会主义的努力已经失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来两大社会制度只能和平竞争、长期存在;(3)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风暴已经过去;(4)核武器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核均势。

3.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主要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问题;发展问题: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再发展,也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协调发展。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一、时代主题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一)时代主题的转换1.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活的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由此,列宁提出当时国际生活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2.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

人类在20世纪中已经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意历史的悲剧重演,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集团再推进新的霸权和强权。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这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其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以经济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的影响,纷纷把发展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冷战结束后,经济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经济斗争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发展问题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突出问题,具有全球的意义。

谋求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流。

其三,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首先是在发达国家,而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经济出现巨大增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

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2011 年9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

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盛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摘要:对中国外交而言,国际关系正经历二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转变,中国自身及其与外部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历经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开创中国模式,日益与世界融合,并被视为变化着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变量。

身处这一历史转折期的中国外交战略,需要在自我角色定位、战略姿态和中长期目标等方面实现重大转进和提升。

中国未来国际战略要把握世界发展变化大势,找准自身定位,以新观念、大思路谋篇布局、应对挑战,以宏大战略视野、超越性思维,实现具有创立中国和平发展范式意义的战略转进。

未来十年中国的国际战略可以说就是实现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

不久前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和政策。

从国际战略角度讲,未来十年中国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大体可以概括为:把握世界发展变化大趋势,找准自身定位,以新观念、大思路谋篇布局、应对挑战,以我为主,扬长避短,用开创性思维破解难题。

一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拐点:国际关系正在经历二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转变。

一是世界力量格局演变进入多极时代。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美欧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主导地位大大削弱,世界上出现了更多的力量中心、决策中心和行动中心;世界经济、政治重心东移,权力重新分配。

二是主要国家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益深化的相互依赖,它们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竞争与合作交织,形成一种竞合(co-opeti on)关系。

三是世界发展严重失衡,这在全球、地区和国家等三个层面皆有表现,而从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看,则表现为新旧矛盾叠加、交织、加剧,局部动荡此起彼伏,热点问题频出。

怎样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

怎样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

2002级北京班国际政治专业《国际战略学》讲稿怎样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一)时代,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在《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中,至少有26次使用了“时代”一词。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讲到“时代前列”、“时代精神”、“时代发展”、“时代特点”、“时代的主题”、“时代的潮流”等等的,共有15处之多。

时代问题从总体上规定和制约着我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战略和基本政策。

因此,认识和把握国际战略形势,首先就要对时代问题有一个清醒和科学的认识。

从什么角度界定和把握时代主题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地分析形势、确定任务、划分营垒、制定战略、拟定政策、规定部署的客观依据和必要前提。

在时代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作出过一些重要的论断。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称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列宁对时代问题作了专门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划分过时代,提出过“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资本家议会制度时代和无产阶级苏维埃国家制度时代”等等重要的概念。

所有这些,对于当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形势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80年代中期,邓小平敏锐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从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出发,邓小平进而提出了解决国际问题的一系列大思路、大政策,对于我们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国内政策,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那时以来,理论界对时代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讨论。

绝大多数同志都赞同邓小平的论断。

但也有些同志提出疑问:界定时代为什么不从阶级矛盾和社会制度入手?为什么不坚持帝国主义崩溃和社会主义胜利这样的论断?对此,需要从思维方法和世界实际两个方面加以澄清。

第十讲 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第十讲  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4)“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 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 ---由我国的战略定位所决定。 ---由我国的战略定位所决定。 ---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邓“棉里藏针”风格的体现。 ---也是邓“棉里藏针” (5)“有所作为”: 有所作为” ---即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即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6)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3 邓的二十八字方针:是中国外交战 略的指导方针
(1)“冷静观察”: 冷静观察” ===要全面地观察,放眼大局 ===要全面地观察,放眼大局 ===要联系地观察 ===要联系地观察 ===要发展地,辨证地观察 ===要发展地,辨证地观察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 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 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 事”。 -----邓小平 -----邓小平
(2)不结盟 ===中国不同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结成同盟 ===中国不同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结成同盟 关系。 邓:“我们不能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 邓:“我们不能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 ===中国自己也不罗致中小国家在周围,自 ===中国自己也不罗致中小国家在周围,自 己当盟主。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坚持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坚持 同所有国家都交往

讨论
谈谈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战略策略的制定
1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1)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是什么? ---是什么? ---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如何维护? ----如何维护? ===国家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国家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要坚持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爱国主义和国 ===要坚持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爱国主义和国 际主义的统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战略的新思路和相应对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战略的新思路和相应对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战略的新思路和相应对策摘要: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近2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战略应有什么样的新思路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国际战略国际机制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初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全球经济活动被纳入一个以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联结起来的全球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重组。

经济全球化是以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以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为核心,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为形式,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优化组合,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置身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改革开放符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已达到极限,而是尚未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尚未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对外开放中的迟疑、摇摆,更加自觉地融人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仍然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特别是对外关系的主要议题。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受各国综合国力的制约和国际地位差异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往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经历更多的磨难与痛苦,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

只有坚持积极参与、融入的立场,从国际社会中汲取营养,提高综合国力,同时又据理力争,坚韧不拔地改变全球化进程中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境况,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我们应充分估计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面临的复杂环境。

浅析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摘要本文浅析当今世界格局,分析了“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俄国、欧盟、日本、中国在世界格局之中的地位与影响,并通过对其关系的分析得出在世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就是以美国为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为外围的一种力量结构。

作为众多三角关系之中的支撑者,中国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针对当今国际形势,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下采取的国际战略.中国围绕“和平崛起”这一核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国际战略,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构建了全方位的总体外交布局.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之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这一国际战略的实施定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并造福于世界!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三角关系国际战略中华复兴和平崛起一、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所谓世界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在一定的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局势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这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

当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旧格局就逐渐变成束缚和阻碍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

这时,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就表现为,一种旧格局,向另一种格局的转变。

1。

1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自独立至战后初期,美国仅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就确立了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美国政治方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通过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逐渐确立了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霸权地位。

1.1.1美国综合国力最强从经济方面看,美国工农业高度发达,门类齐全.不仅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面均属世界一流。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形势与政策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形势与政策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认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这一形势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更有效地开展国际斗争,就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

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应把国际形势上述两方面的情况向大家讲清楚,使干部和群众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

既要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主流及我国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增强信心,抓住时机,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同时也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及我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二、如何辩证看待多极化和全球化问题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多极化趋势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发展,既反映出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也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它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但是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

全球化不能自动促成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反,它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弱化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强化由其主导的国际秩序。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的发展也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表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促使各国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 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 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 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 跨国流动的成本,导致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全球化。
1
各国孜孜不倦地探索国家间的相处之道
2
我们必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完善
3
中国主张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国际关系
4
现有国际秩序和体系也日益面临新的挑战
19
以中美为例
20
Thank you!
Welcome your suggestions!
国外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经济封 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的政策,企图 扼杀新中国。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
1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与苏联关系恶化,与美国尚未 建交,急需周边国家支持
1953年底,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 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2月31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 团谈话时,周恩来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 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 周恩来又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时任印度总理 尼赫鲁、时任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联合声明”, 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周恩来出 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许多亚洲 国家接受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一、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 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 三、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 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

当代大学生对目前的国际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对目前的国际的认识




(三)安全方面 在安全领域中,中美两国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都表示希望世界和 平,希望保持亚太地区特别是朝鲜半岛的稳定;都反对恐怖主义,反 对核扩散。然而双方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现在的台湾问题, 它越来越成为中美关系中最危险的因素。目前台湾领导人不接受一个 中国的原则,使台湾海峡形势趋于紧张。中国虽然希望和平统一,但 不能不做最坏的准备。大陆一方的军事准备被美国视为对台湾安全的 威胁。中央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是”使用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其他 手段促使台湾一边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为国家的快速崛起赢 得宝贵时间。
当代大学生对目前的国际形势的认识
------中美关系的认识
1 2
组长:张清乐
组员:杨楠 石青 组员:黄珊 组员:吴翠红 组员:陈一凡

CONTENTS

3
4 5 6
组员:袁方云

中美两国,前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无 限的发展潜力 ;后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享有世界上最先进的 科技,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两国的关系对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研 究中美关系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养成正确的爱国精神 有重大作用。



四,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中美关系的发展

21世纪的大学生应当关心中美关系,关心国际事务,国家的复兴是需 要一代一代人不断努力而达到的。大学生应当拥有历史使命,担起责 任,培养完善的价值观,为中国将来的发展而努力学好专业文化知识。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我们的青大梦甚至中国梦贡献自己 的一份力量。”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二、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的新特点 第一,中美两国都将试图找到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和平共处的新模式。 第二,中美双方战略互信脆弱。战略互信脆弱的根本原因是中美两国的政治 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较大,对国际秩序以及民主、自由、人权等理念的看法 也不相同。但是,中美在增进战略互信上不断向前走,形成战略共赢的局面 对中美两国都是有利的。 第三,中美经济关系与两国国内政治的互动加大。现在中美经济关系对全球 经济发展也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时代主题和当代xx的国际战略(一)时代主题的转换1.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活的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由此,列宁提出当时国际生活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2.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

人类在20世纪中已经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意历史的悲剧重演,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集团再推进新的霸权和强权。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这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其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以经济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的影响,纷纷把发展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冷战结束后,经济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经济斗争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发展问题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突出问题,具有全球的意义。

谋求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流。

其三,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首先是在发达国家,而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经济出现巨大增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

各国纷纷制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规划,并把它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四,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引起了国际分工和经济高度国际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连接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间的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和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世界经济已经全球化并呈加速发展之势。

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深刻地考察了时代的要求,科学地概括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内容,从而对战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他在20世纪80年中期就多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现在虽然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和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人类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

我们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整个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核心,相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通行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贫困差距扩大。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中,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人类才有可能集中力量求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只有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能更加有力地反对霸权主义,消除诱发战争的种种不利因素,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

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

和平离不开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基础。

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就是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需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

经济全球化不是主观人为推动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

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二)当代xx的国际战略1.新xx成立初期xx的国际战略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即将奉行的国际战略政策。

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作了明确规定,基于上述总政策和基本原则,以及国内外形势的特点,新中国决定实施三大具体方针和政策措施,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xx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各种努力的实力对比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国家形势作了一系列的新判断。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美国扩大对越南的侵略战原苏联对我国的军事威胁日益增加,我们一度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

邓小平说:“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这是他从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这是因为和平与发展问题不仅反映了世界形势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还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希望。

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第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东欧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原有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没有改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主要根源。

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第四,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就格局已经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

邓小平提出,对于国际局势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经过冷静观察和分析,他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一家独霸世界力不从心;欧洲联盟的建立,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成为国际经济、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日本正在积极努力,争取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俄罗斯现在的实力,决定它仍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容低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正如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

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新的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际秩序是指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处理彼此间关系的原则、手段和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

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一般来说,特定的国际秩序是以特定的国际格局为基础的。

由于国际格局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是世界上各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具有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变化的特点。

现行的国际秩序即旧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是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世界格局相适应的。

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严重危害着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安全。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特征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剥削,这种旧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南北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端不公正、不合理,也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便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世界各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纷纷提出了各自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和斗争,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国一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早在1974年,邓小平同志就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讲到国际新秩序问题。

1988年9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同斯里兰卡总统谈话时,首次提出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