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101用频率估计概率新授课学案
九年级数学《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章第三小节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
2.知识背景分析本章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相对于传统的代数、几何而言,概率论形成较晚,其定义方式新颖独特,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理解概率的难点所在.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采用了模块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本节课就是在学习了“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的——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即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就叫概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又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相关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学情背景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对频率与概率的关联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频率去估计概率,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另外,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是如何辩证统一的,这是教学中的又一大难点.4.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5.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难点:理解大量重复试验的必要性。
6.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法上,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合作探索、积极思考为辅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引导、反馈式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同学们动手试验,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7.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7.1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7.2学习资源:教材、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8.教学评价设计为了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本节教学中,力求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点评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3章《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会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求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概率。
对用试验方法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当试验次数较大,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试验的方法估计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是试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课前3分钟(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学习)1、事件的分类:⎪⎪⎪⎩⎪⎪⎪⎨⎧⎩⎨⎧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性事件事件2、什么是频率?在相同情况下,进行了n 次试验,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事件A 发生的频率P=nm . 3、练习:(1)下列事件,是确定事件的是( )A.投掷一枚图钉,针尖朝上、朝下的概率一样.B.从一幅扑克中任意抽出一张牌,花色是红桃.C.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正在播放动画片.D.在同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2)明天下雨的概率为95%,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明天下雨的可能性较大B.明天不下雨的可能性较小C.明天有可能是晴天D.明天不可能是晴天第二环节:情境引入内容:下表列出了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家所做的掷硬币试验的数据:目的:以历史上的抛硬币试验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论: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一个事件发生频率一般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在相同情况下随机的抽取若干个体进行试验,进行试验统计.并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nm ,根据频率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三环节:实践演练例1、抛掷一只纸杯的重复试验的结果如下表:(1)在表内的空格初填上适当的数(2)任意抛掷一只纸杯,杯口朝上的概率为.练习一:1、对某服装厂的成品西装进行抽查,结果如下表:(1)请完成上表(2)任抽一件是次品的概率是多少?(3)如果销售1 500件西服,那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件正品西装供买到次品西装的顾客调换?思考:摸球游戏现在有一个盒子,3个红球,7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全部相同。
九年级数学《用频率估计概率》优秀教案
九年级数学《用频率估计概率》优秀教案1.学习主体即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获得具有个性特征的感性认识、情感体验以及数学意识;2.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一个自我再创造(或创新构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不断获得、积累经验,分析、理解、反思经验,从而获得发展。
学习目标:1.借助实验,体会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2.通过操作,体验重复实验的次数与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关系;3.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能从频率值角度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难点:通过试验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温故篇1.抛一次硬币,向上的一面是正面的概率是2.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数字是6的概率是.3.从一副没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抽一张,则抽到的牌面数字是5的概率为 .4.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的概率是.思考:当实验的所有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又该如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呢?引出课题——用频率估计概率模拟实验——掷骰子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试验中,由于众多微小的偶然因素的影响,每次测得的结果虽不尽相同,但大量重复试验所得结果却能反应客观规律.即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是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频率稳定性定理.是由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最早发现的,他最早阐明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被公认为是概率论的先驱之一.则估计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约为 (精确到0.1)则估计油菜籽发芽的概率为 (精确到0.1)实践篇——估计移植成活率某林业部门要考查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应采用什么具体做法?1.计算并填空;2.观察在各次试验中得到的幼树成活的频率,谈谈你的看法.3.由上表可以发现,幼树移植成活的频率在__左右摆动,并且随着移植棵数越来越大,这种规律愈加明显.所以估计幼树移植成活的概率为__.4.解决问题:(1)林业部门种植了该幼树1000棵,估计能成活__棵.(2)我们学校需种植这样的树苗100棵来绿化校园,则至少向林业部门购买约___棵.巩固篇1.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小球共有40个,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小李通过多次摸球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黑色球的频率分别稳定在0.15和0.45,则估计袋中白色球的个数是()A.6B.16C.20D.242.一水塘里有鲤鱼、鲫鱼、鲢鱼共1 000尾,一渔民通过多次捕获实验后发现:鲤鱼、鲫鱼出现的频率分别是31%和42%,则这个水塘里有鲤鱼_____尾,鲢鱼_____尾.3.在有一个10万人的小镇,随机调查了2000人,其中有25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1)在该镇随便问一个人,他看早间新闻的概率大约是多少?(2)该镇看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大约是多少人?应用篇——这个游戏公平吗?小红和小明在操场上做游戏,他们先在地上画了半径分别为2m 和3m的同心圆(如图),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圈内掷小石子,掷中阴影小红胜,掷中里面小圈小明胜,未掷入大圈内不算,你认为游戏公平吗?为什么?提升篇1.弄清了一种关系——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当试验次数很多或试验时样本容量足够大时,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与相应的概率会非常接近.此时,我们可以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2.了解了一种方法——用多次试验频率去估计概率.3.体会了一种思想:用样本去估计总体;用频率去估计概率.拓展篇如图,长方形内有一不规则区域,现在玩投掷游戏,如果随机掷中长方形的300次中,有150次是落在不规则图形内.(1)你能估计出掷中不规则图形的概率吗?(2)若该长方形的面积为150平方米,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课后拓展:你能设计一个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验方法估算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方案吗?课堂测评:1.关于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等于概率B.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C.当试验次数很大时,概率稳定在频率附近D.试验得到的频率与概率不可能相等2.做重复试验:抛掷同一枚啤酒瓶盖1000次,经过统计得“凸面向上”的频率约为0.44,则可以由此估计抛掷这枚啤酒瓶盖出现“凸面向上”的概率约为()A.0.22B.0.44C.0.50D.0.56。
初中数学九年级《用频率估计概率》公开课教学设计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2.难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的稳定值的分析.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景姚明在2008NBA赛季中投篮命中率问题引入新课。
2、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是什么?(1、实验的所有结果是有限个(n) 2、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3、向上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活动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1.全班(46人)每人向上投掷一枚硬币一次,统计全班结果,正面向上的有人,则正面向上的频率是。
2.全班分成几个组,每组中有一名同学向上投掷一枚硬币50次,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他同学观察。
最后计算出正面向上的频率。
3.全班交流江报(1)江报各组的结果,填表一。
4.根据表2中的数据,以累计试验总次数为横坐标,以“正面向上”的频率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标出对应的点,绘制折线统计图。
活动三出示历史上的硬币投掷试验则估计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__活动四 总结归纳得出新知 概率的统计学定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 P 。
活动五 巩固应用理解新知练习一 1、判断:(1)连续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次,结果5次全部是正面向上,则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
( )(2)小明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0次,则正面向上的频率一定在0.5附近。
( )从表中观察此乒乓球优等品的频率稳定在数值 附近,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计这种乒乓球优等品的概率约是 。
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
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知道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学习难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的稳定值的分析和事件的模拟试验。
【学习方法】对学、讨论、展示。
自学1、(1)阅读教材P144.145的相关内容,完成表25-5(2)思考:在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现实情况,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2、在进行移植试验时,移植的总数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3、(1)完成课本表25-6.(2)根据表中数据填空:这批柑橘损坏的概率是______,则完好柑橘的概率是_______,如果某水果公司以1元/千克的成本进了20000千克柑橘,则这批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是________,若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利9000元,那么售价应定为_______元/千克比较合适。
4、某公司以1.5元每千克的成本新进了20000千克雪梨,销售人员首先从所有的雪梨中随机抽取若干雪梨,进行了“雪梨损害率”统计,并把获得的数据(2)如果公司希望这些雪梨能够获得税前利润10000元,那么在出售雪梨时(已去掉损害的雪梨),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2、一个密不透风的盒子里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情况下,为估计白球的个数,小刚向其中放入8个黑球,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0次,其中88次摸到黑球,估计盒中大约有白球多少个?研学1、两人对学:针对自学成果及自我发现进行交流,把有疑惑的问题记下来带到小组内解决。
2、小组群学:组长负责交流各自的疑惑及重点问题,注意把握好时间,自学中的议一议可能是讨论的要点。
《用频率估计概率》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2.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进一步认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加深对概率的理解;能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4.通过有趣的生日问题的试验、统计,提高学习兴趣,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难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稳定值的分析,对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的理解.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提问:你觉得小明说的对吗?【探究】教师活动:借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日问题,利用试验频率来估计一些较复杂随机事件为了证明上述的说法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50个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的概率.请你设计试验方案.【做一做】(1)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个人的生日.(2)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择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记录其中有无2个人的生日相同.每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为一次试验,重复尽可能多次试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拓展延伸】“几个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频率大小表: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能发现:如果人数不少于23人,“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频率就达到50%.当人数是50人时,“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频率高达97.04%.从而可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为0.97.【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某篮球队教练记录该队一名主力前锋练习罚篮的结果如下:(1)填表(精确到0.001);(2)比赛中该前锋队员上篮得分并造成对手犯规,罚篮一次,你能估计这次他能罚中的概率是多少吗?分析:用罚篮的罚中频率来估计罚球的罚中概率.解:(1)(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该前锋罚篮命中的频率稳定在0.8左右,所以估计他这次能罚中的概率约为0.8.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课外调查的10个人的生肖分别是什么?他们中有2个人的生肖相同吗?6个人中呢?利用全班的调查数据设计一个方案,估计6个人中有2个人生肖相同的概率.2.抛掷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如果连续抛掷100次,而结果并不一定是出现“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各50次,这是为什么?3.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除颜色不同其余均相同的黑、白两种球,其中白球24个,黑球若干.小兵将盒子里面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下表是试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1)请估计:当n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会接近___ (精确到0.1);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科书第71页习题3.4第1、2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那么在实际问题中,如何估计事件的概率呢?
二、自主探究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以生活实例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第六步:总结反思,提升素养
1.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魔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魔术内容为:教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有5个红球和5个蓝球,让学生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球,然后放回袋子。重复这个过程多次,最后预测学生抽到红球的概率。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1第一课时★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2.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及分析试验结果、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试验过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概率是描述不确定事件规律的有效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2.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教学难点:对概率的理解.设计教学程序:一、问题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由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上“反面朝上”,但同学们很容易感觉到或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强、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质疑:那么,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以投掷壹元硬币为例,不妨动手做投掷硬币的试验来验证一下.说明:现实中不确定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的”,设置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对此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打下基础.二、合作游戏:1.教师布置试验任务.(1)明确规则.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朝上”的频数及“正面朝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2.教师巡视学生分组试验情况.注意:(1)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试验活动、是否愿意交流等,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勇于克服困难.(2)要求真实记录试验情况.对于合作学习中有可能产生的纪律问题予以调控.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所以有可能有些组试验获得的“正面朝上”的频率与先前的猜想有出入.提出问题:是不是我们的猜想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相信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引导他们小组合作,进一步探究.解决的办法是增加试验的次数,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合作.4.全班交流.把各组测得数据一一汇报,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对数据进行累计,按照书上要求填好下表.并根据所整理的数据,在统计图上标注出对应的点,完成统计图.想一想1(投影出示).观察统计表与统计图,你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述情况,意思正确予以肯定与鼓励.“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上下波动.想一想2(投影出示).随着抛掷次数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变化趋势有何规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归纳.使学生认识到每次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在试验次数较少时,“正面朝上”的频率起伏较大,而随着试验次数的逐渐增加,一般地,频率会趋于稳定,“正面朝上”的频率越来越接近0.5.这也与我们刚开始的猜想是一致的.我们就用0.5这个常数表示“正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说明:注意帮助解决学生在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遇到的困难.通过以上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清楚地观察到试验所体现的规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合作交流,思考探究.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快捷的试验数据,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的课件,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他们能直观地、便捷地观察到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其实,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数学家也做过掷硬币的试验.让学生阅读历史上数学家做掷币试验的数据统计表(如下表).通过以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电脑辅助演示,历史材料展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清楚地观察到试验所体现的规律,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即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同时,又感受到无论试验次数多么大,也无法保证事件发生的频率充分地接近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程度、自信心、是否愿意交流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困难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下面我们能否研究一下“反面向上”的频率情况?学生自然可依照“正面朝上”的研究方法,很容易总结得出:“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相应稳定到0.5.教师归纳:(1)由以上试验,我们验证了开始的猜想,即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各占一半).也就是说,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可以使小明与小强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2)在实际生活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在足球比赛中,裁判用掷硬币的办法来决定双方的比赛场地等等.说明:这个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在真实数据的分析中形成数学思考,在讨论交流中达成知识的主动建构,为下一环节概率意义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三、评价概括,揭示新知问题1.通过以上大量试验,你对频率有什么新的认识有没有发现频率还有其他作用学生探究交流,发现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或常数)估计或去描述.通过猜想试验及探究讨论,学生不难有以上认识.对学生可能存在语言上、描述中的不准确等注意予以纠正,但要求不必过高.归纳:我们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刻画了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大小.那么我们给这样的常数一个名称,引入概率定义.给出概率定义(板书):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 )=p .注意指出: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想一想(学生交流讨论):问题2.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从定义可以得到二者的联系,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说明:猜想试验、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分有益于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使之明确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也使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为下节课进一步研究概率和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当然,学生随机观念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这节课教学应把握教学难度,注意关注学生接受情况.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了解模拟试验在求一个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模拟试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集体合作意识,丰富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点:理解用模拟试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教学难点:会对简单问题提出模拟试验策略.设计教学程序:一、问题情境:妈妈有一张马戏团门票,小明、小华和小红都想去看演出,怎么办呢?妈妈想用掷骰子的办法决定,你觉得这样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但由于一时找不到骰子,妈妈决定用一个小长方体(涂有三种颜色,对面的颜色相同)来代替,你觉得这样公平吗选哪种颜色获得门票的概率更大说说你的理由!二、合作游戏:1.试验:二人一组,一人抛掷小长方体,一人负责记录,合作完成30次试验,并完成下面表格一的填写和有关结论的得出.表格一:(1)你认为哪种情况的概率最大?(2)当试验次数较小时,比较三种情况的频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累计收集数据:二人一组,任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分别汇总其中前两组(60次)、前三组(90次)、前四组(120次)、前五组(150次).....的试验数据,完成表格二的填写,并绘制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并得出有关结论.表格二:问题:当试验次数较大时,比较数字色的频率与其相应的概率,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得出试验结论.例题小明参加夏令营,一天夜里熄灯了,伸手不见五指,想到明天去八达岭长城天不亮就出发,想把袜子准备好,而现在又不能开灯.袋子里有尺码相同的3双黑袜子和1双白袜子,混放在一起,只能摸黑去拿出2只.同学们能否求出摸出的2只恰好是一双的可能性?问:同学们能否通过试验估计它们恰好是一双的可能性如果手边没有袜子应该怎么办问:在摸袜子的试验中,如果用6个红色玻璃珠,另外还找了两张扑克牌,可以混在一起做试验吗?答:不可以,用不同的替代物混在一起,大大地改变了试验条件,所以结果是不准确的.注意:试验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替代物的选择必须是合理、简单的.问:假设用小球模拟问题的试验过程中,用6个黑球代替3双黑袜子,用2个白球代替1双白袜子:(1)有一次摸出了2个白球,但之后一直忘了把它们放回去,这会影响试验结果吗?答:有影响,如果不放回,就不是3双黑袜子和1双白袜子的试验,而是中途变成了3双黑袜子试验,这两种试验结果是不一样的.问:(2)如果不小心把颜色弄错了,用了2个黑球和6个白球进行试验,结果会怎样?答:小球的颜色不影响恰好是一双的可能性大小.三、随堂练习.书本“柑橘的损坏率”填写表25—6.四、拓展提升:解决问题2.1.柑橘的损坏率是多少?2.到达目的地后完好的柑橘还有多少千克?3.把损坏的柑橘也算在内,到达目的地后柑橘的成本约是多少元?4.设每千克定价为x元,则可以得到的方程是.。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1.2过程与方法:2.让学生经历硬币实验和投图钉实验,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过“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频率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养随机观念.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2.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2.2 教学难点用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合理性.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过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0.5.这是否意味着抛掷一枚硬币100次时,就会有50次“正面向上”和50次“反面向上”呢?2.试验活动:抛掷一枚硬币 50 次,统计“正面向上”出现的频数,计算频率,填写表格,思考.组员分工:号同学抛掷硬币,约达 1 臂高度,接住落下的硬币,报告试验结果; 2 号同学用画记法记录试验结果;号同学监督,尽可能保证每次试验条件相同,确保试验的随机性,填写表格.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时进行试验.全班学生3人一组,进行实验.第1组的数据填在第1列,第1,2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2列10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10列.如果在抛掷硬币n次时,出现m次“正面向上”,则称比值为“正面向上”的频率.教师在学生填写后,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标注出对应的点.问题1:频率和概率有什么不同?问题2:如果重复实验次数增多,结果会怎样?问题3:随着重复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3个问题,理解用频率估算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探索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2.历史上的抛掷硬币的试验.历史上,有些人曾做过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的试验.其中一些试验结果见下表:思考: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可以发现,在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一般地,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频率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在0.5附近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这时,我们称“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它与前面用列举法得出的“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同一个数值.当“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时,“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稳定于0.5.3总结实际上,从长期实践中,人们观察到,对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它的概率.问题1:你怎样理解“固定数”?问题2:“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连续掷2次,结果一定是“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各1次吗?教师让学生思考、分析,通过问题,深化理解.“固定数”就是“概率”;概率是0.5并不能保证掷2n次硬币一定恰好有n 次“正面向上”,只是当n越来越大时,正面向上的频率会越来越稳定于0.5.可见,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概率具有稳定性.4例: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 000千克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 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已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为简单起见,我们能否直接把表中的500千克柑橘对应的柑橘损坏的频率看作柑橘损坏的概率?解:根据估计的概率可以知道,在 10 000 kg 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 10 000×0.9=9 000(kg).设每千克柑橘售价为 x 元,则 9 000x-2×10 000=5 000.解得x ≈ 2.8(元).因此,出售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 2.8 元可获利润 5 000元. 6.5巩固练习教材第144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a、我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b、当统计次数越大时,频率越接近概率。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掌握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 利用大量实验来估计事件的概率3.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步骤与方法4. 实例分析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及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实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阐述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及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用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 讲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讲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及步骤。
4. 分析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用频率估计概率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 抛硬币实验材料:准备足够的硬币,用于课堂实验。
3. 实例分析材料: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分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介绍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强调频率是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而概率是理论上计算出的结果。
2.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频率可以用来估计概率。
3.介绍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方法,示范如何利用它们分析数据。
4.讲解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进行决策等。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明白概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频率和概率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4.学生活动与练习:
a.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制作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b.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c.学生尝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教学难点突破:
a.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提高理解程度;
b.对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c.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对概率与频率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生活实例,如彩票抽奖、球赛预测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a.在实验中,如何判断频率已经足够接近概率?
b.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c.请举例说明频率与概率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和联系。
要求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形成文字报告,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5.阅读拓展资料,了解概率论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要进行自查,确保格式规范,表述清晰。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提问,主动探讨,提高自身能力。
5.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等,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
6.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关心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7.反馈评价,促进反思:
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强调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概率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初中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通过大量试验,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3. 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试验器材(如骰子、硬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概率知识。
2. 提问: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关系?如何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验,选取一个事件,记录试验结果。
2. 让学生计算每个小组事件发生的频率。
3. 让学生根据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讨论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 讲解正确答案,并解释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 强调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进行一次家庭试验,选取一个事件,用频率估计概率,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在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掌握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频率估计简单事件的概率。
2.学会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统计数据,分析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从而推断概率。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4.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如加法规则、乘法规则等,并能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复合事件的概率问题。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自信面对挑战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我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概率的意义。例如,通过掷骰子、抽签、转盘等游戏活动引入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随机事件的发生。同时,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篮球投篮命中率、考试及格率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接着,我会组织一个简单的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枚硬币,并抛掷十次,记录正面朝上的次数。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计算正面朝上的频率,并思考这个频率是否能代表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系统地介绍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关系以及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首先,我会明确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在多次实验中发生的次数与总实验次数的比值;而概率则是指某个事件在理论上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学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结合生活实例,激发他们对频率估计概率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袋子里有红球和白球,如果我们想知道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多少,但又不方便一个一个地数,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起过去学习过的概率知识,并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初中九年级数学学案-用频率估计概率精品
用频率估计概率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标注出对应的点:
思考: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的变化趋势 。
3.归纳总结:在大量试验中,频率/n 某个常数满足0≤m ≤n ,所以0≤m/n ≤1,进而可知:频率所稳定得到的常数
)
28 60 78 104 123 152 251 投中频率(m/n )
(1)计算表中的投中频率(精确到);
(2)这名球员投篮一次,投中的概率约是多少(精确到)
例2某林业部门要考查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应采用什么具体做法 移植总数(n )
成活数(m )
成活的频率(m/n_____)
10 8 50 47 270 235 400 369 750 662 1500 1335 3500 3203 7000 6335 900 8073 14000
12628
由上表可以发现,幼树移植成活的频率在 左右摆动,并且随着移植棵数越来越大,这种规律愈加明显。
所以估计幼树移植成活的概率为 。
抛掷次数n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1
的损坏概率为,则柑橘完好的概率为。
三、学以致用。
1.一个口袋中放有20个球,其中红球6个,白球和黑球个若干个,每个球出了颜色外没有任何区别:
(1)小王通过大量反复试验(每次取一个球,放回搅匀后再取)发现,取出黑球的频率稳定在1/4左右,请你估计袋中黑球的个数。
(2)若小王取出的第一个是白球,将它放在桌上,从袋中余下的球中再任意取一个球,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D CA BD CABDC A B[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 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D CAB(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 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1.如果△ABC 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 .某一条边上的高 B .某一条边上的中线 C .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 D .某一个角的平分线E DC A B P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则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6 cm和6 cm.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四、随堂练习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数学山西省汾阳市三泉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新人教版教学内容1.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我们一般还要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时,根据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2.模拟实验.教学目标理解每次试验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能应用模拟实验求概率及其它们的应用.通过复习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和方法,引入相反方向的:每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利用频率求概率的方法,同时也介绍利用模拟试验求概率的方法.重难点、关键1.重点:讲清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条件及方法;2.难点与关键:比较用列举法求概率与用频率求概率的条件与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黑书)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几个问题:1.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是什么?2.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是什么?3.A=(事件),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4.列表法、树形图法是不是列举法,它在什么时候运用这种方法.老师口答点评:1.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是:(1)每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限多个;•(2)每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2.每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结果(有限个),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m 种结果,则P(A)=.3.0≤P(A)≤1,其中不可能事件B,P(B)=0,必然事件C,P(C)=1.4.列表法、树形图法是列举法,•它是在列出的所有结果很多或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所用的方法.二、探索新知前面的列举法只能在所有可能是等可能并且有限个的大前提下进行的,如果不满足上面二个条件,是否还可以应用以上的方法呢?不可以.也就是: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我们一般还要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时,根据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题目:例1.某林业部门要考查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的移植成活率.(1)它能够用列举法求出吗?为什么?(2)它应用什么方法求出?(3)请完成下表,并求出移植成活率.移植总数(n)成活数(m)成活的频率(mn)10 8 0.80 50 47 ____ 270 235 0.871 400 369 ____ 750 662 ____ 1500 1335 0.890 3500 3203 0.915 7000 6335 _____ 900 8073 _____ 14000 12628 0.902(老师点评)解:(1)不能.理由:移植总数无限,每一棵小苗成活的可能性不相等.(2)它应该通过填完表格,用频率来估计概率.(3)略所求的移植成活率这个实际问题的概率是为:0.9.例2.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000千克的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种柑橘能够获得成本5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已经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销售人员首先从所有的柑橘中随机地抽取若干柑橘,•进行了“柑橘损坏表”统计,并把获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帮忙完成下表.柑橘总质量()/千克损坏柑橘质量()/千克柑橘损坏的频率(mn)50 5.50 0.110100 10.50 0.105150 15.50 _____200 19.42 _____250 24.25 _____300 30.93 _____350 35.32 _____400 39.24 _____450 44.57 _____500 51.54 _____解:从填完表格,我们可得,柑橘损坏的概率为0.1,则柑橘完成的概率为0.9.因此:在10000千克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10000×0.9=9000千克.完好柑橘的实际成本为:=2.22(元/千克)设每千克柑橘的销价为x元,则应有:(x-2.22)×9000=5000解得:x≈2.8因此,出售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2.8元可获成本5000元.例3.一个学习小组有6名男生3名女生,•老师要从小组的学生中先后随机地抽取3人参加几项测试,并且每名学生都可被重复抽取,•你能设计一种试验来估计“被抽取的3人中有2名男生1名女生”的概率吗?分析:因为要做从这9人中,抽取3人的试验确实工作量很大,为了简便这种试验,我们可用下面两种方法来简便.1.取9张形状完全相同的卡片,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上1~6的整数表示男生,在其余的3张卡片上分别写上7~9的整数表示女生,把9张卡片混合起来并洗均匀.从卡片中放回的抽3次,随机抽取,每次抽取1张,并记录结果,经重复大量试验,•就能够计算相关频率,估计出三人中两男一女的概率.2.用计算器也能产生你指定的两个整数之间(包括这两个整数)的随机整数,•也同样能够估计概率.以上这两种试验我们把它称为模拟实验.•从模拟实验中产生的一串串的数为“随机数”.三、巩固练习教材P159思考题,P161 练习.四、应用拓展例4.在车站、街旁、旅游点、学校门口常常看到以下的博彩游戏:玩法(1)记分卡共20张,其中5分、10分各10张;(2)记分卡反放,每次任意摸10张,总分在下列分数中的可以得到与该分数对应的奖品;(3)每次摸奖付1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数学10.1用频率估计概率新授课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
学习难点:领会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可以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
率
学习导航:
1.什么是概率?
2.什么是频率?
学习过程:
一、 问题引入:
1、实验一:准备20张大小相同的卡片,上面分别写好1至20的数字,然后将卡片放在袋子里搅匀,每次从袋中抽出一张卡片,记录结果,然后放回搅匀再抽.
(1)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频率折线图 (3)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4) 频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什么值? (5)
从袋中抽出一张卡片是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
2、
实验二:准备两组相同的牌,每组两张,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分别是1和2.从每组
牌中各摸出一张,称为一次实验.
(1) 一次实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可能有哪些值?
(2) 每人做30次实验,依次记录每次摸得的牌面数字,并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
(3) (4) 你认为哪种情况的频率最大?
(5)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是多少?
(6)
二、议一议
(1) 在上面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继续增加实验次数呢?与其他小组交流所绘制的图表和发现的结论
(2) 当实验次数很大的时候,你估计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三、做一做
将各组的数据集中起来,求出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它与你们的估计相近吗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四、随堂练习:1
五、本节你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