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一、引言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在重点科室,如重症医学科(ICU)、手术室、新生儿科、血液科等,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抵抗力低下,医院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本文将详细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重点科室的应用,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应用1.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在重点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护士长、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
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
(2)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监测。
(4)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灭菌和保养。
(5)加强患者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3. 加强人员培训对重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4. 监测与评估(1)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定期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3)对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工作。
5. 应急处置制定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感染爆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控制感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三、具体应用实例以下以重症医学科(ICU)为例,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应用: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均需进行手卫生。
2.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 对侵入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 对患者使用的高风险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定期进行消毒和保养。
5.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6. 对感染病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感染管理小组。
重症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意义为了加强重症医学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重症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控制专家、临床医生、护士等组成。
2. 科主任为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感染管理工作。
3. 护士长为感染管理小组副组长,负责监督、检查和落实感染管理工作。
三、人员培训1. 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2. 定期组织感染控制知识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感染防控能力。
四、环境与设施1. 保持病区清洁、整洁,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清洁和物品消毒。
2. 设立隔离病房,用于隔离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
3. 加强病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
4. 确保洗手设施齐全,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手卫生。
五、诊疗操作与物品管理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2. 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3. 对重复使用的诊疗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
4.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
六、感染监测与报告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病区、患者、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监测。
2. 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小组,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感染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七、感染防控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 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 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时掌握病原体信息。
4.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5. 定期对病区进行消毒、清洁和灭菌处理。
八、监督与考核1. 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2.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重症医学科(ICU)作为医院重要的救治单位,在病人密集、危重程度高、治疗操作多且复杂的特点下,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此制度旨在对ICU医院感染进行全程监测、评估和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感染管理责任1.院级领导需高度重视感染管理工作,制定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并明确责任分工。
2.ICU感染管理委员会要组织开展感染管理工作,制定感染管理计划和政策,监测感染发生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
3.ICU所有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并按照规范操作。
三、感染监测和评估1.开展感染监测工作,建立感染数据统计制度,监测ICU感染发生率。
监测项目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源性感染等。
2.制定感染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对ICU感染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四、感染预防控制1.隔离措施:依病原体传播途径、患者易感染性等因素制定隔离措施,确保感染患者与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物品的有效隔离。
2.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严格执行“五洗”原则。
3.器械和设备消毒:严格按照规定和操作指引对ICU中的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
4.环境卫生:加强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ICU的清洁和无尘环境。
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合理选用药物并避免滥用。
6.接种疫苗: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五、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开展感染管理培训,定期对ICU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
2.新员工入职前需进行感染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定期组织感染管理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六、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1.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记录。
2.对感染事件进行分类分级处理,追踪感染事件的原因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扩散。
感染管理制度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管理制度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制度:保护患者健康的关键引言:感染是ICU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ICU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实施情况。
一、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感染是重症医学科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ICU环境中,患者往往情况危急,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建立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1. 降低感染率通过建立感染管理制度,ICU医院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洗手、使用消毒剂和隔离,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良好的感染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医院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提高医疗质量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与风险。
通过建立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ICU医院可以规范医疗过程,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这将有助于增加医院的信誉度,并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
二、感染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 环境清洁与消毒保持ICU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设备、床铺、空气进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
2. 医护人员培训与定期考核医护人员是感染管理制度的关键。
ICU医院应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此外,医护人员的定期考核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3. 患者隔离措施针对患者的不同感染类型,ICU医院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例如,在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中,应将患者隔离进行单间观察,以防止交叉感染。
4.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
同时,对于每一例感染病例都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以便进一步分析和改进感染管理制度。
三、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ICU医院对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度存在差异。
一些先进的医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感染管理制度,有效遏制了感染的传播。
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基本要求1、TCU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制定并不断完善T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3、每月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土、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5、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6、医疗废物的处置遵循人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要求。
7、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
二、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1、ICU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2、ICU整体布局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3、床单元使用面积不少于15 m2,床间距大于1m。
4、ICU内配备1个单间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 m2。
5、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通气不足时采用机械通风。
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 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o6、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7、不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1)ICU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医务人员,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
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2)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3)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2、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1)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311《隔离技术规范(2009 版)》的要求。
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重点控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由科室负责人负责,成立感染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感染管理工作。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重症医学科(ICU)应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医生、护士等组成,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情况,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对本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重症医学科(ICU)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第十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第十一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防止细菌耐药的扩散和蔓延。
第十二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患者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措施。
第十三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保持空气清新,各类物表每日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四条重症医学科(ICU)应加强患者探视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探视制度,减少感染风险。
四、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理第十五条重症医学科(ICU)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感控工作,制定其岗位责职责,统一接受感控管理部门业务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科室质控内容。
不断完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
定期开展科内督察,做好记录,不断改进。
二、积极参与各类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科室定期开展培训、学习。
三、各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洁污分区明确,室内不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保持良好通风、采光,维持适宜的温湿度。
四、进入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须更换工作服(隔离服)、工作鞋(必要时穿鞋套),根据需要戴口罩、帽子。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五、严格探视制度管理,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换探视服、必要时更换专用鞋(或鞋套),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探视者。
六、合理安置患者,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多重耐药菌,特殊感染患者尽量单间隔离或集中隔离,隔离患者应做好相应标识。
七、医务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做好应急处理、报告工作,配合完成用药和监测工作。
八、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重点落实对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术后患者应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
九、配置适宜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落实无菌技术操作。
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应集中交消毒供应室进行处理,一般诊疗物品专床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十一、各种开启的消毒剂、无菌物品、液体等应注明开启时间,在规定期限内使用。
十二、执行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早诊断,及时报告。
(1)科室医生应有主动搜索多重耐药菌的意识,及时送相应的病原学标本,根据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时发现、及早诊断MDRO感染和定植患者。
(2)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隔离反馈单后,当危急值处理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网络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发现MDRO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手卫生措施(1)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悬挂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设置隔离病房时,门上张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旁隔离时,床头悬挂“接触隔离”标识,并分别在病人腕带上标示“紫色小圆点”(2)首选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旁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隔离期间限制病人活动范围。
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当提前电话通知接诊科室并做好记录,并由工作人员陪同前往。
(4)诊疗用品专用,医护人员相对固定。
原则上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特殊或抢救病人除外)。
(5)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6)严格执行标准预防:诊疗护理病人时,除戴帽子、口罩外,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或一次性的防护面罩。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和管理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重症医学科患者因其特殊的病情和抵抗能力低下,更容易感染病原体,且感染后往往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和执行良好的感染管理制度对于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1.感染预防措施:该项措施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医源性感染等方面。
手卫生是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感染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确保操作无菌。
另外,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避免使用过多的中央静脉导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2.感染监测:感染监测是评估感染发生率和风险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并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重症医学科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每日对重症患者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
通过感染监测结果,可以及时发现感染变化趋势和暴发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3.隔离措施:针对重症医学科感染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传播。
按照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风险程度,可采取接触、空气和飞沫传播的防护措施,包括隔离病房、佩戴个人防护设备、限制访客等。
同时,隔离区的医护人员也要进行规范培训,确保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4.感染控制培训:培训是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重症医学科中的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手卫生的正确方法、无菌操作的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
通过培训,可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水平。
5.感染管控评估:评估可以帮助重症医学科对感染管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改进。
重症医学科应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感染管控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感染发生率、手卫生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等方面。
评估结果可用于改进制度,加强对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最后,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面动员和全员参与。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1、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执行2、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工作场所不堆放食物,不进餐。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因新冠疫情影响,原则上不允许探视,特殊情况需入室探望的家属,检查患者探视证、安康码、核酸24小时内阴性报告、行程码,合格后由主管医生或主管护士带入。
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探视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防护制度。
(6)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按规定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7)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3、环境管理(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m²。
(2)室内应保持整洁,持续新风空调换气,专人维护;确保无尘、无蚊蝇。
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班湿式清洁消毒,每日湿式清洁消毒≥3次,多重耐药要每日≥3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每日≥3次。
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3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立即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
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1. 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环境中患者接受医疗、护理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新发或加重原有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必要措施之一。
2.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医院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卫生,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3. 责任与权限•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并监督实施情况。
•各科室负责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配合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
4. 工作内容4.1 重点部位清洁卫生管理 - 加强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产房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操作室、器械和设备的洁净度符合标准。
- 定期检查和评估各科室的清洁卫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 各科室负责人必须确保员工清洁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掌握,提高工作人员的清洁操作水平。
4.2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 - 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策略。
- 各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手卫生教育和侵入性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 加强对高风险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等)的监测和隔离,防止院内感染的扩散。
4.3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 -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
- 负责管理的领导应制定并强制执行医护人员的岗前体检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 建立健全医护人员感染事件的报告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感染扩散,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
5. 监督与评估•医院管理部门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建立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警示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并提供改进意见。
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2.范围:适用于重症医学科。
3.定义:3.1重症医学科:本制度中的重症医学科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O4.权责:4.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定管理制度。
4.2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4.3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制度的执行。
5.作业内容:5.1独立设置,位置适宜,布局流程合理,内设治疗区、监护区、医护人员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
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5.2手卫生设施包括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干手纸、洗手液、每张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5.3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215π∆床间距21m,并以床幔相隔。
单间病房使用面积2181^。
5.4配备空气净化装置,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院层流洁净环境维护制度》定期更换各级过滤网,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洁1次。
5.5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所有人员入室前洗手或手消毒,外出时更衣,患有感染性疾病者暂不得接触患者。
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5.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近距离接触患者(1米内)根据需要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帽子。
5.7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安置,并有醒目隔离标识。
诊疗护理活动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5.8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5.9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及病人用物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呼吸治疗设备装置的清洁、消毒与灭菌。
每个床单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装置等,不得与其他床单位交叉使用。
病人转出或出院,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10不设陪客。
严格探视制度,每次探视时限制1人。
陪客进入时要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执行手卫生。
5.11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监测。
5.12负压病房的管理5.13.1采用负压通风,上送风、下排风;保证病房门窗关闭。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模版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可导致患者健康状况恶化、延长住院时间,甚至死亡。
为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制定本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以规范重点部位的感染防控措施。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并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所有科室、病区及相关工作人员。
三、术语定义1. 感染:指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机体并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过程。
2.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或与医疗行为相关的场所感染的感染。
3. 重点部位:指医院中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如手术室、病房、护士站等。
四、重点部位感染管理措施1. 重点部位环境卫生管理(1)保持空气清新流通,定期消毒空调及通风设备。
(2)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地面和墙壁。
(3)定期清洁卫生设施,如洗手池、马桶等,使用含有效成分的消毒剂。
(4)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如手术器械、监护仪等。
2. 重点部位医务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应进行规范化的手卫生操作,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2)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和预防培训,定期更新知识和技能。
(3)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发现有传染病或感染风险的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 重点部位患者管理(1)患者应接受规范化的入院检查,确认无传染性疾病后方可住院,确诊感染病例应进行隔离。
(2)患者应依照医院的规定正确佩戴口罩,避免传播病原体。
(3)医院应设置合适的患者隔离区域,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传播。
4. 重点部位设备管理(1)医院应建立设备的清洁、消毒及维护记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医院应定期进行设备的维修和更换,避免设备的故障和感染风险。
五、监督与评估医院应建立感染管理监测系统,定期对重点部位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整改。
六、违反管理制度的责任和处罚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应依法进行处罚,并对其进行警示教育,确保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健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由科室主任、护士长、院感质控医生、质控护士组成感染控制网络,在配备骨干,各主要职能、业务科室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科主任负责督导科室感染管理工作和制度执行情况。
(2)护士长负责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落实、监督检查、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3)感染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落实、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
3.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自查与改进;并每月对科内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监督检查、考核与反馈。
4.建立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科内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培训、考核。
5.消毒药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必须符合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要求。
6.科室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7.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三管目标性监测及多重耐药菌等目标性监测,定期分析总结反馈持续改进,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8.任何个人发现重大医院感染隐患或问题,均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分管院长报告。
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有其趋势时,按本院《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采取控制措施,将其损害尽可能降低。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主要针对医院中易产生和传播感染的重要区域和设施,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些部位的感染管理制度。
1.手卫生管理制度手是人体最常接触外界的部位,也是传播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途径之一。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一环。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医护人员正确洗手的要求、洗手流程的标准化、洗手设施和洗手液的配备等。
此外,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培训,加强手卫生意识,提高执行手卫生制度的质量。
2.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医院中的各种器械、设备和床铺等都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以防止传播病原微生物。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包括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确定消毒灭菌的频率和标准、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等。
同时,医院应配备专门的消毒灭菌设备和器械,并委派专人负责消毒灭菌工作。
3.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中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医院应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暂存、包装和处置等要求。
医院应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废物暂存和处理设施,并指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废物不会对医院环境和周围社区造成污染。
4.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医院的环境卫生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院应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清洁消毒的要求、飞沫传染防控的措施、空气净化设备的维护等。
医院应配备足够的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和消毒工作,确保医院的环境清洁、无菌。
5.个体防护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和处理感染性物品时需要进行个体防护,以防止感染。
医院应制定个体防护管理制度,包括医护人员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个体防护用品的要求、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维护、个体防护操作的规范等。
医院应定期开展个体防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个体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医院重点部门感染管理重点部位预防与控制SOP
❖ 每张病床均应配备手卫生消毒剂
二、ICU人员治理
❖ 一、工作人员 ❖ 医生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 ❖ 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 ❖ 可以依据需要配备医疗帮助人员 ❖ 医护人员上岗前应承受消毒隔离、常见医院
感染预防与掌握等根本学问培训,工勤人员 应承受消毒隔离等根本学问培训 ❖ 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 染性疾病时,应避开接触患者 ❖ 进入工作区应着清洁工作服、洗手或卫生手 消毒
外科洗手的卫生设施
❖ 洗手池 ❖ 洗手用水 ❖ 水龙头 ❖ 清洁剂 ❖ 刷手工具
外科手消毒的卫生设施
❖ 消毒液 ❖ 消毒液安排器-出液器应承受非手接触式 ❖ 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
菌 ❖ 其他有关设施 ❖ 计时装置。。。。。
外科手消毒原则
❖ 先洗手后消毒 ❖ 不同病人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
❖ 一、置管时 ❖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 最大限度
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 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 ,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马上更换。 ❖ 2、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需 到达灭菌水平。 ❖ 3、权衡利弊后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 ,尽量避开使用股静脉。 ❖ 4、宜承受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 5、宜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 6、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有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 染或携带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 在未治愈前不应进展插管操作。
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承受密闭式引流系统。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3、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三、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及时消毒,并在规定时间内送疫情报告。
四、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五、各诊室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开窗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灯或动态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诊室地面保持清洁,一旦发生污染随时消毒。
六、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并严格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手卫生。
七、体温计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枕垫(巾)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时清洗,如有明显污染及时消毒处理;止血带一人一带一消毒。
八、检查床、治疗床的床单、枕套每日更换。
有污染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应立即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
脉枕应定期清洗,更换消毒。
九、医务人员在岗时应穿好工作服,戴工作帽,进行诊疗、护理、换药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管理l、采血室和注射室的设置,要有足够的空间和面积。
避免高峰期人员密集导致空气品质超标,影响操作质量。
2、保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整洁,每日工作前半小时,除进行开窗通风或进行常规空气消毒外,还应进行室内地面、桌面的清洁工作。
3、工作人员一律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操作护士禁止戴戒指。
4、操作前各项物品应按一人、一布、一带、一针、一消毒预先备齐,并放在固定位置上,将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按有效浓度配制好备用。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小包装应随用随开,严禁预先开包。
5、工作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台,用高效消毒剂擦拭,开窗通风半小时或用紫外线照射一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医学科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1、呼吸机相天性肺炎:
(1)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
(2)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熟知和严格遵循。
(3)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4)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换 1 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5)连接呼吸机的管道上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征。
(6)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时,应在 4 小时内获得抗菌药物治疗,72 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7)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8)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分析与反馈。
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1)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2)有留置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
培训与投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3)三通管保持清洁,发现污垢和残留血迹时,能及时更换。
(4)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体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 4 小时内获得抗菌药物治疗,72 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5)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6)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
测、分析与反馈。
3、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1)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要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2)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3)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4)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
应保持尿流不受阻
断的引流。
(5)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6)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尤其是尿道口。
(7)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球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 小时无效重
复病原学检查。
(8)有完整的操作、观察与处置记录。
(9)有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4、血液净化(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相关感染:
(1)严格执行血液净化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
(2)有血液净化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3)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应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规定的要求。
(4)严格按照血液透析器及管路产品说明使用,对可重复使
用的产品,有严格的操作与检测规范,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查.有完整的监测记录。
(5)有完整的血液净化所致的相关感染应急管理预案与处理
程序。
(6)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
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7)有血液净化所致相关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的监测、分析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