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
【名人故事】张辽威震逍遥津
【名人故事】张辽威震逍遥津张辽威震逍遥津张辽威震逍遥津是指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破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化解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著名战役,又称逍遥津之战,是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大军的进攻,几乎生擒孙权。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实力锐减,遂准备工作南下歼灭刘备和孙权。
但由于孙、刘联手,大败曹军于赤壁,并使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赤壁战后的五六年间,曹操不断在江淮地区用兵,欲从此处突破长江天堑,统一江东,但遭了孙吴的顽强抵抗。
曹操只好发生改变策略。
为防止两面溃退,他一面暂且退出统一江东,派遣大将张辽等在合肥屯兵息军养士;一面亲率大军西征张鲁,企图夺回汉中,进一步收缩自己的实力。
建安二十年(公元25年)八月,吴主孙权乘曹操西征之际亲自率兵0万进攻合肥。
而此时合肥城内仅有张辽、李典、乐进及薛悌等率7000余人驻守。
两军对峙,众寡悬殊。
张辽威苍逍遥津图片曹操在出征之前,估计到孙权有可能再次进犯合肥。
因此,他预先写了一道命令,封于木函中,交给护军薛悌,要他“贼至乃发”,按计行事。
当孙权兵临城下之际,薛悌与诸将打开木函,见命令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在曹操看来,张辽、李典是能征善战的猛将,故使之出战,乐进为人持重,故使之守城;护军薛悌乃文官,故不参战。
诸将看看辞命令,顾虑重重的。
廖化、李典等指出,两军兵力对照旗鼓相当,出赛很难获胜。
张辽见到此拍案而起,曰:“曹公今远征出外,若这么一来援军冲上去,即便援军走进,那时吾等也晚被吴军击溃。
现当乘坐吴军立足未稳之时,主动出击,方能挟其锐气,保住城池矣。
”廖化等闻听张辽之言,仍犹豫不决。
张辽怒曰:“胜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吾张辽独决之。
”李典素与张辽不和,此时见到张辽如此极力,亦慷慨陈词:“此国家大事,既然将军主意已的定,奋不顾身,吾等能够以小私而舍大义乎?”于是,众将遵守张辽之见到,连夜召募痛歼之士800人,并设宴犒飨,以青军威。
历史趣谈:张辽威震逍遥津并不是因为合肥之战击溃孙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辽威震逍遥津并不是因为合肥之战击溃孙权?
导语:《三国演义》向爱扩写添事儿,不存在的大破八门金锁阵,写得有声有色;偏是张辽合肥之战,俩事儿合一了。
比如,史传上有名的“八百破十万”
按这场战,该分两段。
公元215年夏秋之交,孙权会集大军围合肥。
当日曹操不在,张辽、李典、乐进在合肥前线,擅自解读了曹操留的兵书,决定出击,于是募集八百壮士,张辽亲率,天亮出阵,吓得孙权躲进高垒,吴军夺气,此所谓“八百破十万”。
张辽回城,开始死守。
吴军士气低落,围不下城,只好回家;回家途中,张辽反击,差点儿活捉孙权,这是“威震逍遥津”。
其实是一场战役,两场战斗。
“威震逍遥津”这事儿,其实挺滑稽。
孙权退兵,诸军都撤了,只有孙权、吕蒙、蒋钦、甘宁、凌统等几位带千余人,还在逍遥津一带,大概算断后。
你可以想象张辽看了想:十万人都没把我怎么的,留个千人,吃了他!——于是突击。
孙权派人叫救兵,不料前头的诸位回家心切,下班了谁肯回来加班啊,叫不回。
于是该着甘宁、凌统们逞英雄了。
凌统亲自带三百人血战。
甘宁亲自肉搏,怕士气低迷,还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打仗还不误了隐约;陈武战死;宋谦和徐盛都带了伤,手下兵马逃散,潘璋斩了几个逃兵,吴兵回来拼命;孙权上逍遥津桥,发现有三米多断口,于是谷利给孙权上助跑课,“持鞍缓控,利于后着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孙权过桥去了,大家再分头回来——凌统最惨,手下三百人战死,自己潜水游回来的。
《献帝春秋》说,张辽问东吴降兵:有个紫髯将军,长上短下(嗯,孙权这比例真差),便马善射(孙权爱打猎,所以骑术射术应该不差),
生活常识分享。
东吴传攻略(孙权)
第1关钱塘之战本关很简单,孙坚一出现不像是作者说的那样降防御和士气,是孙坚靠近了那个贼首才降他的防御,这关一共有5个豆,左边的那个村庄没有豆,不用过去,杀死贼首得太平清领道本关战利品:武力果战后黄盖(铁鞭)程普(铁脊蛇矛)韩当加入第2关汜水关之战单条:孙坚VS华雄(孙坚增加永久爆发力)我和作者的玩法不一样,确实这关很简单,我们有两个骑兵,两个骑兵自己都会把华雄引过来,他们两个是多余的放弃他们吧开始向上走,华雄过来了利用黄盖的铁鞭,S/L把他混乱,就好杀了,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死人,所以不会因为只剩下孙坚和黄盖到了15回合缺粮而撤退,本关一个豆,米和解毒药注意拿了,下面的那个村庄没有东西,不用去了本关战利品:全灭敌人得武力果第3关汜水关之战2单条:关羽VS华雄(死)得武力果本关还是和上关一样的,多了一个强力部队关羽,没有什么难度,注意去拿宝物库的智力果第4关虎牢关之战本关的吕布确实厉害先手攻击还有机率加混乱关键还是在于用好黄盖,先用好韩当的手戟,把吕布定住,然后还是用好黄盖的铁鞭的一下子混乱,开始装备等级低,多几次S/L就可以了,这关我放弃了所有的友军,自己慢慢打,免得关张太厉害了几下就把董卓吓跑了,另外杀死徐荣得皮盾本关战利品:我军有人到达董桌面前,下回合董卓就逃跑得格斗袍,作者说的全灭得到武力果,个人觉得不可能,除非修改了第5关荆山逃出战单条:黄盖VS蔡帽本关不难,孙坚(古锭刀+太平清领道)利用敏捷高边走边断后,走到村庄里面,其他的3个人在前面去先杀伏兵,在回来一起帮到杀,注意这关不能有人死,不然就游戏结束了本关战利品:全灭敌人得武力果第6关江夏之战本关难度不大,两边都有伏兵,注意抓紧回合时间就是了本关战利品:无第7关襄阳之战这关孙策会在第2回合结束的时候以友军的身份出战,当外城的敌人消灭完了,孙坚就会自己自动中埋伏退出,这关装备搭配好,把太平清领道给黄盖,皮盾给程普,一个堵门,一个杀后面的骑兵就好打多了,注意上面有两个米,有机会还是去拿过关剧情孙坚死亡,孙策加入,得霸王枪本关战利品:全灭敌人得印绶(除非修改了,不然刘表几乎死不了)第8关庐江之战这关两面都有伏兵,我个人的打法是孙策一个人走右边,把上关练好的两个果子吃了,其他3个走下面,当孙策走进内城的时候,中埋伏要掉50点血左右,有人进入内城,敌人就会主动出击了本关战利品:无战后吕范周瑜张昭张弘加入第9关神亭遭遇战对话:孙策VS周瑜这关的重点就是下面的人最好走到上面平原上面去,本身在山地上面都没有强项的角色,免得敌人援军一出现要加攻击状态,到时候两面夹攻不死人都要重伤几个,里面两边的步兵装备有钱袋杀不死,只有等到我方友军周泰蒋钦出来干掉他,第6回合,刘繇带骑兵出现本关战利品:好运果战后周泰蒋钦陈武加入第10关牛诸之战单条:孙策VS太史慈(太史慈被擒撤退)对话:孙策VS刘繇打到中间城里面,杀的还有2个敌人的时候,太史慈就会主动出击,杀完太史慈那队人就会有选项,选听周瑜计策,出现一个骑兵,吸引敌人伏兵,敌人伏兵全部混乱,很简单,选不听周瑜计策,过关了就有宝物玄武铠但难度就大了一些,我方要被降防御和士气,一般玩家的军师出场位子都在最后面,重点就是一开始孙策就冲到最下面杀点堵在中间城门的一个,然后其他几个人再杀掉另一个,杀掉堵门的,军师就躲进城里去,把周泰放在上面和周瑜左边当肉盾,挺过这个回合还是可以的,杀完这些人再上去全灭敌人吧本关战利品:选不听周瑜计策后全灭敌人得玄武铠第11关吴郡之战很简单的一关,我没有用蒋钦和陈武,两人的能力不合格,到这关果子还不够,自己还是把他打过了本关战利品:无战后凌操加入第12关会稽之战以前的版本是大象,现在是武斗家,重点就是要不让凌操撤退,过关才可以得到格斗手套,这关我是让凌操(铁脊蛇矛+玄武铠和皮盾)孙策(霸王枪+4的皮甲和太平清领道)我孙策这关是24级,严白虎是22级,看自己孙策的等级可以不可以一次就杀掉严白虎,我是第一下来爆击,第2次普通就把严白虎杀掉了,然后凌操走进城里面吃一个统率力果子,只要S/L孙策不要中投枪兵攻击就好打了,最好是有机会了凌操配合一个回合杀一个投枪兵,这样差不多就没有多大的危险了本关战利品:神秘水米凌操不撤退得格斗手套战后董袭虞翻加入第13关寿春之战单条:先关羽VS纪灵然后再张飞VS纪灵(死)得枪斧这一关还真的要感谢作者的攻略了,不是的话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的好东西拿,看到作者都没有拿到的宝物,我就说说我拿宝物的打法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出战的时候如果没有经验果就买几个神秘水准备好给军师用,孙策还是装备霸王枪和皮盾,随意一件皮甲,韩当手戟,黄盖铁鞭,周瑜太平清领道,程普等级低就给了他铁脊蛇矛和玄武铠,其他的随意,先就说说作者的思路1,友军全不死得黄金铠和黄金冠以及智力果2,曹操和郭嘉不死以及友军在8人以上得黄金冠,此条件适当SL不难达到玩这关想要拿到全部宝物确实很有难度,也很要有耐心,最重要的是要有运气,这关我就说说我拿全部宝物的打法,左右两边的人员分配,左边第一个太史慈孙策虞翻张弘程普韩当右边第一个陈武周瑜张昭黄盖周泰吕范每个进攻的地方都有不良的状态出现,孙策这边走进去是降防御,而周瑜那边是定身,所以我就参照了作者的思路,把孙策这路直接拉上去帮忙刘备,右边那一路拉上去救高顺和帮助上面的,韩当必须在左边,一出来走几步就给孙策一个强行,因为孙策在左边是走的最快的一个, 虞翻一个敏捷给孙策和旁边的几个加上,张弘最好先用印绶升级为方士,前提是等级要够23-24左右,学会慌报,其他的人没事的望前走该吃果子的就吃,右边的主要就是周瑜最快速度走向右上走,用个坚固或气合,第一回合完了,有两个友军不被挨打是关键,一个刘备,一个荀攸,刘备要是中了投枪降防,第2回合他又被定身,还会继续攻击两次,不会加血,而孙策又走不到他旁边,必须要第3回合才可以走到,等到我们回合一完,那个亲卫队就会杀了他,所以不要中到投枪的攻击了就可以了,荀攸被山贼打到了他不会给自己加血,等到可以加血的时候,山贼和投枪一下就可以挂掉他了,,反复S/L吧,第2回合,孙策最好走到张飞后两格给敌人那个打不死的亲卫队来个压迫,等到回合完了,刘备就会进到兵营里面去打他,这样刘备就不容易死了,等到后面的虞翻和张弘上来给他加点血就可以了,虞翻给孙策加个奋起,保证可以就是连魔将都可以一次性秒杀,韩当就给太史慈一个强行,太史慈一上来就会被投枪兵打,走快点上去帮助孙策杀其他的骑兵,右边的周瑜还是最快速度上去用个气合或是坚固,第2回合完保证荀攸不被投枪兵打到就可以,山贼命中90,投枪命中78,努力吧,S/L,第3回合,孙策走到魔将那一排去杀那个骑兵,然后左边的太史慈程普张弘就一起先杀那个投枪兵其他的继续上来加状态,右边的高顺把那个打不死的拳士引出来了,周瑜就走到高顺的上面那一格去给他加个坚固,其他的继续上来,第3回合完,还是保证荀攸不被投枪打,于禁站在山贼上面一格的,兵营里面的山贼会打于禁,这样就只有投枪打荀攸了,第4回合,孙策一次性杀掉左边的这个魔将,争取第一下爆击就可以杀掉了其他的边上来边杀,右边的周瑜继续向上面走,上去了给张辽,夏侯渊,陈宫这些容易死的加个坚固就可以了,差不多到了第8回合,如果孙策的攻击状态没有降的话就可以顺利杀死上面的那个魔将,降了攻击状态没杀死不要紧,郭嘉,关二哥会帮你这个忙的,右边的其他的,走到了高顺那里后也不要进去,进去要被混乱,就站在外面慢慢杀,炮车陈武就慢慢杀海盗,黄盖就把那个杀不死的拳士找机会给混乱了,周泰有时间了还是可以上去帮忙的~~~~~~~~差不多12回合这个时候,我就把右边的那个魔将也杀掉了,还剩下最后的一个,只要一走到城门口这个位子,这个时候敌人也就开始主动攻击了,重点保证站在袁术旁边的人血不能太少,袁术的那个刀是直接破夹攻击90点血,如果又被投枪降了防御的友军是很容易死的~~~~~~~~~~忘了说单条了,先关羽VS纪灵然后才张飞VS纪灵(死)得枪斧我刚刚好10回合就把纪灵挑死了,不然纪灵在20回合以前是打不死的,具体方法就是左边要有一个道士,转职了后会慌报,23级左右,纪灵一般从左边门出来,上面没有打到门那里去,或者上面的人纪灵打不到,要不是上面的门堵住了纪灵他出不来,下面没有人不说了,右边是沼泽区域更没有打到城门来,所以他一般从左边出来,他出来了道士就给他个慌报,一般的友军和敌人,都会去打混乱的,防御低的,所谓欺软怕硬,友军和敌人都这样,所以就利用这点,张飞,刘备在左边的会去打他,关羽一般打完了左上面的山贼会去打中间,这个时候只要混乱了纪灵,关羽十有八九都会过来关照纪灵的,刚好张飞在打他,关羽一下来就单条到了友军一个都没有撤退过关曹操对你说想不到袁术有这么多的兵马,多亏诸位共同杀敌我军才没有损失,请收下这个黄金铠过关郭嘉对你说想不到孙将军手下竟有懂此阵的智谋之士,请收下这个黄金冠和智力果本关战利品:风车轮第14关许昌偷袭战单条:太史慈VS夏侯惇这关开始我就吃了亏,第4回合完夏侯惇和郭嘉带带大部队从右下方出现,全体加强行,我方如果两边进攻的话,走的慢的军师只有被杀,所以建议开始全部朝左边进攻,本关回合有点紧,如果想降低难度的话就最好装上好点的装备出战,全灭外城内的所有敌人,发生剧情孙策中箭后过关,临死前把三略交给太史慈,太史慈下关就转成战神本关战利品:神秘酒恢复米战后孙权孙翊甘宁凌统加入第15关巢湖追鲁肃单条:甘宁VS郑保(平)很简单的一关,第1回合完,敌人全部加攻击,主动进攻,第3回合完,丁奉和徐盛以友军身份加入战斗,村庄和城池里面都有东西,右下角的宝物库里的铜制马铠记得去拿本关战利品:神秘水恢复米战后鲁肃徐盛丁奉加入第16关定巢湖之战单条:开始剧情自动孙翊VS吕蒙甘宁VS郑保(死)得没羽箭对话:孙权VS吕蒙孙权VS郑保也是很简单的一关,第1回合完,朱恒带领弓箭手个个加强行自动冲过来主动进攻,最好派个防御高点的,加个坚固去当肉盾就可以了,冲上山时注意敌人的炮车和道士就行了,最后记得派个人去右下角的村庄拿智力果本关战利品:神秘水恢复米战后吕蒙朱恒诸葛谨加入第17关赤壁之战单挑:孙翊VS夏侯惇(平)得骑兵突击铠甘宁VS许褚吕蒙VS张辽对话:周瑜VS张辽周瑜VS曹操孙权VS曹操考究技术的一关,敌人很多,回合很紧,医生空了就给友军加防御,多保住几个友军还是要简单的多些,建议一边一个道士医生周瑜装备(霸王枪黄金铠)开始往中间走,中间的杀完了,就去右边帮忙,右边的刚好差不多杀到张辽那里去,右边张辽那里降防御了都很难打,周瑜最好早点过去把张辽杀了来,左右开攻,用好道士的技能,全灭敌人回合刚好本关战利品:统帅之枪战后周瑜程普防御永久增加30。
100道三国演义带答案测试题4
1. 官渡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曹操与袁绍。
2. 赤壁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
3. 汉中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刘备与曹操。
4. 长坂坡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刘备与曹操。
5. 樊城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关羽与曹仁。
6. 夷陵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刘备与孙权。
7. 麦城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关羽与孙权。
8. 祁山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诸葛亮与司马懿。
9. 巨鹿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董卓与关东联军。
10. 虎牢关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吕布与关东联军。
11. 定军山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刘备与曹操。
12. 当阳桥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刘备与曹操。
13. 濡须口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孙权与曹操。
14. 界桥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公孙瓒与袁绍。
15. 小沛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刘备与吕布。
16. 宛城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曹操与张绣。
17. 合肥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孙权与曹操。
18. 五丈原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诸葛亮与司马懿。
19. 石亭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孙权与曹魏。
20. 潼关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马超与曹操。
21. 下邳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曹操与吕布。
22. 逍遥津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孙权与曹操。
23. 长坂桥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赵云与曹操。
24. 反寿春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孙权与曹操。
25. 街亭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马谡与张郃。
26. 陈仓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郝昭与诸葛亮。
27. 南郡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周瑜与曹仁。
28. 夏口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孙权与刘表。
29. 江陵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周瑜与曹仁。
30. 皖城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孙权与曹魏。
31. 临湘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刘备与刘表。
32. 广陵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孙策与刘繇。
33. 博望坡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刘备与夏侯惇。
34. 平播之战的对战双方是谁?答:吕蒙与曹操。
三国时期:八百步卒破十万 名将张辽威震逍遥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时期:八百步卒破十万名将张辽威震逍遥津导语: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火连绵不断,其中不乏一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如官渡之战,曹操以2万人歼灭袁绍10万精兵;如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5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火连绵不断,其中不乏一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如官渡之战,曹操以2万人歼灭袁绍10万精兵;如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5万人马大破曹操的20万水陆大军;再比如石亭之战,陆逊用6万人击败曹休的10万步骑兵。
但若论三国时期,最精彩的以少胜多战役,莫过于逍遥津之战。
当年威震逍遥津正是三国名将张辽。
张辽,字文远,东汉建宁二年(169年)出生,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
张辽本姓聂,是西汉边境豪商聂壹之后,其家族为避怨而改姓张。
张辽少年时就已经担任郡吏,并州刺史丁原看张辽勇武过人过人,便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往赴京都。
大将军何进又派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
当张辽募兵尚未回京时,何进已经被宦官杀死,董卓掌握了洛阳,无所依赖的张辽值得归顺董卓。
192年,董卓被杀,张辽统兵归属于吕布,担任骑都尉之职。
之后吕布为李傕、郭汜等人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兖州,后又来到徐州。
199年,吕布被曹操所擒,在关羽的解劝下,张辽率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封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200年,袁绍派猛将颜良袭击白马,曹操随即命张辽、关羽率军作为解白马之围的前锋,两人率军击破袁军。
数有战功,张辽被封为裨将军。
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奉命同围困叛将昌豨,历经数月围城,曹军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
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
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生活常识分享。
张辽威震逍遥津
海獭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其个体不大,头脚较小,全身长有厚而密的毛,尾部有一条占体长四分之一以上的尾巴。
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体长1.47米左右,重45公斤,雌性体长仅1.39米,重约33公斤,它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小的一个种类。
海獭主要出没在岩石屹立的地方,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面上,它属于短腿族,动作迟缓。
在陆地上,要跟猎豹活着梅花鹿比赛速度,简直就是望尘莫及。
在海洋里,它的速度超越不了任何海兽它性喜群栖,白天常常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在海里嘻闹、觅食,到了晚上,有时睡在岩石上,但更多的时间是躺在漂浮于海面的海藻上。
海獭睡觉十分有趣。
大多数时间海獭寝于海面。
它们寻找海藻丛生的地方,连连打滚,将海藻缠在身上,枕浪而睡。
这种睡觉方式可抵御敌害威胁。
遇到海面刮大风暴时,它们就成群地跑到岸边躲起来。
海獭不像其他海兽那样,一般不作大范围的回游,喜欢过定居生活。
由于海獭的动作缓慢,想捉住动作敏捷的海洋动物几乎不可能,因而海獭将目标对准了动作迟缓笨拙的硬壳类动物,例如贝壳类动物。
海獭的食物大部分是海底生长的贝类、鲍鱼、海胆、螃蟹等,有时也吃一些海藻和鱼类。
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海胆,但海胆的壳很坚硬,靠牙齿是绝对咬不开的,海獭就想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在水下拣起海胆把它们夹在前肢下边松弛的皮囊中,很快地浮上水面,四条腿朝上仰游着,把从海底拣来的拳头大小的石块放在胸前当砧石,用前肢夹着海胆在石块上撞击,一旦发现壳支离破碎了了,海獭便马上将里面的肉质部分吸食出来。
吃饱之后,它们会将石头保存下来,反复使用。
这一点海獭胜过类人猿。
有人统计,一头海獭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可以从海底捕获54只贻贝,在石头上撞击2237次。
饱食以后,海獭把石头和吃剩的食物藏在皮囊中,即使海浪冲击也不会失落,以备再用。
海獭家族并没有因为肺活量的不足以及行动的迟缓等先天不足的条件的存在而葬身于大海,它们的家族至今还在海洋里活的自由自在。
许多人总是抱怨上天给他的生存能量太少,是杯水车薪。
100道三国演义带答案测试题6
1. 官渡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袁绍。
2. 赤壁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
3. 汉中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刘备与曹操。
4. 夷陵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刘备与孙权。
5. 巨鹿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张角。
6. 虎牢关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刘备、孙权与董卓。
7. 长坂坡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刘备与曹操。
8. 麦城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孙权与关羽。
9. 定军山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刘备与曹操。
10. 樊城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关羽与曹仁。
11. 祁山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诸葛亮与司马懿。
12. 五丈原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诸葛亮与司马懿。
13. 逍遥津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孙权与张辽。
14. 合肥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孙权与曹军。
15. 濡须口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孙权与曹操。
16. 宛城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张绣。
17. 潼关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马超。
18. 界桥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公孙瓒与袁绍。
19. 小沛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刘备与吕布。
20. 下邳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吕布。
21. 徐州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刘备。
22. 白马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袁绍。
23. 延津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袁绍。
24. 寿春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袁术。
25. 许昌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吕布。
26. 荆州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刘表。
27. 江陵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刘备。
28. 荆南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刘备与刘表。
29. 益州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刘备与刘璋。
30. 南郡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周瑜与曹仁。
31. 皖城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孙权与曹操。
32. 交州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孙权与士燮。
33. 凉州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马超。
34. 冀州之战是哪两方的对决?答:曹操与袁绍。
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
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1.牧野之战(商周时期)周军:五六万人,商军:十七万人(后人考证大约七万人,小说演绎夸大为70万人);军力对比:1:3.4周军统帅:周武王姬发、齐太公姜子牙,商军统帅:商纣王帝辛点评:牧野之战周军带有偷袭的意味,因为此时商朝主力正在征讨东夷,来不及调回护驾,商纣王不得不释放大量奴隶应战,商军战斗力大大下降。
姬发有点“胜之不武”!2.河西之战(战国时期)魏军:5万人,秦军:50万人;军力对比:1:10魏军统帅:吴起,秦军统帅:秦惠公点评:吴起厚赏立过功的将士来刺激没有立功的将士,极大地提高了军队士气,这些渴望立功的将士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很快击溃秦军。
3.巨鹿之战(秦末时期)楚军:五万人,秦军:二十万人,围观群众(诸侯):十余万人;军力对比:1:4楚军统帅:项羽,秦军统帅:章邯、王离点评:秦末天下大乱,章邯率领秦二世配发的骊山刑徒及奴产子多次击败农民起义军,所向披靡,但碰上在中国历史上勇武无二的项羽算其倒霉,也是秦朝气数已尽!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一举歼灭秦军主力,可谓英勇无敌。
4.彭城之战(两汉之争时期)楚军:三万人,汉军:六十五万人;军力对比:1:21.6楚军统帅:项羽,汉军统帅:刘邦点评: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击溃刘邦主力,是兵贵神速的经典战例!此战差点改变中国历史!5.昆阳之战(新莽末年)汉军:一万七千人,新军:四十三万人;军力对比:1:25汉军统帅:刘秀,新军统帅:王邑、王寻;点评: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兵力最悬殊的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汉军兵力没有新军零头多,且汉军主力正在攻打南阳,刘秀带领的只能算偏师,但是刘秀凭借英勇的气魄、高超的战术和运气(陨石),最终战胜了对手。
6.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军:两万余人,袁军:十一万人;军力对比:1:5曹军统帅:曹操,袁军统帅:袁绍;点评:袁军人数占优,曹军单兵素质占优,战斗力强,且曹操善于用谋,所以曹军获胜不足为奇;7.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五六万人,曹军:二十万人;军力对比:1:4联军统帅:周瑜、刘备,曹军统帅:曹操;点评:战前局势明显曹强孙刘弱,而且曹操统一北方、占领荆州,士气高涨,但是联军凭借地利和人和,最终战胜强敌;8.逍遥津之战(东汉末年)曹军:七千人,吴军:十万人;军力对比:1:14曹军统帅:张辽,吴军统帅:孙权;点评: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军大败,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吴军,差点俘虏孙权!张辽威震逍遥津,并留下“张辽止啼”的传奇典故。
略论吴魏逍遥津之战及其影响
建 安二 十年 ( 1 ) 孙权 趁曹 操用 兵汉 中之 机 , 自率 领 大军 北上 攻 打 战略要 地 合 肥 , 遥 津 之 战爆 发 。 25 , 亲 逍
魏 、 、 三方之 间 的关 系产 生 了重要 的影 响 , 其 是它 促 使东 吴 的政 治和 军事 策 略 发 生 了急 剧 的变化 。通 蜀 吴 尤
过 对逍 遥津 战役 及 其影 响 的分析 有助 于我 们更 全 面地 了解 三 国时期 各 国政策 和外 交关 系是 如何 变化 的。
一
、
在 官渡 之 战 、 壁之 战 、 陵 之 战这三 国 时期 的三 大战役 上 , 逍 遥津 之 战 这场 同样 以少 胜 多 的 战役 则 研 究 赤 夷 对
偏少 。从 战役 的规模 及其 历 史 意 义 来 看 , 遥 津之 战均 比不 上 上述 三 大 战 役 , 作 者 认 为 , 遥 津之 战 对 逍 但 逍
略论吴 魏逍 遥津 之 战及其 影 响
・1 5・
人夺 气 , 修守 备 , 心 乃 安 , 将 咸 服 。权 攻 合 肥 十馀 日, 不 可拔 , 引 退 。辽 率 诸 军 追 击 , 复 获 权 。 还 众 诸 城 乃 几 太祖 大壮 辽 , 拜征 东将 军 。 … 吴 魏逍遥 津 之 战 , ” 魏将 张辽 以七 千守 军 破 东吴 十 万 大军 , 东 吴大 为 震 动 , 使 以 至 于后来 张 辽抱 病 随曹休 南征 时孙 权仍 “ 甚惮 焉 , 敕诸将 : 张辽虽 病 , 不可 当也 , 慎之 。 ”
・
1 4・
贵州文 史丛 刊
逍遥津之战杂议
第13卷第5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3年10月Vol.13No.5 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Oct.2023·历史学研究·收稿日期:2023⁃04⁃17作者简介:宋杰(1952-),男,北京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历史军事地理。
逍遥津之战杂议宋 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48)摘 要:逍遥津之战,孙权出兵进攻的时间相当反常。
他不是从江东根据地直接出征合肥,而是在西征荆州、与刘备争夺南三郡的战役之后,经过了数月的奔波和对峙,在回师江东时以人困马乏之众去进攻曹魏的坚城,这在军事上违反常理。
孙权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为了吸引曹操主力从汉中撤退以解除刘备的困境而进行的,属于虚张声势的进攻。
孙权出动的兵力并非是曹魏方面声称的“十万”,大约只有四五万人。
张辽在战斗中采用了“斩将搴旗”的战术,获得明显的成功。
孙权在撤兵时殿后,遭遇敌军突袭而陷入险境。
这和他好勇乐斗、轻佻冒险的性格特点有关。
此后,他虽然有所收敛,但仍在狩猎、试航大船等活动中显示了喜欢冒险的习性。
关键词:合肥;逍遥津;孙权;张辽;南三郡;牙旗中图分类号:K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3)05-0037-06 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孙权亲率大军进攻曹魏在淮南的重镇合肥。
守将张辽以寡敌众,出其不意率军迎战,先是带领八百壮士突袭孙权军营,重创敌兵获胜而还;后又乘敌人主力撤退,孙权逗留在逍遥津北时全力出击,几乎生擒敌人的国君。
这两次战斗被后人合称为逍遥津之战或逍遥津战役,实际上只有后一次双方是在逍遥津北交锋。
关于这次战役,学界有人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孙权出动十万大军,是三国前期东吴发动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因而非常重要[1-2]。
对于逍遥津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况,笔者在阅读史籍中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行了探究,现就正于方家。
一、孙权进攻合肥的反常之处逍遥津之战,东吴是主动进攻的一方,但是孙权发动这场战役的时间令人感到困惑。
威震逍遥津简介 威震逍遥津战前形势是什么样的
威震逍遥津简介威震逍遥津战前形势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
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东吴军队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
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
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免于被活捉。
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又称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间仍然流传着“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
战役简介威震逍遥津,指的是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将士逆袭东吴的十万吴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又称逍遥津之战,是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大军的进攻,几乎生擒孙权。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实力大增,遂准备南下消灭刘备和孙权。
但由于孙、刘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使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赤壁战后的五六年间,曹操不断在江淮地区用兵,欲从此处突破长江天堑,统一江东,但遭到了孙吴的顽强抵抗。
曹操只好改变策略。
为避免两面受敌,他一面暂且放弃统一江东,派大将张辽等在合肥屯兵息军养士;一面亲率大军西征张鲁,试图夺取汉中,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实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吴主孙权乘曹操西征之际亲自率兵10万进攻合肥。
而此时合肥城内仅有张辽、李典、乐进及薛悌等率7000余人驻守。
两军对峙,众寡悬殊。
曹操在出征之前,估计到孙权有可能再次进犯合肥。
因此,他预先写了一道命令,封于木函中,交给护军薛悌,要他“贼至乃发”,按计行事。
当孙权兵临城下之际,薛悌与诸将打开木函,见命令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在曹操看来,张辽、李典是能征善战的猛将,故使之出战,乐进为人持重,故使之守城;护军薛悌乃文官,故不参战。
诸将看罢命令,疑虑重重。
乐进、李典等认为,两军兵力对比悬殊,出战很难取胜。
张辽威震逍遥津是怎么回事?又取得怎样的成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辽威震逍遥津是怎么回事?又取得怎样的成果导语:跟随曹操以后,张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曹操亦益待之如亲信;又从劝关羽降于曹操。
赤壁战中,张辽亲载曹操脱难,并射伤东吴名将黄盖。
赤壁跟随曹操以后,张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曹操亦益待之如亲信;又从劝关羽降于曹操。
赤壁战中,张辽亲载曹操脱难,并射伤东吴名将黄盖。
赤壁战后,曹操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
后孙权果引军入寇,张辽智激李典后三人一同出战,自率二千余骑打败敌军十万,威震逍遥津,名扬天下。
让张辽一战成名的逍遥津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曹操开始把矛头指向刘备和孙权,鉴于赤壁之战,吴、蜀两国联手使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不敢轻举妄动的曹操,暂且放弃统一江东,派大将张辽等在合肥屯兵息军养士;一面亲率大军西征张鲁,试图夺取汉中,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实力。
建安二十年,孙权趁曹操西征之际亲自率兵十万进攻合肥,此时合肥城内仅有张辽、李典、乐进及薛悌等不足万人驻守。
两军对峙,众寡悬殊,这场战争似乎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商议御敌之策,大家想到曹操让护军薛悌带来的一封书信,于是展开阅读,信中言道:”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
“诸将百思不得其解,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
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迎而击之,摧折敌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
“众人此番言论,颇为感动。
于是,在夜间募集敢于逆击敌锐之士,在天将破晓之时,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于阵中大呼己名,”大汉荡寇将军张辽在此,东吴鼠辈谁敢接战?!“之后,士气大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历史 逍遥津之战 合肥守军论
逍遥津之战合肥守军论自古以来,逍遥津之战一直为世人所吹捧。
而逍遥津之战的主角——张辽,也受到了世人极高的赞誉,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张辽以七千守军力敌孙权十万大军。
然而,虽然有不少无脑吹所谓张辽八百破十万,亦或者无脑黑所谓之七千不敌一千三,都不是我今天要论述的主题。
我今天要论述的,便是合肥守军的数量。
在逍遥津之战中,对于合肥守军的数量一般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第一种,《三国志》的直接说法:“张辽、李典、乐进领七千人屯合肥。
”这句话一直是后世大部分人所公认的合肥守军数量证据,从此处看,合肥守军数量七千。
第二种,《江表传》的间接说法:“魏将张辽率六七千人奄至。
”这句话并未直接点名合肥守军数量,但是却说明了张辽在追击孙权的过程中所率领的军队。
如果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合肥守军数量为七千,那“权攻合肥十余日”,算上一开始张辽八百陷阵的损失,难道合肥守军在守城战中只有几百人伤亡?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所以,如果《江表传》所言非虚,那合肥守军的数量肯定多于七千。
第三种,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昔岁军在汉中,合肥遗守,不满五千。
”这种说法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纯属吹辽,因为不满五千的说法无论是和《三国志》还是《江表传》的说法都大相径庭。
但是请注意,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权众破万”,如果他是吹张辽,那为何不直接写破权十万,反而不清不楚的来了一句几万?还有,为何不直接点明张辽所部,只说合肥遗守?这充分说明,这篇檄文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那么问题来了,以上三种说法,哪一种正确?很多人肯定会说,自然以《三国志》为准。
但是,从史学角度来说,过于主观的否定史料是不够公正。
首先,我们要引入一个疑问,张辽等人的军队,《三国志》记载,是“屯”于合肥。
请问“屯”字是什么意思?驻守。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既然张辽等人是曹操派去的驻军,合肥原来有没有守军呢?肯定是有的,而且从合肥的战略地位来看,守军还不少。
这就非常尴尬了,本来大家都以为合肥守军七千,但是《三国志》只是说张辽等人的驻军七千,合肥原守军只字未提。
威震逍遥津的结果是什么 威震逍遥津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威震逍遥津的结果是什么威震逍遥津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前哨战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张辽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
他连夜募集八百敢死队员,第二天黎明便向吴军发起突击。
后来虽然被敌军团团围住,众将士却异常勇猛,数次突破重围。
激战半日,吴军为之胆寒,曹军则渐渐有了胆气,营中诸将都大为佩服张辽。
必要性: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曹方援军遥遥无期,若不能有效打击敌军士气以稳定军心,合淝必定失守。
危险性:九死一生。
此战是正面突击,曹方突击队员还不到吴方兵力的百分之一,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
可行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敌方阵脚未稳,曹方有可乘之机。
何况,因为兵力雄厚,江东士卒都不愿力战死战,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军居然敢主动出击;而曹方敢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决心。
相持战张辽打赢了前哨战敌我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
孙权有十万大军,围攻合淝十余日,却因士气低落,始终不能攻破只有区区七千守军的合淝,只好撤退。
彻底击溃孙权败退,极善把握战机的张辽突然率军追击,打散吴军的后队。
凌统部下全军覆没,孙权跃马逍遥津才得以逃脱。
倘若说前哨战孙权败在轻敌,那此时孙权犯下的,则是指挥上的致命错误: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主帅居然完全不曾提防追兵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具体细节建安二十年(215 年) ,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机,亲率大军直扑合肥。
此战东吴精锐尽出,十万大军竟为张辽的七千守军所破,连孙权本人也差点为曹军所俘,幸赖凌统、甘宁、吕蒙等人奋力死战,才得以脱身。
合肥逍遥津一役,是张辽毕生最闪光的佳作,演义说“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可称为防守战术的经典战例。
军事战略的重要性《资治通鉴》胡注引《水经注》“淝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西北入芍陂。
自芍陂上施水,则至合肥。
淝水又北过寿春县北,入于淮”,“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肥”。
合肥北通淮河,南达长江,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更是曹魏军事重地。
古逍遥津的历史故事作文
古逍遥津的历史故事作文在合肥这座繁华的城市里,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无数故事的地方——古逍遥津。
说起古逍遥津,那得先把时光拉回到东汉末年。
那时候天下大乱,豪杰并起。
合肥作为军事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而逍遥津,就在这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公元215 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
当时合肥的守将是张辽、李典和乐进。
这三位将领面对敌众我寡的局势,没有丝毫退缩。
尤其是张辽,那真叫一个勇猛无畏。
据记载,张辽挑选了八百名精锐士卒,在黎明时分突然发起攻击。
那场面,你能想象吗?张辽身披战甲,手持长刀,一马当先冲入敌阵。
他的士兵们也个个悍不畏死,跟着他奋勇杀敌。
孙权的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乱成了一锅粥。
张辽就像战神下凡一般,在敌军中左冲右突,一直杀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
孙权吓得惊慌失措,赶紧跑到一个高坡上,拿着长戟自卫。
张辽大声呵斥孙权下来一战,孙权哪敢啊,吓得面无人色。
这场战斗中,张辽带着他的八百勇士,如入无人之境,一直冲杀,直到战斗到中午,还杀回了合肥城。
经此一役,孙权的军队士气大挫,孙权也无奈撤军。
而张辽的威名,从此响彻了整个东吴。
如今,当你走进古逍遥津,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那场激战的余温。
那空旷的场地,似乎还回荡着战士们的喊杀声。
园里有一座张辽的雕像,高高矗立着。
张辽的眼神坚定而威严,仿佛在诉说着他当年的英勇事迹。
每次看到这座雕像,我都会忍不住驻足凝望,想象着他在战场上的英姿。
漫步在古逍遥津,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好像有着故事。
那些古老的树木,也许见证过当年的金戈铁马;那蜿蜒的小径,或许曾有士兵们匆匆跑过的身影。
湖边的垂柳依依,微风吹过,柳枝轻轻摆动。
这看似宁静的画面,与曾经的战火纷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也正是这种对比,让人更加感慨历史的沧桑变迁。
在古逍遥津的角落里,有一块破旧的石碑。
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凑近仔细看,还能依稀辨认出一些关于那场战役的记载。
抚摸着石碑上粗糙的纹路,心里那种对历史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三国主要战役
△ 作战双方:诸葛亮/姜维 → 司马懿/邓艾/钟会
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虽然损耗了蜀汉一定的国力,但是努力缩短了蜀汉与曹魏两国的国力差距,延续了蜀汉的命运。
★ 魏灭蜀之战:
△ 作战双方:司马昭 → 刘禅
因蜀汉后主刘禅的腐败无能,未经抵抗就使得蜀汉灭亡。而在战后,姜维及一些蜀汉遗臣在战乱中被杀。
魏国的邓艾被钟会杀了,钟会也因部下造反被杀。邓艾与钟会的死让司马家族没了后顾之忧。
★ 晋灭吴之战:
△ 作战双方:司马炎 → 孙皓
晋灭吴,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西晋统一中国。
袁绍北上,于幽州易京与公孙瓒相会,爆发易京之战,公孙瓒不敌,最终勒死儿女和正室,自己焚火自尽,将幽州拱手相让于袁绍,袁绍占有幽州、冀州、并州、青州,于第二年发动袁曹官渡之战。
★ 官渡之战:
△ 作战双方:曹操 →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命颜良,文丑为大将,沮授为谋士,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由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曹操同乡)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歼灭了袁绍势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最有名的是逍遥津之战。
孙权率领大军北上,合肥守将张辽沉着应战,设下埋伏,大败孙权,以至“江南小儿夜闻张辽大名皆不敢夜啼。”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 濡须之战:
△ 作战双方:曹操 → 孙权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率40万进攻濡须,孙权率7万抵抗,互有胜负,双方
战平。
★ 濡须口之战:
△ 作战双方:曹仁 → 朱桓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朱桓率5000精兵击退曹仁的进攻。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逍遥津之战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逍遥津之战
战役名称:逍遥津之战
发生时间:建安20年(即公元215年)
战役地点:合肥城
参战双方:汉军(曹魏)、孙权军(东吴)
主要指挥官:张辽(曹魏)、孙权(孙吴)
参战双方兵力对比:曹操军七千余人,孙权军十万人。
战争性质:奇袭战
战役亮点:张辽在晚上组建了八百名敢死队,烹牛宰羊,犒赏士兵。
第二天,张辽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冲入了东吴军队中。
“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己名”,张辽横冲直撞,直接杀到了孙权的面前,吓得孙权面无人色。
从此,东吴军队溃败。
战役结果:孙权军大败,张辽威震天下
影响:此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对于他的历史地位加成极大,为他后世进入武庙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张辽同时代进入武庙的将军只有诸葛亮、邓艾、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八位。
张辽的厉害由此可见一斑。
《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却说曹操兴师西征,分兵三队:前部先锋夏侯渊;张郃;操自领诸将居中;后部曹仁、夏侯蔼,押运粮草。
早有细作报入汉中来。
张鲁与弟张卫,商议退敌之策。
卫曰:“汉中最险无如阳平关;可于关之左右,依山傍林,下十余个寨栅,迎敌曹兵。
兄在汉宁,多拨粮草应付。
”张鲁依言,遣大将杨昂、杨任,与其弟即日起程。
军马到阳平关,下寨已定。
夏侯渊、张郃前军随到,闻阳平关已有准备,离关一十五里下寨。
是夜,军士疲困,各自歇息。
忽寨后一把火起,杨昂、杨任两路兵杀来劫寨。
夏侯渊、张郃急上得马,四下里大兵拥入,曹兵大败,退见曹操。
操怒曰:“汝二人行军许多年,岂不知兵若远行疲困,可防劫寨?如何不作准备?”欲斩二人,以明军法。
众官告免。
操次日自引兵为前队,见山势险恶,林木丛杂,不知路径,恐有伏兵,即引军回寨,谓许褚、徐晃二将曰:“吾若知此处如此险恶,必不起兵来。
”许褚曰:“兵已至此,主公不可惮劳。
”次日,操上马,只带许褚、徐晃二人,来看张卫寨栅。
三匹马转过山坡,早望见张卫寨栅。
操扬鞭遥指,谓二将曰:“如此坚固,急切难下!”言未已,背后一声喊起,箭如雨发。
杨昂、杨任分两路杀来。
操大惊。
许褚大呼曰:“吾当敌贼!徐公明善保主公。
”说罢,提刀纵马向前,力敌二将。
杨昂、杨任不能当许褚之勇,回马退去,其余不敢向前。
徐晃保着曹操奔过山坡,前面又一军到;看时,却是夏侯渊;张郃二将,听得喊声,故引军杀来接应。
于是杀退杨昂、杨任,救得曹操回寨。
操重赏四将。
自此两边相拒五十余日,只不交战。
曹操传令退军。
贾诩曰:“贼势未见强弱,主公何故自退耶?”操曰:“吾料贼兵每日提备,急难取胜。
吾以退军为名,使贼懈而无备,然后分轻骑抄袭其后,必胜贼矣。
”贾诩曰:“丞相神机,不可测也。
”于是令夏侯渊;张郃分兵两路,各引轻骑三千,取小路抄阳平关后。
曹操一面引大军拔寨尽起。
杨昂听得曹兵退,请杨任商议,欲乘势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津之战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兵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亲自断后的后军,差一点生擒孙权。
《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孙权在江北濡须口(今裕溪口附近)建立了军事据点,作为东吴的北门锁钥;曹操渡重兵据守合肥、皖城(在今潜山县境),作为向南攻吴的基地。
因此,魏吴双方在这几个地方频繁进行大战。
如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曾率兵在濡须口攻打东吴,无功而返。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孙权派大将吕蒙、甘宁攻打皖城,魏将朱光及守城军民数万人被俘。
公元215 年(建安二十年),孙权趁曹操穷兵黩武攻打汉中之际,亲自率领十万江东兵马进攻合肥。
情报指出合肥只有七千五百守军,曹军主力又在关中,不可能来得及赴援,在各方面来说,这场战役东吴是占据优势的。
战役过程:曹操在出征张鲁前,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军到时就打开)”,在大军压境之际,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
”因双方兵力悬殊,诸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
本来张辽、李典二人不睦,曹操为了防止战中二人间隙至于不利之境,于是命令乐进守城接应。
是时,张辽说:“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必定已攻破我们。
所以教函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反过来攻击他们,先挫败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
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李典听到这话,感慨地说:“此为国家大事,就看你的计谋定得如何而已,我岂能因私下的恩怨而忽略公事呢?”于是当夜张辽就在七千人中募选死士,选出了八百人。
杀牛宴飨将士,预备次日的大战。
第二天凌晨,张辽披甲持戟,带著这八百人杀进孙权初到尚未整理阵形的部队,张辽带队冲进了东吴军镇营裏,亲自杀了数十人,斩了两将,并且高喊著:“张辽在此!”敢死队直冲进孙权主阵,孙权大惊,不知该如何,退到小土丘上,以长戟指向四周防卫蜂拥而上的曹军。
张辽在土丘下吼著,要孙权有种下来决一死战。
孙权不敢有所举动,后来等局势稍稳一看,张辽军也不过数百人而已,就下令其它在外的军队从后面把张辽这些敢死队围起来,围了数圈不让他们有机会逃跑。
张辽看局势不对,连忙率左右将士突围,杀出一条血路。
张辽与左右数十人杀出重围后,回头一看,其余陷入重围的战士们高喊著:“张将军难道要丢下我们不管了吗?”于是张辽又再领着这数十人,杀进包围几层的东吴军,把其它人带了出来。
东吴军人人都被张辽军震撼到,没有人敢抵挡他们。
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将士原本高昂的斗志都萎靡下去了,张辽遂领军回城,整备守城事宜。
而曹军初战告捷,军心大振,将领们对张辽也心悦诚服。
孙权大军到齐后(除贺齐领著三千解烦军留在逍遥津南岸未到),就展开了攻城作战。
谁知合肥城在以前的杨州刺史刘馥和温恢的积极建设下可谓固若金汤,城墙高大而且坚固,木柱,石头等防御器材应有尽有。
东吴多名将领连续率兵强攻了十几日都打不下来,吕蒙、甘宁等人一时也都想不出什麼破城之计,此时东吴军中疾疫流行,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孙权只好下令撤军。
东吴各兵团接获命令就依次各自退去了。
张辽在城上看着吴军退去,却发现孙权主阵押在后面,其余部队都已先行出发了。
东吴军部队散退,孙权身边正是兵力最少的时候,机会岂可错过。
逍遥津是南肥河上面的渡口。
原来孙权要诸军先退,然后本阵自逍遥津口渡河南撤,此时北岸只剩孙权及吕蒙、凌统、蒋钦与车下虎士一千馀人。
张辽立刻与李典、乐进率合肥城守军出城袭击。
孙权看到合肥城步骑齐出,心知不妙,赶紧派人去将前面已撤退的部队叫回,无奈那些部队已上路一段时间,一时还赶不回来。
全军右部督凌统带著亲卫族众三百人与曹军展开激烈血战。
甘宁拉弓拼命射箭,看到东吴军战士人人战志消靡,于是大声责问鼓吹手为何不吹号擂鼓。
鼓吹手听命,便擂鼓吹号,东吴军听到,士气为之一振。
在混战中,督禁卫军的陈武不幸战死,宋谦、徐盛都负伤往后退,乐进这时正好在他们后面,便驰马上前,斩杀了宋谦、徐盛的后退士兵两人。
原本往后退的败军看到这种情形,尽皆回到自己岗位戮力死战。
凌统亲卫护著孙权来到逍遥津渡口,发现桥已被曹军破坏,剩下两边延伸的桥板,中间有一丈多的地方没有桥板可供依托。
孙权亲近的官员谷利,要孙权持著马鞍,然后让马后退,再飞纵向前,谷利在后面用鞭抽马,以助马势。
孙权就这样连人带马的飞到南岸。
南岸有贺齐的三千兵马在那边接应。
贺齐将孙权安置好了,就领著解烦军杀进战局,拾到了徐盛因负伤而丢掉的长矛。
凌统护送孙权突围到津桥,看著孙权安全的到了南岸,又回身继续再战。
身旁的左右亲兵一一战死,凌统也多处负伤。
后来认为孙权应该没安全顾虑了,才准备离开战场。
但是桥已被曹军破坏,各条通路也被曹军封锁,凌统只好披著战甲潜行,回到东吴军所在。
孙权这时已上船,看到凌统回来,十分惊喜,赶紧找人帮凌统更衣换药。
凌统因他的亲族众们没有人活著回来,很是伤感,孙权用衣袖帮他擦泪,安慰他说:“公绩(凌统字),亡者已矣,只要你还活著,还怕会没有人吗?”回去之后,孙权果然给凌统以前两倍的部队。
[7]张辽不知孙权已退走,问投降的东吴士兵,刚有个紫色胡须、上身长腿短、善于骑射的人是谁,东吴降卒说那就是孙权。
张辽与乐进在战场上遇到,谈到这事,说早知道就急追他,搞不好就抓到,曹军听了皆大为叹恨。
[8]等东吴军都撤出了,孙权在船上与诸将饮宴,贺齐在席间涕泣而道:“至尊(当时东吴将士如此称孙权)身为人主,应当持重,今天这样的事,差点全盘皆没,部下们都震惊万分,希望您能以此为终身之诫!”孙权起身谢贺齐,说必定会谨记在心。
战役结果:张辽、乐进、李典这次以七千人大败东吴十万大军,曹操大为叹赏,封张辽为征东将军。
李典增加采邑三百户。
乐进并前功增邑五百,共一千两百户,分出五百户封一个儿子为侯爵,乐进升至右将军。
经过此役,张辽威震江东,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张辽止啼”一语。
另外,日本俗语中有所谓“辽来来(辽来々)”一语,正是来自张辽止啼的典故。
而东吴方面,凌统、潘璋拜为偏将军,蒋钦迁荡寇将军。
陈武临战阵亡,孙权亲自主持葬礼,并要陈武两个爱妾殉葬。
历史评价: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
也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陈寿在《三国志》里仅用了两次,分别在《三国志·张辽传》及《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
曹操又加封了张辽为征东将军,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攻东吴路过合肥时,还专门到沿着张辽奋战过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处“叹息者良久”。
公元225年(黄初六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下诏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曹操的知人善任和张辽的英勇善战一直受到历代学者的赞誉,东晋史学家孙盛评价说:“合肥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
且彼众我寡,心怀贪堕,以致命之兵,击贪堕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必固。
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异同,加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秒矣夫!”南宋学者叶适称赞说:“孙权十万攻合肥,守者七千。
旁无近援,固已不自保。
而辽乃募士八百,击其未合,以至尾追,几获大丑。
非操之智,无以使张辽;非辽之勇,而明亦不能自任。
胜负成败,盖诚以人,不在众寡。
士常如此,则立于积衰甘弱之地,为预怯莫前之说,以自附于明哲者,可察矣。
”对于张辽的表现,张预在《十七史百将传》中点评:“辽折权盛势,以夺吴人之气是也。
”北宋时期名将王文郁在面对西夏军围城,准备主动出击挫其锋芒时曾说:“贼众我寡,正当折其锋以安众心,然后可守,此张辽所以破合肥也。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说:“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
”晚清名臣曾国藩将逍遥津之战和后来的陈仓之战并列说:“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双方参战将领:东吴车骑将军徐州牧:孙权;武猛校尉:潘璋;奋武将军:贺齐;平贼中郎将:徐盛;承烈校尉:凌统;平南将军:吕范;折冲将军:甘宁;虎威将军:吕蒙;讨越中郎将:蒋钦;偏将军五校督:陈武;中司马:诸葛瑾、宋谦;小将:丁奉,太史慈。
曹魏汤寇将军都亭侯:张辽;护军:薛悌;折冲将军广昌亭侯:乐进;破虏将军:李典建安二十年 (215 年) ,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
情报指出合肥有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在关中,不可能来得及赴援,在各方面来说,这场战东吴应该是占据优势的。
战争胜败,瞬息万变一个失误决策,很可能就葬送了胜利逍遥津之战中,张辽代表的曹操方面,策略正确,而孙权方则犯了致命错误,胜败,自然就分晓了。
谈谈主要原因,我认为:胜方原因:战略上,曹操留下张辽,李典,乐进等有很多实战经验,且治军有方的将军,从战局上就已经考虑到如果自己不在,如何防御对孙吴的问题。
张辽经验丰富,李典为人谨慎,乐进勇猛兼备智慧。
在孙权领兵来时,3人一经商定,就立刻分工行动,可见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是有准备的。
俗话说,有备无患。
兵不在多,在将之调遣。
曹操留下的7000多人,很可能是精锐部队。
否则对抗孙权,也不可能左右突杀。
在两军相遇的时候,孙权的旗帜过于鲜明,让张辽带领的800精锐杀到面前,可以想象,这800人勇猛如何。
而失败方的原因有很多,收线是孙权恃才傲兵骄傲,认为以少击多,犯下了和曹操当年赤壁一样的自大毛病。
这很致命。
战争之中,骄兵必败的道理,几千前来都是有印证的。
其次是领兵无方,主帅竟然置军之前,可惜又没有刘备的勇武和曹操的谋略,打起仗来根本没有实战经验。
遇见被人突袭就吓得手足无措。
还差点被包围。
可想而知孙权当时左右并没有身居重位的实战经验将军,或者说,没人事前提醒他。
说明吴军路上实战经验还是和曹军相差很远的。
其次,及时有凌统,甘宁,吕蒙等将军,但并没有指挥实权,也就失去了人才的能动性。
在战争初期,就已经在人才的使用上,落后曹操。
军队方面,北方不谙水战,南方不善陆战。
孙权一上来就想一战定胜负,可想而知,孙军并没有整套的作战计划,筹划方面并不足。
孙权也不可能骄傲到不一点保护计划就领着十万人来站,必定是孙军粮草有限,想速战速决。
而曹军守得够严密,时间守得够久,这也就决定了,战争最后以孙权败退为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