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安全监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检测方案

岩土工程检测方案

岩土工程检测方案一、前言岩土工程检测是在地基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岩土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性质以及环境地质条件等进行测试和分析的过程。

岩土工程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地基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并为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岩土工程检测的必要性岩土工程检测是地基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地基工程安全:通过对地基的勘察和检测,可以了解地基的各种性质和特征,从而为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地基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预防地质灾害:通过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的检测和评估,可以提前发现病害,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保护环境:通过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预防和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4. 引导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地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引导地基工程建设的合理布局,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岩土工程检测的内容岩土工程检测的内容一般包括地质勘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岩土力学性质测试、水文地质性质测试和环境地质条件测试等几个方面。

1. 地质勘察:包括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和评估、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的研究、构造和地层的分析和判识、地质地貌和地貌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地质构造和地层的改造、地质断裂和岩体破碎带的检测和分析等。

2. 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包括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等。

3. 岩土力学性质测试:包括土壤和岩石的岩土力学性质测试、土壤的岩土力学性质测试和岩石的岩土力学性质测试等。

4. 水文地质性质测试:包括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性质测试、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测试和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分析等。

5. 环境地质条件测试:包括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地质条件测试、土壤的环境地质条件测试和地下水的环境地质条件测试等。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单位:专业:指导老师:课设地点:姓名:学号:日期: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我公司受贵州大学委托,对其拟建的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的第五教学楼进行岩土工程初勘、详勘工作。

拟建物为一幢地上十层,地下二层的高层建筑,高度为56.0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楼最大轴力11000KN/柱,裙房最大轴力2000KN/柱。

建筑物地下室埋深-5.0m,±0.00标高1092.00m。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钻孔资料在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拟建的第五教学楼,初勘施工2个钻孔,孔距12m。

钻孔记录如下:ZK1钻孔:高程1091m,0~1.4m杂填土,1.4~4.2m红粘土,4.2~5.3m强风化白云岩,5.3~10.8m中风化白云岩,10.8~12.4m软塑红粘土,12.4~20.0m中风化白云岩。

ZK2钻孔:高程1092.0m,0~1.8m杂填土,2.0~4.8m红粘土,4.8~6.1m强风化白云岩,6.1~10.3m中风化白云岩,10.3~11.9m软塑红粘土,11.9~16.2m中风化白云岩,16.2~17.8m软塑红粘土,17.8~30.2m中风化白云岩。

(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根据场地基本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特征,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等规范要求,其基本内容及要求如下:1、查明场地内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的沉降。

2、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护意见。

3、山区场地岩溶及土洞发育情况。

4、地下水情况及其对混凝土腐蚀性判别。

5、分析和评价场地的稳定性,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基础的设计建议。

6、提供地基土场地类别。

岩土工程勘察的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的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掌握岩土参数的测定方法及勘察报告的编制要求。

2. 使学生掌握岩土工程中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地下水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对于工程的影响。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报告撰写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岩土工程勘察设备、仪器的熟练度,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勘察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其在勘察项目中能够与他人有效合作。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勘察任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岩土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概念:介绍勘察的目的、意义,岩土参数的含义及作用,使学生了解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2. 勘察方法与技术:讲解现场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勘察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使学生掌握岩土参数测定技术。

3. 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分析土的组成、分类,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使学生了解土的性质对工程的影响。

4. 地下水特征及其影响:探讨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分析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提高学生应对地下水问题的能力。

5. 勘察报告编制:教授勘察报告的编写格式、内容要求,训练学生整理、分析勘察数据,撰写报告的能力。

6. 岩土工程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岩土工程案例,分析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二课程设计要求三工程概况四执行技术规范及标准五基础工程地质分析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及工程性能3.地质构造及地震4.岩溶5.地下水6.人类工程活动六承载力计算1.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2.岩石力学指标及承载力3.地基承载力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方案八基础沉降计算九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1.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2.滑动面为折线形时,滑坡推力(=1.15)t十岩溶地基处理1、体积较小的溶洞2、洞体较大的空洞或半填充溶洞3、埋藏较深、地下水丰富的发育溶洞十一基坑涌水量预测1、计算渗透系数K2、基坑涌水量的计算十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1.环境类型水对混泥土结构腐蚀评价如下2.受地层渗透性影响的水对混泥土结构腐蚀性评价3.地下水对钢筋混泥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评价4.水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十三课程设计心得附件一课程设计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后,可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

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工作,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课程设计要求:1.岩土工程地质分析、岩溶处理、地基承载力计算、持力层选择及基础方案建议、场地稳定性评价、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CAD)。

2.基础沉降计算3.滑坡稳定系数计算4.基坑涌水量计算5.提交报告(文,图)纸质及电子文档各一份。

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课程实验指导书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目录实验一:基桩的低应变动测实验 (3)实验二:土压力量测实验 (7)实验三:孔隙水压力量测实验 (10)实验四: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实验 (13)实验一 基桩的低应变动测实验一、实验目的基桩的低应变动测就是通过对桩顶施加激振能量,引起桩身及周围土体的微幅振动,同时用仪表量测和记录桩顶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利用波动理论或机械阻抗理论对记录结果加以分析。

从而达到检验桩基施工质量、判断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及位置等目的。

本实验主要介绍在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反射波法。

了解基桩的低应变试验原理和试验方法,熟悉试验设备的安装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测试成果的分析和桩身完整性的判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埋设于地下桩的长度要远大于其直径,因此可将其简化为无侧限约束的一维弹性杆件,在桩顶初始扰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并且满足一维波动方程:22222xu c t u ∂∂=∂∂ (1) 式中 u ──x 方向位移(m);c ──桩身材料的纵波波速(m/s)。

弹性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在桩身夹泥、离析、扩颈、缩颈、断裂、桩端等桩身阻抗变化处将会发生反射和透射,用记录仪记录下反射波在桩身中的传播的波形,通过对反射波曲线特征的分析即可对桩身的完整性、缺陷的位置进行判定,并对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评估。

三、仪器设备用于反射波法桩基动测的仪器一般有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激振设备和专用附件等。

1 传感器 传感器是反射波法桩基动测的重要仪器,传感器一般可选用宽频带的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

内科大安全环境监测技术教案第8章 岩土工程安全检测

内科大安全环境监测技术教案第8章 岩土工程安全检测

授课教案课程名称:安全环境监测技术
3)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对波速的影响
(1)岩性对波速的影响:岩性越好,越致密,波速越高,据此可以划分岩性,岩层等。

(2)岩体结构对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结构面越多,风化越强,波速越低,与结构面垂直方向的波速低于平行方向的波速。

(3)岩体应力状态对波速的影响:随着岩石应力的增加,岩石裂隙闭合,孔隙减小,使波速增加;但当应力增加到超过岩石的弹性状态进入破坏状态时,裂隙再次出现,岩石即将破坏,波速也将急速下降。

(4)岩体强度对波速的影响: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与波速成正比:

为,为(为,单位为其中2c p c p 2
c 3/kg s /m 138515124)
s /km cm /kg s (10cm R R s p p c νννν+-==
(5)湿度对波速的影响:湿度增加波速略有增加,当含水量达70%以上时,波速增加较快。

8.3.2岩体声波测试技术常用的声波探测仪器
1)声波换能器(声波探头) (1)类型:横波探头,纵波探头。

(2)结构组成:a.压电晶体 b.辐射体 c.配重 d.外壳 e.引线 如图: (3)电特性:a.输入输出阻抗:低阻;b.谐振频率:即工作频率 几千赫
—几兆;c.辐射方向:单向辐射;d.辐射角:越小越好。

有时用指向性表示。

2)声波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是岩土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岩土工程的测试方法和技术,为将来从事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分析数据和处理结果等环节,深入了解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本质和要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还能加深对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内容和步骤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实验内容有:1. 岩土力学试验本实验主要涉及岩土力学中的一些典型试验,如压缩试验、剪切试验、拉伸试验等。

步骤如下:1.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试样。

2.进行试样的制备工作。

3.在试验机上进行相应的试验。

4.记录并分析试验结果。

2. 岩土物理试验本实验主要涉及岩土物理中的一些典型试验,如密度试验、水分试验、含水率试验等。

步骤如下:1.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岩土样品。

2.进行试样的制备工作。

3.在试验设备上进行相应的试验。

4.记录并分析试验结果。

3. 岩土筛分试验本实验主要涉及岩土筛分试验中的一些要点,如试验原理、试验装置、试验过程等。

步骤如下:1.去除杂质并筛选出不同粒径的颗粒。

2.对细、中、粗颗粒分别进行分析和测试。

3.记录分析结果并进行评定。

实验设备和材料本课程设计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岩土力学试验机•岩土物理试验仪器•筛分仪•岩土样品(包括土样、石样等)实验报告要求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撰写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的详细记录和分析(如图表、曲线等)•实验结果的评定和结论•实验总结及意见建议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条理性、精确性和规范性。

报告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和环境保护要求在进行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时,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要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程勘察》课程设计《岩⼟⼯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1 课程设计步骤1、认真复习“岩⼟⼯程勘察”课中的有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

2、以某试验楼⼯程岩⼟⼯程勘察为例,通过对某试验楼建筑场地岩⼟⼯程勘察成果的整编、场地的⼯程地质条件论述、地基岩⼟⼯程评价及勘察报告的编写,培养学⽣综合运⽤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 关于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岩⼟⼯程勘察中,岩⼟体的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是⼀项⼗分重要的⼯作,尤其在详细勘察阶段,室内外试验⼤量开展,其⽬的是为岩⼟⼯程评价与计算提供所需的物理⼒学性质指标和岩⼟参数。

2.1 原位测试原位测试项⽬和⽅法应根据岩⼟条件、设计对参数的需要、地区经验和测试⽅法的适⽤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根据原位测试成果,利⽤地区性经验估算岩⼟观测特性参数和对岩⼟⼯程问题做出评价时,应与室内试验和⼯程反算参数作对⽐,检验其可靠性。

当基坑开挖较深,⾯积较⼤时,宜进⾏基坑卸荷回弹观测;对⾼层建筑物应进⾏沉降观测,观测⼯作从基础底⾯施⼯完后即应开始,直⾄沉降稳定为⽌。

为考虑基坑开挖、桩基施⼯或其他地基处理施⼯等对相邻已有建筑的影响,应进⾏边坡位移(或变形)、孔隙⽔压⼒变化、打桩振动影响等的监测⼯作。

2.2室内试验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岩⼟⼯程勘察中,室内试验中的岩⼟常规试验(⼟的密度、含⽔率、⼟粒密度、液塑限、直接剪切、压缩试验以及岩⼟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等)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应结合建筑物的重要性与特殊要求、基础类型以及⼟层性质等进⾏⼀些特殊项⽬的试验,如⼟的⾼压固结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动三轴试验、灵敏度、颗粒分析、相对密度、黄⼟的湿陷性、膨胀⼟胀缩性试验以及⽔质、⼟质分析试验等。

试验项⽬和试验⽅法,应根据⼯程要求和岩⼟性质的特点确定。

当需要时应考虑岩⼟的原位应⼒场和压⼒历史,⼯程活动引起的新应⼒场和新边界条件,使试验条件尽可能接近实际;并应注意岩⼟的⾮均质性、⾮等向性和不连续性以及由此产⽣的岩⼟体与岩⼟试样在⼯程性状上的差别。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石和重要环节。

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则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与实践,掌握勘察方法、勘察内容和分析处理结果等基本技能。

为此,编写《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则显得极为必要。

一、前言在前言中,应该对本指导书的编写目的、对象、依据和使用范围进行详细介绍,并说明该指导书所涉及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该部分应概述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范围、内容、要求和整个设计过程的组织安排等。

三、学生选题及指导老师简介在学生选题的部分,应明确选题的内容、题目、背景、目的、意义以及预期目标。

同时,在指导老师简介的部分,应简单介绍指导老师的背景、成就、研究领域和教学经验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该部分应按照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安排,详细说明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及实践等,同时规划每个阶段的时间和完成的内容,以保证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

五、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说明所选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并对这些书目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六、课程设计评测表该部分应包括评价课程设计的各个方面。

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业质量、翻译能力、现场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及思考等方面进行完整的评估。

评价表应体现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课程设计的每个阶段都要有专门的评价标准。

七、注意事项在这个部分,需要说明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在实验室和现场操作,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总之,编写一份好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需要详细了解课程要求,掌握必要的知识,注意教学速度,使学生充分理解每个部分,并能够进行实地操作。

同时,在评测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起到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教学设计 (2)

岩土工程勘察教学设计 (2)

岩土工程勘察教学设计1. 引言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勘察工具与设备的操作原理,掌握勘察的现场实践技能,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本文旨在对岩土工程勘察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教材及参考书目本门课程的教材选用《岩土工程勘察手册》第四版(GB50021-2001),参考书目包括《岩土工程测量学》、《岩土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材料学》等相关专业书籍。

通过教材和参考书目的学习,能够建立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勘察方法和技术。

3. 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了解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各种设备和工具,掌握其使用方法;3.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现场实践技能,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4.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4.1 教学内容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4.1.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2.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土工、岩石、水文等勘察内容;3.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中的质量监控;4.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和分析。

4.1.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勘察现场的调查和勘测;2.勘察过程中勘察设备和工具的使用;3.勘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4.勘察任务的总结和报告。

4.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现场勘察和报告等。

4.2.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讲解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浅出地阐述各种勘察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各个方面。

4.2.2 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亲自接触各种岩土工程勘察设备和工具,亲身感受勘察现场的实践操作,提高现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岩土工程》学生姓名:学号:班级:10勘察2班指导教师:院长: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市府广场公交换乘中心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由现商城负一层消防通道下穿市府广场停车场负二层原设计地道总长59.5m ,其中明挖框架段17.5m ,穿越城市主干道至地下停车场段为隧道工程,长42m 。

桩号1+30.827~1+72.827,长42m ;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暗挖法施工。

地下通道为圆形拱衬砌,挡墙式洞口,洞内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通道净宽6m ,净高2.5m ,其中开挖高度8.48m ,开挖宽度5.6m 。

结构覆土厚度约为3m 。

隧道穿越地层为杂填土(Qm1)和淤泥质杂填土(Q4a1),其中淤黏土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属于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性土。

通道所处位置及断面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

主干路中心线接停车场负二层隧道中心线地下通道公交换乘中心市府广场图1 地下通道平面图二衬图2 地下通道断面设计图二、监控量测的目的及意义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受力状态的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为施工中可能有的工程变更提供科学依据;它贯穿隧道施工的全过程。

为此《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中第9.1.1条作出下列规定: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监控量测计划,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这种要求进行布点和检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构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结合本管段隧道的施工特点及设计要求,特制定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以指导隧道施工。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一、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地质和岩土性质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

本文将从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岩土工程勘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数据和技术指导。

具体而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质环境:通过对地质构造、岩石、土壤等地质要素的调查,了解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

2.确定地基条件:通过对地表和地下土壤的采样、测试和分析,确定地基的性质、强度、稳定性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评估地质灾害风险: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分析,评估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4.指导工程设计: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

5.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和岩土性质的认识,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两个方面。

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

现场调查主要包括地震勘查、地质勘查、地下水勘查等,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的直接观测和测量,获取地质和岩土性质的基本信息。

2.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补充和深入研究,它通过对采样的岩土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和分析,获取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性质、化学性质等参数。

常用的室内试验方法包括岩石力学试验、土壤力学试验、水文试验、化学试验等。

四、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震勘查、地下水勘查、岩土钻探、岩土采样、室内试验等。

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土壤等地质要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

岩土工程分析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分析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土体性质、土压力和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2. 使学生了解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工程计算。

3. 帮助学生了解岩土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工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工程分析和设计。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岩土工程模拟和计算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程报告和进行课堂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懂得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岩土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具备进一步深造或从事岩土工程相关工作的基础。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基本概念:土的组成与分类、土的性质、岩土工程概述。

2. 土体力学基础:应力分布、土的压缩性、土的剪切强度、土压力计算。

3. 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承载力、基础设计原理、地基处理技术。

4. 岩土工程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原位测试技术。

5. 岩土工程设计:边坡稳定分析、挡土墙设计、地基加固设计。

6. 岩土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岩土工程案例解析。

7. 计算机应用:介绍岩土工程相关软件,如理正、ANSYS等,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地组织,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岩土工程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实验教学大纲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实验教学大纲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注1]:独立设课课程属性[注2]:专业实验课学时学分:总学时18 实验学时18 实验学分[注3] 1开出时间:四年级一学期适用专业:地下建筑工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2个10学时一、课程简介《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是地下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主要讲授岩土的工程性质的测试理论和测试技术,讲授岩土工程治理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价,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岩土测试与检测的基本要求,合理选用测试和检测手段,为岩土体整治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实验课是其课程教学的重要的实践环节和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检测和监测的具体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学会各种测试仪器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进行实际工程检测和科学实验打基础。

三、实验方式及要求1.了解常用检测设备和监测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规程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掌握常规岩土的原位试验方法,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场地准备、机器准备、安装、测试等一系列试验过程。

3.分小组独立自主地进行原位检测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四、考核方法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课考勤、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五、主要仪器设备载荷试验仪、静力触探试验仪、十字板剪切试验仪、土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测斜仪、低应变测桩仪等。

六、配套教材或指导书祝龙根,刘利民,耿乃兴《地基基础测试新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七、实验项目设置表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项目一:静力触探试验1、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教师的初步讲解下, 自己有目的地阅读实验讲义和学习相关知识, 然后自己去设计实验内容, 安排实验程序, 分组后独立完成某一场地的静力触探测试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共同完成任务中的团队精神。

矿区岩土施工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矿区岩土施工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矿区岩土施工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发布时间:2022-10-08T01:48:44.76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1期作者:王飞[导读] 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王飞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31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矿区岩土工程是指在矿区中将土体与岩体作为施工对象的一类工程项目,它属于工程技术中的一种,旨在通过相关的技术实现局部乃至整个工程的打造、。

该类工程的特点为施工现场的信息、参数及条件等均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结构类工程相比,其成熟度、完善性及严密性均较低。

因此,针对此类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性的实时监测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矿区岩土工程;施工安全监测;应用引言岩土施工在整个矿山工程技术中,属于一大难点问题,岩土施工要求相关的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同时在岩土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假如在岩土施工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就会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进度,因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对矿山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保证岩土施工可以安全顺利的进行。

1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国家地域非常广阔,因此岩土种类特别多,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

矿区各个地层的岩土工程性质方面差异性较大,拿黏土来举例说明,上海地区所拥有的黏土,和湛江的黏土,以及昆明的黏土,这三者之间工程性质差异较大。

现如今,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不断的总结施工技术特点以及施工规律,使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实施以及所需要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很好的结合,这对于岩土工程学科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及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矿区岩土工程施工特征分析矿区岩土工程施工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隐蔽性、不确定性、区域依赖性、危险性以及周边环境恶劣性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安全监测课程设计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1 概述 (3)
2工程背景 (3)
3设计依据 (3)
4滑坡监测说明 (3)
4.1监测原则 (3)
4.2监测内容 (4)
4.3监测方法 (4)
4.4监测仪器 (5)
5设计方案 (8)
5.1布点原则 (8)
5.2选点、埋石 (8)
5.3滑坡体监测方法设计 (8)
5.4监测预算 (9)
5.5附图 (9)
6结语 (11)
1 概述
岩土工程监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它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钢筋混凝土力学及土木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仪器仪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大地测量技术、测试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为技术支持,同时还融合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和工程实践经验,以岩土体及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动态评估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滑坡是一种重力地质现象,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一种次生地质灾害。

其主要特征是不稳定的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在岩体重力、水及震动力作用下,失去原有平衡和存在的基础,发生了危害性的变形破坏,结果倾倒或滑落产生的大量岩土堆积物,引起交通中断,村镇埋没,江河堵塞,水库淤积,甚至酿成巨大的地质灾害。

大部分滑坡都不同程度的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有关。

因此,滑坡监测已成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行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被视为工程设计效果、施工和运行安全的直接指示器。

2工程背景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朱坳山滑坡地质灾害点位于宝安区西
乡街道固戍社区。

2008年6月13日特大暴雨引发本次山体滑坡,斜坡岩土体产生滑动,对
坡下的别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3设计依据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条,2004.3.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国家地质灾害应及预急预案》(国办函[2005]37号文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朱坳山滑坡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方
案》
4滑坡监测说明
4.1监测原则
⑴监测方法应充分考虑边坡特征、地质条件及监测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做到旧、新设备结合,仪器监测和宏观监测相结合,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

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使监测工作即经济安全,又适用可靠,避免单方面追求高精度、自动化、多参数而脱离工程实际的监测方案。

在选择监测
方法时,尽量做到宁可少而精,勿要大而全,以适合我国国情。

⑵监测仪器选择应做到庖子仪表和机械仪表相结合,高精度仪表和低精度仪表相结合,以便互为补充、校核,提高监测资料可靠度,不要片面追求“高、精、尖、多、全”
⑶监测内容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空间形态及所处阶段,选择关键的监测部位,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监测参数,注意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合理布置监测网点,力求地表监测与深部监测相结合,岩土监测与承载体系监测相结合,机械测试与电子测试相结合,效应监测与环境量监测相结合,几何量监测与物理参数相结合。

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交叉监测网络系统。

⑷监测周期主要根据滑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不同监测方法的性质确定。

一般在滑坡未进入速变状态且变形量较小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在滑坡变形速率加大或出现异变时,应缩短观测周期、加密观测次数。

在降雨量较大的雨季,也应适当调整监测周期,以便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4.2监测内容
变形监测、相关因素监测、宏观前兆监测
⑴变形监测
a位移监测。

分为地表和地下的绝对位移监测和相对位移监测,是监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

其中绝对位移监测监测的是滑坡的三维位移量、位移方向与位移速率。

相对位移监测重点变形部位裂缝、崩滑面等两侧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包括:张开、错动、抬升、下沉等
b倾斜监测。

分为地面倾斜监测和地下倾斜监测,监测滑坡的角变位与倾倒、倾摆变形及切层蠕滑。

c与滑坡变形的物理量监测。

一般包括地应力、推力监测和地声、地温监测等。

⑵变形相关因素监测
a地表水动态,包括与滑坡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表水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冲蚀作用对滑坡的影响。

分析地表水动态变化与滑坡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进行地表水与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b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

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与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c气象变化。

包括降雨量、降雪量、融雪量、气温等,进行降水等与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d地震活动。

监测或收集附近及外围地震活动情况,分析地震对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

e人类活动情况。

主要是与滑坡的形成、活动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洞掘、削坡、加载、爆破、振动,以及高山湖、水库或渠道渗漏、溃决等,并据以分析其对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

⑶宏观前兆监测
a宏观形变。

包括滑坡变形破坏前常出现的地表裂缝和前缘岩土体局部坍塌、鼓胀、剪出,以及建筑物或地面的破坏等。

测量其产出部位、变形量及其变形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