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0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1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19

水污染及其成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及不同水体净化的速度差别。

理解并掌握水污染现象并能说出对于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污染物,明确水污染的成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正确的环境观二、教学重点,难点水体污染现象的主要成因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学案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随着生产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图片展示】P15图2.1【提问】什么是天然水的自净能力?【回答】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课文讲解】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所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提问】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有什么意义?【回答】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提问】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回答】河流水流速快,自净能力较强,可以快速净化污染。

【过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案例分析】P16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思考:1.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2.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图片展示】PPT展示水污染景象,吸引学生注意。

【课文讲解】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水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主要污染物以氮,磷为主。

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人教版选修6 :第2章+第1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作业+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6 :第2章+第1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且有一定的限度。

当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便会产生水污染现象。

2下列水体类型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河流水B.淡水湖泊水C.地下水D.咸水湖泊水,对污染物能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自净能力也强。

3下列情况不易发生水污染的是( )A.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很少有径流注入B.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C.周边地区传统工业发达D.流速较快的河流,受海流的影响小,不利于污水扩散,加上很少有径流注入,更使得水体易发生污染。

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使得水体的流动性较小,也不利于水体的自净。

传统工业一般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较大,当然也易造成水体污染。

河流流速越快,自净能力也就越强。

4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 )A.氮、磷等营养元素B.汞、镉等金属元素C.油类污染物质D.工业冷却水5关于湖泊沼泽化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沼泽化都是由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B.湖泊沼泽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C.水体富营养化是湖泊沼泽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人为现象D.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演变过程致的,但是假如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原因也会造成湖泊的沼泽化。

6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D.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如石油开采、石油加工、海上石油运输等都可能造成石油污染,其中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会造成海洋或附近海岸环境的严重破坏,危害最为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3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35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体自净能力,水污染概念、类型。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过程治理方法。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1.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水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2.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水污染的类型、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教学难点]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一)新课导入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近20年来,黄河排污量增加了一倍,十几条重要支流成为“排污沟”,干流近40%的河段丧失水体功能。

板书 :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播放图片 :滇池蓝藻爆发、渤海赤潮等图片板书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二)新课讲授一水体自净能力①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乡村的河流每天都有人在里面洗衣服,为什么没有污染?(投影图片)--学生找出什么叫水体自净能力--干净天然水体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对污染物起到净化的作用②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水量、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水域封闭度等③对比河流湖泊自净能力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强,湖泊的自净能力比地下水强④讲解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二、水污染的定义阅读教材回答 :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案例展示:--案例1-淮河水污染淮河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从80年代开始,淮河的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到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进入90年代,蚌埠、淮南、盱眙等地曾发生严重的水荒事件。

当地人民说淮河水质变化的情况是:“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案例2——昆明滇池污染严重,暴发蓝藻2007年6月24日,连日来,因天气闷热,滇池蓝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线的岸边,湖水如绿油漆一般。

高中地理 第2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1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2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1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1.了解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2.理解水体污染现象。

(重点) 3.通过实例学会分析水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难点、重点)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1)概念: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叫作环境的自净能力。

(2)机理:2.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1)差异: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最强的,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是最差的。

(2)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形成条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2)表现:(3)危害①藻类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

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死亡。

③湖泊水深变浅并演化为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

(2)对生物的危害①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1.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2.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

3.藻类聚集在湖泊上层遮蔽阳光,使湖中植物呼吸作用受阻而死亡。

4.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 )5.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D.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提示:1.√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

2.×一般来说,就自净能力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3.×遮蔽阳光,主要是使光合作用受阻。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共28页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共28页PPT)
当大量的化工企业纷纷进驻腾格里沙漠,而这些企业又将未 经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沙漠,并且大量开采着地下水 用于生产,一旦地下水被污染,千百年来牧民们生存的栖息 地不仅将失去,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 漠独特的生态环境可能也将面临严重威胁。沙漠地下水一旦 被污染后,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福岛核水污染海洋
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 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表示,福岛核电站事故已过去六 年,“但是水的(污染)问题我个 人感觉还没有完全控制住,还值得 关注。中国赴日游客可以从网上了 解到这些信息,从而来安排自己的 行程。” 日前,外交部发言人就此表示: 中方一向高度关注日本福岛核泄漏 事故产生的影响,也多次要求日本 政府做好事故的后续处理工作。 希望日本政府能够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消除核泄漏事故产生 的影响作出负责任的说明。这不仅是对日本本国国民负责,也是对 邻国人民和国际社会负责。外交部已经发布相关安全提醒。
西 北诸 河
西 南 诸 河
海洋水体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① 污染物的来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流入海洋中 的大量石油是海洋石油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中大型 和超大型油轮事故,是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 性事件。
②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污染物质及过程 危害 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保温 性能;或因堵塞呼吸道和感觉器官 而死亡 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 合作用 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聚在上层,遮光,湖中植 物光合作用受阻,死亡
自然 N、P 水体富 水体 过多 营养化 藻类 繁盛
藻类有毒,残体分解耗氧, 鱼类死亡
残体分解,N、P重新释放 到水中,循环形成,生态 破坏,变成沼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ppt课件

解析:本题以苏州河为例,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涉 及多个学科知识,综合性很强,第(1)(3)(4)题是地理学科 知识,考查水污染原因、来源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本题难度不大,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 用,包含了教学中乡土方面的 知识,实用性较强。 答案:(1)C;来自岸上和水上的人们生活废弃物的污染, 内河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 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 (2)镉(Cd),铬(Cr),铅(Pb),汞(Hg)。 (3)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由于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的生存,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与自动调节的能力,导 致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仅答生态平衡未答自动调节能力 被破坏的不给分)。 (4)苏州河附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苏州 河流量较小
阅读下图和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2000年10月3日,一油轮在①处搁浅,造成7 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 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实地听完整堂课。

3、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4、即便上课时不理解也不要放弃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答案:(1)中东波斯湾沿岸 标注(略) (2)马六甲 日本
(3)西 因油膜覆盖,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海水严 重污染,使鱼类中毒死亡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程标准]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目标]1、能简洁的表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能结合案例归纳出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能推理出其危害;与同学讨论,说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能简要表述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可以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

[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P15,完成下列填空。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净化、生物净化。

(2)、生物净化与溶氧量关系:溶解氧越多,水体自净能力。

(3)、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重点提示】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污染:2、水体富营养化:(1)、形成过程:活动二:阅读P17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活动三:阅读P18案例2,回答下列问题。

①、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的氮磷物质从哪里来的?②、太湖富营养化的危害有哪些?(2)、类型:(内陆水域)、(海洋)(3)、污染物:、等营养元素。

(4)、成因:①自然原因:②人为原因:(污染源)(5)、危害:生态环境:人类活动:(6)、应对策略:【例1】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活动四:阅读P18-P19,完成下列填空。

3、海洋污染——石油泄露(1)、原因:近海石油的、和过程中的石油。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6提升训练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及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6提升训练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及答案新人教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一)教材第16页图22图表分析:本图为河道剖面图,说明河流自净作用发生的位置以及净化的机理。

位置不同,净化的机理不同。

如下表所示:图表分析:本图描述了水体(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变为沼泽的过程。

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水藻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

因此,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

沼泽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无疑加速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三)教材第18页案例案例分析:2.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主要自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

3.太湖富营养化会使其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日益简单,并影响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四)教材第19页案例案例分析:本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标明了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地点、扩展的范围,分析了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清理污染工作的难度。

石油比水轻,入海后会浮在水面上,扩展成油膜,光亮的油膜由厚变薄,逐渐扩展,每升石油的扩展面积可达100~10 000平方米,随后分裂为片状、带状油膜,随风迁移。

石油氧化后的残渣形成的沥青块,可以在海面上长期漂浮。

思考提示:1该事件是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后,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2.此次污染导致300万只海鸟丧生,同时对海区的浮游生物、海洋鱼类、海兽类、底栖动物的生存均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B.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的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出现环境问题D.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无限的解析:环境的自净能力指环境对外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如果排入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自净能力的恢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但它不会永久丧失;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_6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_64

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时间:
地点: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确立依据:依据学习者的特点而确定以下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确立依据
依据考纲要求确定以下重难点:
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确立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恰当的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起来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辅助,实验器材,每小组分别取哲理湖和地理园池塘的水两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实验:水质的检测探究活动:
自学水体富营养化分别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量,导电率,氨氮总和
对照各项指标,看是否超标?
思考:
不同水源水质有何不同?为什么?
池塘里的污染物来自哪里?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水中N、P含量的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
能力,为分析污染源
做铺垫。

使抽象的问题变形象
问题,联系实际思考,
探索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引出问题,再由学生讨论污染源?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环境下污染源可能会不同。

寻找污染源时要考虑周边环境,是否有人为污染,若无可能是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96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96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

(2)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利用典型案例,从现象入手,追根溯源,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观、环境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成因、过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看漫画思考:(1)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什么?(2)这种现象和问题哪里最突出?我们生活在农村,这种问题农村有吗?(3)除此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思考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①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②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③“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阅读图2.2思考:流动性强的河流为什么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归纳水污染的概念水污染:二、水体污染现象利用教材的案例1、案例2、案例3 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

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1.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阅读图2.6分析湖泊是如何演变成沼泽原理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思考: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从控制废水的排放人手,将“监管”“预防”“治理”三者结合起来。

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解析:选 D。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当人类向 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便会产生环境污 染现象。
7.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没有限度的 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实现的 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 湖泊水 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 解析:选 B。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就自净能力来说,一 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 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体污染。
[核心归纳] 1.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1)水量大小:水量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强,自净速度越快; 反之越慢。 (2)水的流速或水体的更新速度:水的流速越快或水体的更新速 度越快,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强,自净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2.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不同水的自净规律 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其具体区别及原因如下表所
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河水流动性大,溶解氧多,污染物扩散快,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中层 河水 化学反应: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
浓度降低
河床底泥 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过生化 底部
和微生物 过程将污染物吸收和转化
[跟踪训练] 环境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然而,随着生 产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此回答 1~2 题。 1.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虽然环境有自净能力,但人类把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 中后,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B.河道底泥可通过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降低污染物浓度 C.河道中适量的藻类和其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对水体 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D.地理环境的净化作用是有限的,污染物的排放一旦超过其自 净能力,环境将趋于恶化

人教版地理选修6《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水污染及其成因》word教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公主岭一中王海玲本课课标要求:①依照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教材解析: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必修模块都有表现,但是要求较低,这里是对环境问题的归纳与拓展,更深入的研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水污染及其成因”是其中一个专题。

授课设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照,重视生活地理的学习。

以现实生活中的污染事件为例,组织学生研究其原因、过程和危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想能力,培养其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环境观有所提升。

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②会解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③认识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2、过程与方法:联系本质,利用典型案例,从现象下手,追根溯源,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研究。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观、环境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授课重、难点:1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由于作用的机理特别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用追究细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方法:比较法、案例解析法、研究授课法等课时安排: 1 课时授课过程:导入新课:显现2 组图片,引出水污染。

同学们,听闻过“水上人家”吗?他们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

洗衣做饭,行船捕鱼。

过去我国南方有好多这样的人家,那时水体污染了吗?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自净能力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机理3不相同水体的净化能力可否相同?过渡: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一旦高出其自净能力,就会出现水污染。

4水污染:在必然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若是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当高出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分析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

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成功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完整。

为了避免课堂乏味枯燥,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

其中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亲和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课堂乏味、死寂。

因此,本人“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案例来替代教材案例,以此来分析海洋水污染的原因、危害、措施。

为了增加课堂趣味,走进学生生活,本人利用“屈原穿越”的形式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增强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原先较孤立的3个案例有意义的联系在一起,撑起了本课的知识框架。

三、学情分析水体污染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问题。

所谓熟悉,是因为在必修阶段有所涉及,学生对其成因和危害有所了解。

但选修部分对学生提高了要求,作为高二选修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面对具体问题,往往不能从具象中提炼共同的本质,通过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再运用该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分析方法。

3.通过对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生对“太湖蓝藻事件”这一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案例分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四)重点、难点重点: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方法。

难点:初步掌握环境污染的一般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结合多媒体辅助等方式。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六、课堂研讨:(一)导入设计:“屈原穿越”引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000多年前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穿越到21世纪,想寻找一处清水濯缨。

他可找的到?展示:以“中国水污染地图”为背景,展示“松花江中的化工原料桶、福建汀江水污染”等事件,以说明当今水污染的严重性。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中“濯我缨、濯我足”这些行为活动,对比当今,学生深切感受到当年水质的清澈,和今日水污染的严重性,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课题。

同时结合当今最热门的剧情设计“穿越”,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并生出探究的欲望。

(二)“陆地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设计:“太湖蓝藻事件”转承:在“太湖美”的音乐背景中展示图片,先展示太湖美景,再转为蓝藻爆发后的太湖图片,把学生带回那个危机的时刻。

1、危害:学生活动:⑴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太湖蓝藻爆发带来的危害有哪些?⑵根据P17图2.6,说说若蓝藻不断爆发,我们的子孙将看到什么样的太湖?【设计意图】作为无锡本地学生都经历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水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同时全面的看清这次水污染事件带给我们的伤痛,特别是活动(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次事件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从而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

2、污染物:学生活动:结合书本P17第一段文字,完成填空。

太湖蓝藻爆发是因为水质出现了现象,这是由于大量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

海洋水体富营养化后出现。

【设计意图】该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为后面讨论污染物的来源及机理作铺垫。

3、污染来源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导致2007年太湖出现蓝藻爆发的物质来源何处?【设计意图】对于该部分内容,学生们一般都能比较笼统的概括出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工业废水”;本活动通过资料展示,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污染物的具体来源:源于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利用的低效和浪费,源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大量含氮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从而使下篇治理措施的提出有据可依,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水污染出现与人类自生的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4、水污染产生机理学生活动:结合P15课文,帮屈原解惑。

屈原的疑惑:当年我们也把污染物投入水体,为何没有发生蓝藻爆发现象?而且为何这次蓝藻爆发只是出现在太湖,而长江没有?【设计意图】水污染产生机理相对枯燥,但是该活动设计成替屈原答疑解惑,一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帮屈原解惑,学生在认识“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特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5、措施:小组讨论:从“环保部门、工矿企业、农业部门、无锡市民”等角度说说我们该做些什么来保护太湖水环境?【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保护措施,体会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通过分小组讨论活动,加强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同时措施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简单说教,更能让这些措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落到实处,真正从自我出发保护环境。

6、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水体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水体污染的现状、危害——水污染的原因——措施(对症下药)【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蓝藻爆发这一具体的案例中总结出一般的分析思路,此后便可以举一反三,解决一类问题。

如此,既避免的重复,又起到了及时巩固的效果。

就此,下一环节就根据这一分析思路,设计了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的教学流程。

(三)“海洋污染——石油污染”设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学生活动:阅读P18-19/文字,结合视频,讨论:1、造成污染的石油都来自哪里?2、石油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3、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这些危害?【设计意图】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是去年发生的污染大事件,媒体报道较多,学生比较熟悉,于是就通过这一案例展开讨论。

借用视频,生动直观地展示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对沿岸地区带来的各方面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阅读课本讨论,既锻炼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全球的水污染问题很严重,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相信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定能重塑清清水环境。

最后让我们用屈原的诗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

(五)作业布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日本水俣湾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并制作成PPT。

七、教学反思新课程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

《环境保护》一书的教学,不只是对知识的教学,更是应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

本人在利用“太湖蓝藻事件”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时,强调个人生活对水污染的影响;在分析防治措施时,强调个人的参与。

这些都能无形的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身边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案例都选自当地乡土和生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所以问题讨论比较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案例教学贵在“进得去,出得来”,鉴于时间有限,所以水俣湾污染事件这一案例在课堂上没有分析,而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来检验学生是否“出来”了。

同时这一案例学生相对陌生,所以安排他们以小组单位上网查找,如此可以获得比课本更多的感性知识,从学生上交的作业中看出,那些图片不仅带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更造成了强大的心灵的震撼,相信这也是最有效的环保教育。

本节课重点分析了“太湖蓝藻事件”案例。

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问题。

先让学生回忆“太湖蓝藻事件”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从而简单总结危害。

再探究分析原因并总结出三个:第一,人们生活用品中洗涤剂含有大量的磷,磷是导致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方面);第二,是因为化学和农药的高度使用,在农药或者化学输入到土壤当中之后,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地下水通过河流等因素流入太湖的时候会造成水的污染(农业生产方面);第三,城市高度发展要发展工业,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污水,从而导致水污染(工业生产方面)。

紧接着,针对原因让学生思考该采取的措施。

每个环节精心设计、紧紧相扣,最终让学生形成环境污染的分析思路及每部分分析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不断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