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思考题解
12章 13章 14章 答案
![12章 13章 14章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90b36948d7c1c709a14506.png)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思考题答案思考题12-1. 下列化合物哪些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并请解释原因。
答案:B 分子中的硝基是强吸电子基团,对酚氧原子上的P 电子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从而降低了酚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使得酚羟基更易失去质子,酸性增强。
D 分子中有α-H ,受硝基强吸电子作用,具有酸性。
思考题12-2. 下列化合物与HCN 反应,那个活性最大,哪个活性最小,并请解释原因。
答案: (2)最大,(4) 最小。
思考题12-3 . 完成下列转化(其他试剂任选)。
思考题12-4. 分别指出下列化合物是芳胺还是脂肪胺, 并用1。
,2。
,3。
表示出其属于伯、仲、叔胺哪一类?答案:脂肪胺: (1) (叔胺),(2) (伯胺), (3) (仲胺);芳胺: (4) (伯胺) 。
思考题12-5.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并指出哪些胺有对映异构体。
A .N-甲基-N-乙基丙胺 B.顺-2-甲基环己胺C.氢氧甲基乙基苯基铵D.碘化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铵思考题12-6. 按沸点逐渐增加的次序排列每组化合物。
A .乙醇,二甲胺,甲醚 B.三甲胺,二乙胺,二异丙基胺 答案:A 乙醇>二甲胺>甲醚.B 二异丙基胺 >二乙胺 > 三甲胺.思考题12-7 按碱性逐渐增强的次序排列每组化合物。
(1)氢氧化钠,氨,甲基胺,苯胺。
(2)苯胺,吡咯,吡啶。
(3)苯胺,对甲氧基苯胺,间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
思考题12-8. 请设计分离对甲基苯酚、环己基甲酸和对甲基苯胺混合物的方法。
答案:第一步往混合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能溶解羧酸,分液后,(有机层留作第二步用)往无机层中加稀酸,羧酸即游离出。
第二步 向分离出的有机层中加入稀盐酸,胺能溶于盐酸溶液.分液,无机层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即胺析出.思考题12-9.如何除去(CH 3CH 2CH 2CH 2)3N +HCl - 中少量的(CH3CH 2CH 2CH 2)4N +Cl - ?答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季铵盐能溶于其中,仲胺析出分层.思考题12-10 用过量碘化甲烷处理(S) 毒芹碱,接着加入氧化银并加热,预测得到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写出它的结构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666f45ec102de2bd9605885f.png)
沈维道、将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第十二章制冷循环1.压缩蒸汽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为什么?答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能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
工质在节流阀中的过程是不可逆绝热过程,不可逆绝热节流熵增大,所以不但减少了制冷量也损失了可逆绝热膨胀可以带来的功量。
而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在膨胀过程中,因为工质的干度很小,所以能得到的膨胀功也极小。
而增加一台膨胀机,既增加了系统的投资,又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因此,为了装置的简化及运行的可靠性等实际原因采用节流阀作绝热节流。
2.压缩空气制冷循环采用回热措施后是否提高其理论制冷系数?能否提高其实际制冷系数?为什么?答:采用回热后没有提高其理论制冷系数但能够提高其实际制冷系数。
因为采用回热后工质的压缩比减小,使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的不可逆损失的影响减小,因此提高实际制冷系数。
3.参看图12-5,若压缩蒸汽制冷循环按1-2-3-4-8-1运行,循环耗功量没有变化,仍为h2-h1,而制冷量却从h1-h5增大到h1-h8,显见是有利的.这种考虑错误何在?答:过程4-8熵减小,必须放热才能实现。
而4点工质温度为环境温度T,要想放热达到温度Tc (8点),必须有温度低于Tc的冷源,这是不存在的。
(如果有,就不必压缩制冷了)。
4.作制冷剂的物质应具备哪些性质?你如何理解限产直至禁用R11、R12这类工质?答:制冷剂应具备的性质:对应于装置的工作温度,要有适中的压力;在工作温度下气化潜热要大;临界温度应高于环境温度;制冷剂在T-s图上的上下界限线要陡峭;工质的三相点温度要低于制冷循环的下限温度;比体积要小;传热特性要好;溶油性好;无毒等。
限产直至禁用R11和R12时十分必要的,因为这类物质进入大气后在紫外线作用下破坏臭氧层使得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面,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5.本章提到的各种制冷循环有否共同点?若有,是什么?答:各种制冷循环都有共同点。
大学物理2,12第十二章思考题
![大学物理2,12第十二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63c76348d7c1c708a14509.png)
1、机械波的波函数为y = 0.03cos6π(t + 0.01x )上式中的各个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
该波的振幅、周期和波速分别为多少?该波沿着什么方向传播?【答案:0.03m ;1/3s ;100m/s ,x 轴负方向】详解:该波的振幅、周期和波速分别为m 03.0=Aπ6π2π2==ωT )s (31= (m/s)10001.01==u 由于变量x 前的符号为+,因此该波沿着x 轴负方向传播。
2、已知一列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y = A cos[ (at -bx ) +α](a 、b 和α均为正常量)则该波的频率、波长、周期和波速分别为多少? 【答案:π2a ;b 2π;a π2;ba 】 详解:将题目所给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与标准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cos[ϕω+-=uxt A y比较,即得该平面简谐波的频率、周期和波速分别为π2π2a ==ων a T π21==ν ba bu ==ω该波的波长为buT 2π==λ 3、一列平面简谐波沿x 正方向传播,波函数为]2π)42(π2cos[10.0--=x t y上式中的各个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
试画出该波在0.5s 时刻的波形图。
【答案:见题解图】详解:在0.5s 时刻的波形方程为]2π)425.0(π2cos[10.0--=x y )2πcos(10.0x -=x 2πcos 10.0= 因此,该时刻的波形图为4、在简谐波传播的过程中,沿传播方向相距为半个波长的两点的振动速度之比等于多少?(设这两点都不在最大位移处) 【答案:-1】详解:根据波长的定义,在简谐波传播的过程中,沿传播方向相距为一个波长的两点振动的相位相同,那么相距为半个波长的两点振动必然相位相同,即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这两点不处于最大位移处,它们振动速度之比必然等于-1。
5、一列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是0.25m ,传播速度是340m/s ,当它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长变成了0.35m ,则它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答案:503m/s 】详解:一列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保持不变。
微型计算机原理作业第十二章 习题与思考题
![微型计算机原理作业第十二章 习题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6cdac449649b6648d747f8.png)
第十二章习题与思考题典型例题解析例12-1 总线标准与接口标准的特点答案:总线标准与接口标准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但是,往往把一些接口标准说成是总线标准。
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其区别特征的。
(1)总线标准的特点①公用性,同时挂接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模块;②在机箱内以总线扩展插槽形式提供使用;③一般为并行传输;④定义的信号线多,且齐全,包括分离的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线以及电源线。
(2)接口标准的特点①专用性,一般是一个接口只接一类或一种设备;②一般设在机箱外,以接口插头(座)形式提供使用;③有并行和串行两种传输;④定义的信号线少,且不齐全,一般是控制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地址信号线共用。
例12-2 计算机系统采用“面向总线”的形式有何优点?答案:面向总线结构形式的优点主要有:①简化了硬件的设计。
从硬件的角度看,面向总线结构是由总线接口代替了专门的I/O接口,由总线规范给了传输线和信号的规定,并对存储器、I/O设备和CPU如何挂在总线上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所以,面向总线的微型计算机设计只要按照这些规定制作CPU插件、存储器插件以及CPU、存储器插件以及I/O插件等,将它们连入总线即可工作,而不必考虑总线的详细操作。
②简化了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结构清晰,连线少,底板连线可以印刷化。
③系统扩充性好。
一是规模扩充,二是功能扩充。
规模扩充仅仅需要多插一些同类型的插件;功能扩充仅仅需要按总线标准设计一些新插件。
插件插入机器的位置往往没有严格的限制。
这就使系统扩充即简单又快速可靠,而且也便于查错。
④系统更新性能好。
因为CPU、存储器、I/O接口等都是按总线规约挂到总线上的,因而只要总线设计恰当,可以随时随着处理器芯片以及其他有关芯片的进展设计新的插件,新的插件插到底板上对系统进行更新,而这种更新只需更新需要新的插件,其他插件和底板连线一般不需更改。
例12-3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4个字节的数据,假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总线时钟频率为33MHz,求总线带宽是多少?解:设总线带宽用Dr表示,总线时钟周期用T=1/f表示,一个周期传送的数据量用D表示,根据总线带宽的定义,则有:Dr = D/T = D×f = 4B×33×106/s = 132MB/s习题与思考题一、填空题:1.微机总线的信号线包括①、②、③、以及电源和地线。
12脂代谢(思考题)
![12脂代谢(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017563011ca300a6c3903b.png)
第12章脂代谢(一)名词解释1.脂肪酸的β-氧化;4.酮体;5. 柠檬酸转运系统。
(二)填空题1.含2n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经次β-氧化才能完全分解为个乙酰CoA,同时生成个FADH2及个NADH。
2.动物体中乙酰CoA羧化酶受激活,并受抑制。
3.脂肪酸β-氧化包括、、和四步连续反应。
4.HMG-CoA在线粒体中是合成的中间产物,而在细胞浆中是合成的中间产物。
5.酮体合成的限速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脂肪酸分解的限速酶是。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人体内合成脂肪能力最强的组织是A.肝B.脂肪组织C.小肠黏膜D.肾2.脂肪酸β-氧化的逆反应可见于A.胞浆中脂肪酸的合成B.线粒体中脂肪酸的延长C.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D.内质网中脂肪酸的延长3.参与脂肪酸β-氧化过程的辅酶包括A.NAD+B.NADP+C.FADH2D.CoA4.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进行脂肪酸的β-氧化,所需要的载体为A.柠檬酸B.肉碱C.酰基载体蛋白D.CoA5.合成卵磷脂时所需的活性胆碱是A.TDP-胆碱B.UDP-胆碱胆C.CDP-胆碱D.ADP-胆碱E.GDP-胆碱6.下面是一分子软脂酸β-氧化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湖北大学2000年考研题)A.需经过8次β-氧化循环B.可产生8分子FADH2C.可产生8分子NADHD.需要8分子CoASH参与7.脂肪酸分解产生乙酰CoA去路有(西北大学2001年考研题)A.合成脂肪酸B.氧化供能C.合成酮体D.合成胆固醇E.以上都是(四)判断题1.仅仅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在氧化降解时产生乙酰CoA。
2.奇数碳脂肪酸可以生糖。
3.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H_]全部由NADPH提供。
4.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的部分反应与酮体生成相似,两者的关键酶是相同的。
5.在草酰乙酸水平升高的情况下,脂肪合成的速度也升高。
6.线粒体只能进行脂肪酸碳链的缩短而不能延长。
大学有机化学 第二版 叶非 袁光耀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第12章
![大学有机化学 第二版 叶非 袁光耀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第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830bfaea28ea81c758f578cb.png)
第 12 章 杂环化合物
(1) α-呋喃乙酸 (2) α-噻吩磺酸 (3) 4-甲基咪唑 吡咯 > 呋喃 > 噻吩 > 苯 > 四氢吡咯>吡啶>苯胺>吡咯 习题
12-1 (1) 2,4-二甲基噻唑 (2) N-甲基吡咯 (3) 5-溴-2-呋喃甲酸 (4) 3,5-二甲基吲哚 (5) 3,5-二溴吡啶 (6) 8-羟基喹啉 (7) 6-氨基嘌呤 (8) 2,3-吡啶二甲酸 (9) 2-氨基嘧啶 12-2
3-呋喃甲醛
12-3
12-4 (1) 六氢吡啶>氨>吡啶>吡咯 (2) 甲胺>γ-甲基吡啶>吡啶>苯胺 12-5 (1) 加入盐酸,吡啶与盐酸成盐,过滤后得甲苯 (2) 加苯磺酰氯,与六氢吡啶生成沉淀,过滤后得吡啶 (3) 加入浓硫酸,与噻吩生成噻吩磺酸而溶于硫酸中,分液得苯 12-6
12-8 2-呋喃甲醛 或
大学物理学第十二章思考题习题
![大学物理学第十二章思考题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c2807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c.png)
思考题12.1在电子仪器中,为了减弱与电源相连的两条导线的磁场,通常总是把它们扭在一起。
为为为了减弱与电源相连的两条导线的磁场,通常总是把它们扭在一起。
通常总是把它们扭在一起。
什么?12.2 两根通有同样电流的I的长直导线十字交叉放在一起,交叉点相互绝缘(图12.31)。
试判断何处的合磁场为零。
12.3一根导线中间分成相同的两支,形成一菱形(图12.32)。
通入电流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一根导线中间分成相同的两支,形成一菱形上的合磁场如何?12.4 解释等离子体电流的箍缩效应,即等离子柱中通以电流时(图12.33),它会受到自身电流的磁场的作用而向轴心收缩的现象。
12.5 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除了受到螺绕环电流的磁约束外也受到自身的感应电流(由中心感应线圈中的变化电流引起,等离子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常超过610A)的磁场的约束(图12.34)。
试说明这两种磁场的合磁场的磁感应线绕着等离子体环轴线的螺旋线(这样的磁场更有利于约束等离子体)。
12.6 考虑一个闭合的面,它包围磁铁棒的一个磁极。
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是多少?考虑一个闭合的面,它包围磁铁棒的一个磁极。
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是多少? 12.7 磁场是不是保守场?磁场是不是保守场? 12.8 在无电流的空间区域内,如果磁力线是平行直线,那么磁场一定是均匀场。
试证明之。
12.9 试证明:在两磁极间的磁场不可能像图12.35那样突然降到零。
那样突然降到零。
12.10 如图12.36所示,一长直密绕螺线管,通有电流I 。
对于闭合回路L ,求ò=·L dr B ?12.11像图12.37那样的截面是任意形状的密绕长直螺线管,管内磁场是否是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是否仍可按nI B 0m =计算?计算?12.12图12.39中的充电器充电(电流Ic 方向如图所示)和放电(电流Ic 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时,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各如何?1r 处的磁场方向又各如何?处的磁场方向又各如何?习题习题12.1求图12.38各图中P 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和方向。
第12章机械的效率__思考题及练习题解答
![第12章机械的效率__思考题及练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5c1e9917f18583d04964592a.png)
思考题及练习题解答5-1机械正反行程的效率是否相同?其自锁条件是否相同?原因何在?答:机械通常可以有正行程和反行程,它们的机械效率一般并不想等。
其自锁条件不相同,一般来说,正行程不自锁,而反行程可以自锁也可以不自锁。
因为一个具有自锁性的机械,只是在满足自锁条件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在一定运动方向上产生自锁,而在其它运动方向上则不一定自锁。
而正反行程力的方向不同。
5-2 当作用在转动副中轴颈上的外力为一单力,并分别作用在其摩擦圆之内、之外或相切时,轴颈将作何种运动?当作用在转动副中轴颈上的外力为一力偶矩时,也会发生自锁吗? 答:(1)当外力作用在摩擦圆之内时,因外力对轴颈中心的力矩始终小于它本身所引起的最大摩擦力矩,因此出现自锁现象;当外力外力作用在摩擦圆之外时,因外力对轴颈中心的力矩大于它本身所引起的摩擦力矩,故轴颈将加速运动;当外力与其摩擦圆相切时,因外力对轴颈中心的力矩等于它本身所引起的摩擦力矩,故轴颈处于临界状态,将作等速运动(当轴颈原来是转动的)或静止不动(当轴颈原来是静止的)。
(2) 当作用在转动副中轴颈上的外力为一力偶矩时,若该力偶矩小于它本身所引起的摩擦力矩,也会发生自锁。
5-3眼镜用小螺钉(M1×0.25)与其他尺寸螺钉(例如M1×1.25)相比,为什么更容易发生自动松脱现象(螺纹中经=螺纹大径-0.65×螺距)? 答:M1×0.25螺钉的螺纹中径 mm mm d 8375.0)25.065.01(2=⨯-= 螺纹升角43.58375.025.0arctanarctan2===d p αM1×1.25螺钉的螺纹中径 mm mm d 1875.7)25.165.08(2=⨯-=' 螺纹升角αα<==='17.31875.725.1arctanarctan2d p综合螺旋副的自锁条件可知,眼镜用小螺钉较其它尺寸螺钉更容易发生自动松脱现象。
《电机学》习题解答(吕宗枢) 12章
![《电机学》习题解答(吕宗枢) 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3bef5c9210a6f524ccbf858a.png)
第12章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12.1 试比较同步发电机带三相对称负载时电枢磁动势和励磁磁动势的性质,它们的大小、位置和转速各由哪些因素决定?答:电枢磁动势和励磁磁动势的比较见下表:12.2 同步发电机电枢反应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 若发电机的同步电抗标么值0.1*=s X ,则在下列情况下电枢反应各起什么作用?(1)带电阻负载;(2)带电容负载8.0*=c X , (3)带电感负载7.0*=L X 。
答:电枢反应的性质取决于负载电流I 与励磁电动势0E 的相位关系,或者说取决于负载的性质。
(1)带电阻负载时,由于同步电抗的存在,负载性质呈阻感性,故电枢反应起交磁和直轴去磁作用;(2)带电容负载8.0=*s X 时,由于它小于同步电抗(0.1*=s X ),总电抗仍为感抗,电枢电阻很小,因此电枢反应基本为直轴去磁作用;(3)带电感负载7.0=*L X 时,总电抗为更大的感抗,电枢反应主要为直轴去磁作用。
12.3 电枢反应电抗对应什么磁通?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同步电抗对应什么磁通?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电枢反应电抗对应电枢反应磁通,这个磁通是由电枢磁动势产生的主磁通,它穿过气隙经转子铁心构成闭合回路,它反映了电枢反应磁通的大小;同步电抗对应电枢磁动势产生的总磁通(即电枢反应磁通和定子漏磁通之和),它是表征电枢反应磁场和电枢漏磁场对电枢电路作用的一个综合参数。
同步电抗的大小直接影响同步发电机的电压变化率和运行稳定性,也影响同步发电机短路电流的大小。
12.4 什么是双反应理论?为什么分析凸极同步电机时要用双反应理论?答:由于凸极同步电机的气隙不均匀,直轴处气隙小,磁阻小,交轴处气隙大,磁阻大,同样的电枢磁动势作用在不同位置时,遇到的磁阻不同,产生的电枢反应磁通不同,对应的电枢反应电抗也不同,即电枢磁动势(电枢电流)与电枢反应磁通(电枢电动势)之间不是单值函数关系,因此分析凸极同步电机时,要采用双反应理论。
王道俊版《教育学》课后题第12章体育
![王道俊版《教育学》课后题第12章体育](https://img.taocdn.com/s3/m/59d29e639b6648d7c1c7460f.png)
第12章 体育课后思考题详解1.何谓“体育”?如何正确理解学校体育的概念?答:(1)体育的概念①广义的体育,指身体文化、身体教育和身体锻练三个方面。
这种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②狭义的体育,即指学校体育,这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正确理解学校体育的概念需把握三个基本要点①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区别于社会体育的根本是以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如果社会体育主要是娱乐性、竞技性的话,学校体育的特点则在于其教育性和基础性,即通过传授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学生自学锻炼身体的习惯,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②学校体育是完整的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与德、智、美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一起,全面担负起培养人的职责。
在历史上,最早是亚里士多德从促使人和谐发展的角度,将教育分解为德育、智育、体育,并认为和谐发展的人一定是受过和谐教育的人。
因此,学校体育不仅是身体的运动和训练,它还渗透着德育、智育的因素,是和谐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③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它通过运动技能、锻炼技术的掌握,逐渐养成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和运动的习惯。
从这种意义上讲,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具有延时性,甚至影响学生终身的健康。
特别是在当前基础教育对体育重视不够,青少年身体素质出现下滑的背景下,理解学校体育对提升人的身体素质更为重要。
2.如何理解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联系与区别?答:(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区别①三者内涵不同a.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随着现代学校体育内涵和外延的日渐丰富和扩大,学校体育不仅包括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还包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12章 装配工艺复习思考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12章 装配工艺复习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fafcfb14e852458fb577d.png)
第12章装配工艺1.什么叫装配?产品装配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装配是指将若干个零件根据规定的要求结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产品的过程。
产品装配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清洗。
零部件清洗的目的是去除零件表面或部件中的油污、杂质等,(2)连接。
连接的方式一般可分为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两种。
(3)校正、调整与配作。
校正是指在装配过程中对相关零部件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要求进行找正、找平和相应的调整工作。
调整就是调节相关零件的相互位置。
配作是指配钻、配铰、配刮、配磨等在装配过程中所附加的一些钳工和机加工工作。
(4)平衡。
对于转速高且运动平稳性要求较高的机械,为了防止在使用中出现振动,需要对有关零部件进行平衡试验,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试验两种。
(5)验收。
在机械产品配装后,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试验验收,合格后才允许出厂。
2.在机器生产过程中,装配过程起什么重要作用?答:产品结构设计的正确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而产品的质量最终是通过装配来保证的,因此,机械装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何谓装配精度?它包括哪些内容?答:装配精度是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也是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和确定零件加工精度的依据。
装配精度包括的内容:(1)距离精度,距离精度是指相关零部件间的距离尺寸精度。
(2)位置精度,位置精度是指装配后相关零部件间的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和各种跳动等。
(3)相对运动精度,相对运动精度是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位置上的精度。
(4)接触精度,接触精度是指两配合表面、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间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点分布的情况。
4.产品的装配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之间有何关系?答:产品的装配精度和零件的加工精度有密切的关系。
零件加工精度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基础,但装配精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当零件精度高,可以装出高精度的产品。
当零件精度不高时,可在装配时采取措施,减小零件的累积误差,也可获得高精度的产品。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第12章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第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7804011cbb4cf7ec4bfed015.png)
思考题及练习题12.1用轴肩或轴环可以对轴上零件作轴向固定吗?答:轴肩或轴环可以对轴上零件作单向轴向固定12.2圆螺母也可以对轴上零件作周向固定吗?答:圆螺母不能对轴上零件作周向固定,可以轴向固定。
12.3轴肩或轴环的过渡圆角半径是否应小于轴上零件轮毂的倒角高度? 答:轴肩或轴环的过渡圆角半径应小于轴上零件轮毂的倒角高度,以保证装拆方便可靠。
12.4汽车下部变速器与后桥间的轴是否传动轴?答:是传动轴。
12.5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方法有:1)轴肩和轴环;2)圆螺母与止动垫圈;3)套筒; 4)轴端挡圈和圆锥面;5)弹性挡圈、紧定螺钉或销钉等。
当受轴向力较大时,可采用几种方法?答:轴向力较大时,可采用:1)轴肩和轴环;2)圆螺母与止动垫圈;3)套筒; 4)轴端挡圈和圆锥面。
12.6若轴上的零件利用轴肩来轴向固定,轴肩的圆角半径R 与零件轮毅孔的圆角半径1R 或倒角1C 的关系如何?答:轴肩的圆角半径R 要小于零件轮毅孔的圆角半径1R 或倒角1C 。
12.7为了便于拆卸滚动轴承,轴肩处的直径d (或轴环直径)与滚动轴承内圈外径1D 应保持何种关系?答:1d D <,大约2 mm 。
12.8平键连接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平键的剖面尺寸b ×h 和键的长度L 是如何确定的?举例说明平键连接的标注方法。
答:工作原理:平键的上表面与轮毂键槽顶面留有间隙,依靠键与键槽间的两侧面挤压力 ,传递转矩 。
所以两侧面为工作面。
主要失效形式: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挤压破坏。
键的剖面尺寸b ×h 和键的长度L 的确定:按照轴的公称直径d ,从国家标准中选择平键的尺寸h b ×。
键的长度L 应略小于轮毂的长度,键长L 应符合标准长度系列。
12.9 圆头(A 型)、方头(B 型)及单圆头(C 型)普通平键各有何优缺点?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场合?轴上的键槽是如何加工出来的?轮毂上的键槽是如何加工出来的?答:圆头(A 型)对中性好,安装方便,使用广泛;方头(B 型)应力集中小,对轴影响小。
第12章(电磁相互作用)习题答案
![第12章(电磁相互作用)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690bc0bb4cf7ec4afed05a.png)
S
v
I
B
(金属中单位体积内载流子数为 n ) [ 负;IB / (nS) ] 解:(1)金属条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由
习题 124 图
f = -ev ´ B 可知,上侧面将积累负电荷。
(2)
fm
=
-ev ´ B
=
It ntvs
vB
=
IB ns
125 如图,半径为 a,带正电荷且线密度是l (常量)的半圆以角速度w
0 4p
8
旋关系。
ò ò (2) Pm =
p
p
(a sinq
2
) dI
=
0
p p a2 wla sin2 q dq = pwla3 / 4
0
2p
方向沿 O′O″向上。
126 两长直平行导线,每单位长度的质量为 m =0.01 kg/m,分别用 l =0.04 m 长的轻绳, 悬挂于天花板上,如截面图所示.当导线通以等值反向的电流时,已知两悬线张开的角度为
习题 126 图
127 如图,半圆形线圈(半径为 R)通有电流 I.线圈处在与线圈平面平行向右的均匀磁
场 B 中.求:
(1)线圈所受磁力矩的大小与方向; (2)把线圈绕 OO'轴转过多少角度时,磁力矩恰为零?
[ 1 pR 2 IB ,向上;p / 2 ] 2
解:(1)M = ISB sin p = 1 pR2 IB ,由右手螺旋可知,其方向沿 OO' 22
(C) 向右运动.
[C]
答:长直电流 I2 的磁场为右边垂直向里,左边垂直向外,利用 d f = Idl ´ B 可知,圆
形电流受到向右的力。
习题
121 磁 场 中 某 点 处 的 磁 感 强 度 为 B = 0.40i - 0.20 j (SI) , 一 电 子 以 速 度 v = 0.50 ´106 i +1.0 ´106 j (SI)通过该点,求作用于该电子上的磁场力 F .(基本电荷 e=1.6×10-19C) [ 0.80×10-13 k (N) ]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12章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7c1a6fc4af45b307e9719752.png)
第十二章组织结构设计思考题1. 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在组织运作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组织结构指的是为了完成组织目标而设计的组织内各要素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定安排,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组织结构的作用是阐述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之间的关系。
组织结构以企业战略为目标,转化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确保企业战略的实现,比如日事清的计划管理模块,就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的组织部门,保证组织在有限的资源下,减少损耗,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内部组织行为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2.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有什么?答: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六大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工作部门化、指挥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1)工作专门化:是指把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划分成单独工作单元的程度。
工作划分得越细,则工作的专门化越强。
(2)工作部门化:是指在工作专门化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领域的划分,区分不同的部门,把各个有关的或者类似的工作进行归类合并,使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工作可以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形成专门化的部门。
(3)指挥链:是一种从组织最高层贯穿到最基层的不间断的职权线路,它表明组织中的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清晰界定谁向谁报告。
(4)管理幅度:指的是一位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5)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6)正规化:指在组织内部工作实行标准化的程度。
3.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组织战略、组织规模、技术条件和组织环境。
(1)组织战略是指组织依据自身资源、能力和使命,在考虑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对自身进行定位的方式。
组织的战略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目的和竞争性要素,他们决定组织的经营范围、战略业务单位、资源分配、行动计划以及员工、客户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等。
(完整)电机学习题解答12章
![(完整)电机学习题解答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b901f0758762caaedc33d478.png)
第12章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12。
1 试比较同步发电机带三相对称负载时电枢磁动势和励磁磁动势的性质,它们的大小、位置和转速各由哪些因素决定?答:电枢磁动势和励磁磁动势的比较见下表:12。
2 同步发电机电枢反应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 若发电机的同步电抗标么值0.1*=s X ,则在下列情况下电枢反应各起什么作用?(1)带电阻负载;(2)带电容负载8.0*=cX , (3)带电感负载7.0*=L X 。
答:电枢反应的性质取决于负载电流I 与励磁电动势0E 的相位关系,或者说取决于负载的性质. (1)带电阻负载时,由于同步电抗的存在,负载性质呈阻感性,故电枢反应起交磁和直轴去磁作用;(2)带电容负载8.0=*s X 时,由于它小于同步电抗(0.1*=s X ),总电抗仍为感抗,电枢电阻很小,因此电枢反应基本为直轴去磁作用;(3)带电感负载7.0=*L X 时,总电抗为更大的感抗,电枢反应主要为直轴去磁作用。
12。
3 电枢反应电抗对应什么磁通?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同步电抗对应什么磁通?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电枢反应电抗对应电枢反应磁通,这个磁通是由电枢磁动势产生的主磁通,它穿过气隙经转子铁心构成闭合回路,它反映了电枢反应磁通的大小;同步电抗对应电枢磁动势产生的总磁通(即电枢反应磁通和定子漏磁通之和),它是表征电枢反应磁场和电枢漏磁场对电枢电路作用的一个综合参数。
同步电抗的大小直接影响同步发电机的电压变化率和运行稳定性,也影响同步发电机短路电流的大小。
12。
4 什么是双反应理论?为什么分析凸极同步电机时要用双反应理论?答:由于凸极同步电机的气隙不均匀,直轴处气隙小,磁阻小,交轴处气隙大,磁阻大,同样的电枢磁动势作用在不同位置时,遇到的磁阻不同,产生的电枢反应磁通不同,对应的电枢反应电抗也不同,即电枢磁动势(电枢电流)与电枢反应磁通(电枢电动势)之间不是单值函数关系,因此分析凸极同步电机时,要采用双反应理论.分析凸极同步电机时,不论电枢反应磁动势a F 作用在什么位置,总是先把它分解为直轴电枢反应磁动势ad F 和交轴电枢反应磁动势aq F ,这两个分量分别固定地作用在直轴和交轴磁路上,分别对应固定的直轴和交轴磁阻,各自产生直轴和交轴电枢反应磁通,它们分别在绕组中产生直轴和交轴电动势,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双反应理论。
第12章氮族,碳族和硼族习题解
![第12章氮族,碳族和硼族习题解](https://img.taocdn.com/s3/m/699c579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4b.png)
第12章氮族,碳族和硼族习题解第12章氮族,碳族和硼族思考题解析1.NH4NO3,(NH4)2Cr2O7属于具有氧化性酸的铵盐,它们的分解产物是氮⽓或氮的氧化物⽽不是氨;NH4HCO3在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物虽有氨⽓,但同时还有CO2。
NH4NO3→NO2↑+2H2O↑或2NH4NO3→2N2↑+O2↑+4H2O↑(NH4)2Cr2O7→N2↑+Cr2O3+4H2O↑NH4HCO3→NH3↑+CO2↑+H2O2.(1) 4NH3(g) + 5O2 (g) → 4NO(g) + 6H2O(g)f G m/(kJmol-1) -16.45 0 86.55 -228.572r G m=[4×(86.55)+6×(-228.572)-4×(-16.45)]kJmol-1=-959.43 kJ?mol-1因?r G m?<0,故该反应在常温下可以⾃发进⾏。
(2)4NH3(g) + 5O2 (g) → 4NO(g) + 6H2O(g)f H m/(kJmol-1) -46.11 0 90.25 -241.818S m?/(J?mol-1?K-1) 192.45 205.138 210.761 188.825r H m=[4×90.25+6×(-241.818)-4×(-46.11)] kJmol-1=-905.47 kJ?mol-1r S m=[(4×210.761+6×188.825)-(4×192.45+5×205.138)] Jmol-1K-1=180.50 J?mol-1?K-1因为?r H m?<0,?r S m?>0,温度升⾼不会使该反应反向进⾏,但温度升⾼可使反应速率加快,所以⽣产上⼀般选择反应温度在800℃左右。
3⾦属与浓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可能是由于存在下列平衡:NO+2HNO33NO2+H2O可以看出:硝酸浓度越⼩,平衡越向左移动,则氮(V)被还原的程度越⼤;也有认为浓硝酸可进⼀步氧化低氧化数的还原产物,所以这与浓稀硝酸的氧化能⼒强弱并不⽭盾。
(李晓松主编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附录 第12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李晓松主编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附录 第12章思考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aae3943323968011c92f1.png)
第十二章 秩和检验【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 简述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区别。
2. 简述非参数检验的适用范围。
3. 同一资料,又出于同一研究目的,当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所得结果不一致时,以何者为准,请简述理由。
二、案例辨析题某儿科医生比较甲、乙、丙三种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将379名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甲、乙、丙三种药物治疗,结果见表12-1。
表12-1 三种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比较疗效 甲药 乙药 丙药 合计 痊愈 175 5 1 181 显效 95 55 5 155 进步 64 6 30 100 无效 45 35 6 86 合计37910142522对于上述资料,该医生采用行×列表2χ检验,得2176.271χ=,0.01P <,故认为三种药物的疗效有差别。
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三、最佳选择题1.以下方法中属于参数检验方法的是 A. t 检验 B. H 检验 C. M 检验D.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E. Wilcoxon 秩和检验2.进行两小样本定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时,首先应考虑 A. t 检验 B. Z 检验C. 秩和检验D. 2χ检验E. 满足参数检验还是非参数检验的条件3.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若已知1n 、2n 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呈极度偏态分布,宜采用 A. t 检验 B. t '检验 C. Z 检验 D. 方差分析 E. 秩和检验4. 欲比较三种药物治疗效果有无差异,如果治疗效果为有序分类变量,宜采用 A. t 检验 B. 方差分析 C. 2χ检验D .Wilcoxon 秩和检验 E. H 检验5.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检验统计量T 通常为 A. 较小的秩和 B. 较大的秩和C. 样本含量较小组的秩和D. 样本含量较大组的秩和E. 任取一组的秩和均可6. 配对设计秩和检验,若检验假设0H 成立,则 A. 差值为正的秩和与差值为负的秩和相差不会很大 B. 差值为正的秩和与差值为负的秩和可能相差很大 C. 差值为正的秩和与差值为负的秩和肯定相等 D. 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E. 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7. 下列资料类型中,不宜采用秩和检验的是A. 正态分布资料B. 等级资料C. 分布类型未知资料D. 极度偏态分布资料E. 数据一端不确定的资料8. 某资料经配对秩和检验得34n查双侧T界值如下,则P值为==T,由20双侧概率0.10 0.05 0.02 0.01T界值60~150 52~158 43~167 37~173 A. 10>P.0B. 10<P.0<.005C. 05<P.0<02.0D. 02<P.0<01.0E. 01P.0<9. 下列关于非参数检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非参数检验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类型B. 非参数检验仅用于等级资料比较C. 适合参数检验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会降低检验效能D. 非参数检验会损失部分样本信息E. 秩和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四、综合分析题1. 已知某地正常人尿氟含量的中位数为2.15mmol/L。
第十二章 思考题
![第十二章 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852823af45b307e87197ea.png)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思考题1.胶束增溶与微乳状液有何异同点?答: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热力学稳定的系统。
不同之处:胶束增溶中增溶物一般是有机物质,与表面活性剂有很强的亲和性。
微乳状液中,表面活性剂包括助剂聚集于油水界面相互缔合形成界面层,在界面层内则形成小水池,好像一个油包水的乳状液。
2.净化溶胶通常有几种方法?答:制备溶胶过程中,常生成一些电解质,除少量用作稳定剂外,多余的必须除去,否则会影响溶胶的稳定性。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A.渗析法:溶胶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电解质离子可以通过。
所以把需要净化的溶胶装在半透膜制成的容器内(常用的半透膜材料有羊皮纸、动物膀胱和火棉胶等),膜外放纯溶剂,由于浓差因素,膜内电解质离子不断向膜外渗透,经常更换外面溶剂,便可达到净化溶胶的目的。
有时为加快渗析速度,在膜两侧外加电场,提高离子的迁移速度,这就是电渗析。
B.超过滤法:超过滤法是用孔径极小而孔数很多的半透膜作为过滤膜,利用加压或吸滤的方法使胶粒和含有杂质的介质在压差作用下迅速分离,将所得胶粒用纯介质迅速分散。
若一次不行,可再次过滤,这样可得较纯的溶胶。
有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可以在半透膜两边安放电极,加上一定电压,将电渗析和超过滤两种方法合并使用,这样可降低超过滤压力,这种方法称为电超过滤。
3.什么是丁铎尔(Tyndall)效应?答:当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时,可从侧面看到一个混沌发亮的光柱。
这种乳光现象最早由丁铎尔(Tyndall)于1869年发现,所以称之为丁铎尔效应。
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故发生光散射现象,观察到的乳光是胶粒对入射光散射的结果。
同时,Tyndall效应实际上已成为判别溶胶与真溶液最简便的方法。
4.从瑞利公式可得哪些推论?答:(1) 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入射光波长越短,散射越强烈。
(2)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光率相差越大,散射越显著。
(3) 散射光强度与粒子浓度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学》(下册)思考题解第12章12-1 下列各叙述是否正确?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请举例说明之。
(1)接地的导体都不带电;(2)一导体的电势为零,则该导体不带电;(3)任何导体只要它所带的电量不变,则其电势也是不变的。
答:导体接地时,其电势必为零,所以(1)、(2)属于同一种情况,都不正确。
导体的电势为零,不一定不带电荷。
例如当接地的导体附近有其他电荷存在时,导体表面靠近外电荷附近将会出现感应电荷。
(3)的说法也不正确。
导体的电势是由空间分布的所有电荷共同决定的,包括自身携带的电荷,但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电荷。
例如,一导体总带电量为零,周围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存在将决定它的电势。
12-2 有人说,因为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不带电,所以利用高斯定理可以证明导体内部场强必为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答:正确。
12-3 为什么高压电器设备上金属部件的表面要尽可能不带棱角?答: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外附近的电场与导体表面的曲率有很大关系,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外表面附近的电场更强。
金属部件的棱角就属于曲率大的表面。
这种局部的强电场会击穿附近的介质。
例如空气介质,会产生放电现象。
12-4 在一个孤立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个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情况又如何?答:在孤立导体球壳中心放一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
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球壳内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就不均匀了,但外表面的电荷分布仍然是均匀的,因为导体内部的电场线不可能穿过导体影响到外面。
12-5 一个孤立导体球带电量Q,其表面附近的场强沿什么方向?当我们将另一带电体移近这个导体球时,球表面附近的场强将沿什么方向?其上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其表面是否等电势?导体内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有无变化?导体球的电势有无变化?答:带电导体球表面附近的场强总是沿着球的半径方向,无论球附近有没有其他带电体。
另外,导体总是等势体,表面总是等势面,内部电场永远为零。
如果是孤立导体,表面电荷均匀分布。
但是,如果附近有其它带电体,导体表面的电荷就不再均匀分布了。
12-6 一带电导体放在封闭的金属壳内部。
(1)若将另一带电导体从外面移近金属壳,壳内的电场是否改变?(2)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或与壳接触时,壳外部的电场是否也改变?(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壳外的电场如何?答:假设这个金属壳没有接地。
则金属壳内表面将感应出与内部带电体等量异号的电荷,外表面出现等量等号的电荷。
于是(1)壳内的电场不会改变;(2)仅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壳外电场不会改变。
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与壳接触,壳内表面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壳外表面的电荷仍然存在,且分布不变,所以壳外部的电场也不会改变;(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金属壳外表面没有感应电荷,壳外将没有电场。
12-7 一导体球上不带电,其电容是否为零?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瓶半晌分别带上等值同号的电荷时,其电容值是否与不带电时相同?答:无论是孤立导体球或其它电容器其电容值都是固定的,只与导体球或电容器的几何参数和极板间介质有关,与它们是否带电荷或带多少电荷都无关。
12-8 有人说:“由于QC U=,所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荷成正比”。
这话对吗?如果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增加一倍,QU将如何变化?答:这话不对。
电容器的电容值只与其几何参数和极板间介质有关,与它们是否带电荷或带多少电荷无关。
如果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增加一倍,每个极板上的电荷Q 也将增加一倍,QU仍保持不变。
12-9 在下列情况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势差、电荷、电场强度和所储存的能量将如何变化?(1)断开电源,并使极板间距加倍,此时极板间为真空; (2)断开电源,并使极板间充满相对电容率 2.5r ε=的油;(3)保持电源与电容器两极相连,使极板间距加倍,此时极板间为真空; (4)保持电源与电容器两极相连,使极板间充满相对电容率 2.5r ε=的油; 解:设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为真空,充电后,电势差为0U ,电荷为0Q ,极板间电场为0000Q U E S d ε==,电容为0000S Q C d U ε==,所储存的能量为200012W E Sd ε=。
(1)断开电源后电荷0Q 不变;因极板间距加倍,电容为0022S C C d ε==; 电势差 000022Q Q U U C C ===;电场 00222U U E E d d===不变;储能 2200001222W E S d E Sd W εε===(2)断开电源后电荷0Q 不变;改变介质后电容00r r S C C dεεε==; 电势差 0000r r Q Q U U C C εε===;电场 00r rUE U E d d εε===; 储能 220000111()()222r r r rE W W E D Sd E Sd Sd εεεεεε====u r u r g(3)保持电源与电容器两极相连,电容器的电势差0U 不会变; 极板间距增至2d ,于是电容改变为0000222S Q CC d U ε===; 电荷改变为00001122Q CU C U Q ===;电场 0022U E E d ==; 储能 22000011(2)()(2)2222E WW E S d S d εε=== 。
(4)电势差0U 不变;板间介质改变了; 电容变为00r r S C C dεεε==;电荷000000r r r Q CU C U C U Q εεε====; 电场 00U E E d ==; 储能 220000111()222r r r W E D Sd E Sd E Sd W εεεεε====u r u r g12-10 一平行平板电容器被一电源充电后,将电源断开,然后将以厚度为两极板间距一半的金属板放在两极板之间。
问下述各量如何变化?(1)电容;(2)极板上面电荷;(3)极板间的电势差;(4)极板间的电场强度;(5)电场的能量。
解:设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为真空,充电后,电势差为0U ,电荷为0Q ,极板间电场为0000Q U E S d ε==,电容为0000S Q C d U ε==,所储存的能量为200012W E Sd ε=。
现在断开电源,电荷0Q 不变。
插入一块金属板,1、设金属板与电容器两极板之一紧密靠近,结为一体。
于是板间距变为2d。
(1)电容000022/2S Q C C d U ε===; (2)面电荷0QSσ=; (3)电势差000022Q Q U U C C ===; (4)电场0000Q UE E S dε===没变; (5)电场的能量200011(/2)22W E Sd W ε==。
2、如果插入的金属板悬浮在两个极板之间,这相当于两个板间距为4d的电容器串联。
每块极板上的电荷总数不变,仍为0Q 。
(1)等效电容为00000000112221144()()/4/4S QC C d dd U S S S S d d εεεεε=====++。
(2)每块极板的电荷面密度0QSσ=;(3)等效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000022Q Q UU C C ===; (4)每个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00/2/244U UE E d d d ===+。
(5)总的电场能量22000111(/4)(/4)222W E Sd E Sd W εε=+=。
可见,无论怎样插入金属板,结果一样。
12-11 如果圆柱形电容器的内半径增大,使两柱面之间的距离减为原来的一半,此电容器的电容是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解: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为002ln B A B Al QC R V V R πε==-。
令B A d R R =-。
A B R R d =-,0000022221ln()ln(1)ln ln 1/B BA B B B A B l l l l Q C R R d V V d R R R R dπεπεπεπε-=====----若内半径增大,柱面间距减为原来的一半,则 02ln(1)2BlC d R πε-=-。
显然02C C ≠。
12-12比较电介质极化现象与导体的静电平衡有什么不同?答:电介质极化外表面出现不能流动的极化(束缚)电荷;内部电场为外电场0E u u r 与极化电荷产生的场'E u u r的叠加:0'E E +u u r u u r 。
一般情况下0'E E <<u u r u u r 。
静电平衡时,导体外表面出现可以流动的感应电荷,它是自由电荷的堆积;导体内部电场为零。
它是外电场0E u u r与感应电荷产生的场'E u u r的叠加:0'0E E +=u u r u u r。
0'E E =-u u r u u r 。
12-13 怎样从物理概念上来说明自由电荷与极化电荷的区别?答:良导体原子最外层电子在常温下游离于金属的晶格网阵之间,被整个点阵的所有原子核共享。
常温时导体的原子就处于电离状态。
绝缘体(电介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较强的束缚能力,外电场只能使它们的正负电荷中心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这就是极化,但不能被电离。
12-14 电势的定义是单位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为什么带电电容器的能量是12QU ,而不是QU 呢? 答:给电容器充电时,极板上的电荷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板间电场逐渐增加,电势能逐渐积累。
设板间电势差达到u 时极板电荷为q 。
任何时候电容不变:q Q C uU==。
若继续充电,欲增加dq ,外力(电源)须做功dW udq =,外力做的总功:20022Q Qq q Q QUW dW udq dq C C ======⎰⎰⎰ 电源做的功转变为电容器板间电场能储存在电容器中。
12-15 (1)一个带电的金属球壳里充满了均匀电介质,外面是真空,此球壳的电势是否等于04r Q Rπεε?为什么?(2)若球壳内为真空,球壳外是无限大均匀电介质,这时球壳电势为多少?Q 为球壳的自由电荷,R 为球壳半径,r ε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
答:(1)球壳的电势20044rRRQ Q V E dr e dr rRπεπε∞∞===⎰⎰u r r u r rg g 。
(2)球壳电势20044rr r RRQQV E dr e dr r Rπεεπεε∞∞===⎰⎰u r r u r rg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