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

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

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内容分析:(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第1课时课型:主备人: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2、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回顾旧知: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

10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0,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几何图形,分数,以及数据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认识数字1100,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4. 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理解和运算,数据处理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测量长度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解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清晰、简洁、直观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2. 答案:(1)1/2 + 1/3 = 5/6;(2)2/5 1/5 = 1/5;(3)3/4 + 1/4 = 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如探索分数的其它运算规律,研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换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细节1. 认识数字1100:教学中需重点关注数字的读写能力,以及数字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加减法运算:教学中需重点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18页精品】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118页精品】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二年级1班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46名,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

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

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四单元“千米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

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

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西师版

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123一、万以内数的认识4数数5第1课时6课型:主备人:7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8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9教学内容:10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

11教学目标:12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13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4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

16教学重点:17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8教学难点:19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0教学准备:21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22计数器。

23教学过程:24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25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26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27一说。

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282、情景引入:29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30些发现?31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132“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33单位。

34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351、回顾旧知:36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

10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37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

板38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9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40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412、探索新知:42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43么?(千)44(1)认识一千。

45①数一数。

46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47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48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49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西师版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初步认识2. 表内乘法(二)3.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4. 位置5. 图形的运动(一)6. 表内除法(一)7. 乘法口诀(二)8. 时、分、秒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计算。

2. 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和除法,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进行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的能力。

4. 让学生了解位置和图形的运动,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概念、乘法口诀的运用、长度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运算、长度单位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数卡片、乘法口诀表、米尺、直尺、钟表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分水果、测量身高、看钟表等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分苹果的例子,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表内乘法(二):运用乘法口诀表,进行乘法运算的讲解。

(3)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以测量课桌长度为例,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

(4)位置:通过描述物体位置,讲解上下、左右等概念。

(5)图形的运动(一):讲解平面图形的旋转和平移。

3. 随堂练习:设计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2. 表内乘法(二):乘法口诀表、乘法运算。

3.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长度单位换算、测量方法。

4. 位置: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5. 图形的运动(一):旋转、平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乘法运算:用乘法口诀计算:$7\times8$、$9\times6$。

(3)长度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将2米5厘米换算成厘米。

(4)位置描述:描述一下你的座位位置。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数的运算》:整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简便计算。

2. 第四章《几何图形》:认识平面图形、观察物体、图形的拼组。

3. 第五章《生活中的数学》:长度单位、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并运用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3. 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数的混合运算、观察物体、数据收集与整理。

2. 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平面图形的认识、长度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计算器、直尺、三角板、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 新课导入(1)复习整数加减法运算。

(2)引入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

(3)讲解长度单位,让学生测量实际物体。

3. 例题讲解(1)整数加减法例题讲解。

(2)平面图形的认识例题讲解。

(3)长度单位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1)整数加减法练习。

(2)平面图形的绘制和识别。

(3)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减法运算板书。

2. 平面图形的认识板书。

3. 长度单位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整数加减法练习题。

(2)平面图形绘制题。

(3)长度单位测量题。

2. 答案(1)整数加减法练习题答案。

(2)平面图形绘制题答案。

(3)长度单位测量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学生对整数加减法运算掌握情况。

(2)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程度。

(3)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使用情况。

2. 拓展延伸(1)开展整数加减法竞赛活动。

(2)组织平面图形创意绘画活动。

(3)进行长度单位测量实践活动。

西师版 数学 二年级下 全册 教师用书(教参)

西师版 数学 二年级下 全册 教师用书(教参)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师用书(教参)各单元教科书说明和教学建议一万以内数的认识(一)单元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认识计数单位“千”与“万”,初步建立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体系;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能用已学的计数单位数万以内的数。

2.认识千位与万位,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3.能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感受万以内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对较大数进行估计并能进行一定的推理,培养数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与万以内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5.能有效利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方法主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单元内容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同时,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认识万以上数和万以上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由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整理与复习5个小节组成。

“数数”是建立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教科书首先通过回顾引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类推出“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得出计数单位“千”与“万”。

接着用图形和计数器两种方式表示“一、十、百、千、万”这5个计8各单元教科书说明和教学建议数单位,引导学生发现和建立“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的概念。

然后用小棒和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突破“翻坎数”的难点;再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数,突出数的组成这个重点;在数数中巩固计数单位,在数数中认识万以内的数。

“写数、读数”首先是通过类推认识千位和万位,建立初步的数位顺序。

其次是引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进行写数、读数,总结出“写、读数要从高位起”,加深对数位的理解;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与读法,利用计数器形象、直观地突破这个难点,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与读法。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一、二节。

详细内容为:认识统计图表,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掌握分类和排序的方法,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能看懂并描述简单的统计图表。

2. 培养学生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 使学生掌握分类和排序的方法,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的分类和排序,以及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

教学重点:认识统计图表,学会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据,如水果销量、班级身高分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整理和描述这些数据。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认识统计图表,学会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简单的数据,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排序和绘制统计图表的任务。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以及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黑板右侧:展示例题和随堂练习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分类、排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更复杂的数据,以及如何运用分类、排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环节。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数数(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第1课时:加减法运算(1)1. 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2.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3. 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第2课时:加减法运算(2)1. 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2. 学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3课时:认识人民币1. 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2. 学会人民币的换算;3. 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2. 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基本概念,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运算方法,人民币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商店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

4. 认识人民币: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各种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并学会人民币的换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运算步骤等。

2. 板书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包括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和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1)3 + 4 =(2)7 2 =(3)5 + 6 =(4)9 7 =答案:(1)7(2)5(3)11(4)2(1)2元换算成角:(2)10角换算成元:(3)1元换算成分:(4)5角换算成分:答案:(1)20角(2)1元(3)100分(4)50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包括第三章《数的运算》的第一节《两位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进位与退位。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进行两位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卡片、黑板。

2.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帮助小明计算购物所需的总金额。

2. 例题讲解(1)讲解两位数加法运算方法,以25+36为例,强调进位操作。

(2)讲解两位数减法运算方法,以5827为例,强调退位操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后的练习题,巩固两位数加减法运算方法。

4.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的加减法2. 板书内容:(1)两位数加法运算方法(2)两位数减法运算方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后的练习题。

(2)应用题:根据购物场景,列式计算所需的总金额。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教材。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两位数加减法运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合作交流的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尽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上,特别是进位与退位的处理。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优质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优质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46名,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

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

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四单元“千米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

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导学内容分析:(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结合具体情景.能丛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二)教材地位和作用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本单元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四个导学内容·二.认识图形: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平行四边形·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3.拼组图形·拼组图形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合作意识·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情境.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数.目的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2.加减法的估算·教材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运货物.算价钱等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3.三位数的加法·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力.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过“议一议”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三位数的减法·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学生人数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精算·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百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币直观图·5.探索规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形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解决问题·教材通过买文具.记帐.租船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7.实践活动学习“当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8.整理与复习·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四.千米毫米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2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单位.学生要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难度较大·而毫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个单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用得也比较少.根据《标准》的基础要求.学生只需“知道毫米”·所以.本单元的导学重点在于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五.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的教材是在学生已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主要导学内容:1.除法竖式的认识·2.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有余数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把这一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例1.例2(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例3.例4(有余数除法)(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总是(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感受余数的出现.并了解余数的含义;(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六.时分秒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学生对钟表有了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初步认识之后.进一步认识钟表面具体时刻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要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准确的“几时几分”.并能写出钟表所表示的具体时刻;同时.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秒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2.解决问题·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要能够运用第一小节所学习的关于钟表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涉及时.分.秒的简单换算.以及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钟表的初步认识.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七.统计本单元教材共编排了统计和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2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统计初步知识.在前三册教材中有初步渗透·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对统计的过程有进一步的体验.并且对统计方法也有所了解·并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合作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并渗透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1.表内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3.关键:(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2)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有关知识·(3)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4)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5)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6)教学时.要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迁移的学法指导·(7)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教学措施1.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四)教改设想和教改专题由“点”及面.把握有效课堂:(1)学生的现实点——直面把握.真实有效·(2)教材的重难点——全面落实.扎实有效·(3)教学的导入点——正面引导.朴实有效·(4)课堂的生成点——多面捕捉.充实有效·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其“有效性”.彰显出“真实.扎实.朴实.充实”的本色·数学学习应体现的几个本质特征:(1)数学模型建构是数学学习的基础·(2)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题·(3)发展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的灵魂·(4)再创造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只有符合上述本质特征.数学学习才能取得成效·三维并进.提升空间图形概念建构实效:1.优化抽象过程.深刻把握本质特征:(1)再现生活情境.激活主体经验·(2)引导操作体验.形成概念表象·(3)加强变式辨析.抽象概念本质·2.善用动态表象.深入促进数学理解:(1)利用动态表象引发空间想象.完善概念图式·(2)利用动态表象推进空间操作.内化概念本质·3.注重多元综合.深度提升数学思考:(1)合理综合渗透.发挥集聚效应·(2)激发认知冲突.促进概念迁移·利用知识关联建构数学知识:从认知心理学看.理解某个东西是指把它纳入一个恰当的图式.图式本身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概念组合的认知结构·图式越丰富.就越能吸纳相关信息.而图式的丰富性取决于概念间的关联程度·所以.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把孤立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如此获得的知识才具有再生性.才能随时通畅地被提取和运用:利用显性关联.激活认知;挖掘隐性关联.丰富认知;寻找变化关联.拓展认知·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要遵循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抓住训练重点.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明确重要前提(充分感知.展开思维);把握基本过程(分析综合.发展思维);立足关键环节(比较辨析.深化思维);关注创新品质(开放探索.发散思维)·四.提高导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7. 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8.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9.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10.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五.导学课时进度安排: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7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5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16第四单元:千米毫米 5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6第六单元:时分秒 5第七单元:统计 5第八单元:总复习 8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备课教案一.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要点分析:本单元导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1.数数·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发展学生的数感·2.写数读数·通过“试一试”.“写一写”.“读一读”等操作.表达.思考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3.大小比较·通过“比一比”.“议一议”.“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4.较大数的估计·通过“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整理与复习·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在边操作边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探索新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迁移等方法探察新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教材出现的有关数据中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重难点.关键:1.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初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2)学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2.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3.关键:(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2)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有关知识·(3)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4)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教学措施: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在较大数的估计中.通过“猜支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设计:数数第1课时导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导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导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2.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回顾旧知: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0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2.探索新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1)认识一千·①数一数·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②拨一拨·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③填一填·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2)认识一万·①数一数·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挂图(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②拨一拨·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1)看一看.读一读·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概念与数位整十数与整百数的读写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2. 第2章:图形与几何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类简单的图形变换线段、角的认识3. 第3章:生活中的数学时间、长度、质量的计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位置与方向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加减法运算;认识并掌握基本图形、线段、角的概念;学会使用计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数据整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基本图形的分类、图形变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加减法运算;基本图形的认识与运用;计量单位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图形卡片;计量工具(尺子、天平、时钟等)。

2. 学具:学生练习本;彩色笔;图形拼插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课题,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宽,讨论如何记录数据。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结合图形卡片,讲解基本图形的分类和图形变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5. 小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答。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板书内容:知识点摘要;例题解析;练习题及答案;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计量单位的应用题。

2. 答案:教师批改作业后,给出答案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4年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组成,数序)2. 第2章:物体的位置与方向(上、下、左、右,东、南、西、北)3. 第3章:图形的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4. 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分类、整理、记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和数序。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能辨别物体位置与方向。

3. 使学生认识基本的图形,并能够进行分类和简单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的组成与数序的理解,图形的分类与描述。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物体位置与方向的辨别,基本图形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方向板,图形模型。

2. 学具:练习本,画图工具(铅笔、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让学生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引发学生对空间和数的思考。

实践活动:找出教室中的上下、左右、东西南北。

2. 新课导入:讲解数的认识,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享数的组成和数序。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与方向,结合方向板进行互动。

展示图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特征。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数的组成、数序以及图形的特征。

示范如何使用画图工具绘制图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小组合作完成图形绘制任务,促进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板书数的组成,数序的示例。

2. 位置与方向:板书方向板,标注上、下、左、右、东、南、西、北。

3. 图形的认识:板书画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并标注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数的认识》练习册第3页、第4页。

描绘自己房间的物品位置,并注明方向。

画出至少4种不同的图形,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2. 答案:练习册答案附后,由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三)课时安排9课时数数(第一课时)写数较大数的估计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积极参与图形拼组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合作探索,以及对平行四边形边、角的认识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边。

课时安排:3课时拼组图形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意义.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确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与过程.3、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5、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2、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减法中的退位与连续退位;3、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出事物的规律;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三、教学难点:1、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减法中的退位与连续退位;2、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出事物的规律;3、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四、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8课时)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课时2、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3、三位数的加法-------------------------------------------------------3课时4、三位数的减法-------------------------------------------------------4课时5、探索规律-------------------------------------------------------------2课时6、解决问题------------------------------------------------------------2课时7、整理与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学习"当家"--------------------------------------------2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例1,例2)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板书设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个气球?80+50=130(个)想:1,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2,先凑100,80+50=80+20+30=1303,把80看作100,100+50-20=130等等问题二: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80-50 想:1:8袋-5袋=3袋,就是30个。

2:一十一十地倒着数,70、60、50、40、30。

3:8个十减5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4:想加法算减法,50+30=80,80-50=30。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复备(手写)备注引入师:小朋友,你们到过上海旅游吗?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与售票厅。

)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一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师板书课题)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一)理解题意并列式师:小明是个爱整洁的孩子,他想买些气球来装饰自己的家,小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出示第40页的情景图)师: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2,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生边说师边板书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二)讨论交流算法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学生: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可用80+50=130(个)。

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回答: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

8袋加上5袋共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

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0,100,110,120,130。

从50里面分1个20出来,80+20=100,100+30=130。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

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呢?教师:80-5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80-50=30的呢?学生可能回答:8袋减5袋等于3袋,也就是30。

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30。

想加法做减法,因为30+50=80,所以80-50=30。

……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就是将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三)试一试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考考大家:60+70 60-20 40+70等等300+400 700-300 700-400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转化应用二,教学例21,出示例2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

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师板书出问题)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2)第二堆有多少个?(3)第一堆有多少个?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1)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300+50,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

3个百加5个十,即三百五十,也就是350。

……(2)第一堆苹果有多少个?350-50(35个十减5个十,即30个十就是三百;从350倒着数五个数,340,330,320,310,300等)等等)(3)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方法过程基本同上)3,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40页例2下面“试一试”并说说你的计算方法4,小结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整十数的加减就是十位上的数加减,整百数加减就是百位上的数加减.复习巩固1,课堂活动1,2题2,练习中的1-5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例3,例4及练习)课时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板书设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400+500=900计算方法:检验方法:4个百加5个百得9个百一种:用500加400得900。

二种:因为900-400=500,所以400+500=900。

三种:因为900-500=400,所以400+500=900600-400=200计算方法:检验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复备(手写)备注复习引入⒈①6000里面有()个千。

③1700里面有()个百。

④40个百是()。

⑤150里面有()个十。

⑥14个十是()。

2,口算各题。

70+20= 80-50= 35+15=70+80= 800-200= 870-70=300+400= 1000-600= 720-200=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720-200又是怎样算的?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教学例3(一)读懂并理解题意师: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二)列式解答计算学生独立解答。

生:400+500=900师:你是怎样计算的?生:4个百加5个百得9个百。

师板书算式:400+500=900(三)检验写答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是算对了的呢?学生可能回答:1,我可以把400+500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2,我可以算500+400,如果500+400也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3,我可以算900-400看能不能得到500,如果得500,说明我算对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以下几种:一种:用500加400得9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