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及途径

合集下载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态变故,要保证健康和安全,教师在教育学生成材的过程中,就一定要随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掌握高超的应变技巧。

本文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作用的论述,揭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同时阐述教师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途径。

非智力因素重要性教育途径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取得成功,各种能力能力能否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需要调动全部心理活动,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智力因素,如果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相结合,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学生能否认真学习的内在动力。

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自制力强,注意力集中,经受住外界的不正当的干扰,具有旺盛求知欲,学习成绩的会显著提高,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他们智能发展和发挥。

反之,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的学生,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

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思考、想象、记忆全部精力集中在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的。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不断进取的勇气,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特长,但有很多学生都因为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过早地否定自己。

作为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的优势。

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

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

为此,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应讽刺挖苦,而应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一经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要经常鼓励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也能学好,从而增强自信心。

我们班上有个叫马?的同学,三岁时父母就离异了。

这个孩子明显是个多动症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字写得不堪入目。

学习成绩很差,很自卑。

但笔者发现他书面成绩虽然不好,语言表达能力比其他孩子却略胜一筹。

看到他的闪光点,笔者就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他,增强他的自信心。

在一次次的赞许鼓励中,他不再自卑了,字也比以前写得好多了,考试的成绩也逐步提高。

二、培养高尚的动机人的动机是激励人的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

人的一切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目标的。

一个人的真实动机和行动之间有着经常的、本质的联系,只要注意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去掉表面的、偶然的东西,就可能揭示其内在真正的动机。

笔者在上学期处理过这样的一件事,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的时候,班长高欣是很可能选中的。

但考虑到还有其他学生干部各方面的表现也都够条件,而以往又没被评上过。

于是,找高欣谈话,希望她将这次的荣誉让给别人。

她答应了。

可是第二天,她在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您觉得我退步了,还是有别的原因?”笔者说:“你想当优秀学生干部是可贵的,可如果从个人渺小的虚荣心出发,希望以此得到奖励或夸耀,这种动机是不可取的。

假如你担心别人议论你退步了,我可以请全班同学给你评论一番,来个民意测验。

”于是,笔者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给所有班干部进行量化评分当场公布,结果高欣同学得分最高。

她很高兴。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首先,历史学科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它决定了历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即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不仅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则有利于完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那么,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浅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产生于学生对学习的需要,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

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树立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让学生明白中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精神食粮,丰富生动的史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对国情的认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文化素质,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好历史有助于学好语文、地理、政治等其他学科;历史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能给人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当学生真正了解了历史学科的价值意义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求知欲。

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课外阅读的历史书籍也比较广泛,但他们在听课或阅读时,往往只留意其中的故事情节,而对那些抽象的内容兴趣不浓。

因此,教师要注意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即向学生传授科学、严谨雨又生动有趣的历史知识,也反对那种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顾历史知识的科学性,随意夸张或篡改史实的做法。

总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历史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

二、激发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玉祥摘要: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

因此教学中,在启迪学生进行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教学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目标之一。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意志兴趣习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学生。

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绝大多数并不差,影响他们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

它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而且还是重要的。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意志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

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

教学中,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变及成才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学科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的学习。

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处在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部分学生依赖性强,不受动脑筋,抄作业,要教育他们认训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独立完成作业虽是长期的艰苦事情,但对学习有利,让他们明确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强迫”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 引言1.1 介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外,同样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产生积极影响。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取得数学学习成就的基础。

一个积极、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并尽可能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关键。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自信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克服失败和挫折,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最终取得学习的成功。

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通过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时的投入程度以及对待挑战和困难的态度等。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可以提高其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正面的榜样作用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授课方式和态度会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来强化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河北省宁晋县北鱼台学区河北宁晋 055551)〖KH*2〗〖FL(〗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很多,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都是培养他们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其中,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会更大些。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课堂教学又是教学的主要形式。

通过教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而非智力因素。

在人的素质结构之中。

它占有特殊的地位。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智力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现本人试简述于以下两个方面。

1.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情感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兴趣.并在创设情境的美感中,感知教材.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以美去激发爱,以情感为纽带,在实际的感受中去认识事物。

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1.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给学生一定的课题.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有了“心求通、口欲言”的要求后。

去创设“愤”和“悱”的情境。

在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时,我把学生分成三组。

第一组听老师读不看课文,第二组学生捂上耳朵不听读只看文。

第三组学生边听边看文,比一比.谁记住的内容最多。

教室里除了我的朗读声外,同学们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唯恐漏掉一字一句。

被叫到黑板前的三名学生.一个写出几句,另外两个才写出几个字,站着只敲脑袋。

这一下,把学生憋坏了。

这正是为下面的教学所作的铺垫,憋出了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

当他们急于打开课本。

使想不起来的东西变成清晰准确时;我就让他们精读课文,参照词语手册.理解课文内容。

这也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可以使问题得到更快解决。

1.2 创设悬念情境。

激发好奇情绪。

即为学生造成悬念,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探究的问题.提高其兴趣,使学生到教材中去寻找答案。

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我让学生只看录像,不看课文。

学生个个看的聚精会神到了人情人境的境界.当看到第二次赛马“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的时候.我马上断电关机.问“第二次比赛的结果如何?”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牲,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

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

新标准、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新的数学课程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更多的赋予了形式自主活动的空间。

但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这样成绩不但上不去,而且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同时也影响知识的掌握和课程目标的实现,那么在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为当前的数学老师,怎样按照非智力因素的特点去进行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成绩呢?我在教育实践中感到,非智力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好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

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与教材相关的趣味知识、数学故事、教学情境等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使课堂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久之能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自动进入角色,可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把一张纸对折30次,想象一下,它有多高?”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薄薄的一张纸对折30次没什么了不起,可当指出这个高度相当于10个珠穆朗玛峰时,课堂一下“炸开”了,学生对这一不敢相信的事实惊奇不已。

在这种急于弄个水落石出的心理状态下导入幂的运算,就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了。

创设发现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应依据教材内容,把握契机,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最终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达到会学的目的。

浅议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才中的作用及培养对策

浅议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才中的作用及培养对策

浅议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才中的作用及培养对策摘要: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坚强的意志、开朗而富有进取心的性格,多方面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

自信心和坚持性在学生成才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坚持性人类的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成功。

都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个方面。

学生的成才更是如此。

而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坚强的意志、开朗而富有进取心的性格,多方面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共同构成一个人完美的心理活动,只有当两者都处于最佳状态,学生的各方面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不仅如此。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还会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由于他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等优秀的非智力品质,就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强化脑细胞的活动,智力活动就会呈现积极活跃的状态,必然促进他的智力发展。

反之,一个从小依赖成人、胆怯、自卑、草率任性的孩子,智力就难有很好的发展。

近代不少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研究认为,超常儿童的成才关系到许多非智力因素。

最典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的研究,他对1500名天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30年后,发现其中有的20%原来智力很高的人,成年后并没有成就。

拿他们与幼年时同样智力高,成年后有成就的人相对照,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是否有坚强、专一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极大优越恰恰不利于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他们的任何点滴进步都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这就使得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生成才中极具迫切性和现实性。

非智力因素包括很多方面。

自信心和坚持性在学生成才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下面就主要谈谈这两个要素的作用及培养对策。

一、自信心自信心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桥梁。

美国《成功学》的作者克尼厄姆说过:人和人之间最早只有很小的差异,而就是这很小的差异却导致人们之间后来有了很大的差异,即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一事无成。

浅议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议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议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

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根据学生不同类型来培养非智力因素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社区,所受的影响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品德两方面的情况,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差生、差生三种类型。

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去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第一,优等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我们所说的优等生是指学习上的佼佼者。

他们有的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具很高的水平,二者发展基本上是一致的;有的是智力水平中等,而其非智力水平却很高;有的是智力水平很高,但其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却一般。

在教育中,无论对处于哪一种情况的优等生,都要注意培养其非智力因素。

对第一种情况的优等生,虽然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都很高,家长和教师往往会放松对他们的管束,所以不要忽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第二种情况的优等生,非智力因素水平虽然很高,但是仍要加以培养。

如果对其放任不管,则非智力因素水平就有可能“不进则退”、“不用则废”。

对第三种情况的优等生,因非智力因素水平一般,则要对其加强培养。

第二,对中等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中等生,对他们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这有利于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应该根据这类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发展中等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得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得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得学生素质的高低是多种因素决定的。

其中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学习目标的完成,决定着学生学习方向的进程,对学生进步起关键作用。

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将起事半功倍作用。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学生兴趣爱好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其学习动机的稳固性和深刻性,浓厚的兴趣可产生自觉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又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经主宰人生。

因此,教师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以小学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针对学生实际,确立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照顾全体学生,力求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己参与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2.依据教材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讲解起来往往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疲劳,因此在教学中十分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是在教学法中合理运用教具、学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脑、手、耳多种感官充分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兴趣。

二是开展激烈的讨论,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五花八门的想法,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

三是引进竞争。

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喜欢自我表现,喜欢表扬的心理,经常性地开展竞争性练习活动。

如计算速度夺红旗、抢答训练开火车,分组选派种子选手攻堡垒(难题)等活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取得成功的秘决之一。

而动机、兴趣、习惯等均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智力活动中可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反之,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能对智力因素起促进作用。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成功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心理因素。

它是直接激励学生的一种内动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1、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学习动机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不用数学。

”数学的用处如此广阔,它是现代化建设必备的知识。

如第七册教材中题为“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7万千米。

地球赤道大约多少千米?”通过这道题的计算可以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2、用原有动机与迁移来培养学习动机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缺乏意志力,因而对学习数学感到乏味枯燥,导致学习成绩低下。

但这些学生也有他们各自的优点,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某方面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将这个动机迁移到学习数学上来,这是学生前进永不枯竭的动力。

陈XX同学是留级生,但他被选为参加校跳绳比赛的运动员,我就热情地做他练跳的义务裁判,并对他说:“陈XX,你的双摇跳得不错,而班里的许多同学包括老师我都不及你,能否说说为什么跳得这样好?”他答道:“我是一有空就练跳绳,并天天坚持。

”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说:“如果你能把这种意志用到学习数学上来,那你的数学成绩肯定会赶上好的同学。

”他会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他坚持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正确,遇到不懂的就主动问,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简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简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简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上,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跟踪调查表明:一名学生学业的好坏,固然主要取决于智力因素,但在智力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就起主要作用了,这说明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1]因此,在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面,针对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泛指一切与智力无关的部分,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动力,它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走向成才之路。

[2]只有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才可能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人。

许多事实也表明,大多数学生之间智力因素差异并不大,可为什么智力发展水平却差别很大呢?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结果。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内容和个性特点等三个方面去研究和探索,从而找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最佳途径。

1 根据学科特点和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动机动机是指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只有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学有所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打开汽水瓶盖为何有大量气泡?闷热的夏天鱼为何要浮到水面上等,这些都是溶解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知识的日益积累,学生将逐步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业成就动机,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浅议

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浅议

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浅议“非智力因素”是针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是与智力活动相关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环境等因素的结合。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非智力因素可以伴随着智力的发展而逐步激发和培养。

因为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生理上快速发展,心理发展也出现了许多质的飞跃,人生观逐步形成,人格日趋成熟,而且青少年拥有旺盛精力和蓬勃生机,对生活有着浪漫主义热情,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在这个时期,教育者只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是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

但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具体体现在是为”应试”这个中心服务的。

其基本特征是“应试”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核心位置,从而形成为左右和决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乃至办学人员和教育机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成为教育教学的中轴。

事实上,非智力因素才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因素,才是促使一个人健康发展乃至终身所用的最根本的东西,所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具体到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确立主体性观念,激活并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教师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

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思考,亲身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其非智力因素,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

二、确立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相统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去完善高一层次的认知结构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只有把知识结构与认知結构同步调整、有机统一,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素质教育才能以此发端在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并得以落到实处。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以一定的联系构成的体系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探讨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探讨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探讨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代大学生的成才需要智力因素,但是更需要非智力因素,然而在现实中有些过多地强调了前者,忽略了后者,尚未完全认识到非智力因素是当代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的自身需要,时代需要。

1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比较而言的。

智力因素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注意、观察、想象、思维能力等心理因素。

而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如道德政治、心理、理想等。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着能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作用,没有这种作用,智力因素也难以得到实现,大学生成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应也会落空。

在当今的科技竞争时代,如果双方的智力水平大体相同,非智力因素对竞争的胜负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大学生自身的成才和时代的发展需要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道德、心理、政治因素等。

道德因素是指每个人的心潮,就是人要有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古时我国就有以德治国,以礼服人之说,在当今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的灵魂,而精神文明又是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1991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个基本原则: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其中后两个原则都涉及道德观,价值观教育。

学会共同生活原则强调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平等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

学会生存原则是为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责任感来行动。

道德教育作为人自身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使人自觉地按某种规范体系做人处世,是培育理想人格,造就人的内在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

实质上,道德素质也是立身做人的根本,它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品位。

而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人要没有了道德的约束,没有了道德的规范,一切都会败坏,都会毁灭。

论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个勤奋、自信、有创造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学生,一定能成为高素质的人,并能获得较大的成功。

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活动,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我们的教学还必须依赖于学生高度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昂扬的激情、克服学习障碍的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还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落实:一、鼓励学习,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人说: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了谴责;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须一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想法、说法、做法和各不相同的习惯,常常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

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就会认识到一切原来是那么美好。

有的学生好动,原来他适宜于在活动中学习;有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原来他更擅长于发散性思维;有的学生常常突发奇想,原来他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独到之处……教师应该是一个“强项发现者”,发现并赏识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特殊点,让学生感到“我也能干”,这就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

目前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影响,他们中不少对家长、对家庭、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缺乏责任感,他们没有迫切发展自己的需要,因而学习动机就不强烈。

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和强力的学习动机,工作难度大,需要学校德育工作的密切配合,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有利契机,因势利导,正面宣传,如此持之以恒,方可收到实效。

二、发挥特长,促进自信,培养兴趣爱好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父母要了解孩子,激发他的优势。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

因此,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及途径摘要:非智力因素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代大学生身处激烈的社会变革期,自身又是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特殊阶段,意志、动机、责任感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本文针对大学教师在大学教育中继续培养完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必要性途径注: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12年立项课题“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jsy12172。

众所周知,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多数人而言,智力水平都是正常的,在其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才是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

当代大学生群体从生理年龄上虽已步入成人行列,但他们在意志力、动机、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大学教育中,身为大学老师有必要在当前社会飞速变革的大背景下,继续中小学老师未彻底完成的任务,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完善,并把它持之以恒地贯彻在每门课程(特别是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一、当代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存在缺陷的主要表现(一)普遍缺乏坚强的学习意志当今大学校园,逃课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专业课、小班课逃课比例相对较低,而公共课和选修课逃课学生的比例能达到30%,有的甚至会达到50%以上。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是学生中的一句流行语。

有学生“花钱找人替课”,有人发帖“逃课三十六计”共享,还有人把“大学不逃课,人生不完整”当做人生信条。

“没意思”“不舒服”成为”逃客”们五花八门的逃课理由。

课堂笔记是学生对老师讲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当今的大学课堂,学生们的笔记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记笔记者寥寥无几,一些大学生认为记笔记太累,远不如复印来得快,还有人给老师的ppt拍照,copy老师的课件。

古人读书做学问记笔记讲究的是马上、厕上、枕上,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如今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连记笔记的习惯都没有。

(二)强调平等而忽视尊敬,尊师礼仪渐行渐远兴国必先重教,重教必先尊师。

但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礼仪在当今的大学校园渐行渐远,上课铃响了,还有人不紧不慢、有说有笑地走进课堂;老师在台上站着讲课,一些学生台下悄悄聊天、吃零食、化妆、睡觉、发短信,旁若无人;有些甚至上着课接个电话就走了,视正在上课的老师于无形;下课了,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很少有学生帮着擦;过道里,和老师擦肩而过却假装不认识;考试时,被老师查出作弊行为不是拒不承认就是愤愤一瞥……这些情景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

(三)为人处世动机不纯,功利化倾向蔓延1.选课动机功利大学中除了学校设定的必修课程之外,学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素质教育课和专业选修课,在这类课程的自主选择过程中,很多学生选课前都要四处打听哪些老师开课容易过关,哪些老师点名少、作业少、给分高。

“只求好过、不求兴趣”成了他们选课的重要标准,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的提升无法进入他们的选课动机。

2.入党动机功利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新党员,可惜受当下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把积极入党当做自己参加就业竞争的一个砝码,入党的动机是为了能找到好工作、有个好前程。

3.恋爱交友功利“要在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班上的‘帅哥’和‘mm’,以便先下手为强。

局长部长等实权人物的子女或大款子女都是大家捕猎的目标。

”(引自网上流传的“新生宝典”)现在有些大学生恋爱交友时功利性极强,处朋友不是因为彼此间有好感、志同道合、相互倾慕,而是因为对方可能给自己在物质上、经济上、日后的发展上带来某些好处,提供方便。

是否有利可图成为一部分大学生交友的标准。

(四)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1.家庭责任感淡漠家庭是养育自己的摇篮,对家庭负责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遗憾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溺爱包办,导致他们自私自利,个性强。

对自己过分关注,对父母的付出习以为常,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家庭责任感淡薄。

步入大学后,虽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但高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情况已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不管用到用不到,手机电脑要配备;本该交学费的钱被挪作他用;穿衣要名牌,请客要体面;恋爱花销大,旅游费用高……2.爱情责任感缺失现在大学生恋爱是完全公开的,这体现了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宽容和理解。

但对于大学生恋爱中的爱情浓度和纯度,并不让人乐观。

目前大学生谈恋爱出于真诚相爱的只是少数,更多的学生是出于“生理、心理需要”、“排遣孤独”、“大家谈,随大流”“不恋爱,大学不完整”的原因走进爱情。

恋爱行为冲动、盲目、开放,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不同步,恋爱与婚姻不统一,对待爱情彼此都缺乏责任感。

二、大学教师弥补学生非智力因素缺陷的办法与途径(一)处处落实意志力的培养逃课、不记笔记看似是小事一件,实际上是学习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就选择逃避;走上工作岗位后,稍有厌倦就习惯性的“逃会”“逃班”。

试问这样缺乏毅力、缺少敬业精神的人怎么可能被重用、获成功?广大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坚决、果断,布置的作业、任务,要及时督促、检查,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针对逃课学生、不记笔记学生应该加大约束力度,把出勤率、课堂笔记纳入课程的成绩评定,并增大考勤、笔记成绩的分值比例,以此强制约束选课学生走进课堂。

当然还必须兼顾到学生生病、有急事等特殊情况,留给学生两三次缺勤机会,实行人性化的考勤制度,这样学生感觉公平合理,也就容易接受,不敢轻易逃课。

对于课堂笔记,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段,统一收上来,评定优、良、合格、不合格,不同等级对应不同分数,在该课程的最终成绩里体现。

这样一来,学生只要来听课,就会主动记笔记。

这些做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如果每门课程的老师都这样要求,并保持行为的一贯性,对任何学生都一视同仁,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会从强制接受变为习惯接受,最终能转化为自觉行为。

坚强的意志力是大学生们日后走向成功的基石,上课能坚持到底,日后做事自然不会半途而废、虎头蛇尾。

(二)以德获尊,以爱换敬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面对大学生们强调平等而忽视尊敬,尊师礼仪渐行渐远的现实,大学老师们感叹之余更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

首先,老师要对学生有兴趣,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放低身份和学生做朋友,为学生排忧解难。

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老师要忠诚于教学岗位,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了解本专业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掌握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广,以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获得学生的钦佩。

再有,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上课不迟到,课前自动关闭手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刻注意提升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教师的境界,靠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获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任课教师在给学生规定课外阅读书目时,刻意增加一些尊师孝亲、礼仪教育的书籍,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悟,受到启发教育。

(三)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抵制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由来已久,由于社会和教育体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功利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向了身在“象牙塔”的大学生群体,作为大学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抵制功利主义的侵害。

新生入学伊始,班主任、军训辅导员要抓住军训这个大好机会,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重视班风、舍风建设,促进学生间团结互助、友好相处、平等共进作风的形成。

针对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是非美丑的判断不够成熟、容易盲目跟风的特点,不同课程的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多传递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正力量,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大学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多抽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积极引导、适度干预,辅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处事理念。

素质教育选修课老师应该坚持不懈的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利用自由的课内讨论,让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入党意味着什么、恋爱交友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所有的老师齐抓共管、齐心协力,才能有效遏制功利主义对学生们的侵蚀。

(四)循循善诱,身正为范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涉世不深,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

大学老师的情感对学生影响较大,导向作用比较显著。

老师应该依托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每一个合适的契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切实明白:家庭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避风港,每个家庭成员,无论长幼,都应在接受其他成员无私馈赠的爱的同时,有义务以同样无私的爱作为回馈。

老师应教学生学会感恩并以身示范,号召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这样的特殊节日,通过电话、短信、贺卡等多种途径及时向亲人表达感谢和问候;号召学生放弃假期出游的机会,多回家陪陪父母、看看亲人;号召学生珍惜与父母家人团聚的时刻,多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号召学生换位体验,节约使用父母提供的生活费用……面对恋爱问题,大学老师应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消除社会消极方面对学生的腐蚀。

提醒学生在处理学业、爱情、道德的关系中,坚持自己的底线,把握好度。

不能让青春的激情、冲动、懵懂给自己留下永远的悔恨。

老师更应以朋辈身份,借助身边案例,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倡导学生洁身自好,对自己的身体、名誉、人生负责,告诫她们“不要意气用事”,“要用理智战胜冲动”。

教会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勇敢地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大学老师责无旁贷。

结束语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变革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自身又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特殊阶段,他们明显表现出“博览有余而读书不足,自尊有余而自立不足,自信有余而自强不足,自爱有余而自省不足”的特征。

个性、自由、权利、平等似乎成了他们一切行动的指南。

这虽然是时代的一种进步,但强调个性而忽视社会性,强调自由而忽视责任,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强调平等而忽视尊敬,就难免陷入片面。

大学校园兼有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功能,对大学生影响更大。

大学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意志力、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为别的,只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参考文献:[1]黎海波.为什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兼谈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培养.对外传播,2007.8[2]王文革.对高校师生关系的思考.光明日报,2009年1月21日[3]张林英.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