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
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

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1、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必须确保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2、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材必须定量、定位放置,并经常检查维修,以确保备用状态。
3、护士应紧密配合医生参与抢救,根据病情采取应急措施,直到医生到达。
4、在抢救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和各种管道通畅,准确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时间精确。
5、在执行医嘱时,必须正确执行医嘱。
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安瓿必须保留,核对无误后弃去。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必须据实补写医嘱并签名。
6、特别护理患者需进行辅助检查时,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
7、必须认真做好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对于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必须加床档和采取保护性约束,以确保患者安全。
8、抢救结束后,必须做好清理、补充、检查及家属安抚工作。
9、待病情稳定后,可以根据情况转院继续治疗。
四、病房管理制度1、护理组长负责管理病区,病区工作人员积极协助。
2、值班护士必须向新住院患者详细、清楚地介绍住院规则。
3、必须保持病区安静、整洁、舒适,避免噪音,走路、说话、开关门、操作都要轻。
4、病区床单位的陈设和其他物品必须整齐划一,未经护理组长同意,不得随意搬动。
床单位被服必须保持清洁卫生。
5、必须按时进行卫生清扫,保持病区清洁卫生,注意通风。
病区内禁止吸烟。
6、在班医务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着装整洁,护理人员必须穿工作鞋。
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7、护士长必须全面负责病区财物管理,分别指派专人保管,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做好交接手续。
8、病人出院后,必须及时更换被服,消毒病单位及用品。
9、必须做好陪护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陪护人数。
10、医护人员在班期间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在办公室聊天、打闹、会友等。
11、必须定期向病人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指导病人及家属遵守住院规则。
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二十五、护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度
1.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护理学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2.合作项目: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医院护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二十六、护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制度
1.平台建设:加大护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投入,提高护理信息化水平。
2.改进评估:定期对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改进措施落实到位。
十九、护理绩效评估制度
1.绩效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量等。
2.绩效考核: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激发工作积极性。
二十、护理职业发展规划制度
1.职业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职业发展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患者身份识别: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操作准确无误。
2.预防跌倒、坠床: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制定预防跌倒、坠床的措施,降低护理风险。
3.药物安全管理:规范药物使用、储存、分发、废弃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三、护理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内容: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确保交接班信息准确无误。
2.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十一、患者教育制度
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如一对一指导、健康讲座、宣传册等,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
十二、护理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建立:为每位患者建立完整的护理档案,包括护理记录、治疗过程、病情变化等。
2.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
(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3.抢救工作制度4.病房管理制度5.病房消毒隔离制度6.护理查房制度7.护理会诊制度8.分级护理制度9.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0.患者健康教育制度11.查对制度12.给药制度13.护理交接班制度14.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15.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6.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17.压疮的预防制度18.压疮的预防管理制度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4、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5、剧、毒、麻、贵重药品人专人保管,加锁、帐物相符。
6、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7、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9、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0、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理组长二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一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2023年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规范给药流程,确保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1
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预防院内感染
12
抢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确保抢救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和有效,满足抢救需要
13
护理文件书写与管理制度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和管理,确保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4
护士在职培训与教育制度
加强护士在职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15
护理投诉处理制度
对护理投诉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改进护理工作
16
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
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需求,优化护理服务
17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识别和评估护理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18
健康教育制度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023年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序号
核心制度
主要内容
1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确立护理质量标准,制定护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2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保障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
3
护理差错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
对护理差错和事故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分析,提高护理质量
5
护理查房制度
定期进行护理查房,了解患者病情,优化护理措施
6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建立健全危重患者抢救流程,确保抢救及时有效
7
分级护理制度
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8
护理交接班制度
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避免交接漏洞
9
查对制度
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进行严格的查对工作,防止差错发生
10
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

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是指护理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重要规范和要求,旨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完整版护理十
八项核心制度标准是对护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守的标准进行
详细说明和规定,以下是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的内容:
一、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护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纪守法,保护
患者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明确护理服务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明确各级各类护理机构
的职责和任务。
四、建立健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体系,保证患者的个人隐私
权和自尊权。
五、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六、规范护理诊疗行为,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七、加强急救护理工作,提高急救护理技能,做好护理急救工作。
八、健全护理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九、保障护理用品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十、推行全员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十一、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十二、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护理科学研究水平。
十三、加强护理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十四、做好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十五、推行院前急救工作,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技能。
十六、建立护理质量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做好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十七、弘扬护理人道精神,关爱患者,以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做好护理工作。
十八、加强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配合,推进综合医疗服务。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一)分级护理制度1、特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3、二级护理●每2-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4、三级护理●每3-4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二)护理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三查:服药、注射及各种治疗前、中、后,各查对一次;八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方法、药品有效期。
●备药前要检查药品有无沉淀、混浊、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痕,有效期和批号。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楚,不可使用。
●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易过敏药,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2)、输血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袋装臵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实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
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

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护理工作是对病患进行全方位的关爱和照顾,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建立与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旨在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和保障。
一、基本原则1. 人性化原则:护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爱病患,提供温馨、体贴、关怀的服务。
2. 安全原则:确保病患的身心安全,预防事故和医疗风险的发生。
3. 专业化原则:护理工作要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提供符合专业标准的护理服务。
二、入院护理1. 入院评估:对病患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入院宣教:向病患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健康宣教,包括病情、治疗方案、住院流程等信息。
三、周全护理1. 生活护理:提供饮食、卫生、起居、清洁等方面的基本照料和适当的康复护理。
2. 疾病护理: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药、换药、观察病情等,并及时记录。
四、安全护理1. 身体安全:保护病患免受跌倒、滑倒、意外伤害等身体损伤。
2. 防感染:执行严格的手卫生和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3. 药物安全:确保医疗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药物误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信息护理1. 护理记录:详实记录护理观察和护理措施执行情况,提供有效的护理信息参考。
2. 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及时、准确地传递病患的重要信息,确保护理连续性和安全性。
六、病情观察1. 定期观察:记录并分析病患的体征、生理及心理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不良症状。
2. 急救准备:熟悉和掌握常见急症处理方法,随时应对病情发生急变的情况。
七、病案质量管理1. 病历书写:按规定格式书写病历,准确记录病患的护理情况,保证病案质量。
2. 病案归档:及时整理、归档病患病历和相关资料,确保病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八、护理质量评估1. 护理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2. 满意度调查:定期对病患和病患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根据反馈做出改进。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1、明确抢救流程,建立抢救预案,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抢救工作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保证抢救质量。
3、抢救器材及时检查、维护、补充,确保器材完好。
4、抢救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汇报、反馈,为后续抢救工作提供参考。
5、抢救后要做好患者的后续护理工作,包括监测、治疗、康复等。
四、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内要保持清洁、整洁、安静的环境,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2、病房内要有专人管理,负责病房内的护理工作和卫生清洁工作。
3、病房内要有规范的护理记录和医疗记录,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看。
4、病房内要有严格的控制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五、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病房内的消毒工作要做到规范、科学、有效。
2、病房内的医疗器械、用品要分类消毒,确保消毒质量。
3、对于传染病患者要进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4、对于病房内的空气、水质也要进行消毒处理,保证环境卫生。
六、护理查房制度1、每天定时对患者进行查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护理情况。
2、查房时要认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信息。
3、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及时上报医生。
4、查房要做到规范、认真、细致,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七、护理会诊制度1、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可以进行护理会诊,讨论护理方案。
2、护理会诊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组成,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会诊结果要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医生和护理部门。
4、护理会诊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八、分级护理制度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
2、分级护理要根据科学的标准进行,确保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分级护理要有专人负责,对患者的护理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
4、分级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九、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对于患者要进行身份识别,确保患者的信息准确无误。
2、身份识别要根据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程序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身份识别要有专人负责,对患者的身份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平安管理制度十三、护理过失、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乏,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展分析,制定改良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响,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工程有方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展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响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当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展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展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良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展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响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展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最新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最新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二、病房内设立病人信息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案等信息,方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病人情况。
三、病房内设立病人用品柜,按照病人个人需求放置病人用品,如牙刷、毛巾等,保持卫生清洁。
四、病房内设立医疗用品柜,按照医疗用品分类放置,保证医疗用品的安全、有效、及时供应。
五、病房内设立药品柜,按照药品分类放置,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及时供应。
六、病房内设立卫生保洁制度,按照卫生标准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卫生。
七、病房内设立医护人员工作制度,规范医护人员行为,保证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质量。
八、病房内设立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病人的安全保护,防止病人的意外伤害和感染。
抢救工作制度一、医院设立抢救中心,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医院内各科病人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中心按照抢救流程进行抢救工作,保证抢救的及时、有效。
三、抢救中心定期开展抢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四、抢救中心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部门建立联系,保证抢救工作的衔接和协调。
分级护理制度一、医院实行分级护理制度,根据病人病情、病情变化等情况,对病人进行分级护理。
二、分级护理按照病人的需求和医疗护理的标准进行,保证病人得到恰当的护理。
三、分级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交接班制度一、医院实行护理交接班制度,保证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病人护理的连续性。
二、护理交接班要求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护理交接班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
查对制度一、医院实行查对制度,保证医疗护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查对,如用药查对、手术前后查对等。
三、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对查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反馈,保证医疗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效率,建立并执行的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程序。
这些核心制度覆盖了患者入院评估、护理记录、用药管理、传染病防控、护理安全等方方面面,是医疗卫生机构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详细介绍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1. 患者入院评估患者入院评估是医疗机构对患者的第一次全面了解,也是护理工作的起点。
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入院评估记录,包括基本信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内容,并制定评估标准和流程,确保评估全面、准确。
2. 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对患者护理全过程的记录和总结,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医疗诊断价值。
医疗机构应建立电子或纸质护理记录系统,规范护理记录内容,确保护理记录真实、完整。
3. 用药管理用药管理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管理制度,包括用药审方、用药核对、用药监测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传染病防控传染病防控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包括隔离观察、消毒灭菌、个人防护等措施,确保传染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5. 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
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护理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内容,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6. 营养护理营养护理是医疗机构对患者膳食营养的重要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建立营养护理制度,包括膳食营养评估、膳食制定、膳食监测等内容,确保患者获得科学、合理的膳食。
7. 皮肤护理皮肤护理是医疗机构对患者皮肤健康的重要保护和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建立皮肤护理制度,包括皮肤评估、床疮预防、床疮护理等内容,确保患者皮肤健康。
8. 疼痛护理疼痛护理是医疗机构对患者疼痛问题的重要关注和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建立疼痛护理制度,包括疼痛评估、疼痛缓解措施、疼痛监测等内容,确保患者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缓解。
医院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病历书写规范及管理制度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6、临床用血管理制度7、手术分级管理制度8、危重患者抢救制度9、会诊制度10、分级护理制度11、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2、医患沟通制度13、术前讨论制度14、查对制度15、医生交接班制度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7、特诊特治告知制度18、转院转科制度首诊负责制(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病危、病重患者入院当日必须有上级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记录。
节假日及双休日可由值班主治医师代查房。
护理核心制度18项

18项护理核心制度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医疗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一、规范护理操作医疗护理的核心在于规范的操作流程。
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必须遵循医疗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医疗标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患者安全管理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护理的首要任务。
护理人员应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跌倒、避免医源性感染等方面的工作。
三、感染控制与预防医疗机构是感染传播的重要场所,护理人员必须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包括洗手消毒、环境清洁、器械灭菌等,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四、标准化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要按照标准化的护理记录要求,认真填写和保存护理记录,提供便于医疗工作的依据。
五、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是医疗机构的一大难题,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废物对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患者权益保护护理人员应当始终将患者的权益放在首位,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权利,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七、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医疗治疗的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康复。
八、健康教育医疗护理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
护理人员应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九、跨科室协作医疗护理是一个团队工作,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与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十、全程护理全程护理是医疗护理的一项重要原则,护理人员应当从接诊、治疗、康复全过程中全程跟踪、全方位护理,保障患者获得全面的医疗服务。
十一、病情评估病情评估是医疗护理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获得科学有效的治疗。
十二、安全用药用药安全是医疗护理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应当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按照医嘱正确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水平,避免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最新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四、患者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防范制度十八、压疮预防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 级) :由1-2 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 ( Ⅱ级 ) :由 3-5 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 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最新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四、患者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防范制度十八、压疮预防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四、患者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防范制度十八、压疮预防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搭理诊制度一、病房消毒隔断制度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三、患者身份鉴别制度四、患者差错、事故报告制度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六、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方案及办理流程七、压疮的防范制度八、压疮预防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建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拟定并对护理质量推行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办理推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办理。
1 / 14最新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依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推行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弊端进行解析,拟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响,每个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加入并卖力。
每个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打算、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论,填写检查注销表。
及时解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个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响检查结果,提出整改发起,限时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担当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个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住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谈论,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弊端进行追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连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个月准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个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卖力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论,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响检查评论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敷陈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办理情形,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解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办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告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3.抢救工作制度4.病房管理制度5.病房消毒隔离制度6.护理查房制度7.护理会诊制度8.分级护理制度9.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0.患者健康教育制度11.查对制度12.给药制度13.护理交接班制度14.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15.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6.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17.压疮的预防制度18.压疮的预防管理制度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4、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5、剧、毒、麻、贵重药品人专人保管,加锁、帐物相符。
6、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7、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9、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0、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理组长二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一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三、抢救工作制度1、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2、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材定量、定位放置,经常检查维修,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3、护士紧密配合医生参加抢救。
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采取应急措施。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和各种管道通畅,准确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记录时间精确。
5、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保留安瓿,核对无误后弃去。
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写医嘱并签名。
6、特别护理患者需做辅助检查时,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
7、认真做好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和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
8、做好抢救后的清理、补充、检查及家属安抚工作。
9、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情况转院继续治疗。
四、病房管理制度1、病区由护理组长负责管理,病区工作人员积极协助。
2、值班护士必须到床前向新住院患者详细、清楚地介绍住院规则。
3、保持病区安静、整洁、舒适,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操作轻。
4、病区床单位的陈设和其他物品定位放置,整齐划一,未经护理组长同意,不得随意搬动。
保持床单位被服清洁卫生。
5、每天按时进行卫生清扫,保持病区清洁卫生,注意通风。
病区内禁止吸烟。
6、在班医务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着装整洁,护理人员穿工作鞋。
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7、护士长全面负责病区财物管理,分别指派专人保管,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做好交接手续。
8、病人出院后,及时更换被服,消毒病单位及用品。
9、做好陪护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陪护人数。
10、医护人员在班期间应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在办公室聊天、打闹、会友等。
11、定期向病人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指导病人及家属遵守住院规则。
12、节约水电,按时熄灯,洗刷后及时关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13、病房厕所要干净、无味。
五、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护理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许穿工作服到院外。
2、护理、治疗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3、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要定期灭菌与更换消毒液,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一洗手。
4、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地面湿擦,床、床头桌、椅每日湿擦,抹布应专用,用后消毒。
5、被褥定期更换,脏被褥应放固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6、各种器械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使用,便器应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7、对出院病人,必须做好终末消毒。
床、桌、椅等应用消毒液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8、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9、住院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得互患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出院、转院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10、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消毒,被接触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焚烧。
11、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
12、治疗室与换药室应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天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或用消毒剂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作细菌培养1次。
13、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应严格隔开,并需有明显的标记。
14、治疗室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15、换药车上的用物要定期更换和灭菌,换药用具应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清洗消毒。
六、护理查房制度1、护理部查房:护管查房每月1次。
进行全面质量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查阅护理组长管理手册及管理资料。
业务查房:每季度1次,护理部组织。
由科室确定查房病例,对专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护理程序的应用和健康教育等进行指导,解决护理疑难问题。
2、护理组长行政或业务查房:行政查房每月1次,业务查房每月1次,对护士的岗位职责、护理服务过程、分级护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病区管理、差错事故隐患、医院感染控制、抢救用品完好情况等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落实。
3、夜班护理组长不定时到科室查房,重点巡视护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解决护理工作疑难问题、指导或参与危重患者抢救并作好值班记录。
4、检查节假日查房:节日和休息日必须安排查房。
护理部或科护士长组织对全院各病区进行巡查,各科值班人员安排是否合理,护士工作状态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指导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5、护理组长参加主任查房:每周1次,掌握特殊、危重患者病情,了解护理工作情况和医疗对护理的要求。
七、护理会诊制度1、对于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患者,请先向护理部提出申请。
2、填写护理会诊记录单,注明患者一般资料,请求护理会诊的理由等。
护理会诊单按照要求填写后,经护士长签字,打电话通知护理部。
3、护理部负责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即:确定会诊时间、通知申请科室并负责组织有关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会诊。
4、会诊地点常规设在申请科室。
5、护理会诊的意见由会诊人员写在护理会诊单上。
6、参加护理会诊的人员由专科护士或由护士长选派的主管护师职称以上人员负责。
7、所填护理会诊单由护理部留档。
八、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根据病情规定及临床护理要求,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护理等级。
级别分为特级护理、Ⅰ、Ⅱ、Ⅲ级护理,并作出统一标记,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卡上显示。
(一)特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严重,变化大,需随时观察及时进行抢救的病人;(2)各种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3)各种严重创伤、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五衰及气管切开的病人。
2、护理要求:(1)入抢救室或监护室,设专人24小时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水、电解质平衡。
(3)认真细致地作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
(二)Ⅰ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重、病危;(2)高热、昏迷、出血、五衰病人;(3)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肿及早产婴儿或新生儿。
2、护理要求:(1)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周密护理;(2)注意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
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
(三)Ⅱ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普通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
2、护理要求:(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坐起或在床边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和特殊治疗或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1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四)Ш级护理1、病情依据:(1)慢性病、新入院等待检查和手术者。
(2)各种急性病及手术后处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能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者。
2、护理要求:(1)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掌握病人病情、思想情况。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每日巡视两次。
(3)进行卫生宣教。
九、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对门急诊急危重患者、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无名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2、新生儿科(新生儿普通病区、NICU)使用双腕带识别患儿身份。
3、“腕带”应按规定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患者还包括床号、住院号)等。
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
4、确保“腕带”佩戴准确无误。
“腕带”内容填写完毕后,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无误后可给患者佩戴。
5、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液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手术、诊疗(有创、无创)等活动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6、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
7、责任护士定时检查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皮肤情况,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
8、责任护士发现住院患者腕带遗失,按腕带佩戴流程重新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