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1、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3、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10.护理会诊制度 11.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3.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14.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5.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16.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17.压疮的预防制度 18.压疮预报管理制度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病房管理制度 3.抢救工作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护理交接班制度 6.查对制度 7.给药制度 8.护理查房制度 9.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2、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 时间药理学对人体生物效应有昼夜节律性有的药物按人体昼夜性规律给药才能起应有的作用例如消炎痛的抗炎止痛作用以早上服药最佳药血浓度高而晚上服药作用较弱因此不宜将每日总量平均分配晚间应酌情增加为宜;但也有的药物晚上服用效果好如硫酸亚铁类制剂晚间服用吸收率可增加又如水杨酸钠早晨服用不能很快的达到应有的血药浓度关节炎病人疼痛往往多发于早晨所以合理的服药应该早晨服药量略为增加晚间加服一次制酸药物应安排在两餐之间及晚上睡觉前服抗生素通过抑制灭杀细菌的繁殖或生长起到治疗效果但需在体内达到一个较高的血药浓度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特别重视其足量、定量;每天3次的含义应该是按时间等分即8小时一次而不应该以饭后睡前为服药的时间标准有的病人忽视定时服药的重要性时服时停漏服或少服这样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还会诱发耐药菌株的滋长影响以后的用药效果
(完整版)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3.抢救工作制度4.病房管理制度5.病房消毒隔离制度6.护理查房制度7.护理会诊制度8.分级护理制度9.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0.患者健康教育制度11.查对制度12.给药制度13.护理交接班制度14.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15.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6.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17.压疮的预防制度18.压疮的预防管理制度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4、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5、剧、毒、麻、贵重药品人专人保管,加锁、帐物相符。
6、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7、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9、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0、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理组长二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一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2023年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规范给药流程,确保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1
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预防院内感染
12
抢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确保抢救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和有效,满足抢救需要
13
护理文件书写与管理制度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和管理,确保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4
护士在职培训与教育制度
加强护士在职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15
护理投诉处理制度
对护理投诉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改进护理工作
16
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
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需求,优化护理服务
17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识别和评估护理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18
健康教育制度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023年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序号
核心制度
主要内容
1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确立护理质量标准,制定护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2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保障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
3
护理差错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
对护理差错和事故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分析,提高护理质量
5
护理查房制度
定期进行护理查房,了解患者病情,优化护理措施
6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建立健全危重患者抢救流程,确保抢救及时有效
7
分级护理制度
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8
护理交接班制度
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避免交接漏洞
9
查对制度
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进行严格的查对工作,防止差错发生
10
18项护理_核心制度
18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响。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良措施并反响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响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良回复书的形式反响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响意见进展改良,并以质量改良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到达持续改良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良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区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负责管理,病区工作人员协助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平安、防止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区设,室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位置固定,精细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4、定期对患者进展安康教育。
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良病区工作。
5、保持病区清洁整齐,布局有序,注意通风。
6、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工作牌上岗。
7、患者必须着医院患者服装,携带必要生活用品。
8、护士全面负责保管病区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9、病区不得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
住院患者不得随意离开病区,如需离开病区,必须写请假条,经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后,方可离开病区。
10、患者被服、用具等按基数配给患者保管,收取一定的押金,出院结清手续后清点回收,如数退回押金。
三、抢救工作制度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不在时,有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特殊病人或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展抢救工作。
护士必备18项护理核心制度
护士必备18项护理核心制度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院长、分管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科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可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3.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科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护理部每月全面组织护理质量督查一次,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每月检查两次。
5.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应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
6.护理部对全院护理质量督查结果进行全面总结,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科室,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整改,并将改进结果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质量检查结果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2.病房管理制度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与病房管理。
2.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指导。
责任护士应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指导,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请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应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5.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
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
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事。
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上班时间不准带手机,工作时间不接私人电话。
6.患者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患者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并做终末处理。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
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
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护理的18项核心制度
护理的18项核心制度护理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护理的18项核心制度,以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护理操作规范、建立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护理质量评估等,保证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护理岗位设置与职责制度医疗机构应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需求设置合理的护理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职责制度,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三、患者护理记录制度患者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护理记录制度,规范护理记录的内容、形式和频次,确保患者的护理过程有据可查,便于护理质量的评估和提升。
四、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感染控制制度,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培训医护人员、设立感染监测和上报机制等,以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五、药品和治疗器械管理制度护理工作中涉及大量的药品和治疗器械使用,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药品和治疗器械管理制度,包括药品和器械的采购、存储、使用和报废,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护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全面的护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包括定期组织培训、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推行技能竞赛等,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七、患者权益保障制度患者权益保障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权益保障制度,包括患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合理收费等,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八、工作质量考核和激励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护理工作质量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考核和激励,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九、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包括灾害事件应对、患者意外事件处理等,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效率,建立并执行的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程序。
这些核心制度覆盖了患者入院评估、护理记录、用药管理、传染病防控、护理安全等方方面面,是医疗卫生机构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详细介绍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1. 患者入院评估患者入院评估是医疗机构对患者的第一次全面了解,也是护理工作的起点。
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入院评估记录,包括基本信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内容,并制定评估标准和流程,确保评估全面、准确。
2. 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对患者护理全过程的记录和总结,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医疗诊断价值。
医疗机构应建立电子或纸质护理记录系统,规范护理记录内容,确保护理记录真实、完整。
3. 用药管理用药管理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管理制度,包括用药审方、用药核对、用药监测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传染病防控传染病防控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包括隔离观察、消毒灭菌、个人防护等措施,确保传染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5. 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
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护理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内容,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6. 营养护理营养护理是医疗机构对患者膳食营养的重要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建立营养护理制度,包括膳食营养评估、膳食制定、膳食监测等内容,确保患者获得科学、合理的膳食。
7. 皮肤护理皮肤护理是医疗机构对患者皮肤健康的重要保护和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建立皮肤护理制度,包括皮肤评估、床疮预防、床疮护理等内容,确保患者皮肤健康。
8. 疼痛护理疼痛护理是医疗机构对患者疼痛问题的重要关注和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建立疼痛护理制度,包括疼痛评估、疼痛缓解措施、疼痛监测等内容,确保患者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缓解。
18 项护理核心制度
18 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18项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1. 健康评估制度:包括对患者进行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综合评估,帮助护理团队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防感染制度:通过规范的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3. 用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药物存储、配药、给药和监测等环节的规范管理。
4. 信息传递制度:保证患者信息在医护人员之间的传递和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因信息不准确导致的医疗差错。
5. 营养支持制度: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康复和健康。
6. 疼痛管理制度:通过评估和干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7. 疾病预防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和定期筛查,预防和减少患者患上常见疾病的风险。
8. 患者安全制度:确保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安全,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和保障措施。
9. 环境卫生制度: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0. 护理质量评估制度:定期评估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11. 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患者的需求和关切,改善服务质量。
12. 报告与分析制度: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和意外情况进行报告和分析,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3. 创伤评估制度: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创伤评估,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发生患者坠床等创伤事故。
14. 紧急抢救制度:建立迅速反应的抢救系统,为患者在突发情况下提供有效的紧急救治。
15. 患者自主权制度: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及时告知患者诊疗信息和治疗风险,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6. 交接班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在不同班次的护士间顺畅传递患者信息,确保连续护理。
17. 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定期进行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认证,在提高护理技能的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3.抢救工作制度4.病房管理制度5.病房消毒隔离制度6.护理查房制度7.护理会诊制度8.分级护理制度9.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0.患者健康教育制度11.查对制度12.给药制度13.护理交接班制度14.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15.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6.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17.压疮的预防制度18.压疮的预防管理制度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4、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5、剧、毒、麻、贵重药品人专人保管,加锁、帐物相符。
6、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7、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9、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10、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理组长二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一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护士18项核心制度记忆口诀
护士18项核心制度记忆口诀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2.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二、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
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三、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五、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
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六、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区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负责管理,病区工作人员协助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位置固定,精密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4.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区工作。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内容包括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内容包括(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2.病房管理制度3.抢救工作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护理交接班制度6.查对制度7.给药制度8.护理查房制度9.患者健康教育制度10.护理会诊制度11.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4.患者差错、事故报告制度15.分级管理制度16.护理安全教育制度17.医疗护理文件管理制度18.护理培训制度篇1正文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是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规范护理工作而制定的一套制度。
以下是详细的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内容: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中心主任)、护理部主任 (或总护士长)、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病房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 (级) 由 2-3 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3.抢救工作制度: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应按照医院制定的抢救流程进行,确保抢救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分级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自理能力等,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确保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5.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应将患者的病情、护理措施、药物情况等进行详细交接,确保护理服务的连续性。
6.查对制度:护理操作前应进行查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7.给药制度:药物的领取、使用、保管等应按照医院的规定执行,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8.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护理措施进行调整。
9.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配合护理治疗。
10.护理会诊制度:对于复杂的护理问题,应组织护理会诊,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医院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病历书写规范及管理制度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6、临床用血管理制度7、手术分级管理制度8、危重患者抢救制度9、会诊制度10、分级护理制度11、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2、医患沟通制度13、术前讨论制度14、查对制度15、医生交接班制度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7、特诊特治告知制度18、转院转科制度首诊负责制(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病危、病重患者入院当日必须有上级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记录。
节假日及双休日可由值班主治医师代查房。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18项护理核心制度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护理核心制度18项
18项护理核心制度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18项核心制度的内容
18项核心制度的内容18项核心制度的内容一、查对制度1.护理人员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查对工作,包括患者信息、护理计划、设备、药物等。
2.查对过程需要有第二位护理人员在场,共同完成查对。
3.查对结果应详细记录,对于任何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上报。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
2.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质量改进活动,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抢救制度1.对于危重病人,应立即启动抢救程序,组织急救团队进行抢救。
2.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抢救结束后,应对抢救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
四、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应保持整洁、安静,物品摆放有序。
2.定期进行病房消毒和清洁,保持病房卫生和安全。
3.严格探视和陪护制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病例讨论制度1.对于疑难病例或死亡病例,应及时组织病例讨论。
2.病例讨论应包括医生、护士、病理等医务人员参加,共同探讨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病例讨论结果应详细记录,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
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在手术前,应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详细核查。
2.手术过程中,应对手术设备、器械、药物等进行核查。
3.手术后,应对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等进行核查。
七、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在接触患者时,护理人员应确认患者的身份,防止误诊和误治。
2.对危重病人和特殊治疗病人,应采取双重身份识别措施。
18项护理核心制度
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护士的十八项核心制度
护士的十八项核心制度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护士作为医护团队的重要一员,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保证护士工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护士的十八项核心制度。
1. 岗前培训制度新进护士在入岗之前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在医学知识、护理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学习,以确保具备从业所需的基本素质。
2. 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护士的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确保护士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清晰,责任明确。
3. 诊断和护理制度护士需要根据临床医生的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和措施,为病人提供精准的护理服务。
4. 患者交接制度护士在交班时需进行详细的患者交接,将病人的情况、医嘱和护理措施等完整准确地传达给接班护士,确保病人连续的护理质量。
5. 质量控制制度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6. 环境及设备维护制度护士需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医疗标准。
7. 应急处理制度护士需要根据紧急情况,迅速决策和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病人的生命安全。
8. 护理记录制度护士需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过程、效果等相关信息,以便医疗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和提供持续性的护理。
9. 技术培训制度护士需参加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适应医疗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10. 心理照顾制度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照顾能力,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11. 保密制度护士需要严守医疗保密制度,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
12. 职业道德制度护士应秉持职业道德,对患者和同事保持尊重和信任,做到言行举止符合职业规范。
13. 病人安全制度护士需要保证病人的安全,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减少病人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
14. 药物管理制度护士需要遵循药物管理制度,正确存放、配置和使用药物,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内容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内容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内容1. 临床操作规范•各项临床操作必须符合规范,确保安全、有效。
•所有护理操作必须遵循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法等基本原则。
2. 患者个人隐私保护•严守患者个人隐私,确保患者信息的机密性。
•患者的个人信息不得外泄,避免对患者造成尴尬或伤害。
3. 管理规范与绩效考核•制定护理管理规范,确保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设立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4. 床位管理和住院交流•严格执行床位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病患住院。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答疑惑。
5. 卫生环境管理和感染控制•坚持病区卫生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免于感染。
6. 安全与事故管理•加强对护理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对意外事故进行有效处理与记录,并及时进行事故分析改进。
7. 药物管理•严格执行药物管理规程,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
•警觉药物错误给患者带来的风险,加强药物的检查、核对和储存。
8. 没收及使用医疗器械管理•严格遵循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保证器械无菌、完好。
•加强对新技术设备的培训与使用。
9. 文书和单据管理•规范护理记录和医疗单据的填写,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文书管理要规范存档,便于查阅和评估。
10. 反馈与投诉管理•建立反馈和投诉的管理机制,保证及时处理信访事项。
•对投诉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纠正和改进措施。
11. 护理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建立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和跨科室质量对比分析。
12. 护理病历记录与保密•规范护理病历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严守护理病历的保密原则,禁止擅自披露患者信息。
13. 家属陪护规范管理•制定家属陪护规范,引导家属合理陪护。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护理工作。
14. 抽血和输液规范•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抽血和输液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18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区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负责管理,病区工作人员协助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位置固定,精密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4、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区工作。
5、保持病区清洁整齐,布局有序,注意通风。
6、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工作牌上岗。
7、患者必须着医院患者服装,携带必要生活用品。
8、护士全面负责保管病区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9、病区内不得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
住院患者不得随意离开病区,如需离开病区,必须写请假条,经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后,方可离开病区。
10、患者被服、用具等按基数配给患者保管,收取一定的押金,出院结清手续后清点回收,如数退回押金。
三、抢救工作制度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不在时,有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特殊病人或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危重病人不得有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3、抢救器材和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定期检查,用后及时补充。
4、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熟记抢救药品的定位、用途、剂量、用法等,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5、医生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提供诊断依据。
6、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
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即刻据实补开医嘱。
8、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当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9、抢救结束后,做好登记和用品消毒工作。
四、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设有标记。
临床护士应实施与病情相适应的护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分级护理标准按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为指导制定。
由医师根据病情开启护理等级医嘱,护士执行。
护士长及护士可根据病员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联系,提出合理建议。
(一) 特级护理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Ⅰ级护理指征: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指征: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Ⅲ级护理指征: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1、医护人员交接班时必须衣帽整齐,按时交接班,严禁迟到、早退、脱岗。
在岗时间必须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2、交接班工作要按时进行,接班者应提前5-10分钟到病区,阅读交班报告、护理记录等,在接班者未接班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每天早晨集体交接班一次,由科主任或护士长布置当日工作或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晨会交班时间不应过长。
3、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工作,防止遗忘治疗。
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文件记录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详细交班。
本班应完成的工作不交下一班去完成,并为下一班工作做充分准备,特别是白班护士要为夜班护士做好准备工作,如药品、特殊检查与术前准备等,以便夜班能顺利地工作。
4、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5、每班交接班时应严肃认真,必须做到三清(交接班记录要写清、口头交待要说清、病人床头要看清)。
6、交班报告(护理记录)应书写要求字迹整齐、清晰,重点突出。
护理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
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时,由带教护士负责修改并签名。
7、、交接工作未结束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交接不清者接班者负责。
8、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做到各项护理记录的检查及危重、手术、新入院、特殊治疗(输血、输液、特殊检查等)病员的床旁交接班,认真做好四看(四看:①看医嘱;②看病情报告;③看体温本;④看各项护理记录。
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进行床旁交接。
9、健全物品交接登记制度。
建立被服及贵重仪器设备交接登记本。
对规定交接的剧毒、贵重药品及贵重仪器等物品应当面交清,并签名。
六、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处理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时要记录时间、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对当日医嘱每天下午由办公护士和责任护士进行查对,各种治疗卡片与医嘱查对,并将查对结果记录在查对登记本上及签名。
3、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抢救后及时通知医生补开医嘱。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备药、操作前查;备药、操作中查;备药、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批号、时间和用法。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必须重新核实后,方可执行。
口服药必须按时按次发放。
4、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因各种原因在本班未执行的医嘱,必须向下一班交代清楚,并做好记录。
下一班护士执行该医嘱时,必须重新核对医嘱后,方可执行,并将执行时间、患者病情等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三)输血查对制度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3、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医嘱或治疗卡、输血量、血型、住院号,无误后,双方签字后,方可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