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Book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 Reading》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ok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教学设计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及其作者进行对话和沟通的过程。有效的阅读体验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提升读者的阅读思维品质,并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傅咏梅,2014)

基于上述考虑,结合该文的话题性强、脉络清晰、情感教育意义深远等特点,笔者从思维

和情感两个层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一、思维层面——巧设任务,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思维活动的过程(Goodman,1967,转引自李杰,2012)。阅读教学就是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1.设计思索性问题

Sadker&Sadker(1991)认为,思索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仅仅依赖记忆(memory)或回忆(recall),而是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通过梳理其先前获得的表层信息,继而进行分析与综合,才能作答。且该类问题并无既定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为有效思考。通过对思索性问题的回答,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强其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本课的第二环节,教师通过追问“ Are these “good” things really good enough?” “Is this solution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信息的同时,将阅读所获取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小组讨论中,实现了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在碰撞中逐步完善自身观点。继而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审辩他人观点,展示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审辩式思维能力。在整个环节中学生一直处于审判式思考之中:从识别文章的主要观点,到获取支持观点的论据,再到最终思考政府的做法是否妥当,教师一直鼓励学生思考,与文本互动。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学生就会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不断对自己提问:文章内容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还是矛盾的?作者给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这些理由说服了?我的依据又是什么?我自己有得出了什么结论?我自己的观点是否令人信服?

在这一系列的质疑、碰撞、调整的互动中,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审辩式思维的

训练贯穿了整节阅读课,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意识得到了强化和提升。

教师提出的思索性问题的答案并不能从阅读文本中直接获得,而是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师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获得信息、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在获取信息、解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认为课文的内容肯定是对的。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质疑文本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质疑文本,大大提升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

2.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mind map),是一种将知识结构和思维图像化的图形技术,它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东尼·博赞、

Rainforest

Home

Monkey

Milliped

e

by watching

by exploring

by appreciating

巴利·博赞,2009)。学生通过加工把课文的文字转换成图表的过程也是阅读的思维过程。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的分析更细致、更形象,也可以使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后更宏观、更综合地把握篇章的主题,思考作者传递的内容。

例如:文本第三段描述了热带雨林两种动物之间的相处活动。借助这一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文中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时,设计了“圆饼式”思维导图(见下图),利用圆饼之间的关系,条理清晰地帮助学生梳理分析了两种野生动物的关系及其与热带雨林的关系。通过制作好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野生动植物的相处模式,追问“什么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最好方法”教师制作这一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综合之前零散的信息,从而对文本有更深入、完整的理解,去追寻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最好方法。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师生制作这一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和不断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制作思维导图的活动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课板书的设计也设计为箭头思维导图的形式(见下图),清晰地揭示出Daisy 学习的方式与过程,使学生们对于Daisy 的学习方式有一个更立体、更直观的把握。

3.创设建构活动

建构是一个借用自建筑学的词语,原指建筑起一种构造。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张大均,2014)。建构是复杂的生成活动,通过建构,往往能生成创新的产品。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基于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生发出新的内容,这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训练创新思维。

例如:本课第三个环节是在学生辩论之后,建构新一轮讨论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

sad

relieved

hopeful

创造性思维,讨论“ 如何去保护野生动植物” ,并建构出三个不同的角度“government”、“organization”、“person”,让学生在半开放状态下创造性思考。讨论后在课堂

上分析汇报自己的观点。

二、情感层面——串联环节,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文本、作者和学生之间情感的纽带,可以

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发自身积极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基于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一直在构思如何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1.音频、视频激发学生情感

在课堂开始和第一场景藏羚羊结束处设计了两个具有强烈视觉和情感冲ft的小视频。一

开始,播放一则公益广告,野生动植物随着钟表指针的走动而逐一消亡,这激起了学生的共鸣:我们应该去保护野生动植物!继而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我们怎样保护野生动植物呢?在第一场景结束处,播放《沙图什:一条要命的披肩》。这一视频讲述人类为了一己私欲,为了一

条轻盈保暖的沙图什披肩,使得藏羚羊这一在青藏高原生活,经过千万年演化、并流传下来的优势

物种频临灭绝。在视频中,看到人类开着越野车,架着冲锋枪,朝即将临产的母藏羚羊横冲直撞,看到成群的藏羚羊尸陈荒野、遍地血红,这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强大的冲ft。同时,激

发学生反思:猎杀者为何如此残忍?这无疑为后续课堂环节做了非常有效的感情铺垫。

在课堂结尾处运用音频We are the world 在温馨平和的歌声中,教师娓娓道来,对本节课

进行总结,同时以深情的语调启迪学生思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最好方法,即为尊重,不干扰。歌声与教师的深情陈述融为一体,将课堂的气氛烘托到最高点,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2.感情线贯穿场景

在Daisy 的这次飞毯旅行中,有三个场景。教师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出三种野生动植

物的生存现状、措施、结果等表层信息。再由每个场景中描述Daisy 情感的句子,得出Daisy 在

旅行中的情感变化,在由板书中的思维导图(见下图)进行串联。学生通过分析Daisy 的情

感变化,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导向,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达成本节课情感教育的目标。

附表(1)学生课前预习表

附表(2)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