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高温蓄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温蓄热技术广泛应用于太 阳能热 电厂、 空间太阳能热 动 力 系统 、 筑节 能 、 建 航天 技术 和 水下 潜器 等领 域 。 本 文 详 细 介 绍 了高温 蓄热 技 术 的研 究现 状 及 发
ee ys r eir i e f m t e a et ① t os n hr tii h ht e uet r as r em t i; t cn r— nr"t a e e d r r s c : h s tadca c rtso i m r r h m l ta a rl② h r ete g og s v w o he p s e r a esc f g e a e o g p t ea e e
d i1 .9 9 . s. 7・2 72 1.90 9 o:03 6/i n1 37 3 .0 0 . js 6 1 0
高 温 蓄 热 技 术 的研 究现 状 及 展 望
韩瑞端 , 王沣浩, 郝吉波
( 西安交通 大学人 居环境与筑工程学 院, 西安 704) 10 9
摘要 : 高温蓄热技术是 发展太 阳能发 电的 关键技术之一 从 高温蓄热材料的分类与特 点、 高温蓄 热材料 的研 究现状 、 高温蓄热器的研 究现状和 国内外在此领域的差距 等方面 , 细介 绍 了高温蓄热技 术的研 究现状 , 详 同时也 指 出了 目 前应 用方 面存在 的不足 以及
能等 清 洁 能 源 和 可 再 生 能 源 是 解 决 这 一 问题 的 重要 途 径 。高温 蓄 热 技 术 是 指在 20 1 0 0 0℃ 以上 的 高 0
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与前景展望

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与前景展望摘要: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具有双向调温功能的新型智能纺织材料,本文论述了蓄热调温纺织品的调温机理和应用,并对蓄热调温纺织品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随着相变材料新品种的不断开发、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蓄热调温纺织品加工技术的进步,蓄热调温纺织品的性能也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蓄热调温纺织品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相变材料蓄热调温纺织品前景展望1.引言蓄热调温纺织品是智能纺织品的一种,它是从纺织纤维和消费品中派生出来的新一代纺织新品种,是一种具有形态记忆能力的纺织品,它具有对外界环境感知和反应的功能,并且还保留有美学和技术特性。
新的智能纺织品凭着除了传统纺织品所具有的安全防护性能之外的时尚、方便实用的特性使得正在走下坡路的传统纺织品又有了新卖点。
本文主要论述了蓄热调温纺织品的工作机理好发展前景的展望。
希望本文的能给蓄热调温纺织品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蓄热调温纺织品的调温机理蓄热调温纤维及纺织品是将蓄热技术与纺织品制造技术相结合制造出的一种高科技纤维及纺织品。
纤维或纺织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相变材料(PCM),可以在环境温度变化时通过相变材料的固——液和液——固相转变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达到吸收、储存、再分配和释放热量的作用。
2.1.相变材料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简称PCM)是一种利用相变潜热来贮存和释放能量的的化学材料,是蓄热调温织物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相变材料调节温度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与环境温度和相变温度的差异,相变材料质量以及相变焓等因素有关。
所以相变材料的开发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
用在纺织领域上的相变材料主要是石蜡烷烃。
石蜡具有不同的熔点和结晶点,改变相变材料中不同种烷烃的混合比例,可以的到纺织品所需的相变温度范围。
而且石蜡无毒、不腐蚀、不吸湿,其热性能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
随着人们对相变材料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相变材料被应用到纺织品上,使得蓄热调温纺织品的应用领也不断扩展。
储热调温纤维的研究进展(二)

差示 扫描 量 热 分 析仪 ( S 被 广 泛 用 于测 试 D C) 储 热 调 温 纤 维 的 低 温 吸 放 热 温 度 和 吸 放 热
量 ’, 。储热调温纤维中的相变材料在环境温 加 ] 度由低 于其 相变 温度 到高 于其 相变 温度 时发生
固一 液相 转变 , 吸收 热 量 , S D C升 温扫 描 曲线 上 出
一
物与常规织物内部温差 的方法也可以评价储热调 温纤维织物的储热性能 l , ’ 该方法更适用于高单 位面积质量储 热调温纤维织物 的性能评价。已经 测得的储热调温纤维非织造布与对 比试样之 间的
最 大 温差 为 8~ 9℃ ( 5 ) 图 。
豫 F
7 1
qa m
等赢 × 一l g K I i
现明显的吸热峰( 42 ) 反之 , 图 【 ; 。 在环境温度 由高
于其 相 变 温 度 到低 于其 相 变温 度 时 发 生液 一 固相
图 4 储 热 调 温 腈 氯 纶 的 D C扫 描 曲 线 S
转变 , 放出热量 , S D C降温扫描 曲线上出现明显 的
放 热 峰 。而普 通纤 维 由于 在 此 温 度 范 围 内 没有 吸 放 热 效应 , S D C扫 描 曲线 上 没有 吸热 或放 热 峰 。因
于红外线 伪 装 服 , 事 应 用 上 的红 外 光 波 段 主 军
要 分 为 0 7 3 m 的近红外 和 3~ 5 I 的热 红 .5~ 1 m x
温纤维非 织造布 ( ) 的温差 4 Fra bibliotek 动 态热 阻 .
针 对 常规 的热 板法 测 试 织 物保 温 性 能需 要将
试样在热板上长时间平衡 , 从而导致纤维中的相变
PCM(蓄热调温纤维)

市场趋势
品质化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PCM蓄热调温纤 维的品质和性能将更加受到关注。
个性化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将推动PCM蓄热调温纤维的 个性化发展,如定制化、差异化设计等。
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PCM蓄热调温纤维将与智能技 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保暖、智能调温等功能。
05 PCM蓄热调温纤维的未 来发展方向
04
原料准备
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PCM) 和纤维原料,如聚酯、聚丙烯
等。
熔融纺丝
将PCM与纤维原料混合,进 行熔融纺丝,形成PCM纤维
初品。
冷却固化
将纺出的纤维在冷却装置中迅 速冷却,使PCM固化。
卷绕加工
将冷却后的纤维卷绕在筒管上 ,以便后续的加工和使用。
关键技术
PCM选择与制备
选择具有合适相变温度和潜热性能的 PCM,确保纤维具有优良的蓄热调 温性能。
竞争格局
1 2 3
品牌竞争
目前PCM蓄热调温纤维市场主要由几个知名品牌 主导,这些品牌在技术研发、品质保证、市场营 销等方面具有优势。
技术竞争
PCM蓄热调温纤维的技术含量较高,不同品牌的 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技术竞争是市场的重要 方面。
价格竞争
在低端市场,价格竞争较为激烈,但中高端市场 更注重品质和性能,价格竞争相对较小。
持久稳定性
03
PCM蓄热调温纤维的性能稳定,经过多次洗涤和穿着仍能保持
良好的调温效果。
其他性能
轻盈柔软
PCM蓄热调温纤维具有轻 盈柔软的特性,穿着舒适, 无压迫感。
抗皱性
PCM纤维具有较好的抗皱 性,经过多次穿着和洗涤 后不易起皱,保持平整。
透气性
温度调节纤维及其物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2)

温度调节纤维及其物的发展与应用现状丁丽杨建忠(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西安710028)摘要:论述了调温织物的发展历程,进而阐述了温度调节纤维所使用的核心物质即相变材料的相变机理,相变材料具有的特点,影响含有微胶囊包裹的相变材料一调节温度有效性的因索,纤维用相变材料的选择条件,温度调节纤维的制法(复合纺丝法.中空纤维填允法.微胶囊法.纳米胶囊相变材料法),以及介绍了温度调节纤维的典刑代表OlltlaSt纤维的调温原理和特点,以及OlltlaSt纤维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阐述了温度调节纤维及其织物的应用,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温度调节纤维;相变材料一;中空纤维;微胶囊;OlltlaSt纤维The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一regulatedFibres and FabricDING Li, YANG Jianzhong(Xi'an poly-technology University, Faculty of textile&material Xi'an 710048, China)Abstract: This text over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regulated fibres then elaborate include mechanism,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material ha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microencapsulate phase-change material to regulate temperature, the choice uses condition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 temperature- regulated fiber and its method for making (the method of compound spin,. the method of follow fiber fills, the method of microencapsulate The method of nano- microencapsulate),and introduce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emperature-regulated fibres, that is Outlast fibre,.which include adjusting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furthermore ,present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Outlast mixture fibres, finally relate the application of temperature-regulated fiber and its fabric, and prospect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future. Keywords: temperature-regulated fibres, phase-change material, follow fiber, microencapsulate, Outlast fibre1调温织物的发展历程传统的纺织品具有保温、装饰和美观的功能,其保温作用卞要是阻止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而实现的。
国内外蓄热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外蓄热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外蓄热现状分析报告## 简介蓄热技术是一种能够将热能在特定时间段内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技术。
它是一种可持续利用能源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国内外蓄热技术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国内蓄热技术现状分析在国内,蓄热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限制:### 技术创新不足目前国内蓄热技术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储热材料和设备上,如油浸式热储系统、盐融盐浴储热、水热储存等。
这些技术存在着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难以满足长期储热和高温热储的需求。
因此,国内蓄热技术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来提升其效能。
### 缺乏政策扶持与国外相比,国内蓄热技术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在政策法规方面,缺少明确的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政策。
这导致企业在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中面临更大的风险,限制了蓄热技术的发展空间。
### 市场需求不足由于缺乏对蓄热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市场对蓄热产品的需求相对较低。
同时,由于蓄热技术相关设备和材料的价格较高,很多用户并不愿意投资蓄热系统。
因此,国内蓄热技术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
## 国外蓄热技术现状分析相比之下,国外的蓄热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引导发展国外在蓄热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一批创新的技术成果。
例如,在储热材料方面,国外采用了相变材料和化学储热材料,提高了储热材料的储热密度和稳定性。
在储热系统设计方面,采用了新型的换热器和储热装置,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
### 政策引导和推动国外的政府通过设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推动蓄热技术的发展。
例如,德国和瑞典等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了丰厚的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蓄热技术。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蓄热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 市场需求旺盛在国外,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对蓄热技术的市场需求较高。
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和建筑领域,蓄热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得到认可。
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蓄热凋温纺织兄詢研究现状与发展趙势闻井会朱芯娅(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1)〔摘要〕简述蓄热材料和蓄热材料的工作过程、蓄热调温机理,对相变材料进行了介绍,简述相变材料在蓄热调温中的应用,论述蓄热调温纺织品应用领域、发展前景和趋势。
〔关键词〕蓄热调温;蓄热材料;纺织品;研究现状;发展〔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020)04-38-02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纺织品,它能通过相变物质在纺织品表面或纤维中的固液可逆转变吸收和释放热量。
这类纺织品可以依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在特定的温度空间内自由调节纺织品内部温度,即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可以储存能量,使纺织品内部温度升高相对较低;当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可以释放能量,所以纺织品内部温度下降相对比较少,制成服装后比常规纺织品更具有适合性叫一、简述蓄热调温].蓄热调温材料蓄热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蓄热化工材料。
在特定的温度下,如在相变温度,随着热量的吸收或散发,可以用来控制周围环境的温度,或用来储存热量。
它储存热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调节温度,使其温度达到适合温度。
2.工作过程蓄热材料的工作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蓄热阶段,即高峰期的过剩电力、工业余热或太阳能产生的余热通过蓄热材料进行储存;另一个是放热阶段,即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释出蓄热材料中的能量进行加热、放热等。
储能材料可以解决热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和谐不稳定,获得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3.蓄热调温剜物质的“相”是指它的气态、液态和固态。
当同一种化学物质从一种状态或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结构时,这个过程称为相变。
在常温常压下,物质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状态之一存在的时候,在特定条件下,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相变热或相变潜热。
二槪材桂蓄热品中的删].相变材料的介绍相变材料(以下简称PCM)是指利用物质的物理相变进行能量储存和释放的一类化学物质。
纺织品的多功能性开发研究

纺织品的多功能性开发研究在现代社会,纺织品已经不仅仅是用于遮体保暖的基本物品,其功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
从具有防水透气性能的户外运动服装,到能够抗菌防臭的床上用品,再到具备防火阻燃功能的工装面料,纺织品的多功能性开发正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纺织品多功能性的需求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对纺织品的功能需求也日益复杂和多元化。
例如,在运动领域,人们需要服装能够快速排汗、保持干爽,同时具备一定的弹性和支撑力,以提高运动表现和舒适度。
在医疗保健领域,具有抗菌、减压、促进血液循环等功能的纺织品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特殊工作环境中,如消防、化工等,具备防火、防化学腐蚀等功能的纺织品则是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此外,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也对纺织品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有可持续性、可降解、环保等功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例如,使用再生纤维制造的纺织品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降低废弃物的产生。
二、常见的多功能纺织品及其特点1、防水透气纺织品这类纺织品通常采用特殊的涂层或薄膜技术,在阻挡水分进入的同时,允许汗液和湿气排出。
常见于户外运动服装、登山鞋等产品中。
其特点是既能保持身体干燥,又不会因为不透气而导致闷热不适。
2、抗菌防臭纺织品通过在纤维中添加抗菌剂或采用特殊的纺织工艺,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抗菌防臭的效果。
广泛应用于内衣、袜子、床上用品等领域,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3、保暖调温纺织品利用特殊的纤维材料或织物结构,实现保暖和调温的功能。
例如,使用中空纤维可以储存更多的静止空气,提高保暖性能;而相变材料则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吸收或释放热量,保持人体舒适的温度。
4、防紫外线纺织品在织物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采用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纤维,有效阻挡紫外线的穿透。
适用于夏季服装、遮阳伞、户外用品等,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学报第二十■卷第五期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石海峰张兴祥(天津工业大学功能纤维所,天津,300160)335・【63】摘要:从机理、研制方法、性能等几方面综述了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开发现状.并分别对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制力法进行丁举例。
关键词:蓄热词温纺织品相变材料开发现状中田法分类号:TS106.69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通过纺织品表面或纤维内含有的相变物质遇冷、热后发生固一液可逆相变而吸收、放出热量,从而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高技术纺织品。
这类纺织品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自由调节纺织品内部温度,即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可以储存能量,使纺织品内部温度升高相对较低;当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可以释放能量,使纺织品内部温度降低相对较少,做成服装后比常规纺织品更具有舒适性。
蓄热调温纺织品研制所使用的相变物质的相变温度通常在0--50℃。
利用相变物质的吸放热特性将其加工到纺织材料L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80年代中期,各国研究人员先后采用多种工艺路线研制开发蓄热调温纺织品儿qJ,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工作【4-,现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I蓄热调温纺织品的制造l1织物表面整理法11.1相变物质直接整理法美国农业部南方实验室的vi鼬等人将分子量为500~8000的聚乙二醇和DMDHEU等交联剂及催化剂一起混合后制成均匀水溶液'2J.将棉、涤棉和羊毛织物等在溶液中浸渍,轧榨、烘干、皂洗后得到增重50%左右的织物,该类织物在0~50℃温度范围具有明显的吸放热效果。
Harlml等人将该类织物用于滑雪衫_5J,并且在滑雪和类似滑雪的条件下进行了试穿试验,用以测定该类服装的温适功能和保护功能。
其中82%的测试者对服装具有良好的防风效果和保暖效果表示满意。
为了防止DMDHEU等交联剂在使用过程中缓慢分解放出甲醛对人体造成危害,Vigo等人还开发了不含甲醛的交联剂。
…,使织物的性能得以更好地保证。
此外,还尝试将塑性晶体,如季戊四醇等整理到织物表面【7J,尽管某些脂肪族二醇整理到织物表面后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吸、放热功能,但转变温度较高。
1.1.2蓄热微胶囊整理法微胶囊是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制成的微型容器。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大约开始于本世纪30年代,取得重大成果在50年代。
自美国的NCR公司研制出用于制备无碳复写纸的微胶囊,微胶囊的制备和研究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_8一。
蓄热微胶囊是将相变物质在液态时包囊在微小球体中。
含有相变物质的微胶囊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相应的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
将蓄热微胶囊整理到织物表面,可必明显提高织物的保温性。
美国Triangk公司在90年代初,合成出了直径15--40pm具有热能吸收和释放功能的微胶囊,并将微胶囊整理在织物表面得到了具有温度凋节功能的纺织品-9J。
美国0UTIAsT公司于1997年将Triangle公司的微胶囊整理织物技术实现了商业化ll…。
由这些织物或纤维制成的服装能够使身体的损失的热量降到最低,从而使人的身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中。
12中空纤维内部填充法一般来说,凋温织物的凋温效果是利用纤维内部的温适载体或其含有的相变材料达到的。
1971年HanScn.R.H申请的美国专利…o将c。
2之类的气体先溶解到各种溶剂中,然后充填到纤维的中空部分,在织造前,利用特殊方法将中空部分密封,从而利用纤维中空部分的气一液(固)相转变来达到保温。
80年代初期,Vigo等人将带有结晶水的无机盐类充填到中空纤维的中空部分【7,利用相变盐在室温下发生熔融和结晶而产生可逆的贮热和释热性能,从而达到调温效果。
后来,vi90等人还将聚乙二醇封人中空纤维内部【2j,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聚乙二醇熔融或结晶,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功能。
1.3直接纺丝法【64】.3361.3.1相变物质直接纺丝法90年代初,日本酯公司研究采用纺丝法直接将低温相变物质如石蜡纺制在纤维内部“…,并在纤维表面进行环氧树脂处理,防止石蜡从纤维中析出。
该纤维在升降温过程中,石蜡熔融吸热、结d自放热,使纤维的热效应明显不同于普通纤维。
日夺东洋公司利用熔点在5~70℃,熔融热在30J/g以上的塑性晶体为芯材,以普通成纤聚合物为鞘层,皮芯复合纺丝研制出的一种发热耐久性和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复合纤维L13]。
天津工业大学的研究表明【4,单纯将相变物质作为一种成分用于熔融复合纺丝很困难,由于低温相变物质的熔融粘度很低,完全不具备可纺性,只有将低温相变物质与多种增粘剂混合后才能用于纺丝,采用分子量为1000的PEG纺出的纤维具有明显的温度调节功能。
1.32蓄热微胶囊共混纺丝法1993年Tringle公司申请了,将石蜡类碳氢化合物封人直径】.0~100tan的微胶囊中,然后与聚合物溶液一起纺丝,得到具有可逆蓄热特点纤维的专利【t4]。
1997年Outlast公司和Frisby公司采用这一技术生产出了腈纶纺织品110,15l,用于保温内衣、毛毯、滑雪靴、茄克和运动袜等,现已在欧美等国家销售。
2蓄热调温纺织品的性能Pause系统测试了微胶囊涂层织物和微胶囊纺丝腈纶纤维织物的性能¨“,对采用相变物质微胶囊整理得到的织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蓄热调温织物具有基础和动态保温性的新理论““。
Pause还在人体模型上测试了蓄热调温织物的保温性能L18,并认为织物的动态保温性能是恒定的,因而在使用蓄热凋温织物时,即使降低织物的厚度,仍能得到良好的保温效果的结论与天津工业大学的研究结果不符。
为了提高服装在寒冷季节的热舒适性能,织物层与层之间必须产生足够的热量来减少从身体到外界环境的热量损失。
实验证明,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为了保持人体的热舒适性足够厚度的热绝缘体系仍然是必要的。
通过相变材料微胶囊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反应,微胶囊可以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来改变穿衣人的“微气候”,从而使穿衣人处在一种“舒适”的状态下。
曾在EMPA测试实验室中进行的一次对比实验中,证明由含有相变物质微胶囊制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保温调温作用。
在寒冬行走测试中,穿着由消极保温材料制成的服装的测试者,在经过54rain2001年10月后,测试者的“微气候”温度降低到26℃左右,此温度恰恰是一个人感觉到发冷的温度;而穿着由含相变物质微胶囊制成的服装的测试者经过127min后,体温降到26℃。
温度的降低延迟了73rain。
当然延迟时间的长短由在织物中微胶囊数量的多少来决定,微胶囊数量越多,身体与外界环境问的动态温度平衡过程就会越长姒及人体的舒适感觉程度也将延长。
因此相变物质微胶囊的动态温度平衡功能将会产生一个可维持的接近人体体温的“舒适的微气候”温度,从而保障人体各种机能的正常。
3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用途31服装在外界环境温度达到相变物质的熔融点或结晶点后,相变物质开始吸收或释放热量,使穿衣人的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流动减少或者被中断,从而在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建立一种相对的动态热平衡,对人体起到积极的温度调节作用。
3.2鞋帽由于纤维或织物中含有的相变物质可以吸收、储存和重新释放身体的热量,因此当脚或头产生过量的热量时,它可以吸收热量,而当脚或头感觉发冷时,储存的热量又可以重新释放到身体比较冷的部位。
33床上用品床罩、床单和毛毯等床上用品通过含相变物质微胶囊的整理后,可以调节个人舒适的身体温度,从而使每个人可以得到舒适的睡眠。
3.4医疗卫生用品通过含相变物质微胶囊对诸如手术服、床上材料和精心护理所用的材料等等医疗卫生用品的功能整理,不仅可以改善医生的舒适度,而且对病人的病情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结语目前,纺织材料的研究开发已经步人了一个新的领域,向着高功能、高附加值方面发展。
随着蓄热凋温纺织品技术的不断深入,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它所带给人们的效果是不同儿响的,不论炎热的夏天还是冰冷的寒冬,你都能够享受每一天。
参考文献[1]李存明:新颖温控纺织材料,《台成纤维上业》,1993(5)[21TLVigoandCMFrost,TemperatureAdaptabLeFabrics,TextileR鹄J,1986(12):737纺织学报第二十二卷第五期337・【65】我国天然纺织纤维的出口比较优势分析顾国达张磊苏志俭(浙江大学蚕蜂科学系,杭州,310029)(浙江工程学院)摘要:对1986-1998年我国主要天然纺织奸维的出口统计资料,运用“娃示”比较优势法进行r计量分析。
结果表明:1986~1998年阿我国主要天然纺织纤维的出口,比较优势总体在不断下降,1994年开始,我国天然纺织纤维的出口比较优势开始分化,棉花和亚麻从比较优势商品转变为比较劣势商品,而生丝依然具有较强的出口比较优势。
美羹词:天然纺织纤维出口比较优势中周中围法分类号:Tsl0211我国天然纺织纤维的出口1.1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内涵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
芭是由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后经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尔・奥林与伊利・赫克歇尔发展成著名的“生产要素禀赋”学说。
伯尔蒂尔・奥林在1924年写成《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把比较优势理论概述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比例是不同的。
因此,各国在生产那些能够比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要素的商品时,就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
因此,每个国家应该出口能利用其充裕要素的那些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比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1.2世界纺织品贸易现状当今纺织品贸易一直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限制而游离于关贸总协定框架之外。
1986年关贸协定第八轮贸易谈判中,各方基本同意以原有的多边纤维协定为基础,逐步取消纺织品限制模式。
到期后,达成10年左右的过渡期,最终使纺织品贸易与关贸总协定一体化。
随着1995年1月1日“多边纤维协3。
张兴样:新型保温、调温功能纤维和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1996(5)4:张兴祥:PP/PEG蓄热调温复合纤维的纺丝与件能,《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18):1185Ste哪LHarlem.ANewConceplInTemporamre-AdaplableFabricsCon“nJngPolyethyleneGtycolsbrskill(rigandskilling-likeActivities.inACSS”啪l咖SeriesNo457.High-TechFibmusMamrlals(TLVigoandAFhbak.eds),AmChemSoc,W商un酣。
n,D.C.1991,PP248~2596。
BrL】mJSandVigoTL,l'hesraaJ}帆社r"郎ofinsolubilizedpo[yacetabderivedfmanlion—fmmaldehydeerosslink&agagents.ThermochinActa,1994(2):1557T1.vl胎andJSBruno,TH'nperatureAdaptableI'extileFlbersandMethodofPret]aringSame.W087078548:英同(RevPro(h,loratiorl),《ElJ染译丛》,1992(6)9YtjBryantandCPDavid.FabricwithReverdbleEnhancedThen耐Prngerti器.W09324241定”被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服装协议所代替,配额限制逐步取消(表1),国际纺织品贸易走上丁【旦】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