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docx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一)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一)一、分析意象意象,是情感的承载。
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特定的思想或情感,可我们的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忽视此“暗示”。
【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学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
【分析】得0分。
菊:隐逸、高洁、脱俗。
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得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
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
【参考答案】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2】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2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
【分析】得1分。
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
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
【参考答案】加上:引出自己对舍弟的思念。
【启示】诗歌有特定的情感表达与思想意象,我们复习时,也就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二、背景暗示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我们分析诗人形象或情感时,却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年轻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高一课外的古诗词鉴赏范文3份
高一课外的古诗词鉴赏范文3份高一课外的古诗词鉴赏 1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__花》。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__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__。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__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__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__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__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__,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__恨”和“__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
下面介绍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进行简要鉴赏,以期能够对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奔放畅达而著称。
《静夜思》是他的代表之作,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诗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简短,句式清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情激昂、壮美雄浑而著称。
《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边塞壮丽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景象,展示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诗词简练,语言雄浑有力,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边塞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花间一壶酒》- 李清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以唱和男女之事、沉醉花鸟之境为主。
《花间一壶酒》是她的代表之作,通过酒和月、酒和影的对照,表达了词人内心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和渴望。
词中错落有致地描绘了花、酒、月、影,以及主人公独酌无相亲的情景,展现了词人的个性特点。
古诗词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理解诗词的表面含义。
通过理解词句和上下文的关联,了解诗词表达的基本意思。
2.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象征、夸张、拟人等,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3.体会诗词的意境。
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从而进一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识别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拟人、借 代、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 意义。
古诗词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概括古诗词的主题,理解诗人所表达 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
情感表达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情感词汇和表达 方式,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其 深层含义和价值。
04 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项羽之死》解析
总结词
此文记叙了项羽生命中的最后阶段,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悲壮。
详细描述
全文通过对项羽生命最后阶段的细致描绘,展现了项羽在面临绝境时的英勇和 悲壮。同时,通过对项羽性格特点的刻画,表现了项羽的个性和人格魅力。整 篇文章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
《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
总结词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诗词背景知识介绍 •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篇目解析 • 古诗词鉴赏技巧与方法
• 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 值
• 综合练习与提高
01 古诗词背景知识介绍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与萌芽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 说,如《诗经》和《楚辞 》。
繁荣与成熟
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05 综合固记忆
详细描述:通过默写和背诵古诗词,加强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对古诗词 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题目解析与练习
总结词:掌握方法
详细描述:通过对古诗词鉴赏题目的解析,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和答题水平。
详细描述
文章从文与可的生平和人格特点入手,深入剖析了文与可画竹的技艺和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同时,文章还通过叙述文与可的逸事,展现了文与可的个性和人格魅力,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 大的艺术家。
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高一是我们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年,一定要好好学习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一)“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
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二)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三)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高一语文古诗词的欣赏与鉴赏
高一语文古诗词的欣赏与鉴赏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与鉴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真挚表达。
在高一语文学习中,对古诗词的欣赏与鉴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的主题及意境等方面展开叙述。
一、诗歌的背景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古诗的背景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例如《长恨歌》是唐代盛唐时期的一首长诗,描绘了武则天的一生经历和感情生活。
读者通过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二、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词表达艺术的关键,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诗歌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夕》一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寻找其中的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领略到诗人的艺术表达。
三、诗歌的主题及意境古诗词的主题多样,有抒情爱国,有描写自然山水,有道德讽刺等等。
通过理解诗歌的主题,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价值所在。
例如,唐代杜甫的《登高》一诗以诗人登高望远的心情为主题,通过描绘秋天山水的变幻与壮丽,呈现了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反思与思考。
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要通过诗歌的意境,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诗歌的欣赏与鉴赏方法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细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2.寻找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3.尝试背诵诗歌,体验诗歌的节奏与韵味;4.了解诗歌背景与作者生平,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5.多交流与分享,与他人一起欣赏古诗词,开展讨论与交流。
五、古诗词欣赏的意义欣赏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智慧和情感的传递。
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和人生哲理也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一.诗歌阅读(共40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橡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官服。
【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招王质夫①白居易濯足②云水客③,折腰④簪笏身。
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
忽因乘逸兴⑤,莫惜访嚣尘。
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
注:①本诗约写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王质夫隐居于城南仙游寺蔷薇涧。
《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文档 (6)
鉴赏专题二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一、诗歌的内容1、送别诗特征(意象):柳,酒,歌,船,寒鸦,雁,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文题(送、赠、别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依依不舍激励劝勉例: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
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
“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
“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
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
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
“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
“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
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
“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
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一句写望中所见。
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
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
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
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篇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篇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篇3:雨霖铃·寒蝉凄切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篇4:沁园春·长沙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看了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鉴赏的人还看1.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2.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汇总3.2017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4.2017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5.高考语文必背重点诗句6.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必背古诗文汇总。
高一语文必修一所有文言文和古诗
高一语文必修一所有文言文和古诗《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与古诗全解析》一、《沁园春·长沙》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衍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寒秋:深秋。
“层林尽染”中的“染”:像是被染过一样。
“舸”:大船。
“遒”:强劲有力。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赏析主题:通过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回忆往昔的革命青年岁月,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情感:洋溢着激昂向上的青春激情和豪迈的气概。
表现手法:融情于景,上阕描写秋景,从山上到江面再到天空、水底,远近结合,动静相宜;下阕叙事抒情,回忆往昔,通过对当年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描写,直抒胸臆。
作者介绍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他的诗词大气磅礴,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不仅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也是中国革命历程的诗意体现。
运用片段- 场景一: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当登上山顶,看到漫山红叶和远处奔腾的河流,我不禁想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壮丽的景色和诗中的一样让人豪情满怀。
- 场景二:在班级讨论理想的活动上,大家纷纷发言。
小明说:“我们正处在恰少年时,风华正茂的阶段,应该学习革命先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情怀,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 场景三:参加长跑比赛,跑到中途的时候很疲惫。
这时候我看到其他选手依然争先恐后,就对自己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又怎么能放弃呢。
”二、《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文学_适用于高一学生的语文古诗词鉴赏
适用于高一学生的语文古诗词鉴赏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赏析: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高一古诗词赏析
高一古诗词赏析
嘿,朋友!你知道吗,高一的古诗词就像是一扇神秘的大门,等着我们去推开,去探索那背后的奇妙世界。
就拿李白的来说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哇塞,那气势,就好像我们站在高耸入云的山峰脚下,仰头望着那几乎看不到顶的绝壁,心里直发怵,这路咋走啊?能不难吗?再比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纷纷扬扬飘落的树叶,那汹涌奔腾永不停息的长江水,是不是感觉自己都被卷入了这宏大又略带悲凉的画面之中?
还有白居易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琵琶女的出场,多让人好奇呀!就像你在台下等着一位神秘嘉宾登场,心里那个期待,那个着急,等到她终于出来了,还半遮着脸,是不是更勾起你的好奇心啦?
高一的古诗词,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沉郁顿挫,有的清丽婉约。
它们就像是一道道各具风味的美食,有的麻辣刺激,有的醇厚悠长,有的香甜可口。
在我看来呀,高一的古诗词是我们与古人心灵对话的桥梁,让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领略到那个时代的风情万种。
我们得好好品味,才能真正走进那精彩绝伦的诗词世界!。
古诗鉴赏高一语文古诗鉴赏45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古诗鉴赏高一语文古诗鉴赏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古诗文赏析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古诗文赏析高一下册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美的古诗文值得我们欣赏,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古诗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下册语文古诗文《从军行》赏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① ,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
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蜡羌县及罗布泊一带,此地代指唐西边境少数民族政权。
赏析战士们有思家之绪,这很自然,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但战士的根本价值却在于他们是祖国安全的捍卫者。
现在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
上面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
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
次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
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激烈,语言概括而形象鲜明如见。
末句代战士们立誓,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
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战士们的誓词分量才显得更重。
应该指出,这并不是一首写实之作。
从所涉及的地名看,相距不下千百里。
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而唐朝的西域根本没有一个楼兰国,汉代的楼兰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
但是诗人为了表现守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热忱,却把它们写到了一首诗里。
这在诗歌创作中不但允许,而且是常见的,人们感兴趣的是诗中表现的思想和情趣,倘若非要胶柱鼓瑟地进行考证,那就未免多事了。
高一下册语文古诗文《塞下曲》赏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
注释[1]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赏析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
06高一语文阅读鉴赏
高一语文阅读鉴赏(六)全昌波阅读鉴赏(15):《诗经·卫风·氓》赏析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
中国文学史上较少长篇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之前近千年能出现这样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确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
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
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
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
”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
可是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
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
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
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诗集传》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刻不容缓。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形象 ( 意象 ) 类题目类型:××的寓意是什么 ?××指什么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 作者情感 ) 。
解题格式:塑造、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 +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抒发什么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 分)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 步骤一 )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
意境类题目类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要点: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题格式:描绘了什么图画+景物有何特点 +抒发了什么感情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07 年湖北卷 )? 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 ,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 , 一曲霓裳四海兵。
? 玉辇升天人已尽 ,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 分)?【参考答案】 (1)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 ( 或对照、映衬 ) 手法 (2 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 ( 或空间 ) 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 ; 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 分) 第二首今昔 ( 或时间 )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 ; 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 分)?表达技巧类常见题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方法探究: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格式: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哪里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抒发什么(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分)【参考答案】(2)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 分)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情感主旨类题目类型: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③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⑤结合意境提问,如本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就某字某联发问,如:×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词在诗中是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思路: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什么主旨,抒发何种情感?注: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步骤: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解题格式:通过什么 +抒发什么( 描写什么 )+( 表达 / 寄寓 / 揭露什么 )小结本课内容:一、总结高一第一册的内容二、古诗词的一般知识二、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1、表现了什么 ?意象 ( 人、物、景、事 )2、怎样表现的 ?(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今昔对比、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等 )3、抒发什么感情 ?( 离愁别绪,建立功业,怀才不遇,厌倦战争,渴望安宁,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忧愁哀思、思乡思人等)古诗词鉴赏知识储备一、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 ( 抒情 ) 诗、记事 ( 咏怀) 诗、咏史 ( 怀古 ) 诗、咏物 ( 言志 ) 诗、田园 ( 山水 ) 诗、边塞 ( 征战 ) 诗等等。
田园 ( 山水 ) 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边塞 ( 征战 ) 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咏史咏怀诗咏物 ( 言志 ) 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二、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 ; 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三、把握意象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 ?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
“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
”苏珊?朗格在这里对意象的内涵作了系统的解说,其要点是:( 一) 意象是个整体,意象中每一个成分都和整体联系在一起。
( 二) 意象中充满情感和生命。
它与形象的内容不同,它所表现的东西,我们不是称它为“意义”,而是称为“意味”。
( 三) 意象是富有个性的“活的东西”,是一种生命形式。
( 四) 文学意象是通过语言媒介物化的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
由此可知,意象即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 陈涛《文字意象论》 ) 。
换言之,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文学由意象构成,但这不是说文学中的每个成分( 形象) 都是意象”( 陈涛《文字意象论》) ,譬如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是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意象。
我们在分析时,多以为这句诗中包括了“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和“晨霜”这六个意象,应该说这种提法是不够严密的。
其实,它们是六个形象,或者说是六个意象元素。
再如致《天沙 ?秋思》:枯藤老昏,/ 小流水人家,/古道西瘦。
/ 夕阳西下, / 断人在天涯。
首元曲表的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之情。
全情感之所以复而流,是因中有四个意象,四个意象即是四幅画面,第一个意象“枯藤老昏,” 达瑟、衰老的心境,由“枯藤”、“老”、“ ”三个形象形成 ; 第二个意象“小流水人家”,展示安恬、温馨的向往,由“小”“流水”“人家”三个形象成 ; 第三个意象“古道西瘦,”表冷、瘦的感受,由“古道”“西”“瘦”三个形象成 ; 第四个意象“夕阳西下,断人在天涯”呈的是漂泊者的和惆,由“人”、“天涯”、“夕阳”三个形象成,四个意象相独立,但系起来。
又合成一个的中心 ( 意味 ) :“秋思”。
我在分析,就不能作品中的每个名都是意象,因它只是构成意象的一个个元素 ( 形象 ) ,于个,我特注意。
形象是没有渗透作者情思的客物象,而意象是人表达情感的体,它不同于形象,它有如此特点。
第一、主和客的一。
意象渗透着人在特定境、特定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事物的客描摹,即使是中最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人主上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