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的功能评定
脑血管病康复评定内容与标准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表评定内容与标准一、身体结构与功能(一)填写部分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语言:正常 Broca失语 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全哑听觉:正常减退耳聋患侧忽略:有无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动:无辅助使用拐杖、助行器等不可走动:坐轮椅卧床(二)表格部分1.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级别痉挛程度0 无肌张力的增加I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I+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或呈现最小的阻力II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在>50%ROM范围,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III 肌张力严重增高:全ROM被动运动困难IV 僵硬;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2.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
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一45C的温水试管。
康复评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考察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考察知识点: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1.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2.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3.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
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康复评定技术005肌张力2020年版
• 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产生的牵张反射, 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 长,主要为慢肌纤维收缩为多突触反射。
痉挛特殊表现有以下几种:
(1)巴宾斯基反射:为痉挛性张力过强的特征性伴随表现。 (2)折刀样反射(折刀现象):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初始
产生较高阻力随之被突然的抑制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肢 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的现象。 (3)阵挛:在持续牵伸痉挛肌时可发生,特点为以定频率发 生的拮抗肌周期性痉挛亢进,常见于踝部。
动时有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地出现而产生均匀的顿挫 感。(多见于帕金森病患者) ➢ (2)铅管样僵硬:是一种持续的僵硬。 (它与弯曲铅管的感觉类似。)
3.肌张力迟缓
➢ 定义:肌张力表现为降低和缺乏、被动运动时的阻力 消失、牵张反射衰减、肢体处于关节频繁的过度伸展 而易于移位等现象。
➢ 肌张力迟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影响小脑或椎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供2019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用
康《康复复评评定技定术》技术
第三章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
复习旧课
1.请简述关节活动度的概念。
基本概念
• 关节:是指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之间的连接部分。由于骨骼 在身体所处部位及功能的不同,关节连接的方式决定了运 动范围,即关节活动度。
• 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 • 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具体而言是指关节的移动骨
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 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复习旧课
1.请简述关节活动度的概念? 2. 什么是关节的附属运动?
3.什么是反射? 3.中枢神经系统有哪些组织构成? 4.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是什么?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精品ppt
神经康复学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障碍
运动控制障碍是神经系统损伤或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引起的姿势控制与 运动功能障碍,评定包括所有与运动功能有关的内容:关节的灵活性与 稳定性、肌张力、反射、肌力、运动模式、协调性、平衡、步态等。
运动控制模型 反射模型(reflex model)
核心思想:反射是运动的基本单位,人 体运动是各种反射的总和或整合的结果。
强调运动的外周型中枢控制即依赖感觉输 入来控制运动的反应。
局限性:不能解释快速运动是如何发生的, 新的运动技能是如何学习的等。感觉输入 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运动行为所必须的。
应用:感觉运动疗法(如诱发平衡反应)。
sir charles sherrington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模型 等级模型 核心思想:自上而下的中枢性方式控制 运动,即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按照高、 中、低水平由上一级水平对下一级水平依 次进行控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运动程序 管理正常运动。 假设较高级水平的反射抑制较低级水平 的反射。 应用:神经发育疗法。
② 肌肉在错误的时间兴奋。如偏瘫患者进行进食动作时,提肩胛肌 和肱骨外展肌错误地用力收缩,引起肩关节上抬,同时外展、外旋, 致使动作不能完成。
③ 出现同时收缩。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同时收缩导致肢体僵硬而不 能完成选择性动作。
治疗理论框架:在分析各种运动和功能活动的重要成分或因素 (如肌张力、姿势控制、运动模式等)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设计。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障碍
Bobath的观点
总结了导致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三种因素。
1.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正常是维持各种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而几乎所有的中
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都存在肌张力异常。
运动功能评定
一、概述
(一)评定分期
1. 初期评定:了解病情、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2. 中期评定:调整计划,多次进行 3. 后期评定:评价效果,提出出院建议
一、概述
(二)评定内容
包括:关节活动功能评定、肌肉功能评定、步态 分析、痉挛与弛缓的评定、协调与平衡的评定、姿势反 射与原始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上下 肢穿戴假肢或矫形器的功能评定、穿戴脊柱矫形器的评 定等
五、步态分析
帕金森步态
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 时双上肢交替迈步动作消失、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 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由 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移。为 了保持平衡,患者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停 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三、肌力评定
(二)器械检查 1. 握ROM)
测量工具 1. 关节活动测角计 2. 方盘测角计
四、关节活动度评定(ROM)
注意事项:
1. 2. 3. 4. 不宜在关节活动后检查 临床上应同时测量AROM和PROM 检查者应熟悉各关节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 测角计必须与关节活动轴心相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 肢体长轴应平行 5. 记录检查结果时应写明起、止度数,如肘关节屈伸活 动范围为:70°-120°、0°-50°
功能独立水平
7-完全独立 (时间上、安全上) 6-基本独立 (辅助器具) 帮助 部分依赖 5-看护 4-少量支持 (个体能力=75%+) 3-中量支持 (个体能力=50%+) 完全依赖 2-大量支持 (个体能力=25%+) 1-完全支持 (个体能力=0%+)
能
评 定
认 知 功 能 评 定
C. 转移
上田敏
各项最高分为2分 上肢33项 下肢17项 总积分66分 总积分34分
上下肢合计100分
Fugl-Meyer偏瘫运动功能的评定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 1 上肢反射活动 2 屈肌共同运动 3 伸肌共同运动 4 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 5 分离运动
第十个动作
体位 坐位 检查种类 伸肘位后伸 检查动作 肘取伸肘位前 伸,前臂旋后(手掌向 上),肘弯曲不超过20 °以上。使肩关节向前 方上提60 °以上
第十一个动作
体位 坐位 检查种类 速度检查 将 手从肩举过头顶 检查动作 指尖靠肩上举, 尽量快做,测量反复10 次所需时间。上举时, 肘不超过20。肩关节要 上提130以上,并要先 测量健侧,判定,患侧 所需时间为健侧1.5倍以 下为充分
中康目前偏瘫常用的 部分表格
偏瘫上田敏式分级
手指机能、手的实用性判定
上肢机能检查、感觉检查表
关节活动度检查
ADL评价表
CNS运动控制障碍评定分类
以神经发育疗法观点为基础 以运动再学习理论为基础
Brunnstrom观点
20世纪60年代, Brunnstrom提出对中枢性瘫 痪的本质认识。 原始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是偏瘫恢复的必然 过程。 康复的基础。
第六个动作
体位 坐位 检查种类 上肢上提到 前方水平位 检查动作 上肢向前方 上举(注意曲肘不要超 过20°以上,肩关节的 水平内收保持在±10° 以内)
第七个动作
体位 坐位 检查种类 曲肘前臂旋前 检查动作 曲肘前臂旋前 (手掌要朝下)。将肘紧靠 体侧不要离开(靠不上者不 合格)肘屈曲保持在 90°±10°的范围
康复功能评定
一康复功能评定1 定义: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2对象1)ICIDH标准分为:残损,残疾和残障。
2)ICF分为: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障碍的三个层次)3)六类残疾: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精神残疾六类。
3方法1)定性评定:访谈,问卷调查和观察2)定量评定: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满意度量表(LSI)他评量表:关节活动度测量(ROM),徒手肌力检查(MMT)Barithel指数(BI),功能独立性测量(FIM)4内容: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O)功能评定(A)制定康复治疗计划(P)其中功能评定是核心,包括躯体功能,精神功能,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评定。
二人体形态评定:体格,体型,身体姿势及身体组成成分。
1 体型:美国谢尔顿分为内胚型(肥胖),中胚型(健壮),外胚型(瘦小)2身体成分:用水中称重法(金标准)测脂肪3身体姿势:直立姿势测量法(耳眼平面)4体格:身体长度测量(上肢和下肢),身高(早晨最高,傍晚最低,可差2cm)身体质量指数:以身高和体重的相对关系来判断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BIM=体重/身高m2 (<21为消瘦,>26为肥胖)常见姿势异常:鞍背(脊柱腰段过度前凸),鸡胸,漏斗胸(儿童缺钙),头部倾斜(乒乓球运动员),肩内旋,外旋(长期使用腋杖)脊柱侧弯(用重锤悬垂法),高弓足,扁平足。
三心功能评定1常用的心功能评定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如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核素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等。
心脏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是心电运动试验2 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1).按所用设备分类; 活动平板试验, 踏车试验2.)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极量运动试验(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亚(次)极量运动试验(用于测定非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症状限制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低水平运动试验(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或心脏术后早期康复)四肺功能评定1)呼吸困难分级2)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测定3)运动气体代谢测定最大摄氧量:是指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时机体所摄取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最大氧量,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况和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Semans平衡功能评定法
与后者迥然不同,主要应用于小儿脑瘫及卒中后偏瘫患者,目前在国内应用并不广泛。下面是修订
后的Semans标准:
级别
特征
Ⅴ 能单腿站立
Ⅳ 能单膝跪立
Ⅲ 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立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向前腿
Ⅱ-3 能双足站立
大球或滚筒上的训练:
患者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抓握体操棒,治疗师与患者手重叠协助握棒动作,并使腕关节保持背伸 位 患者用患侧下肢单腿站立,健侧足轻踏于大球球体,治疗人员用脚将大球前后滚动,患者下肢随之 运动,但不得出现阻碍大球滚动的动作 健侧下肢支撑体重,患足置于大球上,随大球的滚动完成屈伸运动 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 平衡仪训练(静态) 患者站在平衡仪平台上 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体侧 通过观看平衡仪屏幕上的各种图形,按图形要求完成立体重心的调整 注意室内安静,保证患者精神集中 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 水中平衡训练 1级: 双足分立,保持良好的姿势列线
双上肢于肩水平外展,掌心向前 完成双上肢向胸前合拢的动作 2级: 双足间距离缩小,直至并拢, 完成动作 3级: 单腿站立,完成动作 4级: 闭眼,完成动作 5级: 双手佩戴划水板,增加阻力 完成动作 7.运动系统疾患的平衡训练 躯干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腰痛等脊柱疾患 腰痛患者的平衡问题: 姿势摆动过多 平衡反应差 平衡策略发生改变 (以髋和腰为支点保持直立平衡
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应注意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 有认知损害者应改良平衡训练方法 训练首先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 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应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 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
1、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
腹肌力量,方法如下:病人以45°的半卧位静坐于轮椅或高背椅上,要求患者抬肩离开椅背,呈 现坐位姿势。 0分:病人不能坐起。 1分:病人可以坐起,但不能抵抗阻力。 2 分:病人能够抵抗检查者加在胸骨上的阻力而坐立。 3分:病人好的腹肌力量和能够抵抗相当的阻力。
垂直试验: 0分:病人不能维持坐位。 1分:病人仅能维持坐位而倾斜在一边和病人不能以正确的姿势坐直。 2分:病人在提醒后可以坐垂直。’ 3分:能够正常的坐垂直。 如果病人因内科并发症不允许呈现垂直坐姿,例如急性出血期、神志不清、低血压,也给0分。
02
SIAS评估方法
张力 肌张力的评估采用上、下肢腱反射和上、下肢的被动关节抵抗。
深腱反射(DTRs)的分级如下: 0分:患者所有的腱反射(例如:上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和下肢的髌腱、跟腱反 射)显著亢进,甚至有手的屈曲阵挛或踝阵挛。 2分:腱反射增强 1分:腱反射稍增加或消失。 3分:腱反射正常或与健侧对称。
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 逐渐到极期
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分。
能全指屈曲,钩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 可由反射引起伸展。
痉挛加剧 1.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分 2.坐位或立位时髋、膝可屈曲。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
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痉挛逐 1.手能置于腰后椎旁5cm内
02
SIAS评估方法
空间视觉
采用50cm尺测量中点的方法,要求患者触摸(健侧的拇指和食指)他自己水平前方 或他自己距离大约50cm的直尺中间部分。记录两种测试距中点的最大距离。 0分:偏离中点> 15cm 以上。 1分:偏离中点15cm到5cm之间。 2分:偏离中点5cm到2cm之间。 3 分:偏离中点2cm以内。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2、理化因素:放射线、过量吸烟、酗酒、有机汞、CO。
3、孕母患病及用药:母重度贫血、糖尿病、妊毒症、 服用不适宜的药物(激素等)。
4、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前置胎盘、胎盘老化、早剥、
羊水混浊。
㈡、围产期因素(33%)
1、早产儿:约有20~25%患儿出生体重<2500克,包括 早产、小样儿、多胎、胎龄愈小发病者愈多,出生体重在 1500克以下的极小未成熟儿及胎龄在32周以下者发生CP的 危险性最大。
出生前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出生后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
龄—6)*0.5 2岁以上 体重(KG)=年龄*2+8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低于15%
小儿运动发育
头尾发育规律 近端到远端的规律 总体运动到分离运动的规律 由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的规律 由粗大运动向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 连续不断地发育规律
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人体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肌张力活动。正常情况 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丧失了运动的 可能性。脑瘫者肌张力机制受到损伤。患儿由于反应过激 或过迟而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这便决定了对 患儿肌张力评估的重要性。 肌张力的异常又对关节活动度 发生影响。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 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肌张力降低时, 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此 外,可通过以下关节活动度,间接了解肌张力的情况。
收握拳不会抓握。 6、经常有惊厥发作。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1、痉挛型:主要损伤部位在锥体系,各型中发病率 最高,占70%。特别是肌张力↑,肢体活动受限,肢体被 动运动时抵抗力大且僵硬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2岁 后巴氏症(+)。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手指屈曲 呈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掌心中,下肢以伸肌、内收肌 张力↑,大腿外展困难,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 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 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重者出现肌腱孪缩, 关节畸形,损害部位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三、联合反应和运动
(一)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是指当身体某 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 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二)联合运动 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是正常人随 意运动时出现的正常的、无意识的姿势调整, 可改善该随意运动的完成质量。
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控制下,粗 大运动被整合成为有目的的定向运动。婴儿发 育到成人阶段,其原始的姿势反射经过高级中 枢的调整已发生了变化。但是,当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后,这些原始的姿势反射会以更加夸张 的形式重现。由于较高级中枢受损,低级运动 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受其控制 的反射释放出来,引起行为活动的异常,多表 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在进行任何活动 时都不能选择性地控制所需的肌群,而是以一 种固定的模式(即共同运动模式)来运动。
五、痉挛模式与特定姿势
(一)典型的痉挛模式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诸肌均有不同程 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动都是 僵硬而典型的,上肢表现为典型的屈肌 模式(或称屈肌优势),下肢表现为典 型的伸肌模式(或称伸肌优势)。但下 肢长期处于屈曲位的患者可表现为屈肌 模式。
二、姿势反射
(一)静位性反射 静位性反射主要由迷路、颈肌和关节本体感受器的传 入冲动引起,当头部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以及头部与 躯干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可以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 肉的紧张性。这种反射也叫体位反射(position reflex),包括迷路紧张性反射和颈紧张性反射,其作 用是维持身体呈一定的体位如立位、坐位、卧位。颈 和迷路紧张性反射不仅影响肢体的姿势,也影响肌牵 张反射,主要是影响慢伸肌的牵张反射。 紧张性反射主要包括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TLR)、紧张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ATNR)、紧张性腰反射等。 Nhomakorabea6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康复功能评定一、名词解释: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它是通过收集患者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的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治疗的过程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态,包括步行和跑得两种步态。
步态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再次桌底的过程一般为1~1.32S左右,是行走步态的基本功能单位,承担着支撑相的城中和摆动想下肢向前挪动的功能肌节:即运动水平.脊髓损伤后,保持运动功能(肌力3级或以上)的最低脊髓神经阶段,它是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皮节:即感觉水平.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温觉.触压觉及本体感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它是指多个神经节段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的健侧肢体用力做随意的抗阻收缩时,引起的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性活动共同运动:指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启动可由意志支配,但是多关节同时运动的模式。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头部向前屈曲,则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展,头部后仰(颈伸展),则反之,幼儿期和成人偏瘫时出现。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将头部转向一侧时,则转向侧上下肢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屈曲,其上肢和头部的朝向类似“击剑”。
心功能评定:对心脏病的诊断,了解心脏功能储备和适应能力,制定康复处方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常用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超声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
二、简答题:1.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区别: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基础,没有详细的临床检查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康复评定,因此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前提,但是临床检查多偏重于疾病本身,对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不是其关注内容。
因此其主要却别:①对象不同,临床检查包括一切急慢性疾病以及重症、危症患者,康复评定则局限于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患者。
功能障碍和评定部分
脑卒中——功能障碍和评定部分:一、概述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12小时)、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
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和脑梗死,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常见。
本病特点为脑受损症状的局灶性和起病的急骤性。
常见的相关因素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心脏病、不良饮食习惯、年龄、性别和地理分布等。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
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死于中风者近100万,致残率86.5%二、主要功能障碍评定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以偏瘫和失语最为常见。
与康复护理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运动障碍及评定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由锥体系统受损引起,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
运动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无力,即偏瘫。
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对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目前对运动障碍评价运动模式的改变,评定多采Fugl-Meyer法(表2-1)、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表2-2)、上田敏法等,其中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历史最悠久,对脑卒中后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的状况,多采用该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这3个时期。
1.评价运动模式表2-1-2 Brunnstrom 6阶段评估法阶上肢手下肢2.肌张力评定 临床上肌张力是指在肌肉放松状态下被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的阻力。
这种阻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组织的物理特性,肌肉或组织内部的弹性,反射性肌肉收缩。
肌张力分类正常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增高或降低的感觉。
高张力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张力。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突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脑血管阻塞引起。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无力、肌张力异常、协调性运动障碍等。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于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用于测量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和康复进展。
这个评定量表基于临床观察和量化测量,通过对患者的动作、力量和协调性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评定量表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康复师判断患者的康复潜力和康复方案的制定,以及随着治疗的进行进行进一步的跟踪评估。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开发旨在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评估工具,使医生和康复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同时,评定量表的使用可以增强康复治疗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为患者提供更科学、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今后,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提高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和康复实践的需求。
我们期待该评定量表的广泛应用,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1. 引言:首先,我们会对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通过介绍脑卒中的定义和发病情况,说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在脑卒中康复中的重要性。
2. 正文:正文部分会围绕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展开。
首先,我们将介绍该量表的特点和分类情况。
然后,具体阐述该量表在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的应用,并详细解释评估过程和参数。
最后,我们还会讨论该量表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 第一个要点:我们将详细介绍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通过具体列举评估项目和指标,说明该量表可以全面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各个方面,包括肢体活动、平衡和协调等。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目的/意义采用偏瘫肢体功能评定量表对偏瘫患者上肢、手指、下肢的联合反应、随意收缩、痉挛、屈伸肌联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速度协调性、运动控制、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
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如脑外伤、脑卒中、儿童脑瘫等及运动控制障碍疾患。
禁忌症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设备与用具矮训练台或床、床边桌、椅子、棉球、铅笔、小卡片纸板、小瓶、叩诊锤、网球、蒙眼带、秒表。
操作方法与步骤(1)、Brunnstrom评定量表:能简单并客观地反映中枢性瘫痪的本质恢复过程,成为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
初期的“休克”状态;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在II级出现常持续存在而不完全消失,III级时完成,以后逐渐减弱;IV级时开始向部分关节的分离运动过渡;V级时基本完成各关节的分离运动;VI级则分离运动的协调性大致正常,速度也逐步正常化,大致恢复到或接近原来正常的水平。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1)(2)、上田敏评定量表:上田敏以Brunnstrom评价法为基础设计了十二级评价法。
BrunnstromⅠ、Ⅱ、Ⅲ、Ⅳ、Ⅴ、VI级分别相当于上田敏十二级评价法的0、(1、2)、(3、4、5、6)、(7、8)、(9、10、11)、12级。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2-1至2-2)(3)、Fugl-Meyer(FMA)评定量表:瑞典学者Fugl-Meyer主要根据Brunnstrom的观点,设计了定量化的Fugl-Meyer评价法并于1975年发表,该量表是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测。
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共113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分为三级,分别计0分、1分和2分,总分为226分,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
模式发生器理论
核心:模式发生器将多组肌群以一 定的时空关系组织在一起合 作产生一种特定的运动。
多系统控制模式
系统理论
动态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
肌肉功能状态的决定因素 1.运动学因素:肌肉运动与肢体位置和运动
速度有关 2.力学因素:肌肉以外的力量决定肌肉收缩
的程度 3.生理学因素:高级中枢或低级中枢与肌肉
能的影响 肌张力异常是否存在及其分布 有无异常运动模式 有无完成功能性活动的关键成分的缺失、
过多或时空错位 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的水平
Ⅰ阶段 Ⅱ阶段 Ⅲ阶段 Ⅳ阶段
Ⅴ阶段 Ⅵ阶段
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阶段
急性发作后,患肢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弛缓期 约在发病两周后出现运动,此运动伴随着痉挛、联 合反应、联带运动——痉挛期 痉挛进一步加重,运动达到高峰——联带运动期
下肢伸展 上肢伸展
健肢伸展 患肢伸展 下肢(对侧性)
患侧上肢上抬 患侧手指伸展 外展
健侧内收 患肢内收
健侧外展 患肢外展
下肢(相反性屈曲与伸展)
健肢屈曲 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 患肢屈曲
联带运动
中枢神经损伤后,患侧肢体不能做单关节的、 随意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关节的同时运动, 形成了特有的运动模式,此种运动模式称为共 同运动。
1.一般的协调障碍检查
a.指鼻检查 b.受检者手指指检查者手指 c.手指指手指 d.交替指鼻和手指
I.反弹检查 j.用手拍打 k.用足拍打 l.指和过指
e.对指
m.足跟至膝/足趾交替检查
f.团抓
n.足趾触检查者手指
g.旋前、旋后
o.画圈检查
h.仰卧位,一侧足跟延对侧下肢胫骨上下滑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的功能评定…定义: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姿势控制与运动功能障碍.…评定内容: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肌张力、反射、肌力、运动模式、协调性、平衡、步态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外周性运动障碍的区别中枢性外周性部位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缩锥体细胞及轴突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增高(硬瘫)亢进(阵挛)阳性不明显脊髓反射弧完整运动功能典型代表控制障碍脑卒中脑外伤脑瘫降低(软瘫)减弱或消失阴性明显破坏肌力不足面瘫(周围性)儿麻CNS对运动的控制脊髓脊髓上低级中枢(牵张反射闭环环路是随意运动基础)中级中枢(脊髓上反射/网状结构的易化抑制作用,调节脊髓反射)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通过激活中、低级中枢及锥体外系所传递的易化和抑制活动来调节较低级的活动)偏瘫时大脑支配的高级运动技能受到抑制,脊髓水平控制的低级运动释放功能评定的意义…肢体运动水平…原始反射在运动中的作用…肌张力异常是否存在及分布特征…有无异常运动模式…有无功能性活动的关键成分的缺失、过多或时空错误…功能性活动能力的水平单个肌群的肌力测量不适合于偏瘫…偏瘫主要问题是姿势控制及运动协调异常,肌无力是次要的问题…肌无力是相对于痉挛的拮抗肌…某肌肉主动检测时无收缩,但在集团模式中强烈收缩(如上肢中立位,无论卧坐站位,无单独屈伸患肘关节,但在肩前屈、前臂旋后、屈腕屈指的共同运动模式下,患者可表现有力的屈肘,且共同运动越强,屈肘肌力越大,但不能完全伸肘)…易造成误用综合症…用MMT须…严格按照方法本身要求,在一定体位下,做单关节的分离、协调运动…不但要评定主缩肌,还应评定拮抗肌和协同肌的肌力和功能。
以运动模式异常为基础的评定方法…未量化的:Brunnstrom、上田敏法…量化的:Fugl-meyer法…综合整体评定量表:SIAS-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3、其他…按身体部位进行评定:Sheikh躯干控制测定法…按发育年龄进行评定运动统合水平不稳定型精细动作稳定型精细动作半自动型精细动作平衡反应直立反应姿势反射共同运动联合反应牵张反射调控水平大脑皮质基底核小脑中脑、脑桥延髓脊髓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六阶段理论1 2 3 4 5 6 无肌肉的收缩-迟缓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逐渐达极限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痉挛逐渐减弱分离运动更为明显,痉挛轻微接近正常或基本正常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健肢运动引起患肢肌肉收缩。
为不随意运动由脊髓控制。
对侧联合反应(对称性)上肢健屈至患屈健伸患伸同侧联合反应上肢屈下肢屈上肢伸下肢伸下肢内收外展内外旋健屈患伸、健伸患屈…共同运动(synergy)当偏瘫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的某个关节时,整个肢体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活动,它们是定型的,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的运动。
上肢屈肌共同运动肩胛骨上抬、后缩下肢伸肌共同运动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关节掌屈手指关节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趾屈、内翻趾关节屈曲屈曲AR-联合反应S-痉挛SM-共同运动IM分离运动2级: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内收肌收缩)3级:髋膝踝协同性屈曲或伸展4级:坐位屈膝90度以上,或在足跟不离地情况下踝背屈5级:站位患腿可屈膝伸髋或在伸膝下踝背屈6级:髋从中间位进行内旋动作10次所需时间,首先测健侧,患侧在1.5倍以上上田敏将Brunnstrom六阶段细分为十二级上田敏12、34、5、6、7 8、910、1112 BrunnstromⅠ- 1Ⅱ-1、Ⅱ-2Ⅲ-1、Ⅲ-2、Ⅲ-Ⅲ-4 Ⅳ-1、Ⅳ-2Ⅴ-1、Ⅴ-2Ⅵ-1Fugl-meyer评定:总分226 运动:总分100(上肢66/下肢34)<50严重运动残损50~80明显运动残损85~95中度运动残损96~99轻度运动残损感觉:总分24平衡:总分14 0完全不能执行1部分不能执行2分完全执行关节活动度/疼痛:总分88(运动44/疼痛44)肩(屈、外展、外旋、内旋)髋(同左)肘(屈、伸)腕(屈、伸)指(屈、伸)前臂(旋前、后)膝(屈、伸)踝(背屈、柘屈)趾(内、外翻)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坐位或仰卧位)01肱二头肌反射不引起反射活动2肱三头肌反射3肩上提成4肩后缩5肩外展>900 6肩外旋7肘屈曲8前臂旋后同上1 2引起反射活动同上完全不能进行部分完成不停顿充分完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二头肌腱反射三头肌腱反射屈肌协同:肩上提、后缩、外展、外旋,肘屈曲,前臂旋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坐位或仰卧位)09肩内收内旋10肘伸展11前臂旋前12手触腰椎13肩屈曲900 成肘伸直同上同上同上没有明显活动1同上同上同上2同上同上同上手仅可向后越过顺利进行髂前上棘开始时手臂立即在接近规定位置外展或肘屈曲充分完14肩0 0,肘不能屈肘或成屈90 0前臂前臂不能旋前旋前/后时肩外展或肘屈曲肩肘位正确,基本顺利完上能旋前/后伸肌协同:肩内收内旋、肘伸展、前臂旋前手触腰肩屈曲900 充分肘伸直0,前臂旋前/后肩00,肘屈肘90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坐位或仰卧位)015肩外展90 0,肘伸直,前臂旋前开始时肘就屈1 2部分完成,或肘屈曲顺利完成曲,前臂偏离方或前臂不能旋前向,不能旋前16肩前举过头,肘开始时肘就屈伸直,前臂中立曲/肩外展肩屈曲中途、肘屈曲顺利完成肩外展17肩屈30~90 0肘伸前臂旋前/后不能肩肘位正确,基本直,前臂旋前旋肩肘位不正确后完成旋前/后顺利完成肩外展90 0,肘肩前举过头伸直,前臂旋前肩屈30~90 0肘伸前臂旋前/后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1 218检查肱二、三头肌、 至少2~3个反射 一个反射明显 活跃反射<1指屈肌三种反射 明显亢进 亢进/至少二个 个,且无反反射活跃 射亢进19肩0 0,肘屈90 0, 腕背伸 20肩0 0,肘屈90 0,腕屈伸 不能背屈腕150不能随意屈伸 可完成腕背屈 施加轻微阻力 但不能抗阻力 仍可腕背屈不能在全范围 平滑的不停顿内活动腕 活动腕屈指反射肩00,肘屈90,抗阻背屈腕150 肩肩0,,肘屈0090腕屈伸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0 肘伸直,肩前屈30度 21腕背屈不能背屈腕1501可完成腕背屈 但不能抗阻力22腕屈伸不能随意屈伸 不能在全范围内活动腕不能进行 费力/不完全23腕环绕运动 2施加轻微阻力 仍可腕背屈平滑的不停顿活动腕正常完成腕抗阻背屈腕屈伸伸肘腕环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坐位或仰卧位)0手指24集团屈曲25集团伸展26钩状抓握MCP伸IP屈27侧捏所有关节0度位拇指内收28对捏力29圆柱状抓握30球形抓握不能屈曲不能伸展1屈曲不充分能放松主动屈曲的手指不能保持要求握力微弱位置不能进行完全不能同26同上能用拇指捏住一张纸,不能抗拉力捏力微弱同26同上2完全主动屈曲完全主动伸展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可牢牢捏住纸能抵抗相当的阻同26同上同向抓握指伸展钩形抓握侧捏对捏球形握圆柱形握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手指指鼻连续5次31震颤32辨距障碍明显震颤1轻微震颤2无震颤无辨距障碍明显/不规则辨距轻微/规则辨距障碍较健侧长6秒33速度障碍较健侧长2~5秒两侧差别<2秒指鼻试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仰卧位)01跟腱反射2膝腱反射3髋屈曲4膝屈曲5踝背屈6髋伸展7髋内收屈曲8膝伸展9踝跖屈无反射活动同上不能进行同上同上没有运动同上同上同上1部分进行同上同上微弱运动同上同上同上2有反射活动同上充分进行同上同上充分进行同上同上同上膝反射踝反射屈髋膝踝伸髋膝踝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坐位)10膝屈曲11踝背屈站位12膝屈曲13踝背屈无主动运动无主动背屈1膝从微伸位屈曲但屈曲<900主动背屈不完全髋伸展位时不髋0 0时膝屈曲,但能屈膝<90 0/伴髋屈曲不能主动活动部分背屈14跟腱/膝屈2~3个明显亢进1个亢进/2个活跃伸三种反射2屈曲>900正常背屈站立自如运动充分背屈活跃<1个。